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季羨林短篇諷刺小說

季羨林短篇諷刺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1-06 15:05:20

『壹』 季羨林的作品

出版書目
《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論文集1957年人民出版社
《<羅摩衍那>初探》理論1979年外國文學出版社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年百花出版社
《季羨林選集》散文集1980年香港文學研究社
《朗潤集》散文集198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
《季羨林散文集》散文集198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牛棚雜憶》散文集1998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這一輩子》 散文集 2009年 中央編譯出版社
散文隨筆
《清塘荷韻》《賦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萬泉集》《清華園日記》《牛棚雜憶》《朗潤園隨筆》
季羨林散文隨筆作品(20張)《季
羨林散文選集》《泰戈爾名作欣賞》《人生絮語》《天竺心影》《季羨林談讀書治學》《季羨林談師友》《季羨林談人生》《病榻雜記》《憶往述懷》《新紀元文存》《賦得永久的悔》
主要譯著
《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濕》(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

『貳』 季羨林的作品有哪些

季羨林的作品有《季羨林文集》 ,《清塘荷韻》, 《聽雨》,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季羨林談人生》,《母與子》, 《三個小女孩》 ,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 《季羨林隨想錄:夜來香花開的時候》, 《重返哥根廷》, 《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垂釣》, 《月是故鄉明》,《林臘梅》, 《病榻雜記》, 《天竺心影》, 《朗潤集》。

1,《季羨林文集(套裝全24冊)》主要內容:這是不是表示自己又煥發了青春活力,創作力又旺盛起來了呢?我想,也不是的。我多次聲明,自己不是什麼文學家,也不想做文學家,只是積習難除,每有所感,便不禁技癢,拿起筆來。

所以我寫東西,被動的時候居多,主動的時候較少。現在之所以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寫了這樣多的東西,完全不是出自事前的計劃,而是臨時機遇湊巧,心血來潮。借用一個現成的說法,我的所謂文章不是擠出來的,而是流出來的。

2,《清塘荷韻》作者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

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於2009年去世。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

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其著作已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3卷。

3,《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是季老談在清華5年求學的事兒。這是他青年讀書的黃金時代,也是學術研究的發軔階段。季老通過對往事的回憶,向讀者提出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他同時考中了北大和清華,但為何選清華而舍北大?

他本來文科成績優秀,但入學後為何又要轉學理科系?他身在外文系,為何有時對某些必修的課程不感興趣,甚至逃課,卻要到外系去蹭課?等等。總之,從季老敘述的往事中,讀者依稀可以讀出季老由少無大志的毛頭小子一躍而成為著名學者的最初的成長歲月。

4,《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作品內容展現學術大師的生活態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

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學術大家季羨林先生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談對人生的感悟。2006年至2011年,《季羨林談人生》五次出版,作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講述季羨林散文精髓中的「真情」。

5,《季羨林隨想錄:夜來香花開的時候》收錄了季羨林先生的黃昏、回憶、枸杞樹、夜會(書評)、寂寞、年、兔子、母與子、紅、香櫞、老人、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等諸多的精彩隨筆。大德大智隱於無形,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系,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叄』 《我的童年》季羨林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介紹了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父親與叔父艱難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餅子的趣事;介紹我的啟蒙老師;回憶童年時的小夥伴;交代我離開故鄉的原因。

《我的童年》是季羨林所作的文章,出自《季羨林自傳》。

季羨林先生用自己的筆,講述了他從山東臨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長為學貫中西、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的人生歷程,記述了他九十多年來所遇到的人和事,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展示了他個人的奮斗經歷和情感世界。

(3)季羨林短篇諷刺小說擴展閱讀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

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肆』 季羨林的作品

《季羨林文集》 《清塘荷韻》 《聽雨》 《清華夢憶》《九十述懷》《母與子》 《三個小女孩》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重返哥根廷》 《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 《垂釣》 《月是故鄉明》《林臘梅》 《病榻雜記》 《天竺心影》 《朗潤集》:《〈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大事》《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要有:《沙恭達羅》《五卷書》 《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 《朗潤集》 《季羨林散文集》 《牛棚雜憶》
自己找吧!

