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香港短篇小說集
❶ 哪位推薦本小說看吧,長篇中篇均OK
雨果《九三年》,狄更斯《雙城記》,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小仲馬《茶花女》,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巴金著作書目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1933,開明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
(《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
《憶》(回憶錄)1936,文生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生
《短簡》(散文集)1937,良友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生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生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良友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生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兒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兒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文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文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
《巴金散文選》1983,文聯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齊)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
❷ 張君默的主要作品
芳華(中篇小說集)1967,春風出版社
謀殺英文(語文集)1970,仙人掌
金山夜話(散文集)1973,純文學
美語新?(語文集)1974,純文學
遙遠的星宿(散文、小說合集)1974,爐峰出版社
粗咖啡(散文集)1979,香港明窗社
君默小品(雜文集)1983,港·天地
聽其言也(語文集)1983,純文學
科學拾貝(科普集)1983,港·天地
截取永恆(散文集)1983,港·天地
自然小品(科普集)1984,港·天地
往事匆匆(散文集)港·田地
荷鋤雜技(散文集)港·天地
新疆小品(散文集)港·天地
模特兒之戀(短篇小說集)港·天地
玻璃草(散文集)(出版年代不詳)19香港山邊社
斗室天地寬(散文集)1985,港·田地
印北之游(散文集)和江綠恩合著,1985,華漢
大地和蒼?(科普集)1986,港·天地
大預言(長篇小說異象系列)1986,港·天地
命運小品(散文集)1987,華漢
隨緣(短篇小說集)1986,港·天地
玻璃樹(散文集)1987,香港山邊社
新沖咖啡(散文集)1987,香港明窗社
血中花(長篇小說神探系列)1987,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天堂鳥(長篇小說神探系列)1987,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蒼白的玫瑰(長篇小說神探系列)1987,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觀音(長篇小說神探系列)1987,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蝶神(長篇小說異象系列)1987,港·天地
蟻國(長篇小說異象系列)1987,港·天地
寶圖(長篇小說異象系列)1987,港·天地
香港子夜(中、短篇小說集)1987,花城
絕路騎士(長篇小說神探系列)1988,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燈下隨筆(散文集)1988,港·華漢
❸ 幾年前看的一個現代言情短篇小說,香港有東西南北四個門,男主是東門主,女主在裡面當女僕的一個小說
蒼穹世界
作者: 胭
簡介:
你明天離開村子之後,若有不懂之處就詢問法杖。當你沉淪於﹑權力﹑金錢與五光十色的生活,法杖就會逐漸縮
❹ 張愛玲的《傳奇》有哪些小說
初版的《傳奇》收入了十個張愛玲在1943-1944年發表的中、短篇小說,它們分別是:《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花凋》、《年輕的時候》、《傾城之戀》、《金鎖記》、《封鎖》、《琉璃瓦》;再版時加入了一篇《傳奇·再版的話》。1947年出版《傳奇增訂本》時加收了五個短篇,分別是:《紅玫瑰與白玫瑰》、《留情》、《鴻鸞禧》、《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另有前言《有幾句話與讀者說》和跋語《中國的日夜》。此後,由香港天風出版社和台灣皇冠雜志社分別出版的《張愛玲短篇小說集》都是《傳奇增訂本》的翻版,其中香港天風版的書前有張愛玲寫的序。
❺ 金墉16部最著名小說
小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記》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
