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李學輝短篇小說

李學輝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20 19:33:56

⑴ 於馬有關的文學作品

關於馬 文 / 牧馬江南 誰曾說過 馬已經死去 無論是烏騅還是赤兔 在好多個世紀以前 作為一匹馬 滾過陣陣塵土的時候 一些甲胄閃光的將軍 輕輕提著劍柄的時候 誰敢揚言 那是一個不需要馬的時代 刀戟聲動的晚上 火光四起 霸王的劍沾滿血 最後慷慨地割下 他那顆慷慨的頭顱 比烏騅還要從容 怎能說霸王是個人 就不能說他是匹馬呢 虞姬那個女人 就是最好的馴馬者 他們相繼放棄 在楚歌唱盡之後 形銷骨碎 而我只能站在歷史的豪氣之末 盪氣回腸 只是夜晚的清醒遠勝於我 千年之前 誰也沒有為某一匹馬設計死亡 我橫卧在今夜的燭光下 不安份地想做一個牧馬人 李賀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鈞。何當金絡腦,快步踏清秋。 房兵曹胡馬 杜甫 胡馬大宛名, 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 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 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 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注家一般認為作於開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遊齊趙,飛鷹走狗,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詩的風格超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於進取的精神。 詩分前後兩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寫馬,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來自大宛(漢代西域的國名,素以產「汗血馬」著稱),自然非凡馬可比。接著,對馬作了形象的刻畫。南齊謝赫的《古畫品錄》提出「六法」,第一為「氣韻生動」,第二即是「骨法用筆」,這是作為氣韻生動的首要條件提出來的。所謂「骨法」,就是要寫出對象的風度、氣格。杜甫寫馬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勾勒出神峻的輪廓。接著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這也是良馬的一個特徵。至此,駿馬的昂藏不凡已躍然紙上了,我們似見其咴咴噴氣、躍躍欲試的情狀,下面順勢寫其四蹄騰空、凌厲賓士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兩個動詞極其傳神。前者寫雙耳直豎,有一種挺拔的力度;後者不寫四蹄生風,而寫風入四蹄,別具神韻。從騎者的感受說,當其風馳電掣之時,好象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後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詩人刻畫細致,維妙逼真。頷聯兩句以「二二一」的節奏,突出每句的最後一字:「峻」寫馬的氣概,「輕」寫它的疾馳,都顯示出詩人的匠心。這一部分寫馬的風骨,用的是大筆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細節一概略去,只寫其骨相、雙耳和賓士之態,因為這三者最能體現馬的特色。正如張彥遠評畫所雲:「筆才一二,象已應焉,離披點畫,時見缺落,此雖筆不周而意周也。」(《歷代名畫記》)這就是所謂「寫意傳神」。 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頸聯承上奔馬而來,寫它縱橫馳騁,歷塊過都,有著無窮廣闊的活動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險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賴。這里看似寫馬,實是寫人,這難道不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勇敢的將士、俠義的豪傑的形象嗎?尾聯先用「驍騰有如此」總挽上文,對馬作概括,最後宕開一句:「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這一聯收得攏,也放得開,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志向的寫照。盛唐時代國力的強盛,疆土的開拓,激發了民眾的豪情,書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業,封侯萬里。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駿馬來表現確是最合適不過了。這和後期杜甫通過對病馬的悲憫來表現憂國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語。 南朝宋人宗炳的《畫山水序》認為通過寫形傳神而達於「暢神」的道理。如果一個藝術形象不能「暢神」,即傳達作者的情志,那麼再酷肖也是無生命的。杜甫此詩將狀物和抒情結合得自然無間。在寫馬中也寫人,寫人又離不開寫馬,這樣一方面賦予馬以活的靈魂,用人的精神進一步將馬寫活;另一方面寫人有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現。前人講「詠物詩最難工,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錢泳《履園談詩》),這個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參考:http://iask.sina.com.cn/b/4910042.html

