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短篇小說
Ⅰ 博爾赫斯有哪些經典的作品
詩集《面前的月亮》 散文集《探討集》 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 詩集《聖馬丁札記》 傳記《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論文集《討論集》 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 小說集《杜撰集》 短篇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 短篇小說集《虛構集》 詩歌散文集《影子的頌歌》 詩集《另一個,同一個》 散文評論集《序言集成》 短篇小說集《沙之書》 詩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 短篇小說集《夢之書》 詩集《鐵幣》 散文《什麼是佛教?》 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 詩集《夜晚的故事》 詩歌散文集《阿德羅格》 演講集《博爾赫斯口述》 演講集《七夕》 詩集《天數》 詩集《密謀》 短篇小說集《莎士比亞的記憶》 短篇小說集《阿萊夫》
Ⅱ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的有哪些著作
他的作品有:
*
詩集《面前的月亮》
*
散文集《探討集》
*
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
*
詩集《聖馬丁札記》
*
傳記《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
論文集《討論集》
*
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
*
小說集《杜撰集》
*
短篇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
*
短篇小說集《虛構集》
*
詩歌散文集《影子的頌歌》
*
詩集《另一個,同一個》
*
散文評論集《序言集成》
*
短篇小說集《沙之書》
*
詩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
*
短篇小說集《夢之書》
*
詩集《鐵幣》
*
散文《什麼是佛教?》
*
詩集《布宜諾斯愛麗斯激情》
*
詩集《夜晚的故事》
*
詩歌散文集《阿德羅格》
*
演講集《博爾赫斯口述》
*
演講集《七夕》
*
詩集《天數》
*
詩集《密謀》
*
短篇小說集《莎士比亞的記憶》
*
短篇小說集《阿萊夫》
Ⅲ 博爾赫斯的資料及作品
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作品列表
詩集《面前的月亮》
散文集《探討集》
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
詩集《聖馬丁札記》
傳記《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論文集《討論集》
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
小說集《杜撰集》
短篇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
短篇小說集《虛構集》
詩歌散文集《影子的頌歌》
詩集《另一個,同一個》
散文評論集《序言集成》
短篇小說集《沙之書》
詩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
短篇小說集《夢之書》
詩集《鐵幣》
散文《什麼是佛教?》
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
詩集《夜晚的故事》
詩歌散文集《阿德羅格》
演講集《博爾赫斯口述》
演講集《七夕》
詩集《天數》
詩集《密謀》
短篇小說集《莎士比亞的記憶》
短篇小說集《阿萊夫》
Ⅳ 博爾赫斯有哪些小說集
【博爾赫斯作品】
詩集《面前的月亮》
散文集《探討集》
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
詩集《聖馬丁札記》
傳記《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論文集《討論集》
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
小說集《杜撰集》
短篇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
短篇小說集《虛構集》
詩歌散文集《影子的頌歌》
詩集《另一個,同一個》
