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論中國短篇白話小說

論中國短篇白話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1-14 04:15:29

㈠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是什麼

《沉淪》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1)論中國短篇白話小說擴展閱讀:

郁達夫由於所處的社會黑暗透頂,周圍的環境光怪陸離,個人遭遇又頗多挫折與磨難,所以顯得比常人更復雜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憤與哀怨並存,有時甚至流露出某種程度的感傷情調。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種性格的復雜性,其實就是(或者說標志著)人性的豐富性。

㈡ 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典範之作有哪些

宋元小說話本憑借其通俗流暢的特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話本小說的影響由此更為擴大。進入明朝,明代的一些文人對流行於民間的宋元話本進行搜集、整理、加工出版,刊行於世。

此外,還有不少文人模擬話本的形式進行創作,創造出許多新的話本小說,時稱「擬話本」。各類「擬話本」的不斷涌現,使白話短篇小說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

在眾多的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當屬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特別是「三言」的藝術成績最

高,達到了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峰。

「三言」是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總稱,每集收錄短篇小說40篇,共120篇。其中多數是經過作者潤色的宋元明話本和明代文人的擬話本,而作者自己創作的作品較少。

「二拍」指《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初刻拍案驚奇》共40卷40個短篇小說。《二刻拍案驚奇》也是40卷。與「三言」不同的是,「二拍」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創作的。

「三言」的作者馮夢龍,字猶龍,江蘇省蘇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他的哥哥夢桂擅長畫畫。他的弟弟夢熊,太學生,擅長寫詩,兄弟三人並稱「吳下三馮」。

「二拍」的作者凌濛初與馮夢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凌濛初,字玄房,號初成,浙江吳興人。18歲補廩膳生,後科場一直不如意。55歲時,以優貢授上海縣丞。凌濛初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

「三言」題材眾多,內容廣泛,其內容主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痛斥腐敗官吏的,還有譴責忘恩負義、以怨報德的,還有描寫市井百姓和商人生活的,總之,形形色色,包羅萬象。

「三言」中的一些愛情小說,敢於大膽沖破封建禮教的樊籬,表現出新的觀點。它不僅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和婚姻觀念,更提倡愛情專一,一夫一妻,極度痛斥那些喜新厭舊、嫌貧愛富的人。

「二拍」是「三言」之後最有代表性的白話短篇小說,主要是根據「古今雜碎事」加工創作而成,故事大都有來源,但在原書中僅是舊聞片斷,凌濛初則對這些素材進行生發改造,寫成了富有時代氣息的生動的故事。

「二拍」裡面也有眾多反映愛情婚姻主題的內容,也提出了和「三言」類似的新的愛情觀念,如對封建婚姻中男女關系的不平等提出異議,要求男女平等,另外,還高度贊揚了為爭取人格的尊嚴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三言」、「二拍」對土豪劣紳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的行為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小說的結尾往往是罪惡之人得到了懲處,善良得到了彰

顯,這表明了人們懲惡揚善的美好願望。

「三言」、「二拍」是由宋元小說話本直接發展而來,因此在藝術上保留了不少小說話本的特色,如敘述方式、結構體制、語言的運用和提煉等,都繼承了小說話本的優良傳統。

「三言」、「二拍」在藝術上又有很多新的發展,如在人物性格、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新的進步。在突顯人物性格時,善於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按照人物的性格安排設計故事沖突。

同時,在細節描寫上,一針一線、一絲一毫都不鬆懈,可謂細致入微,使人物形象變得立體豐滿,有血有肉。「三言」和「二拍」比起話本,篇幅大大加長了,主題思想更為集中鮮明,作品結構更為嚴謹,故事情節更為曲折動人,引人入勝。在語言方面,「三言」和「二拍」的語言更加通俗流暢,含蓄生>動。「二拍」中的作品,多是由凌濛初加工、潤色、改變、擴大,由數十字而變成了數千字的結構完整的小說的,所以「二拍」的語言獨創色彩較濃厚。

「三言」和「二拍」還善於通過心理描寫,細致入微地刻畫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

宋元白話小說也有著較為到位的心理描寫,但動態有餘而靜態不足,「三言」和「二拍」則彌補了這個不足,人物形象更富有立體的質感。

除了「三言」和「二拍」之外,明代還有許多白話短篇小說,它們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對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全面繁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書寫出白話短篇小說的輝煌篇章。

㈢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是什麼

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1、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2、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3、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4、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5、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6、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7、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8、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9、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0、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㈣ 凌濛初和馮夢龍的創作代表了明清時期短篇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

