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改編成短篇小說
1. 誰能把古詩《長相思》變成一個簡短的故事
思路:根據這首詩的內容和背景展開。
今年,輪到清朝正黃旗人駐守邊關了。皇帝派納蘭性德率領將士們,到山海關駐守。從北京出發,向北行軍。納蘭性德帶領將士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今晚露宿在野外。北風隨著夜色降臨在這離山海關不遠的軍營里。
環顧四周,一頂頂帳篷透出點點燈光,若隱若現。出門在外已經幾個月了,春節也即將來臨,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令人不禁想起家中的妻兒老小、親朋好友,想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夜越來越濃了,大家該休息了,各自熄滅燈火,壓好帳篷。
半夜裡,主帥納蘭性德被呼嘯的北風驚醒了。只見帳篷外風雪交加,狂風大作,陣陣寒意撲面而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故鄉的小園。故鄉的小園該是多麼的溫暖呀!
孩子們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放鞭炮,房間內酒肉飄香,香氣誘人。多麼想和家人一起坐在暖暖的炕上小酌聊天。而這里,卻是冰天雪地,身在邊疆,只能夢回家鄉。
(1)古詩改編成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創作的一首詞。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
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景入心的表現,滿懷心事悄悄躍然紙上。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緻,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2.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根據古詩內容,展開想像,改寫成短文
成小短文。一到初夏,農村頓時便忙活起來,夏收夏種,有收獲又播下希望,農民們自然要夜以繼日,不辭辛勞了。從早到晚忙。白天夜裡,沒有閑暇,不是到田裡去清除雜草,就是將麻捻成麻線,時時刻刻,手忙腳亂。二是男女老少,人人皆忙。大人干大人的事,兒女干兒女的事,人人不得閑,個個忙得歡,就連不懂事的小孩,也在桑樹蔭下學大人種瓜。農事實在太多,令人應接不暇。夏日時節,最是忙的季節,各種農事接踵而至,田 里苗要培,草要除。謝謝觀看!編輯於 2020-03-05展開剩餘9%查看全部97個回答立即下載下載有看頭最新版2021最新版本!下載下載有看頭最新版-上應用寶搶鮮一鍵免費下載!myapp.com廣告恰似愛如潮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全本免費】下載七貓小說根據文中提到的短文為您推薦恰似愛如潮小說全文免費閱讀「七貓免費小說」海量精品,都市/言情/玄幻免費任選,還
5條gu181636093154寫的真好
廣告2021-03-04
35贊·2,463瀏覽2020-02-12
8贊·17,706瀏覽2021-03-02
187贊·19,530瀏覽2021-03-02
19贊·70瀏覽2020-05-25
80贊·2,391瀏覽2021-01-28
3. 怎樣把古詩改寫成短文
要 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 度,但也是一個訓練作文、開闊思路的好方法。這里以《宿新市徐公店》為例談談指導改寫的點滴體會。 詩人楊萬里是南宋詩壇上別具一格的作家,他的寫景詩清新活潑,富有生活氣息,號為「誠齋體」。這首《宿新市徐公店》作於1192年,以詩前兩句描寫了春夏之交農村明麗的景色,後兩句描寫了兒童撲蝶嬉戲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在春天裡的喜悅心情。 在理解了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像。改寫的重點是後兩句詩,因為這兩句詩塑造了「兒童撲蝶」的生動形象,整個畫面是動態的,和前面兩句詩靜態的描寫相對照。兒童的出場打破了靜態,使得畫面出現了生機,而兒童撲蝶後,畫面又歸於靜態之中。改寫時要按照「靜態—動態—靜態」的順序,抓住兒童撲媒時的動作、神態和心情,要把兒童眼看黃蝶飛入黃色的菜花中無處尋的那種「導」不著的失望之情寫出來。 請看一個小朋友在教師指導下改寫的短文。 蹄疏的籬笆外有一條伸向遠處的小路,小路旁樹上的花雖已落盡,可葉子還未成蔭。田野里,油萊花一片金黃。
4. 泊船瓜洲古詩改寫作文200
1. 把《泊船瓜洲》改寫成一篇200字的現代文
泊船瓜洲 改寫
