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獲獎短篇小說套路
⑴ 你覺得小說中男女主都有哪些故事情節套路
對於大部分小說,我個人覺得劇情都太過於老土,不論兩個人經歷怎麼樣的曲折,到最後肯定會修成正果。而且現在的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其實都不用一個編劇,兩個人隨心所欲的去表演就可以,而且每一個觀眾都能夠成為導演,因為在下一秒都會預料到所發生的是什麼,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創新,所以很多的人都不喜歡看電視劇,我也是這樣。
最後、、田曉霞在一次緊急公務當中命喪洪水,而孫少平最後也沒有選擇喜歡他的女孩結婚,而是陪伴自己的師娘,一同生活。之所以孫少平這樣做,完全就是為了報恩,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故事,在我們意料之外,卻想想又是情理之中,這才是一部好的作品。
⑵ 讀《北京折疊》有感作文
讀《北京折疊》有感作文【篇1】
因為去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我開始關注這個被稱為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獎項。不過別誤解,雨果獎的設立不是為了紀念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而是為了紀念來自盧森堡的現代科幻小說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雨果獎是一個頒發給科幻或奇幻小說的文學獎,與星雲獎同為科幻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獎項,下設最佳長篇小說獎、最佳中篇小說獎、最佳短篇小說獎等。
郝景芳著的《北京折疊》入圍2016年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部小說最初於2012年12月發表在清華大學學生BBS水木社區科幻版上,當時就以其細膩的語言風格,將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合二為一,逐步引起了讀者的注意。2014年2月,《北京折疊》發表在《文藝風賞》上,隨即被國內知名的主流文學期刊《小說月報》選中,發表在2014年4月號上,引發了更為廣泛的關注。2014年11月,《北京折疊》獲得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短篇小說銀獎,並入選科幻小說集《想像力的盛宴》。
很早之前就在《小說月報》上讀過這部小說,當時雖然為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折服,但讀後感覺這更像是一部揭露當下社會的現實主義作品,與劉慈欣著的《三體》和安迪·威爾著的《火星救援》這樣的硬科幻小說有著明顯的不同,小說中提到的三個空間基本上是現實社會和環境的寫照。
作者筆下的北京,城市被劃分為三個空間,第一空間與第二、三空間處於土地的正反兩端,當第一空間存在於地表時,第二、三空間則沉於地底。每過24小時,整座城市會發生翻轉。翻上地表的城市開始生活運轉,而被翻下去的空間里的人則進入睡眠。人為分配的不僅是空間,生活在第一空間里的五百萬人能夠享用連續的24時生活。而當他們陷入睡眠時,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間,則需共享這寶貴的24小時——第二空間生活著2500萬人口,從次日清晨6點生活到夜晚10點;第三空間生活著5000萬人,從10點工作到清晨6點,隨後他們再次集體進入睡眠,地面翻轉,第一空間的人們開始重新接管城市。每個空間里的人們獨立生活著,卻又因為各種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說的主線並不復雜,情節也比較平淡。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受生活在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委託,去給他愛慕的生活在第一空間的女生依言送信傳情的故事。整個故事就發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內,老刀經歷了三個空間的旅程,最終完成了任務並獲得了報酬,返回了屬於自己的第三空間。
