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塔鋪
① 一地雞毛的作者簡介
劉震雲1958年生,河南延津縣人,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開始發表小說,同年大學畢業後到《農民日報》社任記者、機動記者。共發表中、短篇小說30多部,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轉載。其中短篇小說《塔鋪》獲《人民文學》1987年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小說選刊》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新兵連》(1988年《青年文學》第一期)獲《小說月報》1987——1988年優秀中篇小說獎,《頭人》(1989年《青年文學》第一期)及《單位》(1989年《北京文學》第二期)均被《中篇小說選刊》選載,獲得好評。小說《塔鋪》、《新兵連》被改編成電視劇,前者獲1988年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
② 劉震雲的重要獲獎
1.《塔鋪》獲1987年——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7年《人民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
2.《一地雞毛》獲1990——1991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
3.1993年獲「莊重文文學獎」。
4.《一句頂一萬句》獲2009年人民文學獎,獲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5.電影《一九四二》獲羅馬電影節青年論壇「金蝴蝶」獎、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三屆華語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劇本改編獎。
6.2016年1月29日,在第47屆開羅國際書展上,劉震雲被埃及文化部授予「埃及文化最高榮譽獎」,以表彰他的作品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產生的巨大影響。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③ 劉震雲的小說有哪些
現有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等,作品集《劉震雲文集》(四卷)、《劉震雲》等,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
④ 風亂翻書之劉震雲《塔鋪》
題記:
劉震雲,河南新鄉延津人老莊人。務過農當過兵上過學當過官。任農業日報的文化部主任。自稱自由撰稿人,不領工資的作家。代表作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溫故1942》《一地雞毛》《手機》《我叫劉躍進》等,長篇故鄉系列:《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1942》《一句頂一萬句》等。
劉震雲經歷豐富,工農兵學商五行,做了三行半。因此鄉村城市轉換很得體,從老農民到解放軍戰士到名牌大學學生再到文化名人,他所描寫的人物個個傳神,所表現出的社會場景也很典型。
塔 鋪
一年寒窗,兩行情淚,三四個同舍,五六百元,七八件事,總是十分受傷,千萬得有希望。這是《塔鋪》的大致內容:一年復讀,准備來年參加高考;所有人都不容易,說起來都是淚流滿面;三四個同舍(王全、耗子、磨桌)各有心酸;一個女孩(李愛蓮)救父把自己賣了五百元;六七件事,挺不過去的不再夢想破滅;
現實總會讓人受傷,但總得滿懷希望。
劉震雲的早期小說有個人經歷的影子。《塔鋪》寫的是「我」復員後趕上恢復高考,為改變命運,復讀一年的生活經歷記錄。
1977年,國家處於百廢待興時期,人才匱乏,高考既可以為國選材,也可以使一部分人通過選拔,擺脫現實生活的困境、實現個人夢想。「我」從部隊復員回來,去復讀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幫助父親解決困境:「三個五尺高的兒子,一下子都到了向他要媳婦的年齡,是夠他喝一壺的。」
