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短篇小說集共同主旨
A. 莫泊桑短篇小說 主要內容
莫泊桑的小說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金錢社會的風俗習尚為題材,揭露資產階級的腐朽墮落和拜金主義;第二類是以下層民眾的境遇和品質為題材,反映下層民眾生存的艱辛,表現只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和「溫馨的人性」。第三類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揭露普魯士侵略軍的暴行,歌頌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者精神和名族氣節,特別強調普通人的愛國主義。
B. 莫泊桑短篇小說 主要內容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有三點)
(1)描寫普法戰爭的作品。在這些作品裡,他描寫了下層人民自發的抗敵斗爭和獻身精神,強調普通群眾有更多的愛國主義,例如《米隆老爹》《蠻大媽》等。
(2)描寫窮苦人民悲慘命運和贊頌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作品。例如:《瞎子》、《窮鬼》、《西蒙的爸爸》等。
(3)描寫資產階級風尚習俗的作品。例如:《遺產》、《珠寶》、《老人》、《我的叔叔於勒》、《項鏈》等。
莫泊桑最擅長的題材是他親身參加過的普法戰爭、長達十年的小職員生涯和青少年時代在諾曼底故鄉的生活,這三種環境為他的短篇小說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題材。這些作品歌頌了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表現了農村的習俗和世態,真實地反映了小職員的單調刻板的生活。它們在藝術上各有特色、並不雷同,猶如寶石上的各個校面,共同折射出燦爛的光芒。
C.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的主要內容,作者簡介
一、作品內容介紹
1、《騎馬》
《騎馬》的主人公埃克托爾是一個小職員,因為一樁額外的工作偶然得到了一筆特別酬勞費,於是就為全家組織了唯一的一次郊遊,准備像闊人一樣享受一番。
郊遊當天,妻子和孩子們坐著馬車,但他因一時虛榮和想出風頭的渴望,故意裝作會騎馬,結果在回程的路上非常尷尬地把一個老婦人撞傷。
而那個老婦人賴在醫院里不肯出來,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這使他背上了擺脫不掉的負擔,被迫擔當起贍養老人終身的責任,弄得從此以後不得不精打細算地過更為艱苦的生活。
而這對於生活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2、《我的叔叔於勒》
年輕時於勒大肆揮霍,人財兩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掃地出門的地步。既至美洲,賺了小錢,兩年後又發了大財,成為大家的「福星」。
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於勒歸來.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
菲利普先生在船長那裡得到了信息及驗證.不但發財的夢想化為烏有,進入上流社會的美夢成為泡影,眼下二女兒的婚事也岌岌可危。
最後全家不動聲色地改乘聖瑪洛船回來,以免再次碰上於勒回來吃他們。最後再也沒見過他。
3、《兩個朋友》
小說中,莫里索先生和索瓦什先生是最普通不過的法國人,他們曾經擁有愜意的生活,每到星期天,都要到瑪朗特島釣魚。
自從普魯士侵人以後,他們再也沒有釣魚的心情和興致,唯有憤怒、怨恨和無可奈何。
這一天,兩人聚在一起借酒澆愁。不一會兒,便都有了幾分醉意。酒壯人膽,迷濛中兩人有了釣魚去的想法。
偏巧,索瓦日認識駐守在哥隆布村的法國兵前哨團長,得到了一張通行證。於是他們進入了被放棄的哥隆布村,村子裡到處是荒涼和死寂,村對面駐扎著敵人。
面對荒廢的村莊和恐怖的環境,兩個朋友趕忙鑽進了蘆葦叢。
這時,他們的酒也醒了,這才意識到危險。可已經來了,望著身邊的湖水和水下的游魚,他們怎麼也耐不住釣欲,於是,架上魚竿釣了起來。
一條條魚釣上來了,一陣甜美的歡樂透過了他們的心田。這種被剝奪很久的歡樂,使他們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突然間響起了炮聲,敵人用炮彈摧毀法國的村莊和建築。兩個朋友十分憤慨,譴責著法西斯的暴行。就在他們憤恨之極時,猛地聽到了腳步聲,回頭一看,4個敵人正端著槍走近他們。
「你們一定知道回去的口令,告訴我們就放了你們,否則,就別怪我們不客氣,聽到了沒有?」
兩個朋友臉色蒼白地站在普魯士軍官面前,他們誰也沒開口,只是一聲不響地站在那兒,望著祖國的山山水水。
