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過去現在與未來

短篇小說過去現在與未來

發布時間: 2023-01-23 15:54:23

㈠ 以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將來的我為題寫一篇2000--3000字的自傳體小說

小說《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未來的我是一個發明家,我發明的東西多的不得了,我就住在一個我自己發明的房子里.房子自己可以透過一天的氣溫變出合適的氣溫,我的房子不但是高科技的,裡面的傢俱也是高科技的.
太陽出來了,我的床發出一陣輕輕的音樂,把我從睡夢中叫醒.當我醒後床上出現了一個展板一樣的透明屏,上面寫著:今天溫度36度,天氣晴,你的心情開心,有這幾件衣服你可以穿.我選了一件白色的西服,立刻出現了一道綠光,那綠光照到我身上,我身上立刻出現了我選的那件白色西服,我下床後被子立刻被疊好了.這時機器管家出現了,我對他說:「我今天要參加一個會議.」當我來到餐桌旁時飯菜早已放在那了,我立刻開始吃了起來.吃完後我出了家門拿出手機,把手指放上後,手機驗證指紋後立刻發出一個小球,小球落到地上立刻變大,漸漸變成一個氣墊車.我坐進氣墊車里,氣墊車立即出發飛向會議大樓,到後氣墊車又變成一個小球進到手機里.當我開完會議已經到了黃昏,我又坐上氣墊車回家了.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說:「進實驗室.」沙發立刻下沉進入了我的地下實驗室.做完實驗後,便進了我的卧室,倒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覺.
我多麼希望未來的我,就像我想像中的一樣,成為一名科學家.我的未來不是夢,相信通過我的努力,夢想一定會實現的,加油呀!
篇2
未來的我,也許是老師.我會像辛勤的園丁那樣培育我的學生,讓他們從一株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我要用智慧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窗戶」,讓他們看到更多綺麗的「美景」.
春天,我要帶著我的學生們走出校門,讓他們自己去欣賞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從心底發出感嘆:「江山如此多嬌!」
夏天,我要帶著我的學生們去樹蔭下談心乘涼,聽音樂、捉迷藏……林蔭下,我會給他們講故事:有一個偉大的人,那就是中國*……讓他們知道生活在中國多麼自豪.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我要帶著我的學生們去田間,讓他們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冬天,白雪皚皚,大地封凍,我一定會用溫暖如春的話語融化那冰冷的世界.我和我的學生們會用歡快的笑聲迎接春的黎明.
未來的我,也許是醫生,去救死扶傷;也許是軍人,身著戎裝,馳騁沙場;也許是童話作家,我會讓我的童話充當「吸塵器」,凈化孩子們的心靈……
篇3
夜幕降臨了,星星們悄悄地飛上了天空,我漸漸地進入了夢鄉……小荷作文網www.oh100.com
