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世界短篇小說集王魯彥

世界短篇小說集王魯彥

發布時間: 2023-01-08 13:27:36

① 王魯彥《雪》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王魯彥贊美了上海的雪滋潤美艷、絢麗有趣,富有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溫馨的懷念,也表達了實現現實的美才是最寶貴的觀點。

王魯彥先寫福建的雪令人索然,然後寫上海的雪美麗,是作者三年來相思著而不能見到的雪花。作者使用對比的手法,從形、聲、色、味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現了上海雪花的美麗、輕靈,表達了作者對於上海雪花的欣喜之情,同時表達了突現現實的美才是最寶貴的觀點。

魯迅《雪》與王魯彥《雪》的對比:

魯迅筆下的雪雪特質之一是孤獨,北方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了雨的精魂,凝聚有堅強內核的驚魂。王魯彥筆下的的雪蘊蓄著生機,有作者的對故鄉記憶和溫馨的懷念,滋潤美艷,絢麗有趣,富有生命力。

(1)世界短篇小說集王魯彥擴展閱讀:

王魯彥(1901年—1944年),原名王衡,浙江鎮海人,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鄉土小說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學旁聽魯迅的《中國小說史》課程,大受裨益,開始創作時遂用筆名「魯彥」以表達對魯迅的仰慕之情。

王魯彥的小說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柚子》、《黃金》等,30年代寫有長篇小說《野火》(《憤怒的鄉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頂下》、《河邊》、《傷兵旅館》和《我們的喇叭》等。

② 王魯彥《父親的玳瑁》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王魯彥《父親的玳瑁》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王魯彥《父親的玳瑁》讀後感 篇1

在五年級下冊的課外閱讀當中,有一篇是度過了一個世紀的著名作家冰心寫的文章叫:父親的「野」孩子。讀完後,讓我感覺到了冰心是個會從童年的回憶當中去找到父親對他的愛的人。

文章講述了在她小時候,像個小男孩似的,不僅整天玩的黑乎乎的、騎著馬去海邊玩,還拿著一支鳥槍設計果子。可是她也承認了,自己的「野」是父親「慣」出來的,為什麼呢?原來,是她父親不給她像小女孩一樣,到了歲數能戴耳環,扎耳朵眼還假意說會扎破痣,並且不讓她穿緊鞋。簡直不像個女孩。

但冰心自己也能感受到,父親縱容他的舉動,其實是愛她。讓她想玩就玩,給她自由的時間,放開地玩,不要總是呆在家裡,不走出家門。我猜想,在冰心小時候就能受到這樣的生活,才造就了她成為了著名作家,現在能寫出這樣一篇感恩父母的文章。

這是我所讀過的最感人的,是我最喜歡的文章。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那是何等的珍貴。這有一個悲劇性地結尾。作者被玳瑁感動了,最後的一句「我希望能在見到和父親的靈魂永久同在著的玳瑁」結束了此文章,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冰心的文章還有很多很多,《寄小讀者》、《往事》等等,總之我希望大家在課余時間能多多看書。

王魯彥《父親的玳瑁》讀後感 篇2

「牆角跟刷然溜過的那黑貓的影,又觸動了我對父親的玳瑁的懷念。」一句很美、意味深長的話,開通了全篇文章。「凈潔的白毛中間,夾雜著些淡黃的雲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婦人的玳瑁按首飾的那種貓兒,是被稱為「玳瑁貓」的。本文講述的是一個與作者的父親的靈魂永久同在這的貓,因為身上的花紋像玳瑁的,所以得名「玳瑁」。

他只聽從於父親的話,他也像一個小孩子,完全像這個家庭中的`一員。父親很愛它,這一人一獸彷彿各自知道對方的心情,動作,思維,完全像親人。他們相處融洽,像是一對知心朋友。

玳瑁又好象父親的追隨者,連睡覺也不願分開,只要父親咳嗽一聲,他就不知從什麼地方溜出來,繞著父親的腳,玳瑁還像父親的聽從者,兩次玳瑁去鄰家遊走,忘了吃飯,大家叫都沒有反應,父親拿著他的碗,用筷子瞧著,只喊了兩聲,玳瑁就遠遠地走來了。自從父親去世後,玳瑁便不再走進父親有關的東西,連老鼠也不捕捉了。可以說是悲傷到了極點。即使這樣,他也不離開這個家。正如母親說得那樣,它是以只有靈性的貓,他不走是因為它想陪伴父親的靈魂。

在讀這篇文章時,我嗅到了一個與父親的靈魂銅在的玳瑁。

王魯彥《父親的玳瑁》讀後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小說,叫《父親的故事》,看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主要是講了兩個父親的遭遇。第一個是說在一個中學的班級,經常有一個民工模樣的男人趴在窗戶上往裡看,好多同學都感到很害怕,其實這個男人就在學校附近的工地上打工,而教室裡面就坐著他的女兒。可女兒生怕別人恥笑她有個如此腌?的父親,從沒有當著人的面認過他。可這個男人抑制不住對女兒的思念,所以就經常趁空閑的時候來看看女兒,他也知道女兒嫌他,所以一看到有人注意他時,就跑開了。

