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說短篇釣魚公子忽
① 描寫杏花的古詩100首
1、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寇準《柳》
2、雲闕朝回塵騎合,杏花春盡曲江閑。憐君雖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元稹《題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3、衡門一別夢難稀,人慾歸時不得歸。長憶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吳融《憶街西所居》
4、月帔飄颻摘杏花,相邀洞口勸流霞。半酣乍奏雲和曲,疑是龜山阿母家。——權德輿《戲贈張煉師》
5、曲江春半日遲遲,正是王孫悵望時。杏花落盡不歸去,江上東風吹柳絲。——溫庭筠《長安春晚二首》
6、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劉彤《臨江仙》
7、忽憶芳時頻酩酊,卻尋醉處重裴回。杏花結子春深後,誰解多情又獨來。——白居易《重尋杏園》
8、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牆外杏花香。——宋宋·曹組《小重山》
9、謝恩新入鳳凰城,亂定相逢合眼明。千萬求方好將息,杏花寒食的同行。——王建《留別張廣文》
10、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羊士諤《野望二首》
11、薄薄春雲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劉兼《春夜》
12、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北宋·寇準《江南春》
1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4、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釋志南《絕句》
15、雲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唐彥謙《無題十首》
16、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牆外杏花香。——宋·曹組《小重山》
17、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晏殊《臨江仙》
18、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9、春光深處曲江西,八座風流信馬蹄。鶴發杏花相映好,羨君終日醉如泥。——權德輿《酬趙尚書杏園花下醉後見寄》
20、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張籍《哭孟寂》
2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陳與義《臨江仙》
22、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撩亂春風耐寒令,到頭贏得杏花嬌。——鄭谷《小桃》
23、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李商隱《日日》
24、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25、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宋·韓元吉《好事近》
26、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宋·劉彤《臨江仙》
27、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園》
2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釋志南《絕句》
29、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張籍《尋仙》
30、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宋宋·晏殊《臨江仙》
31、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唐·溫庭筠《菩薩蠻》
32、暖風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在江南。——杜牧《寓言》
33、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韓元吉《好事近》
34、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唐·吳融《杏花》
35、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36、秋風里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回。——戴叔倫《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
37、白春衫楊柳鞭,碧蹄驕馬杏花韉。——北晏幾道《浣溪沙》
38、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憶秦娥》
39、望月疑無得桂緣,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開與槐花落,愁去愁來過幾年。——李頻《述懷》
