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解釋成語的意思

短篇小說解釋成語的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8-24 02:25:08

1. short story是什麼意思啊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short story,您說的這個英文詞語在CMA的考試中比較常見,學會這個詞語對考取英文CMA資格證書特別有幫助。這個詞語的漢語意思是:短篇小說。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CMA的相關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2. 解釋成語的意思(要查成語詞典的)

心悅誠服
發音:xīn yuè chéng fú
釋義: 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示例:小弟若在兩位才女跟前稱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並且~。(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恍然大悟
發音:huǎng rán dà wù
釋義: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裡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聽了,方才~,彼此相視而笑。(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弱不禁風
發音:ruò bù jìn fēng
釋義:禁:承受。形容身體嬌弱,連風吹都經受不起。
出處: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示例:如果不參加勞動,也就會沾上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而且~。(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說漫評》)

3. 小說常用成語一百個並解釋,可以更多,多來點短的,謝

1.哀而不傷:悲哀而不過分.多形容詩歌、音樂等具中和之美.並非悲哀而不傷心.
2.哀兵必勝:遭受壓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必定勝利.「哀兵」不能誤解為哀喪的軍隊.
3.愛屋及烏:因為愛那個人,而連帶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 比喻因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跟他有關的人或物.
4.愛莫能助:雖然同情但無力幫助.(正:同情;誤:喜愛)
5.安土重遷:並非看重遷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戀鄉土,不願輕易遷移到外地.「重」在這里解釋為「難」.在家鄉住慣了,不願輕易遷移.形容留戀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與危難可以互相轉化.易:變換.
7.安時處順: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駒過隙:白駒:原指駿馬,後比喻日影.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
10.百身何贖: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換不過來.後來表示對死者極其沉痛的悼念.贖:抵償.
11.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需要付出艱辛.(正:培育;誤:樹木)
1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滿足於現有成就.繼續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績.百尺竿頭: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養的極高境界.
13.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指記載軼聞瑣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坂,山坡.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滾彈丸一樣,快地往下.形容事情發展很快.
15.鮑魚之肆:賣咸魚的鋪子.比喻惡劣的環境.鮑魚:咸魚;肆:店鋪.
16.暴殄天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自然資源.暴:損害.殄:絕.
17.暴虎馮(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沒有渡船要過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暴:徒手搏鬥.馮河:涉水過河.
18.畢其功於一役:畢:盡,完成.一次戰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幾項任務都做完.
19.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事業的艱辛.篳路:柴車.藍縷:破舊的衣服.
20.表裡山河:內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勢險要.
21.別無長物:表面上看起來是別無特長,其實是指再沒有別的東西,形容除此之外空無所有.
22.別開生面:另外開創新的局面或創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格局.
23.博聞強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正:記憶;誤:認識)
24.不知所雲:指說話人說得不好,而非聽者不理解.
25.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
26.不敢旁騖:不敢再來求別的.形容注意力集中於一點.
27.不分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輊.比喻不分高低優劣.
28.不可理喻:不能夠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態度蠻橫, 不講道理.(正:使明白;誤:作比喻)
29.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區別開來,「不約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的意思,但「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30.不恥下問:不可用於比自己高明的人.
3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常被人用來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且寫作「不溫不火」,真是不倫不類.
32.不經之談:荒誕無稽的話. (正:正常;誤:經常)
33.不亦樂乎:不也很快樂嗎?常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34.不可開交:無法擺脫或結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35.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讓人搭理,而是不能夠用道理來使他明白,形容態度蠻橫,不講道理.
36.不可終日:形容形勢危急或心中惶恐.
37.不可向邇:不能接近.
