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1-18 12:17:00

❶ 預知未來的人不會奢談未來——讀《你一生的故事》有感

不能不說,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是一篇令人激動的小說,讀來讓人熱血沸騰到欲罷不能的地步。你們別笑話我。

這篇小說,讀過第一遍之後的感覺是頭疼。頭疼是因為一篇僅有兩萬字的短篇小說里容納得太多了,幾乎處處都迸發著的火花,高度挑戰著大腦和神經。這是一種既累人又興奮無比的閱讀體驗。

頭疼之後便是訝異了。我讀過的科幻小說不多,從來沒想過科幻小說里也可以容括如此廣闊的空間和視野,也可以展現如此深邃的關於人類與生命的道理。

然而小說的一開始卻很簡單。只有兩個人物,敘事者「我」,還有她講話的對象「你」,似乎是一個母女之間的故事。

而後,外星人,或者說對於外星人,也就是「七肢桶人」的研究便插進來了,而且插入得很自然,帶著強烈的懸疑色彩,吊足了我的胃口。

所以便有了這篇讀後感。與其說我在寫感想,不如說我藉此又提出了更多的問題,諸如:

關於語言和思維:到底誰決定了誰?

關於費爾馬定律:到底是因果論還是目的論?

關於人:預知未來與自由意志是相悖的嗎?

關於語言和思維的問題貫穿了小說的始終,可以說是一條主線。主人公在小說里努力學習著七肢桶的語言,藉以通過這種語言獲得對他們思維模式的認識。而七肢桶人的語言是怎樣的呢?又和人類語言有著怎樣的不同呢?

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語言是線性的、單向的。再簡單地講,就是有著強烈的順序性。比如這句話:「我吃飯了。」

這句話只有四個字,看似簡單,但卻有一個很明顯的從左向右的閱讀順序,而且只有這樣的一個順序,即不可以從右向左讀,也不可以從中間的某一個詞開始讀起。

也就是說,我們只能依從這樣的順序:我—吃—飯—了。

再仔細分析這句話,先是主語「我」,而後是謂語「吃」,表示我做了什麼。再然後是「飯」,表示吃的是什麼。最後是「了」,這是一個屈折的形式,表示「我吃飯」是一件已經完成了的動作。

因此,要想了解全部的句意,獲得全部的信息,必須遵從由左向右的順序,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過去。

而「七肢桶」的語言則不然。

七肢桶文字的最小單元是語標,即logogram,一種用圖形表示的文字。

而他們用語標寫出來的文字,大致是這樣描述的:「他們的句子書寫起來不是一個一個挨著排,各自獨立,互相有個區分。它們的句子是將組成該句的每一個字結合到一起。為了方便結合,它們旋轉這些字眼,或者對字眼作出種種變形。」

因此,七肢桶人的語言並不像人類一樣是線性的,而是一種二維的平面,「只消一眼,上面的內容便同時盡收眼底。 」

按照小說里的描述,我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圖示。

這張圖畫得很簡單,只用來作個示意。從圖中可以很明顯得看出來,七肢桶的文字更像一個mind map,也就是一種思維圖。

我在畫圖的時候,是有一個起點的,就是「我」。但當你們看圖的時候,方向性卻是任意,或者隨機的。也許有人會首先看到中心位置上那個大大的「我」字,也有人會首先看到「吃」,或者「睡覺」,或者其他的文字,或者不只看到一個字,而是把幾個文字一起都看到了。

也就是說,這樣的文字是任意的,方向性和順序性都不在對話者的考慮之中。

這里,我特別加了「我」以外的另一個人:琳達。琳達與說話關聯在一起。在小說的描述中,七肢桶人通過動作語標的變形來描述動作的不同狀態。為了更加直觀,我用了有形狀的連接線,直線表示順利,而曲線則表示不順利。

所以,用人類的語言表示,就是:「我說話很流利,而琳達說話不流利。」

這句話很明顯是線性的。需要先知道我說話流利,才能看到琳達說話不流利這個信息。而依照語言修辭的習慣,琳達說話不流利的信息往往是說話人想要強調的部分。但在正常的話語里,需要通過看到我說話流利之後,才能獲得這樣的信息。

但七肢桶的文字卻不是這樣。通過語標及其連接線,可以直接得到琳達說話不流利的信息,而我說話是否流利,甚至可以不用去關心。

很明顯,七肢桶的語言文字與人類的文字很不同。我們人類的語言是線性的、單向的。這就決定了我們思維是有順序的。因為有了前面發生的事,才會有後面發生的。因為有了原因,所以才會有結果。

當然,所謂的順序,不一定是很嚴格的正序,也會有倒序、插序甚至亂序,但這些無疑都是基於「順序」這個層面和角度的考慮。

正如對於小說主人公「我」所敘述的事情,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在書評里提到其中錯亂的順序。很明顯,這是人類線性語言所帶來的思維模式。

而順序這個問題,在七肢桶人的意識里幾乎是不存在的。從他們的文字里可以看出來,他們的語言並不具有順序性。可以從任何的一點開始,甚至多點開始,而完全沒有方向感,想畫多少就可以畫多少。

他們所關心的,更多的是兩個語標之間的關系。比如,這兩個語標都是什麼,比如「吃」和「飯」,從而得知吃的是什麼,以及「吃」和「飯」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比如吃得好不好,多不多,或者飽不飽等等。

而於順序、因果,全然無關。

另外,這種mind map式的語言,構成了一種全景式的思維模式,也就是可以一眼看清全部的圖景,而不是一定要像人類一樣,從起點看起,遵循一定的路徑和方向,才能獲取信息。所以,這更加引發了小說下面的討論。

讀過這篇小說的很多人都會提出一個問題:到底是語言決定了思維,還是思維決定了語言?

七肢桶的語言模式與人類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這到底是他們在這種語言模式的影響下形成了獨特的思維,還是因為他們的這種語言,是思維的映射和描繪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也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到底是語言在前,還是思維在前呢?恐怕難有結論。

但無疑,作者特德·姜深受薩丕爾·沃爾夫假設的影響,在小說里展示的不是語言對於思維的映射,而剛好相反,著重於語言對於思維的決定和影響。

所謂薩丕爾·沃爾夫假設,就是「所有高層次的思維都倚賴於語言。說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語言決定思維,這就是語言決定論這一強假設。由於語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沃爾夫還認為,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對世界的感受和體驗也不同,也就是說與他們的語言背景有關,這就是語言相對論。」(網路)

對於主人公「我」來講,她在學習七肢桶人語言的過程中,無疑獲得了七肢桶人的思維方式。

首先,她對兩個相鄰的詞表現出了異常的敏感。比如她注意到蓋雷會用「超級」和「漂亮」相搭檔。

在讀小說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這里有點怪怪的。確實,蓋雷作為一個物理學家,用詞不當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細節不是在講蓋雷怎樣說話,而是突顯了「我」對於詞語間搭配的特殊敏感。七肢桶人注重兩個語標之間的粘合,也會用旋轉或其他的方式將語標連接,來表示主動、被動、程度等各種意思。對他們來講,兩個語標之間的聯系,明顯比線性的順序重要得多。而「我」對於兩個語標間搭配的敏感性正是在學習七肢桶人文字中獲得的。

其次就是順序觀念的喪失。這集中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另外一條主線上。也就是她與女兒的故事,「你一生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是按順序講述的,也不是倒敘或者插敘,而完全是亂序的。正如「我」自己所說的那樣,她在用七語書寫的時候,擺脫了人類語言的線性,完全沒有了順序感。

第三,通過學習七肢桶人的語言,她自己也獲得了部分預知未來的能力。

這篇小說里所描繪的語言對於思維的決定和影響,是相當精彩的。當然,不止於此。因為七語還引發了更為深刻的思考。

七肢桶人的語言和思維,雖然沒有順序的概念,但卻並非沒有邏輯。

人類對於七肢桶人的突破口,出現在了費爾馬定律上。作者對於費爾馬定律給了很好的解釋:

「光如果走上任何一條理論線,它在旅途中所費的時間都比實際線更長。換句話說,一束光實際所取的路線永遠是最快的的一條。這就是費爾馬的最少時間律。」

但是,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說的,這篇小說並不想討論費爾馬定律,而是借用這一定律,來說明和總結七肢桶的文字和思維模式。

