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印第安短篇小說

印第安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20 20:38:10

❶ 《印第安人的營地》作者在創作上的主要風格是什麼

  • 《印第安人的營地》的作者是海明威。海明威創作上的主要風格是:簡潔。

  • 【創作風格】簡潔。海明威有著出色的語言駕馭能力,他常以最簡單的詞彙表達最復雜的內容,用基本詞彙、簡短句式等表達具體含義,用名詞、動詞來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絲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從句式上看,海明威常用簡短的陳述句進行語言表述,他認為沒有必要用文字修飾雕琢來嘩眾取寵,只要將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則由讀者來決定。

  • 【海明威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復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海明威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 【人物影響】

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 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學生涯從一開始就爭議不斷。無論海明威是作為一位傳奇式人物,還是作為一位作家,他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寫作技巧創造了一種簡潔流暢、清新洗練的文體,凈化了一代的傳統文風,在歐美文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的最後一位文化英雄海明威是蜚聲世界文壇的美國現代小說家,他在62年的生涯中,寫下了《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老人與海》等作品,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一部融信念、意志、頑強、勇氣和力量於一體的書,它讓人徹底懂得了打不垮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究竟是個什麼樣。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 【人物評價】

海明威處處惹事,人人受氣,給人留下了如此印象:喜歡冒險,四任妻子,拚命喝酒,任意爭吵等,這么多病一直纏著他,最後用心愛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對於海明威自殺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為紀念海明威逝世二十周年而寫一篇名為《與海明威相見》紀念文章:「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著他那閃閃發光、但卻瞬間即逝的精神。這是人們可以理解的。像他那樣的內在緊張狀態是嚴格掌握技巧而造成的,但技巧卻不可能在一部長篇小說的宏大而又冒險的篇幅中經受這種緊張狀態的折磨。這是他的性格特徵,而他的錯誤則在於試圖超越自己的極大限度。這就說明,為什麼一切多餘的東西在他身上比在別的作家身上更引人注目。如同那質量高低不一的短篇小說,他的長篇也包羅萬象。與此相比,他的短篇小說的精華在於使人得出這樣的印象,即作品中省去了一些東西,確切地說來,這正是使作品富於神秘優雅之感的東西。」

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威拉德·索普在他的《二十世紀美國文學》中對海明威給予了崇高的評價:「海明威是當代最偉大的自然主義作家之一。他敢於突破傳統,刨造新的風格和手法未泊應題材的需要。」

《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

「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美國作家索爾·貝婁指出海明威的性格:「海明威有著一種強烈的願望,他試圖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強加於我們,以便塑造出一種硬漢的形象……當他在夢幻中嚮往勝利時,那就必定會出現完全的勝利、偉大的戰斗和圓滿的結局。」

❷ 阿格達斯的小說《血的節日》、《深沉的河流》(1958)、《所有的血》各描寫了什麼

阿格達斯又發表了長篇小說《血的節日》(1941)、《深沉的河流》(1958)、《所有的血》(1964)以及關於克丘亞印第安人的民間故事和短篇小說。評論界認為,只有阿格達斯的作品出現後才使印第安人進入秘魯文學。《血的節日》描寫印第安傳統鬥牛節中的矛盾沖突,刻畫了印第安農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深沉的河流》通過一個在印第安人中間長大的混血兒的生活,追憶作者的童年,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所有的血》寫美國一跨國公司霸佔印第安山區礦山,使印第安農民家破人亡,展示了秘魯社會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

❸ 傑克·倫敦於什麼時候發表了短篇小說集「北方故事」

傑克·倫敦一邊找工作,一邊寫作。雖然稿件都退了回來,傑克·倫敦仍然堅持寫作。終於,加利福尼亞的《大陸月刊》採用了他的一個短篇《為趕路的人乾杯》,傑克·倫敦第一次得到5元的稿費。不久,《黑貓》雜志出40元錢,要傑克·倫敦寫一篇小說。從此,傑克·倫敦的生活出了現轉機,他對自己有了信心。他開始專心寫作。從1900年開始,傑克·倫敦發表了一連串的短篇小說,生動地描寫了到北方淘金的隊伍與太平洋上水手的生活。《寂靜的雪野》寫了淘金者的患難與共的友誼。《北方的奧德賽》寫了一個印第安酋長歷經多年的跋涉,終於找到奪去自己妻子的白人,酋長痛報前仇,但是他的妻子卻已不再愛他。在傑克·倫敦一直認為寫的最好的《老頭子的同盟》中,作者揭露了白人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掠奪,贊揚了印第安人的反抗斗爭。1900年至1902年,傑克·倫敦發表了《狼的兒子》等三部短篇小說集,通稱為「北方故事」。