散文評論集《序言集成》
短篇小說集《沙之書》
詩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
短篇小說集《夢之書》
詩集《鐵幣》
詩集
《雨》
散文《什麼是佛教?》
詩集《布宜諾斯愛麗斯激情》
詩集《夜晚的故事》
詩歌散文集《阿德羅格》
演講集《博爾赫斯口述》
演講集《七夕》
詩集《天數》
詩集《密謀》
短篇小說集《莎士比亞的記憶》
短篇小說集《阿萊夫》
Ⅳ 《博爾赫斯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博爾赫斯全集》([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pgdO2EHeV6cKk4ui3KATWg
書名:博爾赫斯全集
作者:[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譯者:王永年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7
內容簡介:
《惡棍列傳》
博爾赫斯首部小說作品,一九三五年出版,講述世界各地「惡棍」的故事,既有美國南方的奴隸販子、紐約黑幫頭目,也有冒名頂替望族子弟的英國流浪漢,甚至包括日本江戶幕府時代侮辱赤穗藩主而最終被復仇的禮官吉良上野介、中國清朝的女海盜鄭寡婦。真實的歷史背景,與作者的想像交織在一起,刻畫出蕪雜的社會角落裡生長出來的一個個「反英雄」形象。
《小徑分岔的花園》
小說集,一九四一年出版,收短篇小說七篇。其中,《小徑分岔的花園》是博爾赫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為「偵探小說,讀者看到一樁罪行的實施過程和全部准備工作」。間諜余准,一路躲避英國軍官的追蹤,潛入漢學家艾伯特家中。他與艾伯特大談一部名為《小徑分岔的花園》的雜亂無章的小說手稿,突然開槍殺死了艾伯特,藉此成功將情報傳遞給了德國人。「小說—花園—迷宮」的脈絡第一次出現在博爾赫斯的作品中,並成為其藝術的關鍵詞。對時間或平行或背離或匯合或交錯的不同序列的理解融入寫作,無窮的可能性由此而生。
《杜撰集》
小說集,收短篇小說九篇,一九四四年與《小徑分岔的花園》合為《虛構集》出版,延續虛構的傳奇故事題材。其中作者聲稱「最得意的故事」的《南方》,被視作博爾赫斯寫作的轉折點。主人公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立圖書館的秘書達爾曼在上樓時前額莫名地被什麼東西刮破,竟至高燒不已,噩夢不斷,住進了療養院,病情好轉後他決定回祖輩留下的南方庄園休養,他一路坐出租馬車、乘火車、步行,最後臨時起意走進一家雜貨鋪吃飯,卻捲入一場決斗,死在對手刀下。這個故事在博爾赫斯的語言迷宮里,又有另外的讀法:達爾曼沒有死,回南方庄園的旅程其實是他躺在病床上做的夢,他在夢中死於決斗,一個庸常生活中的人在夢中選擇了他所嚮往的轟轟烈烈的死亡方式。
《阿萊夫》
小說集,一九四九年出版,收短篇小說十七篇。阿萊夫()是希伯來文的第一個字母,數學中代表無窮數、無限的集合,神秘主義理解為超越時空極限的潛在的能量。博爾赫斯以小說的形式展開對時間、對空間、對宇宙、對宏觀與微觀的思考。在愛慕的女人去世之後,「我」每年仍在她生日那天去她家拜訪,她的表哥達內里多年來一直在寫一部題為《大千世界》的長詩,他向「我」吐露了一個秘密,地下室角落裡有一個「阿萊夫」,那正是他寫詩天賦的源泉。「我」靜靜躺在幽暗地下室的磚地上,眼睛緊盯樓梯第十九級台階,終於,我看到一個閃爍的小圓球,球里的場景令人眼花繚亂,「宇宙空間都包羅其中」,那就是阿萊夫。
《布羅迪報告》
小說集,一九七〇年出版,收短篇小說十一篇。第三者、告密小人、崇拜驅使之下的復仇、隱秘的決斗……「故事都是現實主義的」,卻恍若夢境。所收《布羅迪報告》,從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說《格列佛游記》得到啟發,上呈傳教士布羅迪寫下的在雅虎人部落生活的報告,報告詳盡的細節陳述卻營造出一種虛妄之感。博爾赫斯定義明確:「說到頭,文學無非是有引導的夢罷了。」
《沙之書》
小說集,一九*年出版,收短篇小說十三篇,博爾赫斯寫作後期的*之作。面對一本頁碼無窮盡的「沙之書」,先開始是據為己有的幸福感,最終領悟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煩惱的根源。這本書,是博爾赫斯書籍崇拜情結的體現,象徵具有無限性的宇宙、世界。人竭力突破未知,最終卻體驗到無限而確證自我的渺小無力。「如果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空間的任何一點。如果時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時間的任何一點。」無限性、可能性、死亡、記憶與時間等概念哲學、玄學層面的思考蘊含在各篇當中。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隨筆集,一九三〇年出版,是博爾赫斯對於阿根廷詩人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生平和作品的介紹與評價,同時也是他對於阿根廷市井生活的想像。埃瓦里斯托卡列戈是一位根植於市井的詩人,他筆下的市郊,與博爾赫斯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遍布歡聲笑語卻又隨時劍拔弩張。探戈、六弦琴、匕首、英雄、叛徒等等市郊生活的關鍵詞,匯成了博爾赫斯眼中的江湖。