38.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蠻橫.
39.不可思議:不可想像,不能理解,強調神秘奧妙.
40.不脛而走:消息傳得很快.表示東西丟失用「不翼而飛」.
41.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容易誤用為貶義.
42.不易之論: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不易理解的言論,實為內容正確,不可更改的言論.
43.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沒有出息.作貶義.
44.不虞之事: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事情.不虞:出乎意料.
45.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滿足的,後指同類的事物或情況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現一次.
46.不肖子孫:指不能繼承先輩事業或遺志的人.不肖:不像其先輩.
47.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的客人.速:邀請.
48.不情之請:不合情理的請求,用作謙詞.
49.不孚眾望:沒有使群眾信服.孚:使人信服.貶義.
50.不法常可:不盲目效法因襲歷來所認可的事.常可:永久認可的道理和成規.
51.不齒於人類:不能列入人類.意思是不能算人.齒:排列、並列.
52.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易混「不約而同」,只做狀語不做謂語.
53.不逞之徒:指心懷不滿而胡作非為的人.不逞:不得志,不如意.
54.不足為訓:並非不值得作為教訓,而是不值得作為遵循或仿效的法則.
55.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態度蠻橫或愚昧無知.容易誤解為不可理解.
56.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正:對;誤:這樣)
57.不負眾望:沒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
58.不學無術:既沒有學問,又沒有能力.(正:學問;誤:學習)
59.不速之客:沒有邀請而門己來的客人.(正:邀請;誤:迅速)
60.不可收拾:無可挽救,不可救葯.常有人在「一發而不可收」這句慣用語後加一「拾」字,變褒為貶.
61.不期而遇:事先沒有約定卻意外地遇上了.(正:約定時日;誤:日期)
62.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正:停止;誤:已經)
63.不可勝數:數都數不盡, 形容極多.(正:盡;誤:勝利)
C
64.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於時間等.
65.滄海橫流:海水四處泛流.比喻時世動盪,社會動亂不安.滄海:大海.
66.側目而視:不滿而又懼怕地看著.常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
67.察顏觀色:觀察對方臉色,以摸清其真實的意圖.(正:臉色;誤:顏色)
68.差強人意:差:稍微地.原來意思是很能振奮人,現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容易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69.長治久安:國家長期太平、安定.(正:太平;誤:治理)
70.嘗鼎一膏:膏:切成塊的肉,嘗鼎中的一塊肉,從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據部分可以推知全體.
71.朝聞夕死:早晨聽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的渴望.
72.陳言務去: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也指寫作時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
73.城下之盟:因敵軍兵臨城下而被迫簽訂了屈辱性的和約.
74.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 (正:塞住;誤:充滿)
75.躊躇滿志: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形容心滿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樣子.
76.出奇制勝:作謂語,不帶賓語.說成「出奇制勝叛軍」之類則錯.
77.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貶義.褒義用「殫精竭慮」.
78.從善如登:登:升高.順從好的就像登高一樣.比喻學好不容易,要花力氣.
79.從井救人:跟著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當,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80.錯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參差不齊而別有情趣.(正:情趣;誤:景緻)
81.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D
82.彈(tan)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准備做官.後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容易弄錯感情色彩.
83.黨同伐異:跟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袒護,跟自己意見不同的就加以攻擊.(正:偏袒;誤:黨派)
84.得隴望蜀:比喻人貪得無厭,得到了這個,還想那個.
85.登堂人室:比喻學問、技藝或社會地位已經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達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時不能只看其表層意思.
86.鼎力相助:只用於對方或他人,不可用於自己,否則太不謙虛.
87.洞若觀火:形容觀察事物極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樣.
88.獨具慧眼:不可理解為只有一個眼,其實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
89.囤積居奇:把貨物儲存起來,等待時機高價出售以牟取暴利.(正:儲藏;誤:居住)
E
90.惡(e)衣惡食:粗劣的衣著和食物.
91.耳聞目睹: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2.耳提面命: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的貶義.
93.耳濡目染:經常接觸就自然而然受到影響.濡:沾濕;染:沾染.
94.耳根清靜:耳邊根清靜,沒有什麼干擾.形容生活平靜.
95.二三其德:意為三心二意,沒有定準,不是形容品德低劣.
F
96.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勞,誇耀自己的才能.(正:炫耀;誤:討伐)
97.罰不當罪:懲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當,指懲罰過輕.(正:相當;誤:應當)
98.翻雲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氣勢宏偉.
99.繁文縟節: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正:儀式;誤:文章)
100.犯而不較:別人觸犯了自己不要計較.

