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卡波特短篇小說冰冷的牆

卡波特短篇小說冰冷的牆

發布時間: 2022-08-22 01:56:11

Ⅰ 這是哪本書

《草的豎琴》(《The Grass Harp 》)是曾三獲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的美國著名作家,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1924-1984)於195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其中探索夢幻與現實、虛構與真實之間的分界線,刻畫了兩種夢幻世界:黑夜與白天,或者黑暗與光明,被認為是典型的哥特式南方小說。1996年,曾經改編為電影。 原書作者杜魯門·卡波特,1924年生於新奧爾良,1948年以第一部小說《別的聲音,別的房間》獲得世界性的成功。1958年,他完成了最著名的小說《蒂凡尼的早餐》,小說不久即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完美的小說原著加上奧黛麗·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表演,使得該片成為了世界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1966年,卡波特出版了真正奠定文壇地位的傑作——《冷血》。這部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分水嶺作品」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的所有才華和精力,此後,他再也沒有寫出像樣的作品。1984年8月25日晚,敏感、復雜和飽受爭議的卡波特因用葯過度,猝死於友人家中,終年59歲。

Ⅱ 杜魯門·卡波特的介紹

杜魯門·賈西亞·卡波特(英語:Truman Garcia Capote,1924年9月30日-1984年8月25日),本名杜魯門·史崔克福斯·珀森斯,是一位美國作家,著有多部經典文學作品,包括中篇小說《蒂凡尼的早餐》 (1958) 與《冷血》 (1965)。卡波特1924年生於新奧爾良,他自幼父母離異,17歲便高中輟學,受雇於《紐約客》開始寫作生涯。在《冷血》一書中,卡波特開創了「真實罪行」類紀實文學,被公認是大眾文化的里程碑。兩次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2005年好萊塢在大銀幕上再現了這位傳奇作家寫作《冷血》的經歷,該片為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贏得了奧斯卡影帝。

Ⅲ 杜魯門·卡波特作品有哪些

1.卡波特的早期主要作品包括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別的聲音,別的房間》和5篇短篇小說:《黑夜之樹》,《米麗亞姆》,《無頭鷹》,《關上最後一道門》,《悲傷主人》。
2.中期階段的 作品通稱為「白晝情調的故事」。他寫過自傳性的故事,如《聖誕節的回憶》;中篇小說《豎琴草》,後來改編成劇本;短篇小說《花房》(與人合作),後來改編成音樂喜劇;配有照片的游記文集,如《地方色彩》,《觀察集》(與人合作);電影腳本《打倒魔鬼》 ,《天真無邪者》;一部集喜劇、游記為一體的非虛構小說《繆斯為人們所傾聽》
3.1960年代中期,他完成並出版了舉世矚目的非虛構小說《冷血》。此外,他還發表了短篇小說《感恩節的來賓》,《三部曲》(與人合作),《去伊甸園的途中》等等優秀作品。
4.晚期1973年發表的《犬吠》還是從他早期寫成的作品中選出十七八篇集合而成的。70年代初,他也曾著手以真人真事為依據進行寫作,曾定書名為《回答祈禱者》,剛在雜志上刊登了4個篇章:《莫佳韋》,《巴克斯山珍宴》,《不曾寵壞的調皮鬼》和《凱蒂·麥克勞德》,便因題材問題招惹一部分人的極大憤慨,引起了軒然大波,卡波特甚至公堂受訟。
1980年,卡波特完成了他最後一部作品,書名為《給變色龍聽的音樂》,起初打算定書名為《奇怪的齒》,後來才改為現在的書名。這部集子收了一個中篇《袖珍棺材》,該作有一定的深度。

Ⅳ 求助!! 1400年到1800年的美國文學作品!!

《戰斗在1800年前》《生死之間》其他的我找不到了!!!!!!!!!!!!!!!

Ⅳ 求美國作家卡波特的小說《冷血》,中文版txt或pdf格式

《冷血--杜魯門·卡波特 》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xymc

《冷血》是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創作的一部長篇紀實文學作品,作者以獨特的寫作視角、全新的文學手法、厚重的社會良知,將一出真實的滅門血案細致展開。

