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卡佛短篇小說選

卡佛短篇小說選

發布時間: 2022-12-29 01:46:57

A. 卡佛Carver《大教堂》

在學習偉大小說如何寫成的意義上,雷蒙德·卡佛無疑是我最可貴的老師和最偉大的文學同路人。—村上春樹

【讀書】卡佛的《大教堂》

頂著「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家、極簡主義大師」的名號,雷蒙德·卡佛這本書的第一個短篇《羽毛》,卻讓我讀完有踩空台階的頓挫失落感。

《羽毛》講述某天我和妻子去工友家聚餐的一件普通事情。作者語氣平淡而隱忍,描述瑣碎又細致,很有電影畫面感。第一次(後來也證實是最後一次)到訪工友家的遭遇並不喜悅,一隻在門口怪異哀嚎的孔雀,一副擺在電視機櫃的參差不齊的工友老婆的牙齒,一個長得醜陋無比健壯的嬰兒…我和妻子在不斷的詫異和些許難堪中與工友夫妻尬聊,好不容易結束了晚餐離開,回家時感到如釋重負的輕快。

我讀後的失落,應該是因為期待落空了,沒有峰迴路轉的情節和逆轉突變的結局。《羽毛》到最後也一直是淡淡地訴說:聚餐之後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妻子剪掉了我喜歡的長發,有了個天性有些問題的孩子,和工友的關系也因那次聚餐的尷尬而有些難堪…似乎就是一些稀鬆平常的生活寫照,找不到可圈可點的亮眼之處。

然而,整篇小說讀下來,彌漫著的無奈低落的氣息讓人不禁思索。作者以當事人的第一人稱述說,像電影的畫外音,為每個畫面做著解說。配合著日常細碎的瑣事,他前後做了對照:從工友家的混亂不堪中出來,他相信自己不會落到他們那般境地。但是到了後來,鏡頭移轉,他的妻子頭發短了、發胖了,夫妻間漸冷淡,只聊電視;有了孩子,性格有些問題,而他又不想談論此事;和工友的關系疏遠,談話也小心了,只在一起抽抽煙…所有這一切,他似乎要告訴我們:「我的生活也變成這樣了有點問題,可又沒辦法改變,就這樣過著吧」。

《羽毛》表達的應該是,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不堪,或者說,生活總會變得不堪的,就像原來漂亮美麗的孔雀,在時間的消磨中,光鮮的羽毛被一根根拔掉,露出了臟兮兮、臭哄哄的實相,顯露出美國二十世紀市井浮世繪的一角。

PS:隨書附送的書簽,是一枚BOARDING PASS:「現在就啟程從現實飛往夢想吧」,甚合我心。

B. 經典短篇小說介紹

文學變革時期,短篇文體往往更易於實現藝術實驗和探索的訴求。新時期是中國文學發展的重要轉型階段,在各種文學觀念不斷更新、文學思潮不斷更迭的過程中,短篇小說呈示出諸多藝術創新的顯著特徵,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文學變革的“先導性”作用。以下是我介紹給大家的關於經典短篇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短篇小說介紹:
1、《乞力馬扎羅的雪》

作者:海明威

豆瓣評分:8.5分

(2965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海明威的十一篇短篇佳作。雪山上的豹子,河邊的垂釣人,咖啡廳中的老者……十一個貌似淡薄的故事蘊含了人世間言不盡的滄桑。海明威獨特的“冰山”式文風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得到了最佳的呈現。

2、《都柏林人》

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豆瓣評分:8.5分

(2011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15篇故事,以寫實和諷刺的表現手法描繪了二十世紀初期都柏林中下階層的生活,癱瘓和死亡貫穿全書。

3、《變形記》

作者:卡夫卡

豆瓣評分:8.3分

(18693人評價)

內容簡介|

卡夫卡描寫了人一夜之間變成大甲蟲的荒誕故事,嘲諷了人和人之間的冷漠和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4、《九故事》

作者:J. D. 塞林格

豆瓣評分:8.5分

(5342人評價)

內容簡介|

《九故事》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公認的當代經典短篇小說集。在他的筆下,兒童與成年人再也無法互相溝通,柔柔的諷喻卻是在這一個世界中的生活藝術。

5、《羅生門》

作者:芥川龍之介

豆瓣評分:8.6分

(11270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芥川的中短篇小說共十三篇。《羅生門》以風雨不透的布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極限,從而展示了“惡”的無可迴避,第一次傳遞出作者對人的理解,對人的無奈與絕望。

6、《大教堂》

作者:雷蒙德·卡佛

豆瓣評分:8.5分

(7742人評價)

內容簡介|

卡佛短篇小說集《大教堂》獲得普利策獎提名,是公認的巔峰之作。它的作品致力於描摹美國平民的生活,表現小人物日常生活的變質,表現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後的孤獨與沉默。

7、《小徑分岔的花園》

作者:博爾赫斯

豆瓣評分:9.1分

(3157人評價)

內容簡介|

偵探小說形式下的小說藝術革新之作。本書敘述了中國博士余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替德國人充當間諜的故事。“小說—花園—迷宮”的脈絡第一次出現在博爾赫斯的作品中。
值得你深夜躲在被窩里啃的10篇短篇小說介紹:
1、 阿城《棋王》