敵軍官發出了命令,12名大兵托起了他們的槍。莫里索望著盛滿活魚的網袋,淚水盈眶,他結結巴巴地和自己的朋友索瓦什道別。槍聲過後,兩位朋友依偎在血泊之中。他們從容而光彩地走了。
4、《勛章到手了!》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一陣敬佩聲浪中的星斗」,揭示薩克爾芒自幼就沉迷於勛章,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獲取勛章。
第二部分,從「他沒有,真糟糕!他沒有任何名義可以接受任何勛章」,到「招惹了圖書館員們的憎恨」,寫薩克爾芒找路子、攀要人,苦心鑽營,為撈取勛章而奔走。
第三部分,從「某天晚上,他在盧昂動了回家和妻子擁抱的念頭」,到全文結束,寫薩克爾芒的妻子成了要人的情婦,薩克爾芒也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勛章。
5、《珠寶》
中產階級賢淑的朗丹太太有兩種嗜好為丈夫所不滿,一是愛看戲,二是愛假珠寶。一個冬天的晚上她看戲回來受了凍,害了肺炎,一個星期後便去世了。
拙於理財的朗丹先生捉襟見肘,陷於窘困之中,情急之餘,打定主意變賣東西,換點法朗來過日子。
他首先想的是妻子的那些叫他生氣的假首飾,決定賣掉她似乎特別喜歡的那串大項鏈,因為那假東西做工還考究,估計可以值七八個法朗。
怎知假首飾拿到珠寶店估價,竟發現是真首飾,朗丹驚得愣住了。當他把首飾拿到另一家店時,店主認出這首飾是他們店裡賣出去的。
經過詢問,查帳簿,這是件真首飾確鑿無疑。朗丹先生驚訝得簡真要發瘋,以至於回家時幾次走錯路,最後竟昏倒在地。幸有過路人把他抬進葯房裡,醒後送他回家。
傷心、疲乏似一擊擊重錘,使他昏睡至第二天。他無法再工作,權衡再三,再度走入首飾店,賣了那串大項鏈。
並將妻子留下的珠寶(幾乎全都是這店賣出的)全部賣給這家店,辭了職並告訴科長,說他繼承了一筆三十萬法郎的遺產,同時向同事宣布他未來的計劃,晚上和幾個妓女混了一夜。
半年後他再婚,繼室是個淑德女人,但臭脾氣讓他苦不堪言。
6、《小酒桶》
該小說講述:女主人公是擁有一個農庄的瑪格盧瓦爾老婆婆,男主人公是一位被公認為詭計多端的客店老闆希科大叔。
希科老闆一直以來都垂涎瑪格盧瓦爾的這份產業,但在多次被瑪格盧瓦爾婆婆拒絕之後,希科老闆想了一個貌似友善卻陰險的方法:他們做了公證:希科每個月給老婆子五十塊埃居直到她死去,當然,瑪格盧瓦爾死後農庄就是他的了。
希科不斷地請曾經滴酒不沾的瑪格盧瓦爾喝酒,直至她飲酒成癮,經常喝得爛醉,最終在一個冬天,倒在雪地里醉死了,而希科老闆也終於如願以償了。
小說的結尾有一句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那是希科老闆說的: 「這個鄉下佬,她要是不貪杯,總還有十年好活吧」。
二、作者簡介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爭,此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他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莫泊桑患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巨大的勞動強度,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莫泊桑於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騎馬
網路——我的叔叔於勒
網路——兩個朋友
網路——勛章到手了
網路——珠寶
網路——小酒桶
D.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是莫泊桑寫的小說的一些合集。莫泊桑是十九世紀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說巨匠之一,1880年《羊脂球》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該篇亦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作者將處於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羊脂球」與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所謂上層人物做對比,充分顯示出前者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靈以及後者極端自私、寡廉鮮恥的丑惡靈魂。
裡面有項鏈、羊脂球、月光等著名的文章。
E. 莫泊桑項鏈主旨 莫泊桑項鏈是什麼主旨
1、莫泊桑《小步舞》主要表達了對為增快日益工業化城市進度而放棄原有的人們於社會生活中的精神家園的無奈,藉由公園里的老人,追憶起往昔那種城市浪漫、舒服的格調,並通過他現在的生活,由愛情層面出發,烘托當時的社會氛圍。
