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優秀的寫人短篇小說

優秀的寫人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25 13:06:24

㈠ 寫人的短篇文章~~要是名家寫的~~~

梁曉聲---《母親》

在這一個孤獨的日子讓我想念我的老母親,深深地想念……
我忘不了我的小說第一次被印成鉛字那份兒喜悅。我日夜祈禱的是這回事兒。真是了,我想我該喜悅,卻沒怎麼喜悅。避開人我躲在個地方哭了,那一時刻我最想我的母親……
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經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條條小胡同彷彿煙鬼的黑牙縫。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彷彿是一片片疥瘡。飢餓對於普通的人們的嚴重威脅畢竟開始緩解。我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了。我已經有30多本小人書。
「媽,剩的錢給你。」
「多少?」
「五毛二。」
「你留著吧。」
買糧、煤、劈柴回來,我總能得到幾毛錢。母親給我,因為知道我不會亂花,只會買小人書。每個月都要買糧買煤買劈柴,加上母親平日給我的一些鋼鏰兒,漸漸積攢起就很可觀。積攢到一元多,就去買小人書。當年小人書便宜。厚的三毛幾一本。薄的才一毛幾一本。母親從不反對我買小人書。
我還經常去租小人書。在電影院門口、公園里、火車站.有一次火車站派出所一位年輕的警察,沒收了我全部的小人書。說我影響了站內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用頭撞牆。我的小人書是我巨大的財富。我覺得我破產了。從綽綽富翁變成了一貧如洗的窮光蛋。我絕望的不想活。想死。我那種可憐的樣於,使母親為之動容。於是她帶我去討坯我的小人書。
「不給!出去出去!」
車站派出所年輕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著,上唇留撇小鬍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種粲騖不馴的樣子。母親代我向他承認錯誤,代我向他保證以後絕不再到火車站租小人書,話說了許多,他煩了,粗魯地將母親和我從派出所推出來。
母親對他說:「不給,我就坐台階上不走。」
他說:「誰管你!」砰地將門關上了。
「媽,咱們走吧,我不要了……」
我仰起臉望著母親,心裡一陣難過。親眼見母親因自己而被人呵斥,還有什麼事比這更令一個兒子內疚的?
「不走。媽一定給你要回來!」
母親說著,母親就在台階上坐了下去。並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條手臂摟著我。另外幾位警察出出進進,連看也不看我們。
「葛列高利」也出來了一次。
「還坐這兒?」
母親不說話,不瞧他。
「嘿,靜坐示威……」
他冷笑著又進去了……
天漸黑了。派出所門外的紅燈亮了,像一隻充血的獨眼,自上而下虎視眈眈地瞪著我們。我和母親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階斜折為三折,怪誕地延長到水泥方磚廣場,淹在一汪紅暈里。我和母親坐在那兒已經近四個小時。母親始終用一手臂接著我。我覺得母親似乎一動也沒動過,彷彿被一種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兒了。
我想我不能再對母親說--「媽,我們回家吧!」
那意味著我失去的是三十幾本小人書,而母親失去的是被極端輕蔑了的尊嚴。一個自尊的女人的尊嚴。
我不能夠那樣說……
幾位警察走出來了,依然並不注意我們,紛紛騎上自行車回家去了。
終於「葛列高利」又走出來了。
「嗨,我說你們想睡在這兒呀?」
母親不看他。不回答。望著遠處的什麼。
「給你們吧!
「葛列高利」將我的小人書連同書包扔在我懷里。
母親低聲對我說:「數數。」語調很平靜。
我數了一遍,告訴母親:「缺三本《水滸》。」
母親這才抬起頭來。仰望著「葛列高利」,清清楚楚他說:「缺三本《水滸》。」
他笑了,從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書扔給我,嘟噥道:「喲呵,還跟我來這一套……」
母親終於拉著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階。
「站住!」
「葛列高利」跑下了台階,向我們走來,他走到母親跟前,用一根手指將大沿帽往上捅了一下,接著抹他的一撇小鬍子。
我不由得將我的「精神食糧」緊抱在懷中。
母親則將我扯近她身旁,像剛才坐在台階上一樣,又用一條手臂摟著我。
「葛列高利」以將軍命令兩個士兵那種不容違抗的語言說:「等在這兒,沒有我的允許不準離開!」
我惴惴地仰起臉望著母親。
「葛列高利」轉身就走。
他卻是去攔截了一輛小汽車,對司機大聲說:「把那個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門口!」
我買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青年近衛軍》。一元多錢。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
我還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
我的同代人們,當你們也像我一樣,還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時候,如果你們也像我一樣。生活在一個窮困的普通勞動者家庭的話,你們為我作證,有誰曾在決定開口向母並要一元多錢的時候,內心裡不缺少勇氣?
當年的我們,視父母一天的工資是多麼非同小可呵!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無精打采。
我從同學家的收音機里聽到過幾次《青年近衛軍》長篇小說連續廣播。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
直接吃進肚子里的東西當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糧」。
