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類短篇小說
㈠ 短篇經典勵志小說有哪些
在繁忙的生活中,看短一些的小說似乎更為可取,那你喜歡看勵志類的短篇小說嗎?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的短篇經典勵志小說,歡迎參閱!
短篇經典勵志小說
1.《局外人》
阿爾貝·加繆[123頁]:加繆的經典小說,講述了一個有些冷漠的男人殺了人,必須面對隨之而來的後果,這本書經常被援引為存在主義的經典之作(雖然加繆本人並不喜歡被集中劃分在存在主義這個范疇)。
2.《弗蘭肯斯坦》
又名《科學怪人》,(瑪麗·雪萊)[166頁]: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極具野心的科學家展開了一個非正統的實驗,創造出一個“怪物”。這本書已成為浪漫主義時期哥特式恐怖小說寫作的早期範例。
《變形記》(弗蘭茲·卡夫卡)[55頁]:沒人會錯過卡夫卡的這篇著名小說,故事講述一個男人在早上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如果你已經讀過它,你也許願意看看刊載在《紐約客》上的由村上春樹撰寫的致敬小說。
3.《織工馬南》
(喬治·艾略特)[160頁]: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描繪了恢宏而又不可思議的《米德爾馬契》【1】的喬治·艾略特竟然也曾寫過如此短的故事!在這本小說中,塞拉斯·馬南是一個傳統村莊里的一員,他被控偷竊了教堂的錢,最終被判有罪,隨後則講述了他離開這個避之不及的村莊後的故事。
【1】米德爾馬契:一部描繪眾多人物、眾多生活場景的小說,904頁。
4.《少年維特的煩惱》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96頁]:正在經歷一場糟糕分手?那麼你可不應該錯過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維特愛著一個女孩,但她已與他人訂婚,他成為了他們倆共同的朋友,事情變得復雜起來。
5.《冒充白人》
(內勒·拉森)[102頁]:這篇中篇小說的故事背景設置在1920年代的哈萊姆,講述了兩位曾是兒時夥伴的混血兒再次重逢的故事。她們其中的一個——克萊爾,已經可以順利地冒充白人,甚至也對她的丈夫隱瞞了她的種族。這本文筆優美的書描繪了種族主義的恐怖和一段人們不想成為“不如人”的歷史時期。
6.《了不起的蓋茨比》
(F·司各特·菲茲傑拉德)[180頁]:那些還沒有讀過此書的人,開始讀吧!它只有180頁。這部經典小說被一些人看作是“一部偉大的美國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男人把對愛情的痴迷轉變為使自己變得更好,然而最終也導致了他的滅亡。(故事當然不止這些,但只有你讀了它才會全部了解)
好看的勵志短篇小說
1.《覺醒》
(凱特·肖邦)[128頁]:這本小說關注了一位女性,試圖讓她對南方保守主義、女權主義及母親角色的看法保持一致,但故事並沒有迎來幸福的結局。
2.《黑暗之心》
(約瑟夫·康拉德)[72頁]:康拉德的這篇經典小說講述了在非洲中部的一位象牙商人尋找(並且痴迷於尋找)另一位商人的故事。
3.《諾桑覺寺》
(簡·奧斯汀)[182頁]:這是奧斯汀第一部徹底完成的小說(雖然它也是最後一部出版的小說),講述了對一位17歲少女的心的試煉。她必須做出一些極為重要的愛的選擇,但是她最終收獲了幸福。
有深度的短篇小說
01《大樹》
短篇小說推薦
貝納爾·韋爾貝
豆瓣評分:8.4
(3854人評價)
中國城市出版社
作者的腦洞合集
我有話說
法國人的科幻想像力一向與眾不同,浪漫而諷刺,20個故事分別從宇宙、神話、社會現象,展示了不同的世界,一則則天馬行空的短文帶給人奇妙非凡的閱讀快感。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智者手指月亮,傻瓜卻望著手指。
2.有一天我將離去,我所有的記憶也會隨之消散。
3.當你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你的眼界也會變得狹窄起來的。
02《夜半蜘蛛猴》
短篇小說推薦
村上春樹、安西水丸
豆瓣評分:7.6
(2263人評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沒頭沒尾稀奇古怪
我有話說
一本很可愛的書,裡面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危機,構思奇異,幽默詼諧,再配上36幅彩色插圖,更是顯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女孩問男孩:“你喜歡我喜歡到什麼程度?”少年想了想,用沉靜的聲音說:“半夜汽笛那個程度。”
2.一旦化為扎面圈,人就要永遠扎面圈下去。
3.我們人這一存在的中心是無,什麼也沒有,是零。
猜你喜歡:
1. 比較好的勵志短篇文章3篇
2. 勵志短文精選
3. 短篇名人勵志的正能量故事
4. 短篇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
5. 短篇的名人勵志奮斗的故事