參加高考復讀的人很多,塔鋪中學有「我」這樣在外面闖盪一番,心野了的人;也有象王全那樣,已經成家卻未立業,想當個縣官、州官的孩子爹;有做著粉色夢,為追女孩而參加補習的幹部子弟耗子;還有懼怕農活,不想在麥子地里曬死的磨桌。這些懷揣光怪陸離夢想的人,走到一起,成為一個奇特的群體。
物質貧乏時期,學子們在飢腸碌碌下苦讀,支持他們的是白菜蘿卜湯、窩窩頭;甚至連教科書都沒有,一本世界地理需老爹跑幾十里路、用三天時間借來。因而,這場決定命運的競爭,開始就不公平:體質差的最先被冬天的寒冷淘汰王全,家庭拖累大的王全在農忙時無奈離開,基礎差的磨桌在苦讀中神經衰弱,不用功的耗子在最後時刻自我放逐。塔鋪中學的考場里出了幾個大學生?劉震雲沒有交代,可以想見,九曲黃河萬里沙,經過風簸浪激,能到天涯的,肯定少之又少。
《塔鋪》劉震雲用很多筆墨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困頓,寫出了農家子弟求學之不易,也表現出了真摯的情感。尤其是李愛蓮的遭遇,讓人感嘆。李愛蓮是「我」的初戀,倆人同命相憐,想徹底改變命運。但臨近考試,李父一場大病,不得已,李把自己的前途和身體賣了500元,喪失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為了不讓「我」分心,李愛蓮找了一個善意的借口,了解真相的「我」找到李的婆家,相顧無言。李愛蓮說「你是帶咱倆上大學的,無論在哪裡,無論享福,還是受罪,你都帶著咱們兩個。」「我」與李愛蓮告別,走向未來——此時,黃河古道里荒草萋萋,正像蓬勃生長的希望;身後夕陽如血,一如熊熊燃燒的青春。
高考是獨木橋,是一座分水嶺,也是真正的起跑線。「我」沒有輸在起跑線,但王全、磨桌、耗子、李等等很多同樣渴望改變的人,高考後,分別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
《塔鋪》時劉震雲第一篇優秀短篇小說,小說與其後劉震雲關注小人物、表現普通人生活的創作內容一脈相承。它所表現出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黃河古道上的風土人情,真實細致感人。
用寫實手法描寫小人物生存狀態,按時間順序推進,層層剝繭的敘述方法,細致入微的描寫,平和淡然的意象,象老朋友聊天,娓娓道來,有波折起伏,卻順其自然。當然也有劉氏幽默存在:
上第一節課時,磨桌不為《黔之驢》中的驢子和老虎爭斗所擾,安然入睡並且鼾聲陣陣。語文老師馬中彎腰站到他面前說:「睡吧,睡吧,好好睡。毛主席說過,課講得不好,允許學生睡覺。」接著,一挺身,慨然道「當然,故而,你有睡覺的自由,我也有不講的自由。我承認,我水平低,配不上列位,我不講,我不講還不行嗎!」
一個自負、迂腐、氣急敗壞的老教師形象躍然而出,讀罷讓人掩口。當然這是劉氏幽默的第一層——讀了就笑,後來,劉氏的幽默就是另一個境界了。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文壇出現了被標之為「新寫實小說」的文化思潮,以池麗,方方、劉震雲等人為代表。
新寫實主義,注重對生活本身的表述,注重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描寫,關注平常人的生活,描摹自然狀態下的生活,展示生活本來面目。這樣的作品,給人以真實質朴的印象,發生在身邊的事,活在身邊的人,每個人在主人公身上到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新現實主義使文章有真實感和親和力,深受讀者喜愛。
新寫實主義有時會把近乎殘酷的真實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覺得所有的浪漫、虛幻、憧憬中的理想狀態在現實面前不值一擊,讓人灰心喪氣、讓人氣餒,覺得這個世界很冷酷。但關注平常人平常事的寫作理念,畢竟比空中樓閣里的東西要好得多。何況理想和現實之間,有多遠,誰能說清楚呢?
《塔鋪》里看到新寫實小說的特點,而《一地雞毛》,我們可以窺得新寫實小說的全貌。
後記:
但凡從鄉村走向城市的人,看過《塔鋪》,多少都會有些觸動。
唯知識改變命運,那時我們並不懂這句話的含義,只知出農門。
回想曾經同學,有多少人在邁開人生第一步的時候,就被無情羈絆。
回想當年老師,有人已經作古,但他們無私付出,讓我們感動不已。
回想那時天空,純潔如藍,潔白如雲,澄凈如洗,一如少年心靈。
回想那時月光,月光如紗,陣陣蛙鳴里如水輕瀉,一如夢境幻影。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那些過往,刻畫在心底不能遺忘;那些序章,有多少親情友情深藏!