七肢桶人的語言就是一個mind map。「我」在後來發現,他們在寫文之前,頭腦中便有了一個全景式的圖景。正如光在計算路徑前,便把起點和終點全部考慮了進去。

再用一下上面舉過的例子。我們人類的語言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話:「我說話很流利,而琳達說話不流利。」

這是一條線性、單向的話語。而在七肢桶的文字里,卻是一個全景式的mind map。他們可以不必經過「我說話很流利」,甚至可以跳過「而」和「不流利」這樣的詞語,直接由「琳達」和「說話」兩個語標以及曲線的連接方式,便可獲得「琳達說話不流利」的信息。換言之,在七肢桶人全景式的思維圖中,可以很容易地獲取最短的路徑。

這就引出了因果論和目的論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人類的語言是線性的,因此便有了順序和因果的考慮。而七肢桶的語言是mind map式的,因此便發展出了一種同步並舉式的思維模式。

關於人類的因果模式的思維,作者做了這樣的描述:「我們依照先後順序來感知事件,將各個事件之間的關系理解為因與果。 」

而七肢桶則是這樣的:

「前因與後果不再是各自獨立的兩個個體,而是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二者不可分割。觀念與觀念之間並不存在天生的、必然的排列順序,沒有所謂『思維之鏈』,循著一條固定的路線前進。在我的思維過程中,所有組成部分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念頭具有優先權。如果有優先權這個說法,那麼,所有組成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優先僅。 」

正因為七肢桶人可以在同時感知所有事件,並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來理解它們,所以可以設定最小目的,或者最大目的。

關於因果論和目的論的不同,作者還用光折射的例子,做了很有趣的描繪:

「光以一個角度觸及水,然後改變其路徑。可以從因果關系的角度解釋:因為空氣與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變了路徑。

這是人類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光之所以改變路徑,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它抵達目的所耗費的時間。這便是七肢桶看待世界的方法。兩種全然不同的解釋。」

這兩種對於光折射的不同理解,正基於了線性思維和全景式思維的基礎。人類的線性思維,從起點開始看到了光的終點,而後推斷光的路徑改變是因為折射率的不同。

而七肢桶人看到了光的全景,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發現光原來選取了一條耗時最少的路徑。

思維的模式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便不同,得出的結論便也不同了。

然而,當獲悉了起點與終點,能夠自主地選擇路徑,就會有自由意志嗎?

在這里,作者明確提出來這是一個悖論。他用《歲月之書》這本記載了過去與未來一切事件的寓言做了比喻:

「按照定義,歲月之書永遠是對的;另一方面,不管這部書里說她會做什麼,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做出其他舉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如何統一起來?」

即便獲悉了《歲月之書》,人因為有了自由意志,所以改變了自己做事的方向。那麼這個時候,《歲月之書》所記錄的內容還能是對的嗎?而可以被自由意志所改變的未來,還是可知的嗎?

「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著我們不可能預知未來。而我們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為我們直接體驗過它。意志是個人意識的本質部分。」

但隨後,作者又提出來另外一種假設以及更為深刻的問題:

「會不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預知未來改變了一個人,喚醒了她的緊迫感,使她覺得自己有一種義務,必須嚴格遵照預言行事?」

很可喜的是,作者並不只提出了問題,同時也給出了答案。

正如「我」獲得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以後,獲悉自己的女兒會在25歲時遇意外而死亡。

在這里,作者寫下了一段特別精彩的描述:

不錯,預知未來與我的自由意志是矛盾的。正因為能夠自由選擇,所以不可能有確定並且可以預知的未來。反過來說,如果已經知道了可以確定的未來,便不可能有對這個既定命運的改變和反抗。但是,人卻可以勇敢地面對這樣的未來,記錄下自己的路徑,獲得每一分欣喜和感動,以及對於人生的深刻體驗。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預知未來的人不會奢談未來,讀過歲月之書的人不會承認自己讀過它。」這並不是被動的宿命論觀點,而是對於未來和命運的一種極為深刻的反抗。

❷ 科幻懸疑電影《降臨》與原著《你一生的故事》隨便聊聊

電影《降臨》改編自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上映至截稿時間(02.13),豆瓣12萬+的朋友進行了打分。截至發稿前,分數高達7.8分。

我們來看看豆瓣的朋友給出的簡短評論先。

貌似評論還是以表揚為主,還參雜了一些劇透。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讓我們回頭來看下豆瓣讀書上該片原著的情況。

不愧是科幻屆的高分神作。

舉個例子,三體的1,2都是8.8分。三體的3是9.2分。

什麼?你說無圖無真相?

讓我們言歸正傳。

介紹下原著作者。

特德·姜 1967 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傑斐遜鎮,畢業於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是美國當代最優秀的華裔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並不多,自 1990 年發表處女作《巴比倫塔》至今,總共發表的作品只有八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盡管如此,他仍然享有很高的聲譽,原因很簡單:他的作品幾乎篇篇都是精品。八篇小說讓他捧回了包括雨果獎、星雲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在內的所有科幻大獎的獎杯。

他在國內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特德·蔣」,這來自於英文名 Ted Chiang 的音譯,但其實他姓姜,中文名叫姜峯楠。

上圖位影片中與外星人交流的過程。寫字板上寫著HUMAN(人類)。

在眾多描寫外星文明的科幻小說中,《你一生的故事》有一個非常特別的主題。當多數科幻作家都熱衷於刻畫異族間的交流,卻往往狡猾地迴避了至關重要的「語言障礙」時,《你一生的故事》以語言學為基礎,講了一個有關認知世界方式的故事。

在《你一生的故事》中,外星人的外號叫做「七肢桶」,長的像是昆蟲型的氣墊飛船。他們的口語語言,以及文字語言是兩套並不相同的語言系統——這和人類的文字就是對發音的書寫表述不同。他們的文字像是中國的象形文字,不是靠一個個具有獨立意義的字詞來表意,而是將所有需要表達的語意都統一在一個字內。語意越是繁復,這個字就越是復雜。

影片的第一個高潮,出現在Amy Adams飾演的語言學家Louise看到從天而降的巨大不明物體中。從直升飛機的視角望去,巨大、黑暗、未知、壓抑的恐懼牢牢纏繞在人類的頭頂。音樂在這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有點像《星際穿越》的主旋律,但那部更空靈,而這部更恐懼。這是小說給不了的背景交代,也是電影的成功之處之一。

Louise和Ian逐漸向外星人接近,學習他們的語言。這里,影片第二次用鏡頭語言把晦澀的小說文字做了解讀:圓形的、非線性的語言,和思維方式。Louise她們持之以恆地與七爪怪建立詞彙表,一個一個地了解他們的詞彙,然後逐漸發現,語言帶來的改變是思維方式的改變。

小說看到這里時,各位可以回想了一下學習語言的過程。

中文和英文無疑是地球上相差最大的兩種語言之一,一種表義,一種表音。由於學習英文的時間太晚,筆者沒有覺得語言給我的思維方式帶來特別大的變化,除了主謂賓有時候會交換位置以外;所以看來基於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這個事實,語言之間的區別是可容的。

然而這群外星人的語言顯然是基於他們的時間觀念,由於能看到非線性的時間,他們的語言也是非線性的,影片中的比喻是假如你用左右手同時往中間寫字,你必須在一開始就了解你要寫的每個字和全部故事。嗯,很高大上的語言。

舉個例子,考試答題的時候可以寫完答案還可以直接把自己分數都寫出來,甚至可以寫上去考完回家會不會挨揍,要不要請家長。這種語言簡直令人發指。

再發展下去,也就是他們能夠同時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

於是從這里才進入了影片所要表現的重點,即學會了外星文字的Lousie能夠看到她整個的人生。她能看到自己的戀愛、未來的丈夫,也能看到自己的孩子Hannah,她出生、成長直至死亡的全過程。

影片中關鍵問題是:如果你知道以後能發生的事,你會做出改變嗎?

