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湯達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
❶ 司湯達的著作
愛情論
(法)司湯達 / 1997-3-1 / 遼寧教育出版社 / 外國文化書系/新世紀萬有文庫 / 16.4 / 平裝 / 崔士篪
1822年作品,司湯達時年39歲。全譯本。
十九世紀的愛情
(法)司湯達 / 2005-01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26.0 / 平裝 / 劉陽等
《愛情論》的另一個中譯本,正文翻譯尚可,附錄問題較大。
愛情論 / 論愛情
(法) 司湯達 著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3.95 / 平裝 / 羅國祥 / 楊海燕
此書亦為全譯本,「超星」上可閱讀,至今未見其封面,豆瓣上正好也沒有。
圖本愛情隨筆/散文譯叢(散文譯叢)
(法)H.B.司湯達 / 2008-1-1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20.0 / 平裝 / 羅國祥
可能是《愛情論》的另一個非全譯本。
拉辛與莎士比亞
司湯達 / 2006-5-1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8.0 / 平裝 / 王道乾
1823-1825年作品,司湯達時年40-42歲。王道乾先生的這個譯本似乎是此書的唯一中譯,譯注詳盡。
阿爾芒絲
司湯達 / 2003-10-01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23.0 / 精裝 / 李玉民
1827年出版,司湯達時年44歲。這個譯本前有柳鳴九先生為《司湯達文集》做的總序,後有紀德對此書的分析,內容豐富。除此譯本外,此書尚有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俞易譯本和花城出版社1984年管筱明譯本,此二書無ISBN號,似不能添加至豆瓣。
紅與黑
司湯達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一八三零年紀事 / 1.95 / 羅玉君
1830年作品,司湯達時年47歲。此譯本據說是唯一的女性譯者翻譯的《紅與黑》。
紅與黑
(法)司湯達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 3.75 / 平裝 / 郝運
此書的又一譯本。網格本。
紅與黑
司湯達 / 2002-01-01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 / 平裝 / 張冠堯
此書的又一譯本。
紅與黑
斯丹達爾 / 2001-6-1 / 譯林出版社 / 20.0 / 精裝 / 郭宏安
此書的又一譯本,前有譯者郭宏安的著名文章「誰是『少數幸福的人』」。
紅與黑
斯丹達爾 / 1988年9月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一八三0年紀事 (皮埃爾.儒爾達校正本) / 6.80 / 聞家駟
此書的又一譯本。
紅與黑
[法] 司湯達 / 2007-12-01 / 重慶出版社 / 20元 / 平裝 / 許淵沖
此書的又一譯本。譯者引發了當年關於《紅與黑》譯本及其涉及的翻譯理論的大討論。
紅與黑
(法)斯當達(Stendhal) / 2003-3-1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13.5 / 平裝 / 羅新璋
此書的又一譯本。譯者也參與了上述討論。
司湯達散文(上、下)
(法)司湯達 / 1999-10-1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48.0 / 平裝
收錄了1838年作品《旅人札記》選(徐知免譯),1832年開始創作的譯作《自我中心回憶錄》(陳良明譯),書簡選(許光華譯),《論愛情》的正文(劉陽譯),1817年作品《義大利繪畫史》導言、《阿爾芒斯》前言、1834年開始創作的遺作《紅與白》序言、《拉辛與莎士比亞》(王道乾譯)
紅與白
司湯達 / 2003-10-1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45.0 / 精裝 / 王道乾
1834年開始創作的作品,司湯達時年51歲。未完成,1901年出版。
斯丹達爾自傳
周光怡 / 1998-08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13.00 / 平裝
1835年開始創作的作品,原名為《亨利·布呂拉傳》,司湯達時年52歲。此譯本有刪節。
星座傳記叢書:司湯達自傳
(法)司湯達 / 2004-5-1 / 海燕出版社 / 38.0 / 平裝 / 王明元 / 高艷春
此書中收錄了《自我中心回憶錄》和《亨利·布呂拉傳》,不知是否刪節。
旅人札記
司湯達 / 2003-8-1 / 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0 / 平裝 / 徐知免