⑤ 塔鋪的作品簡介
劉震雲成名作,短篇小說《塔鋪》改編的電影《塔鋪》。此片由王威導演,王威、劉瀠、陳浩主演,於2007年上映。
因為原著堪稱當代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極具鄉土特色的黃河故道,講述的是七十年代作者求取功名之時所經歷的親情、友情、愛情,反映了極具豫北特色的民風民情。小說極具鄉土氣息,又充滿浪漫色彩,伴以黃沙、沙坡、楊柳、榆槐、濕地等黃河故道景觀,如果拍成電影,必將是一部佳作。看過《我的父親母親》的人,應該可以想像到,將《塔鋪》拍成電影,其藝術性和欣賞性不亞於《我的父親母親》。並且,《塔鋪》所講述的故事和反映的情感比之《我的父親母親》,毫不遜色。據說王威的《塔鋪》改編的內容較多,可惜我沒看過,不知道到底怎樣,並且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信息少之又少。我還是希望有人能夠將原版的《塔鋪》拍成電影,最起碼能還原延津縣當年美麗的黃河故道景觀,留住那份美好的記憶。
現在,我非常想看那部《塔鋪》。當然,我最希望的是,有人能夠按照原著將《塔鋪》拍得很漂亮、很精緻。
⑥ 塔鋪寫了這難忘的高考歲月中,哪三種感情
塔鋪寫了這難忘的高考歲月中,底層生活的貧苦,命運的無奈,窮人在絕望中相濡以沫的真情等三種感情。
《塔鋪》是現代作家劉震雲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1987年發表於《人民文學》。
《塔鋪》主要通過一個復員軍人回鄉後參加高考復習的經歷,講述了幾個農村青年為改變貧困的命運而准備參加1978年高考的辛酸故事。[2]表現了生活在歷史變革時期的農村青年試圖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奮斗過程。
⑦ 劉震雲的作品有哪些
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
中篇小說:官場;官人;頭人;單位;新聞;新兵連;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
短篇小說:塔鋪;土源鼓點後:查理德.克萊德曼
⑧ 塔鋪 劉震雲概括主要內容,急啊!
劉震雲老師的短篇小說《塔鋪 》為當代短篇小說的精品,此小說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又在喻示著國家要發生一種巨大的改變:故事發生在極具鄉土特色的黃河故道,講述的是七十年代作者求取功名之時所經歷的親情、友情、愛情,反映了極具豫北特色的民風民情。
⑨ 一九八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十五篇是
1978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班主任》 劉心武 《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
《神聖的使命》 王亞平 《人民文學》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學》1978年第1期
《我們的軍長》 鄧友梅 《上海文藝》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
《足跡》 王願堅 《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
《頂凌下種》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願你聽到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夢》 宗 璞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傷痕》 盧新華 《文匯報》1978年8月11期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 張 潔 《北京文藝》1978年第7期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張承志 《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張有德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取經》 賈大山 《河北文藝》1977年第4期
《滿月兒》 賈平凹 《上海文藝》1978年第3期
《最寶貴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獻身》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墓場與鮮花》 蕭 平 《上海文藝》1978年第11期
《眼鏡》 劉富道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
《姻緣》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興義 《安徽文藝》1978年第7期
《「不稱心」的姐夫》 關庚寅 《鴨綠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記》 齊 平 《解放軍文藝》1978年第12期
《芙瑞達》 於 土《廣東文藝》1978年第1期
《珊瑚島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1977~1980)
一等獎
人到中年 湛容 《收獲》1980年第1期
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葉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雲山傳奇 魯彥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銅鍾的故事 張一弓《收獲》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獎
土壤 汪浙成、溫小任《收獲》1980年第6期
迫趕隊伍的女兵們鄧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馮驥才 《收獲》1979年第6期
大牆下的紅玉蘭 從維熙 《收獲》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劉紹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霧 張抗抗 《收獲》1980年第3期
開拓者 蔣子龍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孫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驚心動魄的一幕 路遙 《當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喬廠長上任記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7期
小鎮上的將軍 陳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輯錯了的故事 茹志鵑(女) 《人民文學》第2期
彩雲歸 李棟、王雲高 《人民文學》第5期
我們家的炊事員 母國政 《北京文藝》第6期
岡扎與哈利 樊天勝 《人民文學》第4期
記憶 張弦 《人民文學》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學》第9期
誰生活得更美好 張潔(女) 《工人日報》7月15日
戰士通過雷區 張天民 《人民文學》第7期
信任 陳忠實 《陝西日報》6月3日
藍藍的木蘭溪 葉蔚林 《人民文學》第6期
話說陶然亭 鄧友梅 《北京文藝》第2期
內奸 方之 《北京文藝》第3期
李順大造屋 高曉聲 《雨花》第7期
因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學》第10期
我愛每一片綠葉 劉心武 《人民文學》第6期
我應該怎麼辦? 陳國凱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學》第4期
羅浮山血淚祭 申傑英 《十月》第2期
辦婚事的年輕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學》第7期
空谷蘭 (白族)張長 《解放軍文藝》第12期
雕花煙斗 馮驥才 《當代》第2期
獨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學》第2期
努爾曼老漢和獵狗巴力斯(哈薩克族)艾克拜爾 米吉提 《新疆文藝》第3期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西線軼事 徐懷中 《人民文學》第1期
鄉場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8期
月食 李國文 《人民文學》第3期
三千萬 柯雲路 《人民文學》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錦雲、王毅 《北京文學》第7期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 蔣子龍 《新港》第5期
陳奐生上城 高曉聲 《人民文學》第2期
靈與肉 張賢亮 《朔方》第9期
夏 張抗抗(女) 《人民文學》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韓少功 《人民文學》第10期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張弦 《上海文學》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瑪拉沁夫 《人民日報》7月12日