網路知道
明代短篇小說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三言二拍,三言二...展開
匿名用戶
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短篇小說集及擬話本集的合稱。「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二拍」則是中國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作者凌濛初。 [編輯本段]三言馮夢龍編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說集的總稱[1]。《喻世明言》亦稱《古今小說》,但「古今小說」實為「三言」的通稱。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別刊於天啟元年(1621)前後、天啟四年(1624)、七年(1627)。這些作品有的是輯錄了宋元明以來的舊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據文言筆記、傳奇小說、戲曲、歷史故事,乃至社會傳聞再創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舊本的匯輯和新著的創作,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在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進行獨立創作的開始。它「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的總集。它的出現,標志著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整理和創作高潮的到來。 [編輯本段]二拍在「三言」的影響下,凌濛初編著了《初刻拍案驚奇》(刊於1628年)和《二刻拍案驚奇》(刊於1632年)各40卷,人稱「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烏程(今浙江吳興)人。18歲補廩膳生,後科場一直不利。55歲時,以優貢授上海縣丞,後擢徐州通判並分署房村。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進逼徐州,憂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與「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個人創作,「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二刻拍案驚奇小引》)。它已經是一部個人的白話小說創作專集。「卷帙浩繁,觀覽難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故從中選取40種成《今古奇觀》。後三百年中,它就成為一部流傳最廣的白話短篇小說的選本。
三言中每一章都講了一個道理,但有的章節穢語甚多,而有的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比如《醒世恆言》中有一章《賣油郎獨占花魁》講了油郎秦重尋父、花魁娘子尋夫從良過程中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的美好故事。
「三言」所收錄的作品,無論是宋元舊篇,還是明代新作和馮夢龍擬作,都程度不同地經過馮夢龍增刪和潤飾。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准、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識的體現。「三言」中的優秀作品,既重視故事完整,情節曲折和細節豐富,又調動了多種表現手段,刻畫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動了短篇小說的發展和繁榮,標志著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的民族風格和特點已經形成。
「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意識。如《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寫商人泛海經商事,可以看出明末商人們追求錢財的強烈慾望。《烏將軍一飯必酬》、《疊居奇程客得助》等重視商業描寫,在以往的短篇小說中非常罕見。有些作品提出在愛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觀點。如《李將軍錯認舅》,描寫了劉翠翠和金定忠貞不渝的愛情。先是翠翠迫使父母放棄「門當戶對」的習俗陳規而和金定結合,後翠翠被李將軍虜去作妾,金定又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翠翠。但迫於將軍權勢,不得以夫妻相認,最後以雙雙殉情來表示他們之間的至死不渝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奉勸世人行好事,到頭原是自周全」的勸諭思想是貫穿「二拍」始終的精髓,如卷十五《韓侍郎婢作夫人》的開頭中說的一婦人因受商人幫助救出了丈夫,在她去答謝商人的一剎那,商人卧室的房牆倒了,要不是因婦人來答謝的時間巧合,恐怕商人就一命嗚呼了,這種行好就有好報的教諭「二拍」中描寫的很到位。「二拍」善於組織情節,因此多數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語言也較生動。但從總的藝術魅力來說,它比「三言」差得多。

㈤ 明朝中後期白話短篇小說繁榮的原因是什麼

其內因,是經過幾百年的積累,中國白話小說藝術走向成熟。瓜熟蒂落,到了這個份上了。中國白話小說,起於唐代佛教變文,經過宋元話本,到明終於成熟。

其外因,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市民階級精神需求提高,像北宋南宋的詞、話本、風俗畫繁盛一樣,小說出現井噴。而且明朝不是清朝,針對民間的文字獄少,特務的重點放在官員,使小說流通順暢。

㈥ 魯迅寫的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什麼

魯迅寫的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6)論中國短篇白話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魯迅在發表《狂人日記》之前,不但寫了《文化偏至論》、《魔羅詩力說》等文學論文,翻譯了許多「域外」的進步小說,還創作了文言小說《懷舊》,其主要思想都在於喚起人們的覺醒。

然而,作為一個先進的知識分子,聲音雖然激進,但畢竟缺少呼應,不能造成一個運動。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發難後,雖然也一時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動,終於形成了一股勢力,其影響就震撼人心了。

㈦ 宋代人說話和斷句方式很費解

宋代都市生活繁華,市民文化也隨之勃興,相繼出現過眾多市井文娛活動,其中有一項「說話」伎藝——也就是說書、講故事——尤其受到士庶民眾的廣泛歡迎。然而因為品類繁雜瑣屑,加以載籍紛歧不一,歷來都缺乏縝密而詳審的研討。以所謂「南宋說話四家」為例,王國維、魯迅、胡適、陳汝衡、王鍾麟、孫楷第等近現代學者,或因所據文獻不盡相同,或對資料釋讀存有分歧,便先後產生過各種說法;至於每一家說話流派內部所包含的具體細目,也同樣聚訟紛紜,難有定論。鉤稽排比相關史料,居然還牽扯到不少中外學者延續數十年之久的爭論,能夠從學術史的視角發現一些有意思的話題。

