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蘭短篇小說集大路
『壹』 加蘭·提利爾的介紹
加蘭·提利爾是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中人物,高庭公爵梅斯·提利爾的次子,號稱「勇武的」加蘭。
『貳』 19世紀80、90年代美國現實主義作家都有哪些傑出代表
到19世紀80、90年代,批判現實主義發展為主流並進入深化階段。這時出現了一批用批判眼光看待現實,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作家,其中成就最大的作家是歐·亨利。加蘭(1860-1940)以反映邊疆農村矛盾著稱,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大路》(1891年)、長篇小說《荷蘭人山谷里的玫瑰》(1898年)及自傳體小說《中部邊地農家子》(1917年)。
諾里斯(1870-1902)的作品更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侵入農村後的矛盾。代表作是長篇小說三部曲《小麥史詩》,但只完成了二部就去世。這二部是描寫農場主同資本家的矛盾的《鱆魚》(1909年)和反映販賣小麥的投機商人的活動的《深淵》(1903年)。但《深淵》由於過多地插入多角戀愛描寫,揭露資本家的罪惡,因此成就不大。
克萊恩(1871-1900)的作品以反映城市貧民生活和戰爭題材為主,著名的有長篇《妓女瑪琪》(1893年)和《紅色英勇勛章》(1895年)。
『叄』 美國文學的一戰前
從南北戰爭結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文學總的傾向是現實主義的興起、發展和浪漫主義的衰微。南北戰爭結束後的20、30年內,資本主義處於自由競爭階段,民主、自由的理想鼓舞著人民和作家,文學創作中樂觀的情緒處於主導地位。80年代以後,經過幾次經濟危機,社會動盪不安,人們懷疑民主制度是「人人自由、幸福的天堂」。80、90年代以後,批判現實、揭露社會黑暗的作品增多,主題涉及農村的破產,城市下層人民的困苦,勞資斗爭,不少作品揭露種族歧視、海外侵略和政府與大企業的勾結,也有些作品表現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情緒。 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80、90年代以後,隨著壟斷資本的逐步形成,以勞資矛盾為焦點的各種社會問題尖銳化、表面化,作家們對社會的前景感到憂慮和失望。威·迪·豪威爾斯(1837~1920)拋棄早期那種廉價的樂觀主義,開始表現社會矛盾。在歐洲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文學的影響下,一批新興的作家從許多方面反映社會消極的一面。哈·加蘭(1860~1940)筆下作品描寫農民的絕望;弗·諾里斯(1870~1902)小說中的農場主被鐵路資本壓垮;斯·克萊恩(1871~1900)暴露城市的貧民窟生活;歐·亨利(1862~1910)的小市民讓命運捉弄得哭笑不得。尤其是傑克·倫敦(1876~1916),他描寫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工人和流浪漢,較早表現出社會主義革命的願望。
現實主義作家各具藝術特色,加蘭寫得逼真,諾里斯反映了廣闊的社會圖景,克萊恩引進了印象主義手法,傑克·倫敦的文筆剛健有力,敘述引人入勝。歐·亨利運用懸念、突變等手法,開辟了美國式短篇小說的途徑。這些作家都對美國文學的成熟作出了貢獻。
現實主義文學進入20世紀後,發展為兩個分支。一支是「黑幕揭發者」。「黑幕揭發者」寫城市生活,專事揭發大企業中觸目驚心的腐敗情況,改良主義色彩較濃。寫法上多用新聞體,形象描寫的藝術性較差。
另一支是以德萊塞(1871~1945)為首的現實主義小說家。德萊塞廣泛而深入地描繪了美國社會的真實圖景。他的《嘉莉妹妹》(1900)等早期作品描寫勞動婦女進入大城市和上層社會後被侮辱、被損害的遭遇。 現代派文學的興起:20世紀初,美國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壟斷資本進一步集中,大城市人口密集,工農運動規模越來越大。社會面貌與人的精神面貌,已非19世紀傳統現實主義手法與惠特曼式的風格所能准確反映。大戰前的最初10年為孕育新的風格、新的流派作了准備。歐洲的現代派文藝不斷介紹到美國。19世紀下半期美國的詩歌處於過渡階段,繼惠特曼後只出現了一個重要詩人艾米莉·狄更生(1830~1886)。她一反浮誇的浪漫主義詩風,以不規則的韻律、奇特的對照和自由的聯想,打開了通向美國現代詩的道路。
1912年,《詩刊》在芝加哥創辦,標志著現代派文藝的開始。《詩刊》的頭 3卷里,出現了龐德(1885~1973)、H.D.(1886~1961)、韋·林賽(1879~1931)、艾·洛威爾(1874~1925)、威·卡·威廉斯(1883~1963)、桑德堡(1878~1967)、沃·斯蒂文斯(1879~1955)、艾·李·馬斯特斯(1868~1950)、瑪·莫爾(1887~1972)等人的作品。這些人其中有意象主義者,有接近勞動人民的芝加哥詩派,有20世紀的田園詩人,有新的鄉土主義者,有抽象—哲理派詩人。他們的共同點是表現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越來越突出的人的異化,並或多或少流露出彷徨和悲觀的情緒。即使是田園詩,弗羅斯特筆下的新英格蘭風光也籠罩著疏遠、陌生與死亡的陰影。現代派詩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這首詩為西方現代社會提供了一個象徵性的比喻。
