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清代短篇志怪小說集

清代短篇志怪小說集

發布時間: 2023-01-26 19:56:22

1. 清代文學家紀昀也寫過一部名為《 》的小說集

《世說新語》是中國最早的小說,《世說新語》開創了中國小說界的先河,為後人寫小說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等等。《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的《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

2. 《聊齋志異》優秀在哪為何說它是志怪小說的巔峰

《聊齋志異》的故事非常離奇,而且情節新穎,每一個故事都有獨特的地方,不會讓人感到厭倦。這也是《聊齋志異》里的故事不斷被翻拍但是很少聽說其他志怪小說被翻拍的原因。

3. 蒲松齡寫過哪部著名小說

蒲松齡寫過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
(蒲松齡著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作品名稱
《聊齋志異》
外文名稱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作品別名
《鬼狐傳》、《聊齋》
創作年代
清朝
文學體裁
小說
作 者
蒲松齡
總篇數
491(張友鶴本)或494(朱其鎧本)
類 別
浪漫主義文言短篇小說集
經典篇章
畫皮、聶小倩、嬰寧、促織等
俗 名
鬼狐傳
創作背景
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恰好對他創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巨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憤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方面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里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搜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志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
此外,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採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中的優秀作品,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如《嬰寧》、《蓮香》、《香玉》都在沒有戀愛自由的當時寫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愛的故事。 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顧封建禮教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願,大膽地追求心愛的人,並都獲得了幸福的結局。 如《香玉》中的黃生在勞山下清宮中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臨穴哭吊,終於感動花神使香玉復生宮中。 《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當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後,卻「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游至張家,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了美滿姻緣。 在《小謝》中,作者更寫出男女雙方經過一段自由接觸逐步發展了愛情的故事。 女鬼秋容、小謝和陶生開始只是師友相處。 後來陶生因事入獄,秋容、小謝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搶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 他們在與黑暗勢力的斗爭中彼此互助,發展了愛情,才結為夫婦。 這在男女被絕對禁止社交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封建婚姻的決定權操在父母之手。 可是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們自由地相愛,自由地結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些充滿幻想的故事,無疑是現實愛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華,真切地表達了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寫愛情主題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會對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種種阻礙,表現了他們的反抗斗爭。 《鴉頭》、《細侯》、《連城》、《宦娘》都是這方面的優秀作品。
