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當代作家誰的短篇小說寫得好

當代作家誰的短篇小說寫得好

發布時間: 2022-08-21 17:32:12

Ⅰ 你覺得最棒的寫散文的作家是誰

我覺得最棒的寫散文的作家是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二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則是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隨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樂。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學初期繼冰心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創作的實績,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學的礎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性的散文體制與風格;尤其是他具有極高藝術成就的散文作品,為白話美文提供了典範,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自清散文,追求一個「真」字,以真摯的感情,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藝術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藝術核心。講真話,寫真情,描繪實景,是他散文藝術的最高成就。

Ⅱ 中國現當代的著名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1、矛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2)當代作家誰的短篇小說寫得好擴展閱讀:

1、《子夜》—矛盾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2、《背影》—朱自清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3、《繁星·春水》—冰心

《繁星·春水》的內容,是詩人冰心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她受到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啟發,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影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

4、《邊城》—錢鍾書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5、《圍城》—沈從文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Ⅲ 中國當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有哪些

1、《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3、《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4、《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

5、《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

Ⅳ 中國近代當代的作家,還有分別介紹一下他們寫的好的作品。【我想看】

當代:楊朔,散文家、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東風第一枝》。
郭小川,詩人。著有長詩《將軍三部曲》,詩篇《向困難進軍》、《投入火熱的斗爭》、《白雪的贊歌》、《秋歌》、《困泊窪的秋天》較為著名。
賀敬之,詩人,歌劇《白毛女》作者之一。著有長詩《雷鋒之歌》。詩篇《三門峽一梳妝台》、《桂林山水歌》、《回延安》等較為著名。
聞捷,詩人。著有詩集《天山牧歌》,其中《蘋果樹下》、《葡萄成熟了》、《舞會結束以後》等較為著名。
楊沫,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柳青,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銅牆鐵壁》、《創業史》。
杜鵬程,小說家。代表作品《保衛延安》。
梁斌,小說家。代表作品《紅旗譜》。
吳強,小說家。代表作品,《紅日》。
曲波,小說家。代表作品《林海雪原》。
周而復,小說家,代表作品《上海的早晨》。
姚雪垠,小說家。代表作品《李自成》。
歐陽山,小說家。代表作品《三家巷》。
王蒙,作家。成名作品《青春萬歲》。
劉心武,作家。代表作品《班主任》。
湛容,作家。代表作品《入到中年》。
魯迅 浙江紹興 精煉白描、人物語言簡潔傳神;心理刻畫見長;現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雜文的諷刺性、切實鋒利、精煉潑辣、簡練雋永、鮮明生動、機智幽默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朝花夕拾》、雜文諸集
郭沫若 四川樂山 浪漫主義、詩意色彩、抒情性、自由活潑、風格雄奇壯美;瑰麗的浪漫色彩;理勝於情 《女神》《屈原》
胡 適 安徽績溪 平實沖淡、托物寄興 《嘗試集》
周作人 浙江紹興 沖和平淡、清雋幽雅、恬淡從容、率真親切、簡素質朴、庄諧並出、「幽默味」 《自己的園地》《澤瀉集》《雨天的書》
葉紹鈞 江蘇蘇州 教育小說;冷靜客觀的描寫;同情與諷刺兼備;結構多變、精於布局;文字整飭、嚴謹、平安、純正 《倪煥之》《潘先生在難中》
許地山 台灣台南府城 異域色彩;玄想與宗教色彩;情節奇特,想像豐富,充滿浪漫氣息;愛情情節;浪漫與寫實兼有;散文:感傷、憂郁、迷離惝恍、灑脫超逸、玄理思辨 《綴網勞蛛》《春桃》《鐵魚的鰓》《空山靈雨》《落花生》
王統照 山東諸城 「美」和「愛」的思想;象徵與寫實、耽於內省的「沉思」;孤獨寂寞、悲涼惆悵、空濛感傷;虛浮與滯重;輕倩飄逸與厚重朴實;詩意的滲透 《山雨》
冰 心 福建長樂 晶瑩清麗、輕柔雋逸、婉約典雅、凝煉流暢 《繁星》《春水》《寄小讀者》
朱自清 江蘇東海 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煉、文筆清麗、情景交融、情感真摯 《背影》《女兒》《給亡婦》《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廬 隱 福建閩侯 感傷、哀怨、悲觀之抒情;低沉鬱悶、悲戚哀愁;散文文氣流暢、情致爽利 《海濱故人》《月下的回憶》
郁達夫 浙江富陽 自我的寫真;感傷的抒情;結構的散文化;流利清新、灑脫、雋永、秀逸 《沉淪》《遲桂花》《銀灰色的死》《春風沉醉的晚上》