❹ indian camp的原文,最好有譯文的。謝謝```

印第安人營地
作者:海明威

又一條劃船拉上了湖岸。兩個印第安人站在湖邊等待著。
尼克和他的父親跨進了船梢,兩個印第安人把船推下水去,其中一個跳上船去劃槳。喬治大叔坐在營船的尾部。那年輕的一個把營船推下了水,隨即跳進去給喬治大叔劃船。
兩條船在黑暗中劃出去。在濃霧里,尼克聽到遠遠地在前面傳來另一條船的槳架的聲響。兩個印第安人一槳接一槳,不停地劃著,掀起了一陣陣水波。尼克躺倒下去,偎在父親的胳膊里。湖面上很冷。給他們劃船的那個印第安人使出了大勁,但是另一條船在霧里始終劃在前面,而且越來越趕到前面去了。
"上哪兒去呀,爸爸?"尼克問道。
"上那邊印第安人營地去。有一位印第安婦女病勢很重。"
"噢,"尼克應道。
劃到海灣的對岸,他們發現那另一條船已靠岸了。喬治大叔正在黑暗中抽雪茄煙。那年輕的印第安人把船推上了沙灘。喬治大叔給兩個印第安人每人一支雪茄煙。
他們從沙灘走上去,穿過一片露水浸濕的草坪,跟著那個年輕的印第安人走,他手裡拿一盞提燈。接著他們進入了林子,沿著一條羊腸小道走去,小道的盡頭就是一條伐木的大路。這條路向小山那邊折去,到了這里就明亮得多,因為兩旁的樹木都已砍掉了。年輕的印第安人立停了,吹滅了提燈,他們一起沿著伐木大路往前走去。
他們繞過了一道彎,有一隻狗汪汪地叫著,奔出來。前面,從剝樹皮的印第安人住的棚屋裡,有燈光透出來,又有幾只狗向他們撲過來了。兩個印第安人把這幾只狗都打發回棚屋去。最靠近路邊的棚屋有燈光從窗口透射出來。一個老婆子提著燈站在門口。
屋裡,木板床上躺著一個年輕的印第安婦女。她正在生孩子,已經兩天了,孩子還生不下來。營里的老年婦女都來幫助她、照應她。男人們跑到了路上,直跑到再聽不見她叫喊的地方,在黑暗中坐下來抽煙。尼克,還有兩個印第安人,跟著他爸爸和喬治大叔走進棚屋時,她正好又尖聲直叫起來。她躺在雙層床的下鋪,蓋著被子,肚子鼓得高高的。她的頭側向一邊。上鋪躺著她的丈夫。三天以前,他把自己的腿給砍傷了,是斧頭砍的,傷勢很不輕。他正在抽板煙,屋子裡一股煙味。
尼克的父親叫人放些水在爐子上燒,在燒水時,他就跟尼克說話。
"這位太太快生孩子了,尼克,"他說。
"我知道,"尼克說。
"你並不知道,"父親說。"聽我說吧。她現在正在忍受的叫陣痛。嬰孩要生下來,她要把嬰孩生下來。她全身肌肉都在用勁要把嬰孩生下來。方才她大聲直叫就是這么回事。"
"我明白了,"尼克說道。
正在這時候,產婦又叫了起來。
"噢,爸爸,你不能給她吃點什麼,好讓她不這么直叫嗎?"尼克問道。
"不行,我沒有帶麻葯,"他的父親說道。"不過讓她去叫吧,沒關系。我聽不見,反正她叫不叫沒關系。"
那做丈夫的在上鋪翻了個身面向著牆壁。
廚房間里那個婦女向大夫做了個手勢,表示水熱了。尼克的父親走進廚房,把大壺里的水倒了一半光景在盆里。然後他解開手帕,拿出一點葯來放在壺里剩下的水裡。
"這半壺水要燒開,"他說著,就用營里帶來的肥皂在一盆熱水裡把手洗擦了一番。尼克望著父親的滿是肥皂的雙手互相擦了又擦。他父親一面小心地把雙手洗得乾乾凈凈,一面說道:
"你瞧,尼克,按理說,小孩出生時頭先出來,但有時卻並不這樣。不是頭先出來。那就要給大家添不少麻煩了。說不定我要給這位女士動手術呢。等會兒就可以知道了。"
大夫認為自己的一雙手已經洗干凈了,於是他進去准備接生了。
"把被子掀開好嗎,喬治?"他說。"我最好不碰它。"