《鴉頭》中的狐女鴉頭是一個敢於反抗家長淫威的女性形象。 《細侯》則揭露了富商大賈對青年幸福的破壞和妓女細侯的激烈反抗行動。 《連城》寫喬生和連城爭取自由婚姻的斗爭,尤為曲折動人。 史孝廉征詩擇婿,喬生的詩得到女兒連城的喜愛,史卻以喬生家貧而不許婚。 喬生深感連城知己。 後連城病死,喬生前往臨吊,一慟而絕。 他在陰間找到連城,並在好友顧生的幫助下,被准許還魂,二人相攜回到里門:
連城曰:「重生後,懼有反復。請索妾骸骨來,妾以君家生,當無悔也。」生然之。 偕歸生家。 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佇待之。 女曰:「妾至此,四肢搖搖,似無所主。志恐不遂,尚宜審謀,不然,生後何能自由?」相將入側廂中。 嘿定少時,連城笑曰:「君憎妾耶?」生驚問其故。 赧然曰:「恐事不諧,重負君矣。請先以鬼報也。」生喜,極盡歡戀。 因徘徊不敢遽生,寄廂中者三日。
這一情節充分暴露了封建社會的沉重壓力,也突出表現了二人爭取自由婚姻的堅決斗爭。 這篇作品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愛情觀點,即知己之愛。 它比之向來「郎才女貌」的愛情,有更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主題,是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 作者飽含感情地揭露了科舉制度埋沒人才的罪惡。 《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郁悶而死。 最後只能讓自己的鬼魂幫助一個邑令之子考中舉人,「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也」。 作者指出科舉埋沒人才的原因,即考官都是「樂正師曠、司庫和嶠」(《於去惡》)之流,不是眼瞎,便是愛錢。 《素秋》、《神女》、《阿寶》等篇都暗示了科舉考試的賄賂公行;《司文郎》、《於去惡》等篇則有力地抨擊了考官的有目無珠。 《司文郎》的諷刺尤為辛辣尖刻。 作品寫一個能從燒成灰的文章中嗅出其好壞的瞎和尚,在嗅過王生的文章後說:「君初法大家,雖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適受之以脾。」再嗅餘杭生的文章,則咳逆數聲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強受之以鬲;再焚,則作惡矣。」可是榜發之後,餘杭生高中,而王落第。 和尚聞訊嘆道:「仆雖盲於目,而不盲於鼻;簾中人並鼻盲矣!」《於去惡》進一步揭出了這些考官鼻目雙盲的底:「得志諸公,目不睹墳典,不過少年持敲門磚,獵取功名,門既開,則棄去;再司簿書十餘年,即文學士,胸中尚有字耶?」庸俗利祿之徒以八股文為敲門磚,在獵取功名、掌握文柄之後,再大量錄取凡庸之士。 正是在這種惡性循環里,「陋劣幸進而英雄失志」就成為一種必然現象了。
作者對科舉制度的抨擊,雖然只限於揭露其弊端,還沒有認識到這種制度的反動本質是為統治階級選拔忠實的奴才,從而象後來的吳敬梓那樣,根本否定這一制度。 但他對那些只以功名利祿為念而醉心科舉的人物,是有所認識和批判的。 如《王子安》中的王子安,在考試之後的醉卧中,夢見自己中了進士,殿試為翰林,便「自念不可不出耀鄉里」,於是大呼長班,長班稍稍來遲,他便驟起撲打,結果摔倒在地。 作者用這個醉夢的境界有力地嘲笑了這類士子。 《續黃粱》中的曾孝廉在高捷南宮之後,聽見術士說他有宰相之分,便興高采烈地說:「某為宰相時,推張年丈作南撫,家中表為參、游,我家老蒼頭亦得小千把,於願足矣。」後來在夢中作了宰相,卻變成一個無惡不作的權奸。 作者最後也用地獄懲罰了他,並說:「聞作宰相而忻然於中者,必非喜其鞠躬盡瘁可知矣。」
相反,作者對那些不肯向科舉制度低頭、不屑「易面目圖榮耀」的士子,則給予熱情的贊揚。 《賈奉雉》中的賈奉雉「才名冠一時,而試輒不售」。 後來他「戲於落卷中集其羽冗泛濫不可告人之句,連綴成文」,「竟中經魁」。 可是當他回頭來看這些文章時,卻「一讀一汗」,自覺無顏見人,終於「遁為丘山」而去。
賈奉雉的入山,說明作者對科舉制度的絕望,卻還找不到當時士子離開科舉之後的出路。 這在《羅剎海市》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羅剎國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而形貌又是以丑為美。 十四歲便有文名而又面目姣好的馬驥在這里被看作「怪物」。 與羅剎國相反,在作者所幻想的「海市」里,馬驥被視為「賢才」、「文學士」,得到龍君的賞識,拜駙馬都尉,名噪四海。 作者於篇末悲嘆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彼陵陽痴子將抱連城玉向何處哭也?嗚呼!顯榮富貴,當於蜃樓海市中求之耳!」正說明這幻想的破滅。
《聊齋志異》的再一重要主題,是揭露現實政治的腐敗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 這類作品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根本矛盾,具有更高的思想價值。[2]
《促織》是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壓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 由於皇帝愛鬥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寵,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成名一家便是這無數受害家庭中的一個。 成名因為買不起應征的蟋蟀,受盡官府的杖責,奄奄待斃。 後來歷盡艱辛,捕得一頭,卻不幸又被兒子不小心弄死:
