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國外的劉慈欣短篇小說
Ⅰ 劉慈欣和他作品的簡介
劉慈欣,男,六十年代出生,祖籍河南,山西陽泉長大,就讀於河南某大學。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工程師。長期關注科幻並嘗試寫作,九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第一篇發表作品為短篇小說《帶上她的眼睛》。目前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多次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1999年其《帶上她的眼睛》獲得科幻小說銀河一等獎;2000年《流浪地球》獲科幻小說銀河獎特等獎;2001年《全頻帶阻塞干擾》獲科幻小說銀河獎。)其作品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該內容為宇慧根據作者本人提供資料及網上找到的資料總結而來。)
劉慈欣部分作品出版年表 1999年:6月:《鯨歌》(《科幻世界》)《微觀盡頭》(《科幻世界》) 7月:《宇宙坍縮》(《科幻世界》) 10月:《帶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 2月:《地火》(《科幻世界》):後收錄於《中國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流浪地球》(《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後收錄於《200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1年:1月:《鄉村教師》(《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3月:《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微紀元》(《科幻世界》) 8月:《全頻帶阻塞干擾》(《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2年: 1月:《中國太陽》(《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夢之海》(《科幻世界》):「大藝術」系列之一 《朝聞道》(《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6月:《天使時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灣飛馬》 11月:《吞食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2003年: 1月:《超新星紀元》(作家出版社):長篇。2月:《文明的反向擴張》(《科幻世界》):科幻專題文章 3月:《詩雲》(《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藝術」系列之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4年: 3月:《圓圓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狀閃電》(《科幻世界?星雲》):長篇。 2005年: 1月:《贍養上帝》(《科幻世界》)。
Ⅱ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篇小說精選》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流浪地球》(劉慈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lhVkkCuZ6_OaRccsmPeGA
書名:流浪地球
作者:劉慈欣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1
內容簡介: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構思巧妙,想像力縱橫恣肆,將堅實的科學基礎以及厚重的人文關懷隱藏在靈動精緻的故事結構中。本集精選出劉慈欣的十一篇短篇小說,其中《朝聞道》《流浪地球》《鄉村教師》《中國太陽》《全頻帶阻塞干擾》均獲銀河獎。《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已被改編為電影。《帶上她的眼睛》入選人教版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本書封面插畫為《流浪地球》同名電影海報。
作者簡介:
劉慈欣,祖籍河南,長於山西。工程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幻小說作家代表人物。
自1999年處女作《鯨歌》問世以來,劉慈欣已發表短篇科幻小說三十餘篇、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六部,十六次榮獲中國科幻優選獎「銀河獎」。
他的長篇代表作《三體》獲得雨果獎,《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該系列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劉慈欣於2018年獲得由阿瑟 克拉克基金會頒發的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像絢麗,既注重特別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
Ⅲ 劉慈欣有哪些小說
