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關於湘西的短篇小說

關於湘西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1-18 17:05:27

① 從《三三》讀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文化

《三三》為其中一篇短篇小說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一生著作無數,多以湘西山村為背景,寫出了《邊城》、《長河》等著名小說。其中以《邊城》最為出名,甚至翻拍成了電影也成了教學素材,我也深深愛上了沈從文筆下那個叫茶峒的地方,這次我看了其中《三三》這部短篇小說又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三三,一個湘西山村的平凡女孩,不諳世事、天真浪漫,父親早年去世,跟著媽媽同父親留下來的碾坊一起生活。三三從小生長在山村,對外面的世界無知又好奇,每天「吃青菜、小魚、雞蛋過日子」,在哭笑里慢慢長大。三三的世界詩意而天真,熱天做到風涼處吹風,冬則伴同貓兒蹲在火桶里,撥火煨栗子吃。在如此單純的世界裡,三三生活得怡然自得,沒有任何煩惱,就算有了心事,三三也是一味的到溪邊去說給魚聽。「城裡人」得到來打破了三三這樣寧靜自得的生活,三三由一個什麼都不懂得的兒童開始向情竇初開的少女蛻變。初見「城裡少爺」,三三便把他當成了偷魚的賊,在總爺家的管家解釋後,三三依舊對這個少爺心有「芥蒂」,但總爺家的管家向他誇起三三,說她是這里出了名的美人,在這里為後面母女二人希望「三三嫁給城裡人」的幻想埋下了伏筆。但是,「城裡人」對於她們來說象徵著富貴、有文化,她們作為鄉下人心底里是自卑的,對於這樣的事情只能暗自幻想,不敢表露。三三隻能通過別人來打聽到關於城裡來養病的少爺的事情,雖然嘴上依舊跟母親說著討厭,但是她已在心裡悄悄的埋下了一顆愛情的種子,並且日復一日、平靜似水的日子裡開始發芽。可是,一個噩耗的到來最終打破了母女倆的幻想,城裡來養病的少爺突然的病逝了,沒有任何徵兆的,這個城裡人帶著她們的幻想煙消雲散了。消息傳來,母女倆還准備送雞蛋去,沒有想過這一切消散得這么快,母女倆糾結一番還是去總爺家裡看了。看過之後,母女倆匆匆回了家,兩人雖嘴上不說什麼,但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心裡就像落空了一樣。

        小說的後半段總是出現「城裡人」這個詞,這也就充分的體現了三三和母親作為「鄉下人」的自卑,這也是都市文明與鄉下的沖突體現,更能從中看出沈從文先生也有過因為自己「鄉下人」的身份而自卑的心情。沈從文先生通過對三三情竇初開、愛情覺醒的一段朦朧情思的描繪,歌頌了未被現代文明扭曲的、古老湘西社會淳樸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更向我們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諧、淳樸的人際關系和原始、平靜、自然的生存狀態,表達了沈從文先生對故鄉家園的摯愛與陶醉。全篇小說詞句柔和清麗,語氣平淡自然,文筆清新,沒有用大起大落去描述一件事,深刻體現了沈從文先生的寫作風格。三三是沈從文先生用自然和人心美化的少女形象,是愛與美的象徵;古樸的環境、淳厚的民風造就了三三清澈、透明的美好性格;她始終心懷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的生活著。三三朦朧的愛中隱含著一種對都市文明的憧憬,但隨著「城裡人」的離世,憧憬就此被阻斷,三三那顆憧憬城市夢的心也被打碎。「城裡人」這個小插曲雖然在三三幼小懵懂的心裡種下了一顆愛情的種子,讓她開始對愛情有了朦朧的認知,但是最終沒能讓她進入城市,成為一個城裡人。相信插曲過後,三三依舊跟母親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偶爾會想起這段如夢一般的過往,想起自己曾經憧憬過的城市夢。雖然母女倆有著這樣的美好幻想,但是自始至終「城裡人」並沒有表現出想要與三三結婚的意願,甚至連愛慕都算不上,只是別人的幾句玩笑話讓母倆有了這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只能隨著「城裡人」的離世而消散。這里也能看出,城市文明對淳樸鄉下人的吸引,沈從文先生不著任何筆墨去描述城市文明卻能使我感受到「城」與「鄉」的對立,也看出他對於城市文明的抵觸。

