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短篇小說
⑴ 俄羅斯文學作品
《高爾斯作品選》《母親》《我的大學》《在人間》《童年》
《戰爭與和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幼年》《安娜·卡列尼娜》
《復活》《毀滅》《青年近衛軍》《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選》
《卡拉馬佐夫兄弟》《卓婭與舒拉的故事》《春潮》《普希金作品選》
《契訶夫作品選》《果戈里作品選》《怎麼辦?》《此恨綿綿——帕格尼尼的一生》
《牧童與牧女》《俏佳人》《長生不老的公式》《地球女孩外星歷險記》
《女人十日談》《莫妮卡的故事》《永別了,古利薩雷!》
⑵ 普希金的著作有哪些
普希金的著作有《彼得大帝的黑奴》、《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後》、《上尉的女兒》、《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致大海》、《自由頌》等。
1、《彼得大帝的黑奴》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中篇小說。這是一部歷史小說,普希金想在其中再現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用「鐵的意志」改造俄羅斯的整個歷史時代。
《彼得大帝的黑奴》是一部長篇小說。普希金1827年7月動手寫作,1829年,這部小說的兩個片斷曾在文集《北方之花》上發表。可惜普希金早逝。這部小說沒有寫完,連書名也沒有確定,《彼得大帝的黑奴》這個書名是他死後別人加上去的。
2、《葉甫蓋尼·奧涅金》(俄語:«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拉丁轉寫:Yevgény Onégin,作品號二十四)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譜曲的三幕歌劇。
俄語腳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羅夫斯基(К. С. Шиловский)基於俄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1830年發表的同名長篇詩文小說改編而成。該劇1879年在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下首演於莫斯科馬利劇院(Малый театр,Москва)。
3、《黑桃皇後》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短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的彼得堡。出身貧寒的青年軍官格爾曼愛上了上流社會的麗莎小姐,但由於他們的階級地位不同。他無法娶貴族小姐為妻。
格爾曼偶然了解到麗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賭博致勝的三張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奧妙,以求賭博發財。
其實,這三張王牌不過是一種謠傳,格爾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計,費盡心機,不僅殺死了麗莎的祖母——伯爵夫人,還使得知真相後的麗莎小姐也深感愛情的破滅而自殺,格爾曼本人也因在賭場上輸了個精光,在絕望和悔恨中拔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4、《上尉的女兒》是俄國作家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36年。
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以貴族青年軍官格里尼奧夫和上尉的女兒瑪麗婭之間曲折而動人的愛情故事為主要線索,把格里尼奧夫的個人命運與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不大的篇幅中容納了豐富的歷史畫面和社會內容。刻畫了各種不同階層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他們的心理活動。
5、《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用敘事詩寫成的童話故事。故事中的老太婆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
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與繁華,最終又回到從前的貧苦。故事告訴我們,追求好的生活處境沒有錯,但關鍵是要適度,過度貪婪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⑶ 列夫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語: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拉丁化:Lev Nikolayevich Tolstoy,英文: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年9月9日(儒略歷8月28日)—1910年11月20日(儒略歷11月7日)))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同時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爾斯泰這個貴族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
托爾斯泰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視作經典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來源請求]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還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1828年8月28日,托爾斯泰誕生於他家位於圖拉的庄園——亞斯納亞-博利爾納。托爾斯泰家族是非常知名的古老的俄羅斯貴族家庭。托爾斯泰小時候雙親即去世,是由親戚撫養長大的。1844年他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與東方語言,但是從未取得學位。1847年他中斷學習回到亞斯納亞-博利爾納「晴園」,希望經營「晴園」同時自行安排學業。他給貧苦農民送茅草,但隨後就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的社交場所中,終於欠下了一大筆賭債。1851年托爾斯泰和他的兄長一共前往高加索當兵,此時他可以嘗試寫作,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1852年他參加了一場戰斗,表現勇敢,且發表了小說《童年》,透過小主人翁單純的內心世界的細膩描寫,展示了一位聰穎、敏感兒童的精神成長過程。[1]