我那時還不知道什麼叫「維他命」,更沒從誰口中聽說過「卡路里」,但頭腦卻喜歡吞「革命英雄主義」。一如今天的女孩子們喜歡嚼泡泡糖。
在自己對自己的慫恿之下,我去到母親的工廠向母親要錢。母親那一年被鐵路工廠辭退了,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一個加工棉膠鞋幫的中世紀奴隸作坊式的街道小廠。
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門也是。所以只能朝里開。窗玻璃臟得失去了透明度,烏玻璃一樣。我不是邁進門而是躍進門去的。我沒想到門里的地面比門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張踏腳的小條凳權作門里台階。我踏翻了它,跌進門的情形如同掉進一個深坑。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親為我們掙錢的那個地方。
空間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壓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廠房,四壁潮濕頹敗,七八十台破縫紉機一行行排列著,七八十個都不算年輕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縫紉機後。因為光線陰暗,每個女人頭上方都吊著一隻燈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開,七八十個女人的身體和七八十隻燈泡所散發的熱量,使我感到猶如身在蒸籠。那些女人們熱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還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當一部分豐厚或者干癟的胸脯,千奇百怪。氈絮如同褐色的重霧,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們在母親們之間紛紛揚揚地飄盪。而她們不得不一個個戴著口罩。女人們母親們的口罩上,都有三個實心的褐色的圓。那是因為她們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將口罩滯濕了,氈絮附著在上面。女人們母親們的頭發、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變成了出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覺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頂洞人時期的女人們母親們之間。
我獃獃地將那些女人們母親們掃視一名,和發現不了我的母親。
七八十台破縫紉機發出的雜訊震耳欲聾。
「你找誰?」
一個用竹篾拍竹氈絮的老頭對我大聲嚷,卻沒停止拍打。
毛茸茸的褐色的那老頭像一隻老雄猿。
「找我媽!」
「你媽是誰?」
我大聲說出了母親的名字。」
「那兒!」
老頭朝最里邊的一個角落一指。
我穿過一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彎曲著,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周圍幾只燈泡的電熱烤我的臉。
「媽……
「媽……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骯臟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兒疲竭的我熟悉的一雙眼睛吃驚地望看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麼?」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幹活!」
「我……要錢……」
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字,可是竟說出來了!
「要錢干什麼?」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就行……」
母親用衣兜。掏出一捲毛票,用指尖龜裂的手指點著。
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自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大姐,別給!沒你這么當媽的!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圖書哇!……」又對我喊:「你看你媽這是在怎麼掙錢?你忍心朝你媽要錢買圖書哇!……」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裡了,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啊!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並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我的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竟快是一個老女人了!那時刻我努力要回憶起一個年輕的母親的形像,竟回憶不起母親她何時年輕過。
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我長大,應該是一個大人了。並因自己15歲了才意識到自己應該是一個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會得給你錢的么?!
那一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了我,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
從此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㈡ 寫人的短篇小說

