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摘抄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摘抄

發布時間: 2023-01-18 18:44:36

Ⅰ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

名家的散文常常帶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下面請欣賞我給大家帶來的汪曾祺散文好段落。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經典

1) 我一直都錯怪 是你帶走了一切 其實一切本來就會離開 只有你如約而來。 無聊是對慾望的慾望。 我的孤獨認識你的孤獨

2) 西瓜以繩絡懸於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3)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

4) 真的是很當心很當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沒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沒有一個人可以好到盡頭,有時候會很絕望地這么想,於是,在“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這樣的字句里,感動。 我能看到你,我們還在彼此倆倆注視,我們彼此好好的,這是何其溫暖的事。

5) 如果說一種從來沒有人說過的話,別人就沒法懂。

6) 一個作家的語言表現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養。作家應該多讀書。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對的。

7) 文學作品的語言和口語最大的不同是精煉。

8) 說小說的語言是視覺語言,不是說它沒有聲音。

9)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中。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10)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 點得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壓緊成型,是豆腐乾。卷在白布層中壓成大張的薄片,是豆腐片。東北叫干豆腐。壓得緊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頁或千張。 豆漿鍋的表面凝結的一層薄皮撩起晾乾,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鄉則簡單地叫做皮子。

11) 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12) 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和她的一個養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裡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

13) 如果平日留心,積學有素,就會如有源之水,觸處成文。否則就會下筆枯窘,想要用一個詞句,一時卻找它不出。 語言是要磨練,要學的。

14)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15) 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曾經知已再無悔,已共春風何必哀。 虔誠地呼喚風。那一刻,人與天有種神秘又真誠的交流。光才是現實世界,而樹木不過是用來反映和折射光線的間隔物. 願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有充分單純的心去信仰。

16) 我以為語言具有內容性,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

17) 探索一個作者的氣質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態度,不是理念),必須由語言入手,並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

18) 語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語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

19) 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20) 包世臣論王羲之的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

21) 語言像樹,枝幹內部液汁流轉,一枝搖,百枝搖。

22) 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3) 語言本身是一個文化現象,任何語言的後面都有深淺不同的文化的積淀。

24) 你看一篇小說,要測定一個作家文化素養的高低,首先是看他的語言怎麼樣,他在語言上是不是讓人感覺到有比較豐富的文化積淀。

25) 有些青年作家不大願讀中國的古典作品,我說句不大恭敬的話,他的作品為什麼語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後面文化積淀太少,幾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話。作家不讀書是不行的。

26) 我覺得研究語言首先應從字句入手,遣詞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與字之間的關系,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段與段之間的關系。

27) 好的語言是不能拆開的,拆開了它就沒有生命了。

28) 世界上很多的大作家認為語言的惟一的標准就是准確。伏爾泰說過,契訶夫也說過,他們說一句話只有一個最好的說法。

29) 有的語言,如果知道它的來歷,便會產生聯想,使這一句話有更豐富的意義。比如毛主席的詩:“落花時節讀華章”,如果不知出處, “落花時節”,就只是落花的時節。如果讀過杜甫的詩: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就會知道 “落花時節”就包含著久別重逢的意思,就可產生聯想。

30) 《沙家浜》里有兩句唱詞:“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是從蘇東坡的詩“大瓢貯月歸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脫胎出來的。

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精選

1) 我們許多的語言,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是從前人的語言中脫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積學有素,就會如有源之水,觸處成文。否則就會下筆枯窘,想要用一個詞句,一時卻找它不出。

2) 韓愈認為,中國語言在准確之外還有一個具體的標准:”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這”言之短長”,我認為韓愈說了個最老實的話。

3) 語言耍來耍去的奧妙,還不是長句子跟短句子怎麼搭配?有人說我的小說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實我有時也用長句子。就看這個長句子和短句子怎麼安排?

4) “聲之高下”是中國語言的特點,即聲調,平上去入,北方話就是陰陽上去。

5) 我認為中國語言有兩大特點是外國語言所沒有的:一個是對仗,一個就是四聲。

6) 外國人講話沒有平上去入四聲,大體上相當於中國的兩個調,上聲和去聲。

7) 外國語不像中國語,陰平調那麼高,去聲調那麼低。很多國家都沒有這種語言。

8) 你聽日本話,特別是中國電影里拍的日本人講話,聲調都是平的,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不大注意語言的音樂美,語言的音樂美跟“聲之高下”是很有關系的。

9) “聲之高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前有浮聲,後有切響”,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平聲和仄聲交替使用。你要是不注意,那就很難聽了。

10) 語言學上有個詞叫語感,語言感覺,語言好就是這個作家的語感好;語言不好,這個作家的語感也不好。

11) 一般都把語言看作只是表現形式。語言不僅是形式,也是內容。

12) 語言和內容(思想)是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只是載體,是本體。

13) 斯大林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現實,我以為是對的。思想和語言之間並沒有中介。

14) 世界上沒有沒有思想的語言,也沒有沒有語言的思想。

15) 讀者讀一篇小說,首先被感染的是語言。我們不能說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這支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奏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這句話是不能成立的。

16) 可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評論。語言不好,小說必然不好。

17) 語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語言的鄙陋就是內容的鄙陋。想得好,才寫得好。

18) 聞一多先生在《莊子》一文中說過:”他的文字不僅是表現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種目的。”我把它發展了一下:寫小說就是寫語言。

19) 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語言的後面都有文化的積淀。

20) 古人說:”無一字無來歷”。其實我們所用的語言都是有來歷的,都是繼承了古人的語言,或發展變化了古人的語言。

21) 前已說過,人的感覺是相通的。聲音美是語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

22) 中國語言.因為有“調”,即“四聲”,所以特別富於音樂性。

23) 一個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講一點聲音之道。“前有浮聲,則後有切響”,沈約把語言聲音的規律概括得很扼要。

