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變色龍的概括
Ⅰ 《變色龍》的主要內容
遇救囊朋友,你好。以下是契訶夫名作《變色龍》的賞析,我想應該是你所需要的。
人狗互襯 交相輝映
——《變色龍》藝術特色賞析
契訶夫是19世紀末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俄國短篇小說家,80年代中葉,他寫下許多詼諧幽默的小說,《變色龍》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篇。
《變色龍》的詼諧在於作者創設了一個「狗」的世界,人性即是狗性,而以真實的狗為紐帶巧妙銜接屬於「狗性」的人,是這篇文章里人狗交相輝映、珠光四溢的絕妙一筆。也是他將鋒芒指向人性的弱點朋友——殘酷、虛偽的旨意所在,所以顯得特別的尖酸刻薄。
作者為了暗示警官的本質,給警官加上個很特別的姓:奧楚蔑洛夫,俄語這個詞的本意是瘋癲的——這是與那條咬人的狗相比較而說的,如果說那條咬人的狗是本能的,具有純動物性的,也就是說,狗咬人是正常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而奧楚蔑洛夫的「瘋」就是對本不值得擺威風的咬人的狗拿腔捏勢。他的癲在於隨著人們對狗的主人(是將軍,不是將軍)的幾次判斷,而相應地主觀武斷地對是非進行歪曲的審判。在這里咬人的狗到是一條健康的,履行「份內職責」的狗,而奧楚蔑洛夫卻成了一條瘋狗:是狗的王國里一條有病的狗,是可以打入另冊、應該醫治的一條狗。
我們說《變色龍》呈現的是一個狗的世界,原因是作者把所有出場的人物都當狗去寫了。文章開始寫葉爾德林緊緊地「尾隨」著奧楚蔑洛夫。這是條竭力為主子效勞的,善於揣摩主子心態的狗,他為狗是不是將軍家的費盡腦汁、憂心忡忡,全力為警官的「決策」提供佐證,因為這「決策」決定著警官政治上的榮辱勝敗,也就決定著自己。請看下面的描述:
「不對,這不是將軍家裡的狗……」巡警深思地說(黑體字為筆者所加)。「將軍家裡沒有這樣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獵狗。」
在他認為「拿得准」後,見警官象是下了決心:得好好教訓一下養狗的人們的時候,他又怕這判斷失誤,而後殃及自己,端了那靠依附警官而得食的飯碗,於是否定了這個「拿得准」,把他的「不過也說不定就是將軍家的狗……」的「理由」說了出來。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葉爾德林又是一條內心矛盾仿徨,不知道該咬誰一口的走狗。
就是小人物赫溜金,乃至圍觀的群眾,作者也沒放鬆對其「狗性」的刻畫。
赫溜金作為被害人,在警官沒有出現前,很敏捷地「身子往前一探、撲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後腿」,簡直是位勇猛的戰士,神氣地伸起那面勝利的旗幟的手指。而當警官橫他面前時,他只是無休止的哀求解釋,原先猛犬般的神態盪然殆盡,換為一幅與咬他的狗一樣可憐的神色,同樣象坐在中間的罪犯——狗一樣「眼睛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只是這悲苦是有理說不清的悲苦,這恐怖是有理說不得的恐怖。乃至奴性地尊稱警官為「老人家」,甚而至於要站進自己對立面的圍子:「我的兄弟就在當憲兵」,這意思說得明白極了:我們都是一家人。所以赫溜金無非是條被統治階級排出統治圈的懦弱、可憐的狗,即是喪家狗。按其性格的發展,如果他有朝一日躋身官場,他將立刻與奧楚蔑洛夫為伍。
我們再看圍觀的人們。
在警官沒接手這個案子前,人們「彷彿一下子從地下鑽了出來」。而且有人喊:別放走它」這時的人們完全站在公證的立場上,站在受害者一邊對受害者傾一腔同情與關注。然而,好景不長,當警官由痛罵狗到開始替狗辯護時,群眾中就相應地有人站出來「證明」赫溜金「把煙卷戳到狗的臉上……」,然後斷定赫留金是個「荒唐的傢伙」,當狗被認定是將軍哥哥家的時候,那群人就朝赫溜金哈哈大笑。」這時的人們對受害者的同情換成了對受害者的嘲笑,即對警官一夥的認同,這又有哪一點具備健康人的「人性」呢?他們是起鬨咬人的只揀弱者啃的群狗。
最為絕妙的,是作者將一條真真實實的狗「坐」在小說中,他「前腿劈開,渾身發抖」——「它那含淚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從這些描述中,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條與其它狗完全不一樣的真狗,作者所要我們同情的正是這條狗,只有這條狗的悲苦和恐怖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了的,它只不過履行了自己的「天職」。一句話,它最真實。既不象警官先生那樣裝模作樣;也不象巡警那樣討好主子;沒有赫留金的哈巴和向上擠的模樣;也無圍觀者的隨波逐流。它就是那樣坐在有病的群狗間,等待著一幅幅凶性惡相的狗群對自己的圍攻,是那樣的孤苦無援,又是那樣流露真情的恐怖,難道不值得我們同情嗎?
