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寫短篇小說船長

寫短篇小說船長

發布時間: 2022-07-31 02:04:58

㈠ 《船長》是一篇(),作者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

《船長》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㈡ 尼摩船長人物形象(字數300字左右)

摩船長本是印度的達卡王子。10歲時,他的父親把他送往歐洲去接受教育,准備將來接替王位。

達卡王子天資聰明,從10歲到30歲,他積累了各方面的知識,在科學、文學和藝術領域更具有傑出的才華。

1849年,達卡王子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娶了一個印度的貴族女郎為妻。他們一共生了兩個孩子,夫妻倆非常喜愛他們。
和其他被奴役的印度人一樣,達卡王子是一位愛國者。他熱愛自己的祖國,仇恨奴役壓榨印度的英國殖民者。1857年,達卡王子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反殖民抵抗運動。在每一次激烈的戰斗中,他總是身先士卒,站在戰斗的最前列。為此,達卡王子贏得了廣大印度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英國殖民者對他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想殺害他。為了躲避敵人,他不得不逃離祖國。然而他的妻子和兒女,卻被敵人殘酷的殺害了。

達卡王子對敵人充滿仇恨,他帶著自己剩餘的財產和忠於他的一群夥伴,在某一天忽然失蹤了。

從此,世界上再也沒有達卡王子。他已經對人類的一切產生厭惡,對文明世界的一切不公平充滿敵意。他發誓永遠不再回到自己的祖國。他要在人們無法追蹤他的地方,在海洋的深處,建立自己永久的棲身之地。

達卡王子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建立了一個造船廠。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超人的智慧,他親自設計建造了一艘舉世無雙的潛水艇。在這之後,他一把火燒掉了這個荒島。