⑵ 甘肅女作家向春寫的長篇小說有哪些

「甘肅小說八駿」新一屆作家之一向春,內蒙古巴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著有長篇小說《雞蛋放在哪只鞋子里》、《刀子的溫存》,小說集《跌入紅唇》等,發表中篇小說十餘篇。
長篇小說《身體補丁》獲黃河文學二等獎。
其他「甘肅小說八駿」作家是葉舟、弋舟、王新軍、馬步升、嚴英秀、李學輝、雪漠

⑶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有哪一百多部有沒有王安憶的作品入圍

八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排序不分先後)

1 《江河湖》 劉繼明 長江文藝出版社
2 《一句頂一萬句》 劉震雲 長江文藝出版社
3 《到黑夜想你沒辦法》 曹乃謙 長江文藝出版社 4 《脖 子》 徐化芳 同心出版社 5 《海陵女子》 張國擎鳳凰出版社 6 《大秦帝國》(6部) 孫皓暉 河南文藝出版社7 《大 地》 侯鈺鑫 河南文藝出版社 8 《詩聖杜甫》(上下)程韜光 河南文藝出版社 9 《高原落日》 海 波 中國電影出版社 10 《阿干歌》 馬自祥甘肅文化出版社 11 《黃金四書》(4卷) 陳占敏 山東文藝出版社 12 《田壯壯和他的媳婦們》郭禮興 中原農民出版社 13 《深深橫斷山》 儻城稻香雲南美術出版社 14 《碧洛雪山》 存文學《鍾山·長篇小說》 15 《血色碼頭》 劉維穎北嶽文藝出版社 16 《田園戀歌》 修成國 作家出版社 17 《地產魅影》 劉宏偉人民文學出版社 18 《後花園》 方英文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9 《泥太陽》 潘 靈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 《民生街》(上下)陳元魁 青海人民出版社 21 《你在高原》(10卷) 張 煒 作家出版社22 《麥 河》 關仁山 作家出版社 23 《鑿 空》 劉亮程 作家出版社 24 《公務員筆記》 王曉方作家出版社 25 《末代緊皮手》 李學輝《芳 草》 26 《邊防軍政委》(4卷) 周建廣 敦煌文藝出版社27 《巴鹽淖爾湖》 郭鵬旭敦煌文藝出版社 28 《白虎關》 雪 漠 上海文藝出版社
29 《罪 圈》 項兆斌 雲南人民出版社 30 《大音希聲》 符興全遼寧教育出版社
31 《家 園》 王 華江蘇文藝出版社 32 《雄雞一聲天下白: 寫給唐代詩人李賀》 孟紅梅 河南人民出版社
33 《屬蛇女》 於 雷 中國社會出版社 34 《國 風》 程 海 中國戲劇出版社
35 《千古第一相——管仲》 余耀華 崇文書局
36 《紅色土司》 尕藏才旦 敦煌文藝出版社 37 《大學潛規則》 史生榮人民文學出版社
38 《男人立正》 許春樵 中國青年出版社 39 《天 路》 蔣光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 40 《恍如昨日》 周 進 中國工人出版社41 《河 岸》 蘇 童 《收 獲》 人民文學出版社42 《蛙》 莫 言 《收 獲》 上海文藝出版社43 《水在時間之下》 方 方 《收 獲》 上海文藝出版社44 《野豬王》 胡冬林人民文學出版社 45 《大關東》 張海清河南文藝出版社 46 《新安家族》(上下)季 宇 安徽文藝出版社 47 《沙塵暴》 唐達天現代出版社 48 《關 外》 年志勇 現代出版社 49 《雲南史詩三部曲》(6卷) 栗 標 雲南人民出版社 50 《無 碑》 王十月 花城出版社51 《知青變形記》 韓 東 花城出版社52 《夜火車》 徐則臣 花城出版社53 《空山》(三部曲)阿 來 人民文學出版社 54 《金馬河》 鄒廷清花山文藝出版社 55 《大河之舞》 羅偉章四川文藝出版社 56 《老風口》 張 者 作家出版社 57 《太陽最紅》 何存中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58 《天行者》 劉醒龍 《十 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59 《從未出城的人》 葉向陽花城出版社