钁柄韓寶山 張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葉文玲(女) 《當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4期
南湖月 劉富道 《人民文學》第7期
天山深處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軍文藝》第9期
你是共產黨員嗎? 張林 《當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學》第3期
春之聲 王蒙 《人民文學》第5期
結婚現場會 馬烽 《人民文學》第1期
丹鳳眼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8期
紅線記 羅旋 《人民文學》第8期
小販世家 陸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後一個軍禮 方南江、李荃 《解放軍文藝》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紅岩》第2期
美與丑 (藏族)益希卓瑪(女) 《人民文學》第6期
海風輕輕吹 呂雷 《作品》第12期
賣蟹 王潤滋 《山東文學》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內當家》王潤滋《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
《賣驢》趙本夫《鍾山》1981年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1981年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陳建功《北京文學》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長》簡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達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劉厚明《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遲松年《鴨綠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周克芹《四川文學》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
《大淖記事》汪曾祺《北京文學》1981年第4期
《頭像》林斤瀾《北京文學》1981年第1期
《蛾眉》劉紹棠《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張一弓《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古華《十月》1981年第2期
《飛過藍天》韓少功《中國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王安憶(女)《上海文學》1981年第10期
《金鹿兒》航鷹(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魯南《山東文學》1981年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高山下的花環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黃綠青藍紫 蔣子龍 《當代》1981年第4期
洗禮 韋君宜 《當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遙 《收獲》1982年第3期
黑駿馬 (回族)張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禍起蕭牆 水運憲 《收獲》1981年第1期
相見時難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鄧友梅 《北京文學》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諶容 《當代》1982年第4期
燕兒窩之夜 魏繼新 《青年文學》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溫小鈺 《小說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蘇進 《昆侖》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憶 《鍾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說界》1982年第3期
張鐵匠的羅曼史 張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駝峰上的愛 馮苓植 《收獲》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綠蔭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遠去的白帆 從維熙 《收獲》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麼 顧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彎彎 譚談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拜年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3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曉聲 《北方文學》第8期
八百米深處 孫少山 《北方文學》第2期
明姑娘 航鷹 《青年文學》第1期
哦,香雪 鐵凝 《青年文學》第5期
不僅僅是留戀 金河 《人民文學》第11期
種包穀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6期
敬禮!媽媽 宋學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學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軍文藝》第6期
賠你一隻金鳳凰 李叔德 《長江文藝》第1期
火紅的雲霞 呂雷 《人民文學》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第5期
第九個售貨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鮑昌 《新港》第8期
聲音 張煒 《山東文學》第5期
母親與遺像 海波 《人民文學》第4期
老霜的苦悶 矯健 《文匯月刊》第1期
遠處的代木聲 (土家族)蔡測海《民族文學》第10期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圍牆 陸文夫 《人民文學》83年第2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史鐵生 《青年文學》83年第1期
搶劫即將發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陣痛 鄧剛 《鴨綠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戀 石言 《人民文學》83年第10期
兵車行 唐棟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烏熱爾圖(鄂溫克族) 《民族文學》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見明 《萌芽》83年第5期
親戚之間 林元春(朝鮮族)清玉譯 《民族文學》83年第9期
公路從門前過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條件尚未成熟 張潔(女) 《北京文學》83年第9期
樹上的鳥兒 王戈 《飛天》83年第9期
沙灶遺風 李杭育 《北京文學》83年第5期
肖爾布拉克 張賢亮 《文匯》月刊83年第2期
雪國熱鬧鎮 劉兆林 《解放軍文藝》83年第7期
遭遇之樂 陶正 《北京文學》83年第4期
除夕夜 達理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旋轉的世界 陳繼光 《人民文學》83年第11期
四個四十歲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過青浪灘 劉艦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李存保《昆侖》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風雪》梁曉聲《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鄧剛《上海文學》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陸文夫《收獲》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學》1984年第7期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鐵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遠村》鄭義《當代》1983年第4期
