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吶喊

短篇小說吶喊

發布時間: 2022-04-23 16:39:14

A. 吶喊集有哪些篇目

魯迅的《吶喊》中的小說作品有14篇,分別是:《葯》、《明天》、《風波》、《故鄉》、《阿Q正傳》、《一件小事》、《鴨的喜劇》、《兔和貓》、《社戲》、《孔乙己》、《頭發的故事》、《狂人日記》、《端午節》、《白光》等。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

B. 《吶喊》這部書,它是圍繞怎樣的一個故事來寫的

在大家上初中的時候應該都讀過《吶喊》這部書,因為在初中大家會被要求讀各種各樣的名著,那麼魯迅的這篇偉大的作品當然也不可例外,因為在考試中會考到相關的名著知識。《吶喊》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在裡面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小說,也講述了各種各樣的故事,那就讓小編帶大傢具體來看看這部書吧。

三、《吶喊》這本書的社會意義

大家可以從《吶喊》這部書的名字看出魯迅寫作這部短篇小說集的意義何在?當時的中國社會處於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狀態,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腐蝕著人們的靈魂,人們的思想被禁錮在牢籠中,國人的靈魂是呆滯的。為了改變這樣一種狀態,為了幫助國人清醒過來,魯迅寫作了這部書《吶喊》,希望幫助國人認識到自己的愚昧和無知,魯迅在這部書中的言辭非常的具有諷刺性和批判性。

C. 《吶喊》裡面收錄了哪些短篇小說

《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始成於1921年,最早刊於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的《晨報副刊》上。1922年納入《吶喊》中。《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裡面收錄作者自1918年~1922年所作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葯》、《明天》、《一件小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等15篇。

D. 求魯迅小說《吶喊》,百度雲

《吶喊》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UzTIPkJq7nuzPiYnnvntIQ

提取碼: fvwr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1]

E. 《吶喊》作者簡介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魯迅為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以筆名行。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入江南水師學堂。1902年留學日本,先學醫,後轉志於文學,圖改變國民精神。

1907年起,撰文介紹西方進步思想學說,旋參加光復會。1909年(宣統元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民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兼僉事,制定注音字母方案,開展通俗教育,參與籌創京師圖書館和歷史博物館。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

作品價值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

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F. 《吶喊》的主要內容

小說集《吶喊》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葯》《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反映從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中國古老農村和市鎮的面貌。

它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和虛偽,痛苦地解剖了中國沉默的國民靈魂,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

主要人物:

1、狂人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最先覺醒的叛逆者,革新者形象。《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一方面的確有著生理和心理病態,是一個受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反封建的「精神界戰士」、獨醒的清醒者。

兩種層次的藝術形象在「吃人」這一核心點上互相扭結,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形成藝術疊影,將「病狂」和「清醒」統一起來。

2、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形象。孔乙己是一個善良而誠懇的知識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下來,又不屑於同勞動者為伍,成為不上不下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窮而偷,由偷而被打斷腿,最後悲慘地被黑暗社會所吞沒。

3、阿Q

《阿Q正傳》中的阿Q——中國國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魯迅後來曾經說過:阿Q「有農民式的質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一方面,他是一個被剝削了勞動的很好的農民,質朴,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

4、七斤

《風波》中的七斤——毫無民主主義覺悟的落後農民的典型。他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

5、閏土

《故鄉》中的閏土——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6、華老栓

《葯》中的華老栓——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

(6)短篇小說吶喊擴展閱讀:

一、《吶喊》藝術特色:

首先作者善於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典型化方法來塑造典型形象。作者魯迅說他筆下的人物全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而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些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完全發表自己的意思為止。

典型化的方法,既表現了人物的共性,即對一類人的思想性格的藝術概括,又重點突出了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徵,使之成為「熟悉的陌生人」。魯迅正是以這種典型化的方法,創造了阿Q、孔乙己、閏土等一系列典型形象。

作者重視通過挖掘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來刻畫人物,通過描寫人物內心的感覺、幻覺、潛意識等,深刻地揭示人物的靈魂。

典型的如《狂人日記》通篇都是近乎意識流的內心獨自,在顛倒時序的同時卻細膩深刻地寫出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其他如《葯》中,華老栓捧著人血饅頭時的心理描寫,《白光》中的陳士成回到家時的心理描寫,這些都很細膩、深刻,為人物的刻畫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創作背景:

20世紀初,中國正遭受世界列強的侵略,國家動亂,人民生活艱苦。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漸漸確立了徹底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政治路線,青年魯迅則正致力於建構自己的思想啟蒙綱領。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魯迅也認識到革命的重要性,並且以各自的語言、各自的表述方式響應革命,隨後發生了五四新文化運動。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專制統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魯迅應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政府遷到北京。

