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輕煙淡霧全部小說

輕煙淡霧全部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03 22:44:06

Ⅰ 求《曉夢輕煙》全本txt完結小說,謝謝

《曉夢輕煙》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PbW3VMkrADi0qjB43-Wksg

?pwd=df66 提取碼:df66
簡介:幽深的天幕,如鉤的新月被籠罩在淡淡的朦朧中。暈黃的光芒流瀉,覆蓋在街邊身形對峙的一對男女上,恍若虛幻。女孩有一雙沉靜的眸子,此刻卻再也不可抑制的閃耀著光芒,似悲傷,也似絕望。

Ⅱ 在廬隱的全部著作中,這曼麗集算不得怎麼重要

著作年表

1920年
《「女子成美會」希望於婦女》(《晨報副刊》,2月19日,雜論)
《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 (《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文藝會刊》,4月1日第2期,雜論)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文藝會刊》,4月1日第2期,新詩)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號,雜論)
《新村底理想與人生底價值》(《批評》,12月5日第4號「新村號」,雜論)
1921年
《勞心者與勞力者》(《批評》,1月11日第6號,雜論) 廬隱著《春愁何處是歸程》《海洋里底一出慘劇》(《時事新報》,1月25~26日,小說)
《一個著作家》(《小說月報》,2月10日第2卷第2號,小說)
《近世戲劇的新傾向》(《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文藝會刊》,4月1日第3期,雜論)
《小說的小經驗》(《時事新報·文學旬刊》,5月29日第3期,雜論)
《一封信》(《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2卷第6號,小說)
《一個病人》(《時事新報·文學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說)
《紅玫瑰》(《小說月報》,7月10日第12卷第7號,小說)
《創作的我見》(《小說月報》,7月10日第12卷第7號,雜論)
《月夜裡的簫聲》(《時事新報·文學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說)
《整理舊文學與創造新文學》(《時事新報·文學旬刊》,7月30日第9期,雜論)
《兩個小學生》(《小說月報》,8月10日第12卷第8號,小說)
《「作什麼?」》(《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說)
《砍柴的女孩》(《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詩)
《哀音》(《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說)
《王阿大之死》(《時事新報·學燈》,9月4~6日,小說)
《靈魂可以賣嗎?》(《小說月報》,11月10日第12卷第11號,小說)
《祝晨報第三周(年)的紀念》(《晨報副刊》,12月1日,新詩)
《思潮》(《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2卷第12號,小說)
1922年
《餘淚》(《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3卷第6號,小說)
《一個女教員》(《時事新報·文學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說)
《一個夜裡的印象》(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匯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郵差》(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匯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傍晚的來客》(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匯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一個快樂的村莊》(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匯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碧濤之濱》(《學藝》,9月第4卷第3號,散文)
《靈魂的傷痕》(《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悠悠的心》(《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詩)
《東游得來的禮物》(《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華嚴瀧下》(《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海邊的談話》(《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
《最後的光榮》(《時事新報·文學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
《月下的回憶》(《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3卷第10號,散文)
《月下》(《時事新報·文學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
《或人的悲哀》(《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3卷第12號,小說)
1923年
《徬徨》(《小說月報》,1月10日第14卷第1號;又載《北京周報》(日文版),3月4、11日,小說)
《離開東京的前一天》(《時事新報·文學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
《浮桑印影》(《學藝》,4月第4卷第10號,散文)
《最後的命運》(《晨報副刊·文學旬刊》,6月1日,散文)
《麗石的日記》(《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4卷第6號,小說)
《月色與詩人》(《晨報副刊·文學旬刊》,6月11日,雜論)