《討論集》
隨筆集,一九三二年出版,收錄博爾赫斯所寫的書評、影評,展開文學藝術觀的討論。如《高喬詩歌》、《阿根廷作家與傳統》關注阿根廷本土文學風貌,《另一個惠特曼》、《福樓拜和他典範的目標》則把目光轉向世界文學,《阿喀琉斯和烏龜永恆的賽跑》、《烏龜的變形》探討作者心心念念的哲學命題。文章涉獵廣泛,博爾赫斯說:「我的生活缺乏生命和死亡。正是這種缺乏使我勉為其難地喜好這些瑣碎小事。」
《永恆史》
隨筆集,一九三六年出版,收八篇。其中《永恆史》梳理並否定了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神學關於「永恆」的歷史,《評注兩則接近阿爾莫塔辛》試圖證實時間的「圓形」性質……「永恆」、「輪回」、「循環」,均指向時間命題。
《探討別集》
隨筆集,一九五二年出版,收三十五篇,是博爾赫斯對他鍾愛的作品、鍾愛的作家的評論。他由秦始皇焚書談儒家經典的流傳,在卡夫卡的小說里追蹤卡夫卡的美學先驅,從濟慈的詩句中找尋個體與群體的時空聯系,從霍桑和愛倫坡那兒發現幻想與真實相碰撞的心理軌跡,這些不囿成見的審美認識顯示出超前的感知。
《詩藝》
演講集。一九六七年秋,博爾赫斯應哈佛大學諾頓講座之邀,就詩的地位、隱喻模式、小說與詩、音韻與翻譯等展開六講。講座錄音帶在圖書館塵封三十多年後,由時任西安大略大學現代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的凱林–安德米海列司庫整理出版。全集廣征博引,涉及從古至今諸多文學現象,又有著口語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來,收放自如。「《詩藝》是一本介紹文學、介紹品位,也介紹博爾赫斯本人的書……博爾赫斯跟歷代的作家與文本展開對話,而這些題材即使是一再反復引述討論也總還是顯得津津有味。」
《序言集以及序言之序言》
序言是博爾赫斯鍾愛的一種體裁,他寫過的序言數以百計。序言也是博爾赫斯銳意革新的一種體裁,他為此專門撰寫了《序言之序言》,直言「在微弱多數的情況下,序言近似於酒後的致辭或者葬禮的悼詞,不負責任地極盡誇張之能事,讀之令人懷疑」,並提出序言的新理論,宣稱序言應該是評論的新側面,而非祝酒詞的次要形式。
本書以《序言之序言》為先導,共收錄了三十九篇精彩紛呈的序言,評介的對象不受時間空間的羈絆,不僅可以看到作者熟悉的到阿根廷作家,也不乏莎士比亞、卡夫卡、惠特曼等不朽的經典,充分展現了博氏序言的獨特風格。
《博爾赫斯,口述》
演講集。一九七八年五六月間,博爾赫斯在阿根廷貝爾格拉諾大學講授了五堂課,分別以書籍、不朽、伊曼紐爾斯威登堡、偵探小說以及時間為題。主題看似宏大抽象,作者另闢蹊徑,帶給讀者全新的思辨體驗:從口述傳統角度談論書籍的歷史,以詩歌為切入點分析不朽的意義,借斯威登堡談生與死的哲學命題,把偵探小說譽為混亂文學時代里的拯救者。五堂課統以「時間」這個形而上學的基本問題貫穿始終。
《七夜》
博爾赫斯技巧精湛的寫作背後,支撐著的是龐雜浩瀚的閱讀量和畢生埋首的治學熱情,他的非虛構作品充滿了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文學動機。本書為演講集,一九八〇年出版,收錄博爾赫斯在一九七七年夏天所做的七場講座內容,分別以《神曲》、夢魘、《一千零一夜》、佛教、詩歌、猶太教神秘主義以及失明為題,講述博爾赫斯與《神曲》的交往、鏡子與迷宮混雜的夢魘、東方意識、佛教的本質、詩的審美、聖書的觀念以及藝術的工具等等。
《但丁九篇》
但丁的《神曲》是博爾赫斯鍾愛的作品,本書收錄了他為它寫下的九篇妙趣橫生的短文。本書有別於艱澀乏味、空洞無物的學術論文,有的從《神曲》里的一個人物,有的從其中的一個細節,有的甚至從某個詞語出發,結合心理學、哲學、神學等各領域的觀點,豐富了對《神曲》的解讀。書中沒有任何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文學理論和長盤累牘的方法論,每一篇都精緻可愛,獨立成章,體現出作者極高的文學造詣和閱讀素養。
《私人藏書:序言集》