這應該是我喜愛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也一度被稱之為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品。在近幾年流行的“馮唐金線”里,這篇小說也被納入了金線之內。初看小說的動機多半源自我自己本身對象棋的愛好。後來發現,其實小說中真正講棋的內容並不多,反倒是講述了「」時代,被隱藏的“特殊人才”的命運與掙扎。後來我看了小說改編的電影,雖然總體並不如意,但幾個重要橋段卻十分精彩。但更精彩的還是小說,人物描寫的神形兼備,情節的扣人心弦,至今回味無窮。

2、 史鐵生《命若琴弦》

史鐵生大部分的作品裡,都隱藏著對自身命運的憤怒與無奈。盡管它被文學的厚重包裹的很好,但是仍然可見他對生活的詰問。這篇小說,他以盲藝人的角度卻剖析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然後強調“希望”的重要性,又同時證明著希望本身的虛妄。在這樣人物自身製造矛盾的縫隙里,窺探人性骨子裡的堅韌與辛酸。這像是一則人類通用的寓言,也是光明與黑暗相互撕扯的寫真。史鐵生從未假惺惺的歌頌人生的陽面,或者單純斥責生活的陰面,在他的筆下,人生就是枚轉動的硬幣,忽明忽暗,永不停息。

3、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

很難想像,一個作家能把頹廢壓抑的情緒,冰冷殘酷的環境寫得如此浪漫和唯美。郁達夫總是把冷色調的環境和低潮期的人物境遇寫得細膩入微,意蘊悠長。這篇小說情節看起來極其薄弱,但感情豐富,人物內心的雕刻鬼斧神工,藉助著深夜的春風,將一個落魄文人的辛酸與浪漫寫得撲朔迷離。其中折射著當時社會的頹唐,人性的善良和對關愛的渴望。小說看起來是似乎是消極的,又似乎是積極的,似乎是樂觀的,又似乎是悲觀的。似乎是表達著命運的不可逆轉性,又似乎在透露某種生活的希望。像是一扇破敗的窗戶里,亮起的幽幽燈火。

4、 余華《世事如煙》

余華的文筆利索而有力,宛如刻刀。他早期的“先鋒文學”作品風格獨樹一幟,風靡一時。其中這篇小說就極具代表性。這篇小說是篇邏輯相當混亂的小說,真至於說,它根本就沒有邏輯。全篇以各種怪力亂神的情節和描寫拼湊而成,甚至是人物都只是用數字作為代號。看起來沒有主題,沒有情感張力,沒有思想寄託,甚至沒有人物形象。那麼本來它應該極其枯燥而無味,但相反的是它散發這一種詭異、荒誕、諱莫如深的文學氣質,讓人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文字里,讀者的想像力和個人見解也獲得無限的發揮空間。

5、 斯蒂芬·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篇小說很早聽說,讀過後不得不驚嘆。茨威格竟然能將一封以女人口吻的信件寫得如此牽動人心。小說的情節雖然細碎而縝密,但是基本沒有跌宕與大開大合的反轉,是極其難推動的。但是茨威格的文字魅力在於,能藉助人物內心的描寫將整個時間的跨度交代地清晰透徹,其中的悲歡離合不疾不徐的緩緩道來,彷彿書中人就與讀者隔桌而坐。這篇小說是茨威格的代表作品,徐靜蕾甚至改編成了同名電影。小說中透露著對愛情的敬畏與憐惜,亦摻雜著對人情似紙的怨懟與悲憫。

6、 天下霸唱《北大荒狼災記》

很多人只知道天下霸唱的《鬼吹燈》,但很少人知道他其餘的作品。在我看來,天下霸唱雖然是網路作家出身,但是天賦異稟,講故事的能力在很多專業作家的之上。他擅長怪力亂神、虛實結合的故事架構,承襲了古典小說對人物描寫的方式,生動活潑,精彩紛呈。雖然論文學的造詣,他並不算上乘,但是由於用文字講故事的天賦極高,所以其作品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這篇小說僅僅是講了一個狼災的故事,但起承轉合流暢無阻,情節的一波三折,人物的個性鮮明,以及細節的弦外之音,極具民俗文學的瑰麗色彩。

7、卡爾維諾《弄錯的車站》

老狼所唱的《弄錯的車站》便是根據卡爾維諾這篇小說創作而來的。這是篇幾乎無“指向性”的小說,內容簡單異常,只講了一個人出門,然後坐錯了一趟車,然後看見了意外的景象。但是如此單薄的脈絡里,卡爾維諾將其填充地迷離與詩意,通過環境的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動,鋪敘了一種生活隨處存在的偶爾性與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偶爾和不確定中,人物獲得的意外風景與身心體會,往往打破了生活的沉悶,平添了別樣的姿彩。這篇小說下筆淡,似乎沒有刻意強調某種寓意,但是整體彌漫的詩意又輕而易舉的讓人浮想聯翩。

8、 吳忠全《秋草黃》

吳忠全屬於少有的具有寫作天賦的青年作家。但他的作品良莠不齊,長篇小說寫得幾乎都不好,反倒是部分短篇有一部分寫得老練異常,頗有大家之風。這篇小說收錄在《再沒什麼比生命更寂寥》里,這也是我認為他最好的一本書。書里定義為散文,但實際上更接近小說。情節並不復雜,講述了一個男人因為思念前女友,回到老家與之相見,尋找失落的記憶。但是物是人非,前女友已經有了新的歸宿。他與前女友約會、吃飯、散步,但是都與舊時落差之大,一切都回不去了。全篇對話極少,但渲染與白描極其到位,無聲勝有聲。