        與《邊城》中的翠翠一樣,三三也是在淳樸民風的熏陶下有著美好的、自然的心性,讓我看一眼就能被她們的清澈、潔白、美麗所吸引,與大城市滿是風塵與世俗的人不同,她們像一塊未被雕琢的璞玉一樣,雖不圓潤,但卻自然動人。雖然翠翠的愛情要相對濃烈一點,有著明顯的感情線,但是三三更多來自於心底的「愛情」更能讓我觸動,讓我感受到少女可以如此羞澀懵懂、美好自然。兩人之間更相似的在於,都是由於一個人的離世而使得她們的愛情無疾而終,她們依舊只能回歸以前平靜無風的日子,三三相對於翠翠來說更幸運,她依舊能和母親幸福的生活,而翠翠從此變成了孤身一人。無論是翠翠,還是三三,她們都是湘西山村裡淳樸民風下孕育出來的美好人物,都體現了沈從文先生對家鄉深深的愛與眷戀,以及對湘西文化的深刻描繪。

        初讀《邊城》我就對湘西有了美好的幻想,很想去翠翠生活的茶峒看一看,但是由於一切「世俗」的牽絆沒能前往,讀了三三之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看看,看看是怎麼樣的風景和山水能孕育出如此美好的世俗之外的世界。在我看來,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山村亦是一個世外桃源,在那裡生活只用擔心一日三餐、耕地勞作,不用在乎許多世俗之外的事,我希望我能有一天過上三三一般的自在生活,也希望三三在屬於自己的世界和母親永遠自在幸福的生活。

讀一好書,心久久沉浸。

② 沈從文<蕭蕭> 的故事梗概

《蕭蕭》故事梗概:蕭蕭十二歲時作為童養媳出嫁,她的「丈夫」才剛剛斷奶不久。十五歲時,被比她大十多歲的長工花狗引誘失身,並懷了孕,犯下了傷風敗俗的「彌天大罪」。按照族規,她將被「發賣」,但由於「一時沒有相當的人家來要蕭蕭」,事情延擱下來。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蕭蕭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全家歡喜,蕭蕭又被留下來,過上了與以前一樣平靜的日子。她兒子長到12歲,便娶了個比他大6歲的媳婦,蕭蕭做了婆婆。

《蕭蕭》是沈從文於1929年以湘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描述了鄉下一個童養媳的遭遇與悲劇性的命運。

小說表現了湘西民風的純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順應自然人性的主題意蘊,同時也譴責了舊中國農村童養媳制度的愚昧與野蠻並對歷史文化及民族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寫景優美淡雅,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情節舒緩,細節豐富而微妙。

(2)關於湘西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蕭蕭》作於1929年冬,當時沈從文由湘西來到上海,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變異,深感失望,因此他在《蕭蕭》中創建了體現中國人天人合一社會理想的「湘西世界」,裡面只供奉「人性」,用來抵禦現代物質文明對人的浸染和扭曲。

沈從文在《蕭蕭》中竭力表現鄉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質。小說通過三個主要的階段來探討這個主題:一、蕭蕭嫁作童養媳;二、蕭蕭被花狗誘奸;三、蕭蕭的結局。沈從文對童養媳現象處理得自然,因為是鄉下平常的事,沒有作任何道德價值的判斷。

在人性與制度的對抗中,沈從文寫的是人性的勝利。對於婚姻,蕭蕭以天然的人性來對抗;對於禮法,家人以農人純朴的天性來對抗。這樣的對抗,也是不自覺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這樣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卻院藏在這些「種田的莊子」里。

沈從文心中所期冀的人性的「希臘小廟」由此悄然搭建。小說不乏現實主義的清醒,也寫出蕭蕭的命運帶有極大的偶然性與幸運,她一生都為外在的力量所擺布,從來沒有自覺地主宰過自己命運。她的快樂里頭,潛伏著無知與麻木。

③ 短篇書籍推薦

短篇小說推薦:

1、蕭蕭

《蕭蕭》是沈從文於1929年以湘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描述了鄉下一個童養媳的遭遇與悲劇性的命運。小說表現了湘西民風的純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順應自然人性的主題意蘊,同時也譴責了舊中國農村童養媳制度的愚昧與野蠻並對歷史文化及民族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④ 湘行散記主要內容介紹 作者是誰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這個版本並不只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展現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自發的抗爭。語言清麗,風格雋永,具有濃厚的鄉土色彩。

《湘行散記》主要內容

《湘行散記》和《湘西》可以同小說《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庄嚴。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幾個縣份》、《桃源與沅州》等反思「文明」與「墮落」的復合關系,《鳳凰》沉醉在愛的憧憬里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虎雛再遇記》、《箱子岩》感動於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時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感。由五四時期興起的中國現代散文,至30年代,創作多以小品形式為主。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了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了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

《湘行散記》創作背景

《湘行書簡》由一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記》的母本。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這組書札,便是踐履這一約定的產物。《湘行散記》便是根據這些書信積累的素材寫成的。從《湘行書簡》到《湘行散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材料到創作的極好範例。那些記錄了他們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緒的真實寫照。

《湘行散記》作者介紹

沈從文(1902~1988)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學畢業後隨本鄉土著部隊到沅水流域各地,隨軍在川、湘、鄂、黔四省邊區生活,開始接觸中外文學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學並學習寫作。曾去北京大學旁聽。

1924年後開始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合編《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8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編輯《紅黑》、《人間》雜志。翌年任教於中國公學。1930年起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起編輯北平和天津的《大公報》副刊《文藝》。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任北京大學教授,編輯《大公報》、《益世報》等文學副刊。從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開始,沈從文出版了70餘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駿圖》,中篇小說《一個母親》、《邊城》,長篇小說《舊夢》、《長河》,散文集《記胡也頻》、《記丁玲》、《從文自傳》、《湘行散記》、《湘西》等。

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於詩情畫意的鄉村風俗畫幅,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他的創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代散文增添了藝術光彩。一些後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作風格的影響。

⑤ 故事中描寫的桃花寨是在湘西,下面還有誰寫過湘西的相關作品

寫湘西題材的著名作家是沈從文。沈從文



(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



其主要代表作有:



1、《長河》,長篇小說,也是他文學藝術水平代表作之一。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2、《邊城》,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該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⑥ 沈從文作品

沈從文作品有:《邊城》、《長河》、《蕭蕭》、《龍朱》、《虎雛》等。

1、《邊城》

《虎雛》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作品主要體現了沈從文豐富的社會生活和復雜的內心世界,也透露出其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與魯迅批判落後愚昧的鄉村文化不同,沈從文贊美原始純朴的風土人情,但同時他也看到了原始文明在都市文明沖擊下的不堪一擊。

⑦ 沈從文的作品《蕭蕭》中主人公蕭蕭的命運是怎樣的

在沈從文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作品中強烈的樂觀主義色彩,從小說開頭蕭蕭被嫁當童養媳,到後來因蕭蕭愛情萌動而越界懷孕,花狗因不願付負責任的出逃,蕭蕭因懷孕被囚禁,甚至可能會被沉塘而失去生命。

這一連串的事件對於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女孩來說,無疑是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的,但我們從小說的從頭到尾,都體會不到悲劇小說的味道,散文化的筆調和抒情化的敘述風格,純朴的民風,善良朴實的人們。

美麗的景色等等構成了一幅美麗湘西的風景畫卷和一個有著美好人性的邊城世界,這些正是沈成文作品中最具藝術特色之處。

正是蕭蕭沒有受過教育和家庭關系的空白,賦予了蕭蕭不同於常人的樂觀,自由,堅強,純凈,朴實的品格,她所有的品格都是這湘西世界所給予她的,她從小就只受到這美麗自然景色世界的滋養和熏陶,她的性格可以說是和這美麗的湘西世界互相呼應的。

蕭蕭的生活完全順從於自己的本能反應,這也是她之所以會越界懷孕的主要原因,她的生活是由她的心出發的,完全不受世俗道德的約束,致使她不顧後果的和花狗做了越軌的行為。



(7)關於湘西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蕭蕭》是沈從文於1929年以湘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描述了鄉下一個童養媳的遭遇與悲劇性的命運。小說表現了湘西民風的純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順應自然人性的主題意蘊。