筆者認為該片改編敗筆在於最後致電中國領導人,並說出magic words。這個太扯了,典型的政治牽扯,原著中就沒有出現過。有這個必要麼?完全把原著的體驗給打破了啊,瞬間下降n個檔次。

電影的片名改變成為《降臨》(Arrival),可能是為了更加突出外星文明來臨的主題。艾米·亞當斯飾演女主人公Lousie。傑瑞米·雷納飾演她的物理學家搭檔。

最後再來一張海報。

什麼?你問電影到底怎麼樣?

筆者只能說:傑出的原著,合格的電影。

❸ 你一生的故事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你一生的故事》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74ENMjimEXwyKZOY9wKJ3A

提取碼:i2k5

《你一生的故事》的作者為[美]特德·姜,出版社為譯林出版社,副標題為特德·姜科幻小說集,原作名為StoriesofYourLifeandOthers,譯者為李克勤/王榮生/Bruceyew,出版年為2015-5。

❹ 你一生的故事的內容簡介

1、《你一生的故事》內容簡介
一個語言學家學會了一門外星語言,徹底改變了她的世界觀。過你一生的故事去、現在、未來,在她眼前同時展開。為了離上帝更近,人類伐木燒磚,拉車砌塔,經過無數個世代的辛勞,終於建成一座巍峨聳立於天地之間的通天塔。只要一小瓶葯水,就能擁有超人智慧,這個誘惑無人能擋。可惜超人不止一個,盪氣回腸的超人對決之後,領悟終極的智慧。任何數字除以零,都不會得出一個有意義的結果。兩個人的感情除以零,結果是什麼?在一個「名字驅動一切」的世界,命名師們玩轉七十二個字母,尋找人類種族繁衍的密碼。當人類的所有科學研究僅僅局限在解讀後人類的科研成果時,這種研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妻子在天使下凡時去世,丈夫卻必須學習如何熱愛上帝,以便死後與妻子團聚。

2、作者簡介
特德•姜(Ted Chiang),美國華裔科幻作家,當代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1967年生,畢業於布朗大學計算機專業,參加過「科幻黃埔」號角寫作班,現為自由程序師。自1990年發表處女作《巴比倫塔》至今,只出版了十五篇短篇或中篇小說,卻讓他捧回了包括星雲獎、雨果獎、坎貝爾獎在內的幾乎所有科幻大獎的獎杯。

❺ 《降臨》:史上最全面的觀影究極賞析

如果你在開始之前便已經看到了結局,你還會選擇開始嗎?

                                                                                             —— 筆者

一、前言

最近幾年的北美電影冬季檔期里,總會有一部科幻片做為鎮檔強片上映,這類影片大多以現實中存在的技術,或是以仍存在於理論中的技術為核心,配合著絢爛奪目的現代電影特效,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扣人心弦的科幻故事。

這類電影上映後,往往會在市場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觀影熱潮,或是熱烈討論,或是影評井噴,口碑大熱。同時也因為影片的熱映,帶動起了與電影相關的周邊產品及相關領域的銷售以及曝光度。

此類影片中涉及到的科學技術有些時候雖然會脫離現實,但大多時候還是有理論基礎,因此這類影片也被稱為硬科幻電影。

2013年的《地心引力》,2014年的《星際穿越》,2015年的《火星救援》都屬於此類影片,科幻影迷們也養成了每年一度的觀影習慣,守候在電影院門前,等待著午夜首映的降臨。

2016年,這個科幻硬題材的接力棒,傳到了《降臨》手中。

二、讓人意猶未盡的劇情設置

本片改編自華裔科幻小說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以大家並不熟悉的語言學為故事的學科基礎,講述了一個嶄新的第三類接觸的故事。

神秘的外星飛船降臨地球,語言學家露易絲·班克斯接受軍方邀請,參與軍方的第三類接觸項目,以語言為工具媒介,和降臨地球的外星人進行交流,了解對方的目的。在和外星人的接觸過程中,露易絲學會了識別外星人的文字,建立了相互交流的基礎。同時,露易絲因為掌握了對方的文字,也逐漸建立起了外星人的思維方式,而她逐漸發現,自己可以看到未來的事情,甚至是能看到未來一系列事件的結局。

《你一生的故事》這部小說本身故事並不復雜,但是作者特德·姜在創作過程中,在故事的線性發展中,插入了女主角露易絲對女兒的自白,使得故事的正常線性發展被分割,雖然讀者的正常閱讀往往被插入的自白所打斷,但是卻巧妙的將小說的兩條故事線結合了起來,使得故事想要表達的主題在故事發展過程中被娓娓的表達了出來。

所以,將這部小說最終改編成電影,最大的難度反倒不是如何去展現外星人的形態,或是怎麼將它們的語言表現出來,而是如何在電影屏幕上將這個故事講好。既能將小說的故事盡可能不失真的展現在屏幕上,同時考慮到受眾的接受程度,如何使觀眾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看懂故事,理順故事線,並盡可能理解核心主題的表達,是小說在改編電影的過程中遇到的首要困難。

不過編劇在改編的過程中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小說的表達工具是文字,文字是停留於平面上的,一切關於故事畫面的展現完全取決於讀者的理解及想像能力,也就是說,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將獲取的文字在腦海生成圖像,繼而完成故事的理解。

但是電影最大的魅力便是立體形象的展現,也就是將三維世界中拍攝中的景象投影在二維的銀幕上,所以本片的導演和編劇在表達的過程中,通過剪輯技能,將兩條故事線交叉並行展開,使得整個故事的發展錯落有致,同時並不妨礙原著愛好者對故事的再理解。

電影剪輯的技巧,也使得觀眾在開始的時候,很容易將女兒的故事理解成已經發生的事情,使得故事展開的過程中,將女主角的生活經歷以及角色對白,理解成已經承受著喪女之痛,一切故事的開展都是以這個為前提,也就是說,其實觀眾在故事的開始,就已經受到了電影剪輯的暗示,進入了主觀理解的誤區。

直到電影的高潮部分,主角露易絲進入飛船,和外星人進行了最後一次接觸,發現在掌握了外星人的文字後,不自覺的已經具備了外星人的思維能力,也就是具備了非線性時間的思考能力,能看到未來發生的事情,使得觀眾也瞬間豁然開朗,原來之前的回憶其實並不是已經發生的事情,而是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而露易絲身邊的這個男人,居然是她未來的丈夫,故事雖然已經結束,生活卻剛剛開始,一個故事的結局,卻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這也是特德·姜的科幻小說的特點所在,故事不長,但情節設置往往十分巧妙,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想像力,在《你一生的故事中》,特德·姜因為其華裔的身份,使其用東方人特有的細膩情感,更多的是從東方人的角度去看待和考慮科學的問題,使人們讀後,從故事的本身,原因去進行哲學層面的思考,為自己帶來頭腦風暴的樂趣。

而科幻小說甚至是科幻電影,其實也承載著這樣的作用,既讓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感受著科技的進步甚至是對未來的展望,也在同時啟發著人們的思考,引導著人們對當下,對未來,甚至是我們以前在生活中從來沒有留意的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思考,這也許就是科幻的魅力。

三、充滿寫意的熒幕表達

大多數的外星人入侵題材的科幻電影,基本上拍攝的都比較火爆,開頭一定是地球生活的快樂,再配上略微有些小暴躁的搖滾樂,以此展現出人類生活的和平與愉悅。然後屏幕換成地球的外太空遠景,突然掠過一艘外星人飛船,切入影片的正片,入侵正式開始。

既然是外星人入侵的題材,投資高一點的電影,一定是以國家或全人類為整體,陸海空軍齊上陣,各種高科技武器集體砰砰砰,時不時的再炸幾座世界著名建築,以此來鋪墊人類最終逆襲的艱難,並為來之不易的集體勝利最好情感的渲染。投資成本少一點的電影,也往往會以個人或組織為核心,搭配點炫目的特效,利用力所能及的武器或技術,最後逆襲翻盤。

但是不管投資成本有多少,這類題材的電影一定要有火爆的戰斗場景,入侵的外星人也大多是惡意滿滿,醜陋無比。因為打的不爽快,觀眾就看的想睡覺,外星人不可惡,觀眾就不夠咬牙切齒,關注點一少,尿點一多,在當下這個快餐消費的社會里,觀眾就會大呼不過癮,沒意思,就會抱怨自己的票錢不值得,最後對電影的定論往往就是:最火爆最好看的場景都在電影宣傳片里了。