Ⅳ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哪些女作家短篇小說寫的好

1、 張抗抗
短篇小說集: 《夏》 1981年11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白罌粟》 1986年10月北方文藝出版社 中篇小說集: 《張抗抗中篇小說集》 1982年7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塔》 1985年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 《陀羅廈》 1992年7月華藝出版社 《永不懺悔》 1994年10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永不懺悔》 1995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銀河》 1996年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2、鐵凝
3、張潔 中短篇小說集《方舟》、《祖母綠》、《張潔集》、《上火》,《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誰生活得更美好》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條件尚未成熟》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4、 梅娘:《蚌》、《魚》和《蟹》

Ⅵ 除鄧友梅.蔣子龍.梁曉聲.張賢亮.賈平凹.張抗抗.池莉外,當代還有哪些小說家比較優秀

洪峰、余華、格非、

葉兆言、林白、陳染、

史鐵生、陳忠實、張潔、

方方、張煒、張承志、

王蒙、從維熙等等等等。

另外,你的當代是指現在還活著的還是指1945年至今的?
如果是後者,更多。

更多資料見此:
http://www.white-collar.net/wx_hsl/dangdai/xd_02/csh_ddwxs/042901.html

阿城(男)(1949- )
原名鍾阿城。原籍四川江津,生於北京。高中一年級逢「文革」
中斷學業,1968年下放山西、內蒙插隊,後又去雲南農場。1979年回
北京,曾在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工作,後任《世界圖書》編輯。1984
年發表處女作《棋王》(《上海文學》1984年7 期),引起廣泛關注,
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此後又有小說《樹王》、《孩
子王》相繼問世,他的具有散文化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風流》也引
起評論界的廣泛關注。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
圍,透露出濃厚雋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關於宇宙、生命、自然和人
的哲學玄思,關心人類的生存方式,表現傳統文化的現時積淀。這些
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發表的關於「尋根」的理論文章《文化制約著人
類》使他成為當時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在海外
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90年代後定居美國,有不少雜感散文作品發表,
依舊沿襲了他直白沖淡的語言風格。

艾青(男)(1910-1996)
原名蔣澄海,筆名還有莪伽、克阿、納雍、林壁等。浙江金華人。
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但自五歲起被寄養在一位貧苦農民「大堰河」
家裡,這段經歷成為他日後詩歌創作的重要思想源泉。1928年考入杭
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次年赴法留學,修繪畫。1932年回國,
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 月被捕入獄。以在獄中寫成
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成名。1935年出獄。抗日戰爭爆發後,
加入中華全國文協。1941年3 月赴延安,任教於魯藝文學系,主編
《詩刊》(延安版)。1945年10月任華北聯大文學院副院長、華北大
學第三部副主任等職。1949年隨軍進京,曾任中央美術學院軍代表、
中國文聯籌備委員會常委、中國作協理事、中國美協理事、《人民文
學》副主編等職。1957年被劃為右派,到北大荒。1959年調往新疆生
產建設兵團。1975年回京治眼疾。1978年重新發表詩作。1979年平反。
後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筆會中心理事等職。他的早期創作《大堰
河》、《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陽》、《火把》等詩集,
多寫勞苦大眾、民族命運和社會黑暗,呈現悲愴、高昂、亢奮的重彩
格調,由於在詩歌創作中強烈表達對光明的嚮往和洶涌澎湃的革命激
情,在青年中產生極大的號召力,並使他得到「火把詩人」的稱號。
50年代發表了一些圖解政策和歌功頌德的作品,因概念化和平面化而
顯平庸,缺乏生命力,但有些描寫域外題材的作品則得到評論界的肯
定。70年代末復出後,發表了大量詩作,使詩壇震驚,包括《光的贊
歌》、《古羅馬的大鬥技場》和許多短小篇什,延續了三四十年代的
創作風格,並且更為凝練、深沉。1949年以後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
《寶石的紅星》、《海岬上》、《黑鰻》、《春天》、《歸來的歌》、
《彩色的詩》、《雪蓮》、《域外詩集》等。其中,《歸來的歌》和
《雪蓮》分獲全國第一、第二屆優秀新詩詩集獎。另外著有理論集《
詩論》、《艾青談詩》、《艾青論創作》等。譯作有凡爾哈侖《原野
與城市》等。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享有廣泛聲譽。1985年,獲法國
藝術最高勛章。

