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王羲之的短篇小說

王羲之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9-03 05:02:21

Ⅰ 王羲之的故事20字左右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Ⅱ 世說新語 有關王羲之 的篇目 原文及翻譯中考篇

一、譯文

王羲之出任會稽內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孫興公對王逸少說:「支道林的見解新穎,對問題有獨到的體會,心裡所考慮的實在美妙,你想見見他嗎?」王逸少本來就有超人的氣質,很輕視支道林,後來孫興公和支道林一起坐車到王逸少那裡,王總是著意矜持,不和他交談。不一會兒支道林就告退了。

後來有一次正碰上王逸少要外出,車子已經在門外等著,支道林對王逸少說:「您還不能走,我想和您稍微談論一下。」於是就談論到《莊子·逍遙游》。支道林一談起來,洋洋數千言,才氣不凡,辭藻新奇,像繁花燦爛,交映生輝。王逸少終於脫下外衣不再出門,並且留戀不止。

二、原文

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王本自有一往雋氣,殊自輕之。

後孫與支共載往王許,王都領域,不與交言。須臾支退。後正值王當行,車已在門,支語王曰:「君未可去,貧道與君小語。」因論《莊子·逍遙游》。支作數千言,才藻新奇,花爛映發。王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

三、出處

《世說新語》

(2)王羲之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二、作品賞析

《世說新語》主要記敘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於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三、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

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Ⅲ 從鴨兒餃子鋪 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鴨兒餃子鋪》講述的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小時候學書法的故事。王羲之七歲開始學習書法,不到三年,在方圓百里就頗有名氣,於是他飄飄然了。後來在一家其貌不揚的「鴨兒餃子鋪」里得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啟示。小店賣的水餃好像在水中嬉戲的小鴨子,精巧至極,而且味道特別鮮美,所以生意興隆,但招牌上的字卻歪歪斜斜。店主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擀皮包餡捏餃子,動作十分嫻熟。她包好一個餃子,看也不看,隨手一拋,就能繞過矮牆,不偏不斜正好落入鍋中。王羲之驚詫不已,問老人家這么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奶奶說:「熟練五十載,深練

Ⅳ 求簡短的有關王羲之的小故事

1 偶創飛白 (東漢)

漢朝的蔡邕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飛白書」就是他獨創的。什麼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准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
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並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2 羲之換鵝 (晉)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他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就達到很高的水平。因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也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後來又在會稽郡做官。他不愛住在繁華的京城,見到會稽的風景秀麗,非常喜愛,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們一起游覽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舉行宴會。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寫詩。最後由王羲之當場揮筆,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次宴會,這就是有名的《蘭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跡已經失傳了。
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據說有一次,他到他門生家裡去,門生很熱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個新的幾案旁,看到幾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凈,引起了他寫字的興趣,叫門生拿筆墨來。那個門生高興得不得了,馬上把筆墨拿來給王羲之。王羲之在幾案上寫了幾行字,留作紀念,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門生有事出門去了。他的父親進書房收拾,一看新幾案給墨跡弄臟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門生回來,幾案上的字跡已經不見了。門生為這件事懊惱了好幾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只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3 王羲之與天鵝餃子