40、只去長安六日期,多應及得杏花時。春明門外誰相待,不夢閑人夢酒卮。——元稹《西歸絕句十二首》
41、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韓偓《寒食夜》
42、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儲光羲《釣魚灣》
43、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范成大《憶秦娥》
44、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韋應物《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
45、雲晴春鳥滿江村,還似長安舊日聞。紅杏花前應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韋庄《聞春鳥》
46、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北宋·晏幾道《臨江仙》
47、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宋晏殊《臨江仙》
48、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溫庭筠《菩薩蠻》
49、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陳與義《臨江仙》
50、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隱《日日》
51、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北歐陽修《田家》
52、南內牆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情人最斷腸。——溫庭筠《楊柳八首》
53、風流大抵是倀倀,此際相思必斷腸。雲薄月昏寒食夜,隔簾微雨杏花香。——韓偓《寒食夜有寄》
54、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李賀《惱公》
55、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唐·杜牧《杏園》
56、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羊士諤《野望二首》
57、春物競相妒,杏花應最嬌。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綃。願作南華蝶,翩翩繞此條。——吳融《杏花》
58、雲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唐彥謙《無題十首》
59、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庄《思帝鄉·春日游》
60、芳樹春融絳蠟凝,春風寂寞掩柴荊。畫眉盧女嬌無奈,齲齒孫娘笑不成。已怕宿妝添蝶粉,更堪暖蕊鬧蜂聲。一般疏影黃昏月,獨愛寒梅恐未平。——元好問《杏花》
61、射策明時愧不才,敢期青律變寒灰。晴憐斷雁侵雲去,暖見醯雞傍酒來。箭發尚憂楊葉遠,愁生只恐杏花開。曲江春淺人游少,盡日看山醉獨回。——盧肇《射策後作》
62、溪水東流日轉西,杏花零落草萋迷。山翁既醒已然醉,野鳥如歌復似啼。六代寢陵埋國媛,五陵車馬斗家姬。鄰東謝卻看花伴,陌上無心手共攜。——唐寅《落花圖詠》
63、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64、揚子澄江映晚霞,柳條垂岸一千家。主人留客江邊宿,十月繁霜見杏花。——劉商《白沙宿竇常宅觀妓》
65、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司空圖《故鄉杏花》
66、杏花燕月人俱遠,楓葉吳霜思獨懸。——王鏊《送楊尚絅楊名甫毛貞甫陸全卿四進士歸省·其四·全卿》
67、細雨蒙蒙入絳紗,湖亭寒食孟珠家。南朝漫自稱流品,宮體何曾為杏花。——溫庭筠《春日雨》
68、貢禹懷書日,張衡作賦辰。杏花開鳳軫,菖葉布龍鱗。瑞麥兩岐秀,嘉禾同穎新。寧知帝王力,擊壤自安貧。——李嶠《田》
69、蓓蕾枝梢血點乾,粉紅腮頰露春寒。不禁煙雨輕欺著,只好亭台愛惜看。隈柳帝桃斜欲墜,等鶯期蝶猛成團。京師巷陌新晴後,賣得風流更一端。——林逋《杏花》
70、迷蝶無蹤曉夢沉,寒香深閉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樓前柳淺深。愁自遣,酒孤斟。一簾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帶斜陽看,幾陣東風晚又陰。——吳文英《思佳客·迷蝶無蹤曉夢沉》
71、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爭忍掃成堆。殘春未必多煙雨,淚滴閑階長綠苔。——鄭谷《相和歌辭·長門怨》
72、東望青天周與秦,杏花榆葉故園春。野寺一傾寒食酒,晚來風景重愁人。——張禕《巴州寒食晚眺》
73、眼前何事不傷神,忍向江頭更弄春。桂樹既能欺賤子,杏花爭肯采閑人。麻衣未掉渾身雪,皂蓋難遮滿面塵。珍重列星相借問,嵇康慵病也天真。——李山甫《下第卧疾盧員外召游曲江》
74、莫倦尋春去,都無百日游。更堪正月過,已是一分休。泉暖聲才出,雲寒勢未收。晚來重作雪,翻為杏花愁。——李建勛《正月晦日》
75、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張籍《古苑杏花》
76、杏花牆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看盡春風不回首,寶兒元自太憨生。——元好問《杏花雜詩》
