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獎的短篇小說
A. 魯迅文學獎早年作品
第一屆魯迅文學獎(1995-1996)
中國作家協會主辦魯迅文學獎(資產新聞杯)各單項獎獲獎作品名單
(以得票多少為序)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老屋小記》史鐵生
《霧月牛欄》遲子建
《趙一曼女士》阿成
《鎮長之死》 陳世旭
《哺乳期的女人》畢飛宇
《心比身先老》 池莉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父親是個兵》 鄧一光
《小的兒》林希
《挑擔茶葉上北京》劉醒龍
《年前年後》何申
《涅盤》李國文
《天知地知》劉恆
《沒有語言的生活》東西
《黃金洞》閻連科
《天缺一角》李貫通
《雙魚星座》徐小斌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作品
《錦州之戀》邢軍紀、曹岩
《靈魂何歸》(亦名:《沒有家園的靈魂》)楊黎光
《黃河大移民》冷夢
《黑臉》一合
《慟問蒼冥》 金輝
《沒有掌聲的征途》 江宛柳
《東方大審判》郭曉曄
《溫故戊戌年》張建偉
《淮河的警告》陳桂棣
《大國長劍》徐劍
《敦煌之戀》王家達
《共和國告急》何建明
《走出地球村》李鳴生
《開埠》程童一 等
《毛澤東和蒙哥馬利》董葆存
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生命是一片葉子》李瑛
《今天沒有空難》匡滿
《韓作榮自選集》韓作榮
《在瞬間逗留》沈葦
《鳥落民間》張新泉
《狂雪》王久辛
《尋覓光榮》辛茹
《拒絕末日》 李松濤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獲獎作品
(評委會集體推薦)
《我的家在哪裡》冰心
《賦得永久的悔》季羨林
《牽牛花蔓》嚴秀
《半月隨筆二集》雷加
《郭風散文選集》郭風
《煙水江南綠》艾煊
全國優秀散文獎獲獎作品
《何為散文選集》 何為
《春寬夢窄》王充閭
《中華散文珍藏本·周濤卷》周濤
《女人的白夜》鐵凝
《秋白茫茫》李輝
《皇天後土》周同賓
《從這里到永恆》趙玫
《羊想雲彩》劉成章
《湮沒的輝煌》夏堅勇
《兩種生活》斯妤
全國優秀雜文獎獲獎作品
《微言集》林祖基
《何滿子雜文自選集》何滿子
《邵燕祥隨筆》邵燕祥
《韓羽雜文自選集》韓羽
《世象雜拾》唐達成
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認識老舍》樊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文學價值論》敏澤
《自傳統至現代——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變遷論》陳伯海
《論魯迅與林語堂的幽默觀》曾鎮南
《茅盾幾部重要作品的評價問題》邵伯周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榮譽獎獲獎作品
(評委會集體推薦,排名不分先後)
陳占元 金克木 黃 源 劉遼逸 呂叔湘 施蟄存 孫繩武 伍孟昌
朱維之 陳冰夷 齊 香 方 平 金 堤 蔣 路 磊 然 李 芒
錢春綺 孫家晉 唐 笙 辛未艾 袁可嘉 葉水夫 鄭永慧 草 嬰 任溶溶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華茲華斯抒情詩選》楊德豫 譯
《艾青詩百首》燕漢生 譯
《浮士德》 綠原 譯
《修道院紀事》范維信 譯
《萊蒙托夫全集2·抒情詩Ⅱ》顧蘊璞 譯
B. 中國歷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玉米》 畢飛宇 、《松鴉為什麼鳴叫》 陳應松 、《好大一對羊》 夏天敏 、《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 孫惠芬 4篇作品獲中篇小說獎,《上邊》 王祥夫 、《馱水的日子》 溫亞軍 、《大老鄭的女人》 魏微 、《發廊情話》 王安憶 4篇作品獲短篇小說獎,《中國有座魯西監獄》 王光明、姜良綱 、《寶山》 李春雷 、《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 楊黎光 、《西藏最後的馱隊》 加央西熱 、《革命百里洲》 趙瑜、胡世全 5部作品獲報告文學獎,《野詩全集》 老鄉 、《郁蔥抒情詩》 郁蔥 、《幻河》 馬新朝 、《倖存的一粟》 成幼舒 、《娜夜詩選》 娜夜 5部詩集獲詩歌獎,《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 賈平凹 、《大河遺夢》 李存葆 、《病隙碎筆》 史鐵生 、《獨語東北》 素素 、《一個人的經典》 鄢烈山 5部文集獲散文雜文獎,《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 吳義勤著 、《〈手稿〉的美學解讀》 王向峰 、《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究論集》 陳超 、《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 朱向前 4篇 部 作品獲文學理論評論獎,田德望譯的《神曲》 但丁著,義大利文 獲文學翻譯獎榮譽獎,黃燎宇譯的《雷曼先生》 斯文·雷根納著,德文 獲文學翻譯獎。這些獲獎作品,集中反映了2001至2003年間我國文學界取得的創作成就。
C. 第3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2001—2003年)獲獎作品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玉米》畢飛宇
《松鴉為什麼鳴叫》陳應松
《好大一對羊》夏天敏
《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孫惠芬(女)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邊》王祥夫
《馱水的日子》溫亞軍
《大老鄭的女人》魏微(女)