所以《降臨》在類型表達上,並沒有在外星人種族七肢桶上浪費太多的精力和資源,在圓滿的將原著小說里七肢桶在熒幕上還原之後,巧妙的規避了此類題材影片常見的拍攝陷阱,更多的將精力放在了劇情的展現以及其它相關因素上。

如果說把其它成功的外星人入侵題材影片所帶來的觀影體驗比喻為風暴來臨時海邊連續不斷的滔天大浪,《降臨》所帶來的觀感則像是涓涓細流一樣細膩入微。影片將近兩個小時,在第十八分鍾才給了入侵的七肢桶外星飛船一個真正的全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整部電影除了一次在飛船內引爆炸葯的場景以及幾個武力威懾畫面外,全片沒有出現火爆的砰砰砰場景,雖然這和原著的設定有關,但導演和編劇也用巧妙的故事展現手法將觀眾的焦點牢牢的聚焦在電影的情節發展上。

四、外星人入侵的演習紀實

本片中,外星人入侵後的地球社會的眾生態是原著改編後發揮空間最大的地方,雖為劇情服務,並未更加深刻的去挖掘和展現,避免喧賓奪主,但與同類題材的影片相比,卻也算是表現的更加深入一層。

在七肢桶的飛船在降臨地球後,國家、社會等各個層面的表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第三類接觸的典型範本。尤其是國家、軍隊這兩個層面,面對相對較為溫和,暫時未表現出侵略意圖的七肢桶,與其溝通方式、溝通過程中所考慮的信息逐漸互換、逐層的安保技術措施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參考。如果真有哪天一架外星飛船降落在地球上,再對方未開火的前提下,人類社會應該如何去接觸對方,基本上和電影里演繹的差不多。

特別是地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氣氛後,人類社會面對對方的未知態度,個體和群體上的心理特徵,表現的雖然比較克制,但已經相對比較真實。此時,壓抑、緊張、焦慮、暴躁,充斥著人類社會以及和第三類接觸有關的人,人的這種心理變化和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往往會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

如果你把自己代入電影情節細細的去感受,會發現,這種心理狀態實為一種折磨,很多時候,可能打上一仗,要比默默的承擔著這種對人類社會是否毀滅的擔心來的痛快的多。所以才會有安保軍人試圖用炸葯炸毀的情節,也直接的推進了電影高潮的發展。

另外電影中國與國之間的共同合作也因為信息共享中出現武器等和軍事技術有關的敏感詞而短暫的瓦解,將人性中最根本的特質毫無保留的展現了出來,其原理又有些和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有些相似。

合作本是雙贏,本質上基於人性天生逐利的特質。正因為人有了天生追逐自利的特性,人類社會才會有序的發展,或者說人類社會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此項特質。

但當合作中的利益超過共贏的極限,或者說是涉及到自身的生存利益時,恰恰是逐利這個特性,本應為合作的基礎,卻在此時成為了破壞合作的唯一因素,使得合作變成了一種非零和博弈,而這個經濟學名詞,也成為了推進電影情節發展的關鍵詞。

五、充滿外星感覺的電影配樂

本片最大的亮點,實為本片的電影配樂。本片的電影配樂來自冰島的作曲家約翰·約翰森(Jóhann Jóhannsson),他是繼《囚徒》、《邊境殺手》後與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第三次合作。

而《降臨》在今年的大獲成功,約翰·約翰森為本片譜寫的電影配樂功不可沒。全片的音樂鮮見激昂的節奏,但低沉、鋪陳、神秘,類似於七肢桶語言發音的聲調,成為了全片配樂的基礎,偶爾出現的女聲合音,更展現出電影主題內涵的宏大性。

電影配樂是一部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這樣一部以劇情為核心,內涵性極強的硬科幻題材影片中,缺少了同類題材火爆的場面,約翰·約翰森貢獻的經典電影配樂大大彌補了此項不足,使觀眾在觀影中,能更有效的沉浸在這個充滿大量內涵的電影之中。

因此,《降臨》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實至名歸,也展現了約翰·約翰森這位來自冰島的作曲家獨特的藝術才華。

六、這一刻,我們都是哲學家。

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除了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帶給觀眾愉悅的觀影體驗,更重要的是,能讓觀眾在觀影後,根據電影的主題及其作表達出來的意圖,產生無限的遐想與思考,這也許就是科幻電影一直吸引人,讓很多影迷津津樂道之地。

《降臨》涉及到了很多科學及學科原理,諸如物理學中的費馬原理、語言學中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哲學中的決定論等,大多晦澀難懂,讓人理解起來頗費些周章,鑒於網上相關的解讀文章很多,要比筆者寫的更為專業,在本篇文章里,我們就不涉及相關的科學原理探討了。在本文中,我們只重點去探討一個話題,就是「如果你在開始之前便已經看到了結局,你還會選擇開始嗎?」

時間是線性發展,並且是單向不可逆的。雖然人類在科幻故事,或是在物理學發展的過程中,為了理解和解釋「祖母悖論」而提出了平行宇宙之說,但對於現實來說,平行宇宙僅僅是一個假想而已,人類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這個假想,只能接受目前我們所知的時間理論。

《降臨》中的七肢桶來到地球的目的,是因為它們預見到三千年之後,七肢桶這個種族會遇見滅頂之災,所以它們特意來到地球,將能打開時空隧道的技術傳授給人類,使得人類能在三千年後七肢桶遇到危難的時候解救它們。

七肢桶的語言思維特點決定了它們能夠非線性的去思考與表達問題,也就是說,它們同時具備了預知未來事情發生的能力,而根據語言學中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露易絲·班克斯在學習七肢桶的語言時,也具備了這種思維能力。

因此她看到了自己的未來,看到了自己的女兒的一生,一個降臨此世帶來快樂的開始,一個因病離開此世帶來悲傷的結局,這也就是為什麼原著的小說會叫做《你一生的故事》。

而對於人類這種高級物種來說,明日的太陽永遠從東方升起雖然是自然界持之以恆的不變真理,但是自身的未來永遠充滿了不可知的神秘性,這一直是人類能平靜生存下去的動力之一。

如果我們知道了自己未來的人生走向,知道了自己身邊人未來的人生走向,而你卻無法作出任何的改變,只能靜待結果的到來,那我們的人生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我們是否還有信心願意等待明日太陽的升起?

《降臨》築建在各種晦澀難懂的學科理論之上所要講述的故事,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核心意圖其實就是以上的這層意思,類似於東方的宿命論,人其一生,命運已定,所做再多,終至如此。其對人哲學觀、宗教觀上的沖擊遠大於其對外星人入侵題材的平實演繹。

劇中的女主角在知道了自己和自己女兒的未來後,崩潰過後隨之而來的,是無限的惆悵與平靜,她無力去改變什麼,只能像一葉孤舟一樣,飄盪在緩流的小溪上,隨波逐流,飄向前方的盡頭,默默的接受明天,淡定的去度過每一天。

由此出發,帶給觀眾的觀影感受是,面對一旦可知的未來,在時間與結果面前,人類是那樣的蒼白無力。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現實社會,我們面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尚難做到活到當下,心如止水,更何況如果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未來,我們是否還有信心能安然的度過每一天,自己的內心是否能平靜下來,等待自己人生結局的到來。

這也正是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的魅力所在,作者特德·姜憑藉此篇小說獲得了1999年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提名,更成為2000年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的得主。其並不僅僅是用幾個科學概念講述了一個巧妙的故事,故事背後所帶給讀者哲學觀、宗教觀乃至科學觀上的沖擊與思考才是科幻題材作品一直存在並受人追捧的目的所在。

對於人類來講,可能生在不同的國家與地域,擁有著不同的身份與生活,面對著各種的是非與不公,遭受著不同的快樂與痛苦,在富裕或是貧窮的社會中掙扎著。但是上帝唯一賦予人類一件公平而共同的東西,就是時間。

正因為時間的公平,我們才能開始不同的生活,譜寫著不同的生命的故事,人生的意義也因此便的不同而多彩。在此基礎上,人類社會才能因此構築而起,書寫著不同的歷史,創造著共同的未來。

七、結語

二零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第八十九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美國的洛杉磯落下帷幕,《降臨》雖在本屆奧斯卡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等在內的八項提名,並有機會沖擊最佳改編劇本獎,但最後遺憾的只搬回了最佳音效剪輯獎。

但《降臨》整體表現仍是瑕不掩瑜,在2016年的科幻片市場,獲得了不錯的電影票房和不俗的電影口碑,其4700萬美元的投資預算雖低於《星際穿越》的1.65億美元很多,但該片的故事性、藝術性以及影響性仍不輸於《星際穿越》這部在各方面都算是巨制的史詩級科幻電影。

相信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降臨》仍是科幻電影愛好者討論的話題之一,而它所帶來的思考,會給很多人帶來啟發,讓我們能沉下心來,活在當下,用心去珍惜和享受生命的每一天。雖然在現實中,未來仍不可期,但我們仍該抱有信心,去靜待明日太陽的升起,用熱情去擁抱未知的明天。

畢竟,我們還沒學會七肢桶的語言,我們還沒擁有預見未來的能力,而未來,對我們來講,仍然充滿了神秘的變數,不是嗎?

