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短篇小說的類型
⑴ 明朝小說有幾個種類
在小說創作方面,以《西遊記》和《金瓶梅》為代表的神魔小說和人情小說成為長篇小說的主潮,是明中葉以後成就最高的作品。
吳承恩的《西遊記》敘述的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塑造了神話英雄孫悟空的形象,雖寫神魔而頗具人情,想像豐富奇異,成為神魔小說的代表。它出現之後,神魔小說的創作一度興盛起來,較著名的有《封神演義》、《西洋記》、《四游記》等。
第二類是世情小說,這類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它通過對西門慶形象的塑造,真實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濃重的市井氣息,其對人物性格的深層開掘,對人情世態的細致描摹,在中國小說史上都具有開拓性。
第三類是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小說,這一類小說繼承了《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傳統,描述歷史,歌頌英雄人物,並加進作者的理想。寫歷史的小說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代,幾乎都有演義,如《列國志傳》、《西漢演義》、《隋史遺文》等。寫英雄人物傳奇故事的有《英烈傳》(又名《雲合奇蹤》)、《楊家府演義》、《北宋志傳》等。明代後期短篇小說創作的興盛主要體現於擬話本的繁榮,這類小說主要模擬宋話本的形式進行創作,既有對宋元話本的改編,也有新的創作,代表作品有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這類擬話本小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是市民階層的生活。其他的擬話本小說還有《西湖二集》、《清夜鍾》、《石點頭》等。
⑵ 明清文學樣式是什麼
小說體裁。
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明代小說 明代小說包括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又可分為文言短篇和白話短篇。長篇小說和白話短篇小說,是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明代短篇小說的類型擴展閱讀
內容題材
1、神話小說
藉助神話的表現形式或以神話為題材內容的小說,它起源於遠古時代原始先民的口頭創作,當時出現大量的「用想像或藉助想像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遠古神話,實際上這就是人類創的神話小說。
2、武俠小說
也可稱為武打小說,可看做男性言情和勵志小說。1930年李壽民開始在天津的《天風報》以還珠樓主為筆名連載長篇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自此東南亞颳起了一股武俠風。
⑶ 明代著名小說集的代表作有哪些
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 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 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 《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 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 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合稱「三言」。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 湖二集》等十多種。 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
⑷ 明清時期的短篇小說的代表有
明清時期的短篇小說的代表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我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具規模,志人志怪,為明清小說的繁榮准備了條件。元末明初,在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記載的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
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⑸ 明清時代著名小說以及小說主要內容
明清小說概述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盡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題材的史傳性 觀念的史傳性 小說藝術的史傳性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
重視小說的教化作用 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發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尤其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
小說描寫空間的拓展 小說人物畫廊的豐富 小說情節的奇譎變幻
二、明清小說的內容拓展
就題材而言,明清小說可謂是包羅萬象,空前豐富。明清小說全方位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關系和生活方式,表達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和理想追求。敘事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特點,使文學對社會生活的表現,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寬廣和深入。城市經濟和市民階層的凸起,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社會理想又給文學注入了新的思想內涵。
1、題材內容的空前豐富
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是明清小說的突出特點。除了在民間流傳蘊育多年而經文人加工的歷史演義、英雄傳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說外,小說作者的筆觸更是切近了現實生活。直接描寫社會世態人情的世情小說的出現,是小說題材開拓上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小說創作進入了成熟發展的新階段。
世情小說 歷史演義 英雄傳奇 神魔小說 諷刺小說 俠義公案小說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現
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注的焦點,以現實生活為描摹對象,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來反映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這是明清小說的突出貢獻。
愛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場黑幕,社會丑態
科舉禮教,人生百態 日常生活,世情風貌