Ⅵ 張悅然的個人檔案,越詳細越好,謝,

悅然簡介
張悅然,女,1982年出生於山東濟南,2001年畢業於山東省實驗中學,後考入山東大學英語、法律雙學位班,現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系。已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葵花走失在1890》、《十愛》。長篇小說《櫻桃之遠》、《水仙已乘鯉魚去》、《誓鳥》,圖文小說集《紅鞋》,主編主題書《鯉》系列等,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張悅然從14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先後在《收獲》、《人民文學》、《芙蓉》、《花城》、《小說界》、《上海文學》等重要文學期刊發表作品。其作《陶之隕》、《黑貓不睡》等作品在《萌芽》雜志發表後,在青少年文壇引起巨大反響,並被《新華文摘》等多家報刊轉載。2001年獲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02年被萌芽網站評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最受歡迎女作家"。2003年在新加坡獲得第五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第二名,同年獲得《上海文學》"文學新人大獎賽"二等獎。2004年獲第三屆"華語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2005年獲得春天文學獎。最新長篇小說《誓鳥》被評選為"2006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最佳長篇小說。2008年,張悅然以《月圓之夜及其他》獲得2008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學獎優秀散文獎。
張悅然是一個很有思維的女作家。她曾經在<楊瀾訪談錄>里說,自己不想被"80後"等代名詞稱呼。

悅』s/作品
《葵花走失在1890》 2003年8月 作家出版社
《櫻桃之遠》 2004年1月 春風文藝出版社
《是你來檢閱我的憂傷了嗎》 2004年5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
《紅鞋》 2004年7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
《十愛》 2004年7月 作家出版社
《水仙已乘鯉魚去》 2005年1月 作家出版社
《誓鳥》 2006年11月 光明日報出版社
《鯉》系列主題書(預計每兩月一期) 2008年6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已出版四卷文集
《櫻桃之遠》2007年6月 明天出版社
《水仙已乘鯉魚去》2007年6月 明天出版社
《霓路》2007年6月 明天出版社
《晝若夜房間》2007年6月 明天出版社
這部文集是開放式的,以後張悅然的優秀作品將逐一增補。

悅』s/聲明

《80志》屬未經張悅然許可出版的冒名書,它的存在不僅蒙騙了廣大讀者,也損害了悅然的榮譽。
《琥珀》、《飛一般的憂傷》亦非悅然所著,僅為收入悅然單篇文字的合集。
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的《紅鞋》一書,沒有徵得悅然的同意。書中所用的圖片,也沒有徵得原《紅鞋》一書裝幀設計師顏禾小姐的同意,是直接從原《紅鞋》書中掃描得來的,質量極其低劣的圖片。
《被風吹亂的夏天》為悅然推薦,並非悅然所著,作者為洛可可。出版商為牟取非法利益,將「張悅然推薦」中「張悅然」三字印的無比巨大,又將原作者名字「洛可可」三字印的瘦小模糊,容易勿使人認為此書是悅然所著。對於出版商這種利用張悅然進行炒作的無恥行為,我們應當予以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籃下安然》也並非張悅然的作品,只是一篇署名「悅然」的作者發表在某期《80後》的別冊《最小說》的文章,與張悅然沒有任何關系。