60 《邊陲胡楊》 劉志海 陽光出版社 61 《青木川》 葉廣芩太白文藝出版社 《中國作家》 62 《村 子》 馮積岐 太白文藝出版社63 《東望長安》 鄭 征 太白文藝出版社 64 《鐵甲家族》(上下)鄧晨曦 海風出版社 65 《地方性知識》 霍香結新世界出版社 66 《大地雅歌》 范 穩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67 《狠如羊》 阿 寧 《花 城》 花城出版社 68 《離 騷》 曾維浩 《花 城》 江蘇人民出版社
69 《身體課》 秦巴子 《花 城》 70 《插樹嶺》 陳玉謙 曲曉平 作家出版社 71 《裁縫的女兒》 重 陽 灕江出版社 72 《雪落的聲音》 仲崇斌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73 《石羊里的西夏》 黨益民中國文聯出版社 74 《同齡子》(5卷) 魏玉明 中國文聯出版社 75 《曠野黃花》 李伯勇中國文聯出版社 76 《第39天》 梅國雲 金城出版社 77 《同名者》 津子圍春風文藝出版社 78 《父親和她們》 田中禾作家出版社 79 《可可西里狼》 杜光輝作家出版社 80 《茶道無道》 廖 琪 花城出版社 81 《大清商埠》(3卷) 祝春亭 82 《我是我的神》(上下) 鄧一光 北京出版社83 《鎖 沙》 郭嚴隸 四川文藝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84 《富 礦》 葉 煒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85 《租 界》 高仲泰 中西書局 86 《長街行》(上下)王小鷹 上海文藝出版社 87 《客過亭》 葉 辛 《中國作家》 88 《生死遺忘》 王周生 上海文藝出版社 89 《天知道》 朱 輝 《鍾 山》 鳳凰出版社 90 《八月狂想曲》 徐 坤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1 《天·藏》 寧 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2 《玄 武》 凸 凹 江蘇文藝出版社 93 《秉德女人》 孫惠芬湖南文藝出版社 94 《老 灘》 周建新 人民文學出版社 95 《寂靜的鴨綠江》 李燕子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96 《最後的巫歌》 方 棋 作家出版社 97 《漲 停》 狼牙瘦龍 華文出版社 98 《足球門》 張 宇 人民文學出版社 99 《鄉村物語》 安 琪 河南文藝出版社 100 《雙手合十》 趙德發 《中國作家》 江蘇文藝出版社 101 《河父海母》 李玉文《十月·長篇小說》重慶出版社 102 《湘綉女》 薛媛媛人民文學出版社 103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賀曉彤 湖南文藝出版社 104 《大地芬芳》 陶少鴻人民文學出版社 105 《棋 殤》 王從地 寧夏人民出版社 106 《農 歷》 郭文斌 上海文藝出版社 107 《對面是何人》 張 欣 上海文藝出版社108 《蒼 黃》 王躍文 江蘇人民出版社109 《風和日麗》 艾 偉 《收 獲》 作家出版社 110 《龍 窯》 浦 子 湖南文藝出版社 111 《初 婚》 吳克敬 西安出版社 112 《紫青稞》 尼瑪潘多 作家出版社 113 《當家的男人》 周喜俊百花文藝出版社 114 《如歸旅店》 李 浩 金城出版社 115 《坼 裂》 歌 兌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16 《填四川》 王 雨 重慶出版社 117 《風塵誤——朱熹和嚴蕊》 劉湘如 上海遠東出版社 118 《間島鐵騎》 李幼謙安徽人民出版社 119 《旮旯村的風流事兒》馮開平 安徽文藝出版社 120 《康家村紀事》 高 暉 遼海出版社 121 《茶道青紅》 成 一 作家出版社 122 《母系氏家》 李駿虎陝西人民出版社 123 《巔峰對決》 鍾道新 鍾小駿 湖南文藝出版社124 《猶大開花》 杜 禪 華夏出版社125 《推 拿》 畢飛宇 人民文學出版社