契訶夫的早期小說是不問政治的,他只是以批判者的眼光審視這個世界,所以他表達出的是這些生活中完全被扭曲了的人性,是對這種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進行揶揄和嘲諷。這並沒有降低這篇文章的品位。恰恰相反,這篇文章為世人所稱道,一方面在於他狀狗寫人,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恐怕就在於他挖掘了人性的弱點。
http://www.mingrenxiaoxiang.com.cn/html/mrtoday/mrtoday_0715qihefu.htm這是契呵夫的詳細資料。
社會背景
本篇是契訶夫的早期作品,發表於1884年。作者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當時的俄國進入了最反動的時期,廣大工農陷入了極度貧困和大量破產的悲慘境地,資產階級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壓專制統治面前俯首聽命,不敢違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淪於黑暗中……面對社會上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強烈不滿,一方面又受世界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確答案,甚至經常陷入深深的苦悶里。因此,在他的作品裡,除了抨擊反動統治,批判黑暗現實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惡,以表現當時俄國在黑暗籠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說創作的重要內容。
我們認為,契訶夫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對於無產階級和它的偉大歷史使命缺乏清醒的認識,不可能開出療救病態社會的葯方,但他立足於現實,以他的優秀作品忠實地記錄了那時的俄國社會生活,赫留金和觀眾形象正是當時社會生活中一般小市民的生動寫照,富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和啟迪意義。
人物形象分析
(一)奧楚蔑洛夫:
1專橫跋扈,看風使舵的走狗形象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准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2 寡廉鮮恥的典型形象
在短篇小說《變色龍》中,契訶夫通過一個富於戲劇性的街頭場面,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寡廉鮮恥、欺下媚上的「變色龍」的典型形象,對沙皇政權的爪牙們的專橫霸道、欺壓人民、阿諛權貴、看風使舵的丑惡行徑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揭露,同時也對小市民們的逆來順受、安分守己、「順應」現實的庸俗生活態度加以批判。
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是一個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國,在反動勢力猖獗橫行,社會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氣氛下,過去那些自詡進步的資產階級自由派,都急於去「適應」現實,拚命宣揚「規規矩矩」的生活哲學,而民粹派也已拋棄了過去的革命傳統,他們實際上是妥協了。至於廣大的小市民,更是軟弱消極、猥瑣鄙陋,滿足於「和平恬靜」、「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當時社會上見風使舵、迎合現實、背叛變節之風盛行,這種痼疾是反動的社會政治條件的產物。契訶夫在短篇小說《變色龍》里,通過奧楚洛夫這個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這種丑惡的行為。