《契訶夫》短篇小說就不錯啊,在掌閱里看過,契訶夫的顯著特色是他能夠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本質。他高度淡化情節,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現重要的社會現象。但他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恰恰相反,他的深刻的現實主義形象常常升華為富有哲理的象徵。在展示人物內心世界方面,契訶夫不重於細致交待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只求從人物的行為舉止中看出其內心活動和變化。

㈢ 中國最優秀的短篇小說有哪幾部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契訶夫,莫泊桑,歐亨利,他們的短篇小說都很優秀,推薦羊脂球,項鏈,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窗,這些都是名篇。另外,如果你有足夠的定力和耐心的話,也可以看魯迅的短篇小說,但本人不推崇其作品。

㈣ 短篇經典文學著作

有:《項鏈》、《傾城之戀》、《受戒》、《社戲》、《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1、《項鏈》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於1884年的短篇小說。

故事講述了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鏈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

《項鏈》採用了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系出發,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瞭然。

2、《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

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服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狂轟濫炸,生死交關,牽絆了范柳原,流蘇欣喜中不無悲哀,夠了,如此患難,足以做十年夫妻。

3、《受戒》

《受戒》是汪曾祺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寫了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小英子之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4、《社戲》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同年12月《小說月刊》第13卷12號,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這篇小說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

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5、《春風沉醉的晚上》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現代作家郁達夫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首刊於1924年2月28日《創造季刊》第2卷第2期。

《春風沉醉的晚上》 小說敘述了「 五四」以後一對貧苦淪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貧民窟里,由素不相識到相互關懷、同情的故事,刻畫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誠、樂於助人、身處厄境不失堅韌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煙廠女工陳二妹的形象。

《春風沉醉的晚上》結構嚴謹精巧,語言質朴,情節自然,層層推進,心理描寫細微,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有較高的價值。

㈤ 名人寫人的作品 短一點的 是文章。

魯迅
《藤野先生》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
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
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㈥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

1、《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契訶夫(1860-1904),俄國主要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

2、《項鏈》,採用了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系出發,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瞭然。

3、《麥琪的禮物》講述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聖誕禮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國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贊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純真愛情。

4、《百萬英鎊》發表於1893年。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辦事員美國小夥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這部小說有一個很明顯的主題即對拜金主義的批判,此外作者還揭露了當時存在於英國社會中的種種滑稽荒誕的現象。

5、王小波《黃金時代》,是作品系列之「時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該系列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㈦ 初中 寫人的小說 急!!!

《湯姆索亞歷險記》
《駱駝祥子》
《魯濱遜漂流記》
《海底兩萬里》
《羊脂球》
............

㈧ 超短篇名家寫人散文

外婆
在昨夜的睡夢中我意外的夢到了過世已久的外婆。她是除父母外與我最親近的人,也是我此生最難以忘懷的人。

從我記事起,外婆就一直住在家裡照顧我和妹妹的生活。那時家裡條件不好,五口人擠在一間三十多平米的房子中,父親一人養家,工資有限。後來我要進學校讀書了,母親覺得負擔重了,便將外婆從鄉下接到了城裡照顧我和妹妹,自己便走街串巷搞起了服裝買賣。我媽媽姐妹三人,要說條件都不是很好,但在外婆的眼裡她們的生活是畢竟要比我們略富裕些,因此外婆就毫不猶豫的待在了我們家,幫助媽媽操持起了家務,可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直到她生命的終點。

在我記憶里見到外婆最多的時候就是她腰上系著圍裙,站在廚房的灶台邊做飯的身影。一日三餐熱呼呼,香噴噴,我沒一頓不是飽飽的。現在每當吃飯的時候,想起外婆,心裡不由得還會哽咽好久。我是80後,那時的童年不比現在優越,我們一放學便結上四五個夥伴一同出去「瘋跑」。有一次在玩蹺蹺板時,竟意外擠傷了右肢,在家修養了半個多月,外婆對我倍加照顧。後來好的差不多了我又重新返回學校上課,記得那些日子外婆每天都按時接送我上學。媽媽勸外婆不用經常接送了,說我的腿也差不多好利索了,以後就鍛煉一人回家吧。可外婆總是不放心,還是每天接送,(說實話我當時走路,就是比別人慢著半步),就這樣頻頻過了一個月!

後來小學畢業了,我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漸漸沒當初那麼頑皮了。外婆也老了幾歲,而且身子骨漸不如前,但還是仍然堅持幫助母親操持這個家。她沒有工作,每月就我外公去世後,單位補給家屬那一點生活費。她自己省吃儉用,卻把錢都花在了我們家的生活上,有時見我學慣用品缺了,便給錢叫我去買,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大家,當初除了教科書一些費用,其他學慣用品都是外婆給的。我有一次和外婆在院子外乘涼,聊了好多的往事,但有一句我記得很清楚:「就是以後我有了錢,一定買好多點心回來孝敬您……」外婆聽了非常高興,還說一定會等到那一天,她那時慈祥燦爛的笑容如今還時時會浮現在我的眼前。

也就過了短短一年。外婆忽然得了重病,而且病情很惡劣,日不能食,夜不能寢。我和妹妹在學校放假的閑暇時候去看望她時,外婆仍然表現出很精神的樣子,品嘗著我們帶去的點心她笑了,她的笑容很自豪。沒想到這一次見面竟然是我和外婆的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告別!