9、 曾楚橋《餘生》

邂逅這篇小說是在火車站的小報攤上,火車行至午夜十分看到了這篇小說,驚艷不已。小說讓人極容易想起王家衛。因為小說的對白和構圖極具王家衛電影的風格。小說只有一男一女兩個人物,他們的相遇、經歷、結局,都有著一種強烈的宿命色彩,像是一種概念性的存在,落筆一直懸在空中,導致情節顯得空盪,不切實際。但這種寫法的魅力就在於將真實的生活虛化,在人物的內心世界無限放大,通過簡短、機鋒似的對白,勾勒了情到痴狂處的執念、瘋狂與荒涼。作者的寫作語感極好,最後收尾的對話讓人不禁動容,久久難以釋懷。

10、聽潮天外《聾子聽啞巴說瞎子看見了》

雖然這小說的作者現在還名不見經傳,但是並不妨礙我對這篇小說的喜愛。小說中少年有三位老朋友,一個聾子,一個啞巴,一個瞎子,通過與這三個老朋友的際遇,勾勒了一幅浮生若夢的情感畫卷,透露著一種對人生、歲月靜然窺探的靈氣。小說的語言詩化,長短句交錯,人物的存在不為寫實,更像是作為符號存在。全篇氤氳著一種人與人之間緣分的游離感。人物的飄零、苦悶、善良,與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導致了出世與入世的沖突,在沖突的最後,歲月無聲又包囊了一切,人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獲得了自我的救贖與內心的通達。

看過"經典短篇小說介紹"的人還關注了:

1. 短篇經典小說介紹

2. 很經典的勵志文章推薦閱讀

3. 比較勵志的經典短文精選

4. 18歲青春勵志書籍排行榜

5. 好看的青春勵志書籍

C. 論雷蒙德.卡佛小說的特色

這一段時間讀了雷蒙德.卡佛的兩本短篇小說集:《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和《大教堂》。說實話,我是在唐傳奇和明清小說的浸染下成長起來的,記得小時候經常偷著讀爺爺書架上的《粉妝樓》、《楊家將》、《七俠五義》、《三女亂唐》、《楊家將》、《羅通掃北》、《三國演義》等等。讀小說的口味自然也就中國化,習慣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英雄人物俠肝義膽、結局圓滿的小說。以至於很長一段時光里沒法真正走進西方小說的世界,直到大學才有所改變。這些年也讀了不少的西方小說集,比如三大短篇小說名家的,海明威的,喬伊斯的,但到底雷蒙德.卡佛的小說給我最不一樣的感觸。

卡佛出生於美國的一個藍領家庭,和我們當今的剩男剩女不一樣,是一個早婚者,十九歲結婚,二十歲就有了一個四口之家。為了生計,當過加油工人、清潔工、看門人、替人摘過鬱金香,在寫作成名之前過的是社會底層煙熏火燎的生活。但是生活如何艱難,即便時常要擔心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被別人拿走,他還是堅持寫作和上學,直至功成名就。1977年他的短篇小說集《請你安靜些,好嗎?》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提名,1980年成為塞熱庫斯大學英文系教授,往後的日子還獲得提名普利策獎,鮮花掌聲不斷。

卡佛的小說被評論家標榜為「極簡主義」,評論家赫金格下的定義是:表面的平靜,主題的普通,僵硬的敘述者和面無表情的敘述,故事的無足輕重,以及想不清的人物。

普通的主題,普通的人物

卡佛小說的主題都是很日常的,人物也大多處於社會的底層比如餐館女招待、修車工、麵包師、推銷員等等,他們為生存而掙扎,充滿窘困和不如意。在《保鮮》這篇文章中,丈夫失業後再沒找到工作,然後一直都待在沙發里。冰箱壞了,沒法解決,丈夫還是回到沙發上,他的妻子生出一種悲涼感,感覺是生活也腐臭了。《軟座包廂》里的父親,乘坐火車打算去看望八年未曾謀面的兒子,可是到了兒子所在城市的火車站,頓時生出一種疏離感,發覺自己根本不像見他,然後一直坐著不下車。卡佛小說人物呈現一種灰暗的色調,是一群被生活淹沒的人,為了生存用盡全部的力氣,情感則陷在深淵里。這顯然同卡佛本人前半生在社會底層的人生經歷有極深關系,就像是一個失敗者在寫一些失敗者。

省略和空缺的手法

卡佛的小說時常對事件的起因、某些故事情節的有機聯系以及結局的省略和空缺,是的小說片段呈現一種模糊性,結局具有開放性,不給出一個確定性的終結。在《你們為什麼不跳個舞》里小說一開始就是主人公把傢具清理出卧室,可是讀者都不知道為什麼。而在《告訴女人我們出去一趟》里,卡佛省略了傑瑞的殺人動機和過程,使得這一突發事件更具震撼性。而《在大眾力學》中,開頭既省略了男人離開的原因,結尾也在緊張處嘎然而止,而是以「這個問題,就以這種方式解決了」,小說並沒有交代孩子的命運的結局,或者說是最後的歸屬。

僵硬的敘述者和有節制的敘述

卡佛小說中的敘述者往往遠離事件的主體,沒有表達作者觀點的語言,用有節制的語調敘事。以小說《第三件事》為例。小說的前三段如下:

「我來告訴你們是什麼毀了我父親的。第三件事是啞巴,是啞巴的死這件事。第一件是珍珠港事件。第二件是搬到我祖父靠近威納奇的農場。我父親在這兒結束了他的餘生,只不過這個可能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我父親把啞巴的死歸罪到啞巴老婆身上。後來他又說是魚的錯。最後他怪他自己——因為是他給啞巴看了《田野和溪流》雜志背面的廣告,那是一則向全美各地運送活的黑鱸魚的廣告。

