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中國近代短篇小說沉淪

中國近代短篇小說沉淪

發布時間: 2023-02-21 03:12:21

A. 《沉淪》作者是誰呢

《沉淪》作者是郁達夫。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簡介

《沉淪》是郁達夫早期的短篇小說,於1921年10月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它把年青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沉淪》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顯然有郁達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內。作品細致地描寫了這位憂郁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

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

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B. 《沉淪》是誰寫呀

《沉淪》是郁達夫寫的。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C. 郁達夫的《沉淪》的簡介

郁達夫的小說具有明顯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寫人、寫情、寫一己之體驗,不追求復雜的故事情節。

其謀篇布局自然簡潔,故事進行當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寫或抒情議論,然而讀來卻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特別是人物的鮮明性格和強烈感情,自始至終貫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個整體。


二、以景寫情,融情於景


《沉淪》以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景寫情,融情於景的抒情藝術。小說中通篇都是娓娓道來的抒情語調,很少使用實錄的人物對話等等。


這篇小說主要提供了自我形象的精神悲劇,再現了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分裂的靈魂和苦悶的心靈,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反映了五四時代人性解放的艱難歷程。

D. 第一部白話小說集是《吶喊》還是《沉淪》

1、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2、《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
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悲劇作品
以「民國第一言情小說、舊中國「第一部悲劇」著稱的小說《秋海棠》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言情小說的經典,該小說的故事原形是軍閥時期天津著名的京劇藝人劉漢臣、高玉奎被軍閥褚玉璞迫害至死的新聞事件。
4、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5、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6、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7、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8、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9、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10、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11、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2、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E. 《沉淪》的作者是誰

郁達夫。

《沉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開先河的,不僅因為以其為名的小說集是中國現代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更是因為郁達夫大膽地把自己的性隱私寫了出來。郁達夫《沉淪》「這一種東西」,無疑受到了盧梭和日本「私小說」的影響。

盧梭是郁達夫最崇拜的外國作家,他在其自傳《懺悔錄》中毫不掩飾自己的隱私。在第一章中,他向上帝發出呼告:「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面前,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這是在承認人性中有不堪的一面,沒有什麼好羞恥的。郁達夫受到了盧梭的影響,大膽地進行自我暴露。

如果說盧梭對郁達夫的影響更多是思想上的,那麼日本「私小說」對他的影響則是思想和技巧上兼而有之。「私小說」,又稱「自我小說」,通常是以第一人稱「我」來直接進行自我暴露的小說。小說中的「我」與作者之間幾乎可以完全劃上等號,並且寫的是個人隱私。

郁達夫的《沉淪》用的雖然不是第一人稱,但採用了自敘傳的形式,寫了自己在日本留學期間的性苦悶。而性隱私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難以啟齒的。郁達夫在《沉淪》中不知羞恥地展現羞恥,引起爭議也就在所難免。

「私小說」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小說,因為這種小說的情節性都不強,從外在來看,幾乎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沖突,主要是在展現主人公內心的矛盾和沖突。

《沉淪》一開頭,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在異國他鄉求學,卻無法融入當地的「孤冷得可憐」的青年。他獨自拿著一本詩集,在無人的平原上散步,竟被大自然感動得流下淚來。他覺得只有自然對他親近,是他的避難所,讓他可以暫時遠離那些「輕薄的男女」。

就像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總疑心別人的眼光,《沉淪》的主人公也總懷疑日本人看他的眼光別有意味,甚至到了神經敏感的地步。

在學校里,他總覺得別人在看他,越躲避越覺得同學的眼光不懷好意。聽到笑聲,就總覺得是在嘲笑自己。看到幾個人說話時偶然看了他一眼,他就疑心是在議論自己。

在人群中,他感到比獨自一人更強烈的孤獨。其實,未嘗沒有同學願與他交好,只是一看他的狀態就只能敬而遠之了。

於是,他更加怨恨他們:「他們都是我的仇敵,我總有一天來復仇。」可他又想,他們是仇敵,自然不會同情自己,自己怨恨他們,不還是因為自己渴求同情?可見,他內心是非常敏感和矛盾的。