1838年作品,司湯達時年55歲。
巴馬修道院
司湯達 / 1980-03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網格本之一 / 1.85元
1839年作品,司湯達時年56歲。網格本。
巴馬修道院
斯丹達爾 / 2005-05-01 / 譯林出版社 / 21.8 / 精裝 / 羅芃
此書的又一譯本。
義大利遺事
司湯達 / 1997年5月第1版 / 譯林出版社 / 16.00 / 李健吾
1839年作品,司湯達時年56歲。
義大利遺事-司湯達文集
(法)司湯達 / 2004-10-1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28.00 / 精裝 / 徐和瑾,王振孫
此書的又一譯本。
紅與綠
[法]司湯達 / 2003-10-1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38.0 / 精裝 / 郝運 / 周克希
收錄了司湯達的很多中短篇作品,包括未完成作品,比如《拉米埃爾》等
司湯達中短篇小說選
司湯達 / 作家出版社 / 倪維中 / 王曄
比《紅與綠》多收了兩篇短篇,其中《法奈斯望族發跡史》較重要,系《巴馬修道院》的歷史原型,值得一讀。
❷ 斯丹達爾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斯丹達爾的代表著作為《阿爾芒斯》、《紅與黑》(1830年)、《巴馬修道院》(1839年)。
斯丹達爾,又名司湯達(1783~1842)。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原名馬里-亨利·貝爾(Marie-Henri Beyle),「司湯達」(又譯斯丹達爾)是他的筆名。1783年1月23日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1842年3月23日逝世於巴黎。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並且在文學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包括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游記。 他以准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聞名。被譽為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
❸ 司湯達有哪些作品,他的作品都是為了表達什麼
司湯達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後寫成的,有長篇小說《呂西安·婁凡》《巴馬修道院》《紅與黑》《阿爾芒斯》,中短篇小說集《義大利遺事》和一些游記、傳記等。司湯達在美學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中提出藝術必須適應時代潮流,表現「人民的習慣和信仰的現實狀況」。他的作品善於描寫政治斗爭和社會問題,在塑造人物時重視細膩的心理分析,深刻揭露了19世紀法國復辟時期復雜的階級矛盾,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奠基人。
司湯達像
❹ 司湯達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是什麼
司湯達一生寫了10餘部小說,3部人物傳記,4篇游記和多篇論文。包括《拉辛與莎士比亞》、《巴拿馬修道院》和《紅與黑》等作品。生前,他的作品不受重視,死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他作品的意義和他的藝術造詣對歐洲文學的重要性。
司湯達的小說反映了時代的民族精神,真實勾勒了當時法國社會生活,在塑造典型人物和心理描寫方面都有獨創性。這也是他成名的原因。
❺ 司湯達的代表作《紅與黑》,寫的是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紅與黑》是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是文學史上描寫政治黑暗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通過對悲劇命運的描寫,客觀地揭示了法國君主復辟的殘酷現實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年輕一代的腐蝕和毀滅。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蓮蓮的故事。於連當他在當地市長家裡當家庭教師時,憑借自己的智慧,越來越風生水起,後來和市長的妻子有染。事情曝光後,他逃離了市長的家,進入了一所神學院。
沖動足以輕易摧毀一個人。沖動的表現就是讓第一個沖進大腦的想法行動起來。通常,當每個人遇到某件事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會立刻浮現在腦海中,但只要你稍作停頓,思考一下,理性的判斷就會立刻出現。所以,當人們遇到巨大的情緒激盪時,一定要慢下來,否則,當較慢的理性思考還沒有到來的時候,你就只會用一種熱情去做事情。也就是說,正確把握慾望的人更容易從世俗中品嘗到幸福。
