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鈞在短篇小說集
❶ 葉聖陶的主要作品
葉聖陶的主要作品有:《春宴瑣譚》、《小白船》、《一粒種子》、《雪朝》、《旅行家》、《含羞草》、《隔膜》、《玫瑰和金魚》、 《月亮姑娘的親事》 。
《快樂的人》、《稻草人》、《火災》、《線下》、《倪煥之》、《古代英雄的石像》、 《文心》 《未厭居習作》、《聖陶短篇小說集》、《葉紹鈞選集》。
《稻草人》是2008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葉聖陶。有一個老婦人,她的田裡有個稻草人,稻草人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葉子上面下了子。老婦人沒看到葉子捲起來了。肉蟲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給老夫人警告,可婦夫人不知道。
稻草人看到漁婦和鯽魚很可憐,自己又不能幫他們,就傷心的倒下了。《稻草人》這篇童話就通過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真實地描寫了二十 年代中國農村風雨飄搖的人間百態。
(1)葉紹鈞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人物軼事
葉聖陶曾數次改名,他原名葉紹鈞,他12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於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並教育他要愛國就得先愛鄉土,曉得鄉土的山川史地名人偉業。
1911年10月15日,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了。次日,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
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詩曰『聖人陶鈞萬物』,就取『聖陶』為字吧。」這樣葉紹鈞滿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葉紹鈞在《小說叢報》第2期發表文言小說《玻璃窗內之畫象》,署名「聖陶」。以後他又把姓「葉」與筆名「聖陶」連了起來,成為著名於世的筆名。
❷ 葉聖陶的文章有哪些
1、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
2、1921年冬,葉聖陶開始嘗試童話創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話,表達的是「愛」和「善」的理想主義。
3、1923年,進入商務印書館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發表了長篇小說《倪煥之》。
4、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我國的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是他寫的。
5、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2)葉紹鈞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作品風格:
葉聖陶小說的突出藝術成就,在於他對「灰色人生」的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表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徵。作家的冷雋、客觀的風格色彩並不排斥他內在熱情和主觀見解的表達。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在葉聖陶小說風格的諸因素中最為突出。
他帶著一雙透入的觀世的眼,冷靜地審視著蜷伏在舊中國暗諏一角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民眾。他的內心滿蘊著悲憫之情,而在落筆之際卻藏而不露、冷雋含蓄,意常見於言外,情不外露於文中。
❸ 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是什麼
郁達夫的《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而《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
《沉淪》作為郁達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身上所體現的沉淪精神體現了作為五四青年後的一代知識分子,對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的深深的憂慮及以大膽暴露的方式表達對殘酷現實的控訴。
可以說,在《沉淪》主人公身上體現的沉淪精神,不只是一個個體青年的表現,而是在當時國內危機重重之下的整個民族所表現的一種精神狀態。得出這一看法,是通過對文本中郁達夫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分析得出的。
作者本人也曾說 :我的消沉,也是對國家,對社會的。因此,把文中的沉淪精神看做是對當時整個民族精神狀態的一種描寫是有合理意義的。
(3)葉紹鈞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對於主人公身上的沉淪精神的含義,我們可以多角度分析 :
1、從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角度分析 :《沉淪》中 20 歲上下的主人公無疑正處於人格塑定階段, 主人公在中國傳統文化格局中的小小的書齋里度過了十幾年春秋,這決定了他人格塑造的基礎,儒家傳統文化的修齊治平觀念與倫理道德的約束, 使其個體意識有弱化傾向,
這使他不敢在自己愛慕的異性面前公開自己情感的社會習慣心理和採用用放情山水來迴避消解性本能的傳統意義上的移情模式。
主人公所受到的文化也是我們民族一直以來接受的,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讓我們對打開國門後突如其來的變化應接不暇,我們一方面用自己幾千年來的正統文化看似執著的抵擋著外部世界的腐朽思想的誘惑,但另一方面身體及心理的本能卻想去接受、去學習,這種種沖突,
在我們從近代以來對待外國來的一切包括器物、思想都可以看出,這也是我們民族所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所表現的出的,曾經不斷地反抗,在失敗後變為了無奈的掙扎。