小說中城市被劃分為三個空間,其實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這也可以理解為把人劃分為了三個階級,只是這種階級劃分不再是理論上的,也沒有暴露出明顯而激烈的沖突,而是物理層面的隔離,甚至連時間也被人為劃分,像第三空間的人每天真正活著的時間只有8小時,此外就將進入強制休眠。
作者筆下不論在哪個空間的人們生活的都很正常,表現也都很溫和。小說的主人公一番游歷後,也並未對這個制度產生更激烈的情緒,但說實話,恰恰是這種莫名的和諧,讓我讀後細細思量,倍覺恐懼。
在常識中,上層階級的享受往往是建立在對底層社會的無窮的壓榨基礎上的,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往往掙扎在痛苦的邊緣,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當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不堪忍受後,往往會奮起反抗。但在小說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人已經不再必須參加勞動,機器人足以完成絕大多數工作。像老刀所在的第三空間的垃圾工們,垃圾完全不需要這么多人來處理,處在第一空間的管理者們只是怕他們失業,讓他們手頭有事做而已。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剝削階級通過剝削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來賺取利潤。而小說中像老刀之類的垃圾工們的勞動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更談不上榨取剩餘價值,當然也就不存在剝削了。這樣的結果更容易產生階級的固化,造成更嚴重的社會不公平。
小說中三個空間的劃分也體現了社會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間規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絕大多數是勞動艱辛收入微薄的社會最底層;第一空間則是有著優越的環境享受豐富的物質,且統管三個空間的貴族階層;第二層是中間層。第一空間人均佔有的自然空間和時間資源都最多,第三空間則擁擠不堪而且時間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間的1/3且是晚上,可以說是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雖說只是一部只有短短兩萬多字的科幻小說,但對照當下的中國,卻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最後說幾句題外話,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得到雨果獎評委的關注,得益於一部名叫:《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當代科幻小說選集》的出版。這本由著名作家和翻譯家劉宇昆翻譯,美國著名出版公司Tor Books出版的科幻小說集,共收錄了13篇來自中國的科幻小說和3篇科幻方面的論文,囊括了包括:劉慈欣、馬伯庸、陳楸帆、夏笳、糖匪、程婧波等多位作家的作品,其中一篇名為《看不見的星球》的作品亦是郝景芳的文章。而去年獲得雨果獎的《三體》,也是劉宇昆翻譯的。可以這樣說,作為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中國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其它文學作品走向世界,翻譯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好的翻譯家,不論多麼優秀的作品也只能“養在深閨人未識”;而且國外優秀的作品,我們也同樣無緣一窺全貌。
讀《北京折疊》有感作文【篇2】
《北京折疊》創造了一個極端的環境:若干年後,北京已人滿為患不敷使用。無可奈何之下,設計者把城市空間分為三層,底層勞工、中產白領和當權者分別占據不同空間,按不同比例分配著每個48小時周期。時間一到,北京折疊,下一個空間翻上地面,享受有限的“露天”生活。這樣一個典型的反烏托邦設定,既有現實感又有科幻感,比較容易被西方讀者接受和欣賞。個人認為,這是幫助作品入圍的一個原因。