《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2019年,列入「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高中段文學閱讀。
Ⅳ 《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合集》讀後感精選
《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合集》是一本由劉慈欣著作,中文在線出版的2017-7-15圖書,本書定價:電子書,頁數:,特精心從網路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合集》讀後感(一):劉慈欣28部短篇小說集
第一章,流浪地球。小說流浪地球主要是以「我」的自傳形式,介紹人類移民計劃。電影在地球逃離太陽,進過木星階段做了事件描寫。小說裡面比較平穩,先是讓地球停轉,然後改變地球繞太陽軌道,進過六次遠近的繞飛,最後產生加速度,再進過木星引力的拉扯,最後實現逃逸。從男主人公的幼年一直講訴到老年,中段有個反叛事件,人民叛軍聯盟覺得地球鎮府存在欺騙,太陽不會閃爆,流浪地球是騙局,於是發生叛亂,連男主人公日本妻子也加入進了叛軍,結果歷史證明了太陽爆炸,人類安心跟著地球流浪,目的地是三個太陽的人馬星。 2,2018,4月1號,愚人節對於未來世界的猜測,主要方向還是基因工程,人類有了改進細胞基因的技術,可以延長壽命到300年,其他就是晶元支付的預測,沒預測到網路電子時代。第二章挺詼諧幽默,男主角在糾結犯罪搞錢延長壽命,並且計算犯罪成本,比如說搞500萬做延長壽命,判二十年,還賺二百多年,挺搞笑。
《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合集》讀後感(二):隔離期間讓我思緒飛揚的一劑良葯
在大劉眼裡,人類文明中最美莫過於詩意、音樂和真理,最無可替代的莫過於世世代代人類永不停步的上下求索。有人說大劉對人類文明的歸宿是悲觀的,地球不是已經毀滅就是走向毀滅中。但其實大劉認為,「智慧生命的精華和本質,是技術所無法觸及的」。從他的小作品《鄉村教師》、《詩雲》到《歡樂頌》,都是展示了人性光輝足以撼動更高級的文明,最終多以人類完成了自我救贖為結尾。從這一點來講,大劉對生命、對人性還抱有期待。
很多人喜歡大劉,有的是因為他作品的硬科風格,有的是因為他想像力的精妙與宏大,而我喜歡他對人類文明始終抱著溫情與敬意。他在《歡樂頌》裡面一句話:文明在時空中走過足夠長的路時,個體和群體將同時消失。隔離期間讀大劉的書,當讀到這句話時突然釋然,是啊,雖然被隔離在方艙條件如此惡劣的地方保受身心之苦,然而一旦將視線拉長到人的一生,從更遙遠的距離甚至是上帝視角來俯視自己時,隔離期間的困苦又何足掛齒?我的身體可以被限制在十平米的小房子,思緒卻可以飛到九霄之外。謝謝大劉給我的力量。
《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合集》讀後感(三):一燈照幽谷
之前接觸劉慈欣,讀的是他名揚四海的《三體》,長篇小說恢弘巨制,人物眾多情節激伏比較容易得到讀者的青睞,萬萬沒想到大劉的短篇也都寫的如此出彩,獨具匠心,在有限的篇幅中給予我無限深遠闊大的思考,一如袁了凡說道,"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這些小說中折射出來的思維方式,對於我而言,就像是幽暗的山谷里照進一盞燈,那些黑魅陰霾的角落開始暴露,有種劈頭醒悟的感覺。 正是因為看到宇宙之大,和人類自身之渺小,才更加珍惜活著的機會,在有限的時間里專心致志的追求愛和美感。大劉知識淵博,涉獵領域眾多,在作品裡對戰爭、貪腐現象、工業化問題都進行了自己的設想與思考,我也在閱讀的過程中長了不少見識,科技理性與人文精神絕不是矛盾割裂的,恰恰相反,能完美融合這兩點的人,才活的更加睿智有趣。高中讀了文科,因為對理化生有著抵觸抗拒的偏見,如今漸多接觸科幻小說,愈發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其中比較喜歡的一篇是《地火》,"只干,別多想",讓我想起最近看的《殺破狼2》,前路艱險未知,但永葆希望才是正確的做法,只是待在原地害怕焦慮根本是無濟於事的,就像我目前總是會因為六級考試和看文獻的事情焦慮頭疼,但這也沒任何用處,行動是理想最高貴的表達,寫完這篇書評,把不安的心情變成文字,然後繼續加油去看文獻吧。此時此刻,俱是好時光。
《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合集》讀後感(四):偉大不敢想,但願能堅強
斷斷續續地把微信閱讀上的《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合集》看完了。這個集子一共收錄了28個短篇,加上以前看過的《三體》系列、《球狀閃電》和《超新星紀元》,差不多把劉慈欣的作品看完了八成。
時間是單向流動的嗎?在《坍縮》中,作者給出了另一種可能性。這里的時間變成了鍾擺,在宇宙膨脹的時候,時間是正向流動的;而當坍縮發生時,時間將會反轉,所有的事件都將倒放。等到再一次膨脹之時,就會發生尼採的「相同者的永恆輪回」了吧?這里的生命有無限次,但同時也僅有一次。在《鏡子》中,這個被決定了的宇宙演化被演算法精準地呈現了出來,然而正如題目「鏡子」所示,演算法所能呈現的也僅有表面的行為。有了這個演算法,你能知道地球上發生的所有的歷史,但是仍無法獲知任何一個個體心裡在想什麼。
如果宇宙中發生的一切將會以完全不變的面貌不斷地重演,那豈不是再也沒有其他的可能了?這樣的宇宙對於不幸之人豈不就是一個永恆的煉獄?《纖維》中的平行宇宙多少能給人以安慰,在《西洋》的平行宇宙中,鄭和一念之差,甚至造就了一個擁有反轉歷史的世界。如果能在平行宇宙之間進行跳轉,那敢情好,可以跟平行宇宙的另一個過得比較不錯的自己好好商量商量,共享快樂;如果不能跳轉但卻肯定知道平行宇宙的存在,那也挺不錯的,至少知道肯定會有那麼一個自己,在做了不同的選擇之後,獲得了更好的結果。有時在想,宇宙是不是就是一個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的集合呢?