宋代詩人王安石離開家鄉京口,乘船到瓜州辦事。看著江對面的京口,看著遠處的鍾山,他開始後悔來瓜州,想馬上回去,可誰知這一走竟走了三四年,因業務繁忙,他始終未能回去。又是一年春天,他出來觀賞風景,看著江南一片綠色,它不僅思念其家鄉來。當天晚上,他邊喝酒邊欣賞夜景,不一會就喝醉了。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濃濃的思鄉之情被勾起來了,他大發詩性,寫下了這首《泊船瓜洲》。
~~~~~~~~~~~~~~~~~~
泊船瓜洲 改寫
王安石坐船從京口到瓜洲出差。途中小船停靠在瓜洲的長江北岸。這時,王安石看到了山頂上有幾戶人家,門前父母妻兒聚在一起吃飯,就想起了自己的親人。雖然自己的家鄉離這只隔幾座山,但是,由於自己公務纏身,不能回到家鄉。王安石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惆悵。 這是新年的春天了,春風又一次的吹綠了長江兩岸。看花紅柳綠,鶯飛燕舞,王安石望著家鄉,自言自語地說:"要是現在能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該多好啊!」他環視四周仰望藍天大聲地說:老天啊,花瓣有微風陪伴,散發著清香;樹木有綠葉伴隨,帶來了清新的空氣。而我呢?老天啊,我有誰來伴啊!明月啊明月,你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自己的家鄉呢?」
2.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三首泊船瓜洲的作文二百字
黑夜籠罩著大地,長江水靜靜地流淌著,波浪輕輕地拍打著岸邊的岩石。詩人王安石乘坐的小船停靠在瓜洲的岸邊,隨著起伏的波浪有節奏地搖曳著。
王安石靜靜地倚著船舷,用手捋著胡須,眯著眼睛眺望著江對岸的京口,心裡默默地沉思著:我已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恢意懶,且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罷相的坎坷,此次再次被起用為相,自己面對的不知是禍還是福。想到這些他不禁深深地嘆了口氣。
天灰濛蒙的,王安石迷惘地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在黑夜裡只能看到遠山模糊的影子。他不禁想道:鍾山腳下的家鄉離我是這么近,只是隔著那一線的長江水和幾重起伏的群山,而我卻……
忽然,一陣微風拂來,王安石從沉思中清醒過來,感受到了春天溫暖的氣息。他彷彿來到了充滿綠色的江南大地,彷彿漫步在桃紅柳綠的家鄉。池塘里的魚兒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岸邊的柳樹吐出了嫩芽,千萬條柳枝在微風中搖曳,小鳥在柳條中穿行,還不時傳來「嘰嘰喳喳」的鳴叫聲。滿山的花草經過春雨的滋潤變得更加的精神。山野中小孩在興高采烈地嬉戲、玩耍,好一幅和諧的江南山村春景圖……他完全被這美好的回憶陶醉了。
一輪金黃的圓月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灑在江面上,整個江面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王安石抬起頭望著天空中金黃的圓月,情不自禁地感嘆道:「明月啊!你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家鄉?
3. 泊船瓜洲的短文二百字
王安石坐船從京口到瓜洲出差。途中小船停靠在瓜洲的長江北岸。這時,王安石看到了山頂上有幾戶人家,門前父母妻兒聚在一起吃飯,就想起了自己的親人。雖然自己的家鄉離這只隔幾座山,但是,由於自己公務纏身,不能回到家鄉。王安石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惆悵。
這是新年的春天了,春風又一次的吹綠了長江兩岸。看花紅柳綠,鶯飛燕舞,王安石望著家鄉,自言自語地說:"要是現在能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該多好啊!」他環視四周仰望藍天大聲地說:老天啊,花瓣有微風陪伴,散發著清香;樹木有綠葉伴隨,帶來了清新的空氣。而我呢?老天啊,我有誰來伴啊!明月啊明月,你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自己的家鄉呢?」
4. 把泊船瓜洲改寫成小短文
在一個夜色朦朧的夜晚,柔和的月光照耀著那瓜洲旁波濤洶涌的長江。寬闊的江面浩浩盪盪,向東奔騰而去,是那樣的澎湃與美麗。在這個美麗的夜晚,遠處的京口,近處的江,一切的一切,是那樣的朦朧,隱約。
這時,詩人王安石漫步在長江旁上的一塊巨大的石頭上,江上不時還有白鷺飛過,王安石遙望京口,京口與瓜洲隔者一條洶涌而寬大的長江。忽然,王安石想起了自己的故鄉,遠遠望去,他的故鄉――紫金山,與他只隔了數叢山。一個人,在異地獨自思念自己的家鄉,心中不知有多麼的痛苦與悲傷呀。詩人王維曾說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能遙望那生自己,育自己的家鄉,那是多麼的難過呀,一種傷感就油然而生。王安石漸漸回憶起那紫金山那誘人的春景,這時的紫金山已經被春風吹得綠油油的了。那一草一木,也已是春色滿地的了。春風吹得紫金山鳥語花香,熱熱鬧鬧。那純凈的碧雲天,,那芬芳的白花地,春色連波,生機盎然。是多麼的美麗,讓人留念往返!