這一天,工地上改善生活,每一個民工都發倆肉包子,這個做父親的不捨得吃,他首先就想起來在附近上學的女兒。於是他又來到學校,當他怯生生地喊住正好放學的女兒時,誰知道女兒一把把那兩個熱騰騰的包子打落在地,還厲聲地大喊:「誰是你的女兒?!」然後就跑開了,做父親地惱怒地揚起了巴掌,誰都以為他要打女兒,可他卻狠狠地扇在了自己的臉上,他蹲在地上,對天一聲悲涼的長嘯:「我生了一個什麼呀的孩子啊!」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在某一高等大學開學的頭一天,來送孩子的高級轎車在校門口排起了長龍。一個保安發現了一個拾荒者在人群里撿些飲料瓶子。保安沖過去,像拎小雞一樣一把把那個拾荒者拎了起來大聲斥罵:「你也不看看今天什麼時候?」這時候從人群里從出來一個來報到的女大學生,上去狠狠地推開保安,大聲喊:「放開我的父親!」剛才還畏畏縮縮的父親高傲地揚起了頭,挽著女兒的胳膊走開了。

原來他們父女生活在一個很貧窮的山村,籌夠了學費,卻沒有來上學的路費,他們為了不遲到,提前一個月就從家裡出發了,今天剛好來到學校,父親拾些破爛就是想盡可能換點路費,因為他整整走了一個月,實在是太累了。

合上書本,我真正感到了什麼是震撼,我為第一個父親悲哀和不平,為第二個父親感到驕傲。正像小說結尾說的那樣,兒女對父親的傷害是最沉重的,也最徹底,它可以讓人們眼中一個大山般堅強的男人霎然倒地。同樣的道理,兒女的愛和尊重,也能讓一個被視為草芥的父親像山一般挺立!

③ 王魯彥的介紹

王魯彥(1901年—1944年),原名王衡,浙江鎮海人,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鄉土小說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學旁聽魯迅的《中國小說史》課程,大受裨益,開始創作時遂用筆名「魯彥」以表達對魯迅的仰慕之情。王魯彥的小說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柚子》、《黃金》等,30年代寫有長篇小說《野火》(《憤怒的鄉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頂下》、《河邊》、《傷兵旅館》和《我們的喇叭》等。

④ 王魯彥的家庭背景

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中,適逢資本商業的進入引起農業社會家庭結構變異的年代,其父已轉向出外當店員、伙計打工謀生。他本人僅從私塾讀到高小,15歲就去上海的商店當學徒。但他受到民主思想的啟蒙,不甘心而求上進,走上了補習自學的「自學成才」道路。18歲就到北京參加了「工讀互助團」,一邊以在北大門口擺飯攤和洗衣等服務謀生,一邊在北大旁聽魯迅講授「中國小說史」和自學世界語。
20歲開始發表新詩和譯文,21歲開始發表短篇小說《秋夜》。隨後其著作和譯著逐年增多並出版了不同時期的小說集,散文集和譯文集等等。其終生除在中學、師范、大學教授語文、文學、世界語和擔任報刊文學副刊編輯工作外,主要是從事著、譯工作。王魯彥有著浙東人的剛毅倔強,高小二年級時,因學生所尊敬的校長被校董方面無理辭退,他與許多同學一道憤而停學。後來輾轉來到北京,加入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等創辦的工讀互助團,同時到北京大學旁聽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等課。
地靈人傑的東海之濱賦予聰慧和韌性,洶涌澎湃的「五四」新潮給予時代的洗禮,王魯彥自學成才,20年代初步入文壇,成為文學研究會會員,在其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11部短篇小說集,1部中篇小說,兩部半長篇小說,4部散文集,還通過世界語翻譯了11部外國文學作品。1944年8月20日,抗戰勝利前夕最艱難的時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主席王魯彥,終因貧病交加,在桂林與世長辭。由於戰事頻仍,當年桂林文藝界同人立下的墓碑竟然不知去向,就連墓地所在也難以尋覓。這位嘔心瀝血為人民的作家,並沒有被後人所忘懷。他的家鄉浙江寧波北侖區大碶鎮為之開辟了魯彥文學生涯展覽室,他的作品集不斷有新版本問世,《聽潮的故事》等散文名篇為人們所喜愛,《黃金》等小說成為被文學史家所稱道的經典作品,形象而生動地記敘著王魯彥淳樸而深邃的遊子之心。