24) 簡單地說,就是平仄聲要交錯使用。一句話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一順邊,是很難聽的。

25) 我們現在寫作時所用的語言,絕大部分是前人已經用過,在文章里寫過的。

26) 語言是要磨練,要學的。

27) 怎樣學習語言?----隨時隨地。首先是向群眾學習。

28) 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電車上,從人們的談話中,從廣告招貼上,你每天都能學到幾句很好的語言。

29) 語言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語感”。作家要鍛煉自己對於語言的感覺。

30) 使用語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軟熟,筋道,有勁兒。

31) 水和麵粉本來是兩不相乾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發生了變化。寫作也是這樣,下筆之前,要把語言在手裡反復摶弄。

32)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

33) 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

34) 為什麼現在會有點不能忍受文學作品的誇張?不過明明是隨感雜談就不能真誠一點嗎?果然是會抱怨別人身上自己的惡習啊…

35)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看了汪曾祺散文好段落的人還看:

1. 散文大家汪曾祺散文推薦

2. 汪曾祺散文集讀後感3篇

3.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600字

4. 汪曾祺散文選讀後感3篇

Ⅱ 汪曾祺《水蛇腰》簡介+好詞好句

一、回答:
1、《水蛇腰》簡介:《水蛇腰》:四十多年前的事,我是用一個八十年代的人的感情來寫的。我的家鄉曾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小城。這里還保存著很多蘇北的古風。我並不想引導人們向後看,去懷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的倫理道德觀自然會發生變化,這是不可逆轉的,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但是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有一些傳統道德,是有好處的。我希望我的小說能起一點微薄的作用。
2、好詞好句:
崔蘭是個水蛇腰。腰細,長,軟。走起路來扭扭的。很多人愛看她走路。路上行人,尤其是那些男教員。看過來,看過去,眼睛很饞。崔蘭並不知道有人看她。她只是自自然然地走。崔蘭還小,才讀小學五年級,雖然發育得比較快,對於許多事還有點朦朦的,感覺並不大懂。她還不知道賣弄風情,逗引男人。
可是江南地暖,雖已至「相逢不出手」的時候,身體各處卻還覺得舒舒服服,饒有清興,不很肅殺,天氣微陰,空氣里潮潤潤的。新麥、舊柳,抽了卷須的豌豆苗,散過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這點水氣。
人多以為鴨子是很嘮叨的動物,其實鴨子也有默處的時候。不過這樣大一群鴨子而能如此雍雍雅雅,我還從未見過。它們今天早上大概都得到一頓飽餐了吧?——什麼地方送來一陣煮大麥芽的氣味,香得很。
兩副鴨掌白白凈凈,妥妥停停,排成一排。四隻鴨翅,也白白凈凈,排成一排。很漂亮,很可愛。
甚至那兩個鴨肫,父親也把它處理得極美。他用那把我小時就非常熟悉的角柄小刀從栗紫色當中閃著鋼藍色的一個微微凹處輕輕一劃,一翻,裡面的蕊黃色的東西就翻出來了。洗涮了幾次,往鴨掌、鴨翅之間一放,樣子很名貴,像一種珍奇的果品似的。
剛才那兩個老人是誰! 鴨掌、鴨翅是剛才從雞鴨店裡買來的。這個地方雞鴨多,雞鴨店多。雞鴨店都是回民開的。這地方一定有很多回民。我們家鄉回民很少。雞鴨店全城似乎只有一家。小小一問鋪面,干凈而寂寞。
二、擴展知識:
1、主要內容:主要內容為雞鴨名家,異秉,歲寒三歲,王四海的黃昏,故里雜記,故鄉人,晚飯花,鑒賞家,八千歲,故里三陳,故人往事,橋邊小說二篇,黃開榜一家,小姨娘等。包括了:兩副鴨掌白白凈凈、妥妥停停、排成一排、異秉、這一條街上的店鋪、擺攤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歲寒三友、這三個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四海的黃昏、王四海站起來,沿著承志河等內容。
2、作者簡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Ⅲ 汪曾祺散文/世紀文存好詞好句

  1. 汪曾祺(qí)(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還寫了他的父親(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2. 好句

    萬里長征, 辭卻了五朝宮闕。 暫駐足, 衡山湘水, 又成離別, 絕徼移栽楨干質, 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笳吹弦誦在山城, 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 中興業,須人傑。 便"一城三戶",壯懷難折。 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 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他並沒有想把時間拉回去,回到封建宗法社會,歸真返璞。他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希望在一種新的條件下,使民族的熱情、品德,那點正直樸素的人情美能夠得到新的發展。他在回憶了劃龍船的美麗情景後,想到,「我們用什麼方法,就可使這些人心中感覺一種對『明天』的『惶恐』,且放棄過去對自然的和平態度,重新來一股勁兒,用劃龍船的精神活下去?這些人在娛樂上的狂熱,就證明這種狂熱能換個方向,就可使他們還配在世界上占據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長久一些。不過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造這些人的狂熱到一件新的競爭方面去,可是個費思索的問題。(《箱子岩》)」

Ⅳ 汪曾祺散文的好段賞析_汪曾祺散文優美段落的摘抄

更多 好詞好句 好段摘抄參考:

邊城讀書筆記摘抄賞析

《秘密花園》好詞好句摘抄

《紅岩》好詞好句摘抄

西遊記讀書筆記摘抄

《海底兩萬里》好詞好句摘抄好段欣賞

汪曾祺散文的好段賞析

1)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他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2) 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

3) 語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話,而在話與話之間的關系。

4) 流動的水,是語言最好的形象。

5) 曾見一些青年同志寫作,寫一句,想一句。我覺得這樣寫出來的語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個兒」,沒有咬勁。

6) 語言是一種 文化 現象。語言的後面是有文化的。

7)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8) 他(韓愈)提出一個語言的標准:宜。即合適,准確。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說過「每一句話只有一個最好的說法」,比如福樓拜。他把「宜」更具體化為「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