同時也譴責了舊中國農村童養媳制度的愚昧與野蠻並對歷史文化及民族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寫景優美淡雅,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情節舒緩,細節豐富而微妙。

⑧ 沈從文寫的描寫湘西風土人情的一篇小說是什麼

沈從文寫的描寫湘西風土人情的一篇小說是《長河》為沈從文名作,是作者一九三七年回到湘西,並且在沅水中部一個縣城裡住了約四個月之後有感而寫的一篇隨記。是他繼《邊城》之後,關於湘西人物、風情的又一曲輓歌。跟隨作者敘述的目光,我們可以感受到湘西在戰爭發展中的種種變遷。

小說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湖南沅水流域上游有一條支流叫辰河,辰河的中部小口岸是呂家坪,呂家坪上住著當地商會的會長,還有駐扎著保安隊。河下游約四里一個小土坡叫「楓樹坳」,坳上有個滕姓祠堂。祠堂前後有十幾株老楓木樹,祠堂前老楓樹下,擺攤子坐坳的,是個弄船老水手。楓木坳對河蘿卜溪有一大片桔子園,園主滕長順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小女兒夭夭最漂亮,外號「黑中俏」。那一年,桔子又豐收了,桔子樹上結滿了碩大的果子。
老水手從攤子前來往的過客那裡聽說「新生活」就要來臨,這種「新生活」在他看來似乎不是什麼好事情,於是他有了一點「杞憂」。他過河告訴長順,然而長順非常坦然並不以為意。呂家坪上的會長也從辰溪縣歸來的伙計那裡聽說「新生活」就要來了。其實,「新生活」並不會這么快就來臨,但是,保安隊長來了。他在會長那裡收下了每年的保安費,同時還帶走了會長預先開好的收據。為了答謝各方人情,會長在長順處買下了一船桔子,長順家包括夭夭在內開始摘桔子,老水手滿滿也過來幫忙。保安隊長同樣看中了長順的桔子,但是他採取了訛詐的手段,飽經世事的長順沒有中計,隊長生氣了,幸好會長從中調停,才算平息。這一卷的最後寫的是社戲,桔子豐收了,為敬謝神靈長順請來浦市戲班子來唱了幾天戲,人神同樂好不熱鬧,一切似乎還是和原來一樣。
小說只寫完了一卷,「新生活」會來嗎?
什麼是「新生活」?我想暫時將這個問題懸置。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洞庭湖西南辰河一帶盛產桔子,而桔子也貫穿了整部作品,我的解讀先從桔子開始。

⑨ 沈從文的湘西小說有哪些

沈從文在1926年至1928年的早期創作中,主要結集。有《鴨子》、《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合集》,《蜜柑》、《好管閑事的人》、《老實人》、《雨後及其它》、《呆官日記》、《阿麗思中國游記》等,是其稚嫩的習作階段。30、40年代是其創作成熟豐收的階段,先後出版中短篇小說《神巫之愛》、《旅店及其它》、《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等。其中《柏子》(1928)是他成名的第一篇小說。
短篇:《柏子》、《阿金》、《蕭蕭》、《丈夫》、《龍朱》、
《月下小景》、《會明》、《燈》、《旅店》、《菜園》
中長篇:《邊城》《長河》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⑩ 《邊城》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後感1

沈從文說:「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這段話我是不太懂,不過透過作者淡淡的飽含生活文筆,對優美、健康、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我是不太喜歡這些「大家」的文章,文筆總是淡淡的,要靜下心來才能好好的品味,而且文的中心也不是一下子便能明白,是在讀的過程中一點點滲透給你的,只看其中的一段,是不大能有什麼感受的。好在邊城不長,耐著性子也看完了。裡面的人物用一句話概括「那是相當具有淳樸的本色美」極度符合老一輩的審美觀……(這段跳過)都說什麼樣的環境孕育什麼樣的人,在這青山綠水間,善良純潔的少女的誕生。人的一生總是會經過坎坷和波折。文中,翠翠在雷夜裡失去了摯愛的親人,又在孤獨中守護心中美好的情感,等待二老的歸來。也很討厭這樣的文筆,就這么淡淡的,讓人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也摸不透故事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而在大老溺水,爺爺死亡的情節上也沒有用特別多的筆墨,特別是翠翠對聽說大老去世時的片斷,僅用一句話概括,讀起來讓人感覺情感扼在心裡宣洩不出來。但正是在這種淡淡的氛圍中給文章加上了另一層奇妙的色彩。

