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短篇小說
A.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資料
導語: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文化,唐朝以詩出名,宋朝以詞出名,元朝就以曲出名,而明朝和清朝就以小說出名。下面是我整理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資料。歡迎閱讀!
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楚辭
戰國時期,我國出現了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漢賦
在漢武、宣、元、成帝時代,漢賦達到全盛期。
司馬相如是這一時期成就最大,名望最大,在漢賦史上被稱為「賦聖」。他和卓文君的故事。民間廣為流傳。一曲《鳳求凰》,千古傳佳話。
《鳳求凰》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唐詩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王安石曾說:「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唐詩作者眾多:李白、杜甫、「小李杜」(杜牧、李商隱)等。
唐詩的基本形式就是絕句和律詩,絕句共4句,律詩要8句,都可以分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個字或7個字)。
宋詞
詞,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故名「宋詞」。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光輝奪目的巨鑽,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宋代最著名的詞人有蘇東坡、柳永、李清照等人。
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為兩段,稱雙調;有的分成三段或四段,稱三迭或四迭。宋詞句式不像唐詩那樣整齊劃一,而是長短錯落參差。
詞牌
如《點絳唇》、《曲江月》、《念奴嬌》等,有的是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有的是取詩詞中的幾個字,有的是根據某一歷史典故,還有的則是名家自製。
元曲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形成的另一種文學形式,元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為元雜劇,一為元散曲。雜劇是一種把歌曲、說白和舞蹈結合起來的形式。散曲是詩歌。關漢卿的《竇娥冤》代表了元雜劇藝術的發展顛峰。馬致遠的散曲《天凈沙"秋思》膾炙人口。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明清小說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
《三國演義》羅貫中
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它是我國的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我國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戰爭(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描寫最成功的一部。
主要人物形象:曹操、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
《水滸傳》施耐庵(羅貫中)
此書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它是我國最著名的一部英雄傳奇小說。
梁山英雄形象:林沖、魯達、李逵、武松、楊志等。
《西遊記》吳承恩
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它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浪漫主義神魔小說。
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
「三言二拍」
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聊齋志異》蒲松齡
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作者借神鬼狐怪的故事抒發自己的孤憤。
《紅樓夢》曹雪芹
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
藝術形像: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
晚清的譴責小說
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構成了一幅官場「百丑圖」,發人深省。此外有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此四書與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范進中舉)》並稱為明清時期五大奇書,它們提供了一幅鮮活的社會眾生相。
此外,被人熟知的明清小說還有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醒世姻緣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鏡花緣》、《雷峰塔傳奇》,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等。
內容
01、中國古代文學史分期及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1)上古 時 期 ;神話傳說 (2)先 秦 時 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 漢 時 期: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 代 時 期:詩 (6)宋 代 時 期:詞 (7)元 代 時 期:曲 (8)明 清 時 期:小說
02、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 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A、解 釋 自 然 現 象 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
B、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 的: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精衛填海
C、反 映 社 會 斗 爭 的: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0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2) 在先秦,《詩經》統稱《詩》或《詩三百》.直到漢武帝時,儒學者將其奉為經典,才名為《詩經》。 (3)《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形式上以四言為主,現手法為「賦」「比」「興」。 (4)《詩經》的名篇有:《碩鼠》、《伐檀》、《關雎》等。 (5)《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 (6)《詩經》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鮮克有初
04、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出身貴族。他「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政治上主張修明 法度,聯齊抗秦,遭保守派反對,先後兩次被放逐(前——漢北;後——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 歷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2)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得伸展抱負的憤懣。 名篇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 (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義傑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抒情詩(第一首敘事詩是 漢代的《孔雀東南飛》)。詩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國古典 詩歌的浪漫主義基礎。 (4)我國詩歌史上有「風騷」並稱。「風」指《詩經》國風,「騷」 指《離騷》,二者又代表了文學。