同樣的題材屢見不鮮,眾多好萊塢科幻電影如《逆世界》《極樂空間》《雪國列車》等,都遵循了這樣的套路。但《北京折疊》的特點又在哪裡呢?首先,它創造了一個讀者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在遙遠的東方,用簡潔的科技和設定建造出這樣的階層隔離。其次,本該激烈碰撞的對立階層,在這里卻和平共處。主人公老刀從底層穿越到最高層,也沒有帶著滿腔憤怒,只是始終保持改善自己孩子生活的堅定信念。小說還更進一步,揭示出底層人民的對手是社會進步帶來的人種淘汰——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人力勞動失去用處,底層勞工從事的勞動早就可以由機器人完成,只不過出於社會穩定的需要而保留了這部分工作和人群。小說中失焦的生活、人物的無奈和無解,與作者零度的情感書寫相得益彰。這種沒有壓迫但也沒有指望的現狀,使得之前類似作品裡慷慨激昂的階層對抗顯得滑稽而多餘,但這種平淡和一腳踏空的茫然也令讀者細思恐極。
1984年生的天津人郝景芳有著獨特的人生軌跡。早在2002年,她就獲得了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卻踏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先後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天體物理中心和清華經管學院學習,於2013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在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核心成員。
寫科幻是因為她從小喜歡。對她影響最深的作家作品,國外的是阿西莫夫和《基地》,國內則是劉慈欣早期的那些短篇。入圍雨果獎讓她驚喜不已,但也表示還有點小遺憾,那就是《北京折疊》一開始只是發表在電子雜志上的。
在入圍雨果獎之後,最近,郝景芳的三本新書將與讀者見面,包括收入了《北京折疊》的科幻作品合集《孤獨深處》、早期寫作嘗試的完整總結《去遠方》,以及迄今為止唯一的長篇科幻作品《流浪蒼穹》。
郝景芳的作品散發著詩意的光芒,又不失對現實細致入微的觀察與體認;她的作品並不大張旗鼓吆喝,但總是吸引你去聆聽。劉慈欣非常欣賞《流浪蒼穹》,稱她“所創造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溫馨的陽光中沐浴著金屬的質感,唯美典雅的意境中貫穿著對兩個世界深刻的思考,在寧靜的理性中洋溢著理想主義激情,帶我們去八千萬公里外經歷另一種奇妙的人生。從那個火星紅色沙漠上晶瑩剔透的世界歸來後,你以後的夢境將從黑白變成彩色——這是科幻所能描繪的最壯美的色彩。”
面對采訪,郝景芳表現得很直接,不拐彎抹角,一直強調自己的小說屬於無類型文學。女性身份對科幻創造和男性科幻作家有什麼不同?她的回答非常直接:“我覺得沒什麼不同。下一個問題。”
郝景芳的寫作一直是無由自達的。她沒有攀比過其他人,也很少關注其他作家。雨果獎短中篇的其他提名作品,她就一篇都沒看過,平時極少看科幻,最近這兩年沒看過一篇外國科幻。這和劉慈欣不同,劉慈欣說經常會惡補原版國外科幻作品,也看提名作品。
這或許因為郝景芳是業余寫作,既沒時間,最近兩年閱讀的興趣點又都在別的領域,如純文學、經濟學、歷史和心理學等,尤其是心理學、腦科學,她當了母親後更愛看,讀了百十來本,難怪她筆下角色的心理活動都很豐富細致,尤其擅長行為學和精神分析。對她的科幻創作影響比較大的其實是平時看的物理學、統計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和考古學,她經常看著教科書產生出科幻小說的點子。那篇《北京折疊》的緣起雖然是從生活經驗來的,但思路還是源於閱讀不平等的經濟學的分析教材。
我問她為什麼比較游離於主流科幻圈(如果有主流科幻圈的話),很少拋頭露面。郝景芳的回答令人噴飯:“好多活動是真心沒人通知我,我都是事後才知道!”主觀方面,她的日常生活已經很豐滿,都很要求時間精力,所以也不是特別有時間應酬。
讀《北京折疊》有感作文【篇3】
中國科幻文學作家韓松曾評價:“郝景芳是中國科幻作家中文筆最細膩、風格最雋永、情感最入微的作家之一。她是把科幻往文學道路上引的人。”劉慈欣稱贊,郝景芳為科幻題材“灑上了一層很詩意的陽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科幻作家吳岩則認為郝景芳是一位很經典的科幻作者,“這一點和劉慈欣非常類似”,而這次獲獎的《北京折疊》是她全新的創作思路,即關注現實。