我夢見了未來的我是一名全球著名的服裝設計師.最近,我設計出了一種多功能服裝.這種服裝能任意變顏色,便款式,只要摁一下衣服上的黃色按鈕,它就會有心靈感應,變成你想要的顏色和款式.比如:你早上要去上班,它就會變成你喜歡的工作服;了班之後,如果你要去聚餐,它就會變成你想要的休閑;聚餐之後,你又要去上班,它又會變成你現在想要的工作服;上完班後,如果你要去參加一個宴會,它就會變出你最喜歡的晚禮裝,而且也不用擔心穿著晚禮裝乘車不方便,它可以到了宴會地點門口在變.這種多功能服裝不只可以任意的變顏色,變款式,還有許多功能.如:它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自動增薄增厚,夏天的時候,把這種服裝穿在身上,就會感到很涼快,冬天的時候,把這種服裝穿在身上,就會感到很暖和.它還有救生衣的功能,當你落水時,它就會自動的讓你浮起來.這種服裝也不怕臟,而且防水.泥點,油污濺在上面,他立馬就會干.這種服裝的功能還有很多很多.人們只要有了這種服裝,就不必再把時間浪費在買衣服上了.
「丁零……」床頭的鬧鍾將我喚醒,我慢慢睜開雙眼,發現自己正睡在房間里.哦,原來是一場夢.我迎著東方冉冉升起的朝陽,心裡默默地說:啊!那絕對不是夢,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
篇4
進入未來世界,你將在國際世貿大廈的二十一樓一間極其豪華的大房間里找到我.這時的我是一位國際上非常有名的服裝設計師.
我設計的服裝暢銷全球,從嬰兒到老人都能找到適合他們的服裝.我特別設計的一種超薄超軟嬰兒服,寶寶媽媽們尤其喜愛.我給它命名為"呵護".這種嬰兒服有三大優點:當寶寶想拉尿時,衣服會發出優美動聽的音樂提醒媽媽們做好准備;當寶寶感冒時衣服便會發出小狗的叫聲,提醒媽媽們帶寶寶去看醫生;當寶寶做惡夢時,衣服會自動調整寶寶的腦細胞,讓寶寶們重新回到香甜的睡夢中.
現在,我正忙得不可開交呢.因為我還想為老人們設計出一套能測試出他們身體健康情況的特殊衣服.
同學們,未來的我是不是很能幹呢?為了讓夢想變為現實,從現在起,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地汲取新知識.
篇5
現在,是2031年,這里是中國,正在首都北京舉行神舟31號成功降落,為第一位中國女大學生登上冥王星頒發獎金儀式.它幾千曾經設計過神舟號31的方案,被隊長挑選進了宇宙航空隊,成了宇宙航空隊的一員.
她梳著兩條小辮子,只有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和寬闊的額頭才顯出一種「東方玉女」的聰慧.她手上沒有帶手環,也沒有戒指,頸上只帶著國徽的綢帶,穿著一件素雅的旗袍.站在頒獎台的她,忘不了曾經的歷程.
那是2003年的夏夜,11歲的她坐在電視機旁,看這楊利偉叔叔登上太空,為他而感到自豪.她立願要登上太空,像楊利偉叔叔那樣為中國做出貢獻.
後來,她又優異的成績從北京大學畢業,他選擇了航空事業.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隨著學位升高,它的體質不斷增強著.這是因為她每天在運動場上跑步,常常早出晚歸,根本顧不上吃飯和睡覺.就在考入宇宙航空隊的論題時,他選擇了「如何登陸冥王星」這個世界性課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選去做神舟31號的設計,她花了很大的心血,合同學一起設計好了.不過,她從不忘記去增強自己的體質.2023年,它的方案被錄取了,隊長看見她出色的表現,把她選入了隊伍.2031年8月,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她終於成功了……
人們歡呼著,她望著所有歡呼的人,並沒有陶醉,心裡還暗暗地下決心,要繼續為中國干處一番事業.
她就是我!她就是未來的我!也許……但我會像幻想中的我那樣去拼搏,去奮斗.我堅信我會成功,因為我的未來不是夢.