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並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這段時間他繼續分析自己的成長歷程,寫成了《少年》和《青年》成為研究他思想成長的重要資料。並將自己的戰爭經歷寫成《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發表之後很受歡迎,他開始在文學界小有名聲,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對他抱有很高希望。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回到聖彼得堡,這一段時間他很矛盾,他重新投入娛樂圈子,酗酒好賭,而同時他自己又清楚的覺得不能再如此,並對別人類似的行為大加撻伐。這種偏激的個性使得他很快不被文學圈子所容。最典型的就是他與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性情溫和,使托爾斯泰對他抱有一種父輩的感情,非常贊賞他的天賦,希望他不要虛度光陰,認為如果他不浪費自己的天才的話將比任何人都有成就。青年的托爾斯泰有時候和對方相處很好,但是也常發生激烈的爭吵,最終導致兩人1861年的長達17年的決裂,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屠格涅夫令人厭煩。……他才華橫溢,但他就像一個依靠管道送水的噴泉,你始終擔心他會很快斷水枯竭。」
1857年游歷西歐,寫短篇小說《琉森》。1863年托爾斯泰發表了中篇小說《哥薩克》,這是他早期創作的總結提出自己貴族平民化的觀點。1873年到1877年,托爾斯泰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稱「《安娜·卡列尼娜》是歐洲文壇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與之相媲美的、白璧無瑕的藝術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絕後的藝術大師」。1879年他在《懺悔錄》中寫道:「我有一些困惑的時候。生活停頓下來了,彷彿自己不知道該怎樣生活,或該做些什麼;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變得憂郁了……」。
1889年開始撰寫《復活》,十年後完稿,男主人公聶赫留道夫知道瑪斯洛娃是當年他誘奸的對象時,靈魂被深深震動了,他決心用自己的行動來贖罪。
⑷ 俄羅斯有哪些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其代表作品是什麼
俄羅斯的世俗文學在17世紀出現。第一部世俗作品是 «大祭司阿瓦庫姆的生活» (它不是宗教作品,因為它是阿瓦庫姆·彼得羅夫本人的作品,事實上為多數人所知的他的聖徒式生活是他死後的故事).
在18世紀俄羅斯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詩人與作家。他們中間有瓦西里·特里季亞可夫,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米海伊爾·羅曼諾索夫;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劇作家亞力山大·蘇馬洛科夫и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那時主要的文學創作藝術形式是古典主義。
下列是俄羅斯最有名的幾位作者: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語: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合儒略歷1821年10月30日—1881年1月28日),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20歲左右開始寫作,第一本長篇小說《窮人》在1846年出版,當時25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年)、《白痴》(1869年)以及《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寫了11本長篇小說、3篇中篇小說及17篇短篇小說,其文學風格對20世紀的世界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俄語: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拉丁化:Lev Nikolayevich Tolstoy;英語: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爾斯泰這個貴族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托爾斯泰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視作經典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伊萬·布寧:偉大的小說家!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俄文: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文: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2日-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國作家,同時也是20世紀傑出的文體家、批評家、翻譯家、詩人、教授以及鱗翅目昆蟲學家。1899年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在流亡時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俄語小說,包括俄語文學《天賦》,但真正使他成為享有世界級聲譽偉大作家的是他用英語完成的《洛麗塔》。他同樣也在昆蟲學、國際象棋等領域有所貢獻。納博科夫在1955年寫的小說《洛麗塔》,在二十世紀受到關注並且獲得極大榮譽,他之後發表的英文小說《普寧》、《微暗的火》、《阿達》,都展現了納博科夫對於咬文嚼字以及細節描寫的鍾愛。納博科夫的聲譽在晚年達到頂峰,被譽為「當代小說之王」。
伊凡·屠格涅夫:(俄語: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IPA:[ɪˈvan sʲɪrˈɡʲeɪvʲɪtɕ tʊrˈɡʲenʲɪf],公歷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
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劇作也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藝術性。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羅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文學批評家和理論家,歷史學家,政論家。俄國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紀前期文學領域中最具聲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俄國詩歌的太陽」、「俄國文學之父」,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根尼·奧涅金》全景式地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全貌堪稱「俄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他不僅支持十二月黨人的某些觀點,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那個時代的主要社會性的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系問題,貴族的生活道路問題、農民問題;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多餘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民運動領袖。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有利於喚醒人民,有利於俄國解放運動的發展。 普希金的優秀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他的抒情詩內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普希金的創作對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青銅騎士》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短篇小說《黑桃皇後》、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