在《北京折疊》中,作者構建了一個存在“三個空間”的北京,三個空間生活著不同社會分工的人,通過技術手段,城市會在一定時間折疊起某個空間,展現不同的生活面貌。郝景芳說,這部作品的靈感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她曾住在北京五環外的城鄉結合部,常聽街邊小攤販談起生活的壓力,但幾個小時後,她又在學校見到揮斥方遒的同學,或者在工作中接觸到企業高管等,這些人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彼此的經歷卻不交叉,就像層疊起來的空間。
在頒獎典禮上,郝景芳表示:“在《北京折疊》這部小說中,我提出了未來的一種可能性,面對著自動化、技術進步、失業、經濟停滯等各方面的問題……我個人不希望我的小說成真,我真誠地希望未來會更加光明。”
對於這部作品,國內外的讀者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讀後感”,郝景芳發現,中國讀者很容易關注到社會分層、差異等元素。但國外讀者最關注的,則是機器化和自動化對於人類經濟的影響,比如機器人取代了工人,失業問題怎麼解決。
⑶ 小說常見套路有哪些
1、主角所到之地必發生大事
為了推進劇情的發展,往往作家們會到主角所在的地方,恰巧遇到一個百年難遇甚至千年難遇的大事,比如什麼拍賣會啦,什麼頂級寶物出土啦,什麼怪獸攻城啊,什麼萬年一出現的修煉福地啦,什麼遺跡洞房啊等等,然後主角經過一番艱苦的戰斗,終於大豐收,戰力蹭蹭蹭的加強。
2、開篇主角體質必廢材
不管是穿越的,還是修仙之類,往往一開篇主角的體質都是那種極其差的廢材體質,什麼必修不了仙啦,什麼必沒有武魂啦,什麼必習不了舞啊等等,一般很多還會加上一個對比,就是之前體質非常好,天資縱橫,後來突然體質廢了,被所有人瞧不起。然後這個時候就順其自然的引出金手指,什麼隨身老爺爺啊,什麼系統啊等等,瘋狂打臉。
3、主角出門必碰到美女
這種也是比較常見的,主角出去歷練或者干什麼的,往往都會遇到一個驚為天人的女子,然後還會有什麼諸如英雄救美,撞見洗澡,幫女子療傷等等橋段發生,讓女子對男主暗生情愫。一般呢,這個女子都有大背景,但有處於很尷尬的境地,比如要被聯姻等等,然後男主就奮發圖強,最後瘋狂裝逼打臉,和美女終成眷屬。
⑷ 求三篇獲諾貝爾獎的短篇小說
1、1901 [法]普呂多姆(1839-1907) 獲獎作品:《孤獨與沉思》。
獲獎類別:詩、散文
2、1902 [德]蒙森(1817-1903) 獲獎作品:《羅馬風雲》。
獲獎類別:散文
3、1903 [挪威]比昂松(1832-1910) 獲獎作品:《挑戰的手套》 。
獲獎類別:劇本、小說
4、 1904 [法]弗-米斯特拉爾(1830-1914) 獲獎作品:《金島》。
獲獎類別:詩、散文 [西]埃切加賴(1832-1916) 獲獎作品:《偉大的牽線人》。 獲獎類別:劇本
5、1905 [波蘭]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 獲獎作品:《你往何處去》。獲獎類別:小說
6、1906 [意]卡爾杜齊(1835-1907) 獲獎作品:《青春詩》。
獲獎類別:詩、散文
7、1907 [英]吉卜林(1835-1907) 獲獎作品:《老虎!老虎!》。
獲獎類別:小說
8、 1908 [德]魯-奧伊肯(1846-1926) 獲獎作品:《精神生活漫筆》。
獲獎類別:散文
9、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1858-1940) 獲獎作品:《騎鵝旅行記》。
獲獎類別:小說
10、 1910 [德]保爾-海澤(1830-1914) 獲獎作品:《特雷庇姑娘》。
獲獎類別:小說
11、 1911 [比利時]梅特林克(1862-1949) 獲獎作品:《花的智慧》。
獲獎類別:散文、劇本
12、1912 [德]豪普特曼(1862-1946) 獲獎作品:《群鼠》。
獲獎類別:劇本、小說
13、1913 [印度]泰戈爾(1861-1941) 獲獎作品:《吉檀枷利》、《飢餓石
頭》。 獲獎類別:詩、小說
14、 1914 因戰爭未授獎
15、 1915 [法]羅曼-羅蘭(1866-1944) 獲獎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獲獎類別:小說
16、1916 [瑞典]海頓斯塔姆(1859-1940) 獲獎作品:《朝聖年代》。
獲獎類別:詩、散文
17、 1917 [丹麥]吉勒魯普(1857-1943) 獲獎作品:《磨坊血案》。
獲獎類別:小說。 [丹麥]彭托皮丹(1857-1919) 獲獎作品:《天國》。 獲獎類別:小說
