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的先河

短篇小說的先河

發布時間: 2023-01-23 13:55:15

『壹』 孫犁的著名短篇小說開啟了中國什麼的先河

他的著名短篇小說《荷花澱》、《風雲初記》等,開啟了中國「詩化小說」的先河

『貳』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包括哪些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包括《彷徨》、《吶喊》。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前者以《祝福》和《示眾》為代表;後者以《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為代表。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叄』 冰心小傳

冰心小傳

冰心,中國現代文壇巨匠。原名謝婉瑩, 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祖籍福建長樂。隨父母先後移居上海、煙台、北京。 1914年考取北京貝滿女子中學, 1918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積極參加過「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的革命浪潮的激盪下開始寫作,最初的文章發表在《晨報》上。 1923年燕京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和金鑰匙獎。 1923年獲美國威爾斯利女子文理學院獎學金赴美深造, 1926年畢業,獲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任教於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平女子文理學院。抗戰時期先到雲南昆明、呈貢,後到重慶。 1946年赴日本,曾在東京大學(原帝國大學)任教。 1951年回國。 1954年以來曾被選為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979年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被選為中國作協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同年被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 1985年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顧問, 1987年被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名譽主席。

1921年後,文學研究會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1926年後,北新書局出版了詩集《春水》和散文集《寄小讀者》,1932年北新書局出版《冰心全集》,分集出版的有《往事》、《冬兒姑娘》等。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到了雲南昆明、四川重慶,曾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先由天地出版社,後由開明書店出版。

1946年,到了日本,曾在東京大學(原帝國大學)教「中國文學」課程。這時也有一些短文,登在日本的報刊和東京大學校刊上。

1951年回到祖國,寫了《歸來以後》等作品,創作又揭開了新的一頁。人民文學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說散文選》、《歸來以後》、《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小橘燈》等。1958年又開始寫《再寄小讀者》。

粉碎「四人幫」後,開始寫《三寄小讀者》,在《兒童時代》上發表。1982年起上海文藝出版社刊行的《冰心文集》, 1993年出齊,共六卷。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冰心散文選》。1988年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關於男人》。1991年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冰心近作選》。1992年2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冰心散文選集》。1992年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冰心美文精粹》。1992年8月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清澈人生》。1992年8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冰心選集》(六卷)。1993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關於女人和男人》。1994年12月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全集》。她翻譯出版過印度作家泰戈爾的《園丁集》、《吉檀迦利》、《泰戈爾詩集》,印度作家安納德的《印度童話》,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尼泊爾國王的《馬亨德拉國王詩抄》,馬爾他總統安東·布蒂格吉的《燃燈者》。1995年黎巴嫩政府為了表彰她為中黎兩國文化交流所作的貢獻,授於她國家級雪松騎士勛章。她的作品曾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空巢》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榮譽獎,「椿樹獎」、「南車杯」、「百花獎」、「花地」佳作獎、「金盾獎」、「佳能杯」短篇小說獎。冰心是中國現代女作家的開山祖,她的短篇小說開創了「問題小說」創作的先河;她的詩歌形成了「小詩流行的時代」;她的通訊影響廣泛而深遠;她的散文清新、優美,長期飄香於文壇。她的作品曾被譯成日、英、德、法、意、捷、俄、黎、羅等文字出版。

晚年的冰心,創作甚豐,且作品大都直面人生,觸及社會問題,出現了一個新的高峰期。

作為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和愛國民主人士的冰心,她嘔心瀝血,把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她的作品和人品,成了真、善、美的象徵,博得讀者的由衷愛戴和崇敬。

『肆』 十日談貫穿了怎麼樣的人文主義(一)

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Boccaccio(義大利1313年-1375年)

《十日談》是繼但丁《神曲》之後的「人曲」,薄伽丘是替代歐洲中世紀道德秩序的新道德秩序的先驅;在《十日談》中那些輕佻甚至放盪至極的篇章背後表現的是對精神世界的頌揚,以及對道德價值的肯定;《十日談》有意表現人們與命運抗爭並學會去征服命運,宣布了歐洲已經進入一個以人和現實生活為中心的嶄新時代。——義大利19世紀著名文學評論家德·桑克提斯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偉大的人文主義先驅——薄伽丘是其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人曾經說,沒有薄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學巔峰便是不可理解的。薄伽丘開辟了文學世界的一條新路,這條道路一直延續到喬叟、莎士比亞和巴爾扎克,使歐洲文學成為更加完整意義上的文學。

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十日談》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全書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人文主義思想,揭開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序幕。《十日談》為義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礎,是近代短篇小說的奠基之作,在敘事文學的發展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十日談》出版後,立即被譯成西歐各國文字,對十六七世紀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歐洲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開辟了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先河。後來的許多著名文學家如喬叟、莎士比亞、莫里哀、萊辛、濟慈、丁尼生等都曾從《十日談》中取得他們作品的題材。可見,《十日談》的影響是超越國界的,是屬於整個世界的傑作。

『伍』 賦的形成發展線索

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隻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採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陸』 狂人日記開了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先河

B 《朝花夕拾》不是小說集,而是散文集。

『柒』 喬萬尼·薄伽丘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早年在那不勒斯經商,接觸到宮廷和貴族騎士生活,熟讀羅馬古典文學作品。他後半生大部分時間住在佛羅倫薩。在這一城邦的政治斗爭中,他擁護共和政體,反對貴族和勾結貴族的資產階級上層分子,但輕視下層群眾。他和彼特拉克交往,熱心研究古代典籍,是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人文主義者。