《中國小說史略》(連載於《晨報副刊·文學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 廬隱遺影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國歷代小說》為題,連載於《北京周報》(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雜論)
《流星》 (《晨報副刊·文學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說)
《秋別》 (《晨報副刊》,10月7日,新詩)
《寂寞》 (《晨報副刊》,10月7日,新詩)
《海濱故人》(《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4卷第10號、12月10日第14卷第12號,小說)
《淡霧》(《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12月1日,小說)
《新的遮攔》(《星海》,12月10日,小說)
《將我的苦惱埋葬》(《晨報副刊·文學旬刊》,12月11日,新詩)
1924年
《寄一星》(《晨報副刊·文學旬刊》,1月11日,散文)
《灰色的路程》(《東方雜志》,1月25日第21卷第2號,小說)
《中國的婦女運動問題》(《民鐸》,3月1日第5卷第1號,雜論)
《淪落》(《小說月報》,4月10日第15卷第4號,小說)
《舊稿》(《小說月報》,5月10日第15卷第5號,小說)
《前塵》(《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5卷第6號,小說)
《醉鬼》(《時事新報·文學周報》,6月30日第128期,小說)
1925年
《父親》(《小說月報》,1月10日第16卷第1號,小說)
《海濱消息——寄波微》(《京報副刊·婦女周刊》,3月,散文)
《幽弦》(《小說月報》,5月10日第16卷第5號,小說)
《勝利以後》(《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6卷第6號,小說)
《囈語》(《京報副刊·婦女周刊》,9月2日,散文)
《秦教授的失敗》 (《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6卷第10號,小說)
《危機》(《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6卷第12號,小說)
《海濱故人》(商務印書館,7月初版,短篇集)
《詩人李白》(《小說月報》號外「中國文學研究專號」,雜論)
《郭君夢良行狀》(《時事新報·學燈》,12月7日,祭文)
1926年
《寄天涯一孤鴻》(《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7卷第10號,散文)
《靈海潮汐致梅姐》 (《小說月報》,11月10日第17卷第11號,散文)
《寂寞》(《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7卷第12號,小說)
1927年
《藍田的懺悔錄》(《小說月報》,1月10日第18卷第1號,小說)
《何處是歸程》(《小說月報》,2月10日第18卷第2號,小說)
《文學與革命》(《國聞周報》,5月22日第4卷第19期,雜論)
《月夜孤舟》(《薔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
《秋風秋雨愁煞人》(《薔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說)
《憔悴梨花風雨後》(《薔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說)
《吊英雄》(《薔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詩)
《愁情一縷付征鴻》(《薔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
《婦女的平民教育》(《教育雜志》,第19卷第9號「平民教育專號」,雜論)
《歸途》(《薔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隨筆)
《英雄淚》(《薔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詩)
《研究文學的方法》(《薔薇周年紀念增刊》,雜論)
《公事房》(《薔薇周年紀念增刊》,小說)
《犧牲》(《薔薇周年紀念增刊》,劇本)
1928年
《曼麗》(北平古城書社,1月發行,短篇集)
《寄波微》(《薔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
《偵探》(《薔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說)
《婦女的平民教育》[10](商務印書館,4月,單行本)
《弱者之呼聲》(《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國恥紀念特刊》,新詩)
《雪恥之正當途徑》(《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國恥紀念特刊》,雜論)
《祭獻之辭》(《世界日報》,12月《石評梅女士紀念特刊》,祭文)
《石評梅傳略》(《世界日報》,12月《石評梅女士紀念特刊》,傳記)
《雨夜》(《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9卷第12號,小說)
1929年
《素心蘭——夜的奇跡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
《雲蘿姑娘》(《小說月報》,1月10日第20卷第1號,小說)
《文學家的使命》(《華嚴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雜論)
《夜的奇跡》(《華嚴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
《歸雁》(《華嚴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說)
《畸侶先生》(《真善美》,2月2日紀念一周年號外「女作家號」,小說)
《星夜》(《華嚴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美麗的姑娘》(《華嚴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病中》(《河北民國日報副刊》,2月28日第65號,小說)
《空虛——夜的奇跡之一》(《河北民國日報副刊》,3月1日第66號,新詩)
《漠然——夜的奇跡之一》(《河北民國日報副刊》,3月5日第69號,新詩)
《乞丐》(《華嚴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說)