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廣泛的概括性。他是一個專橫的沙皇警犬,但同時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變色龍。作為一個沙皇政權的走狗,他具有專制、蠻橫、欺凌百姓等特點。但這只是他性格的一個方面。他同時還具有趨炎附勢、對弱者耀武揚威、欺下媚上、隨風轉舵等特點。因此他也是一個厚顏無恥的兩面派。這兩方面的特點構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變色龍」。不過,這個形象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奧楚蔑洛夫這一類沙皇警犬這一特定的范圍。在當時,這一形象塑造,無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動政治條件下迎合現實、轉向變節的妥協派和投降派。
(二) 赫留金:在這篇小說里,作者的諷刺和揭露的鋒芒,主要是對著奧楚蔑洛夫的,但是對小市民赫留金也指出了他身上的許多弱點。他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頭,趁機撈一把。為了這個卑鄙的目的,同時也是由於小市民的軟弱本性,他對沙皇的警官畢恭畢敬,甚至曲意奉承(「他老人家是個明白人,看得出來到底誰在胡說……」),還打出了「兄弟當憲兵」這張牌。可是隨著「形勢」的發展,他發現力量不在他一邊,便縮了回去。甚至當奧楚蔑洛夫罵他「豬玀」、「混蛋」時,他也不曾吭一聲。他身上的奴性是很明顯的。
(三)觀眾:作家在小說里也含蓄地點出了「觀眾」的局限。他們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軟弱、迎合強者,隨風倒的特點。
七.語言特色:
1 用人物自己的話諷刺自己
小說《變色龍》用奧楚蔑洛夫的話諷刺奧楚蔑洛夫自己。在不知道是誰的狗的時候,奧楚蔑洛夫說:「這多半是條瘋狗」;有人說是將軍家的狗的時候,奧楚蔑洛夫說:「說不定這是條名貴的狗」。當廚師說不是將軍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說:「這是條野狗」;廚師證實是將軍哥哥的狗時,他又說:「嗚嗚……嗚嗚……這壞蛋生氣了……好一條小狗……」。廚師說不是將軍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說:「弄死它算了」;巡警說說不定這就是將軍家的狗時,他說:「高興得很……把它帶走吧。這小狗還不賴」。巡警說這不是將軍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說:「將軍家裡都是些名貴的、純種的狗;這條狗呢,鬼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毛色既不好,模樣也不中看,完全是個下賤胚子」;巡警又說說不定這就是將軍家的狗時,他說:「你把這條狗帶到將軍家裡去,問問清楚。就說這狗是我找著,派人送去的……狗是嬌貴的動物」。
不僅如此,作者還為奧楚蔑洛夫精心設計了美化自己、炫耀自己的語言來嘲諷、奚落奧楚蔑洛夫自己。
在故事的開始,奧楚蔑洛夫擠進人群,大聲嚷嚷道:「這兒到底出了什麼事?」「你在這兒干什麼?你究竟為什麼舉著那個手指頭?……誰在嚷?」一個小小的警官,擺出大官的架勢,好不令人發笑!
「 他哥哥來啦?是烏拉吉米爾·伊凡尼奇嗎?」「哎呀,天!我還不知道呢!他是上這兒來住一陣就走嗎?」垂涎欲滴,極力抬高自己的身價,彷彿他與將軍是至親好友一般,不然他怎麼對將軍、將軍的哥哥這般清楚呢?其實,那個將軍知道奧楚蔑洛夫是老幾。在將軍的眼裡,他恐怕連那個小獵狗也不如啊!聽著奧楚蔑洛夫不知羞恥的這些話,我們會從鼻孔里發出笑聲來。
2.生動的對話
「言者心之聲」。按著生活邏輯,把對話寫的符合各樣人物的階級地位和性格特徵,這是刻劃人物,展示他們內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契訶夫是中外聞名的文學語言大師。他的《變色龍》不在人物外貌的描繪和景物的鋪陳上見長,而主要是以人物對話的生動取勝的。作家的獨到之處,是能深入到人物的內心;而內心世界的顯示,又決不依仗作家的聲明,卻是用人物對話,讓他自己去表露。我們試看這幾句話:「你把這條狗帶到將軍家裡去,問問清楚。就說這條狗是我找著,派人送上的……」這里警官的言外之意,無須多加發明,不是就能猜想得到的嗎?!契訶夫只用三言兩語,就使一個內心世界卑鄙骯臟,奴氣十足的走狗形象,躍然呈現在我們眼前。請再看,警官在廚師證實小狗是將軍哥哥的時候,又是這樣說:「哎呀,天……他是惦記他的兄弟了……可我還不知道呢!這么說,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興得很……」對話是這樣平平常常,卻又顯得多麼生動、犀利。它不是入木三分地把一個善於自我解嘲,善用甜言蜜語、善作拍馬奉承的走狗形象,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嗎?!