⑤ 王魯彥的主要作品

《柚子》(短篇小說集)1926,北
《黃金》(短篇小說集)1928,人間
《童年的悲哀》(短篇小說集)1931,亞東
《小小的心》(短篇小說集)1933,天馬
《屋頂下》(短篇小說集)1934,現代《驢子和騾子》(散文集)1934,生活
《嬰兒日記》(日記體小說)與夫人覃谷蘭合著,1935,生活
《雀鼠集》(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鄉土》(中篇小說)1936,上海文學出版社
《魯彥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河邊》(短篇小說集)1937,良友
《旅人的心》(散文集)1937,文生
《野火》(長篇小說)1937,良友;又名《憤怒的鄉村》,1938,中興出版社
《傷兵醫院》(短篇小說集)1938,漢口大路書店
《隨蹤瑣記》(散文集)1940,上海三通書局
《橋上》(短篇小說集)1940,上海三通書局
《惠澤公公》(短篇小說集)1941,上海三通書局
《我們的喇叭》(短篇小說集)1942,重慶烽火社
《魯彥散文集》1947,開明
《魯彥選集》1951,開明
《魯彥散文選集》1982,百花
《魯彥散文集》1984,上海文藝 《猶太小說集》1926,開明
《給海蘭的童話》(童話集)俄國馬明.西爾皮雅克著,1927,光華
《顯克微支小說集》波蘭顯克微支著,1928,北新
《花束》(文藝論文集)法國查理斯.拉姆貝爾著,1928,光華
《世界短篇小說集》1928,亞東
《失了影子的人》(中篇小說)德國嘉米瑣著,1929,光華
《苦海》(長篇小說)波蘭先羅什伐斯基著,1929,亞東
《在世界的盡頭》(短篇小說集)1930,神州
《懺悔》(長篇日記體小說)南斯拉夫米耳卡波嘉奇次女士著,1931,亞東

⑥ 王魯彥的作品簡介

短篇小說《柚子》以反諷的語言描繪了在長沙處決犯人時人們傾城出動、爭相觀賞的「盛況」,一方面諷刺了民眾的看客丑態與嗜血心理,另一方面抨擊了軍閥政府草菅人命殘酷統治。作者本擬以反諷的語言表現激憤,但由於激憤的情緒太強烈,「冷峻」在此變成了「冷話」,反而削弱了情緒的單純。最體現魯彥鄉土小說特徵的,是《菊英的出嫁》和《黃金》等。
《菊英的出嫁》描繪了浙東農村的「冥婚」(既為死人辦婚事)的陋習。菊英七八歲時便死去,十年後她的母親張羅為她尋找一個同在陰間的「丈夫」。先是請人說媒,合八字,然後大肆置辦婚禮,極盡鋪排。作者以略含嘲笑的筆調敘述菊英母親為這場婚禮耗費的精神、體力與金錢,描繪人物對於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所傾注的飽滿熱情。充實的物質鋪張、忙碌的人物行為,反襯出人物精神的空白與生命本質的無意義。
《黃金》敘述了發生在浙東一個叫陳四橋的小鎮的世態炎涼。主人公如史伯伯本是家境殷實的人家,兒子在外工作並按月匯款到家,而陳四橋又似乎是個民風淳樸的世界,如史伯伯在這一帶相當受人尊重,鄰里之間關系融洽。某月兒子的匯款不知何故過期還未匯來,如史伯伯的處境因此發生戲劇性的改變:人們猜測他的兒子出了什麼事,無錢寄回家了,於是,關於如史伯伯破產的流言迅速蔓延開來,人們對他家的態度立即改變。上門行乞的乞丐突然變的盛氣凌人,滿含鄙夷起來;債主們紛紛提前上門索款,並動手搜拿東西;如史伯伯的女兒在學校無端受到欺侮,連他家的狗也被人打傷。僅僅因為一個毫無根據的臆猜,昔日倍受尊重的如史伯伯便如喪家之犬,世人以他們最得心應手的市儈手段,給予如史伯伯一家難以承擔的羞辱。魯彥以他對故鄉人情世故的諳熟,通過一種戲劇性情景的設置,將浙東小鎮人們的勢力心態揭示殆盡。《聽潮》是王魯顏的一篇很好的作品。

熱點內容
男主異界重生小說廣告視頻 發布:2025-07-20 19:44:36 瀏覽:615
先孽後甜的小說總裁文 發布:2025-07-20 19:35:27 瀏覽:493
小說都市偷香賊下載 發布:2025-07-20 19:27:04 瀏覽:575
女世子小說原著結局 發布:2025-07-20 19:25:05 瀏覽:357
四月言情小說集txt 發布:2025-07-20 19:20:02 瀏覽:709
言情小說男主叫秦牧 發布:2025-07-20 19:18:41 瀏覽:550
有聲小說都市情感 發布:2025-07-20 19:03:48 瀏覽:835
初中時期紙質黑道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0 19:01:34 瀏覽:301
主角林楓女主蘇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20 19:01:31 瀏覽:468
免費小說傅少的冷情嬌妻 發布:2025-07-20 18:52:46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