9) 一瀉千里,戛然而止,畫舫笙歌,駿馬收韁,可長則長,能短則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10) 世界上沒有沒有語言的思想,也沒有沒有思想的語言。

汪曾祺散文的好句摘抄

1) 有的小說,是寫農村的。對話是農民的語言,敘述卻是知識分子的語言,敘述和對話脫節。

2) 小說的語言是浸透了內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們有時看一篇小說,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為語言太粗糙。語言的粗糙就是內容的粗糙。

3) 語言,是內在地運行著的。缺乏內在的運動,這樣的語言就會沒有生氣,就會呆板。

4) 好的語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並且也可能說得出來的語言--只是他沒有說出來。

5) 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6) 我最近看了一個青年作家寫的小說,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才人小學的孩子,寫的是「我」的一個同桌的女同學,這未嘗不可。但是這個「我」對他的小同學的印象卻是:「她長得很纖秀。」這是不可能的。小學生的語言里不可能有這個詞。

7) 人人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紅杏枝頭春意鬧」,「滿宮明月梨花白」都是這樣。「鬧」字「白」字,有什麼稀奇呢?然而,未經人道。

8) 我想任何人的語言都是這樣,每句話都是警句,那是會叫人受不了的。

9) 不單是對話,就是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

10) 一個人精神好的時候往往會才華橫溢,妙語如珠;倦疲的時候往往詞不達意。

11) 我的習慣是,打好腹稿。我寫京劇劇本,一段唱詞,二十來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來,才落筆的。

12) 我們不能說這首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奏差一點;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13) 語言的奧秘,說穿了不過是長句與短句的搭配。

14) 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

15) 他(聞一多)在很年輕的時候,寫過一篇《莊子》,說他的文字(即語言)已經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認為這是說得很對的。

16) 一個作家要養成一種習慣,時時觀察生活,並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寫下來也可以。不寫下來,就記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記的)。記憶里保存了這種常用語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寫作時就會從筆端流出,不覺吃力。

17) 我認為一篇小說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作的。作者寫了,讀者讀了,創作過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麼都知道,都寫盡了。要留出餘地,讓讀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補充。

18) 我們的語言都是繼承了前人,在前人語言的基礎上演變脫化出來的。很難找到一種語言,是前人完全沒有講過的。那樣就會成為一種很奇怪的,別人無法懂得的語言。

19) 我一直都錯怪 是你帶走了一切 其實一切本來就會離開 只有你如約而來。 無聊是對慾望的慾望。 我的孤獨認識你的孤獨

20) 如果平日留心,積學有素,就會如有源之水,觸處成文。否則就會下筆枯窘,想要用一個詞句,一時卻找它不出。 語言是要磨練,要學的。

汪曾祺散文 優美段落 的摘抄

1)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2) 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曾經知已再無悔,已共春風何必哀。 虔誠地呼喚風。那一刻,人與天有種神秘又真誠的交流。光才是現實世界,而樹木不過是用來反映和折射光線的間隔物. 願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有充分單純的心去信仰。

3) 西瓜以繩絡懸於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4)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

5) 真的是很當心很當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沒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沒有一個人可以好到盡頭,有時候會很絕望地這么想,於是,在「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這樣的字句里,感動。 我能看到你,我們還在彼此倆倆注視,我們彼此好好的,這是何其溫暖的事。

6)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中。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7)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 點得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壓緊成型,是豆腐乾。卷在白布層中壓成大張的薄片,是豆腐片。東北叫干豆腐。壓得緊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頁或千張。 豆漿鍋的表面凝結的一層薄皮撩起晾乾,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鄉則簡單地叫做皮子。

8) 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9) 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和她的一個養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裡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

10)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

11) 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

12) 為什麼現在會有點不能忍受文學作品的誇張?不過明明是隨感雜談就不能真誠一點嗎?果然是會抱怨別人身上自己的惡習啊…

13)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14) 傾向性不要特別地說出。 在敘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筆觸敘事。 怎樣表現傾向性?中國的古話說得好:字里行間無論怎麼寫,都會有傾向性的。

15) 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古人說「無一字無來歷」,是有道理的,語言是一種文化積淀。語言的文化積淀越是深厚,語言的含蘊就越豐富。

16) 他(韓愈)所謂「氣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緒飽滿,思想充買。我認力他是第一個提出作者的精神狀態和語言的關系的人。

17) 語言的美,不在語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現的意思,而在語言暗示出多少東西,傳達了多大的信息,即讓讀者感覺「想見」的情景有多廣闊。古人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18) 語言的獨創,不是去杜撰一些「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19) 不少作家充分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應該提到內容的高度來認識。

20) 語言不是外部的東西。它是和內容(思想)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樣,可以剝下來,扔掉。


汪曾祺散文的好段賞析_汪曾祺散文優美段落的摘抄相關 文章 :

★ 汪曾祺散文的好段賞析

★ 汪曾祺散文摘抄加賞析

★ 汪曾祺散文選讀後感五篇

★ 汪曾祺散文鑒賞

★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範文

★ 汪曾祺散文選讀後感

★ 汪曾祺經典短篇散文

★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有趣的人才寫得出有趣的文字

★ 汪曾祺散文集讀後感1000字5篇

★ 汪曾祺短篇散文精選

Ⅳ 汪曾祺名句摘抄

1、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2、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

3、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見你,那一年,花開得可好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4、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5、我後來到過很多地方, 走進過很多水果店, 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 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 永遠不忘。 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生活,是很好玩的》

6、都到歲數了,心裡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雲,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受戒》

7、我所謂的"清香",即食時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 好想嘗嘗。——《歲朝清供》