3 以語言表現人物的個性
以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個性是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最突出的是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語言中表現他的專橫跋扈、作威作福;從他與達官貴人有關的人,甚至狗的語言中暴露他的阿諛奉承、卑劣無恥;從他污穢的謾罵隨口噴出來揭開他貌若威嚴公正裡面的粗俗無聊。同時,作者故意很少寫他的外貌神態,令人可以想像:此人在說出這一連串令人難以啟齒的語言時,竟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常態,由此更突出了這一人物丑惡的嘴臉、卑劣的靈魂。
4. 個性化的語言
個性化的語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變色龍》中的人物語言是高度個性化的。「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是個沙皇警犬,因此他的語言具有驕橫和諂上欺下的特點。他對老百姓大逞威風,專橫跋扈,對大官僚則奴顏婢膝、趨炎附勢。在這兩種特點的統一中表現出他的厚顏無恥。赫留金的語言也是個性化的。他既是一個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個有所懇求的「小人物」。他的語言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他向巡官申訴的那一段著名的話,是相當出色的,形象地反映出他的粗俗鄙陋、虛榮誇張、逢迎官長和想趁機撈一把的特點,這一段申訴和下面一段辯詞(罵「獨眼鬼」那一段),把這個小市民的性格活龍活現地表現出來了。
八細節描寫對於刻畫人物的作用
小說曾四次寫奧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軍大衣,這些細節描寫深刻地揭露了人物的性格特徵,鮮明地表現了主題。
小說一開始,作者就把這件具有象徵意義的道具和它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讀者面前。新的軍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用以嚇人的工具。作者以「軍大衣」這一服裝,交代了奧楚蔑洛夫的身分。
第二次寫軍大衣是在奧楚蔑洛夫聽到有人說「這好象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狗」以後「把大衣脫下來」,他脫大衣不是因為天氣熱,而是「判」錯了狗,急得他渾身冒汗。脫大衣的動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驚,渾身燥熱的膽怯心理,也表現了他藉此為自己變色爭取時間以便轉風使舵的狡猾。這一「脫」,形象地勾勒出了這個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惡心靈。
當他訓了赫留金一頓,忽聽巡警說不是將軍家的狗時,又立刻抖起威風。可又有人說:「沒錯兒,將軍家的!」這時他大驚失色:「……給我穿上大衣吧,……挺冷……」這是第三次寫他的軍大衣。這里穿大衣則是心冷膽寒的表現,以遮掩他剛才辱罵了將軍而心中更深一層的膽怯,並進而為再次變色作準備罷了。這里的一「脫」一「穿」,熱而又冷,把奧楚蔑洛夫凌弱畏強的丑態暴露無遺。
結尾,他訓了一通赫留金後,「裹緊大衣……徑自走了。」這里第四次寫軍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畫這條變色龍出盡洋相之後,又恢復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態,繼續去耀武揚威,逞凶霸道去了。
總之,作品通過對奧楚蔑洛夫軍大衣穿而又脫,脫而又穿,這四個細節的描繪,淋漓盡致地勾畫出變色過程中的丑態,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動。
Ⅱ 契科夫的變色龍的主要內容
《變色龍》講述的是一件發生在街上的小事。首飾匠赫留金被一隻狗咬傷了,奧丘梅洛夫警官在處理這件事。
一開始,警官答應要處死這只狗,嚴懲狗的主人。但一當人群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時,警官立刻換了臉色,指責赫留金故意傷狗在先。
後來又有人說那不是將軍家的狗,警官馬上又變了嘴臉,又說要嚴懲這只狗和它的主人。這只狗的主人到底是誰,人們觀點不一,警官的臉色也隨之像變色龍似的變來換去。