巴金(男)(1904- )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還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餘一、黃樹
輝等。原籍浙江嘉興,出生於四川成都。1918年入成都青年會的英文
補習學校,1920年考入成都外國語專業學校。在學期間,接受「五四」
新文化洗禮,並深受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這構成了他前期創作的
底色。1927年至1928年在法國留學,開始文學創作,1929年《滅亡》
的發表並引起轟動,使他正式走上了文學創作道路。此後20年,他創
作、翻譯了大量深受青年喜愛的作品。1949年以後,歷任中國文聯常
務委員、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和作協上海分會主席。
「文革」中受迫害,1973年自「幹校」回上海。現任中國作協主席、
全國政協副主席。他的作品經歷了幾個變化,30年代發表的長篇小說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噴發傾吐對不合理社會的痛恨和對理
想社會的執著追求。而後對現實有了更深層的認識,開始關注小人物
的生存悲劇,發表了《寒夜》、《憩園》等感情更蘊藉、思想更深刻
的作品,為後來的批評界更為推崇。50年代開始從小說創作逐漸轉向
散文創作,跟隨政府號召寫新題材、新主題,寫出了不少遵命文學,
喪失本來的藝術個性,但也有像《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這樣
在當時獨具一格的報告文學集。經歷「文革」後,思想又有了新的認
識,感情更內斂,一部拷問自我和現代中國知識分子靈魂的《隨想錄》
閃爍著一個歷經苦難的世紀老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光芒,該作1989年獲
全國優秀散文(集)、雜文(集)榮譽獎。一生堅持人道主義的追求,
常年卧病在床卻筆耕不輟,近年仍繼續他的「隨想系列」的創作。享
有廣泛的國際聲譽。1982年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 年獲法國
「榮譽軍團勛章」.1990 年獲蘇聯「人民友誼勛章」,日本「福岡亞
洲文化獎特別獎」.

巴人(男)(1901―1972)
原名王任叔。筆名屈鐵、行者、八戒、趙冷等。浙江奉化人。1920
年畢業於浙江省立寧波第四師范學校後,曾擔任過小學、中學教員和
編輯工作。1923年開始文學創作,參加文學研究會。1926年參加北伐,
任北伐軍總司令部秘書。1929年赴日本,次年回國,參加左聯。後在
南京交通部任職。抗戰爆發後,在「孤島」上海從事抗日救亡工作,
曾主編《譯報》、《譯報周刊》、《民族公論》等刊物。1941年去印
度尼西亞。1948年進入華北解放區,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第二處副處長。
建國後歷任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社長兼
總編輯。主要從事馬列主義文藝理論的研究,有自己的見解。1954年
修訂出版文藝論著《文學論稿》。50年代中期在《人民日本》、《文
藝報》、《人民文學》發表雜文,提倡人道主義文學。其中《況鍾的
筆》、《論人情》傳誦一時。部分編輯出版為《遵命集》。還創作了
歷史長篇小說《莽秀才造反記》等。在50年代反傾運動中,因提倡
「人性論」遭批判和撤職處分。1960年又被指為修正主義再受全面批
判。晚年從事東南亞歷史研究工作,編成《印尼史稿》。「文革」中
被迫害至瘋而死。

白樺(男)(1930- )
原名陳佑華。河南信陽人。1938年因日軍佔領信陽逃難,1939年
父親被日軍殺害。1942年入河南潢川初中,1945年入信陽師范藝術科。
1946年夏入潢川高中,開始文學創作,詩歌處女作發表在信陽的《中
州日報》。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中原野戰軍宣傳員。1952
年調任昆明軍區創作組長。1955年調總政創作室。1958年因《森林裡
的故事》被劃為右派,開除軍籍、黨籍。後在上海當鉗工3 年。1961
年調上海電影製片廠。1964年重返軍隊,任武漢軍區創作員。「文革」
期間曾在新疆度過數年。1979年恢復名譽。1985年轉業,調中國作協
上海分會。歷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湖北分會副主席、作協上海分會
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等。五十年代在西南邊疆時期出版詩集
《金沙江的懷念》、《熱芭人之歌》,長詩《鷹群》、《孔雀》,小
說集《邊疆的聲色》、《獵人的姑娘》等,以單純、明凈的熱情將斗
爭生活與邊疆風物融匯一體。1977年開始文革後的創作活動。著有詩
集《情思》、《我在愛和被愛時的歌》等,小說《遠方有個女兒國》
等,電影劇本《苦戀》(與彭寧合作)、《今夜星光燦爛》、話劇
《吳王金戈越王劍》等。其中詩歌《春潮在望》獲1979-1980年全國
中青年詩人優秀詩歌獎。1979年10月他在第四次文代會上發言《沒有
突破就沒有文學》,引起許多文藝工作者的共鳴。他的後期作品尖銳
地對社會現實、歷史文化進行批判,引起較大爭議。1981年,電影
《苦戀》受到批判,但仍堅持創作不止。他是中國當代作家中為數不
多的能進行多種文學體裁創作的作家。