《飛狐外傳》:胡斐和袁紫衣傾心相愛,可惜袁紫衣曾向師父發誓一生與青燈古佛為伴,所以兩人並未在一起。程靈素一心愛胡斐,最後為救他犧牲自己的生命,很可貴很讓人難忘的角色。整部書可以說是胡斐從武功閱歷人格魅力上成為一代大俠的過程。
《雪山飛狐》:是講飛狐外傳之後的胡斐,成熟的胡斐。但整部書真正的主角是胡一刀,通過眾人共同回憶講述當年的恩恩怨怨來烘托一個已死之人的英雄形象。胡斐最後能否和苗若蘭在一起,金庸留給了讀者一個好大的疑問,自己去猜想吧~
連城訣:一個悲慘的故事。狄雲的遭遇用韋小寶的話說就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啊。他青梅竹馬的師妹戚芳因為誤中他人圈套,不得已嫁給別人。不過還好的是狄雲有一個幸福的結局,和共患難的水笙在一起了。
天龍八部:段譽,一個愛情痴呆,一心一意只為追求王語嫣,最後成功。蕭峰,為國為民大英雄,可惜塞外牛羊空許約,所以只有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虛竹,老實的小和尚,既學到絕世武功,又娶到西夏公主,傻人有傻福。但全書的主角卻無可爭議的是蕭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射鵰英雄傳:如果從愛情的角度來說,那就是郭靖黃蓉的戀愛史。他們共同經歷患難和歡樂,最終都事業有成,愛情婚姻都甜美幸福。可謂一部人物極其鮮明的書。但書中配角都很出彩,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老頑童...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白馬嘯西風:一部意境很深遠的中篇小說。主角是一個流落到撒哈克族部落的漢人少女李文秀,她看著愛的人愛上別人,而喜歡自己的人自己偏偏不喜歡。也許她孤獨一生吧,真是一部從頭到尾都有著淡淡哀愁的書。
鹿鼎記:韋小寶,不會武功,卻可以當天下第一大幫會的香主;沒有才學,連字都不識,卻能做大官;不是很帥,卻能娶到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很搞笑的一部武俠小說,也是很獨特的一本武俠。
笑傲江湖:一個純粹的江湖世界,我喜歡。令狐沖,放盪不羈,嚮往自由,卻尊師中道,至情至性,我喜歡。先愛小師妹,只是單戀。後來與任盈盈才是傾心相愛,千秋萬載,永為夫妻。獨孤九劍,出神入化。總之,我喜歡笑傲江湖的那種江湖的感覺。
書劍恩仇錄:金庸的處女武俠。圍繞紅花會的十五位頭目人物在講。陳家洛,事業最後功虧一簣,隱居塞外。他連累自己至愛的女人香香公主為一個沒有成功的大業犧牲,也虧欠了另一個曾和他相愛的女人霍青桐。
神鵰俠侶:一切的武俠情節,一切的武功招式,都在楊過小龍女的愛情面前黯然失色。愛情是這部書最突出的地方了。好好去看,好好去領略吧~
俠客行:長得很像,性格迥然的兩個人,互換身份。他們的身世之謎,最終仍是沒有解開,但讀者應該都會這樣猜想,他們就是親兄弟。老實的石破天才是主角,去到俠客島學到天下人艷羨的武功,又抱得阿綉這個美人歸,是不是又應驗了傻人有傻福呢?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武功第一,卻不是當政治家的材料,只有離開明教,和趙敏歸隱山林。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啊~另外三個和張無忌關系密切的女人:周芷若,張無忌感激敬畏;小昭,張無忌憐愛喜歡;殷離,張無忌是同情和親情。
碧血劍:袁承志繼承父親袁崇煥的遺志,為國家民族大義一直努力著。赴華山拜得穆人清為師學得精妙武功,又盡得木桑道人真傳,武功之強世所罕有。難得的是他一直和最初相識的溫青青在一起,對更美貌且一直很喜歡自己的長平公主做壞不亂。只是他也和陳家洛,張無忌一樣,優柔寡斷,難成大業。
鴛鴦刀:挺短的篇幅。我只記得主角是袁冠南和蕭中慧,似乎也沒什麼特別復雜又精彩的情節可介紹,只是為了傳達一個仁者無敵的主題。
越女劍:巧把西施范蠡的愛情故事化入其中。阿青竟跟白猿學得精妙武功,讓人想都想不到,很巧妙。最後阿青還是放過了西施范蠡,成全了他們的圓滿結局。
❻ 舒巷城筆名叫什麼
舒巷城(1923—1999),原名王琛泉,筆名王烙、邱江海等,祖籍廣東惠陽,在香港出生、長大。舒巷城受過良好的教育,七歲時入私墊,打下深厚的古典文學基礎,又受到叔叔對他的藝術熏陶。後考入官費的育才書社和教會辦的華仁書院。抗戰時期大批南來作家和文化人來到香港,有如甘露灑心,滋潤著舒巷城的心田。念英文書院時,開始以王烙的筆名在報刊上發表第一批短篇小說和新詩習作。1942年秋,香港淪陷近一年,19歲的他忍痛離開出生地和家人,隻身赴內地,輾轉於貴陽、昆明、越南、上海、東北、天津、北平、南京等地,東飄西泊,直到1948年底才回到香港。此後,他白天工作,晚上從事文學創作,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了不少以香港市民的悲喜劇為題材的短篇。他1969年去歐洲旅行月余,回來完成了一個以巴黎的街頭窮畫家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巴黎兩岸》,幾年後又兩度去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1977年秋,應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中心」之邀,參加國際文學活動。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山上山下》、《曲巷恩仇》、《霧香港》、《倫敦的八月》等,長篇小說《再來的時候》、《太陽下山了》、《白蘭花》、《巴黎兩岸》、《艱苦的行程》,詩集《我的抒情詩》,《回聲集》、《都市詩抄》,散文、隨筆已結集的有《拜倫與愛情》、《燈下拾零》和《淺談文學語言》。
❼ 華人作家於梨華作品
補充:浙江寧波鎮海區人,曾於鎮海中學就讀^_^
❽ 民國時期傳奇小說曇花夢