《邊城》帶給我無盡的遐想,那城,那山,那水,那人……最最真實的情感,最最古樸的畫卷。

《邊城》讀後感2

文字意境都很美,湘西景美人也美。我一度覺得這是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

但確實太天真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不美的地方。

儺送是看了最讓人難受的。他是一個青年才俊,卻將哥哥的死歸結在老船夫身上,吊著翠翠不明說。復雜的心事誰還沒有點,當他說老船夫「不利索」,沒想到自己的「不利索」呢。

話說回來車路馬路必選其中一條嗎?

說到底,兩兄弟有了解翠翠多少呢?和翠翠說過幾句話呢?當愛情的降臨建立在未知上,真的結婚了,彼此又將如何度過餘生呢?

這大概當時時代很正常的事,但並不美。

翠翠也同樣讓人難過,她也從未試圖去了解兩個人的事情或是老船夫的心思,只知道等著等著,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個對愛情懵懵懂懂的少女,糾結在自己的小心思上,顧不得別的,這個可以理解,但也不美啊。

總之就是這幾個角色都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都沒有看透這件事情的本質,所以把事情搞得很復雜。我這樣說像站在制高點在評價一樣,但從我的角度來看,果然還是翠翠父母的愛情更美更純粹更真實。

結尾寫翠翠等儺送。

等到的結果是什麼,無論找不著到天保的屍體,都只會更令人難過。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羞澀躲閃的翠翠,是什麼心態?難道還重燃愛火嗎?這樣性格的人會繼續陰沉,甚至怪罪翠翠的「不利索」吧。回到家,回想這段愛情,一場空,有什麼理由繼續下去呢?難道要為了現如今已莫須有的愛情,去繼承那「害死天保」的人的船桿嗎?不如現實點,過得好點,繼承碾坊,試圖從新開始。

邊城啊,也還在人間。

《邊城》讀後感3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裡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後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和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築,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著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著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

隨著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和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雲」。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後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為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著。「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後的一句。

一個凄清的結局,可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麼朴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裡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能夠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慾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啟發。

《邊城》讀後感4

連日的陰雨,心情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侵襲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己溫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閱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說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裡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說開篇大段的景物描寫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著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美女孩,卻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也許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難道這就是宿命么?「那個人明天會回來么?」故事的結尾以這樣的反問戛然而止,讓人唏噓不已。掩卷,腦海中似乎浮現翠翠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個人明天會回來么?」她的糾結讓人生生的心疼起來:這漫長的日子她是否能夠靠著那個初見時的甜美回憶安然度過呢?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艷的文字了,這驚艷不是華麗。而是不染塵世的純美愛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麼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說:「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女子?」

有時間,有合適的心情,再讀《邊城》。

《邊城》讀後感5

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為濃郁地飄繞著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朴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隨著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稅收征稽)」,卻彷彿並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閑的生活景緻。「船來時,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著無數的纖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兩只豬,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

《邊城》讀後感6

美,到底要怎麼樣去定義。

我並不認為好看就是美麗,相反的,我認為破碎的美麗更為單純的美增添一份嫵媚。

殘缺的人性只會讓原本美好的一切變得醜陋。二老對翠翠的真情卻遭到父親的阻撓,他的父親只想到擺在眼前秀色可餐的利益,完全沒有顧及兒子的感受,沒有理會屬於二老感情的自由。在整本書看來,我就覺得這里是讓人氣惱的,原本二人郎有情妹有意,是一件幸福美滿的事情,卻讓父親硬生生破壞了,也突顯出他醜陋的面孔,令人討厭。

天生的缺陷雖然無法滿足當事人的美好心願,卻促成另一件美妙的事。大老不會唱歌,唱得不好聽,只能讓二老去唱,誰知就這么唱著唱著,引出了翠翠的心事,二老的心意,與祖父恍然大悟的發現。一件因緣有了美好的牽引,卻被無情的命運壓制了。