《發廊情話》王安憶(女)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中國有座魯西監獄》王光明、姜良綱
《寶山》李春雷
《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楊黎光
《西藏最後的馱隊》加央西熱(藏)
《革命百里洲》趙瑜、胡世全
全國優秀詩歌獎
《野詩全集》老鄉
《郁蔥抒情詩》郁蔥
《幻河》馬新朝
《倖存的一粟》成幼殊
《娜夜詩選》娜夜(滿、女)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賈平凹
《大河遺夢》李存葆
《病隙隨筆》史鐵生
《獨語東北》素素(女)
《一個人的經典》鄢烈山
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
《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吳義勤
《〈手稿〉的美學解讀》王向峰
《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論集》陳超
《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朱向前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神曲》但丁/著(義大利文),田德望譯
《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納/著(德文),黃燎宇譯
D.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包括哪些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包括《彷徨》、《吶喊》。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前者以《祝福》和《示眾》為代表;後者以《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為代表。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E. 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名單
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2004-2006年)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心愛的樹》 蔣 韻
《一個人張燈結綵》 田 耳
《喊山》 葛水平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遲子建
《師兄的透鏡》 曉 航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城鄉簡史》 范小青
《吉祥如意》 郭文斌
《白水青菜》 潘向黎
《將軍的部隊》 李 浩
《明惠的聖誕》 邵 麗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天使在作戰》 朱曉軍
《部長與國家》 何建明
《用胸膛行走西藏》 黨益民
《中國新教育風暴》 王宏甲
《長征》 王樹增
全國優秀詩歌獎
《喊故鄉》 田 禾
《看見》 榮 榮
《行吟長征路》 黃亞洲
《大地葵花》 林 雪
《只有大海蒼茫如幕》 於 堅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山南水北》 韓少功
《辛亥年的槍聲》 南 帆
《鄉村記憶》 劉家科
《遙遠的天堂》 裘山山
全國優秀文學理論評論獎
《見證一千零一夜——21世紀初的文學生活》李敬澤
《無邊的挑戰——中國先鋒文學的後現代性》(修訂本)陳曉明
《數字化語境中的文藝學》 歐陽友權
《當前文學創作癥候分析》 雷 達
《困頓中的掙扎——賈平凹論》 洪治綱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別了,我的書》 許金龍/譯
《笑忘錄》 王東亮/譯
《斯特林堡文集》(五卷) 李之義/譯
F. 第一屆魯迅文學獎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老屋小記》史鐵生
《霧月牛欄》遲子建
《趙一曼女士》阿成
《鎮長之死》 陳世旭
《哺乳期的女人》畢飛宇
《心比身先老》 池莉
G. 魯迅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魯迅有三本短篇小說集:
1.《吶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記》,作於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小說。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明天》單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與車夫
《頭發的故事》「看 / 被看」
《風波》1920,七斤
《故鄉》1921,閏土
《阿Q正傳》1921、12,連載於《晨報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節》
《白光》知識分子形象陳士成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1922年。
2.《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樓上》(呂緯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銘
《長明燈》「看 / 被看」
《示眾》「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爾礎
《孤獨者》(魏連殳)1925年,
《傷逝》1925年,涓生、子君,魯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愛情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弟兄》