77、風流大抵是倀倀,此際相思必斷腸。雲薄月昏寒食夜,隔簾微雨杏花香。——韓偓《寒食夜有寄》
78、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蘇軾《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79、謝恩新入鳳凰城,亂定相逢合眼明。千萬求方好將息,杏花寒食的同行。——王建《留別張廣文》
80、霓裳下晚煙,留客杏花前。遍問人寰事,新從洞府天。長松皆掃月,老鶴不知年。為說蓬瀛路,雲濤幾處連。——楊憑《長安春夜宿開元觀》
81、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82、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白居易《南湖早春》
83、春物競相妒,杏花應最嬌。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銷。願作南華蝶,翩翩繞此條。——吳融《杏花》
84、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司空圖《故鄉杏花》
85、秋風里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回。——戴叔倫《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
86、小樹嫣然一兩枝,晴醇雨醉忽相宜。絕憐欲白仍紅處,政是微開半吐時。得幸東風無與對,主張春色郠還誰。海棠穠麗梅花淡,匹似渠儂別樣奇。——楊萬里《郡圃杏花》
87、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吳融《途中見杏花》
88、春草芊芊晴掃煙,宮城大錦紅殷鮮。海日初融照仙掌,淮王小隊纓鈴響。獵獵東風焰赤旗,畫神金甲蔥龍網。鉅公步輦迎句芒,復道掃塵燕彗長。豹尾竿前趙飛燕,柳風吹盡眉間黃。碧草含情杏花喜,上林鶯囀游絲起。寶馬搖環萬騎歸,恩光暗入簾櫳里。——溫庭筠《漢皇迎春詞》
89、欲尋春去怕春休,又值春陰不得游。寂寞西園風雨里,杏花比客更多愁。——高啟《期諸友看范園杏花風雨不果》
90、昨日朝天過紫微,醮壇風冷杏花稀。碧桃泥我傳消息,何事人間更不歸。——建業卜者《題紫微觀》
91、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
92、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假山西畔葯闌東,滿枝紅。旋開旋落旋成空,白發多情人更惜。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司空圖《酒泉子·買得杏花》
93、雲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凝暉閣。霏霏霧雨杏花天,簾外春威著羅幕。曲闌伏檻金麒麟,沙苑芳郊連翠茵。廄馬何能嚙芳草,路人不敢隨流塵。——溫庭筠《陽春曲》
94、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低牆,鶯窗人起未梳妝。綉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閨中紅日奈何長。——馮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
95、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
96、細瀉谷簾珠顆露,打成寒食杏花餳。——楊萬里《陳蹇叔郎中出閩漕,別送新茶。李聖俞郎中出》
97、劉超游召郄詵陪,為憶池亭舊賞來。紅杏花旁見山色,詩成因觸鼓聲回。——黃滔《陪陸舍人春日游曲江》
98、楊柳凄迷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鍾。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蝶化綵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陳子龍《山花子·楊柳凄迷曉霧中》
99、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溫庭筠《菩薩蠻》
100、淺淺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個到伊行。——晏幾道《臨江仙·淺淺余寒春半》
② 《魯迅全集》的社戲的分段
第一部分(1-4):平橋村是我的樂土。
第二部分(5-23):到趙庄看社戲的全過程:月下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
第三部分(24-39):偷豆以及六一公公誇獎我。
第四部分(40):我回憶那夜的好戲和羅漢豆。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同年12月《小說月刊》第13卷12號,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這篇小說所著重表現的是「我」對都會和農村兩種生活情景、兩種人情人際關系的不同感受。通過「我」在京都看京戲柵在農村看社戲兩種情景、兩種感受的對比,表達了「我」對熱誡友好、平等和諧的人情人際關系的嚮往。
(2)江南小說短篇釣魚公子忽擴展閱讀:
社戲的主要人物介紹:
1、魯迅
魯迅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平常在城裡受著封建教育的束縛。與雙喜、阿發等相比,難免有一些缺點,只會死讀書,不會幹活,看不到戲就「急著要哭」;但「我」到底還是個孩子。心地無邪,對封建教育極為反感,以「免念詩書」為樂事,所以更加嚮往農村生活。