8、一個人精神好的時候往往會才華橫溢,妙語如珠;倦疲的時候往往詞不達意。——《我為什麼寫作》

9、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輩古人》

10、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歲朝清供》

11、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草木春秋》

12、一個人口味最好雜一點,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五味》

13、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做飯》

14、無聊是對慾望的慾望,我的孤獨是認識你的孤獨。——《人間草木》

15、願少年,乘風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歲月鍾聲》

16、人總要呆在一種什麼東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證實自己的存在,切實地括出自己的價值。——《一定要,愛著點什麼》

17、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我這里一點是熱的。——《蒲橋集》

18、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人間草木》

19、世間最為普通的事物,平中顯奇,淡中有味。——《人間草木》

Ⅵ 汪曾祺散文里的佳句

1. 汪曾祺散文好詞好句

我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說到歸有光善於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事.這個意思其實古人早就說過.黃梨洲<;文案>;卷三<;張節母葉孺人墓誌銘>;雲: "予讀震川之文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慾涕,蓋古今來事無巨細,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歸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響的也只是這幾篇.歸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統派,我對他的那些談學論道的大文實在不感興趣.我曾想:一個思想迂腐的正統派,怎麼能寫出那樣富於人情味的優美的抒情散文呢?這個問題我一直還沒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無意為文",寫得象談家常話似的.他的結構 "隨事曲折".若無結構.他的語言更接近口語,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銜接處若無痕跡.他的<;項脊軒志>;的結尾: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平淡中包含幾許慘惻,悠然不盡,是中國古文里的一個有名的結尾,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趨舍不同,靜躁異趣,杜甫不能為李白的飄逸,李白也不能為杜甫的沉鬱.蘇東坡的詞宜關西大漢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柳耆卿的詞宜十三,四女郎持紅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國的詞可分豪放和婉約兩派,其他文體大體也可以這樣劃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因為什麼,豪放派佔了上風,茅盾同志曾經很感慨地說:現在很少人寫婉約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沒有人提起風格這個詞,我在 "樣板團"工作過, 江青規定: "要寫大江東去,不要小橋流水."我是個只會寫小橋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壯語. _____以上摘自 <;談風格>

"<;邊城>;激怒了一些理論批評家,文學史家,因為沈從文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他們規定的模式寫作."

"第一條罪名是<;邊城>;沒有寫階級斗爭,掏空了人物的階級屬性" 針對這樣的批評,沈從文作了挑戰性的答復: "你們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淚",且要求一個作品具體表現這些東西到故事發展上,人物語言,甚至一本書的封面上,目錄上.你們要的事多容易辦,可是我不能給你們這個,我存心放棄你們。。"

"第二條罪名,與第一條相關聯,是說<;邊城>;寫的是一個世外桃源,脫離現實生活, <;迷城>;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的? <;邊城>;有沒有把現實生活理想化?這是個非常叫人困惑的問題.

"為什麼這個小說叫邊城?這是個值得想一想的問題. <;邊城>;不只是個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說這是個邊地的小城,這同時是個時間概念,文化概念.

"<;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這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 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可以說,邊城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了的.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實.

"為什麼要浪漫主義?為什麼要理想化? 因為想留住一點美好的,永恆的東西,讓它長在,並且常新.以利於後人."

2. 汪曾祺作品裡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有的小說,是寫農村的。對話是農民的語言,敘述卻是知識分子的語言,敘述和對話脫節。

2、小說的語言是浸透了內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們有時看一篇小說,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為語言太粗糙。語言的粗糙就是內容的粗糙。

3、語言,是內在地運行著的。缺乏內在的運動,這樣的語言就會沒有生氣,就會呆板。

4、好的語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並且也可能說得出來的語言--只是他沒有說出來。

5、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個青年作家寫的小說,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才人小學的孩子,寫的是「我」的一個同桌的女同學,這未嘗不可。但是這個「我」對他的小同學的印象卻是:「她長得很纖秀。」這是不可能的。小學生的語言里不可能有這個詞。

7、人人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紅杏枝頭春意鬧」,「滿宮明月梨花白」都是這樣。「鬧」字「白」字,有什麼稀奇呢?然而,未經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語言都是這樣,每句話都是警句,那是會叫人受不了的。

9、不單是對話,就是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

10、一個人精神好的時候往往會才華橫溢,妙語如珠;倦疲的時候往往詞不達意。

11、我的習慣是,打好腹稿。我寫京劇劇本,一段唱詞,二十來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來,才落筆的。

12、我們不能說這首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奏差一點;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13、語言的奧秘,說穿了不過是長句與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

15、他(聞一多)在很年輕的時候,寫過一篇《莊子》,說他的文字(即語言)已經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認為這是說得很對的。

3. 汪曾祺散文 語句

《汪曾祺散文 》語句:

1、我初學寫小說時喜歡把人物的對話寫得很漂亮,有詩意,有哲理,有時甚至很「玄」。沈從文先生對我說:「你這是兩個聰明的腦殼打架!」他的意思是說著不像真人說的話。托爾斯泰說過:「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談的。」

2、每當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於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

3、我每天醒在鳥聲里。我從夢里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

4、我以為語言具有內容性。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個作者的氣質、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態度,不是理念)。必須由語言入手,並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語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語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包世成論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有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語言像樹,枝幹內部汁液流轉,一枝搖,百枝搖。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5、國子監,現在已經作為首都圖書館的館址了。首都圖書館的老底子是頭發胡同的北京市圖書館,即原先的通俗圖書館--由於魯迅先生的倡議而成立,魯迅先生曾經襄贊其事,並捐贈過書籍的圖書館;前曾移到天壇,因為天壇地點逼仄,又挪到這里了。首都圖書館藏書除原頭發胡同的和建國後新買的以外,主要為原來孔德學校和法文圖書館的藏書。就中最具特色,在國內搜藏較富的,是鼓詞俗曲。

6、祖父年輕時建造的幾進,是灰青色與褐色的。我自小養育於這種安定與寂寞里。報春花開放在這種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曬得那麼多粉。固然報春花在我們那兒很少見,也許沒有,不像昆明。