18、1918 因戰爭未授獎
19、1919 [瑞士]施皮特勒(1845-1924) 獲獎作品:《奧林比亞的春天》。 獲獎類別:詩、小說
20、1920 [挪威]漢姆生(1859-1952) 獲獎作品:《大地碩果-畜牧曲》。
獲獎類別:小說
21、1921 [法]法朗士(1844-1924) 獲獎作品:《苔依絲》。
獲獎類別:小說
22、1922 [西]貝納文特(1866-1954) 獲獎作品:《不吉利的姑娘》。
獲獎類別:劇本
23、1923 [愛爾蘭]威鐮-葉芝 (1865-1939) 獲獎作品:《麗達與天鵝》。 獲獎類別:詩
24、1924 [波蘭]萊蒙特(1868-1925) 獲獎作品:《福地》。
獲獎類別:小說
25、1925 [英]肖伯納(1856-1950) 獲獎作品:《聖女貞德》。
獲獎類別:劇本
26、1926 [意]黛萊達(女1871-1930) 獲獎作品:《邪惡之路》 。
獲獎類別:小說
27、1927 [法]亨利-柏格森(1859-1941) 獲獎作品:《創造進化論》。
獲獎類別:散文
28、1928 [挪威]溫塞特(女1882-1949) 獲獎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 獲獎類別:小說
29、 1929 [德]托馬斯-曼(1857-1955) 獲獎作品:《魔山》 。
獲獎類別:小說
30、1930 [美]辛-路易斯(1885-1951) 獲獎作品:《巴比特》。
獲獎類別:小說
31、1931 [瑞典]卡爾費爾德(1864-1931) 獲獎作品:《荒原和愛情》。
獲獎類別:詩、散文
32、1932 [英]高爾斯華綏(1867-1933) 獲獎作品:《有產者》。
獲獎類別:小說、劇本
33、1933 [俄]伊-蒲寧(1870-1953) 獲獎作品:《米佳的愛》。
獲獎類別:小說、詩
34、1934 [意]皮蘭德婁(1867-1936) 獲獎作品:《尋找自我》。
獲獎類別:劇本、小說
35、1935 因戰爭未授獎
36、1936 [美]尤金-奧尼爾(1888-1953) 獲獎作品:《天邊外》。
獲獎類別:劇本
37、1937 [法]馬丹-杜伽爾(1881-1958) 獲獎作品:《蒂伯一家》。
獲獎類別:小說
38、1938 [美]賽珍珠(女1892-1973) 獲獎作品:《大地》。
獲獎類別:小說
39、1939 [芬蘭]弗-西蘭帕(1888-1946) 獲獎作品:《少女西麗亞》。
獲獎類別:小說
40、1940 因戰爭未授獎
41、1941 因戰爭未授獎
42、1942 因戰爭未授獎
43、1943 因戰爭未授獎
44、1944 [丹麥]約-延森(1873-1950) 獲獎作品:《漫長的旅行》。
獲獎類別:小說
45、1945 [智利]加-米斯特拉爾(女1889-1957) 獲獎作品:《柔情》 。
獲獎類別:詩
46、1946 [瑞士]赫爾曼-黑塞(1877-1962) 獲獎作品:《荒原狼》。
獲獎類別:小說
47、1947 [法]安德烈-紀德(1869-1951) 獲獎作品:《田園交響曲》。
獲獎類別:小說
48、1948 [英]托-愛略特(1888-1965) 獲獎作品:《四個四重奏》。
獲獎類別:詩
49、1949 [美]威鐮-福克納(1897-1962) 獲獎作品:《我彌留之際》。
獲獎類別:小說
50、1950 [英]伯-羅素(1872-1970) 獲獎作品:《哲學-數學-文學》。
獲獎類別:散文
⑸ 關於寫作 | 短篇小說(Short Story)的套路
在英文文學中,有一種寫作類型叫narrative writing,narrative這個詞的中文意思就是講故事,所以narrative writing可以譯成 記敘文體或敘事文體寫作 。Short Story(短篇小說)和Novel(長篇小說)都屬這種文體。
在中文中,我們習慣把Novel翻譯成「小說」,Story翻譯成「故事」,所以Short Story究竟是翻譯成「短篇小說」好還是「短篇故事」好,也未有定論。由於不同語言本身並沒有完全對等的翻譯,也由於中國文學的小說發展路徑與西方文學小說發展路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這種咬文嚼字的細節暫時先放下不提,下文統一口徑稱之短篇小說。
英文文學中的短篇小說是專指 篇幅較短 、圍繞 單一事件 描寫的記敘文體作品。篇幅以一萬詞為最高上限,也有說法認為五千詞是最高上限。
那麼,經典的英文短篇小說有哪些要素呢?簡單地說就是P.A.C.T.S.,加拿大高中老師會讓學生填寫P.A.C.T.S. sheet來分析和理解一篇短篇小說。
故事也好小說也罷,都離不了情節。依據短篇小說的定義,它只有一個中心事件,故事的情節就圍繞著這一個中心事件展開。包括:
一個完整的短篇小說的情節應該包括所有這些要素,使小說的整體走勢呈A字:
講故事要營造一種氛圍,使讀者產生相應的情緒。 氛圍 是作者通過自己的文字傳達出去的,而 情緒 是讀者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所感知的。一篇好的作品,應該是作者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自己營造的氛圍,並產生相應的情緒。而差的作品則相反,讀者或者感受不到作者營造的氛圍,或者產生跟作者期望的完全不符的情緒。
比如,用自然環境營造氣氛是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手法,晴天代表好心情,陰天代表傷心難過……。並不是說現實生活中晴天白日就不會發生倒霉事,而是說這樣的寫法最接近正常人的心理感知,因為人在心情好的時候就是會感覺氣朗天清。這一方面,托馬斯·哈代是個中高手,可以參考他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對自然的描寫是如何烘托主角的悲喜境遇的。
當然,文學名家可以讓倒霉事發生在大晴天並讓讀者更覺悲摧,但對初級寫手來說,這樣做往往是危險的,會造成讀者在閱讀時情緒混亂,懷疑作者是蛇精病。
曾有人在新年時收到遠方友人一封信:「過去幾個新年,每次我們兩家人都在一起過,朋友歡聚何等愉快。今年你們遠赴他鄉,但不知道怎麼的,我們一點兒也沒覺得難過。」——如果不是知道這哥們永遠詞不達意,這信基本就是絕交信的節奏了。這就是氛圍營造的車禍現場。
不用說,短篇小說必須有人物,而且一般還不止一個人物:一或兩個 主要人物 和幾個 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不能多過兩個,否則就亂套了。
次要人物在整個故事中是不變的 ,做為背景色存在。而隨著情節展開,各方沖突的發展, 主要人物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合乎邏輯的變化過程 ,或者是處境變化,或者是心理變化,或者是情緒變化,等等等等。如果主要人物沒有變化,那將是一個無味的故事,如果次要人物發生變化,那將是一個混亂的主次不分的故事。
主角還應該有一個敵手(Antagonist),就是那個給主角製造麻煩的人或物。敵手可以是另一個主角,也可以是次要角色,還可以是主角自己,甚至還可以是主角身處的社會、自然環境。
在中文語境中,小說與故事最重要的一個區別是:故事只是講述一件事,這件事可能是真實發生的,也可能是想像的,故事 可以 不傳達講述者的任何價值和觀念;而小說則不同, 小說是作者通過一個故事傳達自己的思想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也是中學時代最恨的「中心思想」。
因此,一篇好的小說應該能讓讀者get到一個「人生道理」。當然每個讀者有自己的人生經驗,所以從同一篇小說中每個讀者get到的人生道理可能不一樣。還是以莫泊桑的《項鏈》為例,中國的高中語文的標准答案是「對資產階級虛榮的生活方式的無情批判」,而加拿大的標准答案有好幾個:做人要誠實(早跟朋友承認項鏈丟了可能就只用賠500法郎不必做十年苦工了)、愛情很堅貞(這敗家老婆都沒家暴她,還借錢幫她還債,絕對是真愛了)……
一般來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會在故事的一開始交待清楚,但也並非總是這樣。有時,故事的時間地點會隱藏在故事情節中,比如,看到出租馬車,讀者就大概猜到這起碼是一個世紀以前的故事,提到一周掙七個先令,就能猜出故事發生在英國,而且也是很久以前。
初級寫手可以一開頭交待清楚時間地點,高段位寫手則可以把這些信息在行文中潤物細無聲地傳達出來,和故事情節結合成一個協調的整體。
除了PACTS五大要素,短篇小說還有一大要素Narration & Point of View,英文縮寫成POV。 POV就是指故事是從誰的視角來講述 ,即中文所說的第一人稱敘述和第三人稱敘述。
第一人稱很好理解,整篇故事是「我」「我」「我」,我看、我聽、我動、我說、我想。這種視角最大的限制是,「我」只能知道別人在我面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但「我」不知道別人想了什麼,也不知道別人在「我」不在場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除非再有另一個人來告訴「我」)。而這種視角最大的好處是適合初寫者,因為只要寫清楚「我」如何就可以了,別人都是「我」眼中、耳中的映射。