㈡ 短篇小說 |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沒有無來由的悲喜,那麼無來由的本身又是什麼呢?

月亮的確只有一個月亮

人生也的確只有一個人生

但世界是多變的世界

人生不是永恆不變的人生

「小時候很喜歡隔層,因為會有美好的東西出現,比如哆啦A夢就從裡面鑽了出來。後來發現,我的人生就存在一個隔層,在非重要關頭出盡了風頭,在重要的關頭卻失心瘋般皺裂。」

君和在嵩山上說出這段話的時候,迷霧四起,風陣陣吹,恍惚間看見一群海鷗在山前盤旋。

「我從不寫文,從不寫詩,卻自諳洞悉天下之人情,察覺萬物之生息。只覺思緒千萬,而提筆卻重如磐石。想說的很多,卻不知從何說起。莫不是你來,我都許久未曾與人談話。」

君和兄這一番話讓我心生悲憫,他倒是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心思,講成了一個笑話,把我置於尷尬之地。

從城市來的列車上,我就在腦子里描摹君和這個角色。對於我來說,他是那一陣不可捉摸的清風,神秘難尋,不知道下次輕臨到的是何處,所以這趟旅途只有四個字——「迫不及待」。

我其實不認識君和。或許,我只是在片面地理解君和,因為我從未見過真實的他。

不過按他的話來說, 人們所謂的真實,不過是滿足於看見那一具貨真價實的軀體罷了。 一面之緣,甚是可笑、可悲。

我一直在找尋孤獨、自我的靈魂,這么說來顯得我有些神經錯亂。但不瞞你說,我把這當成是我的寶藏尋覓之旅。

我渴望得到精神契合。我認為, 古怪、不尋常不是一種病,而是自然的饋贈 ,它讓我感知到更多,但同時這也是種負擔,它讓我變得敏感,讓我渾身充滿了無能為力的負罪感。

自然本身就是可喜又可恨。 這種感覺,很少有人明白。但我認為,君和懂。

我不是一個如此沖動的人,不過這不是一件沖動兩字能說得清的事。

君和是一個詩人,我可以從詩中看出他的喜悅、悲傷、無助、彷徨......即使在網頁上閱讀量少的可憐,卻依然堅持著書寫生活,低調而優雅,這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

他思想很奇特,書寫的詞很新穎,詩中句句皆是我想說,而不知如何說出口的思緒。我由此心喜,彷彿找到了自己。

不過,他說那不是詩,那不是文,那隻是自我娛樂罷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君和是我精神上的牽引者,這算是我的一個秘密。因為,這在外人看來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我卻暗自竊喜。

如果這世界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那我堅信我們就是那兩片。

從愛慕到信仰,從現實中窺探詩和遠方,文字的那份悸動,我真的懂得君和描摹的世界。只是,我從未主動出發,因為我害怕看著那同樣悲傷的眼睛。

直到那天,我看見君和在網上更貼:

我生病了。

我喜歡自然的美麗,但又邁不出腳步,看到的也只是它的嘆息。

我喜歡躲在狹小的空間,把頭埋在雙腿間,聽著淡然的音樂,而後淚流滿面。

我喜歡咬手指頭,在很煩悶的時候,咬自己的手臂也不足為奇,就像是兒戲。

我喜歡洞悉事物的視角,但是後來發現這是種負擔,我並不超然,而是自作聰明。

我喜歡一切新鮮的、刺激的、可怕的事物,可是我通常十分害怕,卻忍不住去接受。

我喜歡蜷縮在窄小的沙發上,沙發一定要夠軟,然後在上面淺淺睡去,又重重地醒來。

我喜歡安靜的午夜,關上燈,望著黑漆漆的屋外,看看誰家會先亮起燈,通常是沒有。

我喜歡我自己的夢,不管好的壞的,但是它們並不接納我,讓我把它們都忘得一干二凈。

我喜歡一個人的生活,通常什麼都不幹也會十分有趣,但是這種生活會讓我害怕、心悸、失眠。

我喜歡窗開向傾盆大雨,坐在屋內發呆,而後想起了什麼,轉瞬間又忘記了,或是什麼都沒有。

我喜歡沒有人看得見我,但又想擁有這份看見,像是一場難言的奢望,擊垮了我所有的自信心。

我喜歡別人的不喜歡,因此我覺得我什麼都沒有,在細心懷揣了這么多年後,我沒有諒解我自己......