他用海水中的鈉,這樣一種獨特的發明——達卡王子預言人類以後將會實現——製造出了萬能的電力。有了電力,他的潛水艇就有了永不枯竭的動力。海洋深處埋藏著取之不盡的寶藏,為他的所有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財源和物資。從此,他自稱尼摩船長,他把他的潛艇命名為諾第留斯號(又譯,鸚鵡螺號),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它隱藏在海洋深處
他是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這本書確實值得去看,豐富的知識,巧妙的情節構思可以說正是凡爾衲寫作的一大特色。海底兩萬里》是海洋通俗小說的科幻門類,書中的尼摩船長是個海上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這部作品的情節結構與流浪漢小說一脈相承。海洋通俗小說進一步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首先是科學性,凡爾納的作品向來就以科學性強而著稱,幾乎他的每本書都涉及到了各類科學,海底兩萬里也不例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識之廣,是其他海洋小說所不能與之相比的。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以及對海底的描寫,無不體現出他的想像力和豐富的科學知識。
人物方面,我個人並不特別喜歡尼莫船長這個人物形象,雖然他的博學;他的創造力;他的勇敢等等都令人欽佩。但尼莫船長似乎有些極端。(例如他對人類的仇恨)我最喜歡書中的那個僕人-康塞爾,他對主人的忠誠及他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在文中開頭部分,他在得知他的主人要去參加危險的捕鯨,甚至有生命危險是果斷的選擇了與主人同去,盡管教授表示過他可以不要去但他仍然決定追隨,這是值得肯定的。還有在落水的時候,他看到主人落水自己也勇敢地跳了下去,難得的忠誠。
還有他的博學,文中涉及到的科學知識有三分之二是通過教授和尼摩船長講述的,其他的都是通過他口中說出來的,不厭其煩的對各種水生動物進行分類,細節之具體之精確令人嘆為觀止。同時對分類學的愛好使他掌握了不亞於教授的海洋知識。比如在剛見到鸚鵡螺號里的收藏品時就開始進行分類,還有在下水的時候也在繼續著他的分類工作,到了南極的時候他也沒忘了他的分類,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分類狂。為次他還有一個專門記錄分類的本子。可以想像,鸚鵡螺號里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時他仍可以氣定神閑的進行他的分類工作,可見他的內心是多麼地鎮靜,或者說他是想借分類來忘記在鸚鵡螺號里的恐懼,這是我的一個猜想。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為了主人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南極的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他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而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那一刻可以說是全書里最感動人的一幕。
康塞爾雖然只是凡爾納描寫的眾多優秀角色里不起眼的一個人,但他仍然為我深深所喜愛,可以說,他正是凡爾納小說人物寫法的一個典型,凡爾納善於抓住景物和環境的描寫來襯托一個人,康塞爾正是如此,正是因為在鸚鵡螺號里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才給了他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凡爾納還善於通過其他事物來展現一個人,他正是通過一系列事情和對水生動物的分類來展現康塞爾這個人,以上就是個人心得。
以下是《海底兩萬里》的相關資料: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他的作品不但充滿離奇高深的想像力,動人心魄的藝術形象,而且表現出高度的科學性,《海底兩萬里》是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866年,在海上發現了一頭被認為是獨角鯨的大怪物。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追捕。追捕過程中,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捕鯨叉手尼德·蘭三人,發現這怪物不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
潛艇船長尼摩,是個不明國籍、自稱「跟整個人類斷絕了關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堅毅。尼摩邀請阿龍納斯參觀了這艘令人驚嘆的現代工業的傑作—一諾第留斯號;它利用海浪發電,供給船上熱、光、動力;它所需的一切都取自海洋。它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個荒島上秘密建造起來的。
