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Ⅰ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嶺的什麼
是《聊齋志異》啊
去看看原著吧很有意思,強烈推薦。
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花大量時間,不斷向民眾搜羅資料,再編輯成冊,就成了一本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概述圖中的蒲松齡像為清朱湘麟繪,山東淄博蒲松齡故居藏。
Ⅱ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
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齋名稱,「志」是指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Ⅲ 什麼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
《聊齋志異》 蒲松齡 ( 2 ) 阿廖沙 在母親死後與姥姥相依為命
Ⅳ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奇怪的事情。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創作背景
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恰好對他創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巨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憤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方面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里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搜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志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
此外,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採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作品鑒賞
《聊齋志異》在藝術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博採中國歷代文言短篇小說以及史傳文學藝術精華,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造奇設幻,描繪鬼狐世界,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魯迅說:“聊齋志異雖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屈,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中國小說史略》)。這里明確指出了《聊齋志異》一書而兼志怪、傳奇二體的特色。“用傳奇法,而以志怪”,不能簡單理解為“用傳奇的筆法,去表現志怪的題材”,其實,蒲松齡對志怪傳統和傳奇筆法,既有繼承又有超越。
1、《聊齋》對志怪題材的繼承和發展
六朝志怪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發明神道之不誣”,內容荒誕無稽,情節簡略、單調,藝術粗糙平板;《聊齋》雖然也寫花妖狐魅的怪異題材,但為的是曲折反映社會現實,抒發自己內心“孤憤”,在內容的深廣度上,都超過了以往的志怪、傳奇。
2、《聊齋》對傳奇筆法的繼承和超越
魯迅認為,唐傳奇“雖尚不離於搜奇記異,然敘述婉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中國小說史略》)可見,唐傳奇比之六朝志怪,除了題材內容的發展之外,特別是在藝術上的超越。從情節結構上,它從六朝志怪的“粗陳梗概”發展到豐富曲折、首尾完整的故事;在語言文字上,從志怪的簡率古樸、粗糙平板發展到文辭華麗、形象生動;在表現手法上,從六朝志怪單調平板的如實記述發展為“盡設幻語”的委婉敘寫。
《聊齋》對傳奇筆法的超越:
《聊齋》除了對唐代傳奇情節曲折、敘寫委婉、文辭華麗等特點的繼承,有又對其的超越,具體表現在:一是從故事體到人物體,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環境、心理、等多種手法寫人;三是具有明顯的詩化傾向。
情節離奇曲折,富於變化
《聊齋》每敘一事。力避平鋪直敘,盡量做到有起伏、有變化、有高潮、有餘韻,一步一折,變化無窮;故事情節力避平淡無奇,盡量做到奇幻多姿,迷離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節的復雜性,奇是情節的虛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離真實,這是《聊齋志異》藝術力量之所在。
手法多樣,塑造形象
1、賦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會性”。
《聊齋志異》所寫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賦予它們以人的社會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們某種自然性,寫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態,從而顯得牛趣盎然。如虎精苗生的粗獷(《苗生》),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蠹魚精素秋的善讀書(《素秋》),鼠精阿纖的善積粟(《陶纖》),蜂精綠衣少女的細腰(《綠衣女》)。這就不僅使人物性格特點突出,而且使讀者有鮮明的形象感受。
2、通過主要特徵和生動細節寫人。
《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時,或通過人物的聲容笑貌和內心活動,或通過生物、准確的.細節,往往寥寥數筆,便能形神兼備。例如寫嬰寧,作家抓住她愛笑、愛花兩個特徵,加以反復渲染,於是她的天真無邪的性格便躍然紙上。王子服初見她時,她“拈梅花一枝,華容絕代,笑容可掬”。以後她便在各種笑聲中出現: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縱笑、狂笑,或忍笑、濃笑、憨笑。每一笑又都與拈花、簪花、攀花、種花的行為相配合。作家寫嬰寧這兩個特徵,正是為了突出她蔑視世俗禮教,敢於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痛恨丑惡行為的的性格。花,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間的美,她兼而愛之,作家在她身上,寄託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像小翠的頑皮(《小翠》),小謝的調皮(《小謝》,青鳳的莊重(《青風》),孫子楚的痴情(《阿寶》),喬生的真濺(《連城》),楊萬石的懦弱(《馬介甫》),賈兒的機智(《賈兒》)無不生動真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用環境描寫映襯人物。
比如《嬰寧》,處處用優美的自然環境來襯託人物:村外的“叢花雜討”,門箭的絲柳垂蔭,牆內的“桃杏、修竹”,門前的夾道紅花,窗下的海棠繁葉,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與環境十分和諧,相得益彰。嬰寧是狐精所生,鬼母所養,從小遠離塵世,沒有被人間污濁熏染。作家用一系列清新雅潔的環境來襯託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徵與寄託意義的。