7、她問了我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是,為什麼我的小說里總有水?即使沒有水,也有水的感覺"

8、圖書館的管理員是一個妙人。他沒有準確的上下班時間。有時我們去得早了,他還沒有來,門沒有開,我們就在外面等著。他來了,誰也不理,開了門,走進閱覽室,把壁上一個不走的掛鍾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八點,這就上班了,開始借書。這個圖書館的藏書室在樓上。樓板上挖出一個長方形的洞,從洞里用繩子吊下一個長方形的木盤。借書人開好借書單——管理員把借書單叫做「飛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紙片都叫做「飛子」,買米的發票、包裹單、汽車票,都叫做「飛子」,——這位管理員看一看,放在木盤里,一拽旁邊的鈴鐺,「當啷啷」,木盤就從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個滑車。不一會,上面拽一下鈴鐺,木盤又系了下來,你要的書來了。

簡介汪曾祺: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還寫了他的父親(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4. 關於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說故事像說著自己,有人說著自己像說故事。

——汪曾祺《我們都是世間小兒女》

2、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汪曾祺 《冬天》

3、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

——汪曾祺《文與畫》

4、寫小說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許多驚心動魄的事呢)。 惟悠閑才能精細。 不要著急。

——汪曾祺《歲朝清供》

5、一個人口味最好雜一點,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輩古人》

7、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報》

8、他們倆呢,只是很願意在一處談談坐坐,都到歲數了,心裡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雲,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記事》

9、願少年,乘風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隨時都在期待著,期待著有什麼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11、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我這里一點是熱的。

——汪曾祺 《蒲橋集》

12、語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聽就記住。語言的唯一標准,是准確。

—— 汪曾祺《歲朝清供》

13、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汪曾祺 《人間草木》

14、年年歲歲一床書,弄筆晴窗且自娛。更有一般堪笑處,六平方米作郇廚。

——汪曾祺《老味道》

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靜靜坐下來,想一點事,讀一點書,寫一點文章。

——汪曾祺《文與畫》

16、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7、四處走走,你會熱愛這個世界。

——汪曾祺《隨遇而安》

18、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復仇》

20、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

——汪曾祺《豆汁兒》

21、心閑如靜水, 無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國家書》

22、我喜歡你,我來了。我開始覺得我就要不那麼喜歡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雙燈》

23、人生幾何,戀愛三角。

——汪曾祺《跑警報》

24、世界是喧鬧的。我們現在無法逃到深山裡去,唯一的辦法是鬧中取靜。

——汪曾祺《找點樂子》

25、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26、我很想喝一碗鹹菜茨菰湯,我想念家鄉的雪。

——汪曾祺《鹹菜茨菰湯》

27、紅黃藍白黑,酸甜苦辣咸。每個人都帶著一生的歷史,半個月的哀樂,在街上走。

——汪曾祺《釣人的孩子》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後,清茶一杯,閑話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9、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30、一個人要興旺發達,得有那麼一點精氣神。

——汪曾祺《水蛇腰》

5. 汪曾祺散文/世紀文存好詞好句

汪曾祺散文

作者:汪曾祺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7020050344

字數:200000

印次:1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定價:21 元

內容提要

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狀景、或懷人……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中華散文的這些優良傳統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新文學那裡,不僅得到了全面傳承,且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為了展示二十世紀以來中華散文的創作業績,編者在新世紀之初即編輯出版過「中華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種。時光五載已過,編者又在此基礎上精編出這套「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十六種。經再次遴選,本叢書不僅每冊新增加五萬余字,而且每冊還輔以反映其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若干幅。可謂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賞之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現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協理事,在海內外出版專著全集30餘部,代表作有小說《受戒》、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編輯推薦

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欣賞之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

目錄

我的家鄉

文游台

觀音寺

午門憶舊

一輩古人

吳大和尚和七拳半

新校舍

泡茶館

跑警報

自得其樂

自報家門

隨遇而安

多年父子成兄弟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老舍先生

國子監

釣魚台

水母

城隍·土地·灶王爺

老不閑抄

胡同文化

我是一個中國人

故鄉的食物

吃食和文學

宋朝人的吃喝

葵·薤

五味

尋常茶話

食豆飲水齋閑筆

韭菜花

果園雜記

葡萄月令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湘行二記

泰山片石

北京的秋花

林肯的鼻子

美國短簡

香港的鳥

談風格

談談風俗畫

「揉面」

《大淖記事》是怎樣寫出來的

關於《受戒》

6. 汪曾祺作品集句子賞析

汪曾祺的散文寫風俗,談文化,憶舊聞,述掌故,寄鄉情,花鳥魚蟲,瓜果食物,無所不涉。

在《夏天的昆蟲》中,他向讀者介紹了蟈蟈、蟬、蜻蜓、螳螂的品種、習性和孩童捕捉昆蟲的情形。如他說:「叫蛐子(蟈蟈的俗稱)是可以吃的。

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

味極似蝦」。說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塗上黏膠捉蟬。

作者小時候用蜘蛛網捉蟬"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很黏。瞅准了一隻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讀到此處,不覺會心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人深思。

如《吃食的文學》和《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後談到文學創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

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Ⅶ 汪曾祺散文集好詞好句

1、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 ----《人間草木》

2、不很餓,吃米線;倘要充腹耐飢,吃餌塊或餌絲。……有一家本來是賣甜品的,忽然別出心裁,添賣牛奶餌絲和甜酒餌絲,生意頗好。……昆明甜酒味濃,甜酒餌絲香,醇,甜,糯。據本省人說:餌塊以騰沖的最好。 ----《老味道》

3、油條兩股拆開,切成寸半長的小段。拌好肥瘦各半的豬肉餡,餡中加鹽、蔥花、薑末。用手指將油條小段的窟窿捅捅,將肉餡塞入、逐段下油鍋炸至油條挺硬,肉餡已熟,撈出裝盤。此菜嚼之極酥脆,聞之真可聲動十里人。