阿龍納斯及其同伴乘諾第留斯號,從太平洋出發,開始了海底探險旅行。透過潛艇玻璃窗,海洋把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展現在他們面前:應有盡有的海底植物,空中飛鳥般的各種魚類,以及到處皆是的形形色色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使人目不暇接。他們觀察著,研究著。途經克利斯波島,潛艇停在海底,他們穿上潛水衣,漫步在海底平原上,用特製的步槍在海底森林裡打獵。書中描寫海底奇妙的世界,令人稱奇:
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見的海底森林,生長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樹上叢生的枝權都筆直伸向洋面。沒有技條,沒有葉脈,像鐵桿一樣。在這像溫帶樹林一般高大的各種不同的灌木中間,遍地生長著帶有生動花朵的各色珊瑚。美麗極了!
爾後,潛艇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等危險,安然駛向印度洋。這時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尼摩船長從海面上望見了什麼,突然充滿了憤怒和仇恨。他粗暴地把阿龍納斯及其同伴們禁閉在小房間里,並強迫他們人睡。翌日,阿龍納斯醒來,尼摩船長請他治療一個身受重傷的船員。船員不治身死。尼摩船長哀痛地帶著送葬隊伍,把死者埋在海底光彩奪目、瑰麗無比的珊瑚樹林里。他說:在這里,珊瑚蟲會把死者永遠封閉起來,不受鯊魚和人的欺負!
印度半島南端的錫蘭島在面前了。阿龍納斯接受尼摩船長的建議,步行到海底採珠場。忽然,有條巨鯊向採珠人撲來。尼摩船長手拿短刀,挺身跟鯊魚搏鬥。在尼摩船長被鯊魚的巨大軀體所壓倒,危在旦夕對,尼德·蘭迅速投出利叉,擊中鯊魚的心臟。船長救起那個窮苦的採珠人,又從自己口袋裡取出一包珍珠送給他。由此,阿龍納斯感到在尼摩身上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無比勇敢,二是他對人類的犧牲精神。看來,這個古怪的人還沒有完全斬斷他愛人類的感情。
從紅海到地中海,若走好望角,需繞行非洲一周。但尼摩船長沿著他所發現的一條阿拉伯海底通道潛行,不到二十分鍾,就通過蘇伊土地峽,到達地中海。書中寫道:
諾第留斯在沿著又黑又深海底地道直沖過去。隨著地道的斜坡,潛艇像箭一般隨急流而下。地道兩邊狹窄的高牆上,只見飛奔的速度在電光下所畫出的輝煌紋路,筆直成條。令我們心跳不止。
潛艇向康地島駛去。這時,又發生了一件蹊蹺事:隨著凌晨潛艇窗前一個潛水人的出現,尼摩船長從櫥內取出數百萬黃金,寫上地址,派人用小艇送走。這么多金子送到哪裡呢?阿龍納斯覺得,神秘的尼摩與陸地仍有某種聯系。
潛艇穿過桑多林島火山區海域的沸騰的水流,從直布羅陀海峽出來,駛到大西洋,停在維多灣海底。這里是1702年時的海軍戰場,當時給西班牙政府運送金銀的船隻在此沉沒,海底鋪滿了金銀珠寶。尼摩派出船員,把千百萬金銀裝進潛艇。阿龍納斯對這許多財富不能分給窮人表示惋惜。船長聽了激動地回答:「我打撈這些財物是為了我自己嗎?你以為我不知道世上有無數受苦的人們,有被壓迫的種族,有要報仇的犧牲者嗎?」阿龍納斯於是明白了尼摩船長那次途經康地島時送出去的數百萬金子是給誰的。
在大西洋海底,阿龍納斯隨尼摩船長去做了一次新奇旅行;他們腳踩在沉沒了的大陸——一大西洋洲的一座山峰上,觀賞一座火山的海底噴火口噴出硫磺火石的奇景。眺望山腳下一座破壞了的城市—一整個沉沒水底的龐貝城。書中描述傳說中的海底古城:
遠處是一座火山。山峰下面,在一般的石頭和渣滓中間,一個闊大的噴火口吐出硫磺火石的急流,四散為火的瀑布,沒入海水裡,照著海底下的平原,一直到遠方的盡頭,我的眼下是一座破壞了的城市,倒塌的房屋,破損零散的拱門,倒在地上的石柱。遠一點,是一些小型工程的廢墟。更遠一些,有一道道倒塌下來的城牆,寬闊無人的大陸,整個水下淹沒的龐貝城,現在都復活過來,出現在我眼前了。
然後,諾第留斯號大膽向南極進發,潛艇航行在成群的鯨魚中間。尼德·蘭要求追打鯨魚。尼摩部長不同意傷害這些善良無害的長須鯨。當海面上出現殘酷的大頭鯨向長須鯨進攻時,尼摩船長決定援救長須鯨。諾第留斯號用它那鋼制的沖角,直穿大頭鯨。經過一場惡斗,海上滿浮著大頭鯨的屍體。穿過南極點後,潛艇又歷經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險情,都是尼摩船長以驚人的冷靜和毅力,帶領船員戰勝了困難。
最後,潛艇駛過被稱為風暴之王的大西洋暖流,來到了一艘法國愛國戰艦沉沒的地點。尼摩滿懷激情地講述了這艘「復仇號」戰艦的歷史。這引起阿龍納斯的注意,把尼摩船長和他的同伴們關閉在諾第留斯號船殼中,並不是一種普通的憤世情緒,而是一種非常崇高的仇恨。那一夜在印度洋上,它不是攻擊了某些船隻嗎?那個葬在珊瑚墓地的人,不正是諾第留斯號引起的沖突的犧牲者嗎?而在所有的海面上,人們也正在追逐這可怕的毀滅性機器!
當諾第留斯號慢慢回到海面上來時,便有爆炸聲發出:有艘戰艦正向諾第留斯號發動攻擊。尼摩船長決心把它擊沉。阿龍納斯試圖勸阻,但船長說:「我是被壓迫,瞧,那就是壓迫者!由於他,所有一切我熱愛過的,尊敬過的,所有一切我熱愛過的,尊敬過的,祖國、父母、愛人、子女他們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裡!」船長不願這艘戰艦的殘骸跟「復仇號」的光榮殘骸相混,他把戰艦引向東方。第二天,可怕的打擊開始了!諾第留斯號故意讓敵人接近,再在推進器的強大推動下,用那厲害的沖角對准戰艦浮標線以下的薄弱部位,從它身上橫穿過去!瞬間,戰艦船殼裂開,繼而發生爆炸,迅速下沉。它的桅檣架滿擠著遇難人。然後,那黑沉沉的巨體沒入水中,跟它一起,這群死屍統統被強大無比的漩渦捲走……
阿龍納斯目睹這場慘景,對尼摩船長極端