2、其次是在塑造主人公的過程中,郁達夫有意的要突出主人公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產生了對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沉淪》引起人們對覺醒了的自我的關注,而對其賴以存在的生命本體予以重新審視的同時,主人公在試圖塑造與完善自己人格過程所深受的痛苦與悲劇性結局,也促使當時青年知識分子在肯定與張揚自我意識的努力中產生一種巨大的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當面對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和錯綜復雜的政治動亂時,青年知識分子一時找不到出路,看不清方向,在前進中陷入迷惘,在反抗中淪入消沉,思想上處於苦悶、感傷、憂郁、頹廢之中。事實上,這是當時的社會通病,是知識分子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情緒。
這種苦悶,是一種時代的苦悶,這種頹廢同時也列印著深沉的時代烙印。最後作者的對主人公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本人及主人公的雙重悲哀與失望。通過對比主人公與郁達夫本人,我們會發現兩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❹ 葉聖陶的主要作品是什麼
【短篇小說集】
《膜》,商務印書館1922年3月版。
《火災》,商務印書館 1923年11月版。
《線下》,商務印書館 1925年10月版。
《城中》,上海文學周報社1926年7月版。
《未厭集》,商務印書館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長篇小說】
《倪煥之》,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腳步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1年9月版。
《未厭居習作》,上海開明書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慶文光書局1945年1月版。
《葉聖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詩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話:
《稻草人》,商務印書館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像》,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6月版。
【理論】
《葉聖陶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1月版。
【教育論著】
《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著作書目:
《隔膜》(短篇小說集)1922,商務
《雪朝》(新詩集)與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務
《火災》(短篇小說集)1923,商務
《稻草人》(童話集)1923,商務
《劍鞘》(散文集)與俞平伯合著,1924,霜楓社
《線下》(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
《城中》(短篇小說集)1926,上海文學周報社
《風浪》(兒童歌劇)1928,商務
《未厭集》(短篇小說集)1929,商務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開明
《懇親會》(戲劇)1930,小說月報社
《當代英雄的石像》(童話集)1931,開明
《腳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國書店
《三種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厭居習作》(散文集)1935,開明
《聖陶短篇小說集》1936,商務
《葉紹鈞選集》1936,萬象
《葉紹鈞文選》1936,仿古書店
《四三集》(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話集)1936,藝林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品選》1937,全球書店
《給戰時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1941,三通書局
《遣愁集》(小說、詩歌集)1943,創作文藝社
《微波》(短篇小說集)1944,藝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紹鈞傑作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46,全球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49,全球書店
《怎樣游戲》(兒童文學)1947,中華
《李太太的頭發》(散文、短篇小說集)l947,博文書店
《葉聖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說集)1948,中華
《葉聖陶短篇小說集》 1954,人文
《葉聖陶童話選》 1956,少兒
《葉聖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葉聖陶選集》 1958,香港新藝出版社
《葉聖陶選集》 1959,人文
《抗爭》(短篇小說集)1959,人文
《篋存集》(詩集)1960,作家
《葉聖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葉聖陶序跋集》 1983,三聯
《我與四川》(散文、詩歌集)1984,四川人民
《葉聖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聯
《稻草人》和其他童話 1984,少兒
《童話》1985年,新蕾出版社
《葉聖陶童話選》1986,吉林人民
《葉聖陶代表作》1987,黃河文藝
《葉聖陶集》(1-5卷)1988,江蘇教育
❺ 葉聖陶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 )、童話集( )。
《隔膜》(短篇小說集)1922,商務
《雪朝》(新詩集)與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務
《火災》(短篇小說集)1923,商務
《稻草人》(童話集)1923,商務
《劍鞘》(散文集)與俞平伯合著,1924,霜楓社
《線下》(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
《城中》(短篇小說集)1926,上海文學周報社
《風浪》(兒童歌劇)1928,商務
《未厭集》(短篇小說集)1929,商務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開明
《懇親會》(戲劇)1930,小說月報社
《當代英雄的石像》(童話集)1931,開明
《腳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國書店
《三種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厭居習作》(散文集)1935,開明
《聖陶短篇小說集》1936,商務
《葉紹鈞選集》1936,萬象
《葉紹鈞文選》1936,仿古書店