第三人稱是用「他」「她」「它」講故事。第三人稱又細分為 有限制的第三人稱(3rd person view limited) 和 上帝視角第三人稱(3rd person view Omniscient) 。
有限制的第三人稱是用主要人物的視角去寫,故事講述者知道主要人物所做所為所思所想,但對其他人物則所知(寫)不多,這是大部分第三人稱故事使用的講述方式。
上帝視角第三人稱之所以稱為上帝視角,就是指故事講述者知道整個故事所有人的所有行為和思想,是一個全知全覺的存在。具體寫作的例子可以參考簡奧斯汀的小說。這種講述方式是初學者最喜歡用的,因為直接把每個人物的所思所想寫出來交待給讀者簡單易行,比費工費力地描寫人物的行為舉止可省事兒多了。然而這樣寫卻很容易造成行文的混亂,讓讀者在不同人物的不同視角跳來跳去,好像一個初學攝像的人,鏡頭搖來晃去,拍出來的視頻只能讓人頭暈。至於有些初學者以第一人稱寫作卻總是「不小心」鑽到別人的身體里把人家的想法說出來,那就更是笑話了。
這篇文章是根據我在加拿大讀高中英語的課堂筆記整理及個人理解而成,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⑹ 求完整的都市小說寫作套路。 都市中常用的劇情列舉出來,比如賭石啊、創業啊、泡妞打臉啊 要詳細的
滿容易的,字數不是問題,前提是你要定位你的小說到底就是都市愛情,還是都市商戰愛情,還是都市奇幻愛情。
套路如下(原創的,看好了)
男窮,女富,各種巧遇,各種誤會,男愛女,女愛男,後男得知女身世,離女而去,女苦苦追尋,未果,遭遇事故(無所謂是得病還是車禍什麼),住院,病危,男出現,痛哭流涕,女無能力表達(就是傳說中的全癱或植物人),男細心照料,寸步不離,奇跡出現,女康復,兩人剛要生死相許(這事關鍵,如果帶上倫理的話,這就可以寫成是同父異母),雙方父母跳出阻撓,原因(隨便你寫,上輩的仇無外乎劈腿,陷害,小三,看你要什麼類型的),兩人不得再見,而後二人齊心協力(這也是分界點,關乎結局,是齊心協力出逃,還是齊心協力幫父母化解矛盾,最終會導致不同的結局,但大體上還是一致的),眼看好事成雙,小三(小三是兩個哦,男的又女的,女的有男的)出現,二人誤會,父母病重(或死亡,或家敗),誤會加深,正要分手,小三手段事情敗露,父母病好(或死亡,不影響主要結局),然後就N世同堂完美大結局。
至於要不要商戰,或奇幻這類東西,你只用把他們當肉往裡面塞就可以了,關鍵的還是骨架,這類小說全沒營養,只是固定結構,我寫這么多,你要套著這公式弄不出幾萬字,真對不起我這幾百字的教程。
⑺ 年度最佳短篇言情小說
2015年度最佳短篇小說:《來》
夜黑風高,荒郊野嶺,小木屋裡。
男:「來了?
」女:「來了。」
男:「來?」
女:「來!」
男:「來了么?」
女:「還沒來!」
男:「還沒來?」
女:「來了!」
女:「還來不?」
男:「不來了,來不了了。
獲獎評語:文字通俗簡練,信息量卻豐滿厚實,充分體現了中國語言的精深奧妙!
⑻ 小說的基本套路
如何寫小說(新版)
①.寫小說必須先明確幾點:
1.你對寫小說有真正意義上的喜好,不是突然心血來潮,不然寫了幾千字就寫不動了.
2.你認為你寫的小說會有人喜歡,不然寫出來沒人看就尷尬了.辦法:將你小說主要情節公布出來看大家反應.
好了主觀客觀都齊全了.
②.寫小說前的准備:
1.准備好一個故事的基本框架.我覺得每一個作家都是一個造物主,他通過文字來創造了一個世界,這和創造出來的世界就是框架.有些題材的作品可以免去這個框架,例如社會題材.因為他的框架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而有些則不行.例如現在最火的<星辰變>,他屬於玄幻類型,必須重造.當然你也可以用別人已經造好的框架,但沒什麼新意了.
2.有框架了還要有人物,而人物設定就是一篇小說的精華所在.世界上60多億人,沒一個人是一樣的,就算是雙胞胎他們個性也會不同.小說中人物繁多,要把每個人的個性都寫出來的確很難,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小說中不適合用說明性的語言(他很笨\他很聰明,就是說明性語言)來描述一個人的性格,通常都是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動作來突顯人物的性格.<紅樓夢>就是這方面的佼佼這,在<紅樓夢>你可以通過一句話來了解是誰出場了,他就是怎麼牛.我有一個還不錯的辦法,將人物的名字和他的性格寫在卡片上在貼在電腦顯眼處,例如 甲 性格熱情奔放 但有粗心的毛病.乙 性格冷若冰霜 但從不出錯.
在寫作時只要將他的性格用動作\語言表達出來就可以了.人物這方面真的很麻煩.