126 《無土時代》 趙本夫 人民文學出版社127 《農民帝國》 蔣子龍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作家》 128 《韓熙載夜宴》 吳 蔚 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129 《孔雀膽》 吳 蔚 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 130 《因為女人》 閻 真 《當 代》 人民文學出版社 131 《伏 藏》 楊志軍 《當 代》 人民文學出版社 132 《刺蝟歌》 張 煒 《當 代》 人民文學出版社 133 《信用河》 任會來中國商務出版社 134 《村莊秘史》 王青偉湖南人民出版社
135 《大平原》 高建群 《十 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36 《秦尼巴克》 傅查新昌沈陽出版社 137 《金 山》 張 翎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38 《生命樹》 紅 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39 《遍地月光》 劉慶邦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40 《口袋裡的美國》張仁譯 津子圍 中國社會出版社 141 《車頭爹 車廂娘》 劉 華 長江文藝出版社 142 《紅翻天》 溫燕霞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43 《八大山人》(上下)孫海浪 江西教育出版社 144 《回 家》 張慧敏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45 《九號干休所》 凌行正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46 《康巴方式》 江洋才讓《鍾山·長篇小說》
青海人民出版社 147 《水邊書》 徐則臣《鍾 山》
上海文藝出版社 148 《赤腳醫生萬泉和》范小青 人民文學出版社 149 《黑 白》 儲福金 人民文學出版社 150 《城》 薛 冰 陝西人民出版社 151 《月亮是夜晚的一點明白》查 舜 人民文學出版社 152 《超低空滑翔》 張學東上海文藝出版社
153 《金石記》 馬玉琛 人民文學出版社 154 《深度問責》 普 今 李 朵 文化藝術出版社 155 《大盛魁商號》(3卷) 鄧九剛 中國畫報出版社 156 《草原外史》 江 浩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57 《狗 祭》 里 快 《十 月》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58 《疼痛難忍》 水 土 群眾出版社 159 《黃鍾不棄》 盧國成作家出版社 160 《養 女》 陳 勇 陽光出版社161 《軟腳鷂》 趙廣奕寧夏人民出版社162 《北方佳人》 凌 力 北京出版社 163 《朱 雀》 葛 亮 《作 家》 作家出版社 164 《皇糧鍾》 秦 嶺 百花文藝出版社 165 《綠松石》 郎頓·班覺(著) 次多 郎頓· 羅布次仁(譯) 西藏人民出版社 166 《飢餓百年》 羅偉章重慶出版社 167 《所有的》 黃蓓佳江蘇文藝出版社 168 《蘇珊的微笑》 葉兆言江蘇文藝出版社 169 《彼 岸》 於梨華 江蘇文藝出版社 170 《突 圍》 丁 朗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71 《全金屬青春》 王 凱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72 《流芳記》 李 亞 作家出版社 173 《成 長》 王海鴒 新浪網
作家出版社 174 《遍地狼煙》 菜刀姓李 李曉敏 新浪網
江蘇文藝出版社 175 《青 果》 顧 堅 新浪網
昆侖出版社 176 《從呼吸到呻吟》鄭彥英 起點中文網
文化藝術出版社 177 《國家脊樑》 關中土起點中文網
花山文藝出版社 178 《辦公室風聲》 宋麗晅起點中文網
時代文藝出版社 179 《刀子嘴與金鳳凰》榮三惠 中文在線網
河南文藝出版社180 《巴山舞者》(網路書名)
《巴山舊事》 曹宗國 現在網
長江文藝出版社 王安憶的 好象沒有

