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書名叫什麼橋古風

短篇小說書名叫什麼橋古風

發布時間: 2022-08-08 09:01:25

Ⅰ 求一篇虐文……古風的,名字叫二十二橋什麼的想不起來啦!!!!

[ 二十二橋音絕塵 ]

Ⅱ 寫「 橋」的著名短篇小說。

海明威《橋邊的老人》
亨利希·伯爾《在橋邊》
上述兩篇都是巨作,作者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Ⅲ 橋的作者是誰

冰心

短篇小說 橋

作者:冰心
《橋》是一篇清秀雋美、詩意盎然的短篇小說,可以看作《空巢》的續篇。作品構思精巧而新穎,通過女主人公琳達飛越太平洋時的縷縷情思,打破了時空的間隔,勾勒出僑居異邦的第二代華裔的生活道路,表現出大洋兩岸不同的生活節奏。主人公琳達生在中國,長於異域,她從母親那裡受到了祖國豐富文化的哺育,因而對祖國懷著深厚的情感,她常沉浸在祖國的優美文學的心靈環境里,她神往著祖國的故都和江南秀麗的風物。在異國,她覺得自己好像是一葉在大海上飄盪的孤舟,著不到邊際。可是從台灣傳來的卻是祖國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的陰影,她憂傷,抑鬱,她不敢回到「荒煙衰草」的故國。但是在祖國親人的召喚下,她終於回來了,她目睹了展翅騰飛的祖國的英姿,使她處處感到溫暖、親切,她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如果小說這樣結尾,應該說也不失為一篇好作品。但是作者不蹈覆轍,表現海外赤子對祖國的眷戀,鐵的事實清除了謠言的歪曲,加深了對祖國的理解。她獨辟蹊徑,賦予女主人公以嶄新的使命:「你不是一個兩頭夠不著的邊緣人,你是一座橋,兩頭的橋腳都踏在很堅實的土地上,你要讓橋兩邊的人們,不斷地往來在這座橋上,交流著兩國的文化和感情……」親人的臨別贈語,代表著祖國的聲音,像鳴鍾般在她耳邊震響,使主人公從離愁別緒中擺脫出來,自豪地說:「我是一座橋!」它使作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格調轉為昂奮。

