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閱讀節奏

短篇小說閱讀節奏

發布時間: 2023-01-08 16:18:27

A. 短篇故事怎樣寫出一個精彩的結尾

一、語言方面

通常按照如上所述的情節而言,短篇小說的可以分為四種。

1.依順前面情節的發展作適當的收束:

即前文的情節已經很詳盡,最後則直接總結或者點明結局。這種寫法就如童話中

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一般朴實。而對於短篇小說,則一定要要求簡明而精煉。如果結尾篇幅過長,會使整篇小說讀起來行文拖沓,減少其藝術感染力。

2.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效果:

就像我們都曾經在閱讀題里分析省略號的作用一樣,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意味深長的技巧融入在小說之中。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恰當的省略。但這並不代表著一定要用省略號,總體來說應該是達到故事情節無聲的延續,即:開放式的結尾。將讀者的想像力調動起來可以使讀者對閱讀的參與度最大化。但同時,這種寫法會導致作者的文風文筆層次高下立現:這種結局展現的是作者對意境的營造能力,筆法節奏的凝實與掌握度,閱讀的功底及審美能力。在此處長篇大論的贅述和無關描寫反而是畫蛇添足,會使結尾成為整篇小說的敗筆。

3.結尾即是小說的高潮:

如歐亨利的小說一樣,將事件的主要沖突放在結尾能使作者本人在前面有充分的空間埋下足夠多的伏筆。動人心魄的情節來結尾也會加強人的震撼感,從而從另一層面達到回味無窮的效果。但這種方式對篇幅的限制也非常苛刻,要求作者將矛盾激化的點把握得精準而巧妙。哪怕僅僅佔了1/3的篇幅,把高潮放在結尾也會使讀者感覺此篇小說詳略不均,難以達意。

4.故事的循環:

結束便是開始。這種寫法分三種,一種如同星新一的《喂,出來》一樣,是與本文的開頭聯系起來,回環往復;還有一種是聯系另一故事的開頭,簡而言之就是續集;第三種就是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講的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講的是:……

第一種寫法是非常考驗作者對全文的把控與大局觀,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布局,從而使整篇故事環環相扣,因果相連。第二種則比較簡單,無須多言。第三種則在許多段子里頻繁出現,在此也不多說。總而言之,這種寫法會給人一種故事是不會完的,這也是我最近在練習的一種寫作方式。

我們現在再來從表達的 方式 來談。

1.議論:

結尾處的議論有兩種,一是作者視角的主觀議論,一是人物視角的議論。作者口吻的議論在讀者的思考與作者本人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反而會打破文章的平衡,所以一般不推薦。而人物視角的議論所需要留意的是邏輯性:即此事發表議論的人物所說的話與他在小說中的形象是否匹配。假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最後議論人物的語氣不相符,或者是人物在作品中所了解的真相與他所表達的真相不相符,會使整個作品失去真實性,讓作品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2.抒情:

抒情重要的是抒發該抒發的情感,不要無病呻吟。關於抒情要靠作者自身的情感感知力和閱讀量來把握抒情的程度,在此也不便贅述。短篇小說的抒情,更要一語中的!

3.描寫:

從小學開始老師就一直在強調描寫的作用。環境描寫人物描寫等也一直是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關於描寫,最重要的是刪去過分的描寫。有時宕開一筆的環境描寫是畫龍點睛,有時過分卻又偏離重點,影響閱讀感受。所以對於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再談談對話——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對對話擁有直觀感受,然而在寫作中卻會由於種種原因改變了自己的寫作方式。有時候在自己寫出來的作品中會發現語言生硬,仔細想來大多都是對話的方式和語氣與生活中有很大差異。所以作者本人必須能夠有結合生活與文字的能力,盡最大可能地還原真實。而小說結尾的描寫,多以環境描寫和語言描寫為主,其他的在此也進行省略,不再長篇大論地發表看法。

------

文章的刪減與改動是每個作者在寫作完畢後必經的內容,所刪減改動的不僅是錯別字。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寫的很好的地方可能反而會影響整個作品的節奏與風格,這個時候需要狠心將你很滿意的這部分刪掉,來保持全文的美感。對於刪減,所有的作家都必須要有刪掉全文重新寫作的勇氣,這才能夠保證寫出來的文章不會讓人有拼湊感和突兀感。

