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短篇小說高峰的作品
❶ 《聊齋志異》是如何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聊齋志異》人人皆知,也知道聊齋的作者是蒲松齡。他在屢屢落榜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生計。在當時腐敗的科舉制度和封建思想下寫出了這本著作。
盡管《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但它在清代,以至於現在,它的光輝都不曾有所減少,足可見蒲松齡的學識才華,以及他對於社會的洞察和自己心靈流露與整個世人的有著共通之處,從而使得大眾產生了共鳴。
老舍也評價過蒲松齡「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❷ 《聊齋志異》優秀在哪為何說它是志怪小說的巔峰
《聊齋志異》的故事非常離奇,而且情節新穎,每一個故事都有獨特的地方,不會讓人感到厭倦。這也是《聊齋志異》里的故事不斷被翻拍但是很少聽說其他志怪小說被翻拍的原因。
❸ 為什麼稱《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❹ 為什麼稱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聊齋志異》中國小說史上傑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作為作者的蒲松齡,花費大量心血,著就了這篇巨作。
在書中,我發現《聊齋》多談狐、鬼、花、妖,並以此映射當時的社會現實,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既對漆黑如墨的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官污吏的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贊嘆。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的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美愛情。
從藝術成就上看,《聊齋志異》將古代小說中「志怪」、「傳奇」和「人情」溶於一體,吸收了古代白話小說的長處,形成了獨特的簡潔優雅的文言風格。同時,它又採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並具有極強的社會批判性。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個個鮮明生動:寫貪官污吏,無不面目丑惡,狼狽為奸;寫科舉考試,則應舉者鸚鵡學舌,考試官有眼無珠;寫愛情,則痴男怨女,楚楚動人;寫女子,則拈花微笑,嫻雅多情。從故事的結構上看,其情節曲折離奇,布局嚴謹巧妙,讓我們開卷後興味盎然,不願釋手。
❺ 明代小說中代表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最高成就的是什
明代短篇小說「三言兩拍
」標志著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最高峰。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小說集的合稱,包括馮夢龍創作的《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以及凌濛初創作的《初刻拍案驚奇》
和《二刻拍案驚奇》。以一回一個世俗小故事成就了中國古典短篇白話小說的巔峰之作。
「三言」、「二拍」是我國古代流傳頗廣的短篇小說集。「三言」是指明代馮夢龍所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規模宏大的白話短篇小說總集,也是白話短篇小說發展歷程上由民間藝人的口頭藝術轉為文人作家的案頭文學的第一座豐碑。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從各個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當時市民階層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是作者根據野史筆記、文言小說和當時的社會傳聞創作的,主體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財富和享樂的社會風氣,同時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
時期人們渴望愛情和平等的自由主義
思想。「三言二拍」總計四百多萬字,收錄故事盡200篇。《三言二拍》
從中選取71篇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和可讀性的故事,可以幫助讀者去粗取精、一管窺豹。
❻ 列舉幾部比較著名的古典小說。
一、《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讓現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國英雄的人物的特點。比如: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二、《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主要人物有賈母等人。賈母是紅樓夢所塑造的眾多成功人物形象中的一個,在她身上,有著封建思想的烙印,也有著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體現,更是千萬個老祖母形象的濃縮。對於賈母形象的認識,是我們研究《紅樓夢》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們更深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手段。
三、《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主要有物:比如顧大嫂,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領,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是解珍姑媽的女兒。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關入大牢後,顧大嫂請來鄒潤。鄒潤叔侄和丈夫孫新、夫哥孫立等劫了大牢。顧大嫂又以孫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莊內,和梁山其他好漢一起,里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顧大嫂上樑山後與丈夫孫新開梁山東山酒店,重操舊業,是梁山第一百零一條好漢。受招安後,被封為東源縣君。
四、《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整理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主要人物: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外號美猴王、號稱「齊天大聖」。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為尋求長生之道,獨自漂洋過海,歷經八九載,學會了講人言、行人禮,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為師,習得地煞數七十二變和觔斗雲(又作筋斗雲)本領。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最終修得正果,封為「斗戰勝佛」。為人堅持正義、嫉惡如仇,勇敢好鬥、勇往直前,機智靈活,執著略帶倔強,但有些自戀自大。
❼ 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是哪部書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它傳神地塑造了眾多有血有肉的個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達穩重的薛寶釵,聰明靈秀的賈寶玉等。
❽ 古代小說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哪個朝代
明、清
明清是我國小說發展的鼎盛時期,小說成為明清文學的突出代表.明清小說的繁榮,是以優秀長篇章回小說的高度成就為代表.
1、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
2、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施耐庵)
--《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
--《水滸後傳》,《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
3、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吳承恩)-《封神演義》,《西遊補》
4、《金瓶梅》第一部文人獨創的以家庭生活為主要題材來反映世態人情的作品,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開始由歷史題材向描寫現實人生轉變.
5、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6、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成熟的諷刺藝術傑作,直接影響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曹雪芹的《紅樓夢》成為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7、明清及近代文學--明清小說
短篇小說的發展
白話短篇小說:明代 馮夢龍編纂的"三言"和凌蒙編著的"二拍"
《喻世明言》(原稱《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文言短篇小說:主要著作有《剪燈新話》,《虞初新志》
清中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標志我國文言小說最高成就
8、紀昀(1724—1805年,字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在當時有較大的影響.
❾ 清朝著名小說
《長生殿》、《桃花扇》、《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閱微草堂筆記》等。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創作的傳奇(戲劇),共二卷。該劇定稿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長生殿》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明皇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皇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