(2)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變色龍的概括擴展閱讀
1、小說以《變色龍》為題的意義:
小說取名《變色龍》,本身就具有諷刺意味,可謂點睛之筆,它十分形象地概括了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奧楚蔑洛夫就是名副其實的「變色龍」,他擅長隨機應變,反復無常,像變色龍很快變換膚色以適應周圍環境的顏色一樣。
2、奧楚蔑洛夫善變的背後的不變:
變的是對小狗、對赫留金、對案子的不同態度,是外在表現;不變的是他見風使舵,反復無常、趨炎附勢的性格特徵,是內在本質。在他看來,是非沒有什麼客觀標准,誰地位高,權勢大,誰的話就是標准,就是真理。這是沙皇制度訓練出來的一條好狗。
3、奧楚蔑洛夫變化原因:
奧楚蔑洛夫前後共變化了六次。
奧楚蔑洛夫斷案的依據不是法律,法律條文在他眼裡不過是一紙空文。他雖然揚言誰不遵守法令就得管管他們,但這實際上只是一句空話。究竟是「名貴的狗」「嬌貴的動物」還是「瘋狗」「下*胚子」,完全取決於小狗有無主人,主人是誰。這樣,就使得奧楚蔑洛夫變色的看家本領表演得活靈活現。
4、警官穿脫大衣的細節描寫的作用:
通過「脫衣」「穿衣」兩個細節,把這位警官為了掩飾慌張心理的慌亂而尋思應付辦法的狡黠以及擺官架子,寫得惟妙惟肖。
Ⅲ 小說《變色龍》的梗概
《變色龍》
本文簡介:《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講述了沙皇專制時代,警官奧楚蔑洛夫接到舉報,稱被野狗咬傷。一開始奧楚蔑洛夫不知道這是誰家的狗,於是想把狗弄死。可是隨後圍觀的人當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的態度立刻發生了轉變。之後隨著圍繞著狗是否是將軍家裡的寵物,奧楚蔑洛夫借著穿上脫下外套的時間不斷發生著「變色」。最終確定這是將軍哥哥家裡的狗,奧楚蔑洛夫不但沒有懲罰狗,還把被咬的人威脅了一番。
作者簡介: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hē)夫( Аnton chekhov.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福樓拜的弟子)、美國的歐·亨利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參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Gxn_tU0q7R__nEhq-g07Kr0_-_Z7x9vVQ9AN70GCZyMzddAf8JT8-HJ-X74dRbV1k4eZ37qL2PaxZH-OCrfZr_
Ⅳ 《變色龍》主要講了什麼
《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寫於1884年。
在廣場巡查的警官奧楚美洛夫得知首飾匠赫留金的手指被一隻小獵狗咬傷後,決定嚴懲狗的主人。後來聽說狗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馬上袒護起狗來,而斥責被咬的人。當隨同他的警察提醒他,此狗並非將軍家所養時,他又轉而大罵獵狗。而將軍家裡的廚師最後證明這狗雖非將軍所養,卻是將軍哥哥的,這位警官重又滿臉堆笑,將狗交給廚師,並對被狗咬的人威脅一番後揚長而去。
作品辛辣地諷刺了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統治者的忠實走狗,並揭露了沙皇警察制度媚上欺下的丑惡現象。
Ⅳ 契訶夫的《變色龍》主要的內容是什麼
《變色龍》主要內容:
講述的是一件發生在街上的小事。首飾匠赫留金被一隻狗咬傷了,奧丘梅洛夫警官在處理這件事。一開始,警官答應要處死這只狗,嚴懲狗的主人。但一當人群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時,警官立刻換了臉色,指責赫留金故意傷狗在先。
後來又有人說那不是將軍家的狗,警官馬上又變了嘴臉,又說要嚴懲這只狗和它的主人。後來將軍家的廚師普羅霍爾來了,說這是將軍哥哥的狗時,奧楚美洛夫的臉上立即堆滿了動情的笑容,馬上將狗還給他。
(5)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變色龍的概括擴展閱讀
《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契訶夫在該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通過人物如同變色龍似的不斷變化態度的細節描寫,有力地嘲諷了沙皇專制制度下封建衛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臉。