《春的警鍾》(《華嚴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
《樹蔭下》(《認識周報》,5月15日第1卷第16號,小說)
《沖突》(《華嚴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劇本)
《介之推》(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6月初版,平民讀物)
《不幸》(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6月初版,平民讀物)
《穴中人》(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6月初版,平民讀物)
《秋聲》(《華嚴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
《我生活在沙漠上》(《華嚴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
《青春的權威者》(《華嚴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亡命》(《華嚴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婦女生活的改善》(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0月初版,平民讀物)
《來呵!我的愛人》(《薔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詩)
《去年今日——悼石評梅》(《世界日報·評梅逝世周年紀念特刊》,10月6日,散文)
1930年
《人間天堂》(《益世報》,1月3~9日;又以《地上的樂園》為題,載《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說)
《雲鷗的通信》(《益世報》,2月14日~4月8日)
《歸雁》(神州國光,3月,中篇小說)
《東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廟會,三、鄰居,四、沐浴》(《婦女雜志》,12月第16卷第12號)
1931年
《靈海潮汐》(上海開明書店,1月初版,短篇集)
《雲鷗情書集》(廬隱、李唯建合著)(神州國光社,2月初版,書信集)
《井之頭公園》(《晨報副刊·學園》,2月25日第16號,散文)
《幾句實話》(《晨報副刊·學園》,3月26、27日第45、46號,散文)
《蘋果爛了》(《小說月報》,5月10日第22卷第5號,小說)
《象牙戒指》(未完)(《小說月報》,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號,小說)
《東京小品·五、櫻花樹頭》(《婦女雜志》,第17卷第5號,散文)
《東京小品·六、那個怯弱的女人》(《婦女雜志》,第17卷第6號,散文)
《東京小品·七、柳島之一瞥》(《婦女雜志》,第17卷第7號,散文)
《東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婦女雜志》,第17卷第8號,散文)
1932年
《擱淺的人們》(《讀書雜志》,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說)
《豆腐店的老闆》(《讀書雜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說)
《飄泊的女兒》(《申江日報·海潮》,9月18日第1號,小說)
《雲端一白鶴》(《申江日報》第4版,9月18日,古詩)
《異國秋思》(《申江日報·海潮》,9月25日第2號,散文)
《給我的小鳥兒們》(《華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
《碧波》(《申江日報·海潮》,10月23日第4號,小說)
《補襪子》(《申江日報·海潮》,10月26日第6號,小說)
《野妓拉客》(《申江日報·海潮》,10月30日第7號,小說)
《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報·海潮》,11月13日第9號,散文)
《給我的小鳥兒們(二)》(《申江日報·海潮》,11月20日第11號,散文)
《給我的小鳥兒們(三)》(《申江日報·海潮》,12月11日第13號,散文)
《跳舞場歸來》(《申江日報·海潮》,12月25日第15號,小說)
《小小的吶喊》(《女聲》,12月第1卷第6號,小說)
1933年
《人生的夢的一幕》(《申江日報·海潮》,1月8日第17號,小說)
《前途》(《前途》,1月10日創刊號,小說)
《一個情婦的日記》(《申江日報·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號,小說) 廬隱著《一個情婦的日記》《好丈夫》(《女聲》,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說)
《一段春愁》(《時代畫報》,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說)
《女人的心》(《時代畫報》,2月14日~5月5日,小說)
《女人的心》(四社,6月,中篇小說)
《玫瑰的刺》(中華書局,3月,中、短篇集)
《今後婦女的出路》(《女聲》,3月16日第1卷第12期,雜論)
《水災》(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3月初版,平民讀物)
《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發刊詞》(《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創刊號,序言)
《著作家的修養》(《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創刊號,序言)
《丁玲之死》(《時事新報·青光》,7月2日,雜論)
《災還不夠》(《時事新報·青光》,7月7日,雜論)
《屈伸自如》(《時事新報·青光》,7月14日,雜論)
《監守自盜》(《時事新報·青光》,7月21日,雜論)
《愧》(《時事新報·青光》,7月28日,雜論)
《戀愛不是游戲》(《時事新報·青光》,8月4日,雜論)
《花瓶時代》(《時事新報·青光》,8月11日,雜論)
《我願秋常駐人間》(《時事新報·青光》,8月18日,雜論)
《男人和女人》(《時事新報·青光》,8月25日,雜論)
《代三百萬災民請命》(《時事新報·青光》,9月1日,雜論)
《水災》(《女聲》,9月1日第1卷第23期,小說)
《中學時代生活的回憶》(《女聲》,9月16日第1卷第24期,散文)
1934年
《我的創作經驗》(《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雜論)
《窗外的春光》(《人間世》,4月5日第1期,散文)
《讀詩偶得》(《人間世》,5月2日第4期,散文)
《象牙戒指》(商務印書館,5月,長篇小說)

