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阿貴主人公短篇小說

阿貴主人公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03 09:20:49

❶ 阿Q正傳中的阿Q是不是應該讀作「阿貴」。

阿Q正傳中的阿Q是不是應該讀作「阿貴」?
答案:一般讀作阿Q,但是也可以讀作阿Gui、阿桂、阿貴。
阿Gui、阿桂、阿貴,阿Q都是可以的。
阿Q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是貧苦農民,受盡剝削壓迫。
不懂的話,歡迎追問。如果滿意,請點擊我的回答左下角「…」,這個點開,有個採納,
請採納下,謝謝。

❷ 求幼兒園故事《沒有大人的世界》

活動目標:理解故事的內容,會講述故事,知道大人很重要。

活動准備:磁帶《沒有大人的世界》、黑板畫。

活動過程:

1、 導課: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阿貴,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阿貴的表情是什麼樣的。生:生氣、不高興。問:他怎麼了不高興了,你們想知道嗎?阿貴呀有一個願望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小朋友們說一說世界上的大人都消失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的?(請小朋友們進行交流)小朋友的想像力可真豐富,小朋友們願意跟老師一起聽一聽阿貴的故事嗎?

2、 聽故事:《沒有大人的世界》

3、 理解故事:故事聽完了,哪個小朋友能說一說:A、阿貴為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你有過這樣的想法嗎?B、阿貴的希望是在哪裡實現的?現實生活中可能實現嗎?C、夢境中的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裡,遇到了哪些困難。(請小朋友根據課文、黑板畫進行復述)D、在遇到每個困難之前,他先是怎麼表現的?

4、 講故事:根據黑板畫的提示和順序講一下故事。請小朋友們嘗試。

5、 練習:請小朋友們看書20頁的圖片,根據阿貴在故事中遇到困難的順序給圖排排先後,並在( )中標出序號並連一連。

6、 小結: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大人到底行不行?還會遇到哪些困難?結論是大人對我們很重要。

活動延伸:如果你是阿貴在夢醒以後你會做些什麼?請小朋友們續編故事。

❸ 阿貴的故事txt全集下載

阿貴的故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❹ 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短篇小說《空中怪物阿貴》

維榮的妻子裡面最後一篇

❺ 南派三叔作品關於盜墓筆記的有哪幾本分別大概講的什麼

第一部 七星魯王宮

位置:山東臨沂蒙山平邑縣附近 墓主:周穆王、魯殤王、鐵面生

50年前,四個土夫子(吳邪的祖輩們)在長沙鏢子鈴發現了戰國帛書,但是很不幸的是其中一位觸碰了機關,變成了血屍。而這份戰國帛書由吳邪的爺爺帶出,但被裘德考騙去了。1974年,裘德考破譯了帛書,由大金牙引吳邪入局,三叔帶著吳邪前往山東的魯王宮。




這個墓相當的詭異,因為它原是周穆王的古墓,卻被魯殤王所盜,同時將穿在穆王身上的能夠讓人長生的玉佣穿在了自己的身上,沒想到卻被自己的軍師鐵面生所害,最後躺在玉俑里的是鐵面生,被悶油瓶掐死了。玉俑500年蛻皮一次,但是未到時間脫下,屍體將會起屍變成血史。所以,在眾人入口的悶油瓶跪下的棺材裡,是周穆王的血屍;路上遇到的最後被悶油瓶擰斷脖子的則是魯殤王的血史。

吳邪在這個墓中得到了紫玉匣子,打開後是蛇眉銅魚(這個是汪藏海盜墓後放入的,用來記錄自己的生平),而悶油瓶則拿走了可以開啟青銅門的鬼璽。說到這個鬼璽,為什麼會在這個墓中?是汪藏海放入的還是魯殤王放入的?其實都不是,這個鬼璽是西王母送給周穆王的(他們倆是情人,後面西王母宮會詳細講述),而魯殤王在盜墓時發現了鬼璽,並用其調動陰兵,而非他所說的夢中大蛇贈予。

第二部 西沙海底墓

位置:西沙 墓主:汪藏海(根據殷商時期的巨大遺址改建的)