博爾赫斯另闢蹊徑,不以文學的運動、年代以及對作品的繁瑣分析為標准,而是回歸本質,著眼於「文學的美」,精心挑選出自己「愛不釋手並極想與人分享的書」,組成一套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私人藏書」,並為每本藏書作序。本書共收序言六十四篇,一九八八年出版。所論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家名作,如馬可波羅《行紀》、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和《一千零一夜》,也有如今已凐沒無聞的拉美作家;既有歐美文壇的巨擘,也有來自日本、印度等東方國家的著作。
作者簡介: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1986)
阿根廷詩人、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西班牙語文學大師。
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少年時隨家人旅居歐洲。
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隨筆集《探討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壇的地位。代表詩集《聖馬丁札記》、《老虎的金黃》,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阿萊夫》,隨筆集《永恆史》、《探討別集》等更為其贏得國際聲譽。譯有王爾德、吳爾夫、福克納等作家作品。
曾任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文學教授,獲得阿根廷國家文學獎、福門托國際出版獎、耶路撒冷獎、巴爾贊獎、奇諾德爾杜卡獎、塞萬提斯獎等多個文學大獎。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病逝於瑞士日內瓦。
Ⅵ 博爾赫斯的作品哪部最有名推薦幾部最值得看的~
博爾赫斯的主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牌練習簿》(1929)、《陰影頌》(1969)、《老虎的金黃》(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1937)《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布羅迫埃的報告》(1970)等。此外還譯有卡夫卡、福克納等人的作品。文體多是干凈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但也有人說他的作品寓意的都是虛無。你可以先看看這些《埃瑪·宗茲》《玫瑰角的漢子》《叛徒與英雄的主題》《釜底游魚》
Ⅶ 《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博爾赫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_5Yhlodkqz0QPBI3tcgikA
書名: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
豆瓣評分:9.2
作者:[阿根廷] 豪·路·博爾赫斯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王央樂
出版年:1983
頁數:398
內容簡介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領了二十世紀六十 年代拉丁美洲文*潮,是西班牙語、拉丁美洲文學脈 絡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影響力*超出拉丁美洲、歐 洲,成為二十世紀享有世界聲譽的文學大師。這套《 博爾赫斯全集(Ⅰ共16冊)(精)》為博爾赫斯小說和隨 筆代表作的集合,包括《惡棍列傳》《小徑分岔的花 園》《沙之書》《七夜》《永恆史》等十六部作品, 獨特的語言、新穎的文體、卓*的想像力營造出博爾 赫斯浩大的想像迷宮。
作者簡介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市。1941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交叉小徑的花園》,使他不僅在阿根廷和拉丁美洲,而且在西方獲得了聲譽。其他代表作還有:短篇小說集《阿萊夫》、《死亡與羅盤》、《勃羅迪的報告》。此外,他還寫有大量的散文、小品文和文學評論。博爾赫斯是阿根廷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對拉丁美洲文學有深刻的影響。博爾赫斯僅以短篇小說躋身世界敘事大師之列,這樣的作家在整個20世紀也屈指可數。通常認為,在幾乎由商業出版主導的文學時代,像短篇小說這種比較純粹的寫作形式頗難進入大眾視野。而博爾赫斯所代表的短篇高度,正是文學純粹的高度,如他的被我國作家、讀者廣為推崇的《交叉小徑的花園》、《阿萊夫》、《特隆-烏克巴爾,奧爾比斯-特蒂烏斯》和《圓形》、《廢墟》等,都以其神秘、虛幻、迷宮和鏡像等構成小說幻想騰空的翅膀,為中國文學的創作增加了想像飛翔的空間和力量。博爾赫斯不僅東西短小,寫得也不多,一生只寫了70個短篇,可是他卻擁有最多的西班牙語讀者,而且更將整個世界引入自己的故事迷宮。