---

二、情節方面

------

情節主要是個人構思無法改變,但是仍要銘記的是精煉性和刪繁從簡。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答主都提到了歐亨利,他的作品的確很有特色和借鑒意義。但近來世界文學趨勢是寫實,即:以平淡見真實。所以歐亨利式的寫法固然好,但在自己的運用不成熟之前最好不要濫用,或刻意矯揉造作地模仿,直到下來多多練習到任用自如為止。不然反而會將好的故事寫出了不三不四的段子意味,毀了情節和節奏。寫作重要的是如何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現出來,就如同作者本人親歷這種結局時候,不要讓結局與情感風格不統一——就像是一片小清新氛圍中的悲情結尾,男主和女主突然臟話互掐,也會失了美感的。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51002092/answer/124477505

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B. 超短篇的小小說

文/呱呱鳥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人能夠集中閱讀的時間越來越短,進入了所謂的快餐文化時代。小小說以前也稱之為微型小說,越來越得到了廣大青年網友的歡迎,用時不多,等車,坐車,飯前,課後都可以瀏覽一下,在微信中轉發也很方便。

長篇小說一般都在十萬字以上,中篇小說三萬字以上,短篇小說大概也得一萬字。 這就是說,您如果不寫個萬八千的,怎麼能說您是創作呢,是不能冠之以小說的名頭的。寫作江湖不以長短論英雄,君不見現在想寫點長篇的大咖都得將文章剁碎了,以連載的形式發表。

小小說,也叫微型短篇小說,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內,幾百字也行,平均在一到兩千字之間。 關鍵是要把事情說清楚,同時給予讀者啟發,在這樣的條件下就沒有必要穿靴戴帽,起頭可以單刀直入,敘述過程不必過多修飾,文學用詞也無需繁花似錦,對於沒有受過中文系專業訓練的同學來說太好了,理工學生也可以做個寫作夢。

《小小說是什麼》一文中談到, 小小說是應該具備小說的一般組成元素,其可以具備散文的成分,也可以具備更多詩的成分,或者說小小說是短篇小說和詩詞雜交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沒有恢宏,抒情不充分,音樂性沒有,用散文手法寫出來的東西比敘事詩更空靈,比抒情詩更具情節性。

小小說的關鍵是在結尾, 前面用不多的文字,鋪墊出來的背景和脈絡發展過程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普通文章的總結拔高,而是要在結尾部分進行情節反轉和迅速升華,情理之中,情形之外。讓吃快餐的朋友們可以回味一番,雖然文章短了一些,但是得到的啟迪不比長篇的差,叫好,叫絕,意猶未盡,點到為止。

寫小小說不容易,和攝影師一樣,需要獨特的視角,高超的技藝,從一個側面、一個瞬間之中,捕捉到生活的真諦。 要做到寫的短、說的清,巧妙新穎,切入的角度小,布局編輯能力強,把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壓縮,以說清楚為目的,出奇制勝地反轉結尾,讓人拍案叫絕。也可以藉助童話、寓言、科幻等寫作的手法,使用非現實的題材,或非現實的筆法,調侃出現實生活中的獨特感覺,這樣的文章清新脫俗,別有味道,好看。

幾十個字的超級微型特別小的說說,不是一般人所能為,有點警句的味道了。 省略了嗯多文字,直接把骨髓抽出來了,白森森的觸目驚心。看完之後,晚上是要做夢的,比如,弗里蒂克·布朗寫的超微小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全篇只有25字,你得讀好幾遍,不停地琢磨內在的含義,還得幫他把時間、地點、人物、之前的故事情節給補上,這些都讓讀者充滿各自的相象,有點驚悚,也可以是科幻展現。

製造矛盾,解開懸念,不刻意拉大篇幅,不搞無病呻吟的風花雪月,短小夠用就是好。 這里涉及的人物少、故事情節也簡單,只需截取具有特殊意義的片斷進行切入,對某個場景進行橫斷面精準掃描,不玩藝術處理技巧,對情節不做精雕細刻。集中精力描繪人物、深化主題,節奏變化緊湊,構思結構精巧,達到小中見大的驚人效果。

如果分不清題材種類,也可以寫模糊小說。 不要太在意文體的種類,把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出來了就舒服了,然後愛怎麼歸類就怎麼歸,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寫小不是目的,是為了突出重點,以微知著,以近知遠,人物少並且情節簡單,但藝術境界不一定低,一根針扎破天,還是要博採眾長,不拘一格地吸取各種藝術體裁的表現形式,模糊處理題材、種類等各種條條框框,創新成就寫作的未來。

中國古代就有《山海經》、《世說新語》、《笑林》等大量短小精悍的小小說。 這是歷史的文化瑰寶,但是可能是由於寫的比較短,沒有過足癮,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大家更能記住的是長篇的名著,長篇幅的也可以編成各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把小小說改編成一個電視連續劇就會比較累,這得新創作多少新的故事情節,這稿費怎麼算呢。