⑷ 關於馬的著作

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散文《馬說》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李賀的《馬詩》
牧馬江南 《關於馬》
當代作家梅朝榮寫的小說《茶馬古道》
當代作家李學輝的歷史小說《天下神馬》
布封的《自然史》中有描寫馬的文章《馬》
當代散文家周濤寫作的《鞏乃斯的馬》

馬說
朝代:唐代

作者:韓愈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祇辱 一作:只辱)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⑸ 關於馬的作品名稱及作者

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散文《馬說》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李賀的《馬詩》
牧馬江南 《關於馬》
當代作家梅朝榮寫的小說《茶馬古道》
當代作家李學輝的歷史小說《天下神馬》
布封的《自然史》中有描寫馬的文章《馬》
當代散文家周濤寫作的《鞏乃斯的馬》

⑹ 有什麼寫馬的文學作品

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散文《馬說》
現代詩人臧克家的詩歌《老馬》
當代散文家周濤寫作的《鞏乃斯的馬》
當代作家梅朝榮寫的小說《茶馬古道》
當代作家李學輝的歷史小說《天下神馬》
李賀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鈞。何當金絡腦,快步踏清秋。

杜甫 的《房兵曹胡馬 》

胡馬大宛名, 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 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 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 萬里可橫行。

⑺ 關於馬的文學作品

最佳答案《老 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眼裡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周濤:鞏乃斯的馬

