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美食家
Ⅰ 《美食家》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美食家》(陸文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A940uAeATJqDKEzOH4ceHQ
書名:美食家
作者:陸文夫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6-1
頁數:189
內容簡介:
對於吃,陸文夫很是講究,他認為,對於一個有文化的食客來說,吃,應求一種境界,或稱為環境、氣氛、心情、處境。他主張,飲食飯店一定要講究氣氛,只有環境環境幽雅,氣氛濃郁,食客吃起來才會有興致,吃得舒服,吃得開心。陸文夫對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間小吃,很有興趣,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總有品不足、嘗不夠的感覺。他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嘗百口鮮」。難怪朋友都稱他是「玩家」、「吃家」。
作者簡介:
著名美食作家、老蘇州弘文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文夫7月9日在蘇州去世,享年78歲。他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中篇小說《美食家》是陸文夫的巔峰之作,1983年發表於《收獲》,享譽全球,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顯示出某種永恆的魅力。
蘇州出了名的有兩個文人,一個是鴛鴦蝴蝶的周瘦鵑,一個是貪吃的美食家陸文夫。
Ⅱ 《美食家》主要內容及人物事例形象
《美食家》簡析
《美食家》作者陸文夫,1928年生,江蘇泰興人。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1956年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榮譽》,同年又發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頗受好評。1977年重返文壇後,在創作上不斷探求和突破,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小巷文學」作品。已出版小說集《榮譽》、《二遇周泰》、《小巷深處》、《特別法庭》、《小巷人物誌》(一、二集)及四卷本《陸文夫選集》。陸文夫注重發揮小說的批判功能,但總是帶著微笑針貶積弊;堅持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將平凡的人和事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上去描寫,追求意蘊豐厚和「多主題的統一」。小說精於構思,有意借鑒話本和蘇州評彈的表現方法,題的統一」。小說精於構思,有意借鑒話本和蘇州評彈的表現方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就像一個個構築精巧的「蘇州園林」,艷麗別致。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獨樹一幟。
《美食家》堪稱陸文夫「小巷文學」的代表作。小說巧妙地將一個純朴、耿直的革命幹部高小庭和一個一輩子沉緬於吃喝的資本家朱自冶四十餘年的生活浮沉扭結在一起,構成曲折復雜的矛盾糾葛,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個世紀的社會生活,並巧妙地通過高小庭的眼睛去審視「美食家」朱自冶各個時期的行為和心理。朱自冶是個房產資本家,一生以吃為業,乃至吃成了「精」。進入改革開放年代之後,「會吃」也成了一門專長,他被尊稱為「美食家」,出任烹飪學會會長。朱自冶的沉浮,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這種變化糾正了一種偏見;不要單從人生觀方面去鄙視這類人物,還要看到他從吃成「精」中所積累的豐富的美食文化,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受到愛護和尊重。朱自冶價值的被發現、被肯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深入與發展,從這一人物好吃的不變性中非常生動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多變性。
高小庭在審視朱自冶的過程中也照見了自己。他極其厭惡朱自冶之類的生活方式,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他發表「反吃喝宣言」,不做名菜,實行「大眾化」。但菜餚的單調、貧乏,反把自己置於蘇州美食文化的對立面。他只看到朱自冶這類寄生蟲好吃圖享受的一面,卻看不到吃好也是人民大眾的願望這一面。經歷了種種曲折之後,他終於懂得了「吃的文化」應該保存和發展。高小庭思想的幾番波折,反映了建國以來幾個歷史階段的「左」傾危害和經驗教訓,是歷史的一面真實的鏡子。
作品以人物命運的曲折發展為主線,將朱自冶有吃、無吃的不斷反復的過程和高小庭的反對美食到重視美食的過程交錯推進,並將歷史與現實溝通起來,從中顯示出豐富的社會內涵。小說以蘇州的風土人情、園林景緻、名菜佳餚、歷史古跡等營構獨特的景觀,造成作品特有的情調、意境和韻味,加上吳語的運用舒捲自如,為作品增添了濃郁的地方色彩。
Ⅲ 汪曾祺寫的那本關於美食的書叫什麼
《五味》。
《五味:汪曾祺談吃散文32篇》是2005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曾祺。本書主要收錄了汪曾祺談吃散文32篇。
有人說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說:寫字、畫畫、做飯是「業余愛好」。他寫過很多談吃的文章,此書所選就側重這方面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其作為郇廚的「別樣才情」。讀其文,這是在談吃,又哪裡是在談吃,分明有逝去的時光在,亦有一種從容在里頭。
(3)短篇小說美食家擴展閱讀:
汪曾祺既不是達官貴人,又不是商賈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食,他談蘿卜、豆腐,講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來,從容閑適;想見汪曾祺老人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動,有憤慨。
汪曾祺並不止於見花流淚,感別傷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麼物種,他從《毛詩品物圖考》追到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和《植物名實圖考》,恰巧在武昌見到了古書中的葵―――冬莧菜,終於放下了一件心事,總算把《十五從軍征》真正讀懂了。
Ⅳ 陸文夫為什麼寫《美食家》
當年,一部中篇小說《美食家》,使陸文夫「會吃」的名聲遠播文壇內外。自那以後,陸文夫每到一家飯店用餐,廚師聞知陸文夫來吃飯,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門弄斧之感,倘若做壞了一道菜,會壞了自己的名聲。[2]