Ⅳ 橋 的作者是急急急



--------------------------------------------------------------------------------

作者:唐韜

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談起橋的故事。
「橋?」他用右手的食指抬一下鼻樑上的眼鏡,然後斜著頭睨住我,「你見過幾座橋?」
幾座橋?這句話在我肚裡起了疙瘩,誰曾一座一座的計數他所見的橋!只是我的確走過不少石建的和木搭的,鐵打的和水泥砌的,鄉村的和都市的。我喜歡在橋上徘徊,因為我愛橋下流水,穿過橋洞的船和偶然飛來立在橋欄上的水鳥,我說它的明凈的白羽代表著純潔,象徵了和平與幸福。
我的朋友大聲地笑出來。
「你這個空想家,」他笑停了說,「你不曾見過大江行軍時的浮橋,也沒有試過懸崖削壁間的繩橋,你就甭再談這個!瞧見塊青石板使想起整個世界,一句什麼哲人的話又讓你思索上三天兩夜,現在你卻想到了橋。」
我沒有回答他,因為我想到橋。
首先我想到一座古來有名的橋,說是有名卻又實在無名,許多人提起它,你的心眼中或者也有它,可是它沒有專稱,「小橋人獨立」,不錯,就是這個。「路入小橋和夢過」,這一句似乎更有意思。當你悄立橋畔,對著滾滾流水凝神遠望,你會有這樣的感覺:「什麼時候我曾到這兒來過?」
除是夢,此刻你才立在橋上。
這是座小木橋,保持著幾千年來不變的式樣和情調,兩旁豎著簡單的欄干,讓過客憑此遠眺,水從腳下流去,路從山背爬過來,到此成個交叉,後者終於給攔住了,是這座小木橋背負它渡過橫溪,接上對面的綠草岸。路,又遠遠的奔向天涯。這里:楊柳飄綠,夕陽的余暉送走歸鴉,沿著高崗,三三兩兩的是一些傍水的人家。
你說這幾家茅屋裡也許有個高士,避亂世來此隱居。我不懂你為什麼竟有這種思想,烽火連天,或者是這個原因使年輕人早熟,且有點衰老了,因此厭聽殺伐,離世惟恐不遠。可是你的確遲生了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年前這座崗上有位高士,耕田讀書,閑來抱膝長吟,英雄避地,也無非珍重出處。這一年冬天有人三顧茅廬,感恩知己,一夕傾談遂相許以驅馳了。令人感動的是二次不遇,有一回就下著大雪。
我要你注意你腳下的橋,小木橋,那一天背負了沉重的白色。突然間它在惆悵的心底發亮,當來客聽見彼岸蹄聲得得,驢背人輕裘暖帽,隨小奚奴,捧著個酒葫蘆踏雪而來,到橋上止住腳步。試聽這徐徐揚起的《梁父吟》:
一夜北風寒,
萬里彤雲厚,
長空雪亂飄,
改盡江山舊;
仰面觀太虛,
疑是玉龍斗,
紛紛鱗甲飛,
頃刻遍宇宙。
騎驢過小橋,
獨嘆梅花瘦。
來客便滾鞍下馬,三二步跑近橋邊,向驢背人深深作揖:「先生冒寒不易!」
可是他撲個空,因為驢背上是黃承彥。
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紹黃承彥,一個和藹,謙沖,潔身自好的老人。這回他立在橋上,目送三騎馬去遠,然後又低下頭看溪流,溪流凍了,幾個農家小孩試著從冰上跑過岸去。黃承彥寂寞地凝望著,舌底壓住了一句話:「沒有水便沒有橋。」
雪落在橋上。
「有一天雪化了,冰融了,一切將恢復舊觀。」於是他又去望腳下的橋。
一枝橫水,橋畔的梅花開了又落了。
「這三個人走得真快!」
黃承彥抬起頭已望不見他們的背影。
也許這句話說得早了一點。十六年後適間的來客兵敗白帝,黃承彥再度在魚腹浦出現,日將西沉,沙灘上升起一陣陣殺氣,江流洶涌,彷彿有千軍萬馬排山倒海而來,他在山坡上散步,突然記起當年小橋邊的景色,不禁深深漢息:
「這三個人走得真快!」
他已經聽到連營火燒的消息,其時正有十餘騎追兵向沙灘奔去。從高處瞭望,一團黑氣將追兵裹住,人馬在昏暗中沖突,帶兵的書生已嚇得面無人色。「分明是走入死門了,」黃承彥想,一轉眼他動了惻隱之心,「可憐的勝利者,讓老夫帶你從生門出去吧。」
「回頭啊,將軍!」他從小橋上指點沙灘。
有什麼呢?亂石數堆而已。
且慢同意我那位朋友的訕笑,我並不向你游說人生無常!
無論從風景或者實際的人事上著眼,我要說明的是一座橋的意義。路有盡頭,世上的際遇也有盡頭,我無法告訴你行路人的焦渴,當他彷徨於無地的時候。痛哭窮途,我乃十分動心於阮步兵的故事,因此一出門就突然止步了。我說喚渡者的心底有個影子,那不是船。
橋。
你猜的對。橋,像一條遠天的長虹出現在渴念者的心上,不僅江干海角,當你要渡過窮困,渡過災難,渡過戰爭的悲慘和厄運時,你不得不有此想。也許你還想起造橋人:用生命去墊橋腳,他們永遠永遠的淪入水底。
橋,代表了改變,象徵著飛躍,是向前者願望的化身!唉,也許我真的被一句什麼話醉倒了,那麼,就請你放聲笑吧!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Ⅳ 《橋》的主要內容概括

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黨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地指揮,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村民們築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橋,表現了他無私無畏、無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

