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短篇小說
❶ 大意失荊州故事梗概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引至網路文庫,歡迎到我們荊州來做客)
❷ 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是什麼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2)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故事起因
荊州,《三國志》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赤壁鏖戰曹操敗北,劉備迂迴百折,方達到「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的目的。
劉備所以會言而無信(直把魯肅做掌上觀的態度後人當有評述)一而無信、再而無信,荊州已不僅是諸葛亮所說的聯吳抗曹的重要地理依據,更逐漸成為三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交叉、匯聚點。點以帶面,面關全局。劉備借荊州後,誰來鎮守已經顯得尤為重要。
諸葛亮也是劉備的思考軸心。諸葛亮是聯吳的倡導者,昔司馬德操言之曰「此間有俊傑。得卧龍即得天下」,雄才大略、驚天地泣鬼神!荊州的重要性諸葛亮既是發現者,也會是全力守護者。
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恰是江東孫權的謀士,劉備私下以為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在荊州恐不大超脫(也就是不大自然,誰知道劉備怎麼想的。不大超脫含義甚多),或者就是不大放心。我好不容易借來了,沒准因為你哥哥你再還回去!那可不是劉備的本意。張飛。讓此公守荊州重鎮,劉備糊塗尚不至於此也。
只有關羽了。劉備善於政治手腕,為不引起諸葛的懷疑(一說為當時劉備器重龐統甚於諸葛,故把龐統帶於身邊侍侯),決定由關羽協助諸葛共同管理荊州。但是很快,龐統命喪落鳳坡,劉備悲痛之餘,當即調諸葛至西川。至此,荊州的重任全部交給了關羽。
❸ 三國演義關羽大意失荊州詳細情節
關羽調遣重兵防守荊州,呂蒙無可攻入之地,後來陸遜獻計...
陸遜帶著禮物和幾萬精兵,乘船到了荊州的關卡,烽火台那裡,拍關羽馬屁,就說關羽如何如何神勇,都見了都怕之類的話。
關羽對陸遜放鬆警惕,並且同意陸遜在烽火台駐扎一晚,然後陸遜買通烽火台守將,佔領烽火台。。。
後來關羽迫走麥城,在麥城,關羽遣一個武將..(不記得誰了,好像周倉)去向孟達,劉封調集救兵,後來孟達劉封不願意出兵,關羽只好突圍,突圍過程中被絆馬索絆倒,就是一條繩子綁在樹中間,馬一過去就摔倒了,然後關羽被擒。
❹ 關羽大意失荊州 簡短概括
關羽大意失荊州故事如下:
周瑜死後,孫權任命呂蒙為大將軍,派他進攻荊州。呂蒙知道關羽很驕傲,喜歡被人誇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呂蒙派人帶著書信和禮物來拜見關羽,他在信中將關羽吹捧一番,說關羽非常勇敢,一個人就能打敗曹操的軍隊。
關羽看完呂蒙的信以後非常高興。他笑著說:「哈哈,呂蒙膽子真小。看來我不用擔心吳國來進攻了」。然後,他派出更多的士兵進攻曹操,一點也不管荊州了。
孫權知道以後,和曹操約定一起進攻關羽。呂蒙把士兵藏進大船里,外面劃船的人打扮成商人的樣子,向荊州駛來。
有人向關羽報告,吳國有船對過來。關羽聽說是商船,就說:「呂蒙怕我,不敢來進攻。肯定是商人過來做生意,沒關系」。
呂蒙的船隊很快就到了荊州城外。到了晚上,藏在船里的士兵沖了出來,把在岸邊巡邏的蜀國士兵全部抓上了船。
呂蒙為俘虜們解開繩子,還送給他們衣服和食物,並且問他們怎樣才能攻下荊州。俘虜們感激的說:「謝謝你們不殺我們,我們可以為你打開城門」。
等到半夜的時候,這些俘虜來到城下叫門,守門的士兵看見是自己人,就開了城門。這時,吳國的軍隊一下子就沖了進去。其他守城的士兵抵擋不住,只好逃走了。
荊州又落到了吳國手中,關羽因為自己一時大意而沒有守住荊州。
(4)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關羽的其他故事
1、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以後,諸葛亮三計氣死周瑜,得了荊湘九郡。其中荊洲是當時軍事要陣,為兵家必爭之地。劉備為完成三足鼎立之勢,需奪取西川以立其業,故派大將關羽鎮守要地荊洲。吳國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始終不放棄奪回荊洲的想法。
因此,設酒宴名為招待關羽,實為鴻門之宴,宴請關羽過江到東吳。席間埋伏刀斧手欲殺之,關羽久戰沙場,熟讀兵書,早知是計,便有所准備。故而,只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提著寶刀,輕駕小舟,單刀赴會。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互相敬酒,實則以魯肅為人質 以脫身。