Ⅲ 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賞析

「煙籠寒水月籠沙」,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

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

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

後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路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3)輕煙淡霧全部小說擴展閱讀: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參考資料:泊秦淮—網路

Ⅳ 詩歌鑒賞(泊秦淮、無題、浣溪沙)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註:
秦淮:即秦淮河。相傳秦時鑿鍾山以疏淮水,所以稱秦淮河。
煙籠寒水月籠沙:為互文見義的句法,即「煙」、「月」都籠罩著「水」和「沙」。
商女:賣唱的歌女。
江:這里指秦淮河。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後人看作亡國之音。

賞析: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此詩為「絕唱」。在晚唐詩人同類題材的作品中,杜牧的這一首可以說是上乘之作。詩人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時揭露了晚唐統治集團中的上層人物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由東晉到宋、齊、梁、陳等王朝,都相繼建都金陵,秦淮河就成為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尋歡作樂,縱情聲色的所謂「金粉」之地。唐王朝建立後,雖然京城在長安,但秦淮河的情況仍然如昔。詩人夜泊秦淮,目睹紅燈綠酒,耳聞笙歌艷曲,觸景而生情,寫了這首千年傳誦的名篇。 首句寫景。詩人描繪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輕煙淡霧,籠罩寒水的圖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樣暗淡凄清,這就為全詩點染了環境,創造了氣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點明上句所描寫景物的具體地點,又以「近酒家」總領最後兩句,並帶出人物。從這兩句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的細密,藝術表現的匠心。如果照一般寫法,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後,那就顯得平直呆板。現在詩人先以秦淮月色凄迷的景色開頭,給人以強烈印象,同時以第二句承轉,詩篇顯得起伏跌宕。後兩句抒情,是全詩的重點所在。這兩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樹後庭花》的歌聲;由視覺到聽覺,敘事中抒情,抒情中議論。詩人鞭撻的對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夢死,不管天下安危的達官貴人,同時詩人感時憂國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詩構思頗具匠心,言近旨遠,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絕中的優秀篇章。

【浣溪沙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愛情的名作,抒發了暮春時節情人之間別離的傷感和痛苦執著的相思之情。
首聯,是感人至深、驚心動魄的千古名句。江淹《別賦》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連用兩個「難」字,更顯「別」的沉痛與哀絕。頷聯、頸聯,寫雙方別後的相思,先以諧音雙關、比喻象徵的手法表觀自己悠悠無盡、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和執著追求的可貴精神;而後又由已及人,設想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境,細膩傳神地表達出雙方相思的刻骨銘心。尾聯藉助神話傳說,表達了與情人互通情意,以慰相思之苦的強烈願望。
全詩以絕妙的構思、新奇的想像、精美警拔的語言,抒寫出深婉悠邈的情思,獨創出一種富於凄迷艷麗之美的詩歌意境,哀婉動人。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戀,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Ⅳ 王融,臨高台,詩歌賞析

《臨高台》
遊人慾騁望,
積步上高台。
井蓮當夏吐,
窗桂逐秋開。
花飛低不入,
鳥散遠時來。
還看雲楝影,
含月共徘徊。

此詩雖不被人認可為律詩,但細品其韻味,還是蠻有一番滋味的。

全詩均採用對仗手法,讀來朗朗上口,品之意蘊十足。
詩人懷著愜意的心情寫下了這首詩,為我們展現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井蓮綻,窗桂開,花美,鳥飛······
透過楝樹茂密的枝葉看到雲高懸青空,朗月徘徊,似是留戀這夜色,不想退去。
從中可以品味出作者的閑適、安逸、恍如隔世之感,沒有凡世的俗塵,摻有文人的詩意。
飽山水而知足,餐風月以為樂;安月夜之恬淡,平聒噪之塵心。