Ⅵ 橋是一篇小小說集什麼

《橋》是一篇小小說,它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所以曾經被評為「全國優秀 短篇小說」。
《橋》這篇課文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漢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Ⅶ 《橋》的資料

橋 作者:冰心 《橋》是一篇清秀雋美、詩意盎然的短篇小說,可以看作《空巢》的續篇。作品構思精巧而新穎,通過女主人公琳達飛越太平洋時的縷縷情思,打破了時空的間隔,勾勒出僑居異邦的第二代華裔的生活道路,表現出大洋兩岸不同的生活節奏。主人公琳達生在中國,長於異域,她從母親那裡受到了祖國豐富文化的哺育,因而對祖國懷著深厚的情感,她常沉浸在祖國的優美文學的心靈環境里,她神往著祖國的故都和江南秀麗的風物。在異國,她覺得自己好像是一葉在大海上飄盪的孤舟,著不到邊際。可是從台灣傳來的卻是祖國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的陰影,她憂傷,抑鬱,她不敢回到「荒煙衰草」的故國。但是在祖國親人的召喚下,她終於回來了,她目睹了展翅騰飛的祖國的英姿,使她處處感到溫暖、親切,她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如果小說這樣結尾,應該說也不失為一篇好作品。但是作者不蹈覆轍,表現海外赤子對祖國的眷戀,鐵的事實清除了謠言的歪曲,加深了對祖國的理解。她獨辟蹊徑,賦予女主人公以嶄新的使命:「你不是一個兩頭夠不著的邊緣人,你是一座橋,兩頭的橋腳都踏在很堅實的土地上,你要讓橋兩邊的人們,不斷地往來在這座橋上,交流著兩國的文化和感情……」親人的臨別贈語,代表著祖國的聲音,像鳴鍾般在她耳邊震響,使主人公從離愁別緒中擺脫出來,自豪地說:「我是一座橋!」它使作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格調轉為昂奮。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導演:王濱 主演:王家乙 呂班 江浩 陳強 劇情簡介: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此後,工人們也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橋導演 哈·克爾瓦瓦茨導演 演員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 地區 南斯拉夫 類型 經典二戰影片 劇情簡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多名游擊隊員前仆後繼的犧牲,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他自己也與他最愛的傑作一同玉碎。 影片背景 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是哈克爾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勛演員巴日沃伊諾維奇出演主角游擊隊少校老虎。這部影片承襲了南斯拉夫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鮮明,飛機大炮加游擊隊,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邊緣。為了挽救危局,德軍將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故事就發生在南斯拉夫,德軍撤退將經過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一個游擊小分隊奉命炸橋,如果炸掉了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大橋的重要性,部署了一個團守衛,大橋四周戒備森嚴,另有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經過一系列驚險、曲折、慘烈的斗爭,在橋梁設計工程師的捨命幫助下完成了任務。這部電影最早在中國放映於七十年代,那是一個極度缺乏精神食糧的年代。所以生於七十年代的人對這部電影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他們津津樂道於劇情和台詞,學吹口哨和口琴並高唱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見》。 這首對於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歌,其實不是南斯拉夫民歌,而是二戰時義大利游擊隊之歌。後來被傳到很多地方,南斯拉夫在1975年的電影《橋》中引用了這首歌。這首歌的原唱為義大利語,「Bella 」是姑娘的意思,而漢語卻翻譯成了朋友。 Bella Ciao這首歌在義大利十分流行,據說聽著它的旋律,大多數義大利人能跟著唱出來

橋主演:卡拉拉·伊莎娃 | Linda Rybová | Vladimír Javorský | Ladislav Ondrej 地區:美國 年份:2003 片長:30 min 看點:關於一位父親不得不在愛與責任間做出選擇的充滿詩意又令人震撼的故事... 故事情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有著可愛兒子的單身鐵路工人,故事發生在冬季,火車站台列車發車的那一刻,鏡頭一開始便選擇了在父親抱著的兒子眼中的站台及火車上的人們,這也為以後的故事埋下了'離別'的伏筆,前半段重兒子的聰明懂事可愛及父子之間情深,後半段情節是父親在愛與責任間做出選擇... 另一條主線是開頭兒子眼中的一個開朗紅毛線帽子女孩,主人公與她互不相識,但是他們在故事中都在對方失意時無意識的給予了對方新的希望...