鯉』s/簡介

《鯉》書系
「鯉」由青年作家張悅然主編,2008年第一輯《鯉·孤獨》發行上市,預計每兩月發行一輯。《鯉》書系在中國內地開創了 「主題書」這一全新的出版物概念。這一系列圖書在形式上沿襲著書籍的形態,編輯和設計上融合了雜志的概念與光影,在內容上跨越了傳統書籍的樊籬,每本均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展開,從內容安排上,以文學性很強的作品主導,題材上關照的是當下青年女性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使她們找到自己在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歷程里的同伴,認識真正的自己。
於作者和作品而言,《鯉》是一個優雅而尖銳的容器,把好的小說和動人的圖片盛放起來,交相輝映。於讀者而言,《鯉》是一個全新的閱讀門戶,打開它,縱身其中,便可開始別樣的閱讀之旅。
《鯉》書系出版目錄
《鯉·孤獨》 2008年6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鯉·嫉妒》 2008年10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鯉·謊言》 2009年1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鯉·曖昧》 2009年4月 江蘇文藝出版社
《鯉•孤獨》內容簡介
《鯉•孤獨》以「孤獨」為主題,以當下青年最關注的日本流行文學里的強烈孤獨感為引子,展現和挖掘了女性「孤獨」這一心理狀態的不同側面。本書收錄了日本暢銷作家青山七惠、八零年代作家張悅然、周嘉寧、安意如,七零年代作家周潔茹,台灣女作家胡淑雯的最新小說和隨筆。其中有中、日八零後生活和內心狀態的展現,也帶來了七零年代和八零年代作者和作品的碰撞。
「鯉」由青年作家張悅然主編,在中國內地開創了 「主題書」這一全新的出版物概念。這一系列圖書在形式上沿襲著書籍的形態,編輯和設計上融合了雜志的概念與光影,在內容上跨越了傳統書籍的樊籬,每本均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展開,從內容安排上,以文學性很強的作品主導,題材上關照的是當下青年女性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使她們找到自己在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歷程里的同伴,認識真正的自己。
《鯉•嫉妒》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探討人性深處中「嫉妒」情緒的圖書,張悅然自己的小說《怪阿姨》講述了一個永遠無法感受到嫉妒情緒的奇怪女人,試圖感到嫉妒,體會到人間感情的故事,故事延續了張悅然一貫的風格,詭異而妖艷。德國年輕作家尤迪·海爾曼的小說《露特》、殳俏的《厚煎雞蛋卷》兩個小說分別通過輕描淡寫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內心深受嫉妒折磨之沉重;周嘉寧的《密斯特保羅》傳神地刻畫了一個落魄、邋遢的生活失敗者,描寫了他與主人公之間的惺惺相惜,以及由此擦出的一種微妙又稍縱即逝的嫉妒之感;葛亮的《龍舟》,用一個驚悚的鬼故事,捉住了嫉妒這只頑固而邪惡的心魔。《鯉·嫉妒》的小說部分幾乎將人性中嫉妒的各個層面都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而當帕慕克、蘇童、棉棉、彭浩翔、王小慧等人直面自己內心中的嫉妒一面時,更讓讀者從這些坦率的自我招供中洞悉人心。
最終,張悅然的目的是在這一系列對「嫉妒」的探討和追問中,慢慢地深入80後一代那迷亂紛擾的內心。80後一代的嫉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來自何處,又去往何方,盡在《鯉·嫉妒》之中。
《鯉•謊言》內容簡介
《鯉•謊言》是張悅然主編「鯉」系列主題書的第三本。
本書從「謊言」這個古今中外無所不在的存在出發,以多角度的專題形式深入探討分析了中西文學影視作品、時代精神及個人生活中謊言這一混沌領域的隱晦主題,從阿加莎的推理小說到安徒生童話,從匹諾曹到愛瑪再到潘巧雲,還有魏晉風流、人人都愛的美國夢,這本書圍繞著謊言及其表現和由此派生的——如「轉世」「世界末日」「不死葯」等等,逐一進行了分析;另有分量厚重的內地作家張悅然、周嘉寧、於是、路內、韓麗珠等人的小說作品,當代作家保羅•奧斯特的采訪等,從而呈現給讀者關於謊言的八零年代人為主的多方位解讀,帶給讀者豐盛獨特的閱讀感受。
《鯉·曖昧》內容簡介
《鯉•曖昧》重新解剖曖昧的文化內核,曖昧文化的起源地在東方,含蓄,留白,餘音繞梁。《鯉·曖昧》以朱天文的《巫言》、日本「陰翳」大師谷崎潤一郎的《細雪》兩部作品來重溫東方古典文化中的那份獨特而微妙的含混之美。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葛亮,帶我們回到上世紀40年代,看看那時在港大念書的張愛玲對於香港的曖昧,是如何體會又是怎樣詮釋的。香港詩人及攝影師廖偉棠告訴我們,香港的那些年輕的藝術工作者是如何在曖昧的空氣里生活並創作的。還有著名詞人林夕的獨家專訪,看這位「最懂曖昧的人」如何袒露心扉,而他用「從未熱戀已相戀」來解釋「曖昧」,可謂精準至極。
星座專家鬧鬧、裝幀設計師友雅、青年導演程亮、書評人btr對曖昧也各有一番獨到的見解。我們為什麼而曖昧,我們是否對心靈之間的距離產生了畏懼感?
在新增的隨筆欄目里,張悅然則用一篇《自殘》講述了自己從童年以來最隱秘的習慣,以此尋找自己,洞見靈魂。 路內、周嘉寧、蘇德繼續奉上他們的最新短篇小說,卡波特的短篇小說絲毫不遜於他的《蒂凡尼的早餐》。還有初次登場的比目魚和木偶,編者卻有信心他們的小說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值得一提的是,《鯉•曖昧》在有些專題之前,特意增添了張悅然和周嘉寧兩位編者的對話作為開篇,表達了她們對這個專題的個人看法,以及她們在策劃這個專題中的所想所思,使讀者有一種現場感,充滿沙龍氣氛。這種沙龍對話的形式將在以後的期目中得到延續。