4. 短篇中學生成語故事、出處和解釋

並駕齊驅
bìngjiàqíqū
[釋義] 並駕:幾匹馬並排拉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指並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形容齊步前進;不分先後;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語出] 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附會》:「並駕齊驅;而轂統輻。」
[正音] 驅;不能讀作「qù」。
[辨形] 駕;不能寫作「架」。
[近義] 並肩前進助齊頭並進
[反義] 背道而馳 迥然不同
[用法] 可用於人;也可用於其他事物。一般作謂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不相上下」;都有「程度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不相上下」的應用范圍廣;還含有「分不出好壞」的意思。~可表示「並肩前進」的意思;「不相上下」沒有。
[例句] 這幾位研究生~;都取得了好成績。

5. 成語及短解釋300個

朝令暮改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朝秦暮楚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朝思暮想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經常想著某一件事。
瞻前顧後 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轉危為安 由危險轉為平安(多指局勢或病情)。
遮天蓋地 形容數量多,占的面積大。
左顧右盼 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爭先恐後 搶著向前,唯恐落後。
早出晚歸 早晨出動,晚上歸來。
左擁右抱 形容人姬妾多(多見於舊小說)。
左右開弓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只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左思右想 多方面想了又想。
醉生夢死 象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里糊塗地過日子。
震天動地 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轉敗為勝 變失敗為勝利。
自始至終 從開始到末了。指一貫到底。
左鄰右舍 左右的鄰居。
左右逢源 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
左右為難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一決雌雄 雌雄:比喻勝負、高下。決一勝負,比個高下。
眼高手低 指要求的標准很高(甚至不切實際),但實際上自己也做不到。
搖頭擺尾 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
陽奉陰違 陽:表面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裡。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裡違背。
陰陽怪氣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陰差陽錯 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有勇無謀 只有勇氣,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沖,缺乏計劃,不講策略。
有頭無尾 有開頭沒有收尾。指沒有把事情做完。
有氣無力 形容說話聲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體弱無力。
有名無實 光有空名,實際上並不是那樣。
有恃無恐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有始無終 有開始沒有結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有天無日 比喻社會非常黑暗,沒有公道。
異曲同工 工:細致,巧妙;異:不同的。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

6. 傳奇故事,怎麼解釋這個成語

一.唐代短篇小說的稱謂,如《柳毅傳》.(解意:傳,有「傳說」的意思.奇,指奇異事跡.)
二.明清時以演唱南曲為主的戲曲形式.由宋元南戲發展而來,也吸收元雜劇的優點.但情節處理更為緊湊,人物刻畫更為細膩,腳色分工更為細致,音樂上採用宮調區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葉到清中葉最為盛行.今知明清兩代傳奇作者有七百餘人,作品約二千六百種,現存《牡丹亭》、《鳴鳳記》、《長生殿》、《桃花扇》等六百餘種.
三.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不尋常的故事:傳奇式.
傳奇(網路整理版)
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說,宋代話本小說中也有「傳奇」一類.元末明初時也有人將元雜劇稱為「傳奇」.自從宋元南戲在明代規范化、典雅化、聲腔化和全國化之後,傳奇就成為不包括雜劇在內的明清中長篇戲曲劇本的總稱.
另:曾經風靡一時的一個來自韓國的網路游戲名稱:

7. 求些成語的故事和寓意,10個,故事要短

1.濫竽充數: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2.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典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
3.揠苗助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也作「拔苗助長」.
4.緣木求魚: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不可能達到目的.
5.邯鄲學步:這則成語故事是指到邯鄲去學走路的步法.後人用邯鄲學步的意思和故事來比喻模仿別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忘掉了.
6.杯弓蛇影:說的是一個人到別人家作客,主人賜給一杯酒,對面的牆壁上掛著一個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條蛇,客人喝下酒後因心理原因感到難受,經主人解釋才明白過來.現用此成語諷刺那些疑神疑鬼的人.
7.南轅北轍: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8.相濡以沫:泉水幹了,為了保住生命,兩條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延續生命.
9.錦衣夜行:夜裡穿著華麗的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顯示榮華富貴.【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10.愚公移山: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8.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成語

在《變色龍》中出現的成語如下:

無精打采
wú jīng dǎ cǎi
【解釋】采:興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出處】小鋪和酒店敞開大門,無精打采地面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象是一張張飢餓的嘴巴。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貶義。用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一般作謂語、賓語。
【正音】采;不能讀作「chǎi」。
【辨形】采;不能寫作「彩」。
【近義詞】有氣無力
【反義詞】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辨析】~和「有氣無力」都含有精神不振的意思。但~偏重在思想和精神;「有氣無力」偏重在形容說話或行動的樣子。
【例句】(1)媽媽在工廠勞累了一天;~地回到家裡。
(2)看他坐在那裡;~;呵欠連連;準是昨夜打了一宿牌。
【英譯】down in the hip/hips

無緣無故
wú yuán wú gù
【解釋】沒有一點原因。
【出處】「我正跟米特利·米特利奇談木柴的事,忽然間,這個壞東西無緣無故把我的手指頭咬一 口。……請您原諒我,我是個幹活的人。……我的活兒細致。這得賠我一筆錢才成,因為我 也許一個星期都不能動這根手指頭了。……法律上,官長,也沒有這么一條,說是人受了畜 生的害就該忍著。……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還不如別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的好。……」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來說明人的思想、感情、行為或事物產生的狀況。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緣;不能讀作「chuán」。
【辨形】緣;不能寫作「源」。
【近義詞】平白無故
【反義詞】事出有因
【辨析】~和「平白無故」都有毫無原因、毫無道理的意思。但~語氣較輕;事情大小都可用;適用范圍比較寬;「平白無故」語氣較重;大多用於相當嚴重的事。
【例句】(1)他常常~地生氣;真是莫名其妙。
(2)老師不應該~地和學生發火。
【英譯】fornothingatall

異想天開
yì xiǎng tiān kāi
【解釋】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奇怪。
【出處】「難道它夠得到你的手指頭?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長得這么高大!你這個手 指頭多半是讓小釘子扎破了,後來卻異想天開,要人家賠你錢了。你這種人啊……誰都知道 是個什麼路數!我可知道你們這些魔鬼!」
【結構】動賓式。
【用法】略帶諷刺意味時;用來形容想法獨特;不切合實際的想法。用來形容思想解放、想法獨特時;含褒義。一般作主語、謂語、定語。
【正音】異;不能讀作「yī」。
【辨形】異;不能寫作「一」。
【近義詞】胡思亂想、浮想聯翩、想入非非
【辨析】~和「想入非非」都有想法不能實現;不切實際的意思。但「想入非非」重在胡思亂想;毫無可取之處;~重在形容某種奇特的想法;有時可能有積極的意思。
【例句】既~;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
【英譯】have bats in ones belfry

胡說八道
hú shuō bā dào
【解釋】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秘魔岩主擎個義兒,胡說亂道,遂將一摑成齏粉,散在十方世界。」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貶義。形容人說話沒有根據。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說;不能讀作「shuì」。
【辨形】胡;不能寫作「糊」。
【近義詞】胡言亂語、信口開河、胡說亂道
【反義詞】有憑有據、言之有據
【辨析】~和「胡言亂語」;都有「毫無道理地瞎說」的意思。但~多用於口語;「胡言亂語」多用於書面語。
【例句】(1)我母親也怕起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
(2)星期日的上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聽那個主教的~;也是一件苦事。
【英譯】take out of the back of one's neck

9. 一個短一點的成語故事,並要此成語的含義,急急急急急急急!

垂 頭 喪 氣

出處
語出《新唐書·宦者列傳》。

釋義
垂:低下。喪:失去。形容人情緒十分低落,懊惱失意的樣子。

故事
唐末,藩鎮割據,擁兵自立,唐昭宗李曄不過是受人擺布的傀儡而已。有勢力的藩鎮無不力圖挾持昭宗,左右朝政,於是爭奪激烈,戰亂不已。朝廷官僚大臣也分成派系,隸屬於實力最強的藩鎮。 以宦官韓全海為首的一派把持朝廷大權,聽命於盤踞陝西一帶的藩鎮李茂貞。
而另一方的頭目是宰相崔胤,臣服控制河南的藩鎮朱全忠。崔胤失勢,朱全忠唯有訴諸武力,便發動兵變,興師進逼京城長安。
朱全忠大兵壓境,又得崔胤內應,韓全海無法抵擋,連忙劫持唐昭宗西逃陝西鳳翔,倚仗李茂貞。朱全忠沒有善罷甘休,率軍進犯鳳翔,包圍城池。李茂貞出擊,卻屢戰屢敗,糧盡援絕,只得與朱全忠議和。韓全海等人見大勢已去,又無計可施,個個垂頭喪氣。在朱全忠的強大壓力下,李茂貞不得不交出唐昭宗,並交韓全海等二十餘人悉數斬首,朱全忠方才撤圍迎昭宗回長安。
兵不厭詐