2、本文開篇對盧森堡公園的環境進行描寫,公園里幽靜宜人,而我「不太喜歡喧鬧」,到公園散步「是我最喜愛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閑畫面自然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時又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設置背景。
3、我和老人從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這個特定的環境展開,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舊時代的芳華,「一股難以言表的感傷激動著我的靈魂」,這里不僅僅是一座苗圃,還是一個已逝時代的展現。
4、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貫穿全文的線索,同時也展現了老人的一生,從而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為苗圃被鏟平,留白式結尾「他們怎麼樣了」韻味無窮,容易引起讀者思考。
5、莫泊桑是19世紀後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人稱「短篇小說巨匠」,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F. 誰知道陌泊桑<奧爾拉>的主旨是什麼
內容提要: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題材是極其豐富多彩的。在他的作品裡,貴族、官僚、商賈、公務員、小業主、自由職業者直到工人、農民、流浪漢甚至乞丐、娼妓,各色人等,都獲得了栩栩如生的刻畫,小說所截取的生活層面也十分廣泛,既有描寫五光十色的諾曼底鄉村故事,又有世態炎涼的都市小市民的日常生活,還有以描繪普法戰爭為內容的篇什。
《奧爾拉》是莫泊桑晚期的小說。它描寫幻覺,具有現代小說的特徵,被評論家認為是莫泊桑最出色的短篇小說。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藝術風格別樹一幟。他觀察深刻,獨具見解,在創作中力求逼真、自然,以寫實的手法描摹細節,烘托氣氛,他尤其擅長運用簡練、生動、清晰的語言勾畫人物,使之躍然紙上。因此連對他頗有微詞的法國作家紀德也不得不坦言,莫泊桑「不失為一個卓越超群、完美無缺的文學巨匠」。
G. 莫泊桑短篇小說主要寫什麼
今年寒假,我讀了《莫泊桑短篇小說集》。這本書主要由莫泊桑的三十篇短篇小說組成。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著重描寫了人間百態: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深刻了解19世紀法國的歷史、文化和習俗。而他對人性的剖析又是那麼的深刻。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叔叔於勒》這篇。
在這篇小說中,作者以第一人稱描寫了一個破落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們的生活拮據、困窘。但他們又幻想著能過上富裕、體面的生活。他們全家都期盼著遠在美洲的於勒能給他們帶來大筆的財富,讓他們從此過上體面、富裕的生活。這時,於勒在他們心中,就成了神一樣的存在,成了他們的精神寄託。他們無比盼望著於勒的歸來。
H. 莫泊桑的《珠寶》,主旨要表達什麼
年薪只有三千五百法郎,而且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過著雖然無拘無束卻又平庸、拮據的平民日子。後來他娶了外省稅務官的年輕、漂亮的女兒,從此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相親相愛,小日子過得美滿幸福……後來,他的妻子得肺炎死了,郎丹萬分悲痛,並且使自己的生活又重新回到平淡、拮據之中。 郎丹決心變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結果卻有了意外的收獲,這些「假珠寶」竟然價值近二十萬法郎之巨。他先是狂喜,然後是震驚,他彷彿感覺到了六年的愛情生活,就這樣在一串串項鏈、一枚枚胸針和一顆顆鑽石面前,變得那麼不堪一擊,然而,他仍然接受了這一切,因為他不過是一個平庸的小職員啊。 《珠寶》是一篇道德小說。郎丹真誠地愛著自己的妻子,「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簡直是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妻子也熱烈地愛著郎丹。