西沙海底墓書中一共描述過三次。

第一次:三叔和解連環一起進去的。在考古隊熟睡的那個夜晚,三叔和解連環一起提前按照裘德考給到的地圖偷偷進入。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黑暗中擊中三叔的那個人?那個人是「組織」派來將考古隊中的三叔替換掉(具體原因後文詳細解釋),卻被三叔所傷。這時三叔和解連環互換了身份,三叔躲在墓中沒有出去,而解連環假扮三叔帶領文錦等人進入墓中,這就是第二次的進入了。

第二次:考古隊的進入。解連環在耳室中裝睡,文錦帶領隊伍進入,由三叔吸引眾人,並迷暈眾人。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一方面是因為「組織」在考古隊內部安插了人監視三叔及解連環,另一方面是三叔和解連環想知道療養院的具體位置,將眾人迷暈後交給組織,並跟蹤到療養院的位置,並進行後續操作。

此時的三叔並不是一個人,時而是解連環,時而是三叔,所以在吳邪的印象中三叔才極其的古怪。三叔在屋子下的南宋皇陵中取出黑金古刀,以試探張起靈,並藉由戰國帛書的發現,同吳邪、小哥一起去往了七星魯王宮。在此,整個故事由此串上了。

❻ 魯迅的《阿Q正傳》里的阿Q是念阿quei(阿貴還是阿桂),還是念英文字母Q

一般讀作阿Q,但是也可以讀作阿Gui、阿桂、阿貴。

魯迅認為主人公阿Q的本名應該叫阿桂或者阿貴,按正常邏輯取「貴」或者「桂」拼音的首字母,那就應該叫《阿G正傳》,但當時並沒有「Gui」這個拼音,所以,在魯迅所在的年代,「Gui」就是念「Quei」。



(6)阿貴主人公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阿Q正傳》創作背景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內憂外患,政治腐敗,民眾愚昧,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而以孫中山為首的少數有志之士,披荊斬棘,浴血奮戰,試圖挽救危亡的中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它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偉大任務。

資產階級把有強烈革命要求的農民拒之門外。因此,廣大農民在革命之後,仍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承受著政治上的壓迫,經濟上的剝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魯迅以思想家的冷靜和深邃思考,以文學家的敏感和專注,觀察、分析著所經歷所思考的一切,感受著時代的脈搏,逐步認識自己所經歷的革命、所處的社會和所接觸的人們的精神狀態。這便是《阿Q正傳》基本的寫作背景。

❼ 越牆天使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越牆天使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文侖和智賢在日本東丸實習了兩年,在李展濠的幫助下,半年之前,紫薇和她媽媽駱貴芳已移居到香港,其表妹茵茵自然也一起同來。
兩個月後,紫薇和文侖終於結婚了。
而駱貴芳依然和茵茵住在一起,紫薇婚後,已遷離李展濠送給駱貴芳的半山區豪宅,另送了一層豪宅給紫薇,作為她和文侖的結婚禮物。
紫薇和文侖婚後,搬到這個位於大坑道的新居,這個單位面積極廣,足有五千餘平方呎,除客飯廳和主人套房外,還有三個房間,兩個工人房,李展濠同時替他們請了兩個家佣,卻是一對夫婦,男的叫阿貴,是個年近四十的中年人,而阿貴的妻子,叫作阿萍,是個三十齣頭的婦人,紫薇和文侖都稱呼她做貴嫂——
結婚後的紫薇,在文侖的疼愛下,讓她感覺人生是多麼美好和幸福。當然,紫薇也很愛他,但唯一令紫薇不滿的,卻是文侖不讓她繼續工作,要她整天獨個兒呆在家,在這些日子裡,可說把紫薇悶死了!幸好母親駱貴芳也常來探望紫薇,還不時住上一兩天,使她多少能調劑一下這悶……
應該是全本了

❽ 變行計小說全文閱讀txt文件

鏈接:

提取碼:qbd3

《變行計》是阿貴102創作的網路小說,發表於起點網。

❾ 魯迅文章里人物大都叫作「趙…」為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小說人物的名字,從符號學觀點看,是構成人物能指的識別標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拉丁語有所謂「命名即規定」的說法。因此,小說家們對筆下人物的名稱,尤其是主人公的名稱,大抵要費一番腦子才能確定下來。例如,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奧涅金」這個名稱以及萊蒙托夫《當代英雄》中的「皮卻林」,從俄語源學來講,與流經西伯利亞地區兩條同名河流有直接聯系。這兩條河流流經半途都消失了。作家選用它們做筆下的名字,已暗喻了人物將來的命運。①其他如狄更斯、享利、詹姆斯、巴爾扎克和果戈理都喜歡採用擬聲語調的命名法②。國外研究小說家的論文、專著對作家命名問題也給予了應有的關注③。 中國人對姓、名、號、謚號、別號之類也十分重視,《左傳》有申?#93;論命名的記錄。《曲沃滅翼》一章,竟有把國家內亂不止歸之於命名不當的記載。從作家創作構思而言,據說,李季在寫《王貴與李香香》時,曾為女主人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名字而苦惱。同樣的苦惱也折磨過小說家李准。他在寫作《李雙雙小傳》時,在決定使用「李雙雙」前,也曾在擬定的不同的名稱間反復地挑選。 魯訊是否也曾為自己筆下人物命名問題苦惱過?他是否也重視這個問題呢?回答是肯定的。魯訊晚年就曾感嘆過「創作難,就是給人起一個稱號或諢名也不易」④。 許壽裳曾指出魯訊的一個習慣:「魯訊對人多喜歡給予綽號」⑤,如稱嚴復為「不佞」,名蔣智由曰「無威儀」,稱許廣平是「害馬」,這些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事。 魯迅發表文章署名非常多。如果說他晚年寄寓上海這樣做是出於環境險惡不得已而為之的話,早年他也仍有許多名、號,這表明他也有為自己取新名的嗜好。 給人起綽號的習慣,表明魯迅成為小說家之前就有的小說家的天賦:具有明確的判斷力和表現才能,長於抓住人的某種特徵--外在的和內在的。替己取筆名的嗜好,顯示魯迅對新筆名所隱含的內涵的重視。比如「魯迅」二字就有「愚魯而迅行」之意,包含著一種對自己的激勵。 魯迅這兩種習慣和他對人物命名的重視,在他的創作中有何體現?他為人物命名時,是隨意而取、率性而為,還是「一名之立,旬月踟躕」?尤其是,在人物名號這一能指的「識別標志」中又潛藏著怎樣的所指內涵?本文以《吶喊》、《彷徨》中的小說為例,對此進行一番探究。 大致上可以把魯迅小說中人物的名字分成以下幾類: a、帶有地方民俗色彩的,如閏土、九斤、七斤、八三之類。 b、具有象徵意味的,如「狂人」、「古久先生」、華老栓、夏瑜以及《示眾》中的禿頭老頭子、老媽子等。 c、含有一定文化內蘊的。如阿Q、陳士成、魏連殳、四銘、學程、高爾礎等。 d、反映人物外在生理特徵的名字。如駝背五少爺、花白鬍子的人、藍皮阿五之類。 e、其它。如單四嫂子、王九媽、康大叔等。 人名的賦予,其實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但這種隨意性卻因作家欲使人名這一識別標志具有理據性而受到限制。魯迅的命名從手法論運用了這樣幾種:視覺手法,如阿Q、小D、N先生,漸進變化的九斤--七斤--六斤,亦可歸入此。聲覺手法,即由擬聲詞構成的名字,最典型的就是古久先生。形態手法,通過常用的派生手段構成的人名,使讀者能認出其中文化背景和身份地位,如趙貴翁、學程、魯四老爺、舉人老爺等。 從魯迅構思小說人物的習慣來看,他筆下的人物大都有生活中的原型。原型自然也有自己的名號。魯迅在把他(她)們寫進小說時,小說人物的名字是對原型名字加以改造的結果。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中對此做過近乎「索隱」式的考究,比如孔乙己和孟夫子、單四嫂子與單媽媽、阿Q與阿桂、閏土與運水,普悌恩大夫與狄博爾大夫,小說人物的名字與真實原型的名字都有一定的關聯。小說里這些人物名字的得來,似乎用不著魯迅去推敲。那些帶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九斤之類的名稱,彷彿也不需要魯迅去斟酌。 《阿Q正傳》中,魯迅談到為主人公命名之難,如果把主人公稱作阿Quei,無論寫成阿桂或是阿貴都可以,更何況人物原型就叫阿桂。但他寧肯選擇阿Q。魯迅小說中還有些人物名字,彷彿不是作家為之命名,而是小說中別的人物為之起的綽號或者人物自己改名。前者如孔乙己名字的來歷,後者如高爾礎名稱的由來。以魯迅對自己筆名所隱含的「深意」的重視,他不可能隨意對待筆下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命名。