十幾年前,香港作家陳娟以長篇小說《曇花夢》轟動香港文壇,風靡大陸,為香港文學史留下一段佳話。在此前後,又陸續有作品問世,諸如中篇小說《玫瑰淚》、短篇小說集《香港女人》以及近年出版的《陳娟文集》等,都可以說是水準以上的佳構。以此之故,評論界眾口交譽,推崇陳娟是香港作家中的佼佼者。這里,想就《曇花夢》談點粗淺的感受。有一種說法:偵探小說,俗;言情小說,更俗。而《曇花夢》據說是偵探加言情,豈不是俗上加俗,俗不可耐嗎?然而,讀罷全書,感受卻並非如此,而是能讀耐看,耐人尋味。十多年前的轟動效應早已證明:這是一部可讀性和深邃性皆備,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舉的佳作。如果套用古代的比喻,就是魚和熊掌得兼,堪稱香港文學史上的奇觀。那麼,它的「脫俗」奧秘何在呢?概括說來,就是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鮮明的藝術形象和卓越的文字技巧。一《曇花夢》豐富的思想內涵有著多方面的具體體現。它謳歌了真、善、美,抨擊了假、惡、丑。一部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屬於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具體范疇,而不是抽象化的概念。《曇花夢》所表現的真真假假、善善惡惡、美美醜丑,同樣離不開特定的歷史背景和與之結合的具體內涵。
❾ 於梨華的主要作品
於梨華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夢回青河》、《變》、《焰》、《傅家的兒女們》,中篇小說《也是秋天》、《三人行》,短篇小說集《歸》、《雪地上的星星》、《白駒集》、《會場現形記》。她的作品主要取材於留美學人的生活。代表作長篇小說《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展示了無根的一代內心的迷惘和孤寂,成為當代留學生文學之濫觴。 【夢回青河】長篇小說。1963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初版,1966年,為李翰祥購得電影版權。
【歸】短篇小說集。1963年,台灣文星出版社。
【也是秋天】中篇集。1964年,台灣文星出版社。
【變】長篇小說。1965年,香港正文出版社。
【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1966年,台灣皇冠出版社。集中一個中篇《母與子》於1972年拍為電影,改名《母親三十歲》。嘉禾公司出品。宋存壽導演。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1967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初版。該書得嘉新小說獎。1968年李翰祥購得電影版權。
【白駒集】短篇小說集。1969年,台灣仙人掌出版社初版。集中短篇小說《柳家莊上》電影版權由宋存壽於1972年購得。
【焰】長篇小說。1969年,台灣皇冠出版社。
【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1972年,台灣志文出版社出版。
【考驗】長篇小說。1974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1992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典藏版出版。
【新中國的女性】短篇小說集。1977年,香港70年代出版社出版。
【誰在西雙版納】游記故事集。1978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1978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三人行】長篇小說。1980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以上14本長短篇著作,於1981年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全集。
【尋】短篇小說集。1986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1988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於梨華作品集》,收錄長短篇著作十餘種。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1989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
【美國的來信】1989年,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情盡自選集】1990年,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彼岸》,長篇小說,《收獲》雜志2011年增刊(春夏卷) 英譯中
(《盛開的猶大花》凱塞琳·安·波得)
ARomanHolidaybyEdithWharton(《羅馬假日》伊德絲華頓)EdithWharton(《伊德絲華頓其人》)
中譯英
InLiuVillage(《柳家莊上》)自譯,收在ChineseStoriesfromTaiWan1960—,哥倫比亞大學出版。(《撒了一地的玻璃球》)譯者:蕭廉任,收在《中國現代文學選集台灣》Ⅱ,台灣國立編譯館出版。Nightfall(《暮》)譯者:VivianHsu,收入BornoftheSameRoots,印第安那大學出版。
❿ 安尼,蘇童,王小波各自的代表作和優秀作有哪些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 安尼《彼岸花》 蘇童《橋上的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