小小說自帶閃光燈,是非常有個性的文學作品。 大家喜聞樂讀,其精髓的故事梗要也方便聊天、便於在飯桌上傳播。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弘揚真善美,揭露假大空,閱讀起來省時省力,但寫起來可費勁了,嘔心瀝血地琢磨很長時間,語不驚人死不休,寫不出來的時候,得用腦袋不停地撞牆,撞倒南牆才能豁然開朗,腦撞出洞來才能大開。

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 要從日常繁瑣的亂七八糟事情中擺脫出來,用寫字的方式平靜自己的內心,如果時間不夠用,寫小小說就是方法之一,用巧妙的思路編造集合人世的百態圖。跳出凡世間,就可以從上帝的視角觀察這些曾經令你煩惱的亂事情。

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構思,形成邏輯樹圖之後就可以動筆,寫出多長就是它了,也許一不小心拉出來一個長篇呢,一切皆有可能。

C. 如何控制小說的節奏

節奏,主要是調整觀眾情緒和興奮點,避免其過於情緒緊張或審美疲勞導致的厭煩
就像電影也有節奏,比如說情節過於密集觀眾會累,所以重大的敘事情節或劇情爆點之後,要舒緩一下看看風景,接下來下一波劇情,這樣的安排就是節奏,目的是為舒緩觀眾緊張的心情和注意力
網文也是一樣,主角固然去一路開掛,但也不能變成街機那樣,一出場N多敵人上來打,打完算總分下一關,那樣就稱不上小說了,所以需要安排幾個敵人來挑釁主角打臉反踩,平緩一段,再來幾個敵人打臉反踩,平緩一段,再來個BOSS挑釁,諸如此類,目的也是為讀者不要太累,情緒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以便讀者可以較好地接受以後的劇情安排
至於如何把握網文節奏,作者和作者看法不同。
有些作者喜歡鋪墊甚至描寫一些心態來反襯場景,劇情爆點數量無形中就少了但描寫更為詳細。
也有些作者喜歡重點描繪突出爽點,鋪墊和描寫都非常簡化,甚至打鬥也簡化但這樣可以同樣字數多寫一些劇情的爆點和爽點,所以這個也是看個人風格。
讀者口味也不一樣,有些讀者說喜歡看那些描寫打鬥和法術以及場景宏大的部分,也有讀者說一看打鬥根本不看過程直接看結果,看書只看爽點其他忽略的,這些都不一樣所以也沒有一致答案。
如何把握節奏,還是好好摸索,好好學習吧,節奏感是摸索出來的,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

D. 小說敘事節奏舒緩急促的區別

1、急促處是高潮部分,比如驚悚、反轉、恐怖、性愛、以及對謎題的解答。
2、敘述節奏一味的舒緩當然令人生厭,會失去很多讀者和忠實粉絲。

E. 短篇小說之所以短:一本全方位的小說指導書

相信很多人看過《故事會》,裡面的故事大多篇幅短,3000字左右,故事內容腦洞大,後勁強。在80年代,《故事會》成為出圈最早的國民雜志,一期能賣到700多萬冊。在2020年,很多紙刊消失了,《故事會》每期仍有幾十萬冊發行量。

短篇小說和短故事有著相同的特點:篇幅短小、情節簡潔、人物集中、結構精巧。小說作者選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著力刻畫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生活的某一側面,使讀者「借一斑略知全豹」。

而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結構復雜,一般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如《紅樓夢》。

相比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長篇,顯然短篇更受人歡迎,相信讀過《故事會》的人一定比完整讀過一本《紅樓夢》的人多。

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往往自洽無隙、微妙雋永、無法增刪,看完讓人印象深刻,充滿回味。這樣的小說怎麼寫?怎麼安排結構,在盡量短的篇幅內用語言打動讀者?讀完這本書《短篇小說之所以短: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的區別是什麼?解決這個核心問題,你才能學會寫作!》,或許能窺探短篇小說寫作的全部秘密。

《短篇小說之所以短》是由英國作家凡妮莎.格比和伊麗莎白.貝恩斯共同編著的短篇小說寫作指導書。她們兩人也是英國有名的作家和寫作導師,書中集合了英美當代26位新銳作家、創意寫作教師的創作精髓,圍繞短篇小說的標題、開頭、結構形式、語言、情節等方面談了各自的寫作技巧和經驗。從多元視角聚焦短篇小說的藝術風格,為我們拆解短篇小說、微小說、短故事的所有文學元素和創作方法。