其實,即使那些看起來是信手寫下的九斤這一名稱,從他對九斤--七斤--六斤順序安排來看,這一名稱也是魯迅深思熟慮的結果。 按照西方的命名理論,名字實質上「是一些縮略的或偽裝的限定摹狀詞,或者至少這些摹狀詞是同義的。命名活動就能在思想上把一組限定摹狀詞或一組特性與一個名稱相關聯」。現實生活中,為某人命名曰貴、富等,或者自己改掉舊名換用新名,在這一命名活動中,表達了一種把名稱所包含的意蘊賦予被命名者的意願(也有相反的例子,所謂起賤名而取反義)。中國傳統的根據人物名字推算人的命運,早被人視為一種迷信,但它和「命名即規定」這條拉丁諺語實質是一樣的。它們透露的是人類原始思維的一種特徵,即「常以為名字和它們所代表的人或物之間不僅是人的思想概念上的聯系,而且是實在的物質的聯系。」(7)小說創作中作家為人物命名時,也喜歡把某種名稱所包含的特性賦予被自稱的人物。人物名所包含的信息是如此之多:民族的、時代的、民俗的、性格上的、生理特徵等等,都可從名稱中分析出來,不僅如此,小說人物的名稱中還發揮著種種美學上的功能。我們且以魯迅小說人物名稱為例展開分析。 魯迅小說中的人物,不用說主人公了,就是那些次要角色,無不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除了與魯迅長於選擇人物最有代表性的語言和動作有關外,也與魯迅擅於用最貼切的名稱為人物命名有關,比如「豆腐西施」楊二嫂,「豆腐西施」這一綽號既點明了人物性別、職業、身份,又刻畫出愛沾便宜的特性。再如「花白鬍子」、「駝背五少爺」、「藍皮阿五」、「紅鼻子老拱」等,都是一些次要人物,魯迅根據人物的部分生理特徵為之命名,人物一出場,即是對人物進行描寫。當然,這里的出場首先是運用名稱,是某個名稱躍入閱讀者的目光中。給人物以恰切的名稱,這也是魯迅式的白描手法中的一種。這樣的命名,也正如韋勒克、沃倫指出的那樣,是塑造人物最簡便的方式。(8) 魯迅還運用命名達到一種反諷的效果,比如「陳士成」這個名稱,它暗喻的內容與故事情節的發展形成鮮明的反差。陳士成不僅沒有因讀書而成功,讀書一考功名反而戕害了他的一生。再如《肥皂》中,「四銘」、「學程」、「道統」、「薇園」,這些名稱揭示了人物的讀書人的身份。「四銘」,「四」即可指排行為四,又可指銘記的四件事--它或是家族祖先四件功德,或是四條道德遺訓。而「學程」之「程」,自然是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道統」即封建理學之道統,而「薇園」儼然一隱士高人之別號。小說寫四銘買了塊肥皂送給太太。當四銘把肥皂遞給太太時下意識地直把眼光射在她的脖子上。講到街上的討飯姑娘,贊美著她的孝道,卻也不忘轉述在街上聽到的兩個光棍的話:「阿發,你不要看得這貨色臟。你只要去買肥皂來,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四銘去買肥皂是否與聽到的這句話有關?小說沒有交待。四銘太太飯席上表示拒絕用肥皂,指出四銘買肥皂原是打算送給討飯女的。四銘聽了這句話,臉上竟流出油汗,這彷彿是四銘的心思被太太點破後的尷尬的寫照。道統、薇園來訪,四銘向他們重新轉述那兩個光棍的話,道統樂不可支,反來復去地重復著「咯支咯支」,直到引起四銘的憤怒才作罷。他們的名稱顯露的身份、學識、信仰,儼如民國初年世風澆薄的社會里的中流砥柱,正人君子,這和他們外在的言語,下意識的行為,更深一層的潛意識,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魯迅用不著去點明人物的職業、身份,僅僅通過命名的方式傳達出這一切,從而達到小說所欲追求的反諷效果。 這一點同樣體現在《高老夫子》中高爾礎的命名上。一起打牌、看戲、喝酒、跟女人的朋友黃三來邀高夫子去打牌,看到桌上的帖子才知老友改了名,高老夫子不屑於向黃三解釋為什麼改稱高爾礎,心中嘲諷著黃三隻會打牌,「到現在還沒有留心新學問,新藝術」。對黃三的詢問只是高傲地一笑。但這個「留心新學問,新藝術」的高老夫子,並不比黃三高明多少。他改名高爾礎,自然有傾慕高爾基之意,實際上他連「高爾基」這三上字的含義都沒弄懂,頗有把高視為姓,「爾」作輩份的嫌疑。所謂的改名,不過是附庸風雅的把戲。而在自鳴得意於自己留心新學問時,在報上偏偏奢談什麼整理國史之宏論。這樣自稱自己,標榜自己的「新」,接受的又是教國史的「舊」。總之,種種反諷實已暗含於「高爾礎」這個名稱中了。 魯迅在為小說人物命名時,還考慮到把人物性格的形成灌注於名字之中,這可以「愛姑」這個名稱為例加以說明。歷來人們把愛姑看成魯迅小說里最富有反封建思想的農村婦女形象。這其實拔高了人物形象。愛姑敢在眾人面前大模大樣地將鉤刀樣的腳擺成一個「八」字坐在父親身旁,毫無忌憚地罵自己的丈夫、公公是「小畜生」、「老畜生」,和丈夫鬧離婚,一鬧就是三年,勇敢地在七大人 面前申訴自己的冤屈,實際上並不是對封建思想的反抗,而是性格使然。魯迅名之為「愛姑」,又交待其父是沿海三六十八村數得著的人物,又有六位兒子,可見愛姑是家庭的寵兒,父親的掌上明珠。