橋簡介 片名:The Bridge/橋 主要演員陣容: · Aaron Douglas 扮演 Frank Leo · Frank Cassini 扮演 Bernie Kantor · Inga Cadranel 扮演 Jill · Michael Murphy 扮演 Ed Wycoff · Ona Grauer 扮演 Abby St. James · Paul Popowich 扮演 Tommy Dunn · Theresa Joy 扮演 Billy 北美首播時間:2010 Midseason 類型:Drama、Crime 預定集數:13集 實際播出集數:12集 製作公司:990 Multi Media Entertainment Company、CBS Television Studios、CTV、 劇情 CBS電視台2010年度新劇「The Bridge 」是續「Flashpoint」後CBS電視台有一次和加拿大台合作拍攝電視劇,故事講述智勇雙全的警官Frank Leo (Aaron Douglas 扮演)剛被投票選為警察聯盟的領袖,雖然這個頭銜來的有些意外但他已經成為警察聯盟中8000多警察的楷模;在工作中警官Frank Leo 一直是盡職盡責地打擊著街道上的各類犯罪活動,但面對警局的內部腐敗傾向和上司對自己施加壓力使得Frank Leo顯得力不從心。Frank Leo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他的搭檔兼女友Tommy Dunn (Paul Popowich 扮演),兩人在巡邏時經常走過將貧民區和富人區分開的一座橋,除此之外還有上士Bernie Kantor (Frank Cassini 扮演),一個習慣鼓吹道德和理想思想的傢伙;Jill (Inga Cadranel 扮演),是個心眼狹窄的偵探,如果看到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提拔後牢騷做多就是她了;Billy (Theresa Joy 扮演)是個總是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比男人差的年輕女警察;警局局長 Ed Wycoff (Michael Murphy 扮演),是個精明圓滑的正直「小人」,還有精明能乾的檢舉人Abby St. James (Ona Grauer 扮演) 最近剛剛入伙到警察聯盟,對Frank Leo 有幾分好感。如今的Frank Leo 雖然是名利雙手,但是在警局的幕後政治舞台依然少不了與之對抗的敵人。

