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短篇小說獎代表作品
⑴ 茅盾文學獲獎作品有哪些
茅盾文學獲獎作品有: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共有252部作品參評,有10部作品被提名。最終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這邊風景》、李佩甫的《生命冊》、金宇澄的《繁花》及蘇童的《黃雀記》獲得該獎。
獎項評析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選,首先「撞上」的是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多元和差異。該屆獎項參評作品多達252部,傳統文學、網路文學、類型文學競相發力;作家代際上到「30後」下到「80後」;題材、手法各顯神通,新元素、新特質雜花生樹。可最終這次評獎卻以相當高的共識度從252部參評作品中推選出了5部,這些作品除了在大眾讀者中有高度共識,也存在著顯著的共性。
共性之一,也是最顯著的,是這5部作品都是作家關注時代、深耕生活的產物,體現了作為「大製作」的長篇小說對歷史與現實的把握能力、處理能力。王蒙《這邊風景》寫於「文革」時期,直到2013年才公開發表。這本被稱作「出土文物」的書,卻並不灰頭土臉。
20世紀60年代農村的階級斗爭、伊犁的自然風光、維吾爾族的生活風貌以及與漢、滿、蒙等十幾個民族的日常往來、近百個人物形象,都被作家以明亮的色調刻畫出來,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生活的赤誠與熱情——而這正是感染讀者的一種單純又結實的力量。
從中原文化腹地出發的河南作家李佩甫,則十幾年裡像種莊稼一樣地「種」他的鄉土題材小說。中國農民的生活到了哪裡,他的筆就一步步跟到哪裡,所以才有了《生命冊》的力透紙背。字字句句背後,都是作家對生活的長久耕犁,這樣「種」出來的作品,怎會不令人信服。
⑵ 茅盾小說的代表作是
1.
茅盾代表作品:《子夜》、《春蠶》、《白楊禮贊》、《霜葉紅似二月花》。
2.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3.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4.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⑶ 茅盾小說的代表作是
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3)茅盾短篇小說獎代表作品擴展閱讀
茅盾和夫人孔德沚自小定親。1916年春節,茅盾從上海回到故鄉與定下親的孔德沚正式成婚。從此兩人一直相伴,茅盾專心事業,而孔德沚照顧他的生活。直至1928年茅盾東渡日本,一個叫秦德君的女學生與之同行。
因為都是單獨來到陌生地,兩人關系密切並產生了感情,在這種情形下茅盾和秦德君同居了。消息傳到上海,孔德沚起先不相信,後經證實,便大哭一場。婆婆勸她:「茅盾會回心轉意的。」果然1930年,茅盾和秦德君一起回到上海,便分手了。
解放後,茅盾出任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長。孔德沚全力料理家務,而茅盾則全力投入於工作。「文革」開始之後,茅盾靠邊還被抄了家。孔德沚在這場劫難中為之擔心不已,這使得她的糖尿病復發。70多歲的茅盾伴其左右,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但是這仍於事無補,1970年1月29日凌晨,孔德沚因醫治無效在醫院逝世,自此兩人結束了長達44年的婚姻生活,從此陰陽相隔一直到1981年茅盾逝世。
⑷ 茅盾文學獎歷屆作品有哪些
茅盾文學獎歷屆作品有《李自成》、《東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長恨歌》等。
1、李自成:
《李自成》描寫了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並從中總結了其最終失敗的歷史經驗。小說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為中心,力圖展示出一部氣勢恢弘、波瀾壯闊的明末清初中國社會的「網路全書」。
⑸ 茅盾文學獎十大最佳作品
茅盾文學獎十大最佳作品:
1、余華《活著》
10、蘇童《河岸》
蘇童寫過了很非常不錯的小說,尤其是他早期的那些短篇小說,可以說每一部那都是寫得非常不錯,但是如果說起他的長篇來的話,那麼個人認為是《河岸》。這部小說,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它都是蘇童眾多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但是這部小說,也是沒能夠獲得茅盾文學獎。
⑹ 茅盾的代表作是什麼
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春蠶》《林家鋪子》《霜葉紅似二月花》《夜讀偶記》等。
1、《子夜》
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2、《春蠶》
《春蠶》是茅盾寫於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優秀短篇小說,通過描寫老通寶一家人的悲劇命運,來展現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沖突和矛盾。
3、《林家鋪子》
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4、《霜葉紅似二月花》
小說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鎮為背景,描寫新興資本家和豪紳地主鉤心斗角、相互傾軋以及他們與農民的尖銳矛盾,中間穿插著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
5、《夜讀偶記》
文藝論著。茅盾參加20世紀50年代有關文藝問題討論所寫。作者採取漫談方式,著重論述了現實主義的特質、產生和發展,以及世界觀對文藝創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性。
⑺ 茅盾的代表作有哪些
1、子夜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
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2、《林家鋪子》
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3、《白楊禮贊》
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4、《風景談》
是談風景,這里的「風景」,不僅包括自然景觀,而且包括人們的活動。表面上談的是自然「風景」,實際上是在寫主宰「風景」的人。
5、《夜讀偶記》文藝論著。茅盾參加20世紀50年代有關文藝問題討論所寫。作者採取漫談方式,著重論述了現實主義的特質、產生和發展,以及世界觀對文藝創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性。
⑻ 茅盾的作品有哪些
作品:《茅盾文集》、《茅盾評論集》。長篇小說:《子夜》、《蝕》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散文:《白楊禮贊》
中長篇小說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 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他 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 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 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
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 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斗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 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 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 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
⑼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是什麼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有:
1、平凡的世界:
《人世間》是當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長篇小說,於2017年12月首次出版。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圍繞春節歡宴、家庭聚會、重大事件布局全篇。
展示近五十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貫穿其中的,既有中國社會發展的「光榮與夢想」,也直面了改革開放進程的艱難和復雜。2019年8月16日,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