但現在,只有那明亮的月亮把詩人的心,帶回故鄉了。
5. 改編泊船瓜洲小故事作文
夜深人靜,有一隻小船停靠在瓜洲的岸邊。船艙里的王安石難以入眠,便點燃了一盞煤油燈,坐在船艙里看書。王安石剛看了一會兒書,感到心情煩悶,便走出船艙,站在船頭,只聽見水在江里流淌的聲音,看到天上群星璀璨,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天邊。
王安石看到這一輪明月,不禁想到了自己隔著幾座青山的家鄉——鍾山。王安石想到自己小時與小夥伴們嬉戲的情景。春天,大人們正忙著耕種,他與小夥伴們種下一棵棵小樹苗,如今,也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吧。
這時,王安石詩興大發,作下《泊船瓜洲》這一首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希望來年春風再一次吹綠長江南岸之時,自己能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而他真切的思鄉之情也感染了無數的後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也成為了千古流傳的名句。
篇二
黑夜籠罩著大地,長江水靜靜地流淌著,波浪輕輕地拍打著岸邊的岩石。詩人王安石乘坐的小船停靠在瓜洲的岸邊,隨著起伏的波浪有節奏地搖曳著。
王安石靜靜地倚著船舷,用手捋著胡須,眯著眼睛眺轉載自百分網,請保留此標記望著江對岸的京口,心裡默默地沉思著:我已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恢意懶,且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罷相的坎坷,此次再次被起用為相,自己面對的不知是禍還是福。想到這些他不禁深深地嘆了口氣。
天灰濛蒙的,王安石迷惘地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在黑夜裡只能看到遠山模糊的影子。他不禁想道:鍾山腳下的家鄉離我是這么近,只是隔著那一線的長江水和幾重起伏的群山,而我卻……
忽然,一陣微風拂來,王安石從沉思中清醒過來,感受到了春天溫暖的氣息。他彷彿來到了充滿綠色的江南大地,彷彿漫步在桃紅柳綠的家鄉。池塘里的魚兒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岸邊的柳樹吐出了嫩芽,千萬條柳枝在微風中搖曳,小鳥在柳條中穿行,還不時傳來「嘰嘰喳喳」的鳴叫聲。滿山的花草經過春雨的滋潤變得更加的精神。山野中小孩在興高采烈地嬉戲、玩耍,好一幅和諧的江南山村春景圖……他完全被這美好的回憶陶醉了。
一輪金黃的圓月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灑在江面上,整個江面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王安石抬起頭望著天空中金黃的圓月,情不自禁地感嘆道:「明月啊!你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家鄉?
6. 把泊船瓜洲一詩改寫成小故事
話說詩人王安石 *** 從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離開家鄉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家鄉,要知道,王安石可是有名的大孝子。
這天晚上,王安石乘船來到了瓜洲。停船靠岸後,他抬頭看著天空,發現一輪圓月鑲嵌在碧空中,皎潔的月亮勾起了他對遠在京口親人的思念。濃烈的思鄉之情讓他淚流滿面,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家鄉。
夜深了,王安石想:母親和父親也許已經進入了夢鄉,他們會夢到我嗎?我不能為父母親蓋被子,他們會著涼嗎?我這一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明月啊明月,我問你,你何時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啊?
對家人的牽掛讓他一夜未眠。朝陽從遠方緩緩地升了起來。他走出船艙,啊!春天到了。只見長江兩岸春色盎然。王安石又想:我在後院栽的牡丹花想必也要開了吧,在這美麗的早晨,父母親不知道在忙什麼呢?兩位老人家,可要保重啊!
想起年邁的父母,王安石的眼眶再次被了淚水打濕了,珍珠大的淚珠一滴一滴地掉落在地上,望著遠處滿眼的新綠,王安石含淚寫下了這樣這首詩: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7. 把泊船瓜洲一詩改寫成小故事
話說詩人王安石 *** 從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
離開家鄉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家鄉,要知道,王安石可是有名的大孝子。 這天晚上,王安石乘船來到了瓜洲。
停船靠岸後,他抬頭看著天空,發現一輪圓月鑲嵌在碧空中,皎潔的月亮勾起了他對遠在京口親人的思念。濃烈的思鄉之情讓他淚流滿面,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家鄉。
夜深了,王安石想:母親和父親也許已經進入了夢鄉,他們會夢到我嗎?我不能為父母親蓋被子,他們會著涼嗎?我這一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明月啊明月,我問你,你何時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啊?對家人的牽掛讓他一夜未眠。
朝陽從遠方緩緩地升了起來。他走出船艙,啊!春天到了。
只見長江兩岸春色盎然。王安石又想:我在後院栽的牡丹花想必也要開了吧,在這美麗的早晨,父母親不知道在忙什麼呢?兩位老人家,可要保重啊! 想起年邁的父母,王安石的眼眶再次被了淚水打濕了,珍珠大的淚珠一滴一滴地掉落在地上,望著遠處滿眼的新綠,王安石含淚寫下了這樣這首詩: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8. 《泊船瓜洲》改寫成小故事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4. 鍾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裡。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有《臨川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