3、社會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國古代小說素有理想探索的傳統,在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和宋元話本中,往往通過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現理想。明清小說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實地描摹世態,批判社會;一方面則探索社會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現理想境界。兩者相輔相成,表現出對社會現實人生的熱忱關注。
社會政治理想 愛情婚姻理想 人倫關系理想
三、明清小說的藝術成就
到了明清小說,敘事藝術已趨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種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為繁富的鴻篇巨制,其間有宏大精緻的結構,引人入勝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豐富多彩的語言,無微不至的描繪。文學的表現力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完備,《紅樓夢》的問世,更是標志著中國古典文學走到了它的巔峰。
1、完備精湛的敘事結構
作為敘事文學的典範作品,明清小說在敘述方式和情節結構上的成就不同凡響。無論是章回體的長篇小說,還是精巧綿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優長。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結構宏偉,能在尺幅之間,舒展歷史風雲,飽覽英雄人物,追尋歷史進程。世情小說則脈絡清晰,精巧細密,逼真地反映現實生活,展示生活樣貌。
從事件結構到人物命運結構 從平鋪直敘到立體交錯
從單線縱深到全方位鋪展 從主線突出到一線兩描寫
2、性格豐滿的形象塑造
從歷史傳奇中人物刻畫的類型化、平面化,到英雄傳奇的個性凸現,直至世情小說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說在人物形象刻畫上成就非凡。將情節事件發展與人物性格密切相連,細膩委曲地傳遞人物的情緒心聲,在對比映襯中凸現性格,描繪出人物的心靈成長史……明清小說中風韻獨具、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顯示了敘事文學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飛猛進。
因人設事 曲盡人情 相依相存 發展變化
3、曲描細敘的藝術刻劃
由敘事為主,轉向以描寫為主,明清小說在藝術描寫上漸趨細膩逼真,無論形象塑造、環境描寫、細節刻劃,還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圖描摹生活,筆參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見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藝術感染力。
絲絲入扣的心理描寫 逼真細致的環境描寫 豐富具體的細節描繪
明代和清代的小說。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明代小說 明代小說包括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又可分為文言短篇和白話短篇。長篇小說和白話短篇小說,是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類:①歷史演義小說。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②英雄傳奇小說。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③神魔小說。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④世情小說。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 ,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⑤公案小說。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 》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 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予小說深刻的影響。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三國英雄志傳》書影(清嘉慶年間刊本)
清代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 。不僅數量空前,風格流派多樣,最重要的是它與現實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寫逝去的英雄時代和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目光轉向世俗的社會和平常的人們。明代《金瓶梅》開辟的以現實社會及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著重寫市井間世俗情態的新路,到了清代才真正得到發揚。《儒林外史》、《歧路燈》、《綠野仙蹤》、《紅樓夢》都是寫現實生活中的人,充分顯示出長篇小說反映現實生活的巨大能力和容量。在清代,小說在文學領域成為主流,其成就超過了傳統詩文和其他文學樣式。
明清時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時代特徵。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趨衰落,導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就是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進步思想家的傑出代表。這三位思想家都有類似的經歷,早年都參加過抗清斗爭,後來都隱居著書立說。但由於治學方法和所學內容不同,他們在思想上、學術上又表現了各自的特點和風格。黃宗羲比較強烈地表現了反對君主專制的傾向,顧炎武強調學以致用的學風,王夫之把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發展到一個新水平。黃宗羲的思想,對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顧炎武腳踏實地的學風,對清代學者有很大影響。王夫之的思想在我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要求在學習這三位思想家的特點時,要把教材第214、215頁的引文材料看懂,可幫助記憶。
(2) 在學習明、清三位傑出的思想家後,要回憶和聯系我國古代四位唯物主義思想家:戰國時的荀況(著有《荀子》一書)、東漢時的王充(著有《論衡》一書)、南朝齊、梁間的范縝(著有《神滅論》一書)、明末清初的王夫之。
(3) 科學巨匠和巨著請按教材第216頁表格來記,並注意第217頁插圖及引文。特別要學習三位巨匠勤奮鑽研、重視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以及他們廣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說明在科技領域,盡管此時西方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已有了許多新的突破,但傳統的科學技術領域,我國依然走在前列。
(4) 在學習科舉、學校、書院等內容時,要和以前學過的唐、宋時的教育聯系起來,不要割裂歷史單獨記憶明清的教育內容。