05、我國第二部詩歌總集——《楚辭》
(1)「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首的楚國人在本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的一種新的詩體。 (2)《楚辭》是漢人劉向將楚國屈原、宋玉以及漢代的東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詩歌編為一個集子。 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 集,有詩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絕大多數。
06、先秦歷史散文
(1)《尚書》:上古之書,記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詳。今存 (2)《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內容從魯隱公到魯哀公共240多年的歷史。 孔子編訂。記事簡單,類似現在的新聞標題。 (3)《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為春秋做傳的,記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 (4)《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內容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500多年的歷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 (5)《國策》:又名《戰國策》,是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國別體史書,共12策33篇。西漢劉向編訂。 (6) 名 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滿招損,謙受益|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亡羊補牢,猶為遲也
07、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孔子弟子編纂。反映孔子思想(禮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義),32篇 荀子,名況,後人尊稱「荀卿」,趙人,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愛),53篇 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 (5)《老子》:即《道德經》,道家經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無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陽,道家創始人 。 (6)《莊子》:即《南華經》,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清凈無為),33篇 莊子,名周,宋國人,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韓非著,反映韓非思想(法治),55篇。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即《孫子兵法》,孫子著。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1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人,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即《呂氏春秋》,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人編寫,160篇。 呂不韋,韓國商人,曾為秦的相國。 (10)名 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08、漢處著名文學家——賈誼
(1)賈誼,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33歲死。 (2)賈誼的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 賈誼的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 鳥賦》 (3)賈誼共有文章58篇,西漢劉向將其編訂為《新書》。
09、漢賦發展的三個階段及主要作家
(1)「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屬於韻文。 (2)形成期(漢初---漢武帝)多為書寫悲憤之情的「騷體賦」,有賈誼《吊屈原賦》, 枚乘《七發》等 全盛期(漢武帝---順帝)多為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賦」,有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 班固的 《兩都賦》和楊雄的《甘泉賦》等。 轉變期(漢順帝---漢末)多為篇幅較小的抒情「小賦」,有張衡《二京賦》,蔡邕《述行賦》等。 (3)「漢賦四大家」是:楊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
10、司馬遷與《史記》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開始漫遊,三十二歲繼父職為太始令,四十二歲開 始寫〈史記〉。後因李陵(李廣之孫)降匈奴一事得罪漢武帝受宮刑並下獄。出獄後發憤著書,歷經 十多年,完成《史記》。 (2)《史記》,又叫《太始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52萬余字,分為本紀(12) 世家(30)、列傳(70)書(8)、表(10)五部分,記載從傳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歷史。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5)名 句: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11、班固與《漢書》
(1)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記後傳〉。班固曾被污入獄,其弟班超替其 力辯,出獄後任蘭台史令,奉詔寫史,歷經二十餘年,完成《漢書》。 (2)《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西漢)。全書共100篇,分為帝記(12)、列傳(70)、表(8)、 志(10)四部分記載了從漢武帝到王莽共229年歷史。 (3)班固 還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兩都賦〉) (4)名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2、漢樂府民歌
(1)「樂府」是兩漢時期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有二: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演奏,二是採集 民歌。後來,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詞。 (2)樂府民歌的最大特點是寫現實生活,敘事性強。 (3)樂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長歌行》等。 (4)《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是〈離騷〉),它與北朝的《木蘭詩》 合稱為「樂府雙璧」。
13、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反映孔子思想(孔子,名丘,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反映孟子思想(孟子,名軻,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反映荀子思想(荀子,名況,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反映墨子思想(墨子,名翟,墨家創始人。) (5)《老子》:道家經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創始人 。) (6)《莊子》: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莊子,名周,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韓非思想(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 孫子,名武,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客編。(呂不韋,曾為秦的相國。)