直接捲入這場爭論之中的學者,當然會認真參考戴望舒等人的考釋結果,以便修正自己的訛誤。吉川幸次郎的博士論文《元雜劇研究》在1948年正式出版,其下編的第一、二兩章《元雜劇の構成》就是根據此前在《東方學報》上發表的那篇論文修訂潤飾而成。在引錄《東京夢華錄》的那段內容時,吉川將原文轉譯為「霍四究が說三分、尹常賣が五代史」(據岩波書店1954年第二版),顯然已經意識到自己先前的誤讀而及時加以補救。可惜的是,在六十年代初問世的鄭清茂中譯本《元雜劇研究》中,卻不知道是由於什麼緣故,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在將這段文字恢復為漢語時,竟然在「尹常」旁添加了專名線(據台灣藝文印書館1987年第四版)。據鄭清茂在《譯後記》中自述:「我對元雜劇雖有偏愛,但自認沒有什麼深刻的研究。」又說:「我翻譯本書時,最感棘手的是書中所引中文資料的還原工作。」他或許並不知曉此前圍繞著這段文字的標點所發生過的一系列爭議,在檢覈《東京夢華錄》原文時又疏忽失察,沒有仔細參酌吉川的日譯,反而以不誤為誤,最終導致吉川幸次郎的一番苦心付諸東流。鄭氏在《譯後記》中還鄭重提到:「胡適之先生、鄭因百先生、董同龢先生、陳世驤先生、牟復禮先生、嚴一萍先生、羅錦堂學長、鄭再發學兄,他們對本書的翻譯和出版,都曾直接或間接地給我指示或協助。」他將「尹常」視作人名,倒是和胡適先前所作判斷如出一轍,不知是否受其影響。列入這份致謝名單之中的鄭騫(字因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撰有《永嘉室札記》(收入大安出版社1988年版《龍淵述學》),其中有一條專門考釋《東京夢華錄》中「常賣」一詞,依據《孫公談圃》《雲麓漫鈔》和《志雅堂雜鈔》等宋人筆記中的記載,指出「常賣為當時一種行業,或出入人家第宅,或沿街巷,或自設店鋪,以販賣雜貨為生者也」,雖然未曾言及戴望舒、葉德均等人,可最後的結論倒是不謀而合。從其所舉例證來看,又有溢出戴、葉兩家范圍之外的資料,想來並非有意掠美,而是無心暗合。只是在十年前鄭清茂著手翻譯《元雜劇研究》之際,鄭騫還沒有對這個問題做過仔細考辨,未能給予有針對性的指點。而對於大部分只能閱讀中譯本的讀者而言,在這個細節上終不免被譯者誤導。

另一位當事人趙景深在晚年整理部分文稿,匯為《中國小說叢考》(齊魯書社1980年版)一書,那篇出過紕漏的《南宋說話人四家》也被收入並經過了修訂。趙景深與戴望舒過從甚密,在結婚時甚至還盛邀對方出任過男儐相;和葉德均之間則有師生之誼,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主持整理過葉氏的遺著,對他們兩位的意見當然會格外留意參考吸取。雖然已經事隔多年,但能夠亡羊補牢,避免謬種流傳,還算為時不晚。