一、關於微小說寫作的黃金法則

在《短篇小說之所以短》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微小說的寫作。微小說通常不超過500字,有的甚至只有100字。這種超短小說語言精確、高效、經濟,順應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大衛.克里特在書中用例子詳細介紹了寫微小說的黃金法則:

第一條:不要用太多的人物。

當小說很短時,通常沒有時間去描述人物,一個沒有什麼特殊作用的名字當然更沒必要出現。很多微小說會用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另外兩個角色通常是他或她,或者代稱,而不需要起名字。

第二條:從中間開始。

在微小說中沒有時間設置場景塑造角色,通常開頭一兩句話就包含了很多信息,從故事中間開始,迅速抓住讀者注意力。

第三條:確保結局不是結尾。

文章結束了,故事還沒有結束,讀者還有想像的空間。書中寫道:在微小說中,有一種危險是,在小說情節上著墨過多—當情節講完,小說也結束了,讀者停止了閱讀,也停止了思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克里特把結局放在了小說的中間,讓讀者隨著文本的鋪開和書中人物一起思考當時狀況,

微小說結尾常常戛然而止,而且常常伴隨逆向反轉,給讀者留有想像的餘地。

第四條:讓標題發揮最大作用。

看多了微小說會發現它的標題都很短,像蒲松齡的《狼》、莫泊桑的《羊脂球》,標題在文章中起著畫龍點晴的作用。

第五條:小說的最後一行要像鈴聲一樣響起來。結尾往往將讀者帶到一個新地方,讀者可以繼續思考小說中的想法,思考它們表達的主題。微小說要避免故事內容過於復雜豐富,向文中注入了太多的情感。

第六條:微小說不是一次寫成的,可以往長寫,往短縮。

二、那如何寫微小說,怎麼執行?

微小說惜字如金,最大的特點就是簡練。它所有的標點、空格、分段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且能將讀者帶入它的世界。

作家塔尼亞.赫什曼給出了兩種寫微小說的方法:

第一種,把一個長故事縮短。

當我們試著把一篇長文縮短,會發現有很多內容是重復的,不必要的,有些字句去掉了文章還能保持原來的意思,而且引人回味想像。其實很多短故事,微小說中都會留白。

第二種,設立目標,直接寫一篇短小說。

設定一個時間,比如半小時,一定完成一篇微小說。可以從別的短故事或書中找靈感,給自己一點提示。

三、這本書每一個主題後都有相應的訓練方法。

《短篇小說之所以短》集合了二十多位暢銷作家的創作經驗談,包括寫作中遇到各種問題怎麼辦。每一個主題後都有相應的參考書目,相應的練習題。比如給一篇短文取標題,將一段文字精簡到一半。但沒有導師領著,這樣的練習感覺難。

寫在最後

寫小說不是傳道,而是要真實地反映生活,不論以哪種方式呈現,最終都是為了反映生活本質。比如莫泊桑,契訶夫,其小說都是以諧謔的話語諷刺資本主義的黑暗與腐朽,還有人們那些趨炎附勢與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真實才是作品的生命力。

從這本書中,我看懂了在我眼裡一直是個謎的微小說。對於愛看小說,想寫小說的朋友們來說這都是本不錯的案頭書。

F. 小說課|畢飛宇讀小說和寫小說的20條技巧

學習寫作說到底就是學習閱讀。你讀明白了,自然就寫出來了。

——畢飛宇

畢飛宇的《小說課》有八章內容,每章以1~2篇經典短篇小說為例,講解小說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語言淺顯幽默,分析深入淺出,對於提高故事讀寫水平很有助益。

書中關於讀小說和寫小說的20條技巧,整理如下:

小說是公器:讀小說不是為了印證作者,相反,好作品的價值在於激勵想像、激勵認知。傑出的文本是大於作家的。讀者的閱讀超越了作家,是讀者的福,更是作家的福。

好的讀者:一隻眼看全局,一隻眼盯局部,既能看到小說內部的大,也能看到小說內部的小。

小說的基本面:無論閱讀什麼樣的小說,都要找到小說的敘事時間和小說的敘事空間。

小說的節奏:該上揚的時候,你要有能力揚上去。到了往下摁的時候,你要有能力摁到底、摁得住。正所謂」猶如看蒼山綿延,猶如聽波濤洶涌「。例如《促織》的節奏:低谷——反彈——最高峰——冰窟窿——海狗——反彈。

小說的抒情:小說不像詩歌、散文,小說不抒情,有時反而控制感情,小說不宜」抒發「,只宜」傳遞「。正如張愛玲所言:「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小說的邏輯:處處體現生活的必然性,合目的,合規律——這是審美的心理機制。林沖的落草之路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偶然的。