B. 唐詩宋詞元什麼明清什麼
完整表述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元曲指的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元曲的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套數兩種。明清小說是誕生在明清時期的小說的總稱,明清小說的代表作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
元曲的介紹
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
雜劇是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散曲和元雜劇):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台上演出的雜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於「元曲四大家」之首。
明清小說的介紹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五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英雄傳奇小說和公案小說等。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C.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形式產生背景分別是什麼
漢賦是在漢代涌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采擒丈」;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志」。漢賦的內容可分為5類:一是渲染宮殿城市;二是描寫帝王游獵;三是敘述旅行經歷;四是抒發不遇之情;五是雜談禽獸草木。而以前二者為漢賦之代表。
漢賦在結構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稱作「亂」或「訊」的結尾。漢賦寫法上大多以豐辭縟藻、窮極聲貌來大肆鋪陳,為漢帝國的強大或統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贊歌,只在結尾處略帶幾筆,微露諷諫之意。
漢賦分為大賦和小賦。大賦又叫散體大賦,規模巨大,結構恢宏,氣勢磅礴,語匯華麗,往往是成千上萬言的長篇巨制。西漢時的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楊雄,東漢時的班固、張衡等,都是大賦的行家、小賦揚棄了大賦篇幅冗長、辭藻堆砌、捨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漢賦基本文採的基礎上,創造出篇幅較小、文采清麗、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趙壹、蔡邕、禰衡等都是小賦的高手。
漢賦形成於漢初。賈誼首開漢賦先風,其代表作為《吊屈原賦》和《鵬鳥賦》。真正創立漢賦體制的是漢初辭賦大家枚乘。《七發》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在漢武、宣、元、成帝時代,漢賦達到全盛期。這一時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漢賦史上佔有「賦聖」地位的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作賦29篇,現僅存《子虛》、《上林》、《大人》、《長門》、《美人》、《哀二世》6賦。其中,他的《天子游獵賦》包括《子虛賦》和《上林賦》兩篇,代表了漢大賦的最高成就。司馬相如在兩賦中基本規定了漢大賦的模式:先是連篇累牘地堆砌辭藻,極盡誇張美飾之能事,最後以淫樂足以亡國,仁義必然興邦的諷諫作為結尾,鑄成「勸百諷一」的體制。
自西漢末期至東漢中期,漢賦基本定型,後輩漢賦作者無法超越前人,故模擬之風大盛,漢賦進入模擬期。這時的漢賦作者以揚雄、班固為最著名。
從東漢中期至末年,漢賦進入轉變期,即朝著接近現實的方向轉化。張衡的《歸田賦》,抨擊社會政治,表現不滿傾向,初步奠定小賦基礎。蔡邕的《述行賦》使之成為漢賦第二大家。他的賦作內容深刻,用詞得當,鞭笞了社會的丑惡,對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關懷。
漢賦至魏晉定型於小賦,至南北朝演化成駢賦,至唐宋轉變為律賦與文賦。
唐詩興盛的原因
唐朝是廣為認知的詩歌天堂, 所謂」唐詩宋詞元曲」, 其中把詩歸結於唐, 也可看出唐朝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與壟斷之勢. 而關於唐詩繁盛的原因,從古至今,眾說紛紜. 總和起來, 就是唐朝的經濟, 政治, 文化, 歷史這四方面都極為適合詩歌的發展, 從而使得其在唐朝達到一個空前絕後的頂峰.
唐代發達的經濟,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物質基礎。在歷史上, 唐朝時期的中國是個可稱之為天朝大國的時代 大唐王朝則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頂峰. 如此繁榮的經濟給藝術這一類的東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簡單來說, 就是如果人民還吃不飽肚子, 腦袋隨時可能搬家的狀態下, 恐怕不是大發詩情的好時機. 而唐代國富民強, 前有太宗貞觀, 後有玄宗開元. 杜詩雲:「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社會幾乎達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這樣國泰民安的時代, 詩歌找到了能讓其茁壯發展的肥沃土壤.
而唐代實行的寬松政治政策, 也對詩歌的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統治者所實行的儒釋道並存、廣開言路、經詩賦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詩繁榮的又一社會原因。
首先作為統治這個朝代的王族, 唐帝國一代雄主傲視群倫, 胸襟眼界之開闊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規模的民族大融合. 連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統,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備了前所未有的開明. 「正因為有這樣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對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積弱之宋實難企及,明清兩代,國勢漸衰,也難望其項背。」 大唐朝奉行的國策是『中國既安,四夷自服』,講究對待外族一視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華文化之中,呈現一片天朝大國的風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詩人具備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般如許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齊放, 萬家爭鳴.
其次, 唐朝極重詩才, 嚴羽的《滄浪詩話》曰:「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 雖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開科取士, 第一場既考詩賦,考五言排律,每詩要求 12 句, 太宗開[文學館]「弘文館」以徵文人.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唐代的統治者之好詩詞歌賦, 猶甚往朝. 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 錄入四萬八千九百餘首,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並序》列位卷首。而後的高宗,則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 都對此十分重視. 不僅如此,王室成員中的後宮佳麗,公主王孫,能言詩的也不在少數, 他們所起的引領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
再有, 唐皇帝重視詩,更重視詩人, 很少廣興文字獄而聳人聽聞. 太宗有《望送魏徵葬》,玄宗有《送賀知章歸四明》, 宣宗有《吊白居易》. 甚至連犯了死罪的詩人照樣為他們編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寬容,歷代少有. 唐代詠史詩、諷喻詩,直露且鋒利非常, 比起前代被貶的蘇東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誅族慘案, 唐代的詩人是很幸運的. 他們的君王既不特別神經過敏, 也不過於疑神疑鬼, 否則以當時的文風, 十有八九是要殺頭的.