悅』s/語錄

這是從2008年6月17日《彭城晚報》上摘錄的,上面刊登了韓寒、郭敬明、春樹、張悅然、陸緘一共5位80後作家的經典語錄,隨後這些語錄被各大媒體轉載登錄,見證著80後作家在風雨更迭中,開始成為文壇新的中堅力量,現把悅然語錄摘錄於此,以堪查閱。
1.這是生猛的愛,動得那麼厲害,像是一隻你根本握不住的彈跳不止的脈搏,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如何平息。
2.幸福是生生不息,卻難以觸及的遠。
3.時間和擁抱,誰給得起。一直給,不離不棄。一支煙,一場上下電梯,一枕黃粱的夢。
4.夢想是值得每個孩子每時每刻憂傷的念頭。
5.愛時的潮濕在愛後的晴天里蒸發掉,沒有痛痕。
6.我覺得我的青春縱身一跳,消失在一個沒有名氣和迴音的山谷里。
7.他橫在她的腳下,像是一條隱約不見、細微得不值一提的小溪流。她跨越,離去,然後漸行漸遠。
8.我微笑著,冷漠地看著身邊的每個人,那是一種歇斯底里的微笑,兩種極端的交點。我已忘了怎樣去哭。
9.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我面無表情地靠著冰冷的牆壁,汲取著手中熱茶的唯一一點熱量。
10.島其實是海洋的一塊傷疤,海洋漫過來,只是想要覆蓋它,使它再度平整,光滑。所以,請不要害怕。

悅』s/尾束

如果盡憑張悅然美麗的外表就把她歸入偶像派的行列,確實有失偏頗,因為正如莫言所說:「張悅然小說的價值在於:記錄了敏感而憂傷的少年們的心理成長軌跡,透射出與這個年齡的心理極為相稱的真實。他們喜歡什麼、厭惡什麼、嚮往什麼、抵制什麼,這些都能在她的小說中找到答案。」她那細致入微的細節、豐富新奇的意象以及凄婉動人的文筆,都無愧於「最富才情女作家」的稱號。

擴展閱讀:
1.張悅然個人網站:http://www.underthepink.cn/
2.張悅然BLOG:http://blog.sina.com.cn/m/adore
3.張悅然貼吧:http://tieba..com/f?kw=%D5%C5%D4%C3%C8%BB
4.張悅然豆瓣討論組:http://www.douban.com/group/yueran/
5.80後作家經典語錄:http://news.idoican.com.cn/pcwb/html/2008-06/17/content_6690810.htm

Ⅶ 霍莉·戈萊特麗的作者杜魯門·卡波特

杜魯門·卡波特,美國著名作家,兩次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1924年生於新奧爾良,17歲受雇於《紐約客》開始寫作生涯。1948年處女作《別的聲音,別的房間》獲得世界性的成功。1958年,奠定其大師地位的傑作《蒂凡尼的早餐》出版。1966年,完成了巔峰之作《冷血》。1984年8月25日晚,敏感、復雜和飽受爭議的卡波特,因用葯過度,猝死於友人家中,終年59歲。