然而平行宇宙並不是肯定存在的,我們所擁有的,恐怕只有這區區一世(哪怕是無限重復的一世)。我們該怎麼過好這一世啊?是像《光榮與夢想》或《海水高山》中那樣,不管成敗,朝向自己的終極目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是像《中國太陽》中那樣,結合自己當前的情況設定可行的目標,按部就班地將其實現,並湊巧復刻出整個人類的文明史?
《2018年4月1日》,人類有了新的難題,除了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之外,人類在面對感情時還要考慮壽命觀,畢竟一個想通過基因提升壽命和一個想通過冬眠等待新時代的兩人之間存在著比異地還要困難的「異時」。如果四觀不合,最好就乾脆別開始,萬一最後結局是分開且其中一方技術能力過強,整出來個《太原之戀》,豈不是很多人都要跟著遭殃?
最後一個故事是《鄉村教師》,我從這個短篇里得到的一點點感悟大概可以對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作一個不全面的總結:在他的科幻世界裡,作為整體的人類往往是脆弱且渺小的,但個別的作為個體的人類卻是堅強而偉大的。偉大不敢想,但願能堅強。
Ⅳ 劉慈欣有哪些好看的短篇小說
1、《鄉村教師》:精神的空虛,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貧窮
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在麻木的人心中,知識似乎毫無意義,因為知識無法快速創造財富。在大劉的《鄉村教師》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是一名立志要在這個村子普及教育的教師,但沒有人支持他,尊重他。這個村子的人都已經麻木了。
在包產到戶那一年,唯一一台拖拉機因為油錢分配的問題談不攏,村民便把拖拉機拆了,分了,賣了錢後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扶貧項目給村子按了一個潛水泵,回頭就被村民賣了,全村大吃了兩天。皮鞋廠來村裡買地建廠,村民高高興興地賣地,結果污染了水源,喝水都會全身長痘痘也不在乎,還洋洋自得地覺得賣了好價錢。
就是這樣一個村子,他作為教師,不願讓愚昧延續到下一代,他要用知識改變這個村子。他把自己所有的工資都用在了幫孩子交學費和建設學校上,以至於得了重病也沒錢治,其實只要兩萬塊錢他就可以痊癒,如果不治就只有死亡。他沒有錢,他的錢都用在學校上了。
他拖著瀕臨死亡的身體給孩子上最後一課,牛頓力學三大定律。他要孩子們背下來,不懂也要背下來,他說以後你們會懂的。然後就死掉了。
這時,奇跡發生了。原來,人類為了文明得以延續,用基因技術和納米技術創造了和人類一模一樣但是體積只有細菌大小的生物——微人!他們繼承了人類的全部文明,將在太陽發生能量閃爍的時候躲進地下,他們將代替人類繼續在地球生存。
大劉在這里用了非常有趣的寫法,微人管乳酸菌叫乳酸雞,管大腸桿菌叫大腸桿狼,管酵母菌叫酵母豬。(這種突如其來的幽默我真是完全招架不住)他們是人類肉眼絕對看不大的「小人兒」。
大劉的科幻永遠都有對整個人類的諷刺,就在太陽快要能量閃爍的最後一段時間,微人要求宏人(也就是人類)交出政權,正式把地球的統治權交給他們。人類不同意,地球的政權怎麼能交給一群細菌。為了政權,微人和宏人發生了一場大戰。
很遺憾,人類沒有打過這群「細菌」,他們太小了,無孔不入,就好像幾百上千億的蟻人和人類打,怎麼可能打得過。人類敗了,也滅亡了。
人類在滅絕之際還在為爭奪政權而戰,人類不惜讓文明覆滅,也要爭奪那虛無縹緲的權利。人類很少意識到地球是孕育我們生命的地方,是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唯一的家。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家,而不是你爭我搶的戰利品。
人類總是渾渾噩噩,智者永遠是少數的。文學便是要點醒世人,這樣的文學才有意義。我時常看到有人說,科技才能救國。我不這樣認為,科技只能強國,思想才能救國啊!