過一會兒,他要動手術了。喬治大叔和三個印第安男人按住了產婦,不讓她動。她咬了喬治大叔的手臂,喬治大叔說:"該死的臭婆娘!"那個給喬治大叔劃船的年輕的印第安人聽了就笑他。尼克給他父親端著盆,手術做了好長一段時間。
他父親拎起了孩子,拍拍他,讓他透過氣來,然後把他遞給了那個老婦人。
"瞧,是個男孩,尼克,"他說道。"做個實習大夫,你覺得怎麼樣?"
尼克說,"還行。"他把頭轉過去,不敢看他父親在干什麼。
"好吧,這就可以啦,"他父親說著,把什麼東西放進了盆里。
尼克看也不去看一下。
"現在,"他父親說,"要縫上幾針,看不看隨便你,尼克。我要把切開的口子縫起來。"
尼克沒有看。他的好奇心早就沒有了。
他父親做完手術,站起身來。喬治大叔和那三個印第安男人也站立起來。尼克把盆端到廚房去。
喬治大叔看看自己的手臂。那個年輕的印第安人想起什麼,笑了起來。
"我要在你那傷口上放些過氧化物,喬治,"大夫說。
他彎下腰去看看印第安產婦,這會兒她安靜下來了,她眼睛緊閉,臉色灰白。孩子怎麼樣,她不知道--她什麼都不知道。
"一清早我就回去,"大夫站起身來說。"到中午時分會有護士從聖依格那斯來,我們需要些什麼東西她都會帶來。"
這當兒,他的勁頭來了,喜歡說話了,就象一場比賽後足球運動員在更衣室里的那股得意勁兒。
"這個手術真可以上醫葯雜志了,喬治,"他說。"用一把大折刀做剖腹產手術,再用九英尺長的細腸線縫起來。"
喬治大叔靠牆站著,看著自己的手臂。
"噢,你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沒錯的。"他說道。
"該去看看那個洋洋得意的爸爸了。在這些小事情上做爸爸的往往最痛苦,"大夫說。"我得說,他倒是真能沉得住氣。"
他把蒙著那個印第安人的頭的毯子揭開來。他這么往上一揭,手濕漉漉的。他踏著下鋪的床邊,一隻手提著燈,往上鋪一看,只見那印第安人臉朝牆躺著。他的脖子貼兩個耳根割開了一道大口子。鮮血直冒,使躺在床鋪上的屍體全汪在血泊里。
他的頭枕在左臂上。一把剃刀打開著,鋒口朝上,掉在毯子上。
"快把尼克帶出棚屋去,喬治,"大夫說。
其實用不到多此一舉了。尼克正好在廚房門口,把上鋪看得清清楚楚,那時他父親正一手提著燈,一手把那個印第安人的腦袋輕輕推過去。
父子兩個沿著伐木道走回湖邊的時候,天剛剛有點亮。
"這次我真不該帶你來,尼克,"父親說,他做了手術後的那種得意的勁兒全沒了。"真是糟透了--拖你來從頭看到底。"
"女人生孩子都得受這么大罪嗎?"尼克問道。
"不,這是很少、很少見的例外。"
"他干嗎要自殺呀,爸爸?"
"我說不出,尼克。他這人受不了一點什麼的,我猜想。"
"自殺的男人有很多嗎,爸爸?"
"不太多,尼克。"
"女人呢,多不多?"
"難得有。"
"有沒有呢?"
"噢,有的。有時候也有。"
"爸爸?"
"是呀。"
"喬治大叔上哪兒去呀?"
"他會來的,沒關系。"
"死,難不難?爸爸?"
"不,我想死是很容易的吧。尼克。要看情況。"
他們上了船,坐了下來,尼克在船梢,他父親劃槳。太陽正從山那邊升起來。一條鱸魚跳出水面,在水面上弄出一個水圈。尼克把手伸進水裡,讓手跟船一起在水裡滑過去。清早,真是冷颼颼的,水裡倒是很溫暖。
清早,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梢,他父親劃著船,他滿有把握地相信他永遠不會死。