「變色龍」已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該作已被收入初中語文課本。
創作背景
《變色龍》作於1884年,作品發表前,正是在俄國民意黨人刺殺亞歷山大二世(1881)之後,亞歷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強化警察統治的同時,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給殘暴的專制主義蒙上一層面紗。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員會頭目洛雷斯·麥里可夫後來當上了內務大臣,這是一個典型的兩面派,人民稱他為「狼嘴狐尾」。這時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時代隨意用拳頭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著遵守法令的官腔,干著獻媚邀功的勾當。
契訶夫刻畫的警官奧楚蔑洛夫正是沙皇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因此,這篇作品諷刺、揭露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個崇拜官爵的俄國社會,是那個窮凶極惡的沙皇專制主義。
Ⅵ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6課《變色龍》課文簡單概括(總結)
這篇課文主要是由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和放回變色龍三部分組成,介紹了變色龍的外形、捕捉食物以及變色這三個特點,從而使讀者在了解變色龍後,產生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Ⅶ 概括契訶夫《變色龍》的主要內容。。
變色龍》講述的是一件發生在街上的小事。首飾匠赫留金被一隻狗咬傷了,奧丘梅洛夫警官在處理這件事。一開始,警官答應要處死這只狗,嚴懲狗的主人。但一當人群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時,警官立刻換了臉色,指責赫留金故意傷狗在先。後來又有人說那不是將軍家的狗,警官馬上又變了嘴臉,又說要嚴懲這只狗和它的主人。這只狗的主人到底是誰,人們觀點不一,警官的臉色也隨之像變色龍似的變來換去。
故事的情節與描寫頗為有趣,其中奧丘梅洛夫警官那變色龍似的兩面派嘴臉更是叫人難忘。有人說那不是將軍家的狗時,他擺出一副警官的威嚴;有人說那就是將軍家的狗時,他有「和顏悅色」,說小狗乖巧,赫留金惹事。井官表面上看似在不斷為自己開脫困境,實際上與小丑的滑稽表演沒有多大區別。遇到上級便「和顏悅色」,阿諛奉承的兩面派作風顯得是如此虛偽,像見了主人伸出流滿口水的舌頭,晃悠著尾巴裝出一副「可愛」相的狗一樣遭到人們的鄙視與嘲笑。
但可悲的是,兩面派的人並不是某個時代獨有的產物。以前在讀席勒的名劇《陰謀與愛情》的時候,就看到了十八世紀德國宮廷中的一些兩面的寄生蟲。對上,他們極力討好。以為王公夫人衣服上的帶子掉到地上,幾個臣僕立刻趴在地上焦急尋找,爭取第一個得到夫人的贊賞。對下,他們殘酷剝削。為換得一顆討好公爵夫人的鑽石,有人不惜賣幾千農奴去戰場當炮灰。即使在現代也不乏此類人。記得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班上已有兩面派了。老師在時規規矩矩,老師不在時破壞紀律。雖說小學生的這種行為的性質不會很惡劣,但這種風氣一但養成便很不好。從小做事兩面派,長大還得了?在現代社會中,兩面派的人不僅會遭到周圍人的鄙視,還難以得到上級的信任。兩面派的人要麼為了「明哲保身」,要麼為了飛黃騰達,這些他們或許可以做到,但他們卻要為此扣上「偽君子」的帽子,難以得到他人的正視與信任。
不用說,《變色龍》是一出成功的黑色幽默,一出暴露小丑般的「變色龍」可笑嘴臉的故事。
Ⅷ 契訶夫變色龍的梗概,急需!!!!!!!!
析契訶夫的《變色龍》
契訶夫在不足三千字的小說《變色龍》中,塑造了一個人們過目難忘的形象——警官奧楚蔑洛夫。不錯,人人都會說他是個馬屁精,然而小說的社會意義要比這深刻得多,豐富得多。
奧楚蔑洛夫這樣一個官職低微、語言粗俗、當眾出醜的小警官,在小說描寫的故事發展過程中,不僅沒有一個人對他表示憤怒、鄙視、嘲笑,相反人們倒是怕他、服從他、恭維他。這難道不是這篇小說最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嗎?