「矯情。」他們說。

只有我隱隱擔憂,不知道是怕他消失,還是怕精神無法再次寄託。我記起來他的動態定位,而後迫不及待趕來見他。

「君和兄,一通好找。」

「月明星稀,你莫不是幻影。」

「我非來人,我是歸客。」

「我非歸客,我是來人。」

「此話怎講?」

「天地之大,我只歸於塵土,時候未到啊!」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未曾料到深夜也有人駐地看星。」

「不知為何有種惺惺相惜之感,今晚的月亮也變得格外親近。」

「月亮還是昨晚的月亮,只是看的心情不一樣,所以對它的感情也變得不同。」

我看著君和在生火,想起之前寫的幾句詩,不由得吟誦了出來:「 篝火點燃了夜,我只是個野人。 」

君和問:「下一句呢?」

我說:「 我們將許下未來,在黎明之前重生。 」

「有意思。」他笑著說。

其實,原本的後兩句詩是: 我們將踏入黑色,在黎明之前死去。

我是悲觀的。只是,我未看到那雙同樣悲傷的眼睛。

「你不怕孤魂野鬼將你捉了去吧?」君和淡然地開著玩笑。

「我相信命運,便是安排我被捉了去也是沒法。」我擺擺手,不知為何一股酸澀感湧上心頭。

「我也是,所以我已經在這看了30個月亮。」

「我以為君和兄生病了。」

「 我是生病了。我生了一種不被人看好的病,生了一種不被人理解的病。這種病叫奇怪,生病的人叫怪人。 」

「我也是。我以前覺得這很酷,現在只覺煎熬,直到看到了您,我覺得這事或許還有餘地。」

「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空間容許一群特立獨行的瘋子,他們不是科學家,不是藝術家,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小市民,特立獨行帶給他們的生活只能是孤獨、負擔、傷害。 這事沒有餘地。」

「這個世界怎麼了?我現在覺得什麼都不重要,活著也是。」

「活著還是要活著,不是嗎? 活著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

「月亮就只能是一個月亮嗎?」我呢喃著。

「月亮一直是那個月亮,可是我卻看到了30個。」君和掩面痛哭,期間星星閃爍了幾顆,隨後消失了。

他說:「我決定做一個世俗的人。從此,月亮就只是月亮。」

月亮,就只是,月亮。

我們一夜暢談,從一到十,從月亮到土地,直到鍾杵敲碎這白晝。

光打在山丘上的時候,我有一種從未感受過的滿足感。

我們盤腿坐在那顆大石頭上,閉目傾聽風、山、心的聲音,直到把它們刻在身體里。

可君和兄,毛孔閉塞,把自然的一切拒之門外,連同一世的不解掩埋了。它們只能帶走他。

在嵩山上,他安然睡去,不再勉強自己去迎合這個世界,終於逃離了世俗。

我就知道,那句「我決定做一個世俗的人」,一定不是他的本意。

沒想到,我竟是送君和兄最後一程的人,看到詩人與它的詩和遠方一同被遮掩在了那塊普通的白布下,我感到有些惘然。

在給君和兄整理遺物時看到了他留下的一些只言片語,他說:

「我是一個卷鋪蓋即可走的人,因為追尋所謂的腦中世界,變得如此不堪,可到頭來我還是一個世俗的人,為了一口飯吃而奔波忙碌著。」

「我逃離了世俗,妄想用剃度去了卻過往種種。可是,僧人說我尚有世情未了,尚有天下可為。」

「待我看清楚那一個月亮,我將從詩里來,歸於生活去。」

也聽到了別人口中的他,奇怪、孤獨、不修邊幅......一個還行,但有些奇怪的人,沒有什麼存在感。

只有那位僧人說:「他是一位智者。」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智者,在無人問津中度過餘生,在執著於月亮是否可以不是一個月亮中日漸衰老,在苦於是否做一個世俗之人的抉擇中夜不能寐。

他留下幾本畫冊,上面填滿了輪廓和色彩。

他留下幾本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他留下一台老式錄音機,裡面是不重樣的歌曲demo。

他留下的還有一台縫紉機、一把吉他、一架鋼琴、一個手工工具箱......