兒懼,啼告母。 母聞之,麵包灰死,大罵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覆算耳!」兒涕而出。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屍於井。 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 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
這就是「天子偶用一物」造成的悲劇。 後來成名的兒子復活,魂靈化為一隻輕捷善斗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被毀滅的命運。 這只蟋蟀獻入宮中後,得到皇帝歡心,撫臣受名馬衣緞之賜,縣宰也以「卓異」上聞。 這不僅進一步揭露了封建壓榨的殘酷,也充分說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樣飛黃騰達的。
另一篇作品《席方平》則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暗無天日,人民在這里含冤莫伸。 作品寫誠朴的席廉得罪富豪羊某,為羊死後買通冥間的獄吏旁掠而死。 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狀,可是從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受了羊某的賄賂,不僅冤屈莫伸,反遭種種毒刑。 作品雖寫幽冥,顯然是影射人世。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封建社會的各級官府沒有任何是非曲直,錢就是理。 正如灌口二郎判詞所說:「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如果說《促織》表明了封建統治機構——各級官府是為皇帝掠奪人民服務的工具,那麼《席方平》便表明了它同樣也是為地主豪紳欺壓人民服務的工具。
此外,《聊齋志異》還在不少作品裡揭露了貪官蠹役、土豪劣紳種種壓迫人民的暴行。 《潞令》中的潞令「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不過百天,便杖殺58人。 《梅女》中的典史為了三百錢的賄賂,便誣人為奸,逼出人命。 《夢狼》寫世上的貪官都是「牙齒讒讒」的老虎,蠹役都是吃人血肉的狼,在他們大吃大嚼下,出現了「白骨如山」的慘像。 土豪劣紳也和貪官蠹役一樣橫行霸道。 他們的牛踐踏了別人的地,還要串通官府把別人關進監牢(《成仙》);因為爭奪一個妓女,便隨便打死人(《向杲》)。 他們看上別人的東西,可以「舉付健仆,策馬竟去」(《石清虛》);看中了別人的妻子,就公然闖入人家搶劫(《紅玉》)。 作者通過這一幅幅畫面真實地揭露出了封建社會「強梁世界」的本相。
《聊齋志異》不僅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而且熱情地歌頌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 席方平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他為了伸冤,從城隍到冥王,層層上告,不肯罷休;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鋸解種種毒刑,仍不屈服;兩次被押送還陽,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為止。 席方平這種「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頑強斗爭精神,表現了對壓迫者的刻骨仇恨。 也反映了我國人民傳統的高貴品質。 《向杲》中向杲的化虎報仇也表現了同樣的精神。 尤為可貴的是作者塑造了許多反抗的女性形象,如梅女、俠女、商三官等。 商三官的形象尤為突出。 她為了給父親報仇,竟女扮男裝學做優伶,終於在仇人誕辰,登場作戲,手刃了仇人。
揭露統治階級人物靈魂的丑惡,歌頌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也是《聊齋志異》重要主題之一。 《考弊司》、《公孫夏》都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虛偽面目。 考弊司司主虛肚鬼王實際正以割髀肉勒索賄賂,堂下卻立著「禮義廉恥」的碑碣。 某貴官以五千緡賣出一個官缺,卻勉勵買者做官要「清廉謹慎」。 《竇氏》則揭露了統治階級人物的卑鄙殘忍。 地主南三復誘騙了農女竇氏,生下孩子後卻不承認,竇父大怒,棄兒撲女。
女夜亡,視棄兒猶活,遂抱以奔南。 款關而告閽者曰:「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彼即不念我,寧不念兒耶?」閽人具以達南,南戒勿納。 女倚戶悲啼,五更始不復聞。 質明視之,女抱兒坐僵矣。
這種滅絕人性的殘酷行為,正表現了地主階級的本性。
歌頌人民高尚道德品質的作品更多。 如《嬌娜》寫真誠的友誼,《崔猛》寫打抱不平,《宦娘》寫成人之美,都和統治階級人物道德的墮落形成鮮明的對比。 其中許多形象都優美動人。
除了上述重要主題外,《聊齋志異》還有一些有意義的篇章。 如《顏氏》寫孤女顏氏女扮男裝,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而官至御史,大大超過了丈夫的才能,表現了作者的民主思想。 《畫皮》、《黑獸》等則是具有教育意義的寓言。 《畫皮》教人要透過外貌看到本質;《黑獸》說明面對強暴決不可延頸受死,對封建社會被宰割的人民有一定啟發意義。 《賈兒》塑造了一個有膽量、有智謀、勇於同惡事物斗爭的兒童形象,可作為兒童文學作品讀。 《偷桃》、《口技》描寫了當時卓越的民間技藝,表現了我國人民高度的藝術創造才能。