Ⅷ 博爾赫斯 作品,及簡介。謝謝
愛筆愛暢614朋友,你好。以下是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相關資料: 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博爾赫斯的主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牌練習簿》(1929)、《陰影頌》(1969)、《老虎的金黃》(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1937)、《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布羅迫埃的報告》(1970)等。還譯有卡夫卡、福克納等人的作品。其作品文體干凈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我給你提供幾個地址,在這個地址都可以在線閱讀博爾赫斯的作品: http://www.17pk.cn/dir/literature/foreign_literature/novel/wenyi/borhis/ 另外在網路的博爾赫斯貼吧里有更多的關於博爾赫斯的資料,地址是: http://post..com/f?kw=%B2%A9%B6%FB%BA%D5%CB%B9 以下則是博爾赫斯的生平年表: 附一: 迷宮中的旅程--博爾赫斯生平 1899年8月24日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具有古老英國和阿根廷血統的家庭。 1914年全家移民歐洲。在瑞士日內瓦上中學。 1919年參加西班牙的「極端主義」文學運動。 1921年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度成為阿根廷「極端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 1923年全家再次往歐洲。在西班牙最重要的雜志《西方評論》上發表文章,其詩作在馬德里的文學圈中深受好評。 1924年全家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創辦雜志《船頭》。 1925年出版詩集《面前的月亮》。 1927年因患白內障而動手術。 1930年與阿道夫·比奧伊·卡薩雷斯相識,從此開始了長期的友誼和合作。 1933年短篇小說《街角上的男人》發表。 193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世界性丑聞》。 1936年出版隨筆集《永恆的歷史》。協助比奧伊·卡薩雷斯創辦《不合時宜》。 1937年進入市立圖書館工作。定期寫作關於卡夫卡的專欄文章。 1946年因在一份反庇隆的宣言上簽字,被調出圖書館,「升任」國營市場的家禽及家兔稽查員。 1949年出版第三本短篇小說集《阿萊夫》。 1950年當選為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同時擔任國立圖書館館長一職。 1951年出版第四本短篇小說集《死亡與羅盤》。 1956年庫約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獲「國家文學獎」。 1957年受聘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的英美文學教授。 1961年與貝克特同獲「福門托獎」。應邀訪問美國。 1963年訪問歐洲,進行演講和接受各種榮譽。 1967年第二次訪問美國。與埃爾莎·阿斯泰特·米連結婚,三年後離異。 1969年首次訪問以色列。前往巴西接受「美洲國家文學獎2」。 1971年第三次到美國。 1975年出版《沙之書》、《永恆的玫瑰》、《序言集》。母親去世。 1986年4月24日與瑪麗亞·兒玉結婚。 6月14日在日內瓦去世。 