薄伽丘的早期作品是一些以愛情為主題的傳奇和敘事詩。他的傑作是《十日談》(1348~1353)。這部作品的開端敘述10個男女青年為躲避黑死病,在佛羅倫薩鄉間一個別墅里住了10天,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這些故事,有的取材於中古行吟詩人的傳說,有的取材於東方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和《七哲人書》),但反映的主要是當時義大利廣闊的社會現實。故事多半以愛情和聰明機智為主題,也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作者塑造了許多不同職業、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形象。他揭露諷刺天主教僧侶和封建貴族生活腐朽、道德敗壞,稱道商人、手工業者等聰明勇敢,贊美男女青年之間的愛情。

薄伽丘熱愛現實生活,堅決反對禁慾主義,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進了一大步。他的創作表現出文藝復興初期的民主傾向。他最進步的思想是對於封建社會中階級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批判(如第4日第1個故事和第6日第7個故事)。但是《十日談》里對於放縱的情慾描寫過分,也有道德說教的地方。

《十日談》在歐洲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發展了中古的短篇故事,不僅敘述事件,並進而概括現實,塑造人物,刻畫心理,描繪自然。作者有意識地注意結構上的技巧,例如使用框形結構,把一百個故事鑲嵌在一起;在第1日第9個故事裡把情節發展的轉折點放在兩個主題的交叉點上。

薄伽丘是一個自覺的文體家,《十日談》的散文以古代羅馬作家為典範,結構完整,文筆精煉,善用對比,語言豐富、鮮明、生動,為義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礎,正如《神曲》為義大利詩歌奠定了基礎一樣。《十日談》出版後,立即被譯成西歐各國文字,對16、17世紀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開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先河。此後一直到16世紀,義大利短篇小說風行一時,短篇小說家都繼承薄伽丘的創作傳統,寫出當時資產階級所喜愛的接近現實而又復雜曲折的新故事。

薄伽丘死後一直到15世紀中葉,義大利人文主義運動主要表現在對古代文化的研究上,沒有出現重要作家。15世紀中葉以後,詩人、作家雖然眾多,甚至象米開朗琪羅那樣的大藝術家也寫出了不少優秀的抒情詩,但他們的意義不能和文藝復興早期的薄伽丘相比。

『捌』 文學三傑是指哪三個人

文學三傑是指喬萬尼·薄伽丘,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但丁·阿利吉耶里。

喬萬尼·薄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代表,人文主義作家,詩人。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其與但丁、彼特拉克合稱「文學三傑」。

薄伽丘人物影響

薄伽丘是一個自覺的文體家,《十日談》的散文以古代羅馬作家為典範,結構完整,文筆精練,善用對比,語言豐富、鮮明、生動,為義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礎。

《十日談》出版後,立即被譯成西歐各國文字,對16、17世紀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產生過很大影響,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創了先河。此後,一直到16世紀,義大利短篇小說風行一時,短篇小說家都繼承薄伽丘的創作傳統,寫出當時資產階級所喜愛的接近現實而又復雜曲折的新故事。

『玖』 我國第一部小說是什麼

郁達夫的《沉淪》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小說。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9)短篇小說的先河擴展閱讀:

《沉淪》定稿於1921年5月9日,是郁達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與郭沫若等創辦創造社,開始文學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沉淪》(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郁達夫在《自序》中說:「《沉淪》是描寫著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是青年憂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邊也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便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沖突。」這一段話既闡明了小說的主題,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內容。通篇著力描寫與渲染的就是憂郁、苦悶、性……

但是,無論是在郁達夫的《<沉淪>自序》中,還是發表在《小說月報》(1922年2月10日第13卷第2期)的茅盾的通信里,都提到了《沉淪》這部小說在所謂的「靈肉沖突」方面是失敗的,反倒是茅盾提出該小說在描寫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心理狀態的發展方面,作者是成功的。

『拾』 冰心在文學史上的貢獻

冰心是中國現代女作家的開山祖,她的短篇小說開創了「問題小說」創作的先河;她的詩歌形成了「小詩流行的時代」;她的通訊影響廣泛而深遠;她的散文清新、優美,長期飄香於文壇。她的作品曾被譯成日、英、德、法、意、捷、俄、黎、羅等文字出版。晚年的冰心,創作甚豐,且作品大都直面人生,觸及社會問題,出現了一個新的高峰期。作為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和愛國民主人士的冰心,她嘔心瀝血,把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她的作品和人品,成了真、善、美的象徵,博得讀者的由衷愛戴和崇敬。

熱點內容
日式輕小說app2020 發布:2025-07-17 10:47:16 瀏覽:788
我駕駛著空天航降臨地球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17 10:41:12 瀏覽:186
兄戰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17 10:40:02 瀏覽:667
男主有5個師傅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7 10:40:00 瀏覽:328
經典的洪荒流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7 10:33:20 瀏覽:396
金縷衣小說靜言思之結局 發布:2025-07-17 10:33:10 瀏覽:324
女主落小小重生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7 10:33:07 瀏覽:1
都市王者歸來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17 10:32:35 瀏覽:336
景朝父子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7 10:21:25 瀏覽:780
重生90甜妻的相似小說 發布:2025-07-17 10:12:08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