沒話找話就招人討厭,話說得沒意思就讓人覺得無聊,還不如聽吵架提神。吵架罵仗是需要激情的。我發現,寫文章的時候就像一匹套在軛具和轅木中的馬,想到那片水草茂盛的地方去,卻不能擺脫道路,更擺脫不了車夫的駕馭,所以走來走去,永遠在這條枯燥的路面上。我嚮往草地,但每次走到的,卻總是馬廄。
我一直對不愛馬的人懷有一點偏見,認為那是由於生氣不足和對美的感覺遲鈍所造成的,而且這種缺陷很難彌補。有時候讀傳記,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駱駝自喻,就有點替他們惋惜,他們一定是沒見過真正的馬。
在我眼裡,牛總是有點落後的象徵的意思,一副安貧知命的樣子,這大概是由於過分提倡「老黃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駱駝卻是沙漠的怪胎,為了適應嚴酷的環境,把自己改造得那麼醜陋畸形。至於毛驢,頂多是個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難當大用。它們的特性和模樣,都清清楚楚地寫著人類對動物的征服,生命對強者的屈服,所以我不喜歡。它們不是作為人類朋友的形象出現的,而是俘虜,是僕役。有時候,看到小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駱駝在婦人面前下跪,發情的毛驢被縛在車套里齔牙大鳴,我心裡便產生一種悲哀和憐憫。
那卧在鹽車之下哀哀嘶鳴的駿馬和詩人臧克家筆下的「老馬」,不也是可悲的嗎?但是不同。那可悲里含有一種不公,這一層含義在別的畜牲中是沒有的。在南方,我也見到過矮小的馬,樣子有些滑稽,但那不是它的過錯。既然桔樹有自己的土壤,馬當然有它的故鄉了。自古好馬生塞北。在伊犁,在鞏乃斯大草原,馬作為茫茫天地之間的一種尤物,便呈現了它的全部魅力。
那是一九七零年,我在一個農場接受「再教育」,第一次觸摸到了冷酷、丑惡、冰涼的生活實體。不正常的政治氣息像潮悶險惡的黑雲一樣壓在頭頂上,使人壓仰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強度的體力勞動並不能打擊我對生活的熱愛,精神上的壓抑卻有可能摧毀我的信念。
終於有一天夜晚,我和一個外號叫「藍毛」的長著古希臘人臉型的上士一起爬起來,偷偷摸進馬棚,解下兩匹喉嚨里滾動著咴咴低鳴的駿馬,在冬夜曠野的雪地上賓士開了。
天低雲暗,雪地一片模糊,但是馬不會跑進鞏乃斯河裡去。雪原右側是鞏乃斯河,形成了沿河的一道陡直的不規則的土壁。光背的馬兒馱著我們在土壁頂上的雪原輕快地小跪,噴著鼻息,四蹄發出嚓嚓的有節秦的聲音,最後大顛著狂奔起來。隨著馬的賓士、起伏、跳躍和喘息,我們的心情變得開朗、舒展。壓抑消失,豪興頓起,在空曠的雪野上打著唿哨亂喊,在顛簸的馬背上感受自由的親切和駕馭自己命運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暢啊!我們高興得大笑,笑得從馬背上栽下來,躺在深雪裡還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裡流出了淚水……
那兩匹可愛的光背馬,這時已在近處緩緩停住,低垂著脖頸,一副歉疚的想說「對不起」的神態。它們溫柔的眼睛裡彷彿充滿了憐憫和抱怨,還有一點詫異,弄不懂我們這兩個人究竟是怎麼了。我拍拍馬的脖頸,撫摸一會兒它的鼻樑和嘴唇,它會意了,抖抖鬃毛像抖掉疑慮,跟著我們慢慢走回去。一路上,我們談著馬,聞著身後熱烘烘的馬汗味和四圍里新鮮刺鼻的氣息,覺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
馬能給人以勇氣,給人以幻想,這也不是笨拙的動物所能有的。在鞏乃斯後來的那些日子裡,觀察馬漸漸成了我的一種藝術享受。
我喜歡看一群馬,那是一個馬的家族在夏牧場上游移,散亂而有秩序,首領就是那裡面一眼就看得出的種公馬。它是馬群的靈魂,作為這群馬的首領當之無愧,因為它的確是無與倫比的強壯和美麗。勻稱高大,毛色閃閃發光,最明顯的特徵是頸上披散著垂地的長鬃,有的濃黑,流瀉著力與威嚴;有的金紅,燃燒著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著保護著這群牝馬和頑皮的長腿短身子馬駒兒,眼光里保持著父愛的尊嚴。
在馬的這種社會結構中,首領的地位是由強者在競爭中確立的。任何一匹馬都可以爭奪,通過追逐、撕咬、拚鬥,使最強的馬成為公認的首領。為了保證這群馬的品種不至於退化,就不能搞「指定」,不能看誰和種公馬的關系好,也不能賃血緣關系接班。
生存競爭的規律使一切生物把生存下去作為第一意識,而人卻有時候會忘記,造成許多誤會。
唉,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在鞏乃斯草原度過的那些日子裡,我與世界隔絕,
生活單調;人與人互相警惕,唯恐失一言而遭來來頂之禍,心靈寂寞。只有一個樂趣,看馬。好在鞏乃斯草原馬多,不像書可以被焚,畫可以被禁,知識可以被踐踏,馬總不至於被驅逐出境吧?這樣,我就從馬的世界裡找到了奔的詩韻。油畫般的遼闊草原、夕陽落照中兀立於荒原的群雕、大規模轉場時鋪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熊熊篝火邊的通宵馬經、氈房裡悠長喑啞的長歌在烈馬蒼涼的嘶鳴中展開、醉酒的青年哈薩克在群犬的追逐中縱馬狂奔,東倒西歪的俯身鞭打猛犬,這一切,使我驀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壯美和那時潛藏在我們心裡的共同憂郁……