❻ 你一生的故事介紹 這本書簡介

1、《你一生的故事》是2005年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特德·蔣 。主要講述了人類與外星人著力於語言方面的交流故事。

2、內容簡介:這本短篇集收錄了特德·蔣至出版日期為止發表的全部小說。講述了人類與外星人的交流,著力於最基本的地方:語言。科幻小說界,從來沒有人把語言表現得如此細致而富有魅力。在作家筆下,外星人的語言彷彿是有生命的活物。出乎意料、卻又早已註定的結局給讀者以極大的沖擊。

3、《七十二個字母》創造了一個用「名字」驅動一切世事的世界,這里的科學完全以「名字」為基礎,與我們的科學大異其趣。這個另類科學世界要解決的卻是最重大的問題:避免人類滅絕。

4、《領悟》描寫了人類智力發展到極致時的所思所想,以及這種超級智慧的終極目的。

5、《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則描寫天使下凡對人世的影響:火災、意外、傷亡,用最客觀,同時又是最出乎意料的角度描寫天堂和人間……

❼ 給你超現實中我哲性的思考 ——領悟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特德·姜是生於紐約的華裔科幻作家,名滿科幻界。他自1990年發表處女作至今,四獲星雲獎,四獲雨果獎,三獲軌跡獎,四獲日本科幻大獎,還獲過坎貝爾獎、斯特金獎等。

而他27年來總共只出版了15篇中短篇小說,我手上的這本《你一生的故事》便收納進了八篇。

第一篇《你一生的故事》是電影《降臨》的原著作品,講述了「我」作為語言學家與物理學家蓋雷一起與突然拜訪地球的外星人「七肢桶」通過視鏡進行語言交流的故事。

有人說,我們見過的所有描述外星人的科幻作品,都狡猾地避開了語言交流的問題,利用自動翻譯器就輕松跳過了這最困難的一關。

特德·姜起初並沒有要發掘這個寶藏。他在設定女主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後,在思索這種能力的來源時,想到了可以通過學習外星語言獲得,在謀篇布局時加進了這些生動卻想像艱難的細節,最後功到事成。

小說的獨到之處在於,跳出人類思維的窠臼,大膽想像外星人的思維方式,又嚴格遵循著邏輯,與已知的人類物理成果,達到科學與幻想的完美結合,結晶出具有哲性的科幻上品。

他以光的折射為例解釋:一束光穿過空氣進入水中,要發生折射,地球人認為光是由於「接觸水面」這個「因」導致了「產生折射方向」這個「果」。但外星人完全認同費馬爾定律中所表達的意思:光要到達那個點,通過折射方向是光用時最少的線路,所以光自動選擇了折射。一種是因果角度,一種是目的角度。

「人類發展出前後連貫的意識模式,而七肢桶卻發展出同步並舉式的意識模式。」

所以,七肢筒的語言可以是線性,即由前後順序語音組成,但文字卻是採用完全不同的模式:無論表達的含義有多復雜,皆用一團字來完成,通過視覺接收同步並舉的信息。「一句文字、一段文字、一頁文字,其間的區別只在於這個大團有多大面積。」

「我」學會了七肢桶的語言後,思維也跟著改變,進而也獲得了預知未來的能力。

小說由兩條並線一起行進。另一條線,「我」用將來時態回顧了女兒的一生。

這是小說的又一大特點,說明「我」寫作時的時間點,是在:與外星人的故事已完成,但女兒的一生還未開始之時。

預知到了相戀、結婚、女兒的出生,還有分手、離婚、女兒的去世……還要不要按照已知的去執行完成?

「我」想像突然離開地球的七肢桶的世界觀,「覺得每個事件都有其必然性,並且全身心融入,徹底理解這些必然性」。那麼「我」也可以。

「預知未來的人不會奢談未來,讀過歲月之書的人不會承認自己讀過它。」

而《巴比倫塔》這篇作者1990年發表的處女作,對細節的精妙描寫和結局的哲性處理,加之來自遠古的傳說,不僅在精神世界豎起了一座與天齊高的塔,而且給出了一個天高至極,反之在地的宇宙觀。

為了登達天堂,一睹神秘,巴比倫塔已被建造了幾個世紀。從底座拉拖車到塔頂,需要四個月。希拉魯姆等一隊以攔人,被僱用來在塔頂鑿穿天底。隨著他們的登塔旅途,塔的雄偉、生態等一一展開。

作者對不同高度的塔上視野、氣候、生態都作了符合科學的描述,尤其是在某一高度還形成了一個聚居區,這些塔民習慣了塔上的生活,種菜做飯,養兒育女,根本不會想到地上的生活。

希拉魯姆們經過各種艱難,終於登到塔頂,與埃及人協作進行鑿穿天底的大工程。雖然做好各種預防措施,但還是鑿穿了天庭用來下雨的水窖,天水傾泄,希拉魯姆在水中奮力掙扎,最後倖存下來,本以為已在天庭的他,卻發現自己竟然在離巴比倫不遠的一片沙漠上。

後來,他悟到:「天堂與地面通過某種不可思議的途徑捲成了一個圓筒,在圓筒上,天與地相接相連。」「人類所能邁過的最長旅程並不能讓他們沖破邊界,而只會帶領他們回到最初的出發點。」

最後作者借他人之口感嘆「耶和華神奇得難以形容的造物手段」作為對小說的結局交待。

《領悟》講的是人擁有了超級智慧後所能達到的能力與影響,但每個領域都有天敵,終不能因為擁有超能力而胡作非為。

《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則有點類似於魔幻,我有點疑惑為何會把它歸為科幻一類,但它同樣被一幫科幻人叫好。

包含另外幾篇《除以零》、《七十二個字母》、《人類科學之演變》、《賞心悅目》的這本《你一生的故事》,每篇風格迥異,思維縱深,情節狹長,富含哲理。作者可能是個慵懶、聰明、淡泊的非主流科幻作家,自由地書寫自己願意寫的題材,在超現實中尋找他能駐足的工程,一步一步精工細作後,一經展現給世人,便被驚嘆、贊美、榮譽包圍,甚至被天馬行空的美國人與思維精密的日本人同時用連番大獎認可。這是多少作家的美夢,但只有特德·姜能實現。

二十年前在大學校園里對《科幻世界》每期必買的我,能想到在二十年後女兒也成為了一個小科幻迷嗎?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科幻的魅力——打破時空界限,看到未來迷人的樣子。

��

❽ 《降臨》,硬科幻

《降臨》改編自科幻小說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是看《三體》時就耳聞過的,聽說是科幻界的天縱奇才。電影是同仔提起的,聽說在北美橫掃143個獎項,好評如潮,這次中國引進全片146分鍾,一刀未剪。

看到這些前期的推薦鋪墊,直看得我心頭發癢。

昨天看了電影,看了好些影評,接著看了原著,很有感觸,遂有了這篇小文。

關於電影:《降臨》

電影有兩條線,一條為明,一條為暗。

一條明線:未知生物降臨。 以這條線展開的故事是未知生物降臨,人類產生恐慌。女主作為世界頂尖的語言學家,被要求去翻譯未知生物(七肢桶)的語言。在翻譯的過程中,女主逐漸學會了七肢桶的語言(根據薩沃假說,語言決定思維,但是這種假說基本上被否定了,因為背後隱藏的是人種不平等理論),進而產生了七肢桶的思維方式,所以她看到了未來,進而拯救了地球。