2、雙喜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小領袖一般,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
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他的親切體貼;他敢於負責,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又表現了他體貼他人的好品質。
3、六一公公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代表,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然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③ 贊美春天的古詩二年級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11.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長歌行》)
12.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
1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15.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
1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17.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18.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運算元>)
19.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賀知章:《詠柳》)
20.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2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④ 這首詩代表什麼生肖啊。給個解釋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辰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五湖舟楫釣魚翁,魚翁就指人;壹別鬢須生幾縷也指人。所以,此詩代表生肖龍。
⑤ 郭德綱的《八扇屏》全文~~~~~~~~~求~~~~~~~~~各位親們
1、小孩子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文公,倒有破瓮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讓梨,懂得謙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羅一十二歲身為宰相。
吳周瑜七歲學文,九歲習武,一十三歲官拜水軍都督,執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權,施苦肉,獻連環,祭東風,借鵰翎,火燒戰船,使曹操望風鼠竄,險些命喪江南。雖有卧龍、鳳雛之相幫,那周瑜也算小孩子當中之魁首。
2、粗魯人唐朝有一位粗魯人。此人復姓尉遲,單字名恭,號敬德,保定山後劉伍州。日搶三關,夜奪八寨。自秦王,夜探白壁關,敬德月下趕秦王,打三鞭,還兩鐧,馬跳紅泥澗。自降唐以來,征南大戰王世充,掃北收服皮克能。跨海征東,月下訪白袍。
唐王得勝,班師回朝。那尉遲恭,因救白袍,在午門外拳打皇叔李道宗,打掉門牙二齒。唐王大怒,貶至田莊。到後來,白袍訪敬德,那尉遲恭獨坐船頭垂釣,忽聽得,身背後人又喊,馬又叫。我乃征東薛平遼,特地前來訪故交,你我金殿去交旨,保你為官永在朝。敬德言到,將軍不要錯認,我乃山野村夫,耕種鋤刨,一粗魯人也。
3、渾人秦始皇命王翦兵吞六國,在夜間偶得一兆,夢見黑娃娃白娃娃雙奪日月,驚醒後心中甚是忐忑不安,恐怕江山落於他人之手。遂下旨意,南修五嶺,西建阿房,東開大海,北造萬里長城,以防匈奴。不想江山傳至二世胡亥之手,就有楚漢相爭之事。鴻門宴劉邦赴會,項伯、項庄拔劍助舞。多虧大將樊噲,保走劉邦。
楚、漢兩路進兵,以咸陽為定,先進咸陽為君,後到咸陽稱臣。此時有一人姓韓名信,投到霸王帳下,霸王只以執戟郎授之。後來張良賣劍訪韓信,告訴他,你必須棄楚投漢,方能大鵬展翅。於是韓信投奔劉邦,果然登台拜帥,明修戰道,暗渡陳倉,智取三關,在九里山前,設下十面埋伏計,困住楚霸王。前面有烏江攔路,後面韓信追兵甚緊。
霸王正在危急之中,只見江面飄飄來一打漁小舟。霸王點手喚之:「漁家!將某渡過江去,我有白銀相贈。」漁家聞聽,抱拳當胸:「你那裡槍沉馬大,我這里漁船窄小,渡人難渡槍馬,渡槍馬難以渡人。」霸王聞聽笑道:「哈哈…,那有何難,先將某家槍馬渡過,再渡某家不遲。
」說話之時,小船攏岸,漁家將槍支搭在船上,馬匹牽至舟中,船篙一支,船離江岸,直奔江心。漁家高聲喝道:「呔,霸王項羽聽真:休拿某家當一打漁之人,我乃韓元帥帳下大將呂天成是也。今日奉了我家元帥之命,在此等候於你,所謂騙取你的槍馬,你雖有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拔山之力,掌中無槍,胯下無馬,如失手足,難道你要死在韓元帥刀下?
還不拔劍自刎,等待何時?」霸王聞聽,頓足捶胸,拔劍在手:「想當初悔不聽亞父范增之言,今日果有此敗,我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看來我真乃一渾人也。」
(5)江南小說短篇釣魚公子忽擴展閱讀:
《八扇屏》,傳統相聲經典作品。運用「貫口」的手法,由甲簡明扼要地介紹畫屏上某些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後,揶揄乙無法與古人相比,而找出笑料。「八扇屏」,是八扇屏風的簡稱。屏風是清代官宦人家放在大廳里擋風或是作為屏障的傢具,一般都是硬木框兒絹裱的芯兒,一共八扇兒,每一扇兒都畫有歷史人物故事,或寫著詩詞歌賦。這部作品即因此得名。《八扇屏》中不止八個人物,據統計共有22個人物,而《八扇屏》在表演時大多隻說其中的幾個人物,很少有全本的八扇屏出現,因為「八扇屏」中的「八」代表數目多,從而只是說其中幾個人物的也叫八扇屏。
參考資料:網路-八扇屏
⑥ 魯迅的事跡
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傳》。魯迅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還有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那個年齡段,魯迅還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戶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佔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並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後,隨母親前去的。就是在這里,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裡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裡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著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庄看戲,魯迅日後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庄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
魯迅13歲的那一年因祖父下獄,他和弟弟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魯迅這次來到舅父家中,景況和從前完全不同了,自此免不了要受一些冷淡。但是,勞動者和他們的孩子們卻到處都是一樣,他們依然是那麼熱烈,那麼殷勤,前來接待從遠道來避難的小客人。鄉下的春天依然是美好的,罱泥船停滿了河面,河兩岸是青青的麥田,田埂上長著綠油油的羅漢豆。白天,大人們都到河裡和田間工作去了,魯迅就和孩子們一同玩耍,或是釣魚,或是剝著羅漢豆。在皇甫庄和小皋埠這一帶的農民主要的副業就是捕魚。深夜,魚兒都游出來了,吃食的吃食,游動的游動,捕魚的人也在這時出動。二更以後,蝦子也開始出來了。捉蝦的人就劃著小船,帶著海兜去撈蝦。天亮後,他們才吃一點冷飯團,到鎮上去賣魚蝦,賣完了魚蝦才回來睡覺。但凡有一點閑時間,他們也不歇下來,而是籌劃著演戲,在做戲時一顯他們出色的本領。
在當時紹興一帶農村裡,演戲的日子,簡直多到數不清。正月的初九、初十是「燈頭戲」;三月里,有「東岳大帝」生日,至遲不過二十八日就要演戲;五月十六日「王爺(土地)菩薩生日」,六月十七日「包爺爺生日」,都要演戲。七月十六日,「劉猛將軍」的生日,農民們說他是「劉備的兒子」,因為到田間捉蝦蜢跌死的,更要演戲。八月里,九月里,一直到年底,還要演出不少的戲。演戲和他們的生活好像是分不開的。其實,他們演戲的目的倒不盡是為了給菩薩看的,不過是藉此以表示自己的願望:人口和牲畜的平安,五穀豐收,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雖然,現實的生活並不如他們所預期的那樣。農民們總在迎神賽會這個屬於自己的狂歡和示威的節日里顯示才能、智慧和力量。隊伍接連排成好幾里路長,人群像滾滾的浪潮,席捲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在隊伍的上空招展著紅的,綠的,黃的,以及各種顏色的旗幡。在這支浩浩盪盪的隊伍里,人人都像生龍活虎一般:有耍獅子的,有玩龍船的,有踩高蹺的,有的抬著抬閂閣,有的敲著鑼鼓,有的扛著荷花銃,轟,轟,對著天空放它幾響的。
最壯觀、最輝煌的要算是目連戲了。或許藉此來紀念那些在歷史上曾經被封建統治階級稱為「叛賊」的英靈,和近代的參加太平天國武裝革命斗爭中犧牲了的英雄們,以及其他的一些死於非命的橫死者吧,在皇甫庄,戲台就搭在村子裡一塊叫做「火燒場」的地方。這里據說就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失敗之後反動地主階級殘殺農民的屠場。這戲從頭一天的下午就做起,一直要做到第二天天亮。「 起殤」是在太陽落盡的時候舉行,台上吹起悲壯的喇叭,薄暮中,十幾匹馬,放在台下,一個演戲的人扮做鬼王,手執鋼叉,此外還需要十幾名鬼卒,普通的孩子們都可以應募。他們爬上台去,說明志願,臉上塗沫幾筆彩色,手拿鋼叉,待人聚齊,就一擁上馬,疾馳到野外那些無主的孤墳上,然後拔叉馳回,上了前台,一同大叫一聲,將鋼叉一擲,釘在台板上,責任這才完結,洗臉下台。舉行了這一種儀式,就意味著那些孤魂厲鬼,已經跟著鬼王和鬼卒,前來一同看戲了。「起殤」儀式進去之後,戲文就接著開場,徐徐進行。一到「跳吊」時候,人們立刻緊張起來。台上吹起凄涼的喇叭,台中央橫樑上放下一團布。看客們都屏住氣,台上忽然闖出一個不穿衣褲,只有一條犢鼻褌,臉上塗了幾筆粉墨的男人,這叫做「男吊」。他一登台,徑奔懸布,像蜘蛛死守著蛛絲,又好像在結網,在這上面鑽,掛。這之後,是「跳女吊」。台上又吹起凄涼的喇叭,不一會兒,門幕一掀,女吊——一個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出場了。