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作者介紹
1. 契訶夫的作品和簡介
契訶夫簡介
契訶夫,俄國作家、戲劇家。1860年1月生於塔甘羅格市一個小商人家庭。童年生活困苦。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次年開始用筆名給幽默雜志寫短篇小說。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幽默的小說,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如寫大官僚飛揚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可憐的《一個官員的死》(1883),寫見風使舵的小市民奴性心理的《變色龍》(1884)。80年代後半期,契訶夫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寫下了一系列傑出的短篇小說。《萬卡》(1886)、《苦惱》(1886)、《渴睡》(1888),對於下層人民的窮苦悲哀寄予深切同情。1889年寫出《套中人》,以諷刺手法描寫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忠實衛道士的典型形象。1s90年他到庫頁島考察苦役犯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從而進一步加深了他對俄國專制制度的認識。此後不久寫出震撼人心的中篇小說《第六病室》。
契訶夫的中、短篇小說共470多篇,其中大多數是短篇。作品題材多樣,文筆精練。
作為戲劇家,契訶夫寫了5部多幕劇。有《萬尼亞舅舅》(1897)、《三姊妹》(1900~1901)等。最著名的劇本是《櫻桃園》(1903~1904)。
契訶夫於1904年7月逝世。
契訶夫簡介(2)
契訶夫,(l860~1904)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
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2.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介紹
本書所選的作品來自契訶夫創作的前後兩個時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具有一定現實批判色彩的《變色龍》之外,還有一些輕松詼諧的純幽默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所選的契訶夫後期小主,以《套中人》最為著名。這篇小說表現了沉悶壓抑的時代氛圍,諷刺了俄國社會普遍的僵化、禁錮的精神狀態。
3. 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4.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的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5.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的介紹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主要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優秀劇本和短篇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講述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有時可以稱之為令人難以忘懷的或是抒情味極濃的藝術氛圍。他採用簡潔的寫作技巧避免炫耀文學手段,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傑出代表。
6. 契訶夫短篇小說全集的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7. 契訶夫的介紹、代表作、成名作。簡潔明了。
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聆聽幫助·信息,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劇作也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藝術性。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草原》《凡卡》《櫻桃園》
1880年3月,他將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發表在《蜻蜓》雜志(«Стрекоза»)上,這既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7)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作者介紹擴展閱讀:
1886年,他發表了《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藝術品》、《白嘴鴉》等短篇小說,以及《苦悶》(«Тоска»)、《萬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長》等系列短篇小說。
這裡面的《苦悶》和《萬卡》是其早期創作的一次思想和藝術上的飛躍,他在裡面不再寫幽默故事了。接著,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悶》、《萬卡》,尤其是前者,
講述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馬車夫無處傾訴自己的苦悶,只好向自己的馬傾訴的故事。這部作品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後來被眾多名家一致贊賞。紐西蘭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甚至曾說「哪怕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只要《苦悶》留存下來了,我就不會感到可惜。」
8. 契訶夫作者介紹
契訶夫,全名: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末期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同時又是一位戲劇革新家。 他生活在俄國廢除農奴制後到第一次革命的過度時期。他的祖父是解放的農奴,父親是小雜貨店的老闆,性情非常暴躁專橫。契訶夫的童年就是在極端專制的封建家庭里度過的,所以他從小就仇視專制統治,嚮往進步和自由,在中學和大學學習時期,他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文藝作品,接受過民主主義思想的熏陶。莫斯科大學畢業後,他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生活,對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有了較深刻的了解。1890年,他又到沙皇流放犯人的庫頁島進行了考察,進一步認識到專制制度的腐朽,這一切對他的創作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他創作中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 契訶夫從1880年開始發表作品,一生中寫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短篇小說如《凡卡》《普里希別葉夫中士》《一個官員的死》《變色龍》《哀傷》《苦惱》《乏味的故事》《決斗》《裝在套子里的人》《姚尼奇》《農民》《在峽谷里》等。中篇小說《草原》《第六病室》《未婚妻》等,劇本如《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等。他常常通過一些日常平凡事物,描寫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虛偽、庸俗的丑態,揭露腐朽反動的沙皇統治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9.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背景:1861年,沙皇被迫自上而下地廢除了農奴制,但封建勢力仍很強大,解放運動轉入平民知識分子革命時期。在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沙皇政府更加強了對進步力量的鎮壓,剛剛形成不久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又受西方自然主義等潮流的影響而逐漸衰退。到了九十年代末,隨著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開展,終於被無產階級文學所取代。但就在俄國這些作品衰落的八、九十年代,卻由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等作家,把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推上了世界文學的高峰。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和解放運動緊密聯系,批判矛頭一直指向專制的農奴制度及其殘余。
10.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的簡介
契訶夫是一位風格獨特的短篇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契訶夫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他的短篇小說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意義深刻,形象鮮明。其中輕快幽默者妙趣橫生,讓你會心而笑,又若有所思,久久回味;而凝重深沉者則盪氣回腸,令人心靈震顫,難以釋懷。作者對種種社會弊端痛加針砭,對庸俗生活無情嘲諷,對底層民眾深切同情,對光明未來無限嚮往,使我們深受啟迪,產生共鳴,心懷感動。本書精選了《變色龍》、《萬卡》、《套中人》、《一個文官的死》等14部短篇小說。
《一個文官的死》展示了沙皇俄國的官場:強者倨傲專橫,弱者唯唯諾諾。蛆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及其奴才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變色龍》是契訶夫送給世人的一面鏡子,讀者不難在百餘年後的一些「現代人」身上看到「變色龍」的影子。《嫁妝》則揭示了又一種怪誕的社會現象:物貴於人。奇卡瑪索娃的女兒瑪涅奇卡行將出嫁,母女倆縫制了許多衣服,但瑪涅奇卡不幸離開人世,她的孤苦伶仃、身穿喪服的老母仍在一個勁兒地縫制和置辦「嫁妝」。貧乏的生活,空虛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