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一個多麼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給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聽到馬蹄踏過大地的有力聲響時,還會在屋子裡坐卧不寧,總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麼樣兒的馬走過去了。而且我還聽不得馬嘶,一聽到那銅號般高亢、鷹啼般蒼涼的聲音,我就熱血陡涌、熱淚盈眶,大有戰士出征走上古戰場,「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之慨。
有一次我碰上鞏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來勢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盤旋的孤鷹來不及躲避而被擊落,雨腳之猛,竟能把牧草覆蓋的原野瞬間打得煙塵滾滾。就在那場暴雨的豪打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彷彿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傢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湧出來,山洪奔瀉似地在這原野上匯集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爭先恐後,前呼後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有的瘋狂地向前賓士,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小馬跟著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一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攜裹,大喊大叫,卻毫無聲響,喊聲像一塊小石片跌進奔騰喧囂的大河。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雪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台。而這一切,得在飛速移動中展現,幾分鍾後,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見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裡,發愣、發痴、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群,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鍾間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馬就是這樣,它奔放有力卻不讓人畏懼,毫無凶暴之相;它優美柔順卻不任人隨意欺凌,並不懦弱,我說它是進取精神的象徵,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與美的巧妙結合恐怕也並不過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園里說托爾斯泰「大概您在什麼時候當過馬」,因為托爾斯泰不僅愛馬、寫馬、並且堅信「這匹馬能思考並且是有感情的」。它們常和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鑄成銅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過去我認為,只有《靜靜的頓河》才是馬的史詩;離開鞏乃斯之後,我不這么看了。鞏乃斯的馬,這些古人稱之為騏驥、稱之為汗血馬的英氣勃勃的後裔們,日出而撒歡,日入而哀鳴,它們好像永遠是這樣散漫而又有所期待,這樣原始而又有感知,這樣不假雕飾而又優美,這樣我行我素而又不會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鐵騎作為一個兵種已經消失,六根棍馬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馬卻不會被什麼新玩藝兒取代,它有它的價值。
牛從鞔車變為食用,仍然是實用物;毛驢和駱駝將會成為動物園里的展覽品,
因為它們只會越來越稀少;而馬,當車輛只是在實用意義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們時,它從實用物進化為一種藝術品的時候恰恰開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們中國有好馬。從秦始皇的兵馬俑、銅車馬到唐太宗的六駿,
從馬踏飛燕的奇妙構想到大宛汗血馬的美妙傳說,從關雲長的赤兔馬到朱德總司令的長征坐騎……縱覽馬的歷史,還會發現它和我們民族的歷史緊密相聯著。這也難怪,駿馬與武士與英雄本有著難以割捨的親緣關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發揮、彼此氣質的相互補益,曾創造出多少叱吒風雲的壯美形象?縱使有一天馬終於脫離了征戰這一輝煌事業,人們也隨時會從軍人的身上發現馬的神韻和遺風。我們有多少關於馬的故事呵,我們是十分愛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們的一切美好的傳統都像黃河之水似地遺傳下來那樣,我們的歷代名馬的筋骨、血脈、氣韻、精神也都遺傳下來了。那種「龍馬精神」,就在鞏乃斯的馬身上——
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執地對不愛馬的人懷一點偏見,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諒解的吧。