㈡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文學小說有哪些
代表國家/文學
■義大利
人文主義文學的發祥地。詩人但丁、彼特拉克、短篇小說家薄伽丘是義大利和歐洲早期人文主義文學的代表,他們為近代歐洲文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代表作家
彼特拉克
義大利人文主義文學的先驅
抒情詩《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詩和抒情短詩。歌頌了詩人對勞拉的愛情,而且表達了作者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觀。(愛情詩始祖)
薄伽丘
義大利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
短篇小說集《十日談》運用框架結構,把100個故事編織起來。用佛羅倫薩方言寫成。第一次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廣泛反映了14世紀義大利的社會現實。全書貫穿反腐敗羅馬教廷、反禁慾主義、宣揚幸福在人間以及要求國家統一的人文主義思想。《十日談》奠定了歐洲短篇小說創作的基礎。
■法國
法國文藝復興運動開始醞釀於15世紀末,形成於16世紀,涌現出以七星詩社和拉伯雷為代表的人文主義文學。七星詩社——貴族傾向;拉伯雷——民主傾向;散文故事--《七日談》
代表作家
拉伯雷
法國最重要的人文主義小說家
長篇小說《巨人傳》通過塑造巨人國國王及其子兩個巨人形象,贊美了從宗教束縛中走出來的頂天立地的巨人和人的力量。神瓶上的啟示「請你們暢飲,暢飲知識、暢飲愛情,暢飲真理」寄託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理想。藝術上運用了諷刺、誇張手法。
龍沙
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愛情詩《給愛蘭娜的十四行詩》【七星詩社】法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團體,由7位詩人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鑒古希臘羅馬文學,對法國詩歌進行革新。詩社提出的關於建立統一的民族語言和提倡詩歌改革的主張,為法國文學革新作了貢獻。詩社的宣言是《保衛與發揚法蘭西語言》。中心人物是詩人龍沙。
蒙田
法國16世紀後期的散文家——《隨感錄》法國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西班牙
16世紀後期-17世紀初,西班牙、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產生了維伽、塞萬提斯、斯賓塞、馬洛、莎士比亞等一批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全面興盛,歐洲文藝復興文學達到了高峰。
代表作家
無名氏
西班牙最早的優秀流浪漢小說
《小癩子》【流浪漢小說】16世紀中葉在中世紀市民文學傳統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小說。一般採用第一人稱,以自傳體的形式,描寫流浪主人公的所見所聞。這類小說往往具有「出身-教育-浪遊」的情節模式和「貨運列車」的結構模式,通過主人公的流浪,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它已初具近代小說的規模,對歐洲近代小說的發展,特別是長篇小說的人物描寫和結構方法,產生過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塞萬提斯
1547-1616。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偉大作家,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先驅
歷史悲劇《奴曼西亞》——取材於西班牙人民反抗羅馬侵略者的斗爭史實,歌頌了頑強不屈、勇於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懲惡揚善故事集》——自稱該集為「社會的變形」,以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西班牙封建社會各階層生活面貌的短篇小說集。可分為義大利小說型和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型兩大類。
《唐吉訶德》——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它對於歐洲近代長篇小說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它在否定騎士精神的同時,提倡一種新的精神—人文主義
《訓誡小說》——短篇小說集
代表作《羊泉村》——寫羊泉村村民集體抗暴,國王最終無奈赦免青年農民和姑娘勞倫霞的故事。維伽主張戲劇創作應「和自然一樣」。塞萬提斯稱他為「自然的奇跡」。
維伽
西班牙「民族戲劇之父」。
■英國