這是她婚前生活的環境,也是她潑辣大膽性格形成的背景。短篇小說大都是截取人物的某一片斷生活加以敘述和描寫,這一文體特徵,使它不可能象長篇小說那樣全方位地展示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它必須在數量有限的因素中完成對人物的塑造。同時,它又必須對人物性格的形成進行必要的交待和暗示,否則人物的行動便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在我看來,魯迅選擇「愛姑」這一名稱就是這樣的一種暗示。沒有這種暗示,則無法理解愛姑大膽潑辣的性格;而愛姑如果不具備這種性格,也無從構成受姑-――七大人之間的沖突。愛姑的「反抗」不過是逞一時之勇,根本上也不可能具有什麼反封建思想的因素。 從表面上看,《示眾》中的禿頭老頭子、老媽子之類的命名和藍皮阿五之類的命名是一樣的,都抓住了人物外在生理特徵。仔細辨析便會發現,二者之間有本質上的差別。藍皮阿五之類,只是小說中的配角,在小說主題,價值、意義的形成中占據次要地位;《示眾》其實無所謂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胖孩子」、「老頭子」、「老媽子」、「小學生」、「工人」、「長子」、「車夫」、「橢圓臉」,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共名,這就是「群眾」。「群眾」才是這篇小說的真正主角。「老頭子」這種名稱,胖也好,瘦也罷,名張三,叫李四,都不重要,它本身也是一個共名。它既指小說中當時圍觀中的這一個「老頭子」,也是指所有的「老頭子」。其它名稱大致和此類似。因此,此篇小說人物命名,帶有很強的類型化特色。 同樣屬於類型化名字的,還包括大名鼎鼎的阿Q。日本學者丸尾常喜從阿Quei這個讀音背後探究這個形象背後的「鬼」影。這種解讀「確實拓展了阿Q的藝術空間」。(9)從命名手法而論,丸尾常喜實際上把阿Q的命名歸之於擬聲法之列。當然他沒有這樣做,但他分析的起點證明他是這樣做的,和「阿鬼」有更深的聯系。有些研究者也常常為阿Q的讀音辯解:魯迅不是明明說「Q」是「Quei的省略嗎?因此,「Q」理所當然地應讀「貴」或「桂」。這種主張並沒有改變人們照常按照「Q」的英文名稱讀成「阿Q」。更主要地,這個名稱首先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看」的。從命名手法看,魯迅運用的是視覺手法。「Q」的上半部分,更令我想起阿Q患過癩瘡疤的光禿的頭部,一個發亮的被剃了發的腦門前額;下面的那一撇則象阿Q腦後拖著的那根小辮。這種聯想或許顯得突兀,但它首先是建立在魯迅對滿清政權強加給中國男子頭子上那根發辮的極端厭惡和敏感上。精通美術的魯迅對色彩、線條的象徵意義是重視的。「Q」圖形所指代的意義未嘗不與此有關。其次,這種聯想也是建立在對《阿Q正傳》主題的認同上。誰都承認,《阿Q正傳》是以暴露國民性弱點為主題。在探討國民性弱點形成之時,魯迅有一個觀點便是中國國民性弱點的形成與異族的入侵有關。阿Q這個名稱中「Q」正暗示了這一點。為什麼晚清民初對國民性弱點的探討突然重視起來?這與中央帝國的迷夢被外國的堅船利炮打破有關。「阿Q」的精神勝利法正是中西文化大沖撞中產生,「阿Q」這個名稱正是「阿(中)+Q(西)」,是否也暗指它產生的時代大背景?沒有哪一個中國人會叫阿Q,但是魯迅的本意也不是寫哪一個中國人。寫阿Q,是寫每一個類似於阿Q的人,因而「阿Q」這個名稱,是一個帶有類型化色彩的名字。 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曾指出:「專有名詞始終值得小心對待,因為可以說,專有名詞是能指之王,其伴隨意義十分豐富,是有社會意義和象徵性」。小說人物也屬專有名詞之列,同樣也是「能指之王」。因此,我覺得,研究魯迅,也應該象重視研究魯迅的眾多筆名、作品集名稱那樣重視剖析魯迅筆下的人物名稱。因為命名問題在作家創作過程中雖小,卻遠非不重要。 1、這是俄國文學研究專家王智量教授告訴筆者的觀點。 2、3、8、參見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中譯本 三聯書店1984年版245頁 4、《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 5、《亡友魯迅印象記》9-10頁 6、索爾·克里普克《命名與必然性·中譯本序》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版 7、弗雷澤《金枝》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362頁 9、參見《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5期 原文載於1995年第1期《魯訊研發月刊》