(5) 優秀古典小說,教材第220頁表格列有六部,除掌握作者、成書時間、主要內容外,重點要認識其價值:《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西遊記》是一部具有濃郁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諷刺小說;《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短篇小說集。
(6) 中國的戲劇,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元雜劇和明傳奇,標志著中國戲曲已經達到
了成熟的階段。
(7) 明代建立了皇家藝術機構——畫院。明朝畫壇山水、花鳥畫占統治地位。特別要知道的是揚州「八怪」。
⑹ 三言兩拍指的是明朝五本著名傳奇短篇小說,都包括哪些作品
三言兩拍指的是明朝五本著名傳奇短篇小說。所謂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為馮夢龍所創作;所謂兩拍指的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乃凌濛初的作品。這五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佔一席之地,後人評價頗高,例如:「中國古典短篇白話小說的巔峰之作」,「白話短篇小說發展歷程上由民間藝人的口頭藝術轉為文人作家的案頭文學的第一座豐碑」等等。
二拍,每集40卷,共80卷,相對其它傳奇短篇小說集,它最大的特色是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人們對財富的追求,對愛情的期待,對自由的嚮往。其中,有《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烏將軍一飯必酬》、《疊居奇程客得助》等多篇文章,主要進行商業描寫,反映出社會對錢財的強烈追逐,在以往的小說中是非常罕見的。士農工商,商人商業在古代文人眼中,一直都是最低賤的,能不寫就不寫。
⑺ 明清主要文學作品有哪些(寫出作者體裁)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明代和清代的小說。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明代小說 明代小說包括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又可分為文言短篇和白話短篇。長篇小說和白話短篇小說,是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類:①歷史演義小說。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②英雄傳奇小說。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③神魔小說。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④世情小說。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 ,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⑤公案小說。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 》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 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予小說深刻的影響。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三國英雄志傳》書影(清嘉慶年間刊本)
⑻ 明代小說有幾種類型
明代小說這一時期小說創作十分豐富,數量眾多,留傳下來的有五六十部之多,可大致分為四類: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
⑼ 明代著名小說有那些
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
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
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
《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
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
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合稱「三言」。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
湖二集》等十多種。
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
⑽ 明代小說的短篇小說
明中葉以後,隨著宋元話本的整理刊行,文人摹擬話本而創作白話短篇小說之風日盛。今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嘉靖年間洪楩編的《清平山堂話本》,分《雨窗》、《長燈》等6集,每集10卷,每卷1篇,共收話本60篇,故全書總名為《六十家小說》;今存15種。又萬曆間熊龍峰刊印的話本今存4種。以上兩種話本集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在內。收集作品較多而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每集收話本40篇。包括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兩部分。明末凌濛初仿「三言」創作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則基本上是凌氏創作的擬話本。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面。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佔有重要地位,表現了對愛情婚姻自主要求的肯定和對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譴責薄倖男子也是這類小說表現的重要內容。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是明代擬話本的一個重要主題。描寫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生活與思想的作品,顯示了明代擬話本新的思想特色,比如歌頌小商人的勤勞誠實、互相幫助的友情以及對發財致富的追求等。這是市民階層力量壯大和在社會上活躍的表現,是明中葉以後城市商業經濟發展的產物。但「三言」、「二拍」中的擬話本,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張皇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佔了相當數量。擬話本在藝術上大體保持了話本小說的特色,如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完整、注意刻畫人物性格等。但也有不同之處: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都趨於豐富細膩,篇幅也明顯增長;而在口語運用和生活氣息上則明顯地遜於話本小說。
除「三言」、「二拍」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成就都不高。如魯迅所指出的:「明人擬作末流,乃誥誡連篇,喧而奪主,且多艷稱榮遇,回護士人,故形式僅存而精神與宋迥異矣。」(《中國小說史略》)但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文筆生動,形象鮮明,於人情世態的描繪中,呈現出封建社會生活大量不合情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