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是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高峰。
代表作家
喬叟
英國詩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故事,含24個。栩栩如生地勾勒了一幅當時英國社會絢麗多彩的風情民俗畫卷。
托馬斯·莫爾
英國都鐸王朝重要人文主義作家——幻想小說《烏托邦》通過一個回到英國的水手之口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
司賓塞
發明獨特的詩節——斯賓塞詩節——《仙後》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英國非戲劇文學的高峰。
馬洛
莎士比亞前戲劇界最重要人物,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的真正創始人。——《帖木兒》《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史》《馬爾他島的猶太人》文學天才。29歲被謀殺。
本·瓊生
莎士比亞同時代重要劇作家——《個性互異》《伏爾蓬奈》《煉金術士》主要成就是喜劇,而他的喜劇又主要是根據他的氣質理論創作的。他認為不同的氣質產生不同的性格、心態與行為,並對此在第一部劇作《個性互異》中進行了詳細探討。
㈢ 求關於知青的優秀小說。
小說:張承志的<<黑駿馬>>張賢亮的<<綠化樹>>梁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雪>>等,老鬼的<<血色浪漫>>也值得一看,近期比較吸引人的是都梁的<<血色黃昏>>風趣幽默中帶著感傷. 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初期帶「傷痕」性質的知青小說,寫苦難歷程,以血淚的控訴為特徵。主要作品:葉辛《蹉跎歲月》,竹林《生活的路》,孔平《晚霞消失的時候》。第二階段:80年代前期具有「回歸」傾向的知青小說,寫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義,以對知青生活正面價值的肯定為特徵。主要作品: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梁曉聲《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張承志《黑駿馬》,王安憶《本次列車終點》。第三階段:80年代中期以後是具有「反思」性質的知青小說,以對人性扭曲的思考為特徵。主要作品:朱曉平《桑樹坪紀事》,張抗抗《隱形伴侶》,陸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陽》,老鬼《血色黃昏》,李銳《合墳》。 梁曉聲是知青小說的典型作家,他的創作多以知青題材為主,有人稱他的作品為「北大荒小說」,多描寫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實、動人的展示了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理想,深情的禮贊了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一代知識青年樹立起英勇悲壯的紀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等,長篇小說《雪城》最為出色;後期作品開始探討現實與人性,長篇《浮城》以社會幻想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對人類末世預測,十分深刻。其作大多被香港、台灣出版,並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 自1979年起知青文學作品開始增多,而且與文革中的知青作品有了明顯分野。比如涉及到上山下鄉陰暗面及知青的悲慘遭遇。這時期影響較大的作品有竹林的小說《生活的路》,葉辛的小說《蹉跎歲月》及孔捷生的短篇小說《在小河那邊》。八十年代初和中期是知青文學的高峰,出現了一大批懷舊的作品。這些作品可分三類。第一是寫知青與農民,牧民等的情誼。代表作有張蔓菱的《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陳村的《我曾經在這里生活》及懿翎的《十三界》等。第二是表現知青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代表作有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及曉劍的《世界》和《青春夢幻曲》。張承志的作品《金牧場》等兼有以上兩類的內容。第三是寫知青回城後感到不盡如意而懷念鄉村或兵團生活,如陸星兒的《達紫香悄悄的開了》,孔捷生的《南方的岸》等。八十年代中後期,出現了一批用批判眼光反思上山下鄉運動及知青歷史的作品。比如孔捷生的《大林莽》,阿城的《樹王》,張抗抗的《隱形伴侶》以及李曉和王明浩的系列短篇小說。然而,把知青文學的發展概括為從傷痕到到舊到反思等是過於簡單化了。很多作品不能歸入這些類別,能歸入的作品也遠遠非這些類別能概括。