Ⅷ 冰心短篇小說<<橋>>


飛機漸漸地飛進了雲層,往下看時,連祖國的整齊蔥綠的田野,和蜿蜒閃爍的細細的河流都看不見了,琳達忽然感到此時的她,又像是自己在許多年前寫過的短詩里所說的:恨就在手摸不著天腳也不常踩著地剛剛過去的三個星期,在姑媽家裡過的生活,使她活潑了許多,舒暢了許多,閑適了許多,總的說來,就像關在魚缸里的小魚,忽然又回到了清澈的溪水裡似的!
她離開祖國四十年了,那時她才十歲,先跟父母到了台灣,後來又到了美國。她在美國受的高等教育,和一個在菲律賓生長的華人——劉大偉結了婚,生了一個女兒——安娜。
大偉是一所大學里的經濟學教授,女兒也受著很好的教育。她在家裡盡量說「國語」,也教女兒一些中國的古典詩文,可以說是一個很美滿的美籍華人的家庭。但是自從七年前母親逝世以後,她就覺得自己好像是一葉在大海上飄盪的孤舟,著不到邊際。正是溫柔嫻靜、愛好文學的母親,使她深深地沉浸在祖國的優美文學的心靈環境里。三十六年前,她的父母和她的姑媽、姑爹一道都在台灣教書,他們同時得到美國大學的聘函,姑媽和姑爹毅然回到了祖國,她的父親最後選擇了到美國的道路!不會英語的母親在異國異鄉,常常感到無限的寂寞,又不慣和那些居留在美國的中國太太們打橋牌和麻將,也不會和她們無盡無休地議論著家長里短,她在家務勞動之餘,就是拿起中國的詩詞小說來吟哦誦讀。這時琳達就緊緊地挨在母親身邊,聽她吟誦,聽她述說著對祖國故都和江南風物的描寫和懷念。她覺得母親在她心裡,就是一個抽象的祖國!母親還鼓勵她寫詩,並把她寫的小詩,工整地抄在小本上。
母親死了,父親從台灣得來的關於祖國的消息,都說的是在中共虐政淫威之下,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琳達一想到母親所熱愛的、懷念的祖國,總會憶起舊詩詞里的:昨夜東風里忍回首月明故國凄涼到此或是: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她憂傷,她抑鬱,還感到在她的人格的某一方面,除了不會英語的母親之外,都沒有人和她有心底的共同的語言。她也只有把積壓在心底的話寫成一首一首的短詩,來紀念逝去的人,逝去的歲月,逝去的夢。
八十年代初期,大偉和安娜在暑期里參加了一個到中國去的旅行團,琳達不敢和他們同去,她怕看到凋敝的故國。大偉父女回來時,她又急不可待地問著他們的觀感。大偉說大陸並不像台灣說的那樣可怕可憐。他去到他從未去過的父母的故鄉——廣東梅縣,農民富裕得很,許多家還蓋起了三層樓房。大陸到處都看不到討飯的人,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都是衣著整齊,匆忙而喜悅地工作著。安娜也說大陸很美,北京的宮殿真雄偉,桂林的山水真奇秀,這些都是美國所沒有的。但是琳達卻覺得他們談起中國來,口口聲聲是「大陸,大陸」,缺少一種親切之感。在安娜眼裡,大陸的萬里長城和羅馬的斗獸場,同樣地古老雄偉,北京的天壇也和巴黎的鐵塔一樣的庄嚴挺拔,沒有「親、疏」之別,不像她母親談起這些古跡時那樣地低回,那樣地依戀,那樣「我自己的國家」的神情,琳達覺得有些悵惘。
但是大偉和安娜卻帶來了姑媽用毛筆在仿古信箋上給她寫的一張短簡:
親愛的琳達:
見到了大偉和安娜,真是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安娜長得真像你,不過比小時的你更活潑一些。這次你為什麼不和他們一起來呢?明年你一定來探親,就住在我這里,我和你姑爹都十分想念你。愛你的姑媽即日原來大偉和安娜在參觀一所大學校園的時候,無意中問起兩位老教授的名字——本來他們以為兩位教授在十年動亂中,已經不在人世了——意外地聽說這兩位老人都還健在,雖然已經退休了,卻仍住在校園里,安娜說他們去拜訪時,兩位老人十分高興,招待他們吃了北京的糕點,因為夜裡大偉父女倆還要去聽京戲,沒能留下吃晚飯。看著老人都很健康,住得也很舒適,滿屋的書架,滿院子的花!
於是,在今年夏天琳達就回國來過了三個星期的快樂的探親假。
姑媽沒有孩子,可是家裡十分熱鬧,總是有人來訪,不是他們的學生,就是他們學生的學生。客人稱姑媽為陸老,稱姑爹為耿老。對著客人,姑媽總是摟著她的肩膀,親昵地向她的學生介紹說:「這是陸琳達,我的侄女,從美國回來探望我們的。」於是,這些中、青年人就十分熱情地過來同她談話,還誇她的普通話說得地道,不像是一個久居在外國的人。姑媽還請她的學生們帶她去看一些新鮮的事物,說:「你一定會常回來的,名勝古跡是常存不變的,不過每年會修繕得更完整美好一些,還是去看看一些新的工廠、農村、個體專業戶吧,可以對照出祖國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的情況。」於是琳達在同他們一同參觀訪問的時候,總仔細寫下一些筆記,同時她也小心地問了一些她認為不能問的話,比如:十年動亂中,她姑媽姑爹到底受了折磨沒有,「文化大革命」還會不會重來?