❺ 看海明威如何「表現」《十個印第安人》的故事

收藏推薦 海明威是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他在20年代和30年代已對美國文學作出了重大貢獻。用詩人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A比hibald Macleish)的話來說,他「開了一代文風』,。匯『〕他的寫作風格是他最有影響的特色之一。海明威可以說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美國作家。他不但善於寫長篇小說,也是寫短篇小說的能手。他在小說創作技巧上獨辟蹊徑,不僅在美國開一代新風,也在英法及西歐其他國家產生巨大影響,使其涌現出諸多海明威式的作者。在中國,時至今日,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仍為眾多作者所模仿或稱道。本文以海明威20年代創作的(十個印第安人)為例,剖析他的短篇小說風格,其最大的特點便是「表現」故事,而不是「講述」故事。 海明威同時代的美國作家泊西·盧伯克在海明威創作(十個印第安人》等大量短篇小說的20年代就提出小說的藝術在於「表現」(showing)而不是「講述」(telling)故事。「就表現故事而言,恐怕至今還沒有人超過海明威」。[z](十個印第安人)便頗具代表性。

❻ 如何評價Leslie Marmon Silko和她的Ceremony

美國印第安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歐洲人到達北美之前,這里已經存在五百多種印第安語言和部落文化,已經形成了以「口頭傳誦的印第安文化中的神話、傳奇、傳說和抒情詩(通常是歌曲)」為特色的印第安文學。①自1607年開始,隨著英國殖民者的長驅直入,英語成為全美通用的語言,印第安人被強制學習英語。1772年,莫希幹人薩姆森·奧科姆(Samson Occom, 1723—1792)出版《摩西·保羅行刑前的佈道文》(Sermon Preached at the Execution of Moses Paul, 1772),標志著以英語為載體的美國印第安書面文學傳統的出現,文學史家們一般稱其為美國印第安現代文學,之前的口述文學則是美國印第安傳統文學。之後將近二百年裡,印第安民族經歷了與白人的苦戰、媾和、西遷、遷居保留地、保留地土地私有化等歷史事件,生活空間越來越窄,人口越來越少,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受到的沖擊越來越大。美國印第安現代文學也一直處在被壓制、被排斥的「無聲」狀態,偶爾才發出幾聲吶喊。1969年,基奧瓦人N·斯科特·莫馬戴(N. Scott Momaday, 1934—)以長篇小說《黎明之屋》(House Made of Dawn, 1969)獲得普利策獎,美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印第安文藝復興」②自此拉開序幕,美國印第安文學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
女作家萊斯利·馬蒙·西爾科(Leslie Marmon Silko, 1948—)與莫馬戴是同時代的作家,名氣也不遜於後者。作為惟一的女性,西爾科與莫馬戴、傑拉爾德·維茲諾(Gerald Vizenor, 1934—)和詹姆斯·威爾奇(James Welch, 1940—)並稱為「美國印第安文學四大家」。③她的創作有著強烈的印第安民族意識和深厚的印第安文化底蘊,無論是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還是詩歌、散文,她都有可圈可點的傑作,其影響力不光局限於印第安民族內部,在以白人為主的主流社會讀者中,她也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1948年3月5日,西爾科出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在離阿爾伯克基五十英里的拉古納普韋布洛保留地長大。她的祖父是白人,於1869年來到拉古納普韋布洛人的村落,娶了當地的女人,落地生根。由於復雜的家庭背景,西爾科有著拉古納普韋布洛人、白人和墨西哥人的血統。她家的房子位於保留地的邊緣,因為是混血兒,她不能參加普韋布洛人的各種儀式和許多組織,可說是印第安社會的局外人,但她從小就聽祖母、蘇茜姨婆和其他家族成員講述家族的歷史和普韋布洛人的傳統及民間傳說,發現他們所講的故事給她和印第安民族裡的每一個人都賦予了身份,把她和印第安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她對印第安文化傳統的認同感最強。不僅如此,祖母等人傳承的口述傳統如肥沃的土壤,滋養著西爾科的文學想像力,身為名攝影家的父親李·霍華德·馬蒙(Lee Howard Marmon)也從深微處熏陶著她的藝術思維,這些對她日後走上文學之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❼ 海明威的作品"Indian Camp"賞析

《Indian Camp》即《印第安人的營地》,這篇小說中所有人的痛苦都源於現實的殘酷無情與自身的無能為力之間的沖突:印第安婦女生育與難產之間的沖突;印第安男人與白人醫生之間在種族、文化和人性上的沖突。

尼克眼中的生命之輕與心理上的承載之重之間的沖突。而小說中四個不同層面的痛苦正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基本沖突。

嬰兒通過大折刀費勁地獲得了新生,而父親卻藉助小剃刀輕易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作用於肉體不同部位的三把刀是海明威精心挑選的道具,為的是不斷推出殘酷的鏡頭,最後拉開悲劇的大幕。

然而,描寫觸目驚心的暴力決不是海明威的最終意圖,他想讓人看到的應該是暴力後面不同人物的各種痛苦。

因此,完全可以說,海明威構建這三個人物的目的和創作《印第安人營地》的意旨在於強調痛苦對於人的意義:人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痛苦—自然的、心理的、精神的;而且以各種方式承載著痛苦—或迷惘地接受(如尼克)、或氣餒地咀嚼(如白人醫生)、或被動地消亡(如印第安男人)。