陸文夫對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間小吃,很有興趣,走到哪吃到哪,總有品不足、嘗不夠的感覺。他是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嘗百口鮮」。「對於陸文夫,茶,必不可少,朋友們都知道他愛茶之切,每有好茶,總要給他留著,「因為只有陸文夫才不致委屈了好茶」。他喝茶不是單純為了消渴,滋味深長的閑飲,可以助談,且帶有幾分雅意。他以和、清、靜寂為茶之三味,如芝蘭蕙萱、松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陸文夫愛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齡長、酒量大,故有人送他個「酒仙」的雅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1]
陸文夫在蘇州度過了60多年的時光,在許多作家和讀者的心目中,「蘇州」和「陸文夫」幾乎是同義語。從水道到小巷,從評彈到吳語,從飲食到民風……蘇州的點點滴滴已經化入他的骨血。和陸文夫有過長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說:「蘇州只是他觀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廣大境界的出發地。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說:「蘇州是陸文夫一生熱愛的地方,他為蘇州傾注了畢生的感情。」他主持創刊的《蘇州雜志》,到2005年6月份已經100期了,每期雜志他從組稿、看稿甚至校對都親力親為,這樣的工作一直到他病重住院時才不得不停止。」[2]
Ⅳ 美食家的創作背景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個性探尋的時代,文學在試圖找回個性的同時也試圖找回久已失落的人性。小說中「人」的探討脫離了類似「社會主義新人」的政治樊籬,開始關注普遍的人性。這種探尋的表現之一是民間審美理想的多元回歸,出現了以馮驥才、鄧友梅、陸文夫為代表的「市井小說」。市井小說具有「文化化」和「風俗化」的特點。作家著眼於文化的反思和審視,不再以階級斗爭的眼光觀察人物,不再寫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而著重寫人的環境的變異性、復雜性,寫世界的「集體無意識」文化積淀以及對人的影響,把人放到社會現實、文化氛圍以及自然環境的種種復合關系中加以刻畫,透過個體活動來揭示群體社會的文化心理,也通過這種文化氛圍的營造來塑造生動、真實、可信與富有歷史感、文化感的人物形象。作者描摹民俗風情、市井人物,吸取通俗小說的表現方法、結構方式,作品呈現出通俗化審美取向,表現民族的審美趣味和人物的文化品格,進而深入透視民族的靈魂。其中,陸文夫通過典雅的園林、幽深的小巷、蘇式的飲食、吳儂軟語、評彈說唱,表現出蘇州享樂性城市的文化格調,形成了獨特的「糖醋現實主義」和「小巷文學」特色,中篇小說《美食家》即是他在8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
Ⅵ 美食家的作者簡介
《美食家》作者陸文夫(1928—2005),江蘇泰興人。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1956年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榮譽》,同年又發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頗受好評。
1977年重返文壇後,在創作上不斷探求和突破,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小巷文學」作品。已出版小說集《榮譽》、《二遇周泰》、《小巷深處》、《特別法庭》、《小巷人物誌》(一、二集)及四卷本《陸文夫選集》。
陸文夫注重發揮小說的批判功能,但總是帶著微笑針砭積弊;堅持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將平凡的人和事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上去描寫,追求意蘊豐厚和「多主題的統一」。小說精於構思,有意借鑒話本和蘇州評彈的表現方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就像一個個構築精巧的「蘇州園林」,艷麗別致。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獨樹一幟。
Ⅶ 陸文夫巔峰之作:美食家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陸文夫巔峰之作:美食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陸文夫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9日在蘇州逝世,享年77歲。蘇州市文聯已成立治喪委員會,初步確定遺體告別式於7月13日上午舉行,之後還將舉行陸文夫追思會。
陸文夫1928年生於江蘇泰興,1948年赴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1955年他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發表於1956年的短篇小說《小巷深處》讓他一舉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長期下放農村、工廠勞動改造,1978年才返蘇州從事專業創作。
陸文夫大半生生活在蘇州,他以蘇州小巷人物為背景創作了一系列小說,如《小巷深處》、《臨街的窗》、《美食家》等。《美食家》是他的巔峰之作,1983年發表於《收獲》,獲得全國第三屆中篇小說獎,並隨著時間的流逝顯示出永恆的魅力,「美食家」這個稱謂也由此風行。《美食家》被收入各種文集,並翻譯成英法日等語言,暢銷海外,單行本亦即日發行。
他的去世在文壇引起不小哀聲,從作協領導到多年好友,無不難抑悲聲。
為人為文,溫婉如蘇州園林 陳建……
需要別的再問
Ⅷ 陸文夫的《美食家》獲得過哪幾個(國內外)文學獎
《美食家》榮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9年,他獲得法蘭西文學騎士勛章;
先後總共四次獲得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創作獎。
Ⅸ 寫圍城和美食家的作者是誰
《圍城》的作者是錢鍾書,《美食家》的作者是陸文夫。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出生,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陸文夫(1928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江蘇泰興人,曾任蘇州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在50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圍牆》、《清高》、《美食家》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深受中外讀者的喜愛。
中篇小說《美食家》是陸文夫的代表作,1983年發表於《收獲》第一期。故事講述了革命幹部高小庭和資本家朱自冶四十餘年的浮沉糾葛,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生活,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該作品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