❻ 司湯達的代表作有哪些
法國小說家。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後寫成的,有長篇小說《呂西安·婁凡》《巴馬修道院》《紅與黑》《阿爾芒斯》,中短篇小說集《義大利遺事》和一些游記、傳記等。司湯達在美學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中提出藝術必須適應時代潮流,表現「人民的習慣和信仰的現實狀況」。他的作品善於描寫政治斗爭和社會問題,在塑造人物時重視細膩的心理分析,深刻揭露了19世紀法國復辟時期復雜的階級矛盾,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奠基人。
❼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創作的小說《紅與黑》,如何分析賞析這部作品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一部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這部作品講述了主人公於連是一個小企業主的兒子。憑著他的聰明才智,當他在當地市長家裡當家庭教師時,他和市長的妻子有染。事件曝光後,他逃離了市長的家,進入了一所神學院。在神學院院長的推薦下,他去了巴黎,很快得到了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與侯爵的女兒有染。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的妻子被迫寫了一封告密信來揭發他,這毀了他成功的事業。一怒之下,他開槍打傷了市長的妻子,被判處死刑並。小說中對雙重人格、矛盾性格和悲劇命運的描寫,客觀地揭示了法國君主復辟的殘酷現實及其對年輕一代的腐蝕和毀滅。
《紅與黑》把重要的社會主題作為小說結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使其成為主人公活動的標准社會環境和基礎,從而充分顯示了其現實主義的藝術方向。小說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法國的社會現實。小說描寫了拿破崙激情奔流的時代,描寫了新興資產階級日益發展和繁榮的時代,描寫了法國成千上萬被壓抑的小資產階級青年對自由平等和戰爭的強烈願望。
❽ 司湯達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後寫成的,有長篇小說《呂西安·婁凡》《巴馬修道院》《紅與黑》《阿爾芒斯》,中短篇小說集《義大利遺事》和一些游記、傳記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紅與黑》。
❾ 司湯達寫過什麼小說
代表作是《紅與黑》
他的短篇小說也寫得十分精彩。其代表作《瓦尼娜·瓦尼尼》、《艾蕾》(直譯為《卡斯特羅修道院長》)等,寫得生動傳神,膾炙人口,堪稱世界短篇小說花園里的奇葩。它們與梅里美的《馬特奧·法爾戈納》、《塔芒戈》、巴爾扎克的《戈布塞克》一起,標志著法國短篇小說創作的成熟。
游記《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長篇小說《呂西安·婁萬》(又名《紅與白》),《巴馬修道院》,長篇自傳《亨利·勃呂拉傳》短篇小說《阿爾芒斯》,《瓦尼娜·瓦尼尼》。
❿ 經典小說《紅與黑》主要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如何進行賞析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主角於連是一個小企業主的兒子。以他的才能,當他在當地市長家裡當家庭教師時,他勾搭上了市長的妻子。事情曝光後,他逃離市長家,去了神學院。神學院院長把他推薦到巴黎擔任極端保皇主義的忠實侯爵拉莫爾的私人秘書,很快他就受到了侯爵的賞識和重視。與此同時,朱利安與侯爵的女兒有染。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的妻子被迫寫了一封揭發信來揭發他,使他的迅速崛起毀於一旦。憤怒之下,他槍殺了市長的妻子,被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的故事。
在作者去世之前,沒有人注意《紅與黑》,但是書中對思想的描寫卻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肯定。通過這本書以法國復辟王朝為背景,描寫了於連的悲劇人生。當資產階級的力量減弱時,封建勢力得到了短暫的恢復機會,但這時資產階級仍在擴張,尋找機會奪取封建主義的統治地位。可以看到「紅」與「黑」的激烈碰撞,使這個才華橫溢、雄心壯志的好青年最終在封建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迫害和壓榨下「死亡」,這不僅是於連的悲劇,也屬於那個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