從官職上說,他可能是級別最低的那一等了。你看,他就有一個跟班的巡警。權力有多大呢?無非是在集市上敲詐勒索一些小商販。如小說開頭交代的,他的跟班「端著一個篩子,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要麼就是在鬧糾紛的人群面前耍耍威風,胡亂判斷一番,如同判斷赫留金和小狗的糾紛一樣。如此而已。有錢有勢的貴族豪門的子弟絕沒有當小警官的。從奧楚蔑洛夫粗俗的語言,也可看出他的文化教養是十分低下的。比如他在十幾分鍾的「斷案」過程中,一共才發了六次言,竟有六句罵人的粗話(罵狗的沒算在內),什麼「混蛋」、什麼「鬼東西」、什麼「豬崽子」等等。別看這么一個芝麻綠豆大小的警官,他的派頭可不小哩。瞧,他在小說里剛一出現就那麼威風:「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當然了,新的軍大衣再加上身後那個端著沒收來的醋栗的跟班,在市民百姓眼裡,是足夠「抖勁兒」的了。奧楚蔑洛夫不光有派頭,還有十足的威嚴哩。他一擠進喧鬧的人群就煞有介事地質問道:「這兒到底出了什麼事?……」「你究竟為什麼舉著那個手指頭?……誰在嚷?」明明一肚子坑、蒙、吹、拍、騙的壞水,卻偏要擺出一副父母官的架式,即使在見風轉舵、大出其丑的時刻,也能官腔十足地對他的跟班和圍觀的人群施威。什麼「我可知道你們這些鬼東西是什麼玩意兒」(對赫留金),什麼「得好好教訓他們一下!是時候了。」(對狗的主人),什麼「你這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對赫留金),什麼「弄死它算了」(說狗),最後卻又恐嚇赫留金說:「我早晚要收拾你!」這種命令式、辱罵式和恐嚇式的口氣和聲調,人們一點也不反感,覺得正常極了。可不是嗎?小說從始至終,出現過一個嘲笑奧警官的人嗎?沒有。有的倒是對他的奴顏和媚骨:赫留金口口聲聲稱他為「長官」、「老人家」,還恭維他為「明白人」;獨眼鬼還向他告密——揭發赫留金用煙頭捉弄小狗。最重要的是,他對狗和赫留金的態度出爾反爾地變了五次。稍有一點正義感的人,面對這種卑鄙的表演也會憤怒、惡心,至少也會反感,然而不論是圍觀者還是赫留金,對此都沒有絲毫的反映。相反,當他恐嚇完了赫留金揚長而去以後,圍觀的人群竟然一齊朝赫留金哈哈大笑。我們不禁要問,即令赫留金真的捉弄了小狗,指頭被狗咬傷是活該倒霉,然而奧警官的那一番欺軟「拍」硬的無恥表演豈不更該遭到一萬倍的嘲笑嗎?不,人們並不嘲笑無恥,並不嘲笑丑惡,人們嘲笑的是倒霉的人,因為這既使他們開心,又無絲毫的危險性。
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愚昧無知!
Ⅸ 一句話概括《變色龍》主要內容
巡警奧楚蔑洛夫,當他以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時,就揚言要弄死它並懲罰其主人;當他聽說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將軍時,一會兒額頭冒汗,一會兒又全是哆嗦。
內容簡介
巡邏中的督警奧楚蔑洛夫和隨從穿過集市廣場時,忽然聽見有人在尖聲大喊,於是他們朝喧鬧的人群走去。原來,金銀匠赫留金想用煙蒂去燙一隻無家的小狗的鼻子,卻被小狗咬了手指。見來了督警,於是便向他告狀。
一開始,督警奧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嚴厲,「好的……是誰家的狗?我不會袖手不管。」大聲斥罵養狗的人,並要把小狗處死;當聽到有人說這好像是日加洛夫將軍家的狗時,他立即改變態度,「莫非它夠得著你的手指頭?它一點點大,你卻是個彪形大漢!」並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樣,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時,他的隨從說,好像這不是將軍家的狗.他又開始「復色」,說「這樣的小賤種,怎麼會是將軍養的」,說是該對「它進行懲罰的時候了。但又有人說好像在將軍家看到這條狗時,他又說:「赫留金你這個笨蛋,都是你自己惹的禍!」
他一變再變,當最後從將軍家廚師口中得知這是將軍的狗時,他馬上大聲贊揚小狗是「靈巧的」,「張嘴就咬了這傢伙的小指頭」。處置完「事件」,他對赫留金說:「我還會來收拾你的!」又繼續巡邏了。
(9)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變色龍的概括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 (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年1月17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傑出的劇作家,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契訶夫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二、創作背景
《變色龍》作於1884年,作品發表前,正是在俄國民意黨人刺殺亞歷山大二世(1881)之後,亞歷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強化警察統治的同時,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給殘暴的專制主義蒙上一層面紗。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員會頭目洛雷斯·麥里可夫後來當上了內務大臣,這是一個典型的兩面派,人民稱他為「狼嘴狐尾」。
這時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時代隨意用拳頭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著遵守法令的官腔,干著獻媚邀功的勾當。契訶夫刻畫的警官奧楚蔑洛夫正是沙皇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因此,這篇作品諷刺、揭露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個崇拜官爵的俄國社會,是那個窮凶極惡的沙皇專制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變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