現代主義在戲劇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奧尼爾(1888~1953),他的劇作受到象徵主義、表現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的影響。他對美國社會的合理性表示懷疑,創造了美國現代的悲劇。在小說方面,格·斯泰因(1874~1946)與舍·安德森(1876~1941)開創了美國現代派小說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幾年之後,對這次戰爭的厭惡情緒開始在文學上有所反映。「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大多參加過這次戰爭,他們普遍有一種被欺騙、被出賣的感受。他們不再相信虛偽的道德說教,而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來表示自己的消極抗議。「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是海明威(1899~1961)的《太陽照樣升起》(1926)。有些作家沒有趕上參加戰爭,如「爵士時代的歌手」菲茨傑拉爾德(1896~1940),他的情緒是和「迷惘的一代」相通的。海明威、菲茨傑拉爾德等作家唱出了幻滅的哀歌。稍晚的托馬斯·沃爾夫(1900~1938)在短短的10年間寫出了好幾百萬字小說,其 海明威中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主題是不斷尋求連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目標。
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這個時期傳統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仍然不斷出現,並且有所發展。德萊塞這個時期的作品,包括《慾望三部曲》(1912,1914,1947)和《美國的悲劇》(1925),對現實的反映和批判越來越深刻。辛·劉易斯(1885~1951)的《大街》(1920)粉碎了「村鎮是美好的世外桃源」的神話。他後來的作品對商業、科技、宗教界的問題都作了揭露,他所塑造的巴比特成了庸俗、浮誇、講求實利的中產階級的典型人物。女作家薇拉·凱瑟(1873~1947)以歌頌拓荒者開始,進而判批金錢勢力,後來又從歷史中去發掘現代美國所缺乏的精神美。
「哈萊姆文藝復興」 黑人文學20年代也有較大發展。在當時文藝界推崇「原始主義」的影響下,紐約的黑人區出現了「哈萊姆文藝復興」。休斯(1902~1967)、卡倫(1903~1946)等都是當時涌現出來的優秀作家。他們的作品在描寫異族情調的同時,發掘了黑人古老傳統,樹立了民族自尊心。到了30年代末,黑人文學的戰斗性進一步增長,出現了理查德·賴特(1908~1960)的《土生子》(1940)這樣的優秀作品。
左翼文學與反法西斯文學 1929年,美國出現特大經濟危機,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工農運動高漲,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擴大。約翰·里德(1887~1920)是左翼文學的創始者。30年代起,左翼作家隊伍迅速擴大,成立了許多左翼文學團體與組織,創辦了各種文學刊物,並在美共領導下舉行了多次會議。在作品方面,左翼作家寫出了一批堅實的作品。在文壇上已確立了地位的名作家,如多斯·帕索斯(1896~1970)、斯坦貝克(1902~1968) 等,在這股思潮的影響下也創作出一些優秀的社會抗議小說,如《美國》三部曲(1930,1932, 1936)和《憤怒的葡萄》(1939)。
30年代後期,國內外形勢發生變化,左翼文學隊伍開始分化。海明威、海爾曼(1905~1984)等作家參加了反法西斯斗爭,他們的作品提醒人民要警惕新的威脅。 戲劇的「黃金時代」 :美國19世紀的戲劇並不發達,劇本缺乏文學價值。1915年以前,商業化傾向嚴重,多數劇作可以用「擠人眼淚、逗人樂、嚇唬人」幾個詞來概括。在這以後的25年裡,美國的戲劇趕上了世界水平。大學里設立了戲劇課,小劇場雨後春筍般出現,沖擊了戲劇界的商業習氣。百老匯本身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奧尼爾是新戲劇運動的主力。他的特點是把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與美好的夢想加以對照,同時用大膽創新的戲劇手法表現出來,以達到哲理、心理的高度,代表作有《天邊外》(1920)、《哀悼》(1931)等。當時還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劇作家,有的用新奇手法提示機器對人的壓迫,有的用爵士樂般喧鬧的節奏表現下層社會復雜多樣的生活,有的寫出了有心理深度的社會批判劇,有的通過小人物日常生活發掘善良、優美的人性。這個時期是美國戲劇的「黃金時代」。「新批評」 美國的文藝批評一向不算發達,19世紀只有愛倫·坡和亨利·詹姆斯在理論批評方面有一些創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自由派批評家布魯克斯(1886~1963)抨擊粉飾現實的「斯文傳統」,為新文學的出現搖旗吶喊。他在重新評價美國文學傳統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有助於美國文學界自信心的確立。門肯(1880~1956)是一個勇猛的偶象破壞者,他在橫掃舊的偏見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新的偏見,但是他在為現代文學掃清道路方面有他的貢獻。20年代前後占統治地位的文藝批評是「新人文主義者」,他們尊崇古代的理性傳統,提出「自我節制」的口號,實際上是反對新文學的發展。他們不久即消失了影響。30年代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批評。左翼批評家批判資產階級文學,嘗試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美國文學傳統,學習蘇聯文學經驗,扶植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不久因為形勢發生變化而中斷。
4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50年代,最有影響的文藝批評流派是「新批評派」。這一派的批評家注重對文學作品本身進行精密分析,在現代詩歌的分析上有其獨到之處,他們擺脫了過去僅僅介紹背景知識與發揮個人印象的批評方式。但這一流派總的傾向是忽視文學作品的社會意義,割斷作品與歷史、社會背景的關系。
『肆』 名詩我譯(哈姆林·加蘭篇)——四月天
譯文:真念一思
配圖攝影: 花開聽禪xm
配詩:蠻力
春天來到花兒開,白雲飄翔青山外。
鳥啼風吹心情爽,燦爛陽光灑樓台。
(感謝蠻力配詩鼓勵支持!)
配詩:斗室散人
春風夢起,幸有蛙鳴。
詩中顏色,舊歷空空。
(感謝斗室散人配詩鼓勵支持!)
Days of witchery, subtly sweet,
When every hill and tree finds heart,
那些迷人的日子
散發著淡淡芳香
每座山、每棵樹
都煥發出勃勃生機
When winter and spring like lovers meet
In the mist of noon and part -
冬天與春天
像戀人一樣
在正午的輕霧中
相聚又分離
In the April days.
Nights when the wood frogs faintly peep
Once - twice - and then are still,
在四月的日子裡
那些夜晚
樹蛙輕輕叫著
一下,兩下
然後便是一片寂靜
And the woodpeckers' martial voices sweep
Like bugle notes from hill to hill -
Through the pulseless haze
啄木鳥威武的嗓音
如軍號般
穿破無聲無息的迷霧
響徹層層山巒
Days when the soil is warm with rain
And through the wood the shy wind steals
Rich with the pine and the poplar smell
那些日子
土壤被雨水浸潤
而變得溫暖起來
羞怯的風兒
偷偷從林間溜過
滿載著
松樹與白楊的清香
And the joyous earth like a dancer reels
Trough april days
還有快樂的大地
就像一個舞者
翩翩起舞
沉浸在
這四月的日子裡......
作者簡介:
哈姆林·加蘭Hamlin Hannibal Garland(1860年9月14日~1940年3月4日),美國小說家、詩人,以他的短篇小說和自傳體《中部邊疆》系列小說出名。在美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加蘭早年隨父母西移民,從威斯康辛州到艾奧瓦州,然後到達科他州,1884年因不願過動盪的拓荒生活而去波士頓另謀出路,他在當地自學成才,逐漸在波士頓和劍橋的文學圈子中立足,並接受小說家威廉·迪安·豪威爾斯的影響。
加蘭在他的短篇小說中記錄了美國中部大平原的拓荒生活艱苦以及經濟上的挫折和困窘,這些小說收集在他的《大路》(1891)一書中,是他的優秀作品之一。
主要著作
1917年,他在一種平和的適於寫作的心態下寫出了《中部邊疆的兒子》,勾畫出他作為拓荒農夫的兒子的家庭背景和童年,出版後立即獲得好評,獲得了1921年的普利策傳記文學獎。其續作《中部邊疆的女兒》(1921)和《中部邊疆的開路先鋒》(1926)和他最後的歷史自傳小說均為獲得同樣的成功。主要詩作有《普通人》等。本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山的崇敬。這些山,可以看作是美國西部開拓者的化身 。
歡迎關注專題: 名詩我譯
不斷更新中,敬請來訪賜教!
(圖片來自好友: 花開聽禪xm ,特 在此致敬致謝!)
題圖詩:廬陽第一怪
紫杯朝天,瓊露半盞。
一絲虔誠,千重真念。
——\一絲怪念組合🤩🤗
(感謝廬陽第一怪配詩鼓勵支持!)
『伍』 哈姆林·加蘭的簡介~幫忙了
哈姆林·加蘭(1860~1940),美國小說家、詩人,在美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游歷廣泛,曾經跟隨淘金者到西部探險,搜集、積累創作素材,熟悉美國中西部的農場生活。後期著重進行回憶錄和傳記體文學創作,記述美國西部開發史的《A Daughter of the Middle Border》獲得了1921年的普利策傳記文學獎。主要詩作有《普通人》等。本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山的崇敬。這些山,可以看作是美國西部開拓者的化身。
《DO YOU FEAR THE WIND》全詩,主要運用 象徵手法,托意於物 。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即用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意義。全詩沒有直接描述困難挫折,用寒風wind,暴雨rain象徵了人生道路上將遇到的重重的艱難險阻,失敗與挫折。以與自然力量做斗爭的形象來暗示人戰勝困難的決心和鬥志。把人的形象比喻成狼與鶴, 自然面臨大自然的優勝劣汰,其實人也是一樣。弱小的就被淘汰,強大的即可生存。要像狼一樣勇猛,善戰,忍受飢餓;像鶴一樣不遠萬里,跋山涉水,都只是為了通過自然的篩選,困難的考驗,方能磨礪出更堅韌的身軀和精神力。該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使形象更為鮮明。全詩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尤其是結尾 「you'll walk like a man 」表現出一個,歷經風雨困難卻心智成熟,堅韌的偉岸形象。 寓情於景、借景述懷是其基本藝術方法。正如高爾基說:「用象徵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簡潔地說出你想說的東西」,「在象徵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內容」。這些文字明寫自然氣象變化,對動物的影響。暗指人生重重困難下,人經受的考驗與蛻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陸』 赫姆林~加蘭 簡介
赫姆林·加蘭 (HERMLIN GARLAND 1860—1940)生於威斯康星州西塞勒姆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在南達科他州邊境地區的鄉村念過幾年書,也種過地,當過木匠,還當過小學教師。1884年到東部文化中心波士頓謀求出路,但多次碰壁。他雖然每天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卻在那裡的公共圖書館里飽讀了達爾文、斯賓塞、惠特曼等人的作品,為他日後從事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久,他結識了豪威爾斯,並在豪威爾斯的指導下開始練習寫作。三年後,他回到南達科他州邊境的鄉村。村民們貧困的生活現實和當地經濟的衰敗景象使他對社會極度失望,而當時城裡的一些御用文人還在編造中西部農民如何快樂地過日子的神話。為了揭露這些虛假的輿論,反映生活的真實情況,加蘭開始以當地農民的命運為題材陸續創作短篇小說。1891年,他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大路》,因該集共收六個短篇,故其副標題又叫「六個密西西比河谷的故事」。1910年,加蘭又把後來寫的五個短篇小說收進去,出版了《大路》的最後定本。
《大路》中所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作者熟悉的家鄉農民。加蘭通過對這些善良而誠實的人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種命運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在美國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達的19世紀末葉,那些在偏僻的中西部邊境地區居住的勞動者艱難、困苦、閉塞的生活。《在魔爪下》中,貧苦農民赫斯金斯一家為了逃避蟲害,來到勃特勒農場租地墾荒,辛辛苦苦地勞累了三年,眼看農場一切就緒,但農場主食言,以加倍價格出售農場,赫斯金斯氣得真想跟他們拚命;可是一想到老婆孩子,只好忍氣吞聲,出了錢,還負了一身債。 《在山溝里》寫的是10年沒有回家的渲員霍華德·麥克蘭從東部大城市波士頓回到家鄉看望母親和弟弟的故事。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家鄉衰敗的景象以及精神頹唐的鄉親;兒時夥伴多已未老先衰,認不出來了。他的弟弟格蘭特由於飽嘗生活艱辛,精神已經徹底垮掉,剛過而立之年,就對一切喪失了信心,他說:「象我這樣的人是無可救葯的了。我活象一隻掉在蜜糖桶里的蒼蠅……,越是想掙脫,越是會把腳都扯斷。」這里的農民不僅生活艱難,而且沒有任何改善的希望——這是加蘭在短篇小說中反復表現的現實。小說中描寫的生活,都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小說中人們的憤懣心情,發自作者的肺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大路》中也有描寫農民之間互助友愛的作品。如《救命神鴉》中的羅伯特,是一個從城市回到家鄉來的職員,他開始自以為高人一等,對「粗俗」、 「落後」的農民看不慣,覺得他們「不合潮流」,象「漫畫中的丑角」。但是有一次他暈倒在街上,經過農民搶救護理,才逐漸恢復健康。這時他覺得 「了解這些鄰居們了」他在原來認為「粗俗」,落後的人們中間找到了溫暖。
《大路》出版後,其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切的感情色彩、豐富的鄉土情調受到人們的好評。當然,反對和低毀者亦不乏其人。他們攻擊加蘭「捏造」, 「願意把家醜外揚」,但加蘭明確回答:「我是在農場里長大的,我要把農場生活丑惡面貌的本質寫出來,印成書。作為一個愛國者,我不能說謊……我是一個目擊者,我打算把全部的真象告訴大家。」
《大路》的成功使加蘭一躍而成為著名的西部鄉土小說家。在1892年一年內,他連續發表了四部小說《傑生·愛德華茲》、《獵官》、《第三等級的一員》和《小不點兒諾斯克》。以後又發表過《草原上的人們》(1893)、 《荷蘭人山谷里的玫瑰》(1895)、《中部邊境農家子》(1917)、《中部邊境農家女》 (1921)等。這些作品繼承了作者在《大路》中的創作特色,分別涉及鄉村農業工人、鐵路資本家、官僚政客等各個階層的生活、思想和信念。加蘭生前曾獲威斯康星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名譽學位。1920年選入美國文學藝術院。在他生活的最後10年裡,他還寫了四卷回憶錄。
加蘭的作品在當時具有一定代表性,他用法語中的術語稱他的現實主義為「寫真主義」。他說:「寫真主義作家的理論首先是肯定他力求真實和追求富有個性的表現手法」。他認為追求真實和為正義而斗爭是作家的責任。他寫道:「在我頭腦里形成了兩個文學概念:真永遠高於美;擴大正義的領域。這二者便是作家的使命和責任。」加蘭的功績在於,他在美國文學界最早開始以現實主義觀點研究農場主題材,即農民貧窮化的題材。
『柒』 全職高手之世邀賽同人小說by加蘭2020全文在線閱讀
《全職高手之世邀賽同人》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全職高手之世邀賽同人》是連載於網路小說的一部同人小說,作者是加蘭2020。
『捌』 全職高手之世邀賽同人_by加蘭2020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6DPOaL0q7JyWnxsu-mThEw
提取碼:ayct
小說名稱:全職高手之世邀賽同人
作者:加蘭2020
類型:同人
連載狀態:已完結
簡介:《全職高手》同人,中國國家隊以葉修為首的十四名參賽選手,在榮耀世界邀請賽上披荊斬棘,勇奪冠軍的故事。「要解封魔術師嗎?——放心,我們都在。」「下一場,我們是背水一戰,再無退路。」「這是第一次,讓我們感覺到,我們是在為國家而戰。」「中國隊治療張新傑突發高熱,替補隊員葉修將代其上場。」「王大眼,今兒你可勁的飛就是。哥揍得下你,就奶得住你。」「頂住那群老毛子!」「替代孫翔上場的是……葉修,戰鬥法師,一葉之秋!!!!」「龍抬頭!!!」「從半決賽開始,所有替補選手,視同正式選手參賽。」「不服氣么?下一場,我在一號位等你。」「再贏一場,我們,就是冠軍!」賽程:7.1——7.16:隊內訓練。7.16:世邀賽開幕式。7.17——7.21:小組賽。單循環,積分制,前兩名出線。賽制同原著常規賽賽制。7.23——7.25:四分之一決賽。主客場,賽制同原著季後賽賽制。7.28——7.31:半決賽。主客場,賽制同原著季後賽賽制。8.3——8.6:決賽。主客場,賽制同原著季後賽賽制。最後——中國隊當然是奪冠啦!不接受其他結果!原著向。大量戰斗內容。一切光榮與夢想屬於蝴蝶藍,一切OOC屬於我。
『玖』 請與我同眠加蘭生日什麼時候
7月10日。
1、《請與我同眠》是一部玄幻類型的小說。
2、加蘭是里邊的人物,小時候被黑公爵領走。
3、根據人物簡介,可知加蘭的生日是7月10日。
『拾』 請與我同眠加蘭生日什麼時候
請與我同眠加蘭生日是7月10日,根據資料顯示,請與我同眠加蘭的生日是7月10日,年齡26歲。身份:黑雨行動隊的副隊長,請與我同眠是一部玄幻類型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