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經典短篇小說朗誦
A. 馮驥才的代表作,中篇小說兩個,短篇小說一個。
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是一篇歷史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 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
B. 馮驥才的作品
《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和小說集《雕花煙斗》《義大利小提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散文集《霧里看倫敦》和《馮驥才選集》(三卷本)
C. 馮驥才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馮驥才,1942年生於天津,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文化學者和教授。在文學上為文革後崛起的「傷痕文學」代表作家。1985年後以「文化反思小說」對文壇產生深遠影響。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代表作《花臉》、《啊!》、《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一百個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渦里》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韓、越等十餘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餘種。
馮驥才兼為畫家,出版過多種大型畫集,並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舉辦個人畫展。他以其中西貫通的繪畫技巧與含蓄深遠的文學意境,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代表作品: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一百個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
D. 馮驥才《花臉》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通過對「我」愛花臉,買花臉,帶花臉的過程的敘述和描寫,表達了一份童年的歡樂和自豪,同時通過買花臉,帶花臉的細節,表現了「我」對英雄的崇敬,抒發了「我」渴望成為英雄的少年豪情。
花臉:原指京劇表演的一個行當,稱「凈」。花臉是俗稱。面部化妝運用臉譜,唱用寬音或假音,動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氣度和聲勢。
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早年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後專職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動了很多民間文化保護宣傳工作。其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小說和繪畫作品。其並有多篇文章入選中小學、大學課本,如散文《珍珠鳥》。
曾經擔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是「文革」後崛起的「傷痕文學運動」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後以「文化反思小說」對文壇產生深遠影響。
E. 馮驥才俗世奇人全文目錄
序:
1、蘇七塊;
2、刷子李;
3、酒婆;
4、張大力;
5、馮五爺;
6、藍眼;
7、好嘴楊巴;
8、蔡二少爺;
9、背頭楊;
10、認牙;
11、青雲樓主;
12、小楊月樓義結李金鏊;
13、泥人張;
14、絕盜;
15、小達;
16、大回;
17、劉道元活出殯;
18、黑頭;
19、神醫王十二;
20、皮大嘴;
21、黃金指;
22、四十八樣;
23、馬二;
24、冷臉;
25、一陣風;
26、張果老;
27、狗不理;
28、釣雞;
29、龍袍鄭;
30、陳四送禮;
31、燕子李三;
32、鼓一張;
33、洋相;
34、黃蓮聖母;
35、甄一口;
36、自畫小說插圖記。
(5)馮驥才經典短篇小說朗誦擴展閱讀
啟示:
1、奇人之所以被稱為奇人,是因為他們手中都有絕活,都有一項響當當的技能,他們靠自己的手藝生活,靠自己的手藝受到別人的尊重!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了不平凡的生活。
2、本領不是一天就能練出來的,而那些有本領的人也不是徒有虛名的。所以,我們平時學習一定要下功夫,俗話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嘛。
3、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才能,至於能不能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好,發揮到極致,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俗世奇人
F. 馮驥才的作品有哪些
馮驥才代表作有《義和拳》,《神鞭》,《俗世奇人》等。馮驥才是開創新時期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馮驥才,1942年3月25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當代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1961年,畢業於塘沽第一中學。1962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畫作和美術評論文章。1974年,與李定興合著長篇小說《義和拳》。1980年,憑借《雕花煙斗》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1年,發表散文《挑山工》。
馮驥才的作品主題思想:
1.批判文化弊病,首先,馮驥才的市井題材小說在反思傳統民族文化弊端對人性殘害的同時,對「奇」字誤導人性的內涵進行了細致的描繪。馮驥才指出,是傳統文化的弊端導致了他對中國的陋習感興趣,並提起筆來進行創作的。馮驥才主要批判了傳統文化的劣根性、文化的自我束縛力和文化的神秘性,比如,馮驥才在《神鞭》中批判了具有民族劣根性象徵的辮子。
2.人性扭曲,人性因為時代的逼迫而變得面目可憎。在十年浩劫中許多本應奮發有為、激情四射的青年人因為形勢的壓制,不得已的變為一個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多餘人,人性的本能遭到殘酷的扭曲;其次,混亂的形勢不僅導致了人性的扭曲,還促使了人的慾望的膨脹,在利益的驅使下,人變得貪婪,邪惡起來。
3.人性之美,馮驥才提出了「寫人生」主張,主張描寫人生的況味,表現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對愛情的執著,是馮驥才表現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動力和源泉,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取向,更是對被壓抑、被歪曲著的人性掙扎、抗爭,用淳樸、善良的人性之美來顯示著人的正常本性。
G. 馮驥才的作品!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全書由19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作品形式】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記述一個奇人趣事,各自獨立。內容雖互不相關,但「讀起來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體性格』」。
【內容概括】
天津衛是天津的古稱,當年,它既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矚目的開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他們有的現身於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們中間既有憑著一把釣竿把魚釣絕的大回,也有隻認牙不認人的牙醫華大夫;既有專會溜須拍馬的「死鳥」賀道台,也有摳團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張」。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馮驥才獨到的眼裡、幽默的筆下,個個生動有趣,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