誰都不曾懷疑過,這是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但是,隨著珠寶真假之迷的陡然開解,郎丹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真」與「假」,在一瞬間全部對換了位置;假的珠寶變成了真的珠寶,而真的愛情卻變成了假的愛情。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使郎丹愕然,「他停下來,獃獃地立在大街中間。可怕的疑竇掠過他的腦海。……莫非她?這么說,其餘的珠寶也都是禮物了!他覺得地在搖晃,覺得面前的一棵樹倒下來;他伸出雙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在這里,虛假的愛情,幸福、美滿也如同這些「別人送的」禮物一般,遭到了道德的譴責。 然而,並非到此為止。 珠寶象徵著虛榮,自然也象徵著金錢。妻子以貞操的喪失為代價換來的珠寶,不僅滿足她本人的慾望,給丈夫帶來過舒心的日子,而且,她死後還為丈夫擺脫了困境,進而又把他變成了吃喝嫖賭的富翁。珠寶給人們帶來充分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腐蝕著人們的靈魂。金錢萬能、金錢萬惡,正是當時法國世風的基本特點。 郎丹是個平民階層的小職員,他從來都是過著平靜的日子,娶老婆也許就是他的最大樂趣,「滿足而又幸福」,然而,他也有尊嚴,有普遍平民所視為至高無上的尊嚴。莫泊桑極巧妙地用寥寥數筆,就刻畫出一個典型的平民心態的變化。例如,當郎丹尚不知珠寶是真貨,而被珠寶老闆鄭重地告訴他後,「這個鰥夫兩隻眼睛睜得老大,楞在那兒,一下子糊塗了。臨了,他結結巴巴地說:『您說什麼?……您沒估錯吧。』」進而郎丹想把所有的珠寶也都一股腦賣出,但又怕別人恥笑時的心態是這樣的:他正打算出去,又轉過身來,對一直在微笑的商人垂下眼睛說:「我……我還有別的珠寶……都是從……同一個人那繼承來的。您也願意收買嗎?」最後,金錢使他完全昏了頭,並且完全放棄了自尊和廉恥,「郎丹現在也撕破臉皮掙價錢了,他發脾氣,要人把賬薄拿給他看;隨著金額外的增加,他的嗓門也越提越高。」最終,擁有金錢的慾望使郎丹完全昏了頭,愛情就像一塊破抹布般扔到了腦後,妻子對他不忠,褻瀆了他的感情,也許這只是一個裝潢門面的借口,也許郎丹根本不需要借口,因為,他拮據的日子過到頭了,他愉快地推開科長的門,說:「先生,我是來向您辭職的。我得到了一筆三十萬法郎的遺產。」他又去和老同事們握手告別,把自己將來的生活打算告訴他們,然後到英國咖啡館去吃晚飯。這是多麼快的變化啊!莫泊桑的市井風俗畫就是在不經意間展開的,他用白描的手法,純熟地勾勒出一個大悲大喜,且從平民一步登天為暴發戶的小人物的心態。 但,這還不是一切。 小說是這樣結尾的:「半年以後,他又結婚了。他的第二個妻子雖然很規矩,可是脾氣難伺候,給他帶來了許多痛苦。」這一筆,有增添了一層新的色彩。 郎丹享受過愛情和家庭的歡樂,但其中卻暗含著虛偽與欺騙;他從始至終認為妻子擁有的珠寶都是假貨,而妻子也從聲明過這些珠寶的真假,那些價值連城的珠寶與郎丹微薄的收入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郎丹把妻子喜愛這些珠寶列為她僅有的缺點——愛慕虛榮。但接踵而來的,卻是珠寶價值連城的真實性,然後是郎丹深深感覺到的被所有人(當然也包括他的妻子)愚弄的震驚、哀愁,而後是暴發的狂喜;郎丹贏得了金錢,又獲得了忠貞的愛情,但卻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喜中含悲,悲中有喜,悲喜交加。他的後半生簡直就是在悲與喜的折磨中度過的。 郎丹的變化,在莫泊桑的筆下像劃一條流暢的線條,他刻畫郎丹並不需要濃墨重筆、精雕細琢,只是用幾根線一般的筆觸,就完成了一個平庸、朴實、暴發的心路過程「親愛的,對一個買不起珠寶的人來說,美麗和嫵媚就是她的裝飾品,再說,這也是世界上最稀罕的珠寶」,「到了街上,他看見旺多姆紀念柱,恨不得跟爬竹竿似的爬上去。他感到自己身輕如燕,只要一縱身,就可以和高聳入雲的皇帝雕像玩玩『跳田雞』的游戲」。盡管這種心路歷程經過的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多麼不堪忍受的屈辱,他甚至都無法判斷他在妻子的心目中到底站在一個什麼位置上,然而,他已經被擁有金錢的喜悅所緊緊地包圍住了,他根本無暇考慮過去的一切是怎麼回事。我們從這篇小說里已經真切地感受到了郎丹的變化,並且不會對他這么快就忘記了失去愛妻的悲傷而說他是負心漢,甚至會替他感到一絲欣慰——失去了愛情,擁有了財寶。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一個小人物對美好物質生活的想往,也許這正是莫泊桑的高明之處,他通過郎丹的大喜大悲,揭露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復雜活動,即使是真誠,也是需要用虛偽來做代價的。同時,他又把當時法國社會底層的慾望,與上流社會的虛偽巧妙地結合起來,給我們展示了真實、富有生命力的社會風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