《四三集》(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話集)1936,藝林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品選》1937,全球書店
《給戰時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1941,三通書局
《遣愁集》(小說、詩歌集)1943,創作文藝社
《微波》(短篇小說集)1944,藝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紹鈞傑作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46,全球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49,全球書店
《怎樣游戲》(兒童文學)1947,中華
《李太太的頭發》(散文、短篇小說集)l947,博文書店
《葉聖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說集)1948,中華
《葉聖陶短篇小說集》
1954,人文
《葉聖陶童話選》
1956,少兒
《葉聖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葉聖陶選集》
1958,香港新藝出版社
《葉聖陶選集》
1959,人文
《抗爭》(短篇小說集)1959,人文
《篋存集》(詩集)1960,作家
《葉聖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葉聖陶序跋集》
1983,三聯
《我與四川》(散文、詩歌集)1984,四川人民
《葉聖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聯
《稻草人》和其他童話
1984,少兒
❻ 葉聖陶的主要作品 是什麼
《春宴瑣譚》、《小白船》、《一粒種子》、《雪朝》 、《旅行家》、 《含羞草》 、《隔膜》、《玫瑰和金魚》、《月亮姑娘的親事》 、《快樂的人》、《稻草人》、《火災》、《線下》 、《倪煥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 、《未厭居習作》、《聖陶短篇小說集》、《葉紹鈞選集》。
葉聖陶(1894—1988),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6)葉紹鈞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葉聖陶曾數次改名,他原名葉紹鈞,他12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於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並教育他要愛國就得先愛鄉土,曉得鄉土的山川史地名人偉業。
1911年10月15日,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了。次日,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詩曰『聖人陶鈞萬物』,就取『聖陶』為字吧。」這樣葉紹鈞滿意而去。
人物貢獻
葉聖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並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
❼ 五四以後葉紹鈞描寫代表作
五四以後葉紹鈞的代表作有:
1921年《小白船》(童話),1921年《一粒種子》(童話),1922年《雪朝》(詩)
1922 年《旅行家》(童話),1922年《含羞草》(童話),1922《隔膜》( 小說集 )
1922年《玫瑰和金魚》(童話),1922 年《月亮姑娘的親事》(童話)
1922年 《快樂的人》( 童話),1923年 《稻草人》(小說),1923年 《火災》(小說集)
1925 年《線下》( 短篇小說),1928年 《倪煥之》(長篇小說)
1931年《古代英雄的石像》( 童話),1934年《文心》(教育)
1935 年《未厭居習作》( 散文),1936年《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
1936 年《葉紹鈞選集》( 文選)
(7)葉紹鈞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葉聖陶曾數次改名,他原名葉紹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❽ 小學語文中葉聖陶的課文
1、《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葉聖陶。本文章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
2、《荷花》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 ,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朗讀人是陸洋。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夜空和閃閃的星星。
展現了孩子想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本文想像奇特,插圖生動形象,能引起孩子對夜空無限的遐想,和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全詩韻律和諧,語言通俗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易於激發兒童朗讀的興趣,驅遣他們的想像。
入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課本。
4、《記金華的雙龍洞》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本文入選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收錄為課文。這篇游記不作為課文的時候叫《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5、《藕與蒓菜》
《藕與蒓菜》就現代作家葉聖陶於192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託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蒓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蒓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
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一些藕和蒓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藕與蒓菜》後被收入滬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