Ⅷ 杜魯門·卡波特的人物生平

因為異樣的童年遭遇使卡波特敏感、反叛而早熟,不願意上大學走普通人的道路,而是去著名的文學刊物《紐約客》雜志做小工。慢慢地,他開始在雜志上發表作品,短篇小說《米里亞姆》(Miriam)得了歐·亨利短篇小說獎,也為他贏得了出版商的注意,隨後出版了幾本較有反響的小說集。作為一個公開的同性戀,他寫作之外的另一大愛好就是社交。紐約名流圈聚會的生活細節被他寫進中篇小說《蒂法尼的早餐》里,獲得了極大成功。
卡波特一直在尋找機會嘗試新的寫作手法,希望創造出一種文體,能夠把他的小說技巧和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結合在一起。1959年,機會來了。一件發生在美國中部堪薩斯州的兇殺案引起了卡波特的強烈興趣。他邀請兒時夥伴、女作家哈珀·李同行(後來李發表了著名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花大量的時間采訪調查,做了6000多頁筆記。期間,他常常與已經定罪、並被判絞刑的殺人犯之一的佩里·史密斯深談,使卡波特對佩里悲哀的生存狀態有了深層了解,特別是他們相似的被父母拋棄的童年遭遇,讓卡波特又生出一種超出友誼之外的同情和愛憐。卡波特有能力替佩里請位好律師,以爭取上訴不被絞死,但最終是他對於寫作的「私心」佔了上風,需要一個更加「悲劇」的形象出現在他書里,因此他親自目睹了佩里的絞刑,而這個殺人犯確實成了他書中最具個性的人物。歷經6年,《冷血》問世,並在全美國造成轟動。它創造了一種嶄新的紀實文體,既具有時效性、可讀性,又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它也成了涉及犯罪心理學、美國中西部心臟地帶的民風民情等多方面的經典。
但是《冷血》的成功,使得卡波特更加沉醉於聲名娛樂:舉辦盛大的化裝舞會,在電視上頻頻露臉,不停地透露自己下一步寫作計劃,卻沒有東西出來,公開承認酗酒吸毒的嗜好。卡波特構想自己的另一部巨著是刻畫上流社會的荒淫生活,但一篇暴露名人隱私的短篇不僅讓評論家失望,也使他從此被紐約名流圈除名。此後,他再也寫不出高質量的作品,生活開始迅速下滑。 1940年代
卡波特的早期主要作品包括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別的聲音,別的房間》和5篇短篇小說:《黑夜之樹》,《米麗亞姆》,《無頭鷹》,《關上最後一道門》,《悲傷主人》。這些作品被稱為「黑夜情調的故事」,作品的共同主題是表現現代人的孤獨和恐懼。作品中充滿幻想與現實的矛盾,情節離奇怪誕,神秘恐怖。作者認真地探討了人的心理激變、童年的恐懼經歷的緣由。 1950年代
這十年,卡波特的作品反映的主題多種多樣,作品甚豐。這個階段的作品通稱為「白晝情調的故事」。他寫過自傳性的故事,如《聖誕節的回憶》;中篇小說《豎琴草》,後來改編成劇本;短篇小說《花房》(與人合作),後來改編成音樂喜劇;配有照片的游記文集,如《地方色彩》,《觀察集》(與人合作);電影腳本《打倒魔鬼》 ,《天真無邪者》;一部集喜劇、游記為一體的非虛構小說《繆斯為人們所傾聽》,書中敘述美國文藝團體出訪前蘇聯演出的歡樂場景。最後一部書書名為《蒂凡尼的早餐》,這部作品標志卡波特非南方文學創作階段的開始,也是卡波特「白晝情調的故事」的創作頂峰。《蒂凡尼的早餐》在人物刻畫和敘述手法上均達到了戲劇性的效果。它不同於卡波特的南方文學作品,他將小說中的人物與事件置於開放的、公眾的社會大背景下,使主人公的遭遇和美國的整個社會因素聯系起來了,因而產生震撼人心的社會效果。
在這期間,卡波特在文學創作中著重把自己的夢想和願望描寫成是發生在現實世界裡的事實。但是,夢想畢竟不是現實,意欲增強一份樂觀明朗的情調,背後卻隱藏著更加深沉的惆悵和茫然。因此,作品顯得似乎虛幻朦朧,不及早期作品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這個時期,卡波特的作品文筆優美清新,富有詩意,文字更趨於嫻熟、精煉,獲得眾人的贊賞。例如,諾曼·梅勒稱贊卡波特「寫出了最漂亮的句子,句句錘煉、字字推敲」,並肯定《蒂凡尼的早餐》將成為一部不朽的精品。 1960年代
1960年代,卡波特文學創作生涯達到了頂峰。1960年代中期,他完成並出版了舉世矚目的非虛構小說《冷血》。此外,他還發表了短篇小說《感恩節的來賓》,《三部曲》(與人合作),《去伊甸園的途中》等等優秀作品。
卡波特這時走出了個人情感世界,放眼於整個社會,觀察、探索人的精神苦難及其社會根源。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卡波特不僅找到了新的創作題材,而且開創了新的文學樣式,為新的文學流派的創立樹立了典範。 1970年代
這個階段他創作甚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頻頻的社交活動上。1973年發表的《犬吠》還是從他早期寫成的作品中選出十七八篇集合而成的。70年代初,他也曾著手以真人真事為依據進行寫作,曾定書名為《回答祈禱者》,剛在雜志上刊登了4個篇章:《莫佳韋》,《巴克斯山珍宴》,《不曾寵壞的調皮鬼》和《凱蒂·麥克勞德》,便因題材問題招惹一部分人的極大憤慨,引起了軒然大波,卡波特甚至公堂受訟。
1980年,卡波特完成了他最後一部作品,書名為《給變色龍聽的音樂》,起初打算定書名為《奇怪的齒》,後來才改為現在的書名。這部集子收了一個中篇《袖珍棺材》,該作有一定的深度。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等級幾重天的 發布:2025-07-05 16:22:02 瀏覽:16
老師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80
網戀女友是公司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5:31:33 瀏覽: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15:01:15 瀏覽:409
免費完結殺手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5 14:51:24 瀏覽: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5 14:49:46 瀏覽:89
別提你姐姐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5 14:30:53 瀏覽:51
臨界神跡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2:46:43 瀏覽: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聲小說 發布:2025-07-05 12:46:41 瀏覽:629
魔女之旅小說伊蕾娜結局 發布:2025-07-05 12:45:12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