3.萬事具備只欠情節了,好的情節可以引人入勝,爛的情節只會使人按ALT+F4.情節請自己想,這方面我不做多說,對情節把握不準的也可以問我.
③開始寫.拿出你的鋼筆\圓珠筆(毛筆也行)\鍵盤出來,寫吧.不過寫之前一定要准備好框架.JK 羅琳花了7年時間來准備<哈利波特>的框架和情節,你准備花多久?
④寫小說幾大忌諱:
1.忌第一人稱,也就是"我"來寫.這樣一般都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一般多用第3人稱,就是"你\我\他"來寫,這樣的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更直觀的看,就象看電影一樣.
2.忌無敵.當主角無敵了,這小說就沒什麼可看的了.
3.忌大量淫穢色情內容,當大量淫穢色情充斥著全文,也許會給你帶來沖動,但這就失去小說的意義了.不信可以去看<異能高手在校園>開始覺得還可以,後來就沒意思了.
各位也可以參考上面的12忌.但有些我覺得已經不是忌諱了.
(舊版)作家十二忌:
作家十二忌一,忌跟風「不要修真受歡迎就寫修真,三國好看就寫三國。」
二,忌『我』「這就不多說了,對於所有的寫手來說,用第一人稱寫作是大忌」
三,忌流水帳「文章太過簡陋,文中必須多多出現對話,環境的描寫與人物性格的描述」
四,不能抄襲「至少要抄得讀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尋秦記的劇情」
五,忌文章太短「不要用騙點擊率的方式寫書,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
六,忌太哆嗦「拖戲是可以的,但必須要有技巧,不能無限地拖長。要盡力交代一些有用的東西與伏筆,在一些文字上加長文章的長度,但如困技巧不夠不要強行。文章太短不行,太長也不行。要長短適中。」
,忌太雜「比如科幻作品最好不要與武俠合在一起,香滿的那些武俠科幻漫畫是最失敗的。因為他們硬是把武俠與科幻平衡。每一部小說都有其中心的主題,科幻就科幻,武俠在其中出現可以,但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因為是科幻為主題,那幺一切都必須用科學角度去解釋,而不是又科學又武俠。」
八,忌超人「文章中最忌最忌的除了跟風之外,就是使得主角一夜之間成為超人。主角遇到奇遇得到意料序外的能力,可以!但一夜之間得到超強的力量,事後的力量強無可強,那幺你怎寫到終。」
九,忌名稱太多「讀者是不會有耐性去記憶你所例出的地名人名,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給讀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會使讀者看得頭昏眼花變成了流水帳。」
十,忌例表「題材設定永遠都是給自己看的,不要硬加在文章中,讀者沒有興趣去看你的設定,這樣做就有如提前把一本書的結局說出來,使人失去了看書的味道。」例:魔盜的作者寫魔盜之時沒有任何的設定,在剛始的時候本人看著看著以為是在寫中世紀時的一個貴族故事。最後魔法師突然之間出現了。才啊!地明白到這是一本玄幻作品。給了本人無數的驚奇,而且作者那時至以後很長都沒有出現過更多的魔法師,使得讀者有興趣再看下去,龍什幺的也是最後才慢慢出現,一個個地描述,而不是一次過例出來。換句話說,作者至今才使我明白到這個世界大概是個什幺樣子的,(龍到現在才出現了兩次,妖精見都沒有見過)在我的腦海中用漫長至今的文筆一筆一筆地在本人的腦中將那個世界建築了起來,這是他成功的地方。
十一,忌呢稱「身為一個作者,要盡力站在中立的立場去看去寫,所以在文章中請不要出現不寫出角色全名而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況出現。文章必須給人中立,冷酷的感覺。而呢稱是為了親友之間的親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稱呼,從來沒有見過那些文筆高超的人用這些妮稱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與自己的角色拉親切感干什幺?」
十二,忌上下關系混亂「有很多的作品,主角都是盡力與身邊的角色拉關系」比如:主角命令身邊的大哥去某事時是這樣說的:「某某哥,去幫我把什什什幺給打下來吧。」而不是:「某某某聽令,將XXX給我打下來。」公私無法公明,上下關系混亂,你看全世界哪一個軍隊會戰斗時、工作場合這用這種語氣。這只能表現作者社會經驗不足
⑼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初中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1、文章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種類:(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5、小說種類: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8、找主題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9、文眼:標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徵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10、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