「兵不厭詐」這則成語的厭是:滿足,詐:欺騙手段。用兵作戰可以盡可能多用欺詐的戰術迷惑對方,以獲取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難一》,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舍為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在這個故事中,還引申出另一個成語「退避三舍」,用來比喻退讓或迴避,避免發生沖突。
不求甚解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自小家境貧寒,全家靠一點微薄的田產維持生計。成年後,他幾次外出做官,又因不滿於官場的黑暗腐敗而幾次辭官回家。他不貪求榮華富貴,樂於過清靜閑適的田園生活。耕作之餘,勤奮讀書。陶淵明讀書,重點在於把握文章要旨,不刻意於咬文嚼字,自稱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當讀到會心處,他會高興得把吃飯都忘了。他的人品和詩文為後人所傳頌。

不求甚解 指讀書只重精神,不在字句上多花功夫。亦形容只求懂個大慨,不求深入理解。
評論|0
2006-12-22 20:37熱心網友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後來,他在南宋朝廷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斗激情的詞文。由於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他常與住在紹興鑒湖旁的愛國詩人陸游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臨行前,陸游送他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後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東施效顰
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一個長得很醜,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後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在哪裡,胡亂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顰」是「皺眉」的意思。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好好先生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很善於識別人才。但由於當時政治斗爭十分尖銳復雜,他就裝糊塗,別人無論和他講什麼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怎樣,一向安好嗎?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個老朋友到他家裡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好!」那個朋友走後,司馬徽的妻子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你是講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裡話講給你聽。可是你聽人家兒子死了,反而說好,這算什麼?」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你的話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氣又好惱,哭笑不得。

後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竭盡全力
這句成語原作「竭盡心力」,見於《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楊沛的人,字孔渠,當過新鄭長。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曹操輔政以後,楊沛升為長社令。他不畏豪強,不管誰犯了法,都依法懲辦,得到曹操的稱許。

當時,曹操出征在外,聽說國都鄴城治安太亂,便發詔選一個鄴城令,其入選標準是要有楊沛那樣的膽略和水平。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於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一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後十分高興,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一些。

「竭盡全力」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用盡全部力量。

十目一行
「一目十行」是一條成語,形容看書的速度很快,據說梁代的簡文帝就是「讀書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卻贊成「十目一行」。阮元編印過不少書,常常請一個叫嚴傑的人幫他校對,阮元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嚴子精校讎,館我日最長,校經校文選,十目始一行。」校讎就是校對;「館」是借住的意思,嚴傑當時是住在阮元家裡的。校對時最要緊的是細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錯字就容易忽略過去了。

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一鳴驚人
戰國時期,齊威王繼承王位已有三年了,可是他整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

大臣淳於髡想了個激勵齊威王的辦法。他說:「大王,臣聽說齊國有一隻大鳥,三年來不飛也不叫……」他故意停頓一下,試探地問:「大王知道這是一隻什麼鳥?」齊威王知道淳於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來。笑過一陣後,他才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從那以後,齊威王就到各地去視察。看到稱職的大夫,就給予獎勵;對一個破壞生產的河地大夫,扔進油鍋處死。接著,他又嚴格整頓軍隊,打敗了入侵的魏國軍隊。

齊威王「一鳴驚人」,使各國君主都感到詫異
成語「一鳴驚人」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干出一番驚人的事來。

看在我這么辛苦的份上,採納了吧!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等級幾重天的 發布:2025-07-05 16:22:02 瀏覽:16
老師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80
網戀女友是公司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5:31:33 瀏覽: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15:01:15 瀏覽:409
免費完結殺手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5 14:51:24 瀏覽: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5 14:49:46 瀏覽:89
別提你姐姐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5 14:30:53 瀏覽:51
臨界神跡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2:46:43 瀏覽: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聲小說 發布:2025-07-05 12:46:41 瀏覽:629
魔女之旅小說伊蕾娜結局 發布:2025-07-05 12:45:12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