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言短篇小說戴逸
A.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內容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七、八回中有描述,小說進行了哪些藝術加工
整個都是藝術加工,比如第一次先見到農夫,唱孔明寫的歌,回來又見到崔州平.給孔明的出現加上了一層神秘感.第二次去又見到石廣元和孟公威,表現孔明交友圈子的不俗,又碰到黃承彥.都是為了給大家一個概念,孔明決非凡人.並且表現出劉備的仁,禮賢下士.
三國志里只有一句:凡三往,乃見.
1、三顧茅廬是史實,見於諸葛亮《出師表》,但具體情節志書沒有詳細記載,小說當然要描寫得生動活潑一些
2、「隆中對策」在三國演義中與三國志中的區別
一、三國志中比三國演義中多五句
第一句: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第二:則名微而眾寡
第三:以弱為強者
第四:賢能為之用
第五:張魯在北
二、志比演義少兩句
即:「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
三、演義中有10餘處多字、少字,有的因錯一字而意思相反,如「而其主不能守」錯為「非其主不能守」。
參考資料:《諸葛亮大傳》戴逸
B. 乾隆帝及其時代簡明清史戴逸自選g代表作出於誰
戴逸。
《戴逸自選集》是2007年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逸。
《戴逸自選集》收錄治史數十年,尤長於清史、近現代史的戴逸教授所選專題論文……等歷史雜文、書評書。
C. 如何評價範文瀾作為近代史學泰斗,你怎麼看呢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過:對我影響很大的一部書不是文學作品,而是一部歷史作品 ,這就是範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
在當今的學術界,錢穆的《國史大綱》頗受歡迎,範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則被一些學者視為“戰時史學”的代表而備受冷遇。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範文瀾的史學在今天到底過時了沒有?
錢穆代表的是精英史學觀,範文瀾代表的是人民史學觀。
範文瀾認為,自周秦以來2000多年的歷史看作一部以農民為主角的歷史,看作一部“農民反對地主斗爭史”。
正好相反,錢穆則認為農民起義,不但沒有推動中國歷史前進,反而阻礙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漢末黃巾,乃至黃巢張獻忠李自成,全是混亂破壞,只見倒退,無上進”,更不要說太平天國了。
範文瀾與錢穆的史學觀點成了兩個極端的對立,範文瀾以農民為歷史動力,錢穆以士大夫為歷史動力,各有偏頗。歷史的主體不能說單純是那一方面來創造的,錢穆是儒學史觀,眼裡只有精英;範文瀾是人民史學,拋棄傳統的帝王家史,對過去是一個批判。但是把農民提到一個過度的高度,過於美化拔高。
D. 戴逸的人物評價
戴逸教授現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是中國當代少有的兼通清代前後期歷史的清史大家,無論是以其個人學術成果開拓重要研究領域,還是以其聲望與影響推動中國清代歷史研究的發展,他都卓有建樹。(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遴選委員會)
戴逸先生和張卓元先生心懷祖國,言傳身教,桃李滿天下,取得了一系列優秀成果;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對學術的熱愛和追求,不追風,不趕潮,獨立思考,令人敬佩,令人感動;(國務院副總理 馬 凱)
戴逸老師的學術成就得益於兩個字,一曰精一曰通,精是說他有非常結實的文史底子,闡發見識有厚度,青年時代就得到諸位史學前輩的賞識不是偶然的。通是說他學識廣博,不狹窄。(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前所長 羅明教授)
戴逸的獨特之處在於兩個方面的貫通,一是縱向的前後通,按史學界通行的劃分,清史以1840年為界劃歸兩端,之前為古代史,之後為近代史,以往是兩批人分頭搞,戴老師則前後都搞。二是從橫向左右通,他編撰《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把清史放到世界背景下思考、討論,學術視野開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前任總編輯 王俊義)
E. 歷史學家戴逸的夫人是誰
范鳳馳。戴逸,96歲,我國清史研究的領銜人物,在清史、中國近現代史方面成就卓著。 戴逸與夫人的名字都取自滄州 范鳳馳介紹,原滄州財經學校黨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