命運讓這段感情支離破碎。大老的喪命,二老的出走,祖父的落葉歸根,讓小說的結尾帶出了破碎的美麗。生命中無數的失之交臂,所有尚未開始卻已經消失的一切,賦予了人生另一種催人淚下的凄美,卻更能觸動人的心弦。

誰能斷定失去就是厄運的到來而不是命運對你的眷顧?命運是公平的,它在讓你失去的同時一定是為你帶來了什麼。就像樹葉飄零,或許它是大樹的不挽留,是命運中的註定。但它是真切地預示著新葉即將抽出嫩芽,長成朝氣蓬勃的枝葉。花兒謝了會再開,燕子去了會重來。失去與擁有是相對的,沒有人規定失去一定是壞事,擁有一定是好事。不失去些什麼,又怎能激起你的心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嘗試失去的痛楚,又如何懂得擁有是什麼滋味?

破碎是一種美麗。在你看來是厄運的到來,或許會有新的機會在雨後呈現。雨過天晴的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破碎的美麗。

《邊城》讀後感7

沒有結局,不知道結局,才會一直想,總感覺大老沒有死。二老總會回來,不管翠翠等多久。整篇文章都充滿了濃重的純真的鄉村特有的淳樸氣息,他們的心地單純,思想執拗,語言真誠,總感覺有一些韻味在裡面,說不出來具體是什麼,但我覺得,沒有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如果到最後是一個悲劇,不免傷心,不免辜負所有人內心的對淳樸的美好的嚮往與尊重。

太傷人心,可若是個美好的結局呢,固然讀者們一定是歡喜不已的,可必定會落入俗套,不管前景如何,過程如何悲慘坎坷,但是結局是美好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不管為此流了多少淚,美好的結局總是能以後能迎合大眾讀者的心理,因為每個人都嚮往美好,但就像所有的書一樣一個美好的結局就結束了所有,我覺得沒有結局會更好,讀者會更加的印象深刻,也不會像所有的開頭不論是美好或者惡劣的小說一樣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而落入俗套。

這樣,剛剛好,以前總不喜歡看沈從文這些人的,總覺得太平淡無奇,沒有任何亮點,情節不豐富,生活不昂揚向上,可如今細細讀來確實是有一翻情趣在裡面,因為生活其實就是如此的,哪些灰姑娘之類的跌宕起伏的情節總是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發現,反而生活就是平淡無奇的,大大小小的瑣碎,才叫生活,那些灰姑娘的劇情;離我們實在遙遠,王澍的《造房子》里有這樣一句話:一種真實的生活世界,一定是可以被直接看到的,我不相信本質會隱藏在什麼看不見的地方,或背後或下面的說法。所以說真實的世界一定是平凡而又瑣碎的,需要細細品味,慢慢的感悟人生。

《邊城》讀後感8

「愛」與「美」,在這個日益庸俗的社會里,變得泛濫、虛偽。相比之下,倘若你跟隨沈從文的步伐,你將會在《邊城》中看到一個奇異、瑰麗的「湘西世界」。

這是一段凄美動人的故事。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它是細膩而真實的,像一根細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翠翠與生俱來的淳樸風氣使她身上充滿了一種遠離文明社會污染的人性美,而這幅美好的「湘西世界」是否只為了表現人性美的一面呢?

的確,自始至終我們都無法否認翠翠身上的「愛」與「美」: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她愛上儺送,感情純潔真摯;以至到了最後,儺送遠去,她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這些都是感人至深的純凈與美好。

然而,「邊城是一座供奉著人性的希臘小廟,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廟里,古風猶存,人性純美,自然的人性美表露無疑。」在這個看似美好的世界,「供奉」、「小廟」、「與世隔絕」、「古風」等字眼,同時透視出那個美好卻被傳統封建意識籠罩其中的「人性美」。翠翠的愛情彷彿只能在夢里實現,天寶闖灘而死、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儺送離家出走,而她失去這一切後,就只是選擇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心上人的歸來。這時我想到了文章的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讀後感9

「由四川過湖南區,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是,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作者沈從文用淳樸的話語描述了這個邊城的位置以及那和諧的畫面,並且引出了作品的主人公。