Ⅵ 三春暖詩句

古詩文中有關「三春」的語句: 1、李白 《宣城見杜鵑花(一作杜牧詩,題雲子規)》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劉禹錫 《雜曲歌辭·踏歌行》 自從雪裡唱新曲,直至三春花盡時。 3、孟郊 《遊子吟(迎母漂上作)》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4、韋承慶 《南中詠雁詩(一作於季子詩,題作南行別弟)》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 5、張仲素 《春遊曲三首》 行樂三春節,林花百和香。 6、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一作白頭吟)》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7、李嶠 《四月奉教作》 暄龠三春謝,炎鍾九夏初。 8、周朴 《塞上曲》 黃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見花。 9、杜甫 《太平寺泉眼》 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 10、孫魴 《題梅嶺泉》 爛熳三春媚,參差百卉妍。 11、李昂1 《暮春喜雨詩》 漸侵九夏節,復在三春時。 12、崔珏 《哭李商隱》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 13、李世民 《賦得夏首啟節》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14、杜牧 《子規(又見李白集,題作宣城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15、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二首(一作行軍軍中行路難、軍中行路難)》 三春邊地風光少,五月瀘中瘴癘多。 16、張仲素 《雜曲歌辭·春遊曲三首》 行樂三春節,林花百和香。 17、劉希夷 《相和歌辭·白頭吟》 一朝卧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18、徐堅 《送考功武員外學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 對三春之花月,覽千里之風煙。 19、張南史 《酬張二倉曹楊子閑居見寄兼呈韓郎中左補闕皇甫冉》 折芳遠計三春草,乘興閑看萬里流。 20、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Ⅶ 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

下一句:
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天凈沙·秋
【作者】白樸 【朝代】元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注釋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Ⅷ 煙籠寒水月籠沙是誰寫的,名字叫什麼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註: 秦淮:即秦淮河。相傳秦時鑿鍾山以疏淮水,所以稱秦淮河。 煙籠寒水月籠沙:為互文見義的句法,即「煙」、「月」都籠罩著「水」和「沙」。 商女:賣唱的歌女。 江:這里指秦淮河。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後人看作亡國之音。 賞析: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此詩為「絕唱」。在晚唐詩人同類題材的作品中,杜牧的這一首可以說是上乘之作。詩人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時揭露了晚唐統治集團中的上層人物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由東晉到宋、齊、梁、陳等王朝,都相繼建都金陵,秦淮河就成為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尋歡作樂,縱情聲色的所謂「金粉」之地。唐王朝建立後,雖然京城在長安,但秦淮河的情況仍然如昔。詩人夜泊秦淮,目睹紅燈綠酒,耳聞笙歌艷曲,觸景而生情,寫了這首千年傳誦的名篇。 首句寫景。詩人描繪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輕煙淡霧,籠罩寒水的圖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樣暗淡凄清,這就為全詩點染了環境,創造了氣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點明上句所描寫景物的具體地點,又以「近酒家」總領最後兩句,並帶出人物。從這兩句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的細密,藝術表現的匠心。如果照一般寫法,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後,那就顯得平直呆板。現在詩人先以秦淮月色凄迷的景色開頭,給人以強烈印象,同時以第二句承轉,詩篇顯得起伏跌宕。後兩句抒情,是全詩的重點所在。這兩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樹後庭花》的歌聲;由視覺到聽覺,敘事中抒情,抒情中議論。詩人鞭撻的對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夢死,不管天下安危的達官貴人,同時詩人感時憂國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詩構思頗具匠心,言近旨遠,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絕中的優秀篇章。

Ⅸ 《月滿空山花滿天》鳶天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月滿空山花滿天》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ieeAv881IbvEOUARdYB0AQ

?pwd=ap34 提取碼:ap34
簡介:江湖上,人人都知道,雙凈喜歡玄生。

熱點內容
凌風小說免費閱最新 發布:2025-07-12 15:26:05 瀏覽:608
娛樂圈穿越重生小說原耽 發布:2025-07-12 15:14:09 瀏覽:391
網游對抗類小說 發布:2025-07-12 15:00:17 瀏覽:906
經典穿越異界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12 15:00:14 瀏覽:699
千億總裁寵她的小說 發布:2025-07-12 14:59:23 瀏覽:93
重生成超帥的小說 發布:2025-07-12 14:57:48 瀏覽:950
散文小說經典語句 發布:2025-07-12 14:44:38 瀏覽:281
網游游戲小說開局網吧決斗 發布:2025-07-12 14:43:03 瀏覽:930
都市重生小說合集網盤 發布:2025-07-12 14:39:06 瀏覽:701
都市裡的星辰小說 發布:2025-07-12 14:37:26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