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短篇小說新娘
1. 契科夫嫁妝的主要內容
《 嫁妝 》主要內容:
奇卡瑪索娃的女兒瑪涅奇卡行將出嫁,母女倆縫制了許多衣服,但瑪涅奇卡不幸離開人世。她的孤苦伶仃、身穿喪服的老母仍在一個勁兒的縫制衣服。
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本性,親情的冷漠都可以讓本該很美妙的東西變得很脆弱和不堪一擊,物貴於人,而財物每天都在更換主人,人不如財物,人過分依賴財物,人就會因為財物命運變得十分戲劇化,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對財物的重視和瘋狂過分的追求,讓人演變為財物的奴隸,整個社會的命運被外在無法預測而多變的形勢吞沒,每個人都在服從或者進行無力的掙扎。
(1)契訶夫短篇小說新娘擴展閱讀:
契訶夫(1860~1904)全名叫安東·巴浦洛維奇·契河夫,19世紀末俄國具有世界聲譽的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於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凡卡》《裝在套子里的人》《公務員之死》等。
2. 契訶夫作品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俄國短篇小說藝術大師,出色的戲劇家契訶夫,他的創作特色有以下幾點:1
契訶夫的作品善於以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平凡的現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2
結構精巧、結尾開放性,給人以想像空間。
3
風格獨特,諷刺小說幽默辛辣、新穎活潑、短小精悍。
4
語言簡潔明了、詞彙豐富、比喻新鮮富於節奏感。
3. 契訶夫的作品有較為出名的是
《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凡卡》(1886)《變色龍》《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第六病室》(1892)《帶閣樓的房子》(1896《農民》(1897)等。變色龍最有名
4. 契訶夫 《新娘》大概內容
這篇短篇小說是關於一位即將出嫁的貴族小姐娜佳,在他人的鼓勵和內心的召喚下逃離了平庸生活的故事。
結婚前的娜佳在一夜之間突然發現自己的未婚夫——小安德萊是一個庸俗無聊的傻瓜;原來不平凡的母親現在卻變得那樣醜陋;原來美好的生活竟是一潭死水。痛苦的娜佳在薩沙的啟發下離家出走,去尋求美好自由的生活。一年後她回到家鄉,又突然發現為她啟蒙的薩沙與她的距離越來越遠。娜佳的思想經過了第二次升華,毅然決定離開家去追求那朦朦朧朧的幸福所在。
(4)契訶夫短篇小說新娘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新娘》這部小說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知識女性為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理想認知所進行的嘗試和努力。《新娘》這部短篇小說的主旨十分明確,契訶夫寫道:「主要的是把生活翻轉過來,其餘的一切都不需要。具體地說,這部小說通過對女主人公娜佳「出走」以尋求「新生活」的行動與心理歷程的敘述,「喚起人們對渾渾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以及對未來社會、生活的預期。
可以說,在《新娘》中,契訶夫著重表現的不是愛情的追求;或者說,娜佳的追求更高尚、更豐富,遠非「愛情」兩個字所能包容的。她追求那種使人獲得自主自尊、自由創造自然也是創造美好愛情的重大前提。
當代翻譯家姜椿芳《姜椿芳文集 第9卷 隨筆三 懷念·憶舊》:契訶夫在死前所寫的最後一篇小說《新娘》,把人們追求幸福美好未來的熱望表現得更清楚了。
當代作家肖復興:今天重新讀來,會覺得娜佳的決定有些魯莽,但依然讓我心動。娜佳對於眼前世故而慣性的生活的敏感,讓今天已經麻木的我們汗顏。
5. 契訶夫的《嫁妝》有什麼寓意
寓意
《嫁妝》揭示了又一種怪誕的社會現象:物貴於人。奇卡瑪索娃的女兒瑪涅 .契訶夫對生活的觀察、理解和發掘更加深刻。在他的銳利目光下,任何飾有 漂亮外衣的丑、惡都難以隱遁。造成陪襯和對比,目的在於展示形式與內容之脫節和矛盾而造成笑。
爽朗的歡樂、淡淡的幽默和辛辣的諷刺巧妙交織,顯示出作家的高超藝術。契訶夫在描繪勞動者時發出的總是善意的和同情的笑聲,而他一向冷嘲熱諷的則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丑惡現象。契訶夫的笑再一次證明他的創作的民主主義性質。
(5)契訶夫短篇小說新娘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全名叫安東·巴浦洛維奇·契河夫,19世紀末俄國具有世界聲譽的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他們和歐·亨利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於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凡卡》《裝在套子里的人》《公務員之死》等。
6. 契科夫短篇小說新娘讀後感大概在100到200字左右,速度 注意一定要是新娘這篇,同志們幫幫忙吧!!!!!
在《新娘》中,娜嘉經歷了一次重大的思想轉折,她在道義上產生覺醒,她認識到昔日的生活是多麼無聊,不勞而獲,在薩沙的引導下,她同那種「不幹凈,不道德」的寄生生活一刀兩斷。契訶夫使每篇短篇小說都能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反映社會生活和社會情緒,描寫人物的覺醒和墮落,而且巧妙地流露出他對覺醒者的同情贊揚,對墮落者的厭惡否定,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以及對丑惡現象的抨擊。他是人民的作家,而他優秀的藝術作品則是人民的事業,即使他離升人世將近百年,他的小說也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世界文學座中的瑰寶。契訶夫的作品,能夠認識到人性美的正確方向,向著光明生活,洗滌心靈的混濁,日當別有一番體現和收獲。
7. 契柯夫的什麼短篇小說,刻畫了沙俄警官的什麼
契訶夫的《變色龍》刻畫了沙俄警官的專橫粗暴、厚顏無恥、見風使舵、奴性十足。
《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講述了沙皇專制時代,警官奧楚蔑洛夫接到舉報,稱被野狗咬傷。一開始奧楚蔑洛夫不知道這是誰家的狗,於是想把狗弄死。可是隨後圍觀的人當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的態度立刻發生了轉變。之後隨著圍繞著狗是否是將軍家裡的寵物,奧楚蔑洛夫借著穿上脫下外套的時間不斷發生著「變色」。最終確定這是將軍哥哥家裡的狗,奧楚蔑洛夫不但沒有懲罰狗,還把被咬的人威脅了一番。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8.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柳樹》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術表演會上》 《壞孩子》 《變色龍》 《我的「她」》
《撥蘿卜》(仿童話) 《假面》 《牡蠣》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預謀犯》 《相識的男人》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哀傷》 《苦惱》 《美妙的結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釘子上》
《跳來跳去的女人》 《演說家》 《萬卡》 《外科手術》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貴的狗》
《帶閣樓的房子》 《出事》 《打賭》 《在流放地》
《夜鶯演唱會》 《農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小職員之死》 《醋栗》 《姚內奇》 《窩囊》
《新娘》《凡卡
》
9. 契科夫簡介
契科夫簡介
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和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
詳細信息:
生平經歷
早期
巔峰時期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
契訶(hē)夫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
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
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
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
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
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瑪克西姆·瑪克西姆·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層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人生謝幕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
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
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