這篇文章是以翠翠的成長和她曲折的情感為線索而寫成。寫出了邊城人那朴實的民風,沒有對利益的追逐,更沒有那個年代戰爭的喧囂。有的只是更有人性,更近人情,更為平凡的感情。

作者對於環境的描寫也是極為細致的。讀書時,總會在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幅幅和諧的畫面。在鄉鎮旁亦或者山腳下,總有一個老者撐著竹筏,送路人過渡。這幅恬靜的畫面,是在城市中生活的我所不能見到的。我喜歡那種淡雅的感覺,很安靜,很祥和。遠離了車水馬龍,紙醉金迷的城市,沉醉在邊城那湘西小鎮的故事中。

在作者的筆下,翠翠的祖父是那麼的堅強,承受著女兒自殺的悲痛,又獨自撫養翠翠長大。翠翠是一個純真活潑的女孩,有著和她母親一樣的脾氣秉性。對於愛情非常的執著。在文章的結局,翠翠仍然在執著的等待著,等待著那個她愛的,同時也愛著她的人。

邊城的故事,就像是在那個戰火喧囂中一個唯美的夢境。

《邊城》讀後感10

其實《邊城》這本書早在大學時候就拜讀過,一直比較喜歡沈從文小說的風格,自然的風土,淳樸的人情。現在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想尋求內心的凈土,所以最近又拿出了這本書。

其實這本篇幅不大的書並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

說這本書不容易讀並不是說這本書有多麼復雜的情節,眾多的人物,相反,這本書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渡口的老船夫臨死前希望能給自己外孫女翠翠找個靠得住的孫女婿,在所謂的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中選擇,結果大老在一次載船運貨途中溺水身亡,二遠走他鄉,老船夫也死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渡口上只剩下孤零零的翠翠。

那麼為什麼說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呢?這個故事發生在川湘邊境,稱為「茶峒」的小鎮,特有的風物讓沒從未到過此地的人沒法想像作者到底說的是什麼。不信?你說說什麼是桐油,青鹽,還有什麼是檣子?

而作者特有的敘事方式也給讀者帶來困難,當然可以稱為一種語言特色。例如「在這小城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裡,懷了對於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這樣只能意會的句子到處都是,無疑會給「農人」和「士兵」帶來閱讀的困難。

上面還只是說了一下小說的語言特色,從內容上來說,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原本很簡單的事情,作者故意搞得很復雜。對於大老托媒人提親和二攤山崖唱歌,老船夫都沒有給出正確的回應,彷彿在借著外孫女不斷地調兄弟倆的胃口,我沒法理解一個鄉下的船夫怎麼會有如此細膩的情致和技巧。直到最後兄弟倆先後離開家鄉,順順也失去了對這個婚事的興趣,而老船夫也無奈地死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這是誰釀成的呢?

我只能說是作者杜撰了一個美麗而糾結的故事。

《邊城》讀後感11

連日的陰雨,心情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己溫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閱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說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裡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說開篇大段的景物描寫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著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煙火的純孩,卻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也許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難道這就是宿命么?「那個人明天會回來么?」故事的結尾以這樣的反問戛然而止,讓人唏噓不已。掩卷,腦海中似乎浮現翠翠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個人明天會回來么?」她的糾結讓人生生的心疼起來:這漫長的日子她是否能夠靠著那個初見時的甜美回憶安然度過呢?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艷的文字了,這驚艷不是華麗。而是不染的純美愛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麼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說:「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女子?」

有時間,有合適的心情,再讀《邊城》。

《邊城》讀後感12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裡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後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和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築,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著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著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隨著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兩兄弟:天保和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雲」。天保找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後去追弟弟,不料出意外,死掉。儺送因為內疚,還是走。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著。「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後的一句。

一個凄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麼朴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裡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我讀更多書的慾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啟發。