《離婚》1925年《語絲》,愛姑,也是魯迅最後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3.《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補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採薇》1935、12,「看 / 被看」
《鑄劍》1927,原名《眉間尺》,「看 / 被看」
《出關》
《非攻》
《起死》1935、12,
《懷舊》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魯迅的一個筆名。
H.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產生幾個獎項的獲獎作品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各評獎委員會8月11日經過投票表決,產生了七個獎項的獲獎作品,其中北京作家石一楓的《世間已無陳金芳》獲中篇小說獎、寧肯的《北京:城與年》獲散文雜文獎、劉大先的《必須保衛歷史》和白燁的《文壇新觀察》獲文學理論評論獎。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認為,此次魯迅文學獎獲獎的34部作品體現了過去四年來我國文學創作和文學翻譯所取得的成績,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繁榮發展的態勢。中篇小說獎評獎委員會副主任周大新認為,四年之間,老中青作家不少人參與到中篇小說創作里,積極認識和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獲獎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在思想上有新的發現,藝術上有新的突破。本屆短篇小說(含小小說)的參評作品數量在各門類中是最多的,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短篇小說獎評獎委員會副主任魯敏認為,由此可以看出近幾年短篇創作的活躍與豐盛。老將屢有佳作,新荷出手不凡,中堅更是繁花滿目。
I. 史鐵生的那部作品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老屋小記》是史鐵生的一部短篇小說。書中講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人物的經歷;以追憶的方式寫市民生活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1996年11月《老屋小記》獲得《東海》文學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1998年《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老屋小記》作為一篇回顧性短篇小說,截取的只是作者七年老屋生活中的片段,愛唱歌的D、孤獨的長跑者K、傻子三子、美麗卻落魄的U師傅、當過兵打過仗的B大爺這些片段來表現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困境。
(9)魯迅文學獎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由於文化思想界對於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提出的諸多社會文化問題的思考漸趨自覺,同時也由於對前一階段出現的文學盲目商品化的反思,作家們反而冷靜下來,開始對人類生存及其發展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反映在創作上,不僅注意到現實精神,而且將其與人文精神相連接。作者就在創作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完成了作品。小說題材來源於史鐵生在初殘後工作於街道小廠時的經歷。
J. 第2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1997-2000年)獲獎作品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鞋》劉慶邦
《清水裡的刀子》石舒清
《吹牛》紅柯
《廚房》徐坤
《清水洗塵》遲子建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夢也何曾到謝橋》葉廣芩
《被雨淋濕的河》鬼子
《永遠有多遠》鐵凝
《吹滿風的山谷》衣向東
《年月日》閻連科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落淚是金》何建明
《遠東朝鮮戰爭》王樹增
《西部的傾訴》梅潔
《中國863》李鳴生
《生死一線》楊黎光
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羞澀》楊曉民
《曲有源白話詩選》曲有源
《地球是一隻淚眼》朱增泉
《西川的詩》西川
《純粹陽光》曹宇翔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獲獎作品
《大雅村言》李國文
《山居筆記》余秋雨
《精神的歸宿》朱鐵志
《昨夜西風凋碧樹》徐光耀
《張抗抗散文》張抗抗
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評價》陳涌
《一九O三:前夜的涌動》程文超
《12個:1998年的孩子》何向陽
《西部:偏遠省份的文學寫作》韓子勇
《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錢中文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濟慈詩選》屠岸 譯
《堂吉訶德》董燕生 譯
《奧德賽》王煥生 譯
《秧歌》董純 譯
《聖殿》陶潔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