大紅衫子,黑色長背心,長發蓬鬆,頸掛兩條紙錠,低頭,垂手,彎彎曲曲的走了一個全台,內行人說,這是走了一個「心」字。然後,她將披著的頭發向後一抖,人們這才看清她的面孔:石灰一樣白的圓臉,漆黑的濃眉,烏黑的眼眶,猩紅的嘴唇。她兩肩微聳,四顧,傾聽,似驚,似喜,似怒,終於發出悲哀的聲音,慢慢地唱道,「奴本是楊家女,呵呀,苦呀,天哪!.. 「這之後的下文講她做童養媳時備受虐待,終於只有投環自盡了。唱完,就聽到遠處的哭聲,也是一個女人,在含冤悲泣,准備自殺。她驚喜萬分,要去「討替代」了,卻不斷突然跳出「男吊」來,主張應該他去討,由爭論而至動武,「女吊」當然敵不過他,幸而台上另有一個神——王靈官在這時出現了,一鞭打退「男吊」,放「女吊」獨自去活動。魯迅的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這一幕,其他的場面當然也不少。從幼年時一直到後來,他記憶尤深。魯迅認為:這個復仇性最強的「女吊」,這個最美麗的最堅強的靈魂,也就是被壓迫者的復仇意志的化身。
鄉村大自然的景色、與閏土等「野孩子」的生活,以及民間文藝和繪圖的書,引起了魯迅極大的興趣與愛好,這些興趣與愛好,看似平行,實則互相聯系,都影響著他的生活與性格,以後日漸發展,都服務於他那偉大的理想。日後從事文學,表現農村的貧困,深刻揭發社會的矛盾,以及研究漢畫、造像,提倡木刻,都與此相關。至於批評的眼力,也在童年開始萌芽。而從家族得來的那種公正、剛強,持之以恆的精神,在他後來與逆境戰斗時,又得到了發展。以上所敘述的魯迅童年生活這一段,在魯迅的一生中,也可以說是較為幸福的吧。這使他日後回憶起來,往往起一種美的感覺,一種嚮往的心情,並常從此獲得創作的靈感。
⑦ 有什麼好看的短篇言情小說
像莫顏的 都是10章小說。都很好看 還有媛媛的。
1.滾開啦!大色狼 [莫顏] 2.煞到你 [莫顏] 3.謝謝你愛我 [莫顏]
4.愛上吸血鬼 [莫顏] 5.獵愛殺手 [莫顏] 6.微酸美人 [莫顏]
7.戀人出租 [莫顏] 8.愛呀好正點 [莫顏] 9.冷傲的情人 [莫顏]
10.追緝你的心 [莫顏] 11.掛名夫妻 [莫顏] 12.危情契約 [莫顏]
13.擒情貴公子 [莫顏] 14.拐愛貴公子 [莫顏] 15.搶婚貴公子 [莫顏]
16.看你往哪逃! [莫顏] 17.好膽來追我! [莫顏] 18.公主欠你的 [莫顏]
19.非你不娶 [莫顏] 20.看我七十二變 [莫顏] 21.給你顏色看 [莫顏]
22.溫柔百分百 [莫顏] 23.冰山美男 [莫顏] 24.嬌艷欲滴 [莫顏]
25.乾柴烈火 [莫顏] 26.秀色可餐 [莫顏] 27.意亂情迷 [莫顏]
28.愛死不償命 [莫顏] 29.戀戀女主播 [莫顏] 30.魔鬼單身漢 [莫顏]
31.團圓 [莫顏] 32.豹得美人歸 [莫顏] 33.擒獲花心女 [莫顏]
34.冰顏 [莫顏] 35.邪神的眷戀 [莫顏] 36.魔剎之吻 [莫顏]
37.魔剎的契約 [莫顏] 38.魔剎的交易 [莫顏] 39.危險的情人 [莫顏]
40.致命的情人 [莫顏] 41.使詐不NG [莫顏] 42.纏死不放棄 [莫顏]
43.妒夫 [莫顏] 44.有種不要跑! [莫顏] 45.別哭,我疼惜你! [莫顏]
46.別怕,我保護你! [莫顏] 47.心動不講道理 [莫顏] 48.笑將軍 [莫顏]
49.向你投降 [莫顏] 50.戲弄君心 [莫顏] 51.對你認栽 [莫顏]
52.明媚憂傷 [莫顏傾城] 53.別哭,我疼惜你! [莫顏] 54.有種不要跑! [莫顏]
55.玻璃娃娃 [蘇莫顏] 56.別怕,我保護你! [莫顏] 57.顏七1/2 [悠悠莫顏]
⑧ 關於魯迅的故事
1、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發店理發。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朴,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發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發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發,理發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
理發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發師聽了大窘。
2、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
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3、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一生節衣縮食,購置了多冊書本。他平時很愛護圖書,看書前總是先洗手,書臟了就小心翼翼地弄乾凈。他自己還准備了一套工具,訂書、補書樣樣都會。一本破舊的書,經他整理後,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時不輕易把自己用過的書借給人,若有別人借書,他寧可另買一本新書借給人家。
4、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
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5、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裡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
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每當他氣喘吁吁地准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