《邊城》讀後感13

讀了沈從文的《邊城》,回過頭來仔細的品味,結合沈寫這篇文章的社會背景,才知道原來沈描述的是愛情的悲劇,愛——邊城讀後感。我一天不到,讀完了,全文跳著看,讀完後再想整篇的內容,覺得沒讀懂。又上網查了資料,有關沈從文的資料及文章簡介,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才漸漸理解文章的內涵。沈從文通過《邊城》這部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涼的人生,寄託了作者關於民簇和個人的隱痛。正如作者在寫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早上看過一遍,心中很凄涼。三月二十一看此書一遍,覺得很難受,真像自己在那裡守靈。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著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是一種可憐的事情。一個人記得的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的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湘西的自然景色,純朴的勞動人民,沈通過這種田園生活背景,表現了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駁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同時為人類「愛」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說明。「愛」是人生一個深層的話題,伴隨人生觀。對生活的熱愛,親人間的「愛」,愛侶間的「愛」,「愛」在沈從文筆下顯得那麼實在,卻也深入人心。書里看到「她」的心有所屬,默默相思,想到在那個社會環境下的人,是一個怎樣的「愛」?我們如何看待「愛」?

《邊城》讀後感14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情詩和小品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靈的清澈純凈。

如此詩意的文章,略帶悲情的人物。從?喜萬分到悵然傷心力交瘁的老船夫,從情竇初開到常年為人擺渡心中充滿等待的翠翠,從頗有名望的少爺到不幸落水斃命的天寶,從非卿不娶到不願再提婚事的儺送,人物之間的關系似乎混亂,卻又是如此的清晰。

翠翠的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對愛的執著,使硪深受感動。現在開放的社會,使人的意識更加清楚,但人似乎並沒有更加清醒。結婚成了一件不再奢侈的事,離婚更是成了一個十分輕松的決定。似乎大家都忘記了老人家常說:千世修來共枕眠。可見一份感情是多麼珍貴,作者通過寫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淡化了現實生活的黑暗和痛苦,用詩一般的文筆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反映了作者對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願望,他把這些美好的願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邊城的文字是優美鮮活的,只有深沉的愛才會孕育出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或許應該說,每個人都有一座邊城,只是沈從文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邊城隨這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下我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邊城》讀後感15

在沈老先生的眼裡,「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現代化」是人類退化的根源。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字為都市人呈現另一種生活、另一種人情;鄉下古樸、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

當走進《邊城》時,那種最本真的自然文明將沖擊著當代這種物慾橫流的物質文明,當走進那個湘西小鎮時,那種情不自禁的感嘆將順著這湘西的水慢慢延伸著,然而當走進那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而寧靜的人生時,那種表面上的平靜將隨著翠翠、老船夫、黃狗的一言一行而澎湃著,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翠翠,每天幫著爺爺擺渡,靜靜地聽著人們談話,黃狗忠誠的陪伴,對熱鬧的嚮往,對鄰家女孩的羨慕,少女的心被山那頭一晚的歌聲弄得蠢蠢欲動,與大老從未開始卻早已結束的愛情,等待著二老沒有歸期的愛情,以及爺爺的撒手人寰,這一切所編制出的翠翠人生,都讓我們想像著《邊城》中的愛。

黃狗,陪著爺爺,陪著翠翠,陪著翠翠去看賽龍舟,保護著翠翠,親近這《邊城》里的人們,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這些讓人躁動的內心而倏然平靜的景與人的和諧,會讓你產生對自然的感懷、會讓你對至善至美的人情以及和諧寧靜的理想境界充滿想像;這些讓人平靜的內心怦然心動的愛,也許在現實的生活中難以想像,但當你漸漸走近時,你會有一種靈魂的洗禮,你會感到一種精神世界的充實,你會不選擇這樣的愛但同時也跟著享受著這種愛。

熱點內容
原創英語短篇小說2000字 發布:2025-07-18 15:22:46 瀏覽:70
有部網游小說女主變成天使聖女 發布:2025-07-18 15:16:32 瀏覽:588
為什麼網路小說風氣這么高 發布:2025-07-18 15:08:10 瀏覽:543
好看言情軍婚虐戀小說 發布:2025-07-18 14:41:04 瀏覽:799
男主叫袁紹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8 14:37:41 瀏覽:819
花火彩版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8 14:36:41 瀏覽:824
滿心迷戀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14:34:54 瀏覽:116
陳平江婉小說最新更新522章 發布:2025-07-18 14:34:47 瀏覽:465
重生開掛賺錢的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8 14:00:55 瀏覽:487
總裁小說很污的那種 發布:2025-07-18 13:49:54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