Ⅵ 跪求劉慈欣短篇小說全集TXT,有的發我郵箱
鏈接:
《地球大炮》是2014年11月1日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科幻類小說,作者是劉慈欣
Ⅶ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長篇有《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短篇有《中國太陽》,《夢之海》,《地火》,《流浪地球》,《詩雲》,《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版和俄國版)》,《天使時代》《贍養人類》《贍養上帝》等等等等。
Ⅷ 劉慈欣都寫過什麼小說呀 三體除外
1999年
《鯨歌》
《微觀盡頭》
《宇宙坍縮》
《帶上她的眼睛》
2000年
《地火》
《流浪地球
2001年
《鄉村教師》
《混沌蝴蝶》
《微紀元》
《全頻帶阻塞干擾》
2002年
《中國太陽》
《朝聞道》(《科幻世界》):榮獲2002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天使時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灣飛馬》[1]
《魔鬼積木》(《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長篇
《吞食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2003年
《超新星紀元》(作家出版社):長篇。
《文明的反向擴張》(《科幻世界》):科幻專題文章
《詩雲》(《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藝術」系列之二,榮獲2003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光榮與夢想》(《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
《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思想者》(《科幻世界》):榮獲03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4年
《圓圓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球狀閃電》(《科幻世界星雲》):長篇。
《當恐龍遇上螞蟻》(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名《白堊紀往事》,長篇。
《鏡子》(《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
2005年
《贍養上帝》(《科幻世界》)
《歡樂頌》(《九州幻想》):「大藝術」系列之三
《贍養人類》(《科幻世界》)
2006年
《山》(《科幻世界》)
2010年
《太原之戀》(九州幻想)
《時光盡頭》(花山文藝出版社):短篇小說集
2011年
《燒火工》
2014年
《時間移民》作品集
《2018》作品集
2018年
《黃金原野》(收錄於《十二個明天》)
Ⅸ 劉慈欣的全部作品
劉慈欣的全部作品:《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不能共存的節日》、《全頻帶阻塞干擾》。
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7年6月25日,憑借《三體3: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獲2018年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的創作特點
劉慈欣承襲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中節奏緊張,情節生動的特徵,並且在看似平實拙樸的語言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學和自然的偉大力量。
劉慈欣擅長將工業化過程和科學技術塑造成某種強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著英雄主義的情懷。例如小說《流浪地球》,該作品綜合了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和人類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題,地球因為太陽的毀滅而必須進行逃離太陽系的悲壯遠征。
劉慈欣還擅長使用「密集敘事」和「時間跳躍」的手法,在作品中無限加快敘事的步伐,使讀者的思維無法趕超作者的思維,並在敘事過程中留下大量的時間空缺,將未來發展呈現到讀者面前的機會,產生一種獨特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歷史感。
如在《地火》《吞噬者》和《夢之海》等小說中,密集化的敘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還增加讀者對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感受,增加了讀者對科學技術應付危機的信心。
Ⅹ 劉慈欣作品有哪些
第一部《三體》簡介:
文化革命時期,天文學家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三體人屬於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被逼迫逃離母星。地球上應對三體人到來的一個秘密組織(ETO)。地球防衛組織中國區作戰中心通過「古箏計劃」一定程度的組織了三體人入侵的計劃。
第二部《三體Ⅱ·黑暗森林》簡介:
三體人在利用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出動龐大的宇宙艦隊直撲太陽系。人類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制訂了「面壁計劃」。羅輯證實宇宙文明間的黑暗森林法則,任何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都將很快被消滅。他以此相威脅,暫時制止三體對太陽系的入侵,地球與三體建立戰略平衡。
第三部《三體Ⅲ·死神永生》簡介:
人類最終沒有能夠逃脫被高級文明毀滅的命運。因為宇宙中還存在更強大的文明,戰爭的方式和武器已經遠超出人類的想像,極高文明發出了一張卡片大小的「二向箔」,使整個太陽系壓縮為二維平面而毀滅。
(10)已出版國外的劉慈欣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劉慈欣1999年起在雜志《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此後接連創作了多個中短篇小說;「有三顆無規則運行恆星的恆星系」這個構思他最初打算用來寫短篇,後來發現能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於是把這和吳岩在《中國軌道》里描寫人們不顧一切地探索太空的歷史相結合。
設定以「文革」時期為整個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與外星力量間的接觸、以及華約和北約的冷戰;在一位出版人的影響下,他對原來的構思做了較大的變化,改為一個長篇的三部曲系列,敘述從20世紀60年代到五百年後人類的一段特殊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