王羲之從小就喜愛練字,他7歲時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練,日有長進,不到三年已經是筆力沉勁,頓挫生姿。在琅琊太守舉辦的書法賽會上,一舉奪魁,震驚了方圓百里的書法名家。一時間,贊聲不斷,賀客盈門。剛滿10歲的王羲之,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禁飄飄然地驕傲起來了。
一天,王羲之路過一個小巷,見一家飯店門口人聲喧沸,熱鬧非常。尤其是店門上那副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橫匾上寫著「天鵝餃子」。但是字卻寫得無生氣,缺功夫,獃獃板板。
王羲之看罷,小嘴一撇,心中暗想:這缺少功夫的字兒,也只有配在這陋巷小店門口獻丑罷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餃子有什麼出奇?這是誰開的餃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進店內一瞧,見店內有四口開水大鐵鍋,並排設在一道屏風下邊。包好的餃子,好似一隻只白色飛鳥,一個接一個地飛過屏風,不偏不倚,降落在各個滾沸的鍋內。餃子店內的伙計,則忙前忙後地招呼著食客,每個伙計管一口鍋,各自報著數:一號鍋半斤,好,再來1斤。」「二號鍋斤半。」「三號鍋9兩……。」
王羲之好奇,順手掏出幾個銅錢,要了半斤餃子,然後坐下。餃子不一會兒端上了桌。他仔細觀看,這里的餃子果然與眾不同,一個個玲瓏精巧,好像浮水嬉戲的白天鵝,曲項向天歌,真是巧奪天工。他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送到嘴邊輕輕咬了一口。呀,頓時鮮香盈盈,味美絕倫,不知不覺間,把那一盤餃子全吞到了肚裡,真是飽餐之後,回味深長。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語:「這天鵝餃子,果然名不虛傳。」心中暗想: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拙筆劣跡,實難和這餃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飯店另寫一副對聯,也好不辜負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問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店伙計用手指了指屏風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風後。」
王羲之繞過屏風,見一白發老嫗端坐在案板前,一個人一邊擀麵皮,一邊包餃子。填好餡,飛快捏上幾下,轉瞬成了一隻白天鵝,動作嫻熟。更令他驚奇的是,餃子包好之後,白發老嫗隨手將餃子向屏風那邊甩去。天鵝餃子便一個接一個越屏而過,降落在鍋內。每兩5隻,按伙計報的數,每口鍋下多少,斤兩分毫不差。
白發老嫗的高超絕藝,使王羲之驚嘆不已。忙走上前施禮問道:「老人家,像你這樣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白發老嫗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40年,深練需一生。」
一聽這話,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細品嘗這番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它和這天鵝餃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問還好,一問倒使白發老嫗生起氣來,只見她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請,只是不好請啊!就拿那個剛露了點臉兒的王羲之來說吧,都讓人捧上天了!說句實話,他寫字所下的那點功夫,真不如我扔餃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別學他,常言說得好: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當槳爭上游。一次劃前就驕傲,終久要落人後頭。」
白發老嫗一席話,說得王羲之面紅過耳,羞愧難當。他恭恭敬敬地給老嫗寫了一副對聯。從此以後,這家天鵝餃子店,就掛上了王羲之寫的對聯,生意越發興隆了。此事也改變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終生與鵝結緣。更虛心刻苦地練字,博採眾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創出字勢雄強而多變化、妍美的新體,名揚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名家.
4 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5 夜貼對聯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連貼了三次對聯都被喜愛他的字的人偷著揭走了。臨除夕,不得不又寫了一幅。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開,各先貼上一半。上聯是「福無雙至」,下聯是「禍不單行」。這樣,果然奏效,人們見他寫的不是吉慶紅火的內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際,王羲之又各貼了下一半,對聯就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路人聞之,皆擊掌嘆絕.

6 入木三分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將自家的店號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別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吶。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並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內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木板刨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嘆得叫起來。看著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跡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王羲之的書法怎麼這樣深刻有力呢?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據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麼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現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後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現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里。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後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後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後,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並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7 筆冢 (唐)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非常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里,經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於是他自己作了銘文,並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8 鐵門限

智永禪師擅長楷書、草書,能傅王羲之的風范。他雖然在永興寺修行,但是書法的名氣卻愈來愈響亮。很多人都透過各種關系來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門檻都被踩壞了,他只好將門檻用鐵皮包起來,人們就笑稱為「鐵門限」。

9 歐陽通學書買父字 (唐)

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他很小的時候,歐陽詢就去世了。歐陽通懂事後,母親開始教他臨習父親的字。歐陽通人小,練字時間一長,就想出去玩,字也寫得馬馬虎虎。母親就對他說「孩子,你父親寫的字可好了,還有許多人用很高的價錢來買他的字。你要像你父親那樣,寫出一手好字來。」歐陽通聽了說:「我也能像父親那樣寫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買出的父親的字是怎樣的。」以後,他就經常把母親給的零花花積起來,將父親以前賣給人家的字,再買回來。人家不肯賣時,他就出高價。在知道父親的字確實很好後,他練字就不再偷懶了。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歐陽通的字能寫得和他父親一樣好,來買他寫的字的人也多了。