有一次,他和三個日本男同學同路,迎面遇見兩個女學生。日本同學互相打著招呼,說著玩笑,但他羞得不敢說話,卻又像自己同她們說話了一樣心跳加速,之後又覺得自己太懦弱。

他回憶起那兩個女生的眼波,覺得有意思,但又覺得那是給日本同學的,進而又疑心她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他渴望得到一個靈與肉都屬於自己的女人,但身處異國他鄉又神經敏感的他當然是得不到的。於是,他的性苦悶尤為強烈。他在排遣性苦悶時,會在內心覺得是不道德的,由此產生了靈與肉的沖突,開始了沉淪。

他的沉淪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在被窩里犯的罪惡」,並為之自責,但又總忍不住。二是偷看房東的女兒洗澡。三是偷聽別人在野外幽會。最後是到酒館去狎妓,卻連平視一眼也不敢,一句話也說不利索,總覺得對方在輕視作為中國人的自己。

最後,他把自己沉淪到海里去了。在投海之前,他說:

「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

「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

孤獨自卑和性苦悶是《沉淪》的兩個核心,這兩方面互相作用,造就了主人公敏感、病態的性心理,最終導致了主人公的沉淪。

有人認為《沉淪》把主人公性苦悶的原因與國家地位聯系起來,有點強硬、別扭和不自然。這兩者在邏輯上雖然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但在《沉淪》中是不難理解的。

主人公的性苦悶有孤獨自卑的原因,而他的孤獨自卑又是因為自己弱國子民的身份而生的。因此,他的性苦悶背後,其實是弱國子民的悲哀。

F. 郁達夫的短篇小說《沉淪》(1921.5)是否是中國近代第一篇自然主義小說

1921年出版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入郁達夫在日本完成的《銀灰色的死》、《沉淪》和《南遷》

G. 沉淪是誰寫的

《沉淪》是1921年郁達夫創作的短篇小說。

《沉淪》講述一個留學日本的中國青年,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並遭到日本人的歧視和壓迫。他軟弱的靈魂被極度的憂郁和痛苦折磨著,而青春期的性苦悶又無法解脫。

他不甘沉淪,卻又無力自拔,最後跳海自殺。該小說雖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意義,但充溢著抑鬱頹喪氣氛。描寫大膽率真,心理刻畫淋漓盡致,抒情色彩濃重。

郁達夫通過大膽率直的描寫,呼喊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所共有的內心需要,進而痛訴了受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雙重壓迫的罪惡社會,因此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引起了許多知識青年的共鳴。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

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沉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郁達夫

H. 小說《沉淪》 作者

小說《沉淪》的作者是郁達夫。
《沉淪》定稿於1921年5月9日,是郁達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與郭沫若等創辦創造社,開始文學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沉淪》。(上海泰東書局出版)郁達夫在《自序》中說:「《沉淪》是描寫著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是青年憂郁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邊也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便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沖突。」這一段話既闡明了小說的主題,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內容。通篇著力描寫與渲染的就是憂郁、苦悶、性……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小說《遲桂花》等。1945年8月29日,在蘇門答臘失蹤(後來默認45年為其卒年),終年四十九歲。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

I. 《沉淪》是誰寫的呢

《沉淪》是郁達夫寫的。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郁達夫由於所處的社會黑暗透頂,周圍的環境光怪陸離,個人遭遇又頗多挫折與磨難,所以顯得比常人更復雜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憤與哀怨並存,有時甚至流露出某種程度的感傷情調。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種性格的復雜性,其實就是(或者說標志著)人性的豐富性。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熱點內容
網游腹黑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1 00:09:23 瀏覽:126
性官總裁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1 00:02:10 瀏覽:710
惡魔高校小說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7-11 00:02:05 瀏覽:979
經典古裝軍事小說 發布:2025-07-10 23:59:06 瀏覽:908
主角靠游戲技能的小說 發布:2025-07-10 23:59:05 瀏覽:305
Yy小說吧都市 發布:2025-07-10 23:58:11 瀏覽:696
女人三十無求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0 23:49:26 瀏覽:27
般般入畫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0 23:44:33 瀏覽:622
寫短篇小說賺錢的網址 發布:2025-07-10 23:36:22 瀏覽:434
元素斗神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0 23:23:53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