『伍』 季羨林有什麼代表作

學術著作: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

《〈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

《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

《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

《印度簡史》

《印度古代語言論集》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大唐西域記校注》

《吐火羅文A中的三十二相》

《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

《大國方略:著名學者訪談錄》

《東方文學史》

《東方文化研究》

《禪與東方文化》

《東西文化議論集》

《世界文化史知識》

翻譯作品: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 [德]安娜·西格斯

沙恭達羅 [印]迦梨陀娑

五卷書 [印]佚名

優哩婆濕 [印]迦梨陀娑

羅摩衍那(一):童年篇 [印]蟻垤

羅摩衍那(二):阿逾陀篇

羅摩衍那(三):森林篇

羅摩衍那(四):猴國篇

羅摩衍那(五):美妙篇

1羅摩衍那(六):戰斗篇

羅摩衍那(七):後篇

散文隨筆

《清塘荷韻》

《賦得永久的悔》

《留德十年》

《萬泉集》

《清華園日記》

《牛棚雜憶》

《朗潤園隨筆》

《季羨林散文選集》

《泰戈爾名作欣賞》

《人生絮語》

《天竺心影》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

《季羨林談師友》

《季羨林談人生》

《病榻雜記》

《憶往述懷》

《新紀元文存》

《季羨林品讀人生》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陸』 季羨林<我的童年>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介紹了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父親與叔父艱難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餅子的趣事;介紹我的啟蒙老師;回憶童年時的小夥伴;交代我離開故鄉的原因。

《我的童年》是季羨林所作的文章,出自《季羨林自傳》。

季羨林先生用自己的筆,講述了他從山東臨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長為學貫中西、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的人生歷程,記述了他九十多年來所遇到的人和事,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展示了他個人的奮斗經歷和情感世界。

(6)季羨林短篇諷刺小說擴展閱讀

季羨林早年經歷:

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官莊一個農民家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

1917年,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進私塾讀書,學習了《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1918年、1920年,分別於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附設小學、濟南新育小學就讀。課余開始學習英語。

1923年小學畢業後,考取正誼中學。課後參加一個古文學習班,讀《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晚上在尚實英文學社繼續學習英文。

1926年初中畢業,在正誼中學讀過半年高中後,轉入新成立的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此期間,開始學習德語。

1928年-1929年,日本侵華,佔領濟南,輟學一年。創作了《文明人的公理》、《醫學士》、《觀劇》等短篇小說,署筆名希道,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簡介:

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柒』 季羨林作品有哪些

季羨林的代表作品和作品分類:
1、學術著作作品:《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印度簡史》梅特卡夫《現代佛學大系》《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敦煌學大辭典》(是與100多人共同編輯,不是著作)《大唐西域記校注》《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吐火羅文A中的三十二相》《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大國方略:著名學者訪談錄》《東方文學史》《東方文化研究》《禪與東方文化》《東西文化議論集》 季羨林等編《世界文化史知識》季羨林 周一良 張芝聯 主編

2、散文隨筆作品:《清塘荷韻》《賦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季羨林著作年》《萬泉集》《清華園日記》《牛棚雜憶》《朗潤園隨筆》《季羨林散文選集》《泰戈爾名作欣賞》《人生絮語》《天竺心影》《季羨林談讀書治季羨林談人生學》《季羨林談師友》《季羨林談人生》《病塌雜記》《憶往述懷》《新紀元文存》《夾竹桃》《家貧母寒》
3、翻譯作品:《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沙恭達羅》《五卷書》《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生於山東省臨清市,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系,師從吳宓、葉公超。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5年被德國哥廷根大學錄取。1941年獲德國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開始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譯本。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歲。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

季羨林的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
精通12國語言,分別是:南斯拉夫語、印度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梵語、吐火羅語、斯拉夫語、巴利語、吠陀語。

『捌』 季羨林的作品(至少20個)

著作書目:
《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論文集)1957,人民
《<羅摩衍那>初探》(理論)1979,外國文學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羨林選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學研究社
《朗潤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藝
《季羨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學出版社
主要著作: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了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等。作為文學翻譯家,他的譯著主要有:《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濕》(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羨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雜憶》等。

熱點內容
校園言情小說前言怎麼寫 發布:2025-07-21 07:40:53 瀏覽:733
求本男主老婆多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21 07:35:04 瀏覽:470
網游小說黃金器刃 發布:2025-07-21 07:23:27 瀏覽:844
假結婚的短篇總裁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5-07-21 07:23:27 瀏覽:758
網路小說古代官職 發布:2025-07-21 07:21:26 瀏覽:504
關於武林外傳網游的小說 發布:2025-07-21 07:11:30 瀏覽:214
我的九個神仙姐姐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21 06:59:51 瀏覽:701
最新撩漢子小說 發布:2025-07-21 06:40:16 瀏覽:419
射鵰英雄傳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5-07-21 06:39:00 瀏覽:814
與虎謀皮小說結局 發布:2025-07-21 06:27:35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