自從弄到了魚,啞巴的行為就變得古怪起來。魚徹底改變了啞巴的性格。我爸是這么說的。 」

在這一段文字里作者都沒有表達啞巴的死這第三件事的對他的影響,需要通過後面的閱讀讀者才能慢慢體會到。就啞巴養魚的整個過程也寫得很簡練,沒有過多的細節描寫,顯得很有節制。而且敘述者都是遠離主體的,經常經過他人口中轉述,比如「我爸是這么說的」造成一種不確定性,具有多義性。

人物困難的溝通

卡佛小說中的人物往往不能明確的表達自己,很多情況下,人物之間溝通有障礙,經常是聽不清或者不願意聽對方的話。比如《好事一小件》中的安,原文如下:

「跑她想多和這些也在等待中的人聊聊。但她很害怕。他們也很害怕。就這點而言,他們是一樣的。她想自己要是再多說幾句車禍的事,跟他們多講講斯科蒂,告訴他們這一切都發生在孩子生日的那天,周一,他還昏迷著之類的,就好了。但她不知道從何講起。她站在那兒,看著他們,再沒多說一句話。」

交流的匱乏與艱難,成了整部小說集凸顯的主題,不管是在父子間、情人間、夫婦間,還是朋友間,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間,語言和身體的交流成了所有灰暗中最蒼白的角落。

D. 評分高的經典短篇小說推薦

短篇小說是最具藝術性的形式,它自有章法與尊嚴,往往幾千字中便能寫出人形俱佳的故事,又極具風格、余韻。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的評分高的經典短篇小說,歡迎參閱!

評分高的經典短篇小說
1、《大教堂》

作者:雷蒙德·卡佛

豆瓣評分:8.5分

(7742人評價)

內容簡介|

卡佛短篇小說集《大教堂》獲得普利策獎提名,是公認的巔峰之作。它的作品致力於描摹美國平民的生活,表現小人物日常生活的變質,表現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後的孤獨與沉默。

2、《小徑分岔的花園》

作者:博爾赫斯

豆瓣評分:9.1分

(3157人評價)

內容簡介|

偵探小說形式下的小說藝術革新之作。本書敘述了中國博士余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替德國人充當間諜的故事。“小說—花園—迷宮”的脈絡第一次出現在博爾赫斯的作品中。

3、《變形記》

作者:卡夫卡

豆瓣評分:8.3分

(18693人評價)

內容簡介|

卡夫卡描寫了人一夜之間變成大甲蟲的荒誕故事,嘲諷了人和人之間的冷漠和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4、《九故事》

作者:J. D. 塞林格

豆瓣評分:8.5分

(5342人評價)

內容簡介|

《九故事》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公認的當代經典短篇小說集。在他的筆下,兒童與成年人再也無法互相溝通,柔柔的諷喻卻是在這一個世界中的生活藝術。

5、《羅生門》

作者:芥川龍之介

豆瓣評分:8.6分

(11270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芥川的中短篇小說共十三篇。《羅生門》以風雨不透的布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極限,從而展示了“惡”的無可迴避,第一次傳遞出作者對人的理解,對人的無奈與絕望。

6、《乞力馬扎羅的雪》

作者:海明威

豆瓣評分:8.5分

(2965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海明威的十一篇短篇佳作。雪山上的豹子,河邊的垂釣人,咖啡廳中的老者……十一個貌似淡薄的故事蘊含了人世間言不盡的滄桑。海明威獨特的“冰山”式文風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得到了最佳的呈現。

7、《都柏林人》

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豆瓣評分:8.5分

(2011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15篇故事,以寫實和諷刺的表現手法描繪了二十世紀初期都柏林中下階層的生活,癱瘓和死亡貫穿全書。
熱門好看的小說
1.《忘川》

作者:滄月

聽雪樓前人百年的宿世積怨,層疊在這一代四位主角的肩頭,欲愛而不能,欲放手而不舍,使得故事呈現一種張力。小說筆意沉穩,行文矯健有力,文采 佳句得法於古典文學又自有抒情與錦綉,別開一番境界。小說人物關系昭示了真情無價、邪不勝正,在道德評判方面積極向上,對讀者具有正面的價值引導作用。

2.《古瓷謎雲》

作者:笑談天涯

作品由一樁蹊蹺的古瓷天價拍賣事件入手,層層剝繭,徐徐道來,把鑒寶與懸疑巧妙地結合起來,不斷布謎又不斷解謎,在賞寶與鑒寶中內。
好看的短篇小說
《一碗陽春面》

作者: [日] 栗良平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一碗陽春面》又譯為《一碗清湯蕎麥面》,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日本企業內部和政府部門也廣為流傳,不論是首相、總統、議員、著名企業家,還是企業員工、普通百姓,無不為這個故事深深感染,因為在它朴實的語言下,蘊藏著觸動靈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輝。

作者栗良平通過收集日本民間故事而創作的感人故事《一碗陽春面》用簡單地故事情節、細致的人物對話、質朴的人物性格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種在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堅強面對生活的不幸、陌生人之間的關愛和尊重的美好品質。這種善良、勇敢、奮發和友愛的人性美在母子三人身上以及面館夫婦身上顯露無疑。

猜你喜歡:

1. 優質短篇小說介紹

2. 十大經典穿越小說:給你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3. 強烈推薦的經典小說:這些好看的小說你看了嗎