誰曾說過
馬已經死去
無論是烏騅還是赤兔

在好多個世紀以前
作為一匹馬
滾過陣陣塵土的時候
一些甲胄閃光的將軍
輕輕提著劍柄的時候
誰敢揚言
那是一個不需要馬的時代

刀戟聲動的晚上
火光四起
霸王的劍沾滿血
最後慷慨地割下
他那顆慷慨的頭顱
比烏騅還要從容
怎能說霸王是個人
就不能說他是匹馬呢

虞姬那個女人
就是最好的馴馬者
他們相繼放棄
在楚歌唱盡之後
形銷骨碎

而我只能站在歷史的豪氣之末
盪氣回腸
只是夜晚的清醒遠勝於我
千年之前
誰也沒有為某一匹馬設計死亡

我橫卧在今夜的燭光下
不安份地想做一個牧馬人

只找到這么多!

⑻ 長篇小說什麼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張煒《你在高原》、劉醒龍《天行者》、莫言《蛙》、畢飛宇《推拿》、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5部長篇佳作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⑼ 關於 《馬》 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詩經·小雅·車攻》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楚辭·離騷》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白馬飾金羈,邊翩西北鄧。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蹀足絆中憤,搖頭櫪上嘶。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懍懍邊風激,蕭蕭征馬煩。
隋·虞世基《出塞》詩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詩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後》詩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唐·劉禹錫《始聞秋風》詩

關於馬 文 / 牧馬江南

誰曾說過
馬已經死去
無論是烏騅還是赤兔

在好多個世紀以前
作為一匹馬
滾過陣陣塵土的時候
一些甲胄閃光的將軍
輕輕提著劍柄的時候
誰敢揚言
那是一個不需要馬的時代

刀戟聲動的晚上
火光四起
霸王的劍沾滿血
最後慷慨地割下
他那顆慷慨的頭顱
比烏騅還要從容
怎能說霸王是個人
就不能說他是匹馬呢

虞姬那個女人
就是最好的馴馬者
他們相繼放棄
在楚歌唱盡之後
形銷骨碎

而我只能站在歷史的豪氣之末
盪氣回腸
只是夜晚的清醒遠勝於我
千年之前
誰也沒有為某一匹馬設計死亡

我橫卧在今夜的燭光下
不安份地想做一個牧馬人

李賀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鈞。何當金絡腦,快步踏清秋。

房兵曹胡馬

杜甫

胡馬大宛名, 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 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 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 萬里可橫行。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注家一般認為作於開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詩人漫遊齊趙,飛鷹走狗,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詩的風格超邁遒勁,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銳於進取的精神。

馬詩
李賀
【詩文】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六)
飢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催榜渡烏江[1],神騅泣向風。
君王[2]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一)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二)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三)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四)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其十五)
唐劍斬隋公,□[3]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六)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其十七)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八)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十九)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其二十)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綵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一)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二)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棲。
宋·柳詠《少年游》詞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五月四日風雨大作》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曲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元·劉因《山家》詩

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風白草新。
明·王越《與李布政彥碩馮僉憲景陽對飲》詩

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
清·徐《大獵》詩

http://www.wz21.com/SchoolWeb/inter/xuxiaoqun/new_page_4.htm

⑽ 古代關於馬的作品介紹

一、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散文《馬說》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

此文作於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間。「說」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

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二、唐-法宣《愛妾換馬》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題材的含蓄委婉的諷喻詩。出自全唐詩,作者唐-法宣。以美女和駿馬不能並得來,規諫那些達官貴人不可過於貪圖奢華的物質享受。文辭很華美,也很精煉,韻律和對仗都頗講究。

此詩對美女、駿馬進行互動式的描寫,互相映襯,極盡渲染,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全詩最後落實在結句之上:「雙絕難俱標!」顯得頗為警策,頗為有力。這首詩在思想上、藝術上都有一定的特色。

三、唐·杜甫《房兵曹胡馬》

《房兵曹胡馬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人用傳神之筆描繪了一匹神清骨峻,馳騁萬里的「胡馬」,藉此期望房兵曹為國建立功業,更是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

四、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白馬篇》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此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描寫邊塞游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

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歷,說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英雄形象。

「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

全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五、李賀的《馬詩》

《馬詩》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的一組五言絕句,共二十三首。詩歌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以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

其中,馬詩的第五首已選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以及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等級幾重天的 發布:2025-07-05 16:22:02 瀏覽:16
老師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80
網戀女友是公司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5:31:33 瀏覽: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5 15:01:15 瀏覽:409
免費完結殺手穿越小說 發布:2025-07-05 14:51:24 瀏覽: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5 14:49:46 瀏覽:89
別提你姐姐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5 14:30:53 瀏覽:51
臨界神跡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2:46:43 瀏覽: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聲小說 發布:2025-07-05 12:46:41 瀏覽:629
魔女之旅小說伊蕾娜結局 發布:2025-07-05 12:45:12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