他原來也是一個很會生活的人。只是,還沒找到和他人共鳴的點而已。

其實,我看到的月亮比他看到的多。

山路被暴雨沖刷得一干二凈,我也是,被暴雨洗去所有的戾氣。

我也打算做一個世俗的人,即使我本身就足夠世俗,卻還是有一絲貪戀。

我想我已經沒有勇氣。我的勇氣只夠支撐我來到這里,我需要重返到城市,回到現實世界裡。

我的精神消耗已然告急。我知道,我還是得跟他們一樣吃飯、生活、休息,然後規劃著過完一生。

至於腦中的精神世界,那份獨特的感情,將被封鎖在焦急的年歲里。

我將記得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我也會跟我未來的孩子說: 月亮只有一個月亮。

但, 它也可以是很多個,只要你不覺著累。

但,媽媽累了。

故事無畏

切莫藉以探究

我的過去、現在、未來

㈢ 我寫的一篇微型小說

表明,人類已經不是人,滅絕後而生的才是人

㈣ 《過去·現在·未來》的作文600字

《過去·現在·未來》
我們懷念過去,忽略現在,期望未來。 ——題記
時間,如山澗流淌著的涓涓細水,從不停歇。我們站在歲月的渡船上,迷戀身後的風景。我們一次次的回頭,眼眸里浮現的是過去的畫面,心裡開始一遍遍追憶。過去的餘音,在耳畔久久回響,遲遲消散不去。眷戀如線,過去如風,而我們,如風箏一樣緊緊跟隨,不知疲倦。太陽不知何時已經移到地球的另一端。曾經的輝煌,我們念念不忘;曾經的失敗,我們無法釋懷,常常恨不得讓時間倒轉,因為我們一直相信,如果讓我們回到過去,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的自信,自信到不可理喻,自信到自以為是。 當我們還在黑暗中探索的時候,有人說:「期望未來吧,那是帶來光明的一盞燈。」當我們還在與寒冬抵抗的時候,有人說:「期望未來吧,那是帶來溫暖的一縷風。」從不否認,因為對明天、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讓我們內心的陰霾灰飛煙滅,讓我們心靈的天空一片純凈。但是,漸漸的,在歲月的渡船上,我們變得只會踮起腳,向著未來,不停的張望。我們停止了探索,停止了抵抗,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對著未來,默默祈禱。黑暗在逼近,寒冷在入侵,而我們,只是無聲的承受。
現實在我們心裡是一面鏡子,從中看到的,是我們自己的悲哀,是現實的荒涼,是夢想的渺茫。我們總是與美好的事物擦肩而過。也許,當我們還在苦苦追尋幸福、快樂的時候,我們早已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只是自己還渾然不覺。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的傻,傻到自尋苦惱,傻到不可救葯。 現在,是過去的未來,是未來的過去,是過去與未來的重合。現在,在過往的期盼中綻放妖嬈迷人的花姿,在未來的到來中漸漸走向凋零的宿命。
一切的一切,來了,又走了,如同劃過指尖的微風,倏忽而過,我們似乎從來都不曾擁有…… 對於過去,我們只能懷念;對於未來,我們只有期望。而對於現在,我們能做的,也許可以很多很多……

㈤ 德勒茲:「短篇小說」與「故事」的區別

作為文學的一種類型, 短篇小說 (novella)的本質不難界定:當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發生了什麼?到底已經發生了什麼?」這樣的問題被組織起來之時,短篇小說就出現了。

故事 (conte,英語對應詞為「tale」)是短篇小說的反面,因為它讓讀者被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壓得喘不過氣:「將會發生什麼?」總有某些事將會發生,將會到來。