2、水淹七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衍)士仁守公安,率駐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軍隊向襄陽、樊城進發,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關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於禁、龐德救援。龐德預制棺木,誓與關羽死戰。
適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漲,困住於禁、龐德。關羽發現於禁部隊旗號不整,軍士慌亂,又見襄江水勢甚急,了解了地形,又根據秋雨連綿,襄江之水必然泛漲的情況,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又於漢水口預備戰筏。
當夜風雨大作,於禁軍隊大亂,關羽及眾將皆搖旗鼓噪,乘大船趁勢而下大敗敵軍,活捉了於禁和龐德,大敗敵軍。
3、溫酒斬華雄
汜水關大戰,華雄打敗孫堅又連殺兩員大將,聯軍不敢應戰。關羽請戰:「不殺華雄,願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說「將軍喝了這杯熱酒前去殺敵」。
關羽說:等殺了華雄回來再喝」言畢提刀前去。帳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曹欲派人前去打探,忽然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著華雄的頭往地一擲。這時,杯中的酒還是熱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意失荊州
❺ 關於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
拓展資料: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❻ 大意失荊州的故事主人公 大意失荊州是誰的故事
1、大意失荊州主要講述三國名將關羽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失去荊州三郡的故事。
2、荊州占據天時地利,對蜀吳兩方都非常重要,一直是曹操和孫權想要爭奪的地方。但是鎮守荊州的將領關羽勇猛異常,所以孫權和曹操一直沒有得逞。後來,曹操趁關羽出兵攻打自己管轄的襄樊地區時,聽取司馬懿之計,暗中聯合東吳夾擊關羽。東吳的大將軍呂蒙接到消息後,一邊派人給關羽獻上禮物以示友好,另一邊卻暗中出兵准備偷襲荊州。關羽收到禮物後,以為呂蒙對其並無威脅,於是撤出了大半的軍隊去圍攻樊城。而呂蒙趁機扮作商隊,靠著夜色騙過了荊州的守軍,一舉偷襲了荊州。知道荊州被呂蒙佔領後,關羽非常生氣,但是樊城也久攻不下,只好退守到麥城。
❼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內容,一百字左右.
關羽當時遠征樊城,荊州空虛。曹操採納司馬懿之計,一面調五萬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聯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那時,東吳守將是大將呂蒙,很厲害。關羽為防呂蒙,留下重兵防範,呂蒙難攻。這時,陸遜獻計說:『關羽自恃英勇無敵,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將軍辭職,關羽一定中計。』呂蒙依計而行,關羽果然中計,便把荊州重兵調來攻打樊城。結果,呂蒙率吳軍攻破荊州。關羽被迫走麥城,被吳軍設計俘虜並殺害。後來張飛為了給關羽報仇,匆忙上陣,對部下過於苛刻,大醉之後被部下所殺。劉備也被打得是一蹶不振。在白帝城,劉備把他的孩子阿斗托給諸葛亮,這就是著名的『白帝託孤』……
另附參考資料:
關羽並非大意失荊州
關羽並非大意失荊州,荊州之失,乃勢所必然。
第一 荊州乃軍事必爭要地。對蜀來說,孔明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反過來說,既然威脅到宛、洛,那魏又豈能置之不理。對吳來說,奪取荊州,「全據長江以守,以待天下之變」也是大的方針策略。荊州只要有機可乘,誰都想據為己有。
第二 劉備取西川,使魏吳有機可乘。
於是遂請孔明,同議起兵西行。孔明曰:「荊州重地,必須分兵守之。」玄德曰:「吾與龐士元、黃忠、魏延前往西川;軍師可與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守荊州。」孔明應允。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公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陵,鎮公安。玄德令黃忠為前部,魏延為後軍,玄德自與劉封、關平在中軍。龐統為軍師,馬步兵五萬,起程西行。這里已分馬步兵五萬。
因龐軍師被張任在落鳳坡前箭射身故。孔明曰:「既主公在涪關進退兩難之際,亮不得不去。」孔明遂與了印綬,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一班兒輔佐雲長,同守荊州。一面親自統兵入川。先撥精兵一萬,教張飛部領,取大路殺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為頭功。又撥一枝兵,教趙雲為先鋒,溯江而上,會於雒城。孔明隨後引簡雍、蔣琬等起行。當日孔明引兵一萬五千,與張飛同日起行。這里至少又分兵一萬五千。