更有意思的是,在鄧之誠的《東京夢華錄注》由商務印書館於1959年正式出版之後不久,與吉川幸次郎合作研究過元代戲曲的日本學者入矢義高便在日本《書報雜志》上撰寫長篇書評給予極其嚴厲的批評。此文竟然旋即被翻譯過來,刊登在《古籍整理出版動態》上,其內容「略謂校訂失多於得,句讀誤至五十餘處,注釋有當注不注、注而不切,且注錯者甚多。因定為低下之書,其疏漏之嚴重為近來中國出版注釋書中所罕見」,言辭犀利刻薄卻又有真憑實據,惹得自視極高的鄧氏耿耿於懷,「夜中遂不寐,信心平氣和之難耶!」「氣墜,起坐良久,乃知又受涼矣!」(鳳凰出版社2012年版《鄧之誠文史札記》1959年9月8日條)為了一探究竟,鄧之誠立即致函日本友人杉村勇造,托其代為尋覓入矢義高的原文(同上,1959年9月14日條)。甚至在日本發生地震時,他還像小孩子斗氣一般說道:「聞日本又遭海嘯,名古屋最甚,罵我之入矢義高諒不致受虛驚也。」(同上,1959年9月27日條)而等到接獲入矢義高的原文之後,他又評價說:「其辭極奚刻,指摘甚當,然亦有說可兩存者。其人頗稱許鄧廣銘、王利器、周祖謨,服其精審。予老矣!不欲與少年爭得失,撰為此注頗有托意,時人恐未必能解也。」(同上,1959年9月29日條)盡管心有不甘而欲極力辯解,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存在失誤。看到鄧廣銘等年輕一輩的學人受到對方推崇,又頗有幾分失落悵惘,但也只能強作寬慰之詞,聊以排遣抑鬱。一個月後,他在日記中又留下一筆:「《光明日報·史學》載鄧廣銘等四人所為文,襲用入矢義高語句,蓋賞其能罵我也。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誠然!」(同上,10月29日)指的應該是當天發表的由鄧廣銘、田余慶、陳慶華、張寄謙四人合作撰寫的《十年來的中國史研究概述》,文中特別列有「古籍整理」一項,介紹「我們在古典歷史文獻的整理、注釋、校勘、今譯和標點斷句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為宋史專家,鄧廣銘對《東京夢華錄注》自然會特別注意,對《古籍整理出版動態》上轉載的那篇書評當然也不會錯過,而批評起來也正如入矢義高那樣並不客氣(此文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鄧廣銘全集》第十卷中,涉及《東京夢華錄注》的內容已經刪削殆盡)。面對入矢義高和鄧廣銘等人桴鼓相應的批評,理虧的鄧之誠也只能忍氣吞聲,自認倒霉,在日記中發泄一通。

入矢義高膽敢撰文批評鄧之誠這樣的知名史家,自然是有備而來,絕不會率爾操觚。實際上,他從1949年開始就召集同好逐字逐句地研讀《東京夢華錄》,所指摘的訛脫疏漏無疑都經過細致深入的考辨。歷經數十年持之以恆的積累,入矢義高最終聯手另一位日本宋史專家梅原郁合作譯注《東京夢華錄——宋代の都市と生活》,此書最先由岩波書店於1983年出版,後轉由平凡社於1996年推出修訂第二版,並在1999年出版了修訂第三版。比起鄧之誠的《東京夢華錄注》來,無論是史料徵引,還是文句考訂,入矢義高和梅原郁的譯注本都顯得更為精審翔實。一方面固然是他們多年以來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結果,另一方面其實也充分借鑒了其他學者所作的考訂辨析。盡管全書使用日語撰著,卻非常值得翻譯成漢語以供參考。而在箋注卷五中那段涉及宋代說話人家數的文字時,他們特別指出「尹常賣五代史」一句,曾經被不少學者誤讀為「尹常が五代史ヲ売ル」,意即「『尹常』售賣『五代史』」。兩人隨即參考戴望舒、葉德均兩位的考證,對「常賣」一語加以詳盡確切的注釋——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學術論爭中,這大概也算是中國學者又扳回了一局吧。

㈧ 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和白話詩集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是魯迅的《狂人日記》,中國第一部白話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嘗試集》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開新文學運動之風氣,是胡適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問世以來引起文學界、理論界的廣泛爭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8)論中國短篇白話小說擴展閱讀:

《狂人日記》的創作背景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這被視為新文化運動的開始。1916年,《青年雜志》改名《新青年》,並在次年刊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這兩篇文章轟動了國內文化界,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檄文。

魯迅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已產生以文藝來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並付出了許多實際的行動。他在十年前所發表的幾篇文章,如《人之歷史》《文化偏至論》《科學史教篇》和《摩羅詩力說》等,其意旨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基本契合的。

1917年8月9日,魯迅應錢玄同之邀,答應其為《新青年》寫文章,並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記》的創作。在創作《狂人日記》之前,魯迅曾經看過大約百多篇外國文學作品。

《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後的第一聲吶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復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作者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後全部創作的「總序言」。


熱點內容
霸道總裁小說女主幾年後回歸 發布:2025-07-19 05:16:55 瀏覽:370
鄉村言情未刪小說 發布:2025-07-19 05:03:23 瀏覽:516
燕京四大公子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9 04:43:30 瀏覽:898
小說完本免費閱讀總裁 發布:2025-07-19 04:31:52 瀏覽:629
類似重生之孩子是你的的小說 發布:2025-07-19 03:06:35 瀏覽:388
網路小說生成超級ip 發布:2025-07-19 03:06:05 瀏覽:340
古穿今女主重生娛樂圈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9 02:58:18 瀏覽:274
劣等人的魔劍使輕小說 發布:2025-07-19 02:48:30 瀏覽:207
霸道總裁喜歡侄女的小說 發布:2025-07-19 02:26:37 瀏覽:268
世界級經典現代小說 發布:2025-07-19 02:10:47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