一條暗線:女主預見未來。 這條暗線容易讓人產生迷惑,因為影片的開始女主是有女兒的,但是後來好像又沒有了,然後好像又有了。其實是因為在女主逐漸學會七肢桶語言的過程中,她能看到未來,未來她會拯救世界、結婚、離婚、女兒因病去世。但是她仍舊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電影的核心:輪回/循環/時間悖論+人文內核 。女主之所以能拯救地球,是因為預見了未來,尤其關鍵的一個點是在未來中國的尚將軍告訴了她妻子的臨終遺言,女主能夠把未來知道的事情應用於當下,所以最後避免了戰爭。看完之後,我的一個疑問就是,在女主不能預見未來的時候,她怎麼能夠知道將軍妻子的臨終遺言,又怎麼能夠說服尚。這是我們生活在因果世界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當做一個咬合的循環(這也是電影一直強調的,就像女主的女兒的名字HANNAH漢娜),那麼連接始終的點就是上將軍妻子的遺言,其他都是因果相序的,只有這一個點是未有因果,莫名奇妙產生的,她的遺言是由何可知的,無從解釋。我認為這是時間悖論,是邏輯上的BUG。

另外一個人文核心,電影表現的稍顯隱晦,就是女主即便知道延續這樣的路跡仍舊是難過的一生,但是她仍舊沒有後悔,這里如果能稍往深裡面想可以引申到自由意志。

電影觀感:四星 。看完之後覺得邏輯上有BUG,減一星。

但是電影節奏好,雖然前面的鋪墊足有30分鍾,什麼外星人也沒露面,但是整個的承轉起伏很吊胃口。

配樂也很棒,總覺得有點驚悚的效果(裡面有一段總覺得像是《大話西遊》的配樂),聽說導演是拍驚悚片出身。故事的色調也偏陰暗,少有亮度高的畫面。

小細節的表現張力很添彩,比如很多影評中都津津樂道的測重力的熒光棒、測基本狀態的小鳥。

另外,電影明暗線的穿插方式使用的是「閃回」,這種記憶閃現的方式讓故事表現的更清晰。

槽點: 最大的槽點當然是時間悖論的大BUG,上面討論了,不再贅述。另外,為什麼一直把中國當反面對象,讓人看了心裡不舒服。還有在女主被單獨「召喚」,外形人帶走的時候,她怎麼沒有用文字交流,直接說英語了,好莫名。那之前為什麼要一直用文字呢?感覺這里也有BUG。

關於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電影有兩條線,一條為主,一條為輔。

一條主線:女主寫給女兒的信 。小說的思路是清晰的,剛開始看起來有點混亂,後面就順了。主線是寫給女兒的信,信裡面大篇的篇幅寫她對女兒的愛,寫她對女兒的回憶,寫她們之間的趣事。寫她就算知道結果也會義無反顧的選擇這樣的人生,所以首先一個核心就是母愛。

一條輔線:女主與外星人的接觸 。小說裡面的外星人毫無攻擊力可言,從女主與外星人接觸,到理解外星人的語言,到與外星人交換7次禮物,到外星人莫名奇妙的離開,七肢桶都顯得非常愛好和平,乖乖聽話的樣子。而且他們還會吃東西。跟電影裡面那種高大、縹緲的章魚形象相比,有點可愛。小說裡面與外星人的接觸,不止是語言學家,更重要的是物理學家的參與。通過費爾馬最短時間定律的切入,討論因果論與目的論兩種世界觀,進而引入自由意志的話題。跟電影裡面的對時間悖論的討論是不一樣的。

小說的核心:因果論/目的論/自由意志+母愛 。開始看小說覺得作者文筆平平,但是看到後面,很多語言卻讓我覺得值得反復品味,我非常樂意引用原著裡面的話語。

 

關於因果論/目的論: 光的折射,光以一個角度接觸水,然後改變其路徑,可以從因果關系的角度解釋,因為空氣與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變了路徑。這是人類看待世界的做法,如果換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光之所以改變路徑,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塔抵達目的所耗費的時間,這便是七肢桶看待世界的方法,兩種全然不同的解釋。

引申開來,不止是光有這樣的性質,物理裡面的很多量,比如動能、質量、速度都會有類似的極值追求的性質,他們的某種特性有時候是最大值,有時候是最小值,總之都會是極值的體現。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些物理量是不是基於某種目的(最大或者最小的實現)存在。

關於因果論/目的論: 當人類和七肢桶的遠祖閃現出第一星自我意識的火花時,他們眼前是同一個物理世界,但他們對世界的感知理解卻走上了不同道路,最後導致了全然不同的世界觀。人類發展出前後連貫的意識模式,而七肢桶卻發展成同步並舉的意識模式。我們按照先後順序來感知事件,講各個事件之間的關系理解為因與果。他們則同時感知所有事件,並按照所有事件均有目的方式來理解它們,有最小的,也有最大的。

關於目的論價值觀的感官描述: 有時我會被語言B(七肢桶的語言)完全支配,這種時刻,一瞥之下,過去與未來轟轟然同時並至,我的意識成為長達半個世紀的灰燼,時間未至已成灰。一瞥間五十年諸股紛紜並發眼底,我的餘生盡在其中。還有,你的一生。

這一段看的我心潮澎湃,看了好幾遍。

這里,作者討論了兩種世界觀。一種是我們在哲學上面學過的:因果論。時間是線性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最朴實的因果論。另外一種則是文中的七肢桶的世界觀:目的論。他們早就知道結果,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過程,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註定的。

目的論里是沒有自由意志的,也就是我出生之後就知道一生將要發生的所有事情,其中哪怕一步我都改變不了。怎麼想都有著悲觀主義的色彩。

之前小的時候,我經常有即視感,就是有時候覺得某個場景非常熟悉,會覺得在夢里或者是什麼地方見過,現在這種感覺不常有了。我還去查過這種現象,有很多其他的人也會存在,但是解釋都是似是而非,沒什麼定論。可是我們的人生呢?究竟是不是宿命?

時至今日,我還是自由意志論的擁鱉,不管作者用費爾馬最短時間定律還是其他的什麼東西來論證,我都覺得人可能是不太一樣的存在,我們是有自由意志的,我們並不是演誰的劇本。

關於時間

時間這個話題是老生常談了,前幾年比較火的《星際穿越》試圖用第五維來解釋時間,跟電影《降臨》的內核是類似的。霍金在《時間簡史》裡面也在最開篇就講時間,講時空的聯系,講離地球表面越遠,時間過的越慢。但是好像這些研究都很難主觀上去認識。

印象最深的關於時間論述,是小時候看紀錄片。裡面講到蒼蠅的壽命很短,但是他們的振翅速度很快,他們對時間的感知更敏銳,可能我們的一天,對於他們就是一年(比喻)。烏龜的壽命很長,但是他們的感知也緩慢,行進速度也緩慢,我們的一天可能是他們的半天(比喻)。

所以,時間是很主觀的存在。

論語裡面有一個故事,叫「夏蟲不可語冰」,講一個綠色的人來找孔子理論,說這世上沒有四季,明明只有春、夏、秋三季,根本沒有冬天。孔子的學生子路很沖動,他准備跟這個訪客大吵一場,但是孔子制止了他。並且去跟這個綠色的人說他說的是對的,為什麼呢?因為孔子知道,這個訪客他是一隻蚱蜢,蚱蜢秋天就死掉了,所以他不知道這世上有冬天。

推廣開來,我們的認知同樣是不完整的,我們認知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 對時間的認知可能是這樣的,對空間也是一樣。眼耳鼻舌身意,能夠感知的一切都不是完整的,我們看不到紅外線,聽不到超聲波,次聲波,可能我們存在的時間短暫,也不能感受整個宇宙的周期,就像那隻永遠不能過冬的蚱蜢。

可是,可真想知道這宇宙的真相啊,哈哈哈哈哈哈。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作者在文章提到的費爾馬最短時間律的量子力學解釋,若有小夥伴清楚的,可以給我解釋解釋呢。我在網上並沒有查到滿意的答案,謝謝啦!