10 乞米帖 (唐)

顏真卿為唐代三朝舊臣,忠正剛正,名重海內。但是因廉潔自持,絕不貪枉苟取,因此衣食也常不能自給。他曾寫一封乞米的信給當時的李太保,表明他拙於生產,家裡食指浩繁,全家喝粥度日已經數月了,現在又沒米了,感到十分擾心,希望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請求救濟一些米給他。那種情況實在令人同情。顏真卿的書法成就一直為後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

11 柳公權發奮練字 (唐)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zhou)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ta)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geng),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he)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pu)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yan)染澇(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長(chang),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jian)子,衣肘(zhou)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12 人品和書品 (宋)

宋代有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即蘇、黃、米、蔡四家。蘇是蘇軾,即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這都無可非議。可「蔡」呢?有人說是蔡京,也有人說是蔡襄,到底是誰呢?其說不一。
最通常的說法是,本來這個蔡是蔡京,人們雖然承認他的書法造詣,可特別憎惡他的人品,所以人們不願意承認他的書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間,他為了排除異己,把司馬光等人稱作「奸黨」,並親自寫碑文,寫上他們的「罪狀」,刻成碑立在全國。當時有許多石匠拒絕刻這個碑,結果都被坎頭處死。等到蔡京一死,人們馬上把那座「元佑黨人碑」砸個粉碎。人們還把他和當時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貫、楊戩,並稱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極壞,人們怎能容忍他在「四大書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開除了。可「蘇黃米蔡」又說順口了,就讓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於學習先人精華,又特別刻苦努力,書法很有特色。所以人們認為他應該排在「四家」之首,不應該受蔡京的連累排在最後。
蔡襄不僅書法造詣很高,而且人品極好。他在朝為官時,敢於直言,連一些權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時,修建了後來非常著名的洛陽橋,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蔭大道,為當地人民所歡迎。
由此看來,人品比書品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會寫好字,不會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唾棄他,即使在書壇上也不會給他留下一個小小的地位。

13 鄭板橋學書法 (清)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終於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麼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不過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終於形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Ⅳ 短文《鴨兒餃子鋪》以及閱讀答案

《鴨兒餃子鋪》講述的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小時候學書法的故事。

王羲之七歲開始學習書法,不到三年,在方圓百里就頗有名氣,於是他飄飄然了。後來在一家其貌不揚的「鴨兒餃子鋪」里得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啟示。

Ⅵ 比較短的古代王曦之的故事

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 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 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 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 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 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 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教子習書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入木三分
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難得的才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現後)問:「你為什麼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說:「你看《筆說》。」父親見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後,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的請求父親:「現在就給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會埋沒幼年的才華。」父親很高興,於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衛夫人見了後,對擔任太常官的王策說:「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衛夫人流著淚說:「這孩子一定會比我還有名。」晉帝當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更換祝版時,工人削去他的字,滲入木板三分。
書成換白鵝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Ⅶ 王羲之一點救死鵝這篇短文講了什麼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什麼

王羲之一次聽說一位老婦人養有一隻大鵝,善鳴,特意前往拜訪,老婦人忙將鵝宰殺招待,王羲之惋惜許久,後王又得知一位性格古怪的道士養了一群好鵝,道士也喜歡王羲之的字,王羲之就給道士寫了半天的字換回了他的鵝。

熱點內容
男主比較大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1 07:39:52 瀏覽:219
小說我的總裁女友是天使 發布:2025-07-01 07:39:41 瀏覽:126
女主叫莫南的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1 07:39:41 瀏覽:100
總裁有一個小公主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07:38:15 瀏覽:987
霸道總裁虐心現言小說長篇 發布:2025-07-01 07:17:10 瀏覽:977
總裁的新鮮小妻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1 07:13:42 瀏覽:194
免費反穿越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1 07:07:48 瀏覽:646
男主是總裁軍人小說 發布:2025-07-01 06:45:24 瀏覽:486
2015完結網路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1 06:38:41 瀏覽:775
都市小說夜場 發布:2025-07-01 06:36:06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