《拂曉前的葬禮》王兆軍《鍾山》1984年第5期
《煙壺》鄧友梅《收獲》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張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綠》張潔(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場角落的「皇帝」》韓靜霆《丑小鴨》1983年第8期
《燕趙悲歌》蔣子龍《人民文學》1984年第7期
《綠化樹》張賢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兒和她的小戛斯》張一弓《鍾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蘇進《昆侖》1984年第5期
《神鞭》馮驥才《小說家》1984年第3期
《啊,索倫河的槍聲》劉兆林《解放軍文藝》1983年第4期
《臘月·正月》賈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倉》矯健《文匯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乾草》宋學武《青年文學》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7期
《小廠來了個大學生》陳沖《人民文學》1984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麥客》邵振國《當代》1984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8期
《藍幽幽的峽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打魚的和釣魚的》金河《現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鐵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話題》鐵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馬》鄒志安《北京文學》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最後的塹壕》王中才《鴨綠江》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學》1985年第5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藏族]扎西達娃《西藏文學》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學》1985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1期
《滿票》喬典運《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荊風《人民文學》1985年第5期
《窯谷》謝友鄞《上海文學》1986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7期
《遠行》何士光《人民文學》1985年第8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變我》劉西鴻《人民文學》1986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12期
《支書下台唱大戲》鄒志安《北京文學》1986年第6期
《甜苣兒》張石山《青年文學》1986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9期
《合墳》李銳《上海文學》1986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7年第2期
減去十歲 諶容 《人民文學》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貫通 《山東文學》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龐澤雲 《海燕》1985年第11期
繼續操練 李曉 《上海文學》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糧食 劉恆 《中國》1986年第9期
漢家女 周大新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8期
焦大輪子 於德才(滿族) 《上海文學》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曉前死去 張廷竹 《解放軍文藝》1985年第11期
這一片大海灘 楊顯惠 《長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名單
《甜的血腥的鐵》 楊詠鳴 《上海文學》1987年第3期
《牛販子山道》 雁 寧 《人民文學》1987年第3期
《葫蘆溝今昔》 馬 烽 《人民文學》1987年第4期
《小診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學》1987年第4期
《清高》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87年第5期
《馬嘶·秋訴》 謝友鄞 《上海文學》1987年第5期
《陪樂》 朱春雨 《中國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鋪》 劉震雲 《人民文學》1987年第7期
《馬車》 陳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會》 柏 原 《青年文學》1988年第12期
《年關六賦》 阿 成 《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1985一1986)
桑樹坪紀事 朱曉平 《鍾山》1985年第4期
軍歌 周梅森 《鍾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風塵 王小鷹 《收獲》1986年第2期
小鮑庄 王安憶 《中國作家》1985年第2期
紅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來 達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靈旗 喬良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10期
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 《人民文學》1985年第3期
饢神小傳 宋清海 《小說家》1986年第4期
風淚眼 從維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紅塵 霍達(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 張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屆(1987—1988年,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白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煩惱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學》1987年第8期
《風景》
方 方
《當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劉 琦
《昆侖》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區別》
苗長水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4期
《懶得離婚》
諶 容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6期
《天橋》
李 曉
《青年文學》1988年第8期
《追月樓》
葉兆言
《鍾山》1988年第5
⑩ 如何賞析劉震雲的短篇小說《塔鋪》
劉震雲老師的短篇小說《塔鋪》為當代短篇小說的精品,此小說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又在喻示著國家要發生一種巨大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描寫出神入化,《塔鋪》表面為寫「我」求取功名之時所經歷的親情、友情、愛情,實則不然,讀劉老師的《塔鋪》,那平淡而有魅力的描寫是我們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生活在歷史革命時期,農村青年不甘受試圖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的過程。語言朴實,情感真摯,人物描寫刻畫精確生動,以形象幽默諷刺韻味,來展現那一時期的令人難過的辛酸。
塔鋪的用寫實手法描寫小人物生存狀態,按時間順序推進,層層剝繭的敘述方法,細致入微的描寫,平和淡然的意象,象老朋友聊天,娓娓道來,有波折起伏,卻順其自然。當然也有劉氏幽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