附二:據博爾赫斯的小說拍攝的電影 《仇恨的日子》 根據《埃瑪·宗茲》改編,導演萊奧波爾多·托雷·尼爾松,1954(阿根廷); 《玫瑰角的漢子》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導演勒內·穆稀卡,1957(阿根廷); 《入侵》 根據博爾赫斯和比奧伊·卡薩雷斯創意拍攝,導演烏戈·聖地亞哥,1968(阿根廷); 《埃瑪·宗茲》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導演阿蘭·馬格魯,1969(法國); 《蜘蛛的謀略》 根據《叛徒與英雄的主題》改編,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1970(義大利); 《另一些人》 根據博爾赫斯和比奧伊·卡薩雷斯的腳本改編,導演烏戈· 聖地亞哥,1974(法國); 《死去的頭目班德拉》 根據《釜底游魚》改編,導演埃克托爾·奧利韋拉,1975(阿根廷); 《第三者》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導演卡洛斯·烏戈·克里斯蒂安森,1980(巴西); 《武士和女俘的故事》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埃德加多·科扎林斯基,1992(阿根廷)。 附三:博爾赫斯所獲獎項 博爾赫斯說:「獲獎只可用來滿足虛榮心;既然是為了滿足虛榮心,不得諾貝爾獎也罷。」博爾赫斯未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確是一個重要的損失和遺憾,不過,這缺憾並不屬於博爾赫斯,而屬於諾貝爾文學獎。 1961年 福門托獎,西班牙; 1962年 藝術與文學勛章獲得者,法國; 1963年 國家藝術基金大獎,阿根廷; 1965年 不列顛帝國高級勛位爵士,不列顛;第九屆詩歌獎,佛羅倫薩市,義大利;太陽勛章,秘魯; 1966年 第九屆國際聖母像章獎,義大利;英格拉姆·梅里爾基金會文學獎,紐約; 1968年 榮譽院士,美國藝術科學院;義大利共和國勛章; 1970年 泛美文學獎,巴西; 1971年 耶路撒冷獎,以色列; 1973年 阿方索·雷耶斯獎,墨西哥; 1976年 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勛章,智利;「十三人俱樂部」獎,布宜諾斯艾利斯; 1979年 金獎章,法蘭西科學院,巴黎;榮譽勛章,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鷹十字勛章,冰島;金舟獎,聖多明各共和國; 1980年 榮譽獎,阿根廷詩歌基金會,布宜諾斯艾利斯;塞萬提斯獎,西班牙;西拉文學獎,西班牙;西諾德爾杜卡獎,巴黎; 1981年 巴爾贊獎,義大利;法國精神與政治科學院院士,巴黎;奧林 ·約利齊獎,墨西哥; 1983年 法國三級榮譽勛位獲得者,巴黎;阿方索十世「哲人」大十字勛章獲得者,西班牙;T.S.艾略特獎,芝加哥; 1984年 義大利共和國大十字騎士勛位獲得者; 1986年 埃特魯里亞文學獎,義大利。
Ⅸ 博爾赫斯的小說有那些
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熱情》和後來發表的兩部詩集《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的手冊》(1929),表現出明顯的先鋒派的影響,其中描繪的景色、事物都帶有神秘色彩。1935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世界醜事》問世,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引起評論界注意。1941年短篇小說集《交叉小徑的花園》發表,在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國家贏得很高聲譽。 其他重要短篇小說集還有 《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和《布羅迪埃的報告》(1970)。此外,他還寫了大量的散文和文學評論。
Ⅹ 博爾赫斯的作品,全部。
【博爾赫斯作品】
詩集《面前的月亮》
散文集《探討集》
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
詩集《聖馬丁札記》
傳記《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論文集《討論集》
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
小說集《杜撰集》
短篇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
短篇小說集《虛構集》
詩歌散文集《影子的頌歌》
詩集《另一個,同一個》
散文評論集《序言集成》
短篇小說集《沙之書》
詩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
短篇小說集《夢之書》
詩集《鐵幣》
詩集 《雨》
散文《什麼是佛教?》
詩集《布宜諾斯愛麗斯激情》
詩集《夜晚的故事》
詩歌散文集《阿德羅格》
演講集《博爾赫斯口述》
演講集《七夕》
詩集《天數》
詩集《密謀》
短篇小說集《莎士比亞的記憶》
短篇小說集《阿萊夫》 來自 http://ke..com/view/33451.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