三、《聊齋志異》的語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簡練典雅,又不失小說語言的生動形象。例如寫馮相如見紅玉自牆上來窺一段:“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在如此簡短的語言中,描寫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動作,表現了少女情竇初啟時的嬌態和馮相如的執著、熱烈的愛。語言精粹而內含豐富,不僅熔鑄了古文語言的精粹,同時還吸收了民間文學和群眾口語乃至方言的精華。又如《鏡聽》中寫鄭家兄弟赴考之後,妯娌人正冒暑在廚房做飯。“忽有報騎蹙門,報大鄭捷。母入廚喚大婦日:‘大男中試炙,汝可涼涼去’,次婦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二鄭捷者。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這里的“汝可涼涼去”,“儂也涼涼去”,都是口頭語,用在這里,突出了鄭母與次婦的性格,十分生動,如聞其聲。《聊齋志異》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特徵,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寫翩翩與花城娘子兩位少婦調笑:“一日,有少婦笑入,目:‘翩翩小鬼頭快活死!薛姑子好夢,幾時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貴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風緊,吹送來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窯哉!那弗將來?,曰:‘方嗚之,睡卻矣。’”這里把古語、俚語,熔鑄成生動活潑的對話,逼真地表現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聊齋志異》在語言的運用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語匯產生活力,生動活潑地表現了現實生活。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文學家。出生於一個逐漸沒落的書香家庭,但功名不顯。
父蒲盤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
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
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
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
6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
71歲時才援例成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Ⅳ 蒲松齡有哪些作品
蒲松齡的作品有很多,例如《農桑經》、《日用俗字》、《葯崇書》、《草木傳》、《醒世姻緣傳》、《紅椒山房筆記》,但最出名的還得是《聊齋志異》。
「志」是指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是清初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共收小說近五百篇,或講民間的民俗民習、奇談異聞、或講世間萬物的奇異變幻、題材極為廣泛,為讀者描繪了一個詭異奇幻的世界,借描繪狐仙鬼怪,反映人間百態,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書中既有對漆黑如墨的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官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贊嘆;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美愛情。
此書歷來被視為小說中的翹楚之作,有「空前絕後」的美譽。刊行後,遂風行天下,在其後一個時期里,仿效之作叢出,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蒲松齡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創作背景:
-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康熙元年,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Ⅵ 清代代表文言短篇小說最高成就的文言短篇小說是什麼
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這些集子中有許多文情並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劉基、馬中錫的文休中,亦間有日干小說名
Ⅶ 《狼》蒲松齡原文
原文:
狼
作者: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
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
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7)清代最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中國清初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葯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蒲松齡生前,《聊齋志異》刊行後,遂風行天下。在其後一個時期里,仿效之作叢出,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
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是深遠的。《聊齋志異》還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齡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對待婦女,蒲松齡是很尊重的。《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大都美麗、善良、聰慧、俠義、多才、能幹,不亞於須眉男子。《紅樓夢》更進一步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見了女兒很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這顯然是對男尊女卑社會的有力打擊。總之,蒲松齡和曹雪芹都要求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解放婦女,蒲松齡比曹雪芹更多地保留著封建倫理觀念,曹雪芹在蒲松齡思想的基礎上,使《紅樓夢》更多地閃爍著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則繼承了《聊齋志異》對科舉制度的批判精神,並有了新的發展。其他白話小說如李汝珍的《鏡花緣》晚清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在婦女、揭露社會現實等問題上,都受到了《聊齋志異》的影響。
Ⅷ 《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不知道,你們喜歡其中的哪一個故事呢?來說說吧
Ⅸ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哪部作品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面介紹了好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Ⅹ 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是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清代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是我國古代成就最高的短篇小說集,作者為蒲松齡。
《聊齋志異》共四百九十一篇,大都為妖狐神鬼故事。一類揭露社會黑暗,鞭撻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如《促織》、《席方平》。二類為愛情題材,多為書生與化為美女的狐狸精的戀愛故事,歌頌了青年男女對幸福的追求和對禮教的反抗,如《紅玉》、《嬰寧》、《小翠》、《連城》、《鴉頭》。三類抨擊科舉制的腐朽,如《葉生》、《司馬郎》、《王子安》。其他題材有《畫皮》、《嶗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想像豐富,是浪漫主義的傑作。書中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極富戲劇性,語言是經過提煉的文言,又吸收了口語,精煉含蓄。
清前期戲劇
清初最傑出的戲劇家是李玉,他的劇作《清忠譜》歌頌了明末蘇州人民反抗宦官魏忠賢的斗爭。另一位戲劇家李漁寫了《閑情偶寄》,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戲劇理論著作。
康熙年間,劇壇上出現了兩位名家,合稱「南洪北孔」。「南洪」指洪異,他的劇作《長生殿》寫唐明皇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