但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各派軍閥竊取了革命成果,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魯迅本希望能為教育事業的革新貢獻力量,但根本無事可做,內心無比的孤獨和苦悶。

G. 吶喊這篇小說寫於幾年幾月

吶喊是魯迅寫的短篇小說,是於1918年到1922年寫作的,出於1932年8月3日。

H. 《吶喊》主要內容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吶喊》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葯》《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反映從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中國古老農村和市鎮的面貌;它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和虛偽,痛苦地解剖了中國沉默的國民靈魂,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

《吶喊》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8)短篇小說吶喊擴展閱讀:

《吶喊》的創作背景:

在《吶喊》的自序中,魯迅提到自己年少時曾因中國的醫療技術落後,而到日本學醫,後來卻發現落後的不單是醫療技術,國民的思想觀念和國家的制度更是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魯迅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棄醫從文,希望用文學改造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

青年時的魯迅充滿壯志,希望中國能擺脫舊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但遭受的挫折卻令他逐漸感到絕望和寂寞,更曾把自己關在一間沒人來的屋子裡。後來錢玄同邀請他在《新青年》做文章,《狂人日記》就是錢玄同催促他在《新青年》寫出的第一篇小說,並且頭一次用魯迅作筆名。其後,魯迅連續發表多篇短篇小說。一些小說結集出版,取名《吶喊》。

I. 《吶喊》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

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9)短篇小說吶喊擴展閱讀

分篇介紹:

1、《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2、《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3、《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

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J. 求《吶喊》中的各篇章的主要內容、人物,謝謝!

1、《狂人日記》

主要內容:

《狂人日記》是《吶喊》的第一篇,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一個「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總覺得人們想害他,想吃掉他。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他便認為是讓他養肥可以多吃肉。

他記得大哥曾對他講過「易子而食」、「寢皮食肉」之事,然後想起「妹子」死時,大哥勸母親不要哭,便認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認為是是「瘋子」,當他完全失望於改造周圍環境時,他也「痊癒」了,去某地當候補官了。

主要人物:

「狂人」是一個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又是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封建社會叛逆者形象,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現在他的言行、思維,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徵。

2、《阿Q正傳》

主要內容:

《阿Q正傳》小說緊緊圍繞阿Q而「傳」,自始至終以阿Q的活動作為惟一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寫出阿Q短暫而可悲的一生。

小說共九章,每三章可構成一個部分,前三章寫阿Q的階級地位、經濟地位,概括勾勒阿Q以「精神勝利法」為中心的性格特徵;中間三章寫阿Q遭遇的壓迫和剝削,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表現阿Q的處境,揭示了時代矛盾;後三章寫阿Q在革命到來之後的性格變化和悲慘命運。

主要人物:

阿Q是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典型。他是流浪雇農,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對統治階級的殘酷迫害麻木健忘,自輕自賤,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來發泄自己被欺的不平。

他復雜又充滿矛盾,質朴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現實的不滿表現出朦朧的革命要求,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影響。

他的主要性格特徵是他的精神勝利法,使他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

3、《孔乙己》

主要內容:

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啟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主要人物:

孔乙己是一個好逸惡勞,窮困潦倒,飽受凌辱、迂腐不堪卻不失善良本性的沒落的讀書人,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

4、《明天》

主要內容:

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明天》寫的是一個孩子死去、母親失去希望的故事,作品通過寡婦單四嫂痛失獨子的描寫,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國婦女孤立無助的圖景,同時抨擊了黑暗社會吃人的本質和沒落社會中人們的無情和冷漠。

主要人物:

單四嫂子是一個寡婦,性格善良,愚笨,死守婦道,迷信權威,反應遲緩,對強大生活洪流無力抗掙、近乎絕望。

(10)短篇小說吶喊擴展閱讀: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共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葯》《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

魯迅和他的作品深刻映照著幾代人的精神和靈魂,在任何時代,魯迅和他作品中深刻的憂患意識,直面現實的質疑精神、百折不屈的精神勇氣,都是可貴的,既是人性和社會病症的手術刀,又是文化精神的營養劑。

熱點內容
海明威短篇小說精選pdf 發布:2025-05-07 14:00:32 瀏覽:2
印神無雙免費小說閱讀 發布:2025-05-07 13:59:07 瀏覽:176
男女主校園戀愛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07 13:58:07 瀏覽:817
都市類型的小說完結 發布:2025-05-07 13:58:06 瀏覽:619
甜蜜寵妻總裁別太猛小說 發布:2025-05-07 13:55:27 瀏覽:830
2018最新小說網游 發布:2025-05-07 13:49:52 瀏覽:499
主機是網游指揮的小說 發布:2025-05-07 13:43:21 瀏覽:748
法醫秦明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07 13:43:17 瀏覽:989
重生成天使的小說 發布:2025-05-07 13:41:54 瀏覽:253
桑甜欒城言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5-05-07 13:41:49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