4、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兒女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人間草木》

5、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 ----《歲朝清供》

6、偷雞的有一件家什--銅蜻蜓。看準了一隻老母雞,把銅蜻蜓一丟,雞婆子上去就是一口。這一啄,銅蜻蜓的硬簧綳開,雞嘴撐住了,叫不出來了。正在這雞十分納悶的時候,上去一把薅住。 ----《受戒》

7、立春前後,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後,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子」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 ----《歲朝清供》

8、沈先生有時拉一個熟人去給少數愛好文學、寫寫東西的同學講一點什麼。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講的題目是《小說和哲學》。題目是沈先生給他出的。大家以為金先生一定會講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講了半天,結論卻是:小說和哲學沒有關系。有人問:那麼《紅樓夢》呢?金先生說:「紅樓夢里的哲學不是哲學。」他講著講著,忽然停下來:「對不起,我這里有個小動物。」他把右手伸進後脖頸,捉出了一個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為得意。 ----《草木春秋》

9、下午,畫馬鈴薯的葉子。天漸漸涼了,馬鈴薯陸續成熟,就開始畫薯塊。畫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一塊馬鈴薯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於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的,全國蓋無二人。 ----《草木春秋》

10、年年歲歲一床書,弄筆晴窗且自娛。更有一般堪笑處,六平方米作郇廚。 ----《老味道》

Ⅷ 汪曾祺散文精選好詞佳句

1.汪曾祺散文好詞好句

我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說到歸有光善於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事.這個意思其實古人早就說過.黃梨洲<;文案>;卷三<;張節母葉孺人墓誌銘>;雲: "予讀震川之文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慾涕,蓋古今來事無巨細,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歸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響的也只是這幾篇.歸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統派,我對他的那些談學論道的大文實在不感興趣.我曾想:一個思想迂腐的正統派,怎麼能寫出那樣富於人情味的優美的抒情散文呢?這個問題我一直還沒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無意為文",寫得象談家常話似的.他的結構 "隨事曲折".若無結構.他的語言更接近口語,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銜接處若無痕跡.他的<;項脊軒志>;的結尾: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平淡中包含幾許慘惻,悠然不盡,是中國古文里的一個有名的結尾,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趨舍不同,靜躁異趣,杜甫不能為李白的飄逸,李白也不能為杜甫的沉鬱.蘇東坡的詞宜關西大漢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柳耆卿的詞宜十三,四女郎持紅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國的詞可分豪放和婉約兩派,其他文體大體也可以這樣劃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因為什麼,豪放派佔了上風,茅盾同志曾經很感慨地說:現在很少人寫婉約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沒有人提起風格這個詞,我在 "樣板團"工作過, 江青規定: "要寫大江東去,不要小橋流水."我是個只會寫小橋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壯語. _____以上摘自 <;談風格>

"<;邊城>;激怒了一些理論批評家,文學史家,因為沈從文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他們規定的模式寫作."

"第一條罪名是<;邊城>;沒有寫階級斗爭,掏空了人物的階級屬性" 針對這樣的批評,沈從文作了挑戰性的答復: "你們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淚",且要求一個作品具體表現這些東西到故事發展上,人物語言,甚至一本書的封面上,目錄上.你們要的事多容易辦,可是我不能給你們這個,我存心放棄你們。。"

"第二條罪名,與第一條相關聯,是說<;邊城>;寫的是一個世外桃源,脫離現實生活, <;迷城>;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的? <;邊城>;有沒有把現實生活理想化?這是個非常叫人困惑的問題.

"為什麼這個小說叫邊城?這是個值得想一想的問題. <;邊城>;不只是個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說這是個邊地的小城,這同時是個時間概念,文化概念.

"<;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這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 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可以說,邊城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了的.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實.

"為什麼要浪漫主義?為什麼要理想化? 因為想留住一點美好的,永恆的東西,讓它長在,並且常新.以利於後人."

2.汪曾祺散文好詞好句

我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說到歸有光善於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事.這個意思其實古人早就說過.黃梨洲文案>卷三張節母葉孺人墓誌銘>雲: "予讀震川之文為女婦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慾涕,蓋古今來事無巨細,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歸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響的也只是這幾篇.歸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統派,我對他的那些談學論道的大文實在不感興趣.我曾想:一個思想迂腐的正統派,怎麼能寫出那樣富於人情味的優美的抒情散文呢?這個問題我一直還沒有想明白."他是真正做到 "無意為文",寫得象談家常話似的.他的結構 "隨事曲折".若無結構.他的語言更接近口語,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銜接處若無痕跡.他的項脊軒志>的結尾: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平淡中包含幾許慘惻,悠然不盡,是中國古文里的一個有名的結尾,"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趨舍不同,靜躁異趣,杜甫不能為李白的飄逸,李白也不能為杜甫的沉鬱.蘇東坡的詞宜關西大漢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柳耆卿的詞宜十三,四女郎持紅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國的詞可分豪放和婉約兩派,其他文體大體也可以這樣劃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因為什麼,豪放派佔了上風,茅盾同志曾經很感慨地說:現在很少人寫婉約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沒有人提起風格這個詞,我在 "樣板團"工作過, 江青規定: "要寫大江東去,不要小橋流水."我是個只會寫小橋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壯語. _____以上摘自 談風格>"邊城>激怒了一些理論批評家,文學史家,因為沈從文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他們規定的模式寫作.""第一條罪名是邊城>沒有寫階級斗爭,掏空了人物的階級屬性" 針對這樣的批評,沈從文作了挑戰性的答復: "你們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淚",且要求一個作品具體表現這些東西到故事發展上,人物語言,甚至一本書的封面上,目錄上.你們要的事多容易辦,可是我不能給你們這個,我存心放棄你們。