4. 十部必看經典小說言情

5. 適合大學生看的經典小說推薦

E. 卡佛《真跑了這么多英里嗎》

「表面的平靜,主題的普通,僵硬的敘述者和面無表情的敘事,故事的無足輕重以及想不清楚的人物。」 這就是卡佛,極簡主義。卡佛小說的語言如冰一樣純潔、透明、不加雕飾,但其內容也像冰一樣讓人冷的顫栗。

《真跑了這么多英里嗎》就是一具不見血的屍體,是一場不留足跡的案發現場。當你不斷去探索那埋在海面下的冰川,那隱藏的「八分之七」,你也離犯罪現場越來越近,直到靠的足夠近,看到了屍體,你也知道了兇手是誰,是生活,真實,殘忍,不由分說的生活。

卡佛的小說極其簡約,惜字如金。如果想用簡潔的字句不顯山露水的把他的思想說出來,一定要把文字雕琢的極其精簡,有效,「少拿錢,多半事。」甚至是不拿錢,也把事辦了。像蘇童評價的「卡佛是個很復雜的作家,只有復雜的作家會對語言有超常的狠心腸,殺的殺,剮的剮,留下的反而是文字鍛造的一把匕首。」除去雕琢文字之外,象徵便是另一種隱晦的表現方法。諸如《羽毛》《柴火》《紙袋》等小說,卡佛小說的題目絕大多數都是有象徵意味的,這篇也不例外。

小說題目叫《真跑了這么多英里嗎》,原文是「Are these actual miles?」翻白話點就是——真有這么多英里嗎,這英里數是真的嗎?對於車來說,自然是跑的越少,里程數越少,賣的越貴,越值錢。當車商問利奧,「這車真的跑了這么多英里嗎?」是對這個車英里數的一種質疑,但絕不只是對英里數的質疑。

Are these actual miles?言下之意就是這車真的值這些錢嗎,個人認為,這也是一種對他們婚姻的質疑,卡佛借著車商的嘴,把他對兩人的婚姻的質疑說了出來,你們的愛情真的這么美好嗎,真的這么值得嗎?為什麼會質疑呢。看完小說知道,利奧的家庭即將破產,利奧也出過軌,所以題目在我看來是對利奧的質疑,質疑「好女人,非常文雅」的托妮真的值得嗎?

一.為什麼出軌?

「托妮精明而且有個性。她過去曾挨家挨戶推銷兒童網路全書。盡管他那時沒孩子,她還是讓他簽了訂單。後來,利奧和她約會,約會的結果導致了目前的狀況。」

「已經下午四點了,利奧擔心賣車的地方會關門,可托妮還是不慌不忙地打扮著。她穿了一件白色的新襯衣……托妮在頭發和臉上花了兩個多小時。利奧站在卧室的走道里,用指關節敲著嘴唇,看著她。」

「她張嘴想說點什麼,結果只是在面前那扇窗子上看了眼自己,然後搖了搖頭。」

「至少打個電話回來,」他說,「讓我知道事情的進展。」

「托妮進了商店,見到什麼拿什麼。「這些都是我小時候沒有的東西,」她說,「不能讓我的孩子們也沒有這些,」就像是他一直都不讓他們有這些東西似的。她還參加了各種讀書俱樂部」

托妮是個銷售員,以上種種也表明了她是個精明、強勢、獨立的婦女。再看看小說中對托妮的肖像描寫也是全文唯一一處肖像描寫,「她是個高個子女人,小而挺立的乳房,寬厚的臀部和大腿。」出現的很突兀,但對於短篇小說家來說,尤其是極簡主義的卡佛,每一個字都是一篇短篇小說。這段描寫不是擺設,我能辨認的至少有兩個作用。

1.突出托妮的美麗、性感,暗示後面托妮的遭遇。

2.家庭地位的象徵,也是出軌的根本原因。

3.視角是故事的敘述者,是對托妮的肯定。

小說的原句是 「a tall woman with a small high bust, broad hips and thighs. 」

tall,high,broad這些詞彙不僅僅是表層的外貌,更是家庭地位的象徵,力量的象徵。倘若我們看不到這層意思,小說後面還有一句很明顯的提醒。「這是她的車,他們都稱它為她的車子,這讓一切更加糟糕。」她的車子,在外人看來,家庭地位的主導權是托妮。四個字「她的車子」對於男人來說就是這么刺眼,這就相當於扳手腕輸給了女生,這是個面子的問題,說嚴重點是個尊嚴的問題。他是一個弱勢、沒有話語權的男性,這給了他出軌的慾望和動機。「他們往往不去真正克服困難,而很容易因捷徑而選擇一些凌駕於困難之上的途徑,力圖說服甚至是強迫自己憑空產生優越感。」就算家裡有個豐乳肥臀的老婆,他還是出軌了,他得不到滿足,只有凌駕於另一個女性的時候,他才能真正體會到男性的優越。

以上僅僅只是我對利奧為什麼出軌做的分析,但出軌僅僅是點燃生活這場悲劇的捻子,小說真正的精彩之處在於出軌之後,一場悲慘、無力、凄涼的苦難之戲正式拉開巨幕。托妮對利奧說完「你的信用極差,一無是處」的玩笑,走向賣車之路,走向生活不可不面對的陰暗面,利奧則在家無能為力的等待,隨著妻子外出的時間的不斷推移,出軌的男人開始無力的懺悔。

二.為什麼會懺悔?