❿ 魯迅寫的〈阿Q正傳〉阿Q到底念啥

念gui

阿Quei是當時的拉丁文拼法 ,簡稱阿Q(阿桂、阿貴)

魯迅在《阿Q正傳》中這樣寫到: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麼寫的。他活著的時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後,便沒有一個人再叫阿Quei了,那裡還會有「著之竹帛」的事。若論「著之竹帛」,這篇文章要算第一次,所以先遇著了這第一個難關。我曾經仔細想:阿Quei,阿桂還是阿貴呢?倘使他號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間做過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沒有號——也許有號,只是沒有人知道他,——又未嘗散過生日徵文的帖子:寫作阿桂,是武斷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貴了;而他又只是一個人:寫作阿貴,也沒有佐證的。其餘音Quei的偏僻字樣,更加湊不上了。先前,我也曾問過趙太爺的兒子茂才先生,誰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據結論說,是因為陳獨秀辦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國粹淪亡,無可查考了。我的最後的手段,只有托一個同鄉去查阿Q犯事的案卷,八個月之後才有回信,說案卷里並無與阿Quei的聲音相近的人。我雖不知道是真沒有,還是沒有查,然而也再沒有別的方法了。生怕注音字母還未通行,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國流行的拼法寫他為阿Quei,略作阿Q。這近於盲從《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還有什麼好辦法呢。

熱點內容
女主重生後霸道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12 19:40:20 瀏覽:172
求從煉氣期到大乘期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2 19:40:18 瀏覽:428
都市言情小說推薦男主高智商 發布:2025-07-12 19:40:09 瀏覽:696
免費小說迷總裁在上 發布:2025-07-12 19:35:00 瀏覽:165
鄉村言情小說丅XT 發布:2025-07-12 19:14:11 瀏覽:479
市井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12 19:08:39 瀏覽:896
我和女神稱霸荒島小說免費看 發布:2025-07-12 19:07:14 瀏覽:189
小說大婚晚成結局 發布:2025-07-12 18:56:28 瀏覽:263
重生小說女主角名字姓顏的 發布:2025-07-12 18:54:48 瀏覽:24
古代言情女主容離是哪部小說 發布:2025-07-12 18:51:42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