""第二條罪名,與第一條相關聯,是說邊城>寫的是一個世外桃源,脫離現實生活, 迷城>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的? 邊城>有沒有把現實生活理想化?這是個非常叫人困惑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小說叫邊城?這是個值得想一想的問題. 邊城>不只是個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說這是個邊地的小城,這同時是個時間概念,文化概念."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這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 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可以說,邊城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了的.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實."為什麼要浪漫主義?為什麼要理想化? 因為想留住一點美好的,永恆的東西,讓它長在,並且常新.以利於後人."。

3.汪曾祺作品裡的好詞好句10句

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盪。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

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

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

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來了一船瓜、一船顏色和慾望。一船是石頭,比賽著稜角。也許——一船鳥,一船百合花。深巷賣杏花。駱駝。駱駝的鈴聲在柳煙中搖盪,鴨子叫,一隻通紅的蜻蜓。

4.汪曾祺作品裡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有的小說,是寫農村的。對話是農民的語言,敘述卻是知識分子的語言,敘述和對話脫節。

2、小說的語言是浸透了內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們有時看一篇小說,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為語言太粗糙。語言的粗糙就是內容的粗糙。

3、語言,是內在地運行著的。缺乏內在的運動,這樣的語言就會沒有生氣,就會呆板。

4、好的語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並且也可能說得出來的語言--只是他沒有說出來。

5、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個青年作家寫的小說,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才人小學的孩子,寫的是「我」的一個同桌的女同學,這未嘗不可。但是這個「我」對他的小同學的印象卻是:「她長得很纖秀。」這是不可能的。小學生的語言里不可能有這個詞。

7、人人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紅杏枝頭春意鬧」,「滿宮明月梨花白」都是這樣。「鬧」字「白」字,有什麼稀奇呢?然而,未經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語言都是這樣,每句話都是警句,那是會叫人受不了的。

9、不單是對話,就是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

10、一個人精神好的時候往往會才華橫溢,妙語如珠;倦疲的時候往往詞不達意。

11、我的習慣是,打好腹稿。我寫京劇劇本,一段唱詞,二十來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來,才落筆的。

12、我們不能說這首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奏差一點;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13、語言的奧秘,說穿了不過是長句與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

15、他(聞一多)在很年輕的時候,寫過一篇《莊子》,說他的文字(即語言)已經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認為這是說得很對的。

5.汪曾祺散文/世紀文存好詞好句

汪曾祺散文

作者:汪曾祺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7020050344

字數:200000

印次:1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定價:21 元

內容提要

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狀景、或懷人……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中華散文的這些優良傳統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新文學那裡,不僅得到了全面傳承,且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為了展示二十世紀以來中華散文的創作業績,編者在新世紀之初即編輯出版過「中華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種。時光五載已過,編者又在此基礎上精編出這套「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十六種。經再次遴選,本叢書不僅每冊新增加五萬余字,而且每冊還輔以反映其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若干幅。可謂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賞之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現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協理事,在海內外出版專著全集30餘部,代表作有小說《受戒》、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編輯推薦

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欣賞之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

目錄

我的家鄉

文游台

觀音寺

午門憶舊

一輩古人

吳大和尚和七拳半

新校舍

泡茶館

跑警報

自得其樂

自報家門

隨遇而安

多年父子成兄弟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老舍先生

國子監

釣魚台

水母

城隍·土地·灶王爺

老不閑抄

胡同文化

我是一個中國人

故鄉的食物

吃食和文學

宋朝人的吃喝

葵·薤

五味

尋常茶話

食豆飲水齋閑筆

韭菜花

果園雜記

葡萄月令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湘行二記

泰山片石

北京的秋花

林肯的鼻子

美國短簡

香港的鳥

談風格

談談風俗畫

「揉面」

《大淖記事》是怎樣寫出來的

關於《受戒》

6.《汪曾祺自選集》好詞好句好段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

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

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裡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說話呀!」明子說:「嗯。」

「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聲地說:「要!」「你喊什麼!」明子小小聲說:「要——!」「快點劃!」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盪。蘆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

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 【寫作】後記:我也願意謝謝新的生活,新的人物。

但我以為小說是回憶。必須把熱騰騰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樣,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經過反復沉澱,除凈火氣,特別是除凈感傷主義,這樣才能形成小說。

但是我現在還不能。對於現實生活,我的感情是相當浮躁的。

這三篇也是短小說。《詹大胖子》和《茶干》有人物無故事,《幽冥鍾》則幾乎連人物也沒有,只有一點感情。

這樣的小說打破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簡直近似隨筆。結構尤其隨便,想到什麼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我這樣做事有意的(也是苦心經營的)。我要對「小說」這個概念進行一次沖決:小說是談生活,不是編故事;小說要真誠,不能耍花招。

小說當然要講技巧,但是:修辭立其誠。(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我說:「你寫之前得先想想,想清楚再寫呀。

李笠翁說,要袖手於前,才能疾書於後哪!」(《雲致秋行狀》)他始終記住老師沈從文對他的告誡:「千萬不要冷嘲」。贊成沈從文的「最反對憤世嫉俗,玩世不恭」。

欣賞沈從文「總是用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來看待這個世界的一切」。「不意願展示傷疤,以呈英雄豪氣;不意願發小我激情,以臧否紛繁的大千世界。」

關注著世人,思考他們,同情他們,愛他們。他十分崇尚沈從文對生活、對人、對山河草木都充滿感情,對什麼都愛著,用一顆藹然之心愛著。

(徐卓人《永遠的汪曾祺》)【汪曾祺】重印後記:我覺得我還是一個挺可愛的人,因為我比較真誠。重讀一些我的作品,發現:我是很悲哀的。

我覺得,悲哀是美的。當然,在我的作品裡可以發現對生活的欣喜。

弘一法師臨終的偈語:「悲欣交集」,我覺得,我對這樣的心境,是可以領悟的。----------------------------------汪曾祺辦事處人,不靠作派,不使技巧,不玩花活,就憑一副真面孔,一個真性情。