至於 小說 (roman,英語對應詞為「novel」),雖然在其中也總是發生著什麼,但小說將短篇小說和故事的要素整合於其持續的活生生的當下的流變(綿延)之中。

從這個方面看,偵探小說是一種尤為混合的類型,因為,最常見的就是,某發生的事件屬於一種謀殺或盜竊的類別,然而,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仍然有待於在當下被發現,而此種當下要由典型的偵探來確定。不過,當人們試圖將上述文類的差異還原為時間的三個維度(標准註: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之時,就犯了錯誤。某事件已經發生,某事件即將發生,它們所指稱的過去是如此切近,所指稱的未來也相去不遠,以至於它們與當下(present)自身的持存(rétention) 和預存 (protention) 聯結為一體(胡塞爾會這樣說)。不過,下面這種區分還是有效的,這是因為,激活當下的不同運動與當下自身是同時進行的:一種運動與當下一起運動( 小說,novel ),另一種運動則在當下一成為當下之時就已經將它拋進過去( 短篇小說,novella ),還有一種運動則同時將當下帶向未來( 故事,tale )。

我們幸運地發現了這樣一個寫作素材 ,一個故事作家和一位短篇小說家都曾對其進行過加工處理:一對戀人,其中一個人突然在另一個人的房間之中死去。在莫泊桑的故事《陰謀》("Une ruse",英譯為"An Artifice")之中,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這些問題展開:「將會發生什麼?倖存者將如何從這個局面中脫身?那個作為救星的第三方——在這個故事之中是一位醫生——又將會怎麼想這件事?」 而在巴爾貝·多爾維利(Barbey d』Aurevilly) 的短篇小說《深紅色的窗簾》("Le Rideau Cramoisi",英譯為"The Crimson Curtain")中,所有的一切則圍繞著這個問題:「某事件已經發生,但到底是什麼事件?」 這不僅僅是因為人們並未真正了解那個冰冷的少婦的死因,而且,還因為人們將決不會明白為何她會委身於一個小官吏 ,更不會知道那個作為救星的第三方 ——在這里是一個陸軍上校——是怎樣隨即對局面進行處理的。不要以為把這些問題都當作開放結尾處理會讓事情變得容易一些:因為某件我們將永遠不可能瞭然的事情已經在那兒發生了,甚或是幾件事情接連發生,這情形要求我們對細節和詳情進行細致入微的了解;上述情形提出的要求並不比相反情形對我們的要求少,只不過在相反的情形中,作者不得不預先創造出那些需要被我們了解的事情的細節。你要麼決不會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麼,要麼總是能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這就是讀者被短篇小說和故事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兩種情形,但它們也同樣是活生生的當下(present)在每一個瞬間被分割開來的兩種方式。

在短篇小說中,我們並不期待有什麼事即將發生,而是期望著剛剛曾發生過什麼事。短篇小說總是最後一部,而故事則總是第一個。故事作者的「在場」與短篇小說家的「在場」是完全不同的(同樣,也與小說家的在場不同)。因此,不要過於依賴於時間的維度:短篇小說與一種對於過去的記憶或一種反思的行動之間的關聯是如此之微弱,以至於它反倒是運用著一種根本性的遺忘。它展開於「已經發生的事件」的要素之中,因為它將我們置於與一個未知者或難以感知者的關聯之中 (話說回來,這並非是因為它談及一個過去,但卻不可能令我們認識這個過去)。甚至有可能不曾發生任何事件,但正是這種「無事性」(rien) 令我們問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至於我忘記了剛剛放鑰匙的地方,或者我記不得是否寄過這封信……我大腦之中的哪一根小血管發生了破裂?是何種『無事』導致了某事已經發生? 」