她驚奇地發現這些答話的人都十分自然、樂觀而坦率。他們說,她姑媽和姑爹也和其他的老知識分子一樣,挨了批鬥,住了牛棚,下了幹校,但他們一直都很穩靜,很樂觀,認為這一切違背了正常的人情物理的事,黨和人民不會容忍的,必然很快就會消滅,他們也就這樣地挺過來了。至於「文化大革命」,他們認為決不會再重復了,因為中國人民受的「文化大革命」的苦太重太深了,他們正在展翅起飛,決不會讓這個妖魔再綁住翅膀。這些談話和同年輕人一起的游覽,都使她對祖國更加了解和喜愛。但是她以為最愜意的還是同姑媽姑爹在家裡閑談的時光。姑媽常常提到母親同父親的結合,正是她給牽的線。因為她同母親是最知心的同學。談起她母親在美國時的寂寞和抑鬱,姑媽就有些激動,說:「當初你們要和我們一同回國就好了,你父親也太……」這時姑爹就輕輕地拍著姑媽的手背,微笑著說:「過去的事了,還說它做什麼?
琳琳,你今天打算到哪裡去玩?」談這些舊話的時候,大半在早晨,大家吃著早飯:麵包、雞蛋和稀粥、醬菜,一吃就是大半個鍾頭,比起琳達自己在美國家裡,匆忙地喝過一杯咖啡,就開車走上高速公路,去趕上圖書館的早班,要悠閑得多了。晚上呢,姑媽家的老阿姨會給她做出種種在國外永遠也吃不到的好菜。沒有客人的時候,姑媽又和她談著許許多多她小時候的故事,然後把她送上床,蓋上毛巾被,在她臉上親一下,輕輕地掩上門出去。這時她總想起母親,想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想起自己曾寫過的短詩「等望」的末一節我飲盡青天和夕陽的光彩和草兒一樣不復感到孤單飛機上的回想仍在繼續,一隻扶上她的肩膀的手,把她從沉思默憶中驚醒過來,睜眼看時,原來是一個黃發藍睛的中年婦女,她笑著說:「劉太太,您也到中國旅行來了!」這個很眼熟的女人,大概是常到圖書館來找中國資料的,但是記不起姓名了,琳達就也笑著說:
「我是來探親的,您在中國玩得好嗎?」這時,這個「什麼太太」又已經回頭去和別人說話了。
飛機不知何時又鑽出了雲層,往下看時,是碧波粼粼的大海,是把中國和美國間隔開來的太平洋吧?剛才一聲「劉太太」,把她又喚回到太平洋的另一邊,她居住了三十年的「家」!
琳達捏著手裡微溫的、浸透了兩個小時以前離開姑媽時流下的熱淚的手絹,堅強的姑媽居然也哭了,沒有說出一句話。倒是姑爹緊緊地握著她的手說:「你不是一個兩頭夠不著的邊緣人,你是一座橋,兩頭的橋腳都踏在很堅實的土地上,你要讓橋兩邊的人們,不斷地往來在這座橋上,交流著兩國的文化和感情……」這幾句話在琳達耳邊鳴鍾般地震響著!
琳達忽然不再難過了,她抻了抻衣服,挺起胸來坐直了,「我是一座橋!」她低低地對自己說。1984年9月16日

熱點內容
沈在盛文言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1 00:35:24 瀏覽:824
網游腹黑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1 00:09:23 瀏覽:126
性官總裁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1 00:02:10 瀏覽:710
惡魔高校小說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7-11 00:02:05 瀏覽:979
經典古裝軍事小說 發布:2025-07-10 23:59:06 瀏覽:908
主角靠游戲技能的小說 發布:2025-07-10 23:59:05 瀏覽:305
Yy小說吧都市 發布:2025-07-10 23:58:11 瀏覽:696
女人三十無求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0 23:49:26 瀏覽:27
般般入畫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0 23:44:33 瀏覽:622
寫短篇小說賺錢的網址 發布:2025-07-10 23:36:22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