對誰都謙虛有禮,樸素實在。真談起問題來,你才發現此人學問有真知卓見,寫作有獨到之功,使你敬而不生畏,愛而不生煩。

(鄧友梅《漫憶汪曾祺》)-----------------------------------汪曾祺既得人生之精義,於是他也就具備了堅韌的心理承受力。他的這種狀況 外在的表露常常被人說為「淡泊」。

其實這「淡泊」是對世俗的一種涵化,是他對現世清醒到極至的一種反悖。他在贈我的《當代散文大系·汪曾祺》扉頁上題詞:「我並不在葫蘆里,卓人以為如何?」因為那本書的封面上畫著一個葫蘆,葫蘆里蜷著一個打著瞌充的老頭子!他自己也寫道:「我的感情是真實的。

一些寫我的文章每每愛寫我如何恬淡、瀟灑、飄逸,我簡直成了半仙!你們如果跟我接觸得較多,便知道我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汪曾祺不擅以大喜大悲怪誕離奇製造效果,卻以一種輕聲的嘆息懾服了人。

人世間的悲哀,可憐,萎瑣,一切乏人興趣甚至讓人鄙薄的行為作派,一旦到了他的筆下,就頓生出脈脈的憐情和綿綿的酸澀,就變成了人類共同的苦惱和弱點的暗示,變成了人性漲落的一種提示。汪曾祺當然是懷著巨大的同情心去進行這種暗示與提示的,他完全是沉浸在人物里表現人物的。

他習慣於把人世間的痛苦嚼碎了,咽到肚裡,而後緩緩化解成那種味,這是一種微甜、微苦、微澀、微酸的五味相融的味,是一種經久永恆的味,痛恨,但不咬牙切齒;歡樂,但不得意忘形。他習慣於勇敢地承受世事,然後涵化丑,融化惡,這使他與他的文學具有了獨特的人格力量。

我忽然想起汪曾祺寫的《沈從文的寂寞》,他感嘆沈先生重造民族品德的思想多年來不被理解。他引用沈先生的話:「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後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學的朴實,照例那作品背後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寄意寒星荃不察。」汪曾祺說,沈先生不能不感到寂寞;而他自己的散文里一再提到屈原,也不是偶然的。

最可敬是汪曾祺與他所觀察以及所表現的人物始終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尊重他筆底的人物,將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他始終記住老師沈從文對他的告誡:「千萬不要冷嘲」。

贊成沈從文的「最反對憤世嫉俗,玩世不恭」。欣賞沈從文「總是用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來看待這個世界的一切」。

「不意願展。

7.汪曾祺的散文中的優美句子

你很懶呀 網上搜搜不就行啦 書店少不了這樣大散文家的書 買上本《汪曾祺全集》回家好好看他的作品我也很喜歡 《隨遇而安》編了他很多不錯的文章 《人間草木》是大家非常喜歡的,看他寫的句子:「我愛逗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 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張開了,再猝然又來一下.他們都說這是不好的, 有什麼不好呢.」 ——《花園》汪曾祺「槐樹種在土山上, 坐在樹上可見隔壁佛院.看不見房子, 看到的是關著的那兩扇門, 關在門外的一片田園. 門里是什麼歲月呢? 鍾鼓整日敲,那麼悠徐,那麼單調,門開時, 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打兩桶水, 隨即又關上了.水咚咚地滴回井裡.那邊有人看我,我忙把書放在眼前.」「我小時常常在將雨將晴的天氣里, 諦聽著鳴鳩,心裡又快樂又憂愁,凄凄涼涼的, 凄涼得那麼甜美.」 其實汪老爺子的作品大都是那種很舒服的,你說美吧?單拿出來都很普通,可湊在一起就是有味道,這就是在隨遇而安 他自己講的,語言要有流動性。

8.汪曾祺的散文中的優美句子

你很懶呀 網上搜搜不就行啦 書店少不了這樣大散文家的書 買上本《汪曾祺全集》回家好好看

他的作品我也很喜歡 《隨遇而安》編了他很多不錯的文章 《人間草木》是大家非常喜歡的,看他寫的句子:

「我愛逗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 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張開了,再猝然又來一下.他們都說這是不好的, 有什麼不好呢.」 ——《花園》汪曾祺

「槐樹種在土山上, 坐在樹上可見隔壁佛院.看不見房子, 看到的是關著的那兩扇門, 關在門外的一片田園. 門里是什麼歲月呢? 鍾鼓整日敲,那麼悠徐,那麼單調,門開時, 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打兩桶水, 隨即又關上了.水咚咚地滴回井裡.那邊有人看我,我忙把書放在眼前.」

「我小時常常在將雨將晴的天氣里, 諦聽著鳴鳩,心裡又快樂又憂愁,凄凄涼涼的, 凄涼得那麼甜美.」

其實汪老爺子的作品大都是那種很舒服的,你說美吧?單拿出來都很普通,可湊在一起就是有味道,這就是在隨遇而安 他自己講的,語言要有流動性。

熱點內容
原創英語短篇小說2000字 發布:2025-07-18 15:22:46 瀏覽:70
有部網游小說女主變成天使聖女 發布:2025-07-18 15:16:32 瀏覽:588
為什麼網路小說風氣這么高 發布:2025-07-18 15:08:10 瀏覽:543
好看言情軍婚虐戀小說 發布:2025-07-18 14:41:04 瀏覽:799
男主叫袁紹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8 14:37:41 瀏覽:819
花火彩版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8 14:36:41 瀏覽:824
滿心迷戀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14:34:54 瀏覽:116
陳平江婉小說最新更新522章 發布:2025-07-18 14:34:47 瀏覽:465
重生開掛賺錢的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8 14:00:55 瀏覽:487
總裁小說很污的那種 發布:2025-07-18 13:49:54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