第三點文化, 也是唐詩不可或卻的興盛條件之一. 在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說. 其一, 唐朝上至宮廷秘聞, 下至生活百景無一不可入詩, 內容比前代豐富百倍, 格律更加成熟完整,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 古體近體兩種詩體共生. 豐富的文化背景, 給唐詩帶來了絢麗多彩的發揮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當中的另一點, 就是唐代詩人不僅限於王侯將相, 清代編撰的《全唐詩》, 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將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販夫走卒、和尚尼姑,孌童妓女,漁民樵夫,神棍藝人,甚至乞公丐婆」. 再加上唐朝是一個思想十分自由開放的社會, 給唐代文學的空前發達繁榮提供了機會。在這種文化氛為之下, 唐詩的蓬勃發展是絕對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趨勢的表現.
最後的原因, 則是相對貧乏的歷史積累給唐朝詩歌的君臨天下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唐詩之前雖有詩經楚歌,陳宮梁體, 但並無任何需要仰視的高峰. 能白紙為畫, 從心所欲, 自然揮灑自如毫無顧忌. 以此使得後世之人猶如泰山在望, 遮陰蔽日, 目光所及均不離隙, 時有心生戚戚之感. 魯迅先生曾說「唐後無詩」, 也意由此.
匯總上面所說, 唐詩的興盛確有其原因. 無論從經濟, 政治, 文化, 歷史哪一方面來說, 唐朝都具備了更甚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條件, 給詩詞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絕佳環境,使唐詩如一顆燦然明珠, 在中國文化史上爍爍生輝, 艷壓群芳.
宋詞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晏殊、張先、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進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創作上的集大成,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新也不是相互脫節的。 唐代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詞最早起源於民間,後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 國畫: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台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於北宋中葉以後,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調《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由於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庄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於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明清小說
明代和清代的小說。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明代小說 明代小說包括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又可分為文言短篇和白話短篇。長篇小說和白話短篇小說,是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類:①歷史演義小說。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②英雄傳奇小說。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③神魔小說。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④世情小說。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 ,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⑤公案小說。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 》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 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予小說深刻的影響。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三國英雄志傳》書影(清嘉慶年間刊本)
清代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 。不僅數量空前,風格流派多樣,最重要的是它與現實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寫逝去的英雄時代和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目光轉向世俗的社會和平常的人們。明代《金瓶梅》開辟的以現實社會及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著重寫市井間世俗情態的新路,到了清代才真正得到發揚。《儒林外史》、《歧路燈》、《綠野仙蹤》、《紅樓夢》都是寫現實生活中的人,充分顯示出長篇小說反映現實生活的巨大能力和容量。在清代,小說在文學領域成為主流,其成就超過了傳統詩文和其他文學樣式。
各種文學形式的產生及繁榮都離不開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
D.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資料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簡介
1、中國素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這種說法以文化鏈的形式,概括出華夏神州對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四顆璀燦的明珠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財富。
2、中國文學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小說,構成了一卷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發展史。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時代藝術的最強音。並且超越了它們本身的意義,成為各自時代的一種藝術符號,形成一條中國文化內在的規律性,一條內在美的主線、美的歷程。
3、中國是一個詩樂的國度,有「大樂與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國人思想中,文明的進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節奏的一種呈現,作為人類社會的文化活動也是一種有節奏的運動。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就表達了中國文化史一種有節奏的美的運動。
4、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的創作在廣義上講都與音樂有關,在文字上都追求適合吟詠或歌唱的韻律,在內容上體現天地節奏和人類心音。中國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從內容和形式上既有傳承又有自我獨立,形成了一部中華文化美的樂章,其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就是這部樂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詩中運轉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態的生命節奏;宋詞里輕巧尖新的意境美學和纏綿綺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蒼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風流倜儻的浪子情懷;明清文藝中的色彩斑斕的人世畫卷。構成中國文化史中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