2003年9月5號,外婆走了,她安靜的走了。我哭了三天三夜,淚水再不能挽回她的身影。我遺憾外婆沒能親口吃上我用自己掙得錢為她買來的點心,但她陪我走過的十多個年頭所給予的愛,那份無私的愛,那份偉大的愛,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敬愛的外婆

散步)——莫懷戚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憶奶奶 謝清玉

奶奶去了,睡在床上悄悄地去了,沒有驚動我們任何一個人。

奶奶去了,誰也沒有想到,在漫天飄雪的寒冬,她悄悄辭別了自己疼愛的小孫女。

奶奶去了,去得那樣匆匆,留給我一夜又一夜的失眠和淚濕枕巾。

記憶中的奶奶瘦弱、矮小,總是一身粗布衣服,寬寬的臉龐,滿頭銀發在腦後盤一個髻兒,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

奶奶很疼我。小時候,我一直跟奶奶睡。夏天多麼炎熱啊!當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時,總會感覺到伴隨著奶奶手臂有節奏的搖動,絲絲涼風吹來,吹走了我的炎熱和煩躁,不久我便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有時一覺醒來,又覺其熱無比,翻來覆去,很快,那不大不小的習習涼風便又輕撫我燥熱的身軀,直至我全身涼爽,又美美地進入夢鄉。多少個夏夜,奶奶把涼爽給了我,把炎熱留給了自己;把舒服給了我,把疲勞留給自己。

奶奶和天下所有的奶奶一樣,疼愛自己的孫女兒,然而使我難忘和感動的又豈止這些。那日,我拔腿像離弦的箭似的飛奔回家,還沒進門就喊:「奶奶,奶奶!」奶奶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她面帶笑容地說:「小孫孫回來啦!」「奶奶,我語文考試得了98分,第一名,老師在全校表揚了我,還評上學習標兵了呢!」我帶著滿臉的自豪與滿足。「是嗎?」奶奶笑眯眯地看著我。「是真的!您看!」我卸下書包,很快拿出獎狀和試卷,將那大大的、鮮紅的「98」遞給奶奶。奶奶接過卷子,迎著亮光瞧了又瞧,「是98分!」「還是第一名呢!」我插嘴補充,生怕奶奶不知道。「真是我的好孫孫!」奶奶拿出幾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塞在我手裡,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嘴裡甜甜的,心裡美美的。奶奶看著我喜滋滋的樣子,意味深長地說:「要是每次都得第一就好啦!」「奶奶,」我咬了一口蘋果,說,「我保證每次都拿第一!」奶奶開心地笑了……

往事如潮,一幕幕情景彷彿就在昨天,然而,睜開眼,一切都已不復存在。「奶奶,我又得了第一!」對著蒼天,我大喊,不知奶奶能否聽見,淚水卻簌簌地落下來。

又是夏夜,孤燈下,奶奶手搖蒲扇為我扇風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看她那慈祥的笑容,聽她那親切的話語,不由讓我奮筆疾書……我在寫著一封信,寄給疼我愛我的奶奶,寄給黃土地下那顆慈愛的心,帶著我無盡的情感!奶奶,我的好奶奶!

我的母親 ( 胡適)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他們亂跑

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游戲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是文縐縐的。所以家鄉

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麇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

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

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

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地面紅耳赤,覺得

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

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裡去

「監割」,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十一二歲時,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群同學

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胡須,就在村口田裡做戲。

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

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意兒了。

我在這九年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

是打了一點底子。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有一次我們村裡「當朋」籌備太

子會,有人提議要派我加入前村的崑腔隊里學習吹笙或吹笛。族裡長輩反對,說我

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會走遍五朋。於是我便失掉了這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三十

年來,我不曾拿過樂器,也全不懂音樂;究竟我有沒有一點學音樂的天資,我至今

還不知道。至於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

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里的圖畫都被

抽出撕毀了。於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

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批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

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我認錯,要我

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

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

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學堂

門上的鑰匙放在先生家裡;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裡去敲門。先生家裡

有人把鑰匙從門縫里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十天之中,總有

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

一下,我做了錯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

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

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

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

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

這一句,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

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地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

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

擦進了什麼細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

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

嚴師,我的慈母。

我母親二十三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

分之一二。家中財政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大哥從小便是敗子,吸鴉片

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便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便拿出去

押。我母親幾次邀了本家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

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人,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

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

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

我母親才走後門出去,央一位鄰舍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做好做歹的,

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

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幹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

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她們鬧氣時,只是不

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

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

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時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這比打罵還難受。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後婆,她更是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

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服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