由此看來,《印第安人營地》實際上隱含了作者的生命觀和人生觀—「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場悲劇,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個結果。」

《印第安營地》中,通篇都是圍繞著尼克與父親前往印第安營地解救臨產婦女的情節展開,小說以故事的發生、發展,乃至高潮的清晰脈絡為讀者展現了一副救人於水火之中的英雄畫面,這正是海明威風格的獨特之處。

可是從幾處生動的對話和印第安丈夫微妙的行為描寫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種族歧視的畫面,感受到善與惡的對立。小說雖然以尼克父子的對話為主線,然而可憐、善良而又講情義講友愛的印地安人卻在海明威的筆下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白人醫生的世界中,印第安人就像是任人宰割的牲畜一樣,無需半點尊重和同情,讀者通過海明威簡短的描述深刻體會到蘊含在其作品裡的對印第安人尊重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白人種族歧視的批判精神。

(7)印第安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印第安人營地》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早期創作的一個短篇小說,收錄於192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白人醫生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到印第安人那兒為一位難產的孕婦接生的故事。作者用一種平靜的敘事基調講述了這個故事,至於這個男人為什麼自殺卻沒有交代詳明。

1918年,正值19歲的海明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身負重傷,醫生從他身上取237塊彈片,還有少數彈片至死都留在他的身體里。戰爭像這些彈片一樣給他的心靈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

他清楚地看到戰爭摧毀了人類文明,摧毀了青年對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毀了建立在人道主義基礎上的道德和價值觀念。戰爭給海明威的精神和肉體帶來的巨大創傷,促使他最終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

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

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游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

❽ 秘魯現代主義文學有哪些傑出的短篇小說作家

現代主義短篇小說作家本圖拉·加西亞·卡爾德隆(1886-1959)著有小說《禿鷹的復仇》(1924),並編有《秘魯短篇小說集》。作家亞伯拉罕·巴爾德洛馬的《卡梅洛騎士》和《禿鷹之翔》以抒情的筆調,描繪了秘魯海岸和農村的景色,被認為是秘魯第一批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小說。他主編的《科洛尼達》雜志宣傳現代主義,成為重要的一個流派。

恩里克·洛佩斯·阿爾武哈爾的《安第斯故事集》和《馬塔拉切》,是描寫印第安人生活的優秀作品。其他作家還有克萊門特·帕爾瑪(1872-1946)、卡洛斯·卡米諾等。

❾ 《印第安人營地》這部短篇小說在網上哪裡有中文版的

終於讓我找到了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h/haimingwei/dpxs/007.htm

❿ 搜集美洲黑人的悲慘故事以及印度安人的血淚故事(短小精悍,感人至深)快快快快

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加快了黑人的奴隸貿易運動,那些原來駛向歐洲的奴隸船,開始橫渡大西洋前往美洲。於是一個長達400多年的人間悲劇拉開了序幕。美洲大陸上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生活資源被挖掘使用,歐洲統治者需要有人來代替他們的勞動,而原駐居民印地安人已經被大量的驅趕與屠殺,所以必須補充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他們把眼光瞄向了貧窮懦弱的非洲,於是形成了一個往返於歐洲,非洲,美洲之間的奴隸貿易中臭名昭著的三角航程:「一艘艘滿載著廉價貨物的商船從歐洲起程,到非洲換成黑奴以後經大西洋來到美洲,用奴隸換取美洲殖民地的蔗糖,棉花與煙草等物,回到歐洲出售這些貨物,然後用很少的錢買進廉價的貨物,再次起程前往非洲」。一夜航程可以做三次暴利的買賣,而貿易中最廉價的原材料,就是這些活生生的非洲黑人!這是一種什麼樣不平等的交易呀!這是一種什 么樣的剝削呀!在白人的貿易倒轉之間,美洲殖民地上賣出的奴隸價格,竟然比在非洲買進的價格高出30倍和50倍之間。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等級幾重天的 發布:2025-07-05 16:22:02 瀏覽:16
老師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80
網戀女友是公司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5:31:33 瀏覽: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15:01:15 瀏覽:409
免費完結殺手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5 14:51:24 瀏覽: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5 14:49:46 瀏覽:89
別提你姐姐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5 14:30:53 瀏覽:51
臨界神跡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2:46:43 瀏覽: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聲小說 發布:2025-07-05 12:46:41 瀏覽:629
魔女之旅小說伊蕾娜結局 發布:2025-07-05 12:45:12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