4. 古代志怪小說有哪些

西遊記,吳承恩
聊齋志異,清,蒲松齡

5. 古代志怪小說有哪些

志怪小說:

如託名東方朔《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託名陶潛的《後搜神記》等。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

簡介
漢代以後,道教和佛教逐漸盛行,鬼神迷信的說教廣為流布,所以志怪的書特別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約
志怪小說
的《孔氏志怪》,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志怪」一詞出於《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現代作家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里就專門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於文人者,有出於教徒者。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這里指出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興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間巫風、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態度,是將怪異傳說視為事實來記載。作為一個基本的概括,魯迅的總結是正確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說的來源和實際面貌比較復雜。著重於宣揚神道,還是傾心於怪異事跡,以及小說中表現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間的區別還是很大。
現存志怪小說中,有署名漢人之作,主要有題為班固作的《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題為郭憲作的《洞冥記》。
以前研究者多認為出於六朝人的偽托,但近來也有提出不同意見的,對此尚有深入探討的必要,本書中暫存疑。

6. 中國古代十大志怪小說

一、《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如混沌:《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如窮奇: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

二、《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志怪小說,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多篇,開創了中國古代神話的先河,作者是東晉史學家干寶。

《搜神記》內容十分豐富,有神仙術士的變幻,有精靈物怪的神異,有妖祥卜夢的感應,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神話,如卷十四的「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歷史傳說,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

民間故事,如卷十一「東海孝婦」,講孝婦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長傳而不衰。

三、《幽明錄》

《幽明錄》,亦作《幽冥錄》、《幽冥記》,是一本神奇怪異的志怪小說集,為南朝宋宗室劉義慶集門客所撰,30卷。
書中所記鬼神靈怪之事,變幻無常,合於此意,故取此名。《幽明錄》中故事的體裁有地理博物體、雜史雜傳體、談佛論道體幾種

其中多數作品都短小簡潔,缺少細節,但描寫文雅細膩。《水底弦歌》、《采菱女》、 《狸說經》、《郭長生》、《費升》、《陳阿登》、《魚腹丹文》和《方山亭魅》等篇章中還引用了詩歌。
《幽明錄》繼承了傳統的仙怪題材,但也有創新,尤其是在鬼怪的人情化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使作品更有現實感。

四、《神異記》

《神異記》,漢族神話志怪小說集。晉代王浮撰。原書已散佚,僅在魯迅《古小說鉤沉》中找到他約於1910年前後引於類書的《神異記》,共400多字,分為八則,前三則為小故事,後五則每則僅一句話。
茶聖陸羽在《茶經》「四之器」和「七之事」和《顧渚山記》中,三處引述了《神異記》記載的餘姚人虞洪瀑布山遇丹丘子獲大茗之事。

五、《漢武帝內傳》

《漢武帝內傳》又名《漢武內傳》、《漢武帝傳》,神話志怪小說。共一卷。明清人有雲為漢班固或晉葛洪撰者,皆無確據,實為後人偽托。

《四庫全書總目》雲當為魏晉間士人所為,《守山閣叢書》集輯者清錢熙祚推測是東晉後文士造作,二說大致不差。
本書自漢武帝出生時寫起,直至死後殯葬。其中略於軍政大事,而詳於求仙問道。特別對西王母下降會武帝之事,描敘詳盡。

六、《酉陽雜俎》

《酉陽雜俎》唐代小說,作為筆記小說集,有前卷20卷,續集10卷。
這本書的性質,據作者自序,「固役不恥者,抑志怪小說之書也」。

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異之物,與晉張華《博物志》相類。其所記述,或采緝舊聞,或出自己撰,「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庫全書總目》)。

其中不少篇目頗為隱僻詭異,如記道術的叫《壺史》,鈔佛書的叫《貝編》,述喪葬的叫《屍穸》,志怪異的叫《諾皋記》等等。續集中有《寺塔記》2卷,詳述長安諸佛寺的建築、壁畫等情況,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每為後代編長安史志者所取資。