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

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我母親只裝做不聽見。有時候,她實在

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兒,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閑

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著臉,咬著嘴,打罵小孩

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著,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

時,她便不起床,輕輕地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

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先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了起來勸她,她不肯住。這

時候,我總聽得見前堂(二嫂住前堂東房)或後堂(大嫂住後堂西房)有一扇房門開了,

一個嫂子走出房向廚房走去。不多一會兒,那位嫂子來敲我們的房門了。我開了房門,她

走進來,捧著一碗熱茶,送到我母親床前,勸她止哭,請她喝口熱茶。我母親慢慢停住哭

聲,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著勸一會,才退出去。沒有一句話提到什麼人,也沒有一

個字提到這十天半個月來的氣臉,然而個人心裡明白,泡茶進來的嫂子總是那十天半個月

來鬧氣的人。奇怪得很,這一哭之後,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靜日子。

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

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里發牢騷,說我母親

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里,她氣得大

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麼好處。直到五叔當眾

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便離開她了,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

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

的慈母。

十九年十一月廿一夜

㈨ 短小精悍的寫人美文

《月雲》,這篇文章的人物描寫很不錯的。 <<月雲>>

(一)

一九三幾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鎮,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 北 風吹著輕輕的哨子。突然間,小學里響起了當啷、當啷的鈴聲,一 個 穿著藍布棉袍的校工高高舉起手裡的銅鈴,用力搖動。課室里二三 十 個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書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隊。四位男 老 師、一位女老師走上講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師二十來歲年紀, 微笑著伸手攏了攏頭發,坐到講台右邊一架風琴前面的凳上,揭開了 琴蓋,嘴角邊還帶著微笑。琴聲響起,小學生們放開喉嚨,唱了起來:

一天容易,夕陽又西下,

鈴聲報放學,歡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們,再會吧……

唱到這里,學生們一齊向台上鞠躬, 台上的五位老師也都笑眯眯 地鞠躬還禮。

小朋友,再會吧……

前面四排的學生轉過身來,和後排的同學們同時鞠躬行禮,有的 孩子還扮個滑稽的鬼臉,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頭。他排在前排,這時 面向天井,確信台上的老師看不到他的頑皮樣子。孩子們伸直了身子 。後排的學生開始走出校門,大家走得很整齊,很規矩,出了校門之 後才大聲說起話來:「顧子祥,明天早晨八點鍾來踢球!」「好。」 「王婉芬,你答應給我的小鳥,明天帶來!」「好的!」

男工萬盛等在校門口,見到宜官,大聲叫:「宜官!」笑著迎過 去,接過宜官提著的皮書包,另一隻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縮開手,不 讓他拉,快步跑在前面。萬盛也加快腳步追了上去。

兩人走過了一段石板路,過了石橋,轉入泥路,便到了鄉下。經 過池塘邊柳樹時,萬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讓他拉。萬盛說 :「少爺說的,到池塘邊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說:「 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嗎?萬盛,你去給我捉只小鳥,要兩只。」

萬盛點頭,說:「好的,不過現在沒有,要過了年,到春天, 老 鳥才會孵小鳥。」

「鳥兒也過年嗎?它們過年拜不拜菩薩?」

「鳥兒不會過年,它們唱歌給菩薩聽。到了春天,天氣暖和了, 小鳥孵出來才不會凍死。」

(二)

兩人說著走著,回到了家,萬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 安交 差,宜官叫聲「姆媽!」就回自己房去,他掛念著他的八隻白色 瓷器 小鵝。

「月雲,月雲!拿白鵝出來排隊!」

月雲是服侍他的小丫頭,答應道:「噢!」拉開抽屜,小心翼翼 的把瓷鵝一隻一隻拿出來,放在桌上。她黃黃的臉上罩著一層陰郁的 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鵝的身子就立刻縮開,似乎生怕碰壞了鵝 兒。

宜官把瓷鵝排成兩排,每排四隻,左右相對,他唱了起來: 「小 朋友,再會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邊的一隻小鵝,仔 細審 視它的頭頸。長長的頭頸中有一條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勁, 鵝 頸隨著裂痕而斷,啪的一聲,鵝頭掉在桌上。「月雲,月雲!」 叫聲 發顫,既有傷心,又有憤怒,小臉慢慢漲紅了,紅色延伸到耳朵 ,拿 著沒了頭的瓷鵝的右手輕輕發顫。

「不是我,不是我打斷的!」

月雲嚇得臉上有點變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擋在自己面前,似乎怕 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幾乎矮了一個頭,頭發黃黃的稀稀落落 ,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兩條腿已在輕輕發抖了。