殘雪(女)(1953- )
原名鄧小躬。原籍湖南耒陽,出生於長沙市。1966年小學畢業。
四年後,進長沙一街道小廠當銑工十年。後為服裝縫紉個體營業者。
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參加中國作協。出版有小說集《天堂里
的對話》、《黃泥街》,長篇小說《突圍表演》等。她的具有「先鋒」
色彩的小說《山上的小屋》、《天窗》、《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
思》等在讀者和批評界中反響頗大。她的創作具有鮮明的個性,形式
上受到西方現代派作品的影響,以臆想、夢囈的手法組織神秘荒誕的
敘述氛圍,造成朦朧晦澀、離奇可怖的審美意象。小說有一種對人性
丑惡的近乎殘酷的透視力,對人類生存的悲劇本質進行無可保留的暴
露,表現其獨特的生命體驗。

曹禺(男)(1910-1996)
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原籍湖北潛江,生於天津。1923年入南開
中學,是南開新劇團的活躍分子。1926年發表沒有引起注意的處女作
《今宵酒醒何處》(中篇小說)。1929年升入南開大學,次年轉入清
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在此期間,完成了他第一部多幕話劇劇本《雷雨》
(《文學季刊》1934年1 卷3 期),復雜的戲劇沖突和卓越的藝術魅
力立刻引起轟動。大學畢業後入清華研究院深造,後因故輟學,開始
教育活動,先後在保定中學、天津河北女子師范、上海復旦大學、南
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等處任教。在《雷雨》之後,他又創作了《日出》、
《原野》等多部影響巨大的話劇劇本,確立了其中國現代話劇大師的
地位。抗戰期間,在重慶參加文化界抗敵活動,寫了《蛻變》、《北
京人》等作品,並改編巴金的《家》,都獲得了廣泛好評。1946年應
邀赴美國講學,同年底回國。1947年在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任教,
在上海文華影業公司工作。1949年參加全國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為第
一屆中國文聯常委,後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1950年任北京人民藝
術劇院院長。建國後,積極參與黨領導的各項文藝運動,寫過一些迎
合政策的散文,收入《迎春集》。1954年創作反映知識分子改造的多
幕話劇《明朗的天》,在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中獲劇本一等獎。
1960年完成號召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歷史劇《膽劍篇》(與梅阡、
於是之合作)。「文革」中受到沖擊,在人藝門房工作。1978年完成
受周恩來委託的描寫民族團結的歷史劇《王昭君》,在慶祝建國三十
周年獻禮演出中獲戲劇創作一等獎。後歷任中國文聯委員、全國人大
常委、中國劇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國文聯執
行主席等。總的來說,他的早期戲劇創作成就突出,是中國現代話劇
成熟的標志。然五十年代以後的創作因多應時事、政策而作,受各種
限制,沒有取得前期作品所達到的成就。他吸收了傳統戲劇和西洋戲
劇的雙重營養,善於應用各種創作技法,擅長對戲劇沖突的把握和人
物心理的刻畫,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以及戲劇氛圍的詩化處理更是其劇
作獨具一格的要素。對於人性和命運的探索是其劇作的永恆主題,也
使得他的劇作的藝術生命長久不衰。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雷雨》等劇作至今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以此為底本的電視、電影作
品也不斷出現。

Ⅶ 現代文學作家都有誰,作品有那些!!!

遲子建《霧月牛欄》、《白銀那》、《光明在低頭的一瞬》
莫言《紅高粱 》《蛙》
畢淑敏《心靈處方》《血玲瓏》
史鐵生《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與地壇》
林清玄《迷路的雲》《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
這只是一些,還有很多很多~個人比較喜歡林清玄,所以列出很多他的作品~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等級幾重天的 發布:2025-07-05 16:22:02 瀏覽:16
老師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80
網戀女友是公司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5:31:33 瀏覽: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15:01:15 瀏覽:409
免費完結殺手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5 14:51:24 瀏覽: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5 14:49:46 瀏覽:89
別提你姐姐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5 14:30:53 瀏覽:51
臨界神跡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2:46:43 瀏覽: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聲小說 發布:2025-07-05 12:46:41 瀏覽:629
魔女之旅小說伊蕾娜結局 發布:2025-07-05 12:45:12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