❾ 《你一生的故事》和改編電影是什麼關系

這部電影改編自特德·蔣的科幻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非常短,你花費一小半下午就能看完——網上有PDF版。建議你看了小說,再看電影,會消解初次看《降臨》劇情設定上的困惑——不看小說也沒關系,看完我這篇文字。

《降臨》是一部驚悚科幻片,這至少是我的觀影體驗,如果沒有看過原著小說,觀影過程你會被略帶「燒腦的故事」和模糊感的情節牽引,深陷神秘主義氣氛感的音效里(點擊篇首配樂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諸多困惑即使看完電影依然無解,往好的方面說你會帶上滿腦袋的遐想離開電影院。

影片故事模式(女主視角):外來飛船降臨—受命接觸—時日久世人恐懼恐慌—按耐不住的國家要對飛船開戰(哪個國家急著動手?嘿嘿,你絕對想不到的。請往後看)—女主最後一分鍾拯救—飛船離開—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女主角為什麼能進行最後的反轉營救?這得回到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原作是關於語言、時間、自由意志、命運的探討。作者特德·蔣在小說的後記寫道:

小說故事以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講述,「我」是接觸外星人的語言學家(媽媽),「你」則是我的女兒。故事中的「我」在講我現在的故事(受命接觸外星人「七肢桶」,學習其語言,與其溝通,裡面涉及大量人類語言學的知識),同時又交錯穿插講述「你」(她女兒)的故事,講你25歲因攀登死去躺在太平間中,講你大學畢業的模樣,講你17歲帶異性朋友回來和閨蜜准備捉弄他的時候,講15歲時問我什麼是非零和游戲的樣子(寫到這里,作者才露出「你」的父親「我」的丈夫到底是誰,也是小說里現在和過去乃至未來的時間線交集點),講你3歲時候和我吵架的樣子……

一直講到「我」和「你」父親造「你」的時候( 「你」的故事的時間線是倒序 )——此時此刻,既是故事的開頭也是小說的結尾。那是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就是現在,就在這個院子里,在月光下……

最後四個字,英文原文表述為: to make love,to make you.

因為和外星來客(七肢桶)的接觸,學習七肢桶的語言,這時的「我」早已預知許多年之後「你」的父親將離開我,這時的「我」也早已知曉「你」25歲時也將離開人世,離開「我」。然而,「我」沒有阻止「你」的降臨。

「我」,即路易斯,做為語言學家,發現七肢桶的語言思維和地球人完全顛倒,我們人類思維習慣於「因—果」關系,學習七肢桶的語言模式使我獲得了目的論的思考方式,得以直觀到「你」(「我」的女兒)一生的故事——電影《降臨》採用閃回的方式呈現,會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同時這種感知時間預知未來的能力(七肢桶稱之「武器」)使得「我」(路易斯)能夠在電影故事的最後危機關頭撥通了首先意欲對外星飛船發動攻擊的中國將軍(影片里極具攻擊性極度無耐心的國家是中國!)的個人號碼,並利用感知未來的能力解決了危機。或者說七肢桶本來就預知了「我」的行為,人家只不過是遵循已定命運的軌跡來地球完成既定使命和責任?

至此,你應該讀懂了,隱喻和象徵簡直在字里行間橫行霸道了。

小說的構思其實涉及了西方哲學中的因果律和目的論之爭,而對命運的思考也和古希臘的哲學和悲劇主題相關,比如文中提到「如果這是一則古希臘神話,就會有種種外部力量聯合起來,迫使她按照預言行事,無論她的自由意志如何。」典型例子是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諭所示的命運,而這逃避本身恰恰在實踐著神諭——殺父,娶母。活生生的自證預言!

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結局,我選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來的必經之路。我循路而前,滿懷喜悅,也許是滿懷痛苦?我的未來,它究竟是最小化,還是最大化?

這是「我」的困惑,也是作者留給讀者的宿命問題。

我認為小說並沒有刻意深入地糾纏在命運和自由意志以及時間這些抽象化的概念和關系裡,只是採用了科幻小說題材以「我」的視角提出了一些由來已久又懸而未決的問題,選取的敘事形式由「我」(媽媽)的故事和「你」(女兒)的故事在時間線上交錯講述的方式展開,這和電影《路邊野餐》以及法國女作家杜拉斯的小說《情人》的敘述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電影《降臨》則是簡化了時間線的錯綜復雜,把平淡的小說故事改編得更緊湊,更具矛盾沖突,並賦予它一個完整且符合好萊塢劇本的結局。這樣做顯然提高了大眾的接受度,降低了哲學味和語言學上的抽象性。

影片配樂相當出彩,營造出了神秘主義氛圍,又符合人類對未知文明的恐慌和假想。外星來客七肢桶的文字構造吸收了中國畫的潑墨風格,用圓形方式呈現,更是親切又神秘感滿滿且可遐想連綿。

最後分享小說《你一生的故事》里我看得甚歡喜的兩段作為結尾:

❿ 電影《降臨》講的什麼

電影《降臨》講的什麼

電影《降臨》講的什麼?電影《降臨》的劇情是怎麼樣的呢?電影《降臨》正在熱映,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了解下吧!

電影《降臨》講的什麼

影片根據星雲獎以及雨果獎得主、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講述了外星人飛船來到地球,艾米·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家受雇於政府,來與外星人溝通了解它們此行的目的。然而當用外星語言“七肢桶”與這些來客交流時, 她眼前突然浮現了她從出生到死亡、已知或未知的完整一生。傑瑞米·雷納將飾演一名物理學教授,他與亞當斯飾演的語言學家一同受雇於政府。

電影《降臨》介紹

導演: 丹尼斯·維倫紐瓦

編劇: 埃里克·海瑟爾 / 姜峯楠

主演: 艾米·亞當斯 / 傑瑞米·雷納 / 福里斯特·惠特克 / 邁克爾·斯圖巴 / 馬志 / 馬克·奧布萊恩 /喬·柯布登 / 派特·凱利 / 娜塔莉·希波蒂 / 袁羅素/ 克里斯蒂安· 傑達 / 朱利安·凱西

類型: 劇情 / 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片長: 116分鍾

獲獎情況

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6)

主競賽單元 金獅獎 (提名)

第74屆金球獎 (2017)

電影類 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電影類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影片(提名)

電影獎 最佳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電影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電影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電影獎 最佳攝影(提名)

電影獎 最佳剪輯(提名)

電影獎 最佳原創音樂(提名)

電影獎 最佳音效(提名)

電影獎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提名)

第69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2017)

最佳電影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第23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第69屆美國編劇工會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第28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2017)

最佳電影製片人獎(提名)

第31屆美國攝影協會獎 (2017)

電影長片最佳攝影(提名) Bradford Young

第67屆美國剪輯工會獎 (2017)

劇情片最佳剪輯(提名)

第21屆美國藝術指導工會獎 (2017)

電影獎 最佳幻想電影藝術指導(提名)

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2016)

最佳女主角 艾米·亞當斯

年度佳片(提名)

第22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16)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最佳改編劇本 埃里克·海瑟爾

最佳攝影(提名)

最佳剪輯(提名)

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最佳配樂(提名)

最佳音效(提名)

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最佳科幻/恐怖片

第41屆美國電影學會獎 (2016)

年度佳片

第15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6)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丹尼斯·維倫紐瓦

最佳女主角(提名) 艾米·亞當斯

最佳改編劇本 埃里克·海瑟爾

最佳攝影(提名)

最佳剪輯(提名) Joe Walker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電影《降臨》影評

最近幾年每到深秋,一部現象級科幻影片總會准時出現:2013 年的《地心引力》,2014 年的《星際穿越》,再到去年的《火星救援》,都是無論從影片質量、票房成績、還有頒獎季表現十分出色的作品。而今年這個接力棒交到了丹尼斯·維綸紐瓦(曾導演過《焦土之城》、《邊境殺手》)的手上,他為《銀翼殺手2》拍攝做准備用來練手的科幻片《降臨》在 9 月 2 日在威尼斯首映,至今已經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口碑發酵,該片爛番茄新鮮度仍為 100%,Metacritic 的評分也有 81 分之高。