宜官驀地里感到說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別喜愛這些瓷鵝,只 是覺得八隻鵝中突然有一隻斷了頭,一向圓滿喜樂的生活忽然遇上了 缺陷,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外力突然打擊 過來,摧毀了一件自己喜愛的物事。他應付不來這樣的打擊,瞧著左 邊一排四隻小鵝,而右邊一排只有三隻,一隻斷頭的小鵝躺在一旁。 他忽然坐倒在地,放聲大哭。

月雲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頭,她默默忍受 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為那個鵝頭確是她不小心碰斷了的。當時她 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媽媽)的贈嫁丫頭,她 從小服侍小姐,小姐嫁過來時,小姐的爹娘就把她當作禮物,送給了 姑爺家。姑爺在鎮上管錢庄,時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懶,瑞英就 幫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寶寶們(別的地方叫少爺、小姐。在江南,如 果老太爺、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爺、少奶奶、小姐;第三代 的是官官、寶寶),管理廚子、長工和丫頭。瑞英心好,見月雲嚇得 發抖,叫她不用怕,出了個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 膠,把斷了的鵝頸黏了起來。

瑞英聽得宜官的哭聲,忙趕過來安慰,唱起兒歌來:「宜官宜官 乖官官,賣鵝客人不老實……」宜官問:「瑞英姐姐,什麼賣鵝客人 不老實?」

瑞英撒謊:「昨天街上賣這八隻鵝給我們的賣鵝客人,是個滑頭 ,八隻鵝中有一隻是斷了頭頸的。他騙我們,用粽膠黏了起來,假裝 八隻鵝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賣鵝客人不老實 ……」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禮貌,不大說粗魯的話,把賣瓷鵝的小販稱 為「賣鵝客人」,這只鵝的頭頸這樣容易斷,可能本來真的有裂縫, 但瑞英只說他「不老實」,輕輕的責備一句話就拉開了。月雲小小的 臉上現出了一點點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實,找到了這一場災禍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 毫沒來由地忽遭打擊。他知道是一個陌生人的「不老實」,不是身邊 親人瞞騙他、欺負他,於是安心了。拿起床邊一本昨天沒看完的小說 來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說,他哥哥從上海買來的,不知是《春天裡的 秋天》,還是《秋天裡的春天》,說一個外國小男孩和馬戲團的一個 多久,就給大人硬生生地拆開了,不許他們兩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 著看著,心裡感到一陣陣沉重的凄涼,帶著甜蜜的凄涼,有點像桌上 那盆用雨花石供著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傷心。水仙 還沒有謝,但不久就會憔悴而萎謝的。

瑞英見宜官臉上流下了淚珠,以為他還在為瓷鵝斷頸而難過,輕 輕拍著他的背,低聲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三)

月雲把一隻銅火爐移近到宜官身邊,好讓他溫暖一些。宜官在朦 朦朧朧中看到月雲黃黃的臉,想到了媽媽在月雲初來時的說話:「人 倒是端正的,也沒有蹺手蹺腳,就是鄉下沒啥吃的,養得落了形,又 黃又瘦,快十歲了,還這樣矮……」月雲的媽媽全嫂說:「少奶奶, 我們苦人家,吃飯有一頓沒一頓的。鑊子里飯不夠,總是讓她爸爸和 哥哥先吃,男人吃飽了,才有力氣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 飯不生奶水,小娃子沒奶吃要餓死,所以……所以學雲常常吃不飽, 熱天里還沒割稻時,米缸里沒米,學雲成天不吃飯……:宜官的媽媽 嘆氣說:「真是罪過……」宜官斜眼瞧著學雲,說:「學雲不肯吃飯 ,調皮,不乖……」全嫂說:「官官啊,學雲不是不肯吃飯,是想吃 沒得吃。」宜官有時不高興了,就不肯吃飯,表示不滿,最長久的一 次,是因為媽媽給他做的拖鞋上綉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綉一條 邊線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靜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顏色 綉了實地,好看得多,後來媽媽央靜姐姐綉了兩塊實地蝴蝶的鞋面, 宜官才高高興興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飯的時候,媽媽和瑞英常說他「 不乖,調皮」,他以為學雲不吃飯,也是像他一樣使小性兒搗蛋。