⑸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俄語現當代(活著的)短篇小說作家
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斜倚雲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
任他凡事清濁,為你一笑間輪回甘墮。
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聽弦斷,斷那三千痴纏。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
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
一朝春去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蝴蝶很美,終究蝴蝶飛不過滄海。
終於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後,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幾段唏噓幾世悲歡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經流年
夢回曲水邊
看煙花綻出月圓。
霧散,夢醒,我終於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
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
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看那天地日月,恆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也許是前世的姻
也許是來生的緣
錯在今生相見
徒增一段無果的恩怨。
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
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夢里
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
那一般相知,吹一會唱一會。
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的一種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
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舉杯獨醉,飲罷飛雪,茫然又一年歲。
轉身,一縷冷香遠,逝雪深,笑意淺。來世你渡我,可願?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誰應了誰的劫誰又變成了誰的執念。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塵世昏昏誰夢醒,春蠶空吐情絲,自纏繞,彈捏中,總招迷惑將人弄,繁華一瞬執著何用?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剪不斷的離愁千縷,理還亂的別緒無休。啊!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有情願為知己痴,相思萬里有心動;感覺只是近咫尺,魂牽夢繞在心間。
原來山盟海誓說遍,似這般都付與過眼雲煙!
水遙山遠謾相思。情知難舍棄,何似莫分飛。
最是凝眸無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空拋紅豆意悠悠,高山流水人何在,俠骨柔情總惹愁。
人永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過我指間煙雲 世間千年如我一瞬
長空與飛雪,曾有過一夜之情!!
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最是凝眸無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虛幻大千兩茫茫,一邂逅,終難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識,又何妨?
⑹ 契訶夫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契訶夫的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
⑺ 俄語原版短片小說集推薦
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這部作品是他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奠定了他的文學事業的基礎。《獵人筆記》並不介紹打獵知識與經驗,而是著眼於刻畫人物,描寫環境。作者在這部書中,以詩意盎然的俄羅斯大自然為背景,用深情厚意的人道主義熱忱,歌頌了俄羅斯農民的高尚品質和卓越才智,表現了俄羅斯普通人民天賦的民族特徵。這本由二十四篇短篇故事組成的獵人筆記不僅描寫了農民備受壓迫的苦況,而且還展示了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別林斯基和托爾斯泰對此書評價都很高。果戈里的《狄康卡近鄉夜話》。這部小說集最大的特點是民間傳說和風俗習慣,現實和理想,歷史和現代以獨一無二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既有巫師,鬼怪的有趣故事,也有情侶間的溫柔。如《索羅欽採集市》。果戈里的《狂人日記》也值得一看。魯迅就是受他的啟發才有《狂人日記》——我國第一部白話小說的。小說以日記的形式,寫一個小公務員如何被社會逼瘋的故事。中文版的在他的欽差大臣可以找到。還有契科夫的變色龍和凡卡等等。望採納。
⑻ 契訶夫簡介 變色龍主要講了什麼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藝術性。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滑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准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最突出的是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語言中表現他的專橫跋扈、作威作福;從他與達官貴人有關的人,甚至狗的語言中暴露他的阿諛奉承、卑劣無恥;從他污穢的謾罵隨口噴出來揭開他貌若威嚴公正裡面的粗俗無聊。同時,作者故意很少寫他的外貌神態,令人可以想像:此人在說出這一連串令人難以啟齒的語言時,竟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常態,由此更突出了這一人物丑惡的嘴臉、卑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