比如老鬼的《血色黃昏》既有強烈的"傷痕"特點又表現了知青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即使同是表現知青理想主義的作品,不同作家也都強調的是不同的側面,表現的是不同的主題。另外如喬雪竹的《尋麻崖》,彭瑞高的《賊船》和阿城的《棋王》等都是極有特色又比較深刻的作品,但無法歸入以上任何類別。知青文學的內容實際相當豐富,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反映了知青的獨特生活體驗,是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的書遠遠不可能囊括的。 九十年代,大多已成名的知青作家轉向非知青題材。但是知青文學並未斷檔,反而有更多長篇問世。比如郭小東|的《中國知青部落》,趙維夷的《老插春秋》,芒克的《野事》,米琴的《芳草天涯》,劉軍的《噩戀》韓乃寅的《遠離太陽的地方》,李晶,李盈的《沉血》等.這些作品都展現了以前知青作品中未出現過的知青生活內容和感情體驗。還有一些中短篇也極具獨特視角。比如王小坡的《黃金時代》解剖了知青所處的政治環境,李銳的《黑白》表現了知青理想主義的虛幻成份,劉醒龍的《大樹還小》從老鄉的角度寫知青。九十年代的知青作品頗有內容,然而都沒引起大陸評論界特別注意。就連2000年出版的最新研究知青的專著,姚新勇的《主體的塑造與變遷:中國知青文學新論(1977-1995)》,主要論及的也大多是八十年代小部分較有名氣的知青作家的作品。原因之一是,九十年代"知青題材"在大陸已經"過時"。代之而起的寫改革,反貪,性愛,婚外情等等的作品吸引了讀者和評論界的注意。 九十年代更受矚目的是大量涌現的知青回憶錄以及報告文學。後者最出名的是鄧賢的《中國知青夢》。該書揭露了大量雲南農場知青受迫害,被虐待的事實。此外還有白描的《蒼涼青春》和結集出版的系列書-《中國知青情戀報告》等。回憶錄有姜昆主編的《中國知青回憶錄》三卷本。其它較出名的有專寫北大荒兵團的《北大荒風雲錄》,專寫內蒙兵團的《草原啟示錄》,陝西插隊知青的回憶錄--《情系黃土地》和《回首黃土地》,山西知青的回憶錄--《老插話當年》,女知青回憶錄--《青春方程式》以及《輝煌的青春夢》,《我們曾經年輕》,《苦難與風流》等等,舉不勝舉。回憶錄中有不少出色的,可入文學的作品,比如王新華的《野草》(載《回首黃土地》)。但大多數比較簡單,粗糙。這些報告和回憶錄為研究知青史和上山下鄉運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也為知青一代百年之後的知青文學提供了素材。有人總結知青文學的三大主題是:青春無悔,蹉跎歲月,劫後輝煌。這倒是可以基本概括大部分回憶錄,但遠遠不能概括知青的文學作品。沒有任何一部文學作品是僅僅表現這三大主題的。有人認為知青回憶錄的大量出現是因為很多知青不滿意知青文學對知青生活的歪曲。這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實際上,回憶錄可能有記憶誤差,嚴肅的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倒可能更真實,更本質,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知青生活。但總的說來,已發表的知青文學作品中比較有份量的長篇不多。表現插隊生活的文學作品數量相對來說遠遠不足。當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知青插隊,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知青去農場。但比較有影響的文學作品大多是寫農場知青的。知青文學的最新發展是2000年九月出版的《中國民間備忘文本》系列,六本非虛構長篇著作。其中《羊油燈》和《落荒》實際上是自傳體小說,兩部書寫的是在同一地點插隊的同一撥人。《落荒》中第一次出現了知青野心家的形象。《無人部落》和《狼性高原》寫青海兵團的知青,也是以前知青文學中從未涉及的。紀實小說《泣紅傳》寫文革前下鄉知青在文革中的經歷。《審問靈魂》是知青作家根據別人經歷寫的紀實小說。這套書還在不斷擴充充發展。今年年底將出第二批書。據說,第二批書的質量更高。這套由著名知青編輯岳建一策劃編輯的叢書,對推動知青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知青文學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這套書的推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使知青文學再度引起人們注意。並且這套書的繼續發展也鼓勵知青中的非專業作家從事知青文學的寫作。有強烈使命感的岳編輯特別強調這套書的歷史、政治意義。他希望知青文學真實反映歷史,在進行深刻的歷史反省和自我反省的基礎上為重鑄民族靈魂而作出貢獻。這套紀實文學叢書雖然著重再現歷史和當時的政治文化,但其意義遠遠超出歷史、政治的范疇。因為文學作品與歷史書不同,是以描寫人物形象為主,並著重反映人的思想感情。這套叢書中的一些著作相當深刻地表現出人的復雜性,多面性,矛盾性。也表現出知青對上山下鄉那段經歷的復雜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