學雲是原來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領著她來宜官家裡時,宜官的爸 爸說:「學雲的名字,聽起來好像是岳雲,那是岳爺爺的公子,冒犯 不得,不如改作月雲。」她爸爸連忙陪笑說:「好,好,少爺改得好 ,我們鄉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鎮一帶,「學」字和「岳」字幾乎相 同,岳飛岳爺爺是在杭州就義的,杭州離那小鎮不遠,岳爺爺很受當 地人尊敬崇拜。從此之後,學雲就改成了月雲。

在江南這一帶,解放之前,窮苦的農民常將女兒賣或押給地主家 或有錢人家做丫頭。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歲,可以做一點輕松家務了 ;八九歲的也有。賣是一筆賣斷,一百多塊或兩百多塊銀元,看小姑 娘的年紀,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聰明機靈,手腳是否伶俐而定 ;押是八九十塊或六七十塊銀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後領回,但押的錢 要歸還。等於向主人家借一筆錢,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 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給衣食,沒有工錢。雖說是押,但貧農到期通 常沒錢贖還,不管是賣還是押,小姑娘十八九歲或二十歲了,主人家 往往會做主將她嫁到鎮上或嫁給別的佃戶、長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 多少。如果是買的,幾乎像是奴隸,小姑娘傷痛病死主人家沒有責任 。押的丫頭地位略好,雖然主人家常常打罵,有時罰餓飯,但有什麼 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死了,往往會釀成重大糾紛,主 人家少不免要賠一筆錢。

月雲是押的,她父母愛她,不捨得賣。宜官的媽媽說她又黃又瘦 ,長得很醜,不值得買。

(四)

宜官在睡夢中似乎變成了書中那個外國小孩,攜著馬戲團小女孩 的手,兩人快快樂樂地在湖邊奔跑,那個小女孩好像是月雲,笑聲很 好聽。他很少聽到月雲笑,就是笑起來,聲音也決沒有這樣柔嫩好聽 。兩人見到湖裡有許多白色的鵝,白色的羽毛飄在碧綠的湖水上。這 些白鵝慢慢排成了兩排,隔著柳樹相向而對,頭頸一伸一縮,好像是 在行禮。宜官做個鬼臉,唱了起來:「先生們,再會吧!小朋友,再 會吧……」他忽然聞到一陣陣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氣,睜開眼來, 見月雲拿著一隻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說:「宜官,吃糖年糕 吧。」

快過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調了白 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紅綠瓜仁以及核桃仁。月雲 揭開了火爐蓋,放一張銅絲網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條一條的烘熱。年 糕熱了之後,糕里的氣泡脹大開來,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過筷子,吃了一條,再夾一條提起,對月雲說:「月雲, 伸出手來!」月雲閃閃縮縮地伸了右手出來,左手拿過一根竹尺,遞 給宜官,眼中已有了淚水。宜官說:「我不打你!」把烘得熱烘烘的 一條糖年糕放在月雲伸出的右掌里,月雲嚇了一跳,「啊」的一聲叫 。宜官說:「燙的,慢慢吃!」月雲膽怯地望著宜官,見到他鼓勵的 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裡,一條年糕塞滿了她小嘴。她慢慢 咀嚼,向身後門口偷偷瞧了瞧,怕給人見到。宜官說:「好吃嗎?吃 了還有。」月雲用力將年糕吞下肚去,臉上滿是幸福滿足的神色。她 從來沒吃過糖年糕,一生之中,連糖果也沒吃過幾粒。過去烘糖年糕 給宜官吃,聞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給人聽到見到。

(五)

過了幾天,全嫂抱著幾個月大的小兒子,來看望女兒。瑞英留她 吃了飯,又包了兩塊肉,讓她帶回去給丈夫和兒子吃。月雲抱了小弟 弟,送媽媽出了大門,來到井欄邊,月雲不捨得媽媽,拉著全嫂的圍 裙,忽然哭了出來。宜官跟在她們後面,他拿著一個搖鼓兒,要送給 小孩兒玩。他聽得全嫂問女兒:「學雲乖,別哭,在這里好嗎?」月 雲點頭。全嫂又問:「少爺少奶奶打你罵你嗎?」月雲搖頭,嗚咽著 說:「媽媽,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說:「乖寶,不要哭,你已經 押給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爺的錢,已買了米大家吃下肚了,還不出錢 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雲慢慢點頭,仍是嗚咽著說:「姆媽,我 要同你回家去,家裡沒米,以後我不吃飯好了。我睡在姆媽、爸爸腳 頭。」全嫂摟著女兒,愛憐橫溢地輕輕撫摸她的頭發,說道:「乖 寶別哭,我叫爸爸明天來看你。」月雲點頭,仍是拉著媽媽不放。全 嫂又問:「乖寶,宜官打你、罵你嗎?」月雲大力搖頭,大聲說:「 宜官給我吃糖年糕!」語氣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裡一怔:「吃糖年糕有什麼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 前去,將搖鼓兒搖得咚咚的響,說道:「月雲,這個給小弟弟玩。」