小說的反邏輯:不按照生活的邏輯發展小說,用「不寫之寫」給讀者製造「飛白」——這是審美的心理距離。例如曹雪芹筆下,最起碼有兩個王熙鳳,一個是面對著秦可卿的王熙鳳,一個是背對著秦可卿的王熙鳳。

小說的結構:非故事類小說更適合點面結構,運用「先整體後局部」的完形心理學原理,讓讀者自己補白言外之意。

小說的人物:碰到難寫的人物,比如詩人,可以使用鋪墊手法,也就是修樓梯,而且鋪墊要非常簡潔,防止小說臃腫。

小說的人物:塑造人物,一半在敘事層面,一半在輔助層面,即鉤沉、前史。如楊二嫂年輕時的綽號是「豆腐西施」,後來是「圓規」,綽號的變化體現了性格發育。人物塑造的還有個前提是,你必須有能力寫出與他(她)的身份向匹配的勞動。如苔絲的形象伴隨著她的勞動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了。

小說的對話:描寫和敘述是作家之權,而對話則是作家很難把控的,對話呈現的是人物的性格,而不是作家個人的語言風格。

海明威式對話:簡潔,能省則省,一句頂萬句。凹進去,不解釋。有力量,有壓迫感。只描寫,不敘事。像電影語言。

李商隱之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李商隱之痛」,憋在心裡頭說不出口:我痛苦啊,到現在都當不上宰相。李商隱說:「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袍未曾開。」

短篇小說的篇幅是合圍而成的家庭小圍牆,講究「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出牆」,講究「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內容大於形式叫悲壯,內容等於形式叫優美,形式大於內容叫喜劇。越虧空、越誇張,喜劇效果就越濃。

小說家喜歡兩件事:一是理直而氣不壯;二是理不直而氣壯。這里頭都是命運。

悲劇是無法迴避,有必然性。別林斯基說:」偶然性在悲劇中是沒有一席之地的。「古希臘人稱悲劇為」命運悲劇「,因為是」看不見的手「,而不是人類自身導致的悲劇。

審美的心理距離:西方講「物——物」的距離,也就是「實——實」的距離。東方講「物——意」的距離,即「實——虛」的距離。如國畫中的飛白。文已盡而意有餘。

好作家有一種天賦叫直覺,就是他知道該怎麼寫。畢飛宇說,我個人之所以如此熱愛寫作,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體驗直覺。它是一種生理快感。

學習寫作說到底就是學習閱讀。你讀明白了,自然就寫出來了。

G. 閱讀短篇小說的教學思路

閱讀短篇小說是個主動的過程。可以用以下方法來做到這一點。

提問,想像,預測,聯想,思考

在上閱讀指導課的時候,可以用到這些做參考。這些是主動閱讀技巧,讀小說,讀其他任何文字的東西,可以跳開文字本身,和作者給圈定的意義背後,你是否有嘗試去思考過?

預測,在現在的課文里也有提到,說明這種教讀法可以嘗試,到語文學習有不僅僅是掌握方法就是全部,這些是走向,我手寫我心等語文實踐能力,由此直接促進實踐活動,還有是由語識(我的理解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感的語文實踐等。

教方法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

還有一句話,王老師說的好,研習過去的課,目的是為了未來的課。

老師課堂上的讓學生不知所措,其實也沒關系,因為有所獲,才是最後要達到的目的,一定要記住,不要要求完美,是對自我,學生以及課堂的最大尊重。

今天因為下雨,練習了四張毛筆字。不為了寫得多好,拿得出手,只為用這樣簡單的方式,去讓自己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求目的,在意過程給自己帶來的滿足感。

熱點內容
跪求好看的虐心小說古代言情 發布:2025-07-20 20:06:37 瀏覽:598
類似宗師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0 20:05:51 瀏覽:880
男主異界重生小說廣告視頻 發布:2025-07-20 19:44:36 瀏覽:615
先孽後甜的小說總裁文 發布:2025-07-20 19:35:27 瀏覽:493
小說都市偷香賊下載 發布:2025-07-20 19:27:04 瀏覽:575
女世子小說原著結局 發布:2025-07-20 19:25:05 瀏覽:357
四月言情小說集txt 發布:2025-07-20 19:20:02 瀏覽:709
言情小說男主叫秦牧 發布:2025-07-20 19:18:41 瀏覽:550
有聲小說都市情感 發布:2025-07-20 19:03:48 瀏覽:835
初中時期紙質黑道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0 19:01:34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