一. 小孩

「孩子們都在他母親家。三天前來過一封信,他的名字被鉛筆寫在臟兮兮的信封上。那是整個夏天唯一一封不是催債的信。信上說,我們很快樂。我們喜歡奶奶。我們有了一條新狗,它叫六先生。它很可愛。我們愛它。再見。」

這段描寫簡直是神來之筆,神在「那是整個夏天唯一一封不是催債的信」。是啊,那是整個夏天最好的一封信了,沒有催債,沒有焦慮,孩子們在奶奶家玩的很開心。可這唯一一封不是催債的信卻是最大的債,最讓利奧焦慮,孩子們在奶奶家過的很開心,作為一個父親,他是多麼想持續供給孩子的幸福,但他做不到了,「他們還剩下什麼呢? 零零散散,沒什麼值錢的了,剩下的只是些早已破爛不堪的東西」,當孩子回家的一刻,生活的殘忍才真正的降臨在這個男人身上。或許,孩子們很乖,他們不奢求什麼,但那難道不是一個父親更為心酸和苦楚的地方嗎?

    二. 厄內斯特•威廉姆斯

這個人物一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見證利奧出軌,用報紙拍了下腿。第二次,目送利奧和托妮出門,吐了口唾沫。第三次,利奧和車商對話的時候,開了燈。他的作用是多樣的。第一次的出現代表道德的外在化,代表大眾的眼光,拍正是道德對利奧的訓斥。第二和第三好像是一種冷酷的眼光,是生活,冷眼旁觀一對即將走向破產的夫婦。

三.妻子

「她磕磕碰碰地走了進來。她咧嘴笑著。她的臉有點浮腫,好像是在鎮靜劑的作用下一直睡覺來著。她動了動嘴唇」

「他脫下她的內褲,湊到燈下仔細查看。然後把它扔到角落裡。他掀起床單,把她赤裸的身體裹起來」

「慢著!」利奧喊著走下台階。當他走進車燈的光線里時,那人剎住了車。車子在剎車的作用下發出嘎吱聲。利奧想把他襯衣的兩片前襟攏在一起,塞進褲子里。」

妻子在我看來是出賣了肉體,為了把這個車買賣一個好價錢,所以「利奧」會檢查內褲。而之後利奧的憤怒似乎也說明了這一點,把衣襟塞進褲子是一種對憤怒的控制,也是這個男人無能的表現,車商說「我只是個賣車的」,生活就好像附體在車商身上,很無辜的說著,「我只是個生活啊」,你打我有什麼用,能讓你有錢嗎?

小說的張力產生於妻子和男人之間。妻子在外奉獻、犧牲數十個小時,男人只能在家無力的懺悔。在妻子出門的那一瞬間,張力一觸即發,撲面而來,隨著妻子外出的時間不斷推移,男人的無力不斷增加,張力不斷地變大,在妻子磕磕碰碰回家的時候,張力膨脹到最大,爆炸了,碎片散落一地,生活的辛酸,男人的無力,全展現在讀者面前。

卡佛不僅用極其冷峻的描述重現了生活真實面貌,也用簡單有力的手法加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

「親愛的,哪家飯館?」

「都妥了,我們就快完事了,然後他會把我送回家的。」

「親愛的?」  「親愛的?」

「我得走了,」她說,「我一直想打電話給你。好啦,猜猜多少錢?」

「親愛的」

「六百二十五」

「親愛的。」

「什麼?」

「求你了,親愛的,」

「回家吧,」利奧說,「叫輛車回家來吧。」

「不行。」她說,「我告訴你了,我們正吃著飯呢。」

「我去接你,」

「不行」

「……」

「我就在這里!」利奧沖著聽筒大叫。

多次重復的「親愛的」就是卡佛高超的描寫,大道至簡,就像拳擊里最基礎的直拳一樣,簡單,但重復起來,殺傷力很大,一個男人無能為力的形象在我們面前一覽無余。

這篇小說是一場極其悲慘、苦酸的生活之戲。一個出了軌的男人破產了,看著自己的老婆為自己這個家奔波數十個小時,自己卻只能苦苦等待,無可作為的等著,就像屢次被掛斷的電話,得不到迴音。在家想著自己孩子過去和現在的快樂,卻看不到未來。在生活面前,他能做什麼,除了懺悔,吶喊,無力的懺悔和吶喊之外他什麼也做不了。

小說的最後,他喊著「星期一」,似乎是一個丈夫的擔當,一個父親的責任,一個男人的覺醒,似乎一切到了星期一都會好的。但真的如此嗎?

說完之後,男人躺在妻子身邊,想起了剛買下那輛「車」的樣子,「in the sun,gleaming」,「太陽下,閃閃發光」然後現在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光卻不再閃了,這就是生活,該死的生活。

F. 卡佛小說讀後系列之一《沒人說一句話》

都說卡佛的小說難讀,很多人看完之後都說看不懂,不知道卡佛的小說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卡佛,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有影響力的短篇小說家,一生寫了60多部短篇小說。他的小說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多寫美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被譽為極簡主義小說。

《沒人說一句話》是他的自選集《請你別說了,可以嗎?》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了一個青春期男生逃學的故事。他假裝生病在家,等父母上班,弟弟上學之後,他一個人溜出去跑到離家要走40分鍾路的一個小溪去釣魚,在河邊遇上一個小男孩。在兩個人共同努力下,釣上了一條巨大的魚。為了分這條魚,兩個人把魚劈成了兩半帶回了家。