月雲接了過去,交在弟弟手裡,依依不捨地瞧著母親抱了弟弟終 於慢慢走遠。全嫂走得幾步,便回頭望望女兒。

後來宜官慢慢大了,讀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說,他沒有像《家 》中的覺慧那樣,和家裡的丫頭鳴鳳發生戀愛,因為他覺得月雲生得 丑,毫不可愛,但懂得了巴金先生書中的教導,要平等待人,對人要 溫柔親善。他永遠不會打月雲、罵月雲,有時還講小說中的故事給她 聽。他講故事的本領很好,同學們個個愛聽他講。月雲卻毫不欣賞, 通常不信。「猴子只會爬樹,怎麼會飛上天翻筋斗?猴子不會說話的 ,也不會用棍子打人。」「豬玀蠢死了,不會拿釘耙。釘耙用來耙地 ,不是打人的。」宜官心裡想:「你才蠢死了。」從此就沒了給她講 故事的興趣。

宜官上了中學。日本兵佔領了這個江南小鎮,家中長工和丫頭們 星散了,全家逃難逃過錢塘江去。媽媽在逃難時生病,沒有醫葯而死 了,宜官兩個親愛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了大學,抗戰勝利,宜官給 派到香港工作。月雲沒有跟著少爺、少奶奶過江。宜官不再聽到她的 消息,不知道她後來怎樣,亂世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蹤, 不知去向。宜官跟家裡寫信時,不曾問起月雲,家裡兄弟姐妹們的信 中,也不會有人提起這個小丫頭。

(六)

從山東來的軍隊打進了宜官的家鄉,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 欺壓農民,處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但 他沒有痛恨殺了他爸爸的軍隊。因為全中國處死的地主有上千、上萬 ,這是天翻地覆的大變亂。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與月雲在井 欄邊分別的那晚情景,全中國的地主幾千年來不斷迫得窮人家骨肉分 離、妻離子散,千千萬萬的月雲偶然吃到一條糖年糕就感激不盡,她 常常吃不飽飯,挨餓挨得面黃肌瘦,在地主家裡戰戰兢兢,經常擔驚 受怕,那時她還只十歲不到,她說寧可不吃飯,也要睡在爸爸媽媽腳 邊,然而沒有可能。宜官想到時常常會掉眼淚,這樣的生活必須改變 。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他爸爸、媽媽自己沒有做壞事,沒 有欺壓旁人,然而不自覺的依照祖上傳下來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 過得很舒服,忍令別人挨餓吃苦,而無動於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裡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孫 ,因為他排行第二,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宜官的學名叫良鏞,「良」 是排行,他這一輩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個「良」字。後來他寫小說, 把「鏞」字拆開來,筆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說寫得並不好。不過他總是覺得,不應當欺壓弱小,使 得人家沒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極大的痛苦,所以他寫武俠小說。他正在 寫的時候,以後重讀自己作品的時候,常常為書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淚 。他寫楊過等不到小龍女而太陽下山時,哭出聲來;他寫張無忌與小 昭被迫分手時哭了;寫蕭峰因誤會而打死心愛的阿朱時哭得更加傷心 ;他寫佛山鎮上窮人鍾阿四全家給惡霸鳳天南殺死時熱血沸騰,大怒 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 人悲傷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熱點內容
綠野千鶴免費閱讀全文小說 發布:2025-07-05 08:56:39 瀏覽:635
碧荷小說免費完整版 發布:2025-07-05 08:52:27 瀏覽:55
短篇鬼故事集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05 08:50:13 瀏覽:287
強者百年後重生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5 08:31:00 瀏覽:390
求一本都市言情小說名字 發布:2025-07-05 08:17:35 瀏覽:751
男主高冷深沉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5 08:04:24 瀏覽:988
賊軍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07:43:43 瀏覽:190
黑腹總裁契約小情人小說 發布:2025-07-05 07:38:30 瀏覽:594
游戲里的怪物小說 發布:2025-07-05 07:36:21 瀏覽:41
重生進入娛樂圈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07:12:22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