至此,荊州還能有多少兵來守呢?正如司馬懿獻計曹操:「臣有一計,江東孫權,以妹嫁劉備,而又乘間竊取回去;劉備又據占荊州不還:彼此俱有切齒之恨。今可差一舌辯之士,齎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那時大王興兵去取漢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救,勢必危矣。」
荊州乃重地,又前後兩次分兵,在危急之時,劉備又不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雖孫武吳起不能為。劉備不發兩川之兵,也是棄輕就重,無奈之舉。益州漢中要分兵鎮撫,那才是三國鼎立的根本。
孔明入川時對關羽曰:「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雲長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雲長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州。」雲長問:「那八個字?」孔明曰:「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雲長曰:「軍師之言,當銘肺腑。」這是一廂情願,實力不濟,怎麼東和孫權?在關羽拒婚之前,東吳已有兩次對荊州虎視眈眈。劉備分兵入川,早有細作報入東吳。吳侯孫權會文武商議。顧雍進曰:「劉備分兵遠涉山險而去,未易往還。何不差一軍先截川口,斷其歸路,後盡起東吳之兵,一鼓而下荊襄?此不可失之機會也。」權曰:「此計大妙!」因吳國太大怒:「吾一生惟有一女,嫁與劉備。今若動兵,吾女性命如何!」遂叱退眾官。國太恨恨而入。孫權立於軒下,自思:「此機會一失,荊襄何日可得?」後孫夫人回吳,具說張飛、趙雲殺了周善,截江奪了阿斗。孫權大怒曰:「今吾妹已歸,與彼不親殺周善之仇,如何不報!」喚集文武,商議起軍攻取荊州。正商議調兵,忽報曹操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孫權大驚,且按下荊州,商議拒敵曹操。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卻說東吳孫權,知玄德並吞西川,將劉璋逐於公安,遂召張昭、顧雍商議曰:「當初劉備借我荊州時,說取了西川,便還荊州。今已得巴蜀四十一州,須用取索漢上諸郡。如其不還,即動干戈」。商議起傾國之兵,來取荊州。忽報:「曹操又起三十萬大軍來也!」權大驚,且教魯肅休惹荊州之兵,移兵向合淝、濡須,以拒曹操。縱然關羽不拒婚,東吳就不取荊州嗎?
義薄雲天、智勇雙全,被封到「蓋天古佛」的關羽,竟然長時間背負著「大意失荊州」的罪名,確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❽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跪求梗概(200字左右)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關羽當時遠征樊城,荊州空虛。曹操採納司馬懿之計,一面調五萬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聯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那時,東吳守將是大將呂蒙,很厲害。關羽為防呂蒙,留下重兵防範,呂蒙難攻。這時,陸遜獻計說:『關羽自恃英勇無敵,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將軍辭職,關羽一定中計。』呂蒙依計而行,關羽果然中計,便把荊州重兵調來攻打樊城。結果,呂蒙率吳軍攻破荊州。關羽被迫走麥城,被吳軍設計俘虜並殺害。
(請採納)
❾ 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蜀關羽過於傲慢,東吳陸遜利用這一點,假意贊許關羽功勞,讓其對自己放鬆警惕。果然關羽中計,撇下荊州北去抗曹,結果呂蒙借機白衣渡江,火速奪取荊州,只落得關雲長最後敗走麥城。
❿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是什麼
故事如下:
三國時,在赤壁之戰之後,關羽負責鎮守荊州五郡,後關羽率兵遠征樊城,曹操一邊調精兵救援樊城,一邊通知東吳暗襲荊州,東吳守將呂蒙假裝辭去將軍一職。
但關羽為人過於傲慢,東吳的陸遜利用了關羽的性格弱點,表面上贊許關羽功勞,讓其對自己放鬆警惕。果然關羽中計,撇下荊州北去抗曹,結果呂蒙借機白衣渡江,火速奪取荊州,只落得關雲長最後敗走麥城。
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背景
大意失荊州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關羽,講述了關羽因為疏忽大意最終導致荊州三郡失陷的故事。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導致荊州三郡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