而對於看過兩遍原著小說且愛不釋手的筆者,《降臨》的改編難稱成功,將近兩小時的影片看下來,維綸紐瓦在原著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非常大的劇情變動與填充,尤其影片後 50 分鍾(將近影片一半的長度),幾乎原創的情節將影片推向了一個非常神棍且難以服眾的結局。但即便這樣,《降臨》在視覺的奇觀性上,仍差之前 3 年的 3 部作品一大截。

《降臨》改編自著名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特德·姜)曾獲得星雲獎的科幻短篇《你一生的故事》。但凡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你一生的故事》雖是一個以外星人降臨地球為背景的故事,但小說主題全部都是身為語言學教授的主角露易絲·班克斯試圖理解、破譯、學習形似章魚的外星人「七肢桶」的語言和文字的過程,甚至直到最後,都沒有大多電影觀眾所期待的飛船發射、太空戰爭、乃至穿越黑洞的奇觀場面。

《你一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直面了一個大多數科幻小說及電影都避而不談的問題——人類如何與外星人交流。在大部分的科幻作品(包括硬科幻作品)中,外星人帶或不帶「語言翻譯器」,都理所應當地說著英語,這是一個非常狡猾且不負責任的設定。而在《你一生的故事中》,姜峯楠將語言學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有理有據地一步步論證,完整地將露易絲學習「七肢桶」語言的過程展現在讀者眼前。

受限於表現形式,電影無法將小說中嚴謹的語言學以及物理學論證搬上銀幕,即使可以強行塞入電影中,也不符合《降臨》主流科幻電影的定位。所以在電影中,露易絲學習外星語言(以下簡稱「七語」)的過程被一再簡化,導演維倫紐瓦將絕大部分學習七語的篇幅都換成了展現視覺奇觀的部分。例如形同《2001 太空漫遊》黑石碑一樣的「半顆花生形」宇宙飛船,再例如一行科學家進入宇宙飛船時重力方向的變化,都占據了很大部分的時長。而這些在小說中幾乎一筆帶過,小說中主角與七肢桶的對話也只是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房間,並沒有像電影劇本那樣進入宇宙飛船內部。

七肢桶的飛船出現在世界各地。

這樣的重心偏移導致影片對於破譯七語的過程極為簡略,簡略到甚至只用了一段 5 分鍾左右的蒙太奇就敷衍了事,基本喪失了原著中的精髓。

而在原著中對於外星人七肢桶的描寫也極為詳細,不同於一般科幻作品中對於外星人笨手笨腳、野蠻、只會侵略地球的形象。它們「有七隻長肢,軸心處掛著一個圓筒,七肢中每一肢都可以當做腿,也都可以當做手臂,穩穩當當,像艘氣墊船。」而它們在寫字的時候,是「弄來一個圓圓的屏幕,安在一個小底座上,一堆糊塗亂畫便會出現在屏幕上」,並不像電影中形似章魚,就連寫字的方式也是伸出一隻長肢,從中噴射出墨水一般的黑色物體,在半空中形成圓形的如同中國書法一般的文字。

誠然這樣在視覺上會更加美觀,但在電影中的七肢桶更像是動物園里被關在籠子中的某種野獸,沒有文明,也沒有相互交流。完全不像是已經掌握了星際飛行的高級文明生物。

在小說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莫過於破譯七語的突破口的出現,這個突破口並非主角露易絲所為,而是在同時進行的物理學家和七肢桶的交流中所得。物理學家為七肢桶演示了「費爾馬最少時間律」的實驗,七肢桶將實驗重復了一次。而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發現了七肢桶的基本認知以及物理、數學定理的因果關系與人類正好相反,對人類復雜的定理對七肢桶是最基礎的,而對人類來說最基礎的定理例如速度在七肢桶的認知體系下卻復雜無比。這個發現令露易絲破譯學習七語的速度迅速加快。而在這個過程中,露易絲發現七語是一種行為理論,也就是說兩個七肢桶的交流只是做做樣子,它們要說什麼,雙方都早已知道。

人類正在和七肢桶進行初步交流。

這也就是原著中最有魅力的地方:掌握了七語,就可以預見自己的未來。姜峯楠在小說一開始就利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相結合,兩條時間線相交叉的敘事方式,將露易絲破譯學習七語的過程,和露易絲口述自己女兒的成長故事一並講述。這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嬰兒成長為少女再到因意外死去的過程令人溫暖、也令人悲傷;破譯七語的過程令人激動、也令人深思。姜峯楠的文字如同詩句一般娓娓道來:當你知道自己的女兒會在 25 歲那年因意外死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時候,你會怎麼做?這樣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讓《你一生的故事》超脫了冰冷的理論推導層面,升華為一部真正有人文情懷,足夠溫暖也足夠悲傷的經典之作。

而在電影中,這兩條故事線的主次太過明顯,露易絲女兒的故事線明顯少於主線劇情,甚至五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交叉剪輯之間的聯系也極為疏離。使得觀眾對於女兒的角色並無帶入,也缺乏了小說中對於宿命的嘆息。這可能也是影片最後定名為《降臨》,而不是用原標題《你一生的故事》的原因吧。

如果以上還只能算是細節或者側重點上的更改,無傷大雅。那麼影片後 50 分鍾對於原著大刀闊斧的改編就讓影片走向了和小說幾乎完全相反的'道路。將《你一生的故事》這個表面故事體量只有小品級別的短篇科幻小說,改成具有強行戲劇沖突的狗血戰爭劇,愚蠢的人類和科幻片中不可或缺的中國再次上線,帶領著其他幾個國家(俄羅斯、古巴等)一起對七肢桶發動了軍事襲擊,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別提露易絲飾演者艾米·亞當斯用比七語還要難懂的普通話與中國將軍打的那一通的衛星電話,令人完全摸不到頭腦,像極了編不下去的狗尾續貂。

和七肢桶的「親密接觸」。

但這恰恰就是《降臨》在北美影評人中口碑依然爆棚的主要原因,美國再一次充當了拯救宇宙的世界警察,不一樣的是這次他們不靠托尼·斯塔克和他的小夥伴們,而是靠一名大學語言教授的一通跨國電話。這對於沒有看過原著的普通觀眾都已經足夠神棍且不可信服,更何況原著粉呢?

而眾所周知的是,丹尼斯·維綸紐瓦已經被定為《銀翼殺手 2》的導演人選。如何延續這一科幻經典的輝煌,是他目前肩負的最大重任。《降臨》也在某種程度上被看做是維綸紐瓦為了即將籌備開拍的《銀翼殺手 2》的練手之作。雖然《降臨》在很多層面上都不盡如人意,但是導演從《囚徒》和《邊境殺手》以來一向擅長的氛圍營造還是非常到位。

除去讓他名聲大噪的作品《焦土之城》,維綸紐瓦其他長片作品均不是由他自己來編劇。可以看出,編劇並不是他的擅長所在,如何將故事用視覺化的手段呈現才是他最拿手的。這樣一來,劇本的好壞基本就決定了他導演作品的最終質量。《降臨》的劇作絕不算高明,甚至有些失敗,但還是能看出維綸紐瓦在拍攝科幻大場面的一些想法。可以說做足了范兒,卻丟了魂兒。

和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在科幻小說界的神作級別相比,《降臨》絕對算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國內觀眾還是降低要求,謹慎期待。


;
熱點內容
人小說女生言情綜合小說全本小說 發布:2025-07-18 19:29:55 瀏覽:280
重生bl小說百度網盤下載 發布:2025-07-18 19:20:39 瀏覽:496
上古言情小說改編 發布:2025-07-18 19:17:40 瀏覽:312
大團結全集tst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8 18:54:33 瀏覽:666
經典小說中倒霉的主角 發布:2025-07-18 18:48:00 瀏覽:336
言情小說好聽書名 發布:2025-07-18 18:42:20 瀏覽:931
免費聽閱讀小說下載 發布:2025-07-18 18:34:36 瀏覽:610
好看的都市言情全本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18:27:25 瀏覽:121
2019免費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18 18:18:58 瀏覽:902
小說網游之惡魔獵手 發布:2025-07-18 18:13:14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