短篇小說 從根本上說與一個秘密相關聯(不是與有待發現的某種秘密的內容或對象相關聯,而是與仍然難以參透的秘密的形式相關聯),而 故事 則與發現相關聯(是發現的形式,而與能被發現的事物無關)。同樣, 短篇小說 還演示著身體和精神的姿態(postures)——它們就像是折疊或包裹,而 故事 則調動著態度(attitudes)或位置(positions)——它們就像是展現與展開(無論怎樣出人意料)。我們在巴爾貝那裡清楚看到了他對於身體姿態的興趣,也即,對於那些身體狀態的興趣:當某事件剛剛發生之時,身體呈現出驚異的樣態。在《惡魔》的前言之中, 巴爾貝甚至指出,存在著一種惡魔般的身體姿態,一種性感,一種對於這些樣態的色情的、淫穢的描繪,所有這些都有別於那些同樣、同時標志著身體的態度和位置的性感和描繪。姿態(postures)就像是一種被顛倒過來的懸念(suspens)。因此,問題不在於說短篇小說指向某個過去,故事指向某個未來,而應該說,短篇小說在當下自身之中指向著已經發生的事件的形式維度,即使這個事件是「無事」或始終保持未知的狀態。同樣,我們不再試圖在短篇小說—故事的差異與一些范疇(比如奇幻、傳奇)之間建立起嚴格對應的關系:這將是另一個問題,沒有理由認為這兩個問題之間存在著重疊和交叉。短篇小說之環節就是:發生了什麼(模態或表達),秘密(形式),身體姿態(內容)。

以菲茨傑拉德為例(註:就是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那個菲茲傑拉德)。

他是一位天才的故事寫手和短篇小說家。然而,每當他發出如下自問之時,他就是短篇小說家:「到底曾發生了什麼事才使得事情到了這步田地?」他是唯一一個有能力將這個問題引向如此強度的人——他的這一選擇和記憶、反思、衰老或疲憊無關,盡管我們知道,(比起短篇小說)故事更擅長處理童年、行動或生命沖動這類主題。當然,不可否認,只有在菲茨傑拉德自己精力衰竭、疲憊不堪、深陷疾病之中時,他才會向自己提出短篇小說的問題。然而,這裡面不存在必然的關聯:他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也同樣可能是因為活力,因為愛。即使是在絕望的情形之中,也仍然如此。毋寧說,應該將此視作一個知覺的問題:你進入一個房間之中,感知到某事物已經在那裡了,就彷彿它剛剛發生,即便這個事物尚未形成。或者,你知道某事物正處於形成的過程之中,但卻已經是最後一次了,它已經終結。你聽到一句「我愛你」,你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聽到了。知覺的符號學。上帝,到底已經發生了什麼?雖然一切事物都是、並始終是難以感知的。而且,為了使一切事物都是、並將永遠是難以感知的,到底已經發生了什麼?

㈥ 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未來的我3000字小說

過去,我們依然是蓬頭稚子時,早已對明日有了朦朧的想法,如今,我們長大了,成了有主見的少年,下一秒正是將來,把握這一秒,為下一秒做好准備.
對將來,我們侃侃而談,現在是十點五十分,待到十點五十一分時就該加油了,努力了,下一秒,下一分都是將來,將來離我們並不遠,從這一秒開始,永遠都不遠,都不會陌生.不要給將來畫上省略號,不要對未來只有想像.
過去的失敗並不等於將來的失敗,過去的成功並不等於將來的輝煌.現在的我們,不要再回首曾經,那隻是過去,對將來我們必須充滿信心.相信最後的微笑屬於我們.
當我們依然在陶醉過去時,時間已在流逝,將來已經在向我們靠近了.
把握現在,過去的一切只屬於舊的一頁,翻開新的一頁,用努力去譜寫下輝煌的一頁!讓希望之花鋪滿在前進的道路上,
讓過去就過去吧,讓現在變的現實些,讓將來不再遙遠,不再只是將來!
無數個昨天構成了一個人的歷史,昨天的日子很長,但不管昨天有多長,也不管是受到挫折,還是取得輝煌,都只能代表過去,既不能代表現在,更不能代表將來。……世上沒有永恆的勝利,也沒有永久的失敗,勝利與失敗在特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我們不必為昨天的挫折失敗而頹廢氣餒、萎靡不振,也不必為昨天的勝利輝煌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只有把昨天的挫折與輝煌都當作明天的墊腳石,作好攀登明天的思想准備,才能順利過渡到更加美好的明天。懶人坊