小說中的人物除了一家四口,還有讓」我」搭順風車的女孩和在小溪邊偶遇的小男孩。

這是一個生活條件很一般的普通人家。母親的一條黑裙子打從「我「記事起就穿著,為了掙錢,做著一份不得不去做的工作。父親早上出門趕公共汽車去上班。「我「是一個處在青春期的男孩,經常以生病為理由逃學。青春的萌動,讓「我「時常幻想著男女歡愛。不僅如此,「我」還抽大麻。

偶遇的小男孩穿著一件太小的一點也不合身的破舊襯衫,他一直說著「我快被凍死了」。同樣,這也是來自於一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小說里設置的人物正印證了卡佛小說寫的大多是普通老百姓這個群體。

作者為什麼用《沒人說一句話》作為標題頗為讓人費解。開頭第一句寫的是「我能聽見他們在廚房裡說話」,小說結尾也是在父母的對話中結束。整部小說中,每一人都在說話,小說起始是父母的爭吵,小說結束也是父母的爭吵。還有我和弟弟喬治之間的相互謾罵,我和女孩之間的對話,我和小男孩之間為了一條魚的爭論。

但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看似一天中和不同的人說了很多話,其實沒人真正說了一句話。不過,卡佛的對話描寫,讓讀者在模糊不清中也體味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心理,也許這正是卡佛的高明之處。

譯者湯偉在評論卡佛的對話描寫時這樣寫道:「卡佛只藉助對話內容來表現對話者的性格和對話時的情緒。他試圖讓人物的對話貼近現實,所以對話往往是短促斷續的,對話雙方經常答非所問。對話有時並沒有一個終結。」

卡佛最喜歡用「他說」、「她說」來引導對話。他的小說之所以被稱為「極簡主義小說」,是因為在他的小說里,他使用最簡潔朴實的語言,拒絕使用修飾性的詞語。

在整部小說里,」我」一直用「他」和「她」來稱呼自己的父母,給人一種冰冷感。往往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家人之間的那種疏離,讓我們覺得真正的生活中的確如此。

齊帆齊商學院書評變現私教課第(2)篇1026個字,累計3390個字。

G. 《卡佛作品》txt全集下載

卡佛作品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直面藍領:卡佛與極簡主義小說(1)
1983年,就在卡佛的第四本短篇小說集《大教堂》出版的那年,英國著名文學雜志Granta的編者按宣布「一種新的小說正在美國出現,一種罕見而懾人心魄的小說,不僅和現有的任何英國小說不同,也和我們慣常理解的美國文學不同。」 兩年後,美國本土的《密西西比評論》重復了英國評論家的話:一種「新的語調和文學質地」 不僅浮出水面,而且聲勢浩大。在這種被命名為「極簡主義」(Minimalism)文學或是「骯臟現實主義(Dirt Realism)」中,卡佛不僅是最重要的代表,而且被大多數評論家認為是這種「新小說」的始創者。很快,已經有評論家不無興奮地發現某大學竟出現了「『模仿卡佛』小說競賽」;很快,美國「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的資深評委已經抱怨起「卡佛式」小說過於泛濫了。而就是這位被稱為海明威之後最偉大的美國短篇小說家,在1983年以前,還常常要擔心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時刻都會有被別人拿走的危險。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出生……

H. 雷蒙德卡佛都有哪些作品 請一一列舉

【雷蒙德.卡佛】著作,主要是
短篇小說集。如:《請你安靜一下好不好?》、《憤怒的季節》、《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大教堂》、《我打電話的地方》。
詩集:《冬季失眠症》、《鮭魚夜溯》、《海水交匯的地方》,《海青色》,《通往瀑布的新路》。

I. 10本必看勵志書籍

勇敢堅毅真正之才智乃剛毅之志向。以下是我整理的10本必看勵志書籍推薦,歡迎參考閱讀!

1. 了不起的蓋茨比

[美]菲茨傑拉德 / 豆瓣評分:8.5

《了不起的蓋茨比》、《卡拉馬佐夫兄弟》和《漫長的告別》是我人生(身為讀書人和作家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小說。倘若只讓我從中挑選一本,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2. 漫長的告別

作者 : [美] 雷蒙德·錢德勒 / 豆瓣評分:8.1

毋庸置疑,《漫長的告別》是部完美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

3. 卡拉馬佐夫兄弟

作者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豆瓣評分: 9.2

作為作家的終極目標是寫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式的作品。

4. 長日留痕

作者 : [英] 石黑一雄 / 豆瓣評分:8.3

至今為止,我閱讀石黑的作品時從來不曾失望過,也從未感到不以為然。

5.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作者 : [美] 保羅·奧斯特 / 豆瓣評分:8.3

能見識保羅·奧斯特是我此生的榮幸。

6. 然而,很美

作者 : (英)傑夫·戴爾 / 豆瓣評分:8.6

作為一個譯者,非常幸運還能享有這樣的喜悅:發現在日本還鮮為人知的作家。

7. 撒冷鎮

作者 : [美] 斯蒂芬·金 / 豆瓣評分:7.6

我將金與其他眾多恐怖小說家區別開來看待,是從第二部作品《撒冷鎮》開始的'。

8. 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 : [美國] J. D. 塞林格 / 豆瓣評分:7.9

優秀的經典名著多幾種譯本也不妨事……有幾種高品質的選項,通過多種面貌的積累,原文應有的姿態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這才是翻譯最理想的形態。我想《麥田裡的守望著》已經躋身這類「經典」的范疇。