七、《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註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它作出精確的統計了。

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目並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後的人補加的。

《太平廣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起來比較方便。

從內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實際上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已經失傳了,只能在本書里看到它的遺文。

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故事,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

八、《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亦是一部中國古代的神魔小說。

為明代許仲琳(一說是陳仲琳)所著,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

《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繹》、《昆侖八仙東游記》,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

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

九、《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

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元雜劇。

十、《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7.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嶺的什麼

是《聊齋志異》啊

去看看原著吧很有意思,強烈推薦。

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花大量時間,不斷向民眾搜羅資料,再編輯成冊,就成了一本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概述圖中的蒲松齡像為清朱湘麟繪,山東淄博蒲松齡故居藏。

8. 除了談狐說鬼的《聊齋志異》,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有哪些

古往今來中國就有鬼怪之說,有些簡單的故事,經過後人的加工,變得更加怪誕,而且這些故事後來也都被編入集錦。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中有哪些嗎?

山海經

在《山海經》中,記載了遠古巫師和士大夫的考察記錄,內容較為廣泛,一般認為,記載的內容主要有古代神話、地理學、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學、民俗、民族等。一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書,也許是遠古時代的地理書,而且還包括了國外的群山鳥獸等等。《山海經》十八卷,《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字數31000左右。這本書多次被篡改,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封神演義

這本小說的作者是明代道士陸西星,據說是許仲琳寫的。這本原著最早可追溯到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和《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再參照古書和民間傳說改編成古代魔幻神話故事。該書主要講述了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講述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的故事。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民間傳說和神話,如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神話中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都出自此,最終姜子牙將諸神封為王,周武王封為諸侯。

9. 志怪小說代表作有哪些

志怪小說代表作有:

1、《獨異志》,唐李亢撰。原有十卷,已佚,今存三卷。有明抄本、《稗海》本。《獨異志》多記載神話或軼事,「雜錄古事,亦及唐代瑣聞,大抵語怪者居多」,可追溯至女媧兄妹結為夫婦,又如唐代樂昌公主破鏡重圓。明代抄本題有「明州刺史賜紫金魚袋李冗纂」,故又作李冗。

10. 四大志怪小說分別是哪四部

四大志怪小說 : 《搜神記》、《山海經》、《封神演義》、《聊齋志異》。

1、《山海經》

《⼭海經》是我國最神秘的神話典籍,堪稱我國第一神話古書,作者尚不明確,相傳乃戰國⾄漢初成書。在不到三萬⼀千字的篇幅⾥,記載了⼤量的原始神話,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


2、《搜神記》

《搜神記》的作者為東晉的史學家⼲寶,是古代民間傳說的總集,其中保存了許多古代神話與民間傳說,是魏晉志怪⼩說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甚⼤。

3、《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部⽂⾔短篇志怪小說集,作者為清代蒲松齡。

4、《封神演義》中講的也是尊重民意,反對腐敗,周興商衰的過程與原因,演譯的是正義與邪惡的斗爭,寫得非常生動,很有現實教育意義。

既然是神話小說,我們就不能全信其真,難言其不偽。而其不可信之處,主要是指摻雜了鬼怪神異之事,經過藝術加工之處。如果我們能返樸歸真,去偽歸元,對於其歷史事實,還是有意義的,就是其中許多歷史人物也是真的,是確有其人的,只是其中有些人被後人為升化「神化」而已。

熱點內容
都市精神病類小說 發布:2025-07-16 03:51:15 瀏覽:555
依賴女主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16 03:51:13 瀏覽:134
種田有肉肉看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6 03:46:30 瀏覽:662
薄荷經典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16 03:38:13 瀏覽:535
霸道老爸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6 03:25:26 瀏覽:864
雲曦月朱顏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16 03:17:22 瀏覽:814
經典罪案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6 03:15:11 瀏覽:997
第章豐滿美女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16 03:15:10 瀏覽:79
經典完結都市修真小說 發布:2025-07-16 03:11:05 瀏覽:694
師兄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6 02:58:52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