每個人腳下一分一秒的不停的縮短,縮短的是今天。今天是昨天與明天的接力區,今天是昨天失敗與挫折的終結和走向勝利的新起點,是從輝煌奔向更加輝煌的明天的加油站。步入今天,我們且不可過多地懷念過去,對於昨天的失敗者尤其是這樣,跌倒了重要的是趕快爬起來,眼睛盯看前面的路盡快趕上去,不要總盯著你砸的那個坑多深多大。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好了,一切從零開始,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滿懷信心地經營好今天,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得到滿意的回報。今天的事很多,但今天的事今天一定要完成,絕不能拖延到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古訓我們萬萬不可忘,明日的明日便是人生的盡頭,今天把握不好,明天就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及。

明天的日子還有多長?任誰也說不清。明天是輝煌還是失敗?任誰也道不明。但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明天,既充滿了機遇,又充滿了挑戰,機遇與挑戰交織在一起。勇敢的鬥士敢於正視明天的機遇與挑戰,敢於捕捉一切好的機遇,迎接各種挑戰;怯弱的懦夫被各種挑戰嚇得裹足不前,好的機遇不屬於他們。明天的希望是無限美好的,但道路絕不是平坦的,到處是坎坷與荊棘。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明天會比今天更美好,但明天只歡迎那些勤勉向上的奮斗不息者。

經過漫長的昨天,許多高速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使高速人站在了不少人羨慕的高度上。應該記住,高速人的今天是昨天艱苦奮斗的結果,更加美好的明天要靠自己的雙手去開創,讓我們為更輝煌的明天去努力奮斗吧。
-------------------------------------------------------------------------------------------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㈦ 西格里夫·薩松的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是哪一年寫的

西格夫里·薩松(英語:Siegfried Loraine Sassoon,1886年-1967年)是英國近代著名的反戰詩人及小說家,以反戰詩歌和小說體自傳而著名。他出生於倫敦的上流社會家庭,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自願參軍,並在一戰的戰場上表現英勇,屢建功勛。但是,戰場上的殘酷景象和戰友的陣亡讓他深深體會到戰爭的禍害,因此他於1917年退出了軍隊。回到家鄉之後,薩松以大量的詩歌文學作品表明他的反戰立場,其中最有名的作品都是描繪戰爭中的恐懼和空虛。 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其中「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成為膾炙人口的不朽經典。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軍中服役,期間寫有尖刻的反戰諷刺詩作,如《老獵人》和《反攻》等。半自傳性三部曲《獵狐人回憶錄》、《步兵軍官的回憶》和《謝斯頓的歷程》,緬懷英格蘭鄉村生活,敘述作者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後三書合並出版,題名《喬治·謝斯頓的回憶全錄》。詩歌作品還有《詩集》和《通往和平之路》不知道具體寫作的時間。只能猜測是1917年-1967年之間。餘光中在1952年把它譯成中文,也讓名句:「Inmethetigersniffetherose.」成為經典。中文「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薔薇。」譯文比原文更廣為人之。從中可以,推測:這首詩的寫作時間一定是在1917年-1952年之間。
熱點內容
女保鏢霸道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17 00:40:38 瀏覽:808
總裁遇見美女取消婚約的小說 發布:2025-07-17 00:39:46 瀏覽:725
重生小說主角開游戲廳開網吧 發布:2025-07-17 00:37:40 瀏覽:144
名稱探柯南大結局小說 發布:2025-07-17 00:27:15 瀏覽:952
霸道腹黑甜寵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6 23:39:49 瀏覽:432
2017年網路小說稿費 發布:2025-07-16 23:32:38 瀏覽:852
沉淪短篇小說集有哪幾篇 發布:2025-07-16 23:23:47 瀏覽:261
都市神奇寶貝類小說 發布:2025-07-16 23:23:31 瀏覽:64
熬夜看言情小說的危害 發布:2025-07-16 23:19:29 瀏覽:359
都市妖孽魔少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6 23:06:07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