9. 城堡

作者 : [奧]卡夫卡 / 豆瓣評分:8.5

卡夫卡是我一生最鍾愛的作家之一。我15歲時第一次接觸卡夫卡的《城堡》,這是一部了不起的經典巨作,帶給我極大的觸動。卡夫卡在書中描繪的世界既真實又虛幻,將我的心靈和靈魂同時割裂成兩部分。

10.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

作者 : [美] 雷蒙德·卡佛 / 豆瓣評分:8.5

卡佛終其一生,拚命堅持寫作卡佛的故事。由於他稍微拯救了自己,我們也會(在大多數情況下)稍微獲得拯救。這大約就是卡佛作品為全世界作者熱心閱讀至今的理由之一。

J. 讀雷蒙德卡佛的《羽毛》

讀雷蒙德·卡佛的《羽毛》

《羽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我」在廠里新結識的同事巴德邀「我」和妻子弗蘭去家中共進晚餐,「我們」應邀前往。巴德家大概住在城鄉結合部吧,反正家裡緊挨著一塊玉米地。我們的汽車剛進巴德家門,就被他們的寵物——一隻孔雀給嚇了一跳。進門之後雙方都有點局促,聊天也聊不大起來,只能幹坐著看電視。巴德的妻子奧拉忙著做飯、哄孩子,巴德向大家介紹櫃子上奧拉在矯正前做的牙齒模型,又聊了聊孔雀的來歷,有一搭沒一搭,總算熬到了吃飯。菜很簡單,不是這個豆子,就是那個豆子,還有「我」不怎麼愛吃的蛋黃派。就這樣,一頓飯還不時被孩子的哭聲與孔雀的叫聲打斷。等孩子終於抱出來之後,我們發現這是個奇醜無比的孩子。孔雀的爪子不停拍打著屋頂,大家不勝其煩,最後只好把孔雀放進屋來。總之,一頓飯吃得絕對算不上盡興。吃完飯後,大家就分手了。算得上是情節的就只有這點了。

小說的名字叫《羽毛》,這就說明孔雀在小說中是很重要的一個意象。看過顧長衛的《孔雀》的人就知道,孔雀是美的象徵,是無法實現的理想的象徵,在這篇小說里,孔雀也承載著相同的象徵功能。奧拉其實是這篇小說中最豐滿的一個人物,她對生活有著美好的追求,這從她以孔雀為寵物和矯正牙齒等頗具審美意味的舉動中都看得出來,然而生活總是向她呈現出醜陋的一面,前夫是個酒鬼,而巴德又是個很實際的人。她把牙齒模型放在家中顯眼處是為了提醒自己「欠了巴德有多少」。這醜陋的牙齒模型就像是把她的夢想墜在猙獰現實里的錨。奧拉養孔雀是出自童年的夢想,在她的眼中孔雀是「天堂鳥」,而在巴德看來,這是花去他一百美元的「昂貴的品味」。夫妻倆為了要不要把孔雀放進屋來而生的小小齟齬可以看作是他們生活觀念沖突的縮影,巴德那句「這只孔雀瘋了,該死的鳥不知道自己只是一隻鳥,這就是它主要的毛病」其實正是他對妻子的評價,而夢想與醜陋現實結合的產物是什麼呢,自然就是那個醜陋無比的孩子了。孔雀的最終命運是「飛進樹里,就不見了」,夢想或許都是這樣無疾而終的吧,只留下一兩片羽毛供人偶爾懷念一下。「後來那些樹被貓頭鷹接管了」,所以要想生活下去,我們最終還是只能去直面醜陋、適應醜陋。

不過別忘了,生活中有粗礪直接的醜陋,如巴德夫婦的生活和他們的孩子,也會有精緻掩蓋下的醜陋。弗蘭和傑克雖然日子過得稍微好一些,但他們的生活最終也沒有能夠逃避庸俗的吞噬,弗蘭的長發——這一審美追求的標志——後來也剪去了,他們的孩子也有了「喜歡拐彎抹角欺騙的天性」,弗蘭長胖了,傑克與弗蘭之間說話也越來越少,他們的孔雀終於也飛走了,只留下奧拉送給他們的幾根孔雀的羽毛,算是對他們當時那愚蠢想法的長久的諷刺。我個人以為,這樣一個證明傑克夫婦「五十步笑百步」的結局可以改得更不著痕跡一些,盤旋於空中的威脅或許更有悲劇意味。

卡佛就這樣「轉動手裡的鏡子」,讓讀者像那隻孔雀一樣,「左右搖頭才能看清楚自己。」而能在短短二十九頁的一個故事裡讓人品嘗到生活雜陳的五味,實現他對生活的批評,卡佛堪稱是個短篇小說的好手。

熱點內容
經典古言虐文雙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26 20:13:54 瀏覽:361
好看的重生攻寵受小說 發布:2025-07-26 20:10:34 瀏覽:967
霸道總裁型小說百度雲 發布:2025-07-26 20:09:11 瀏覽:161
網游小說之破天決 發布:2025-07-26 20:05:47 瀏覽:907
床戲小說好緊總裁 發布:2025-07-26 19:59:40 瀏覽:276
關於都市系統類的小說 發布:2025-07-26 19:51:24 瀏覽:102
橙光游戲女配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26 19:51:23 瀏覽:481
霸道總裁強制小說第一章 發布:2025-07-26 19:35:29 瀏覽:915
重生在網游降臨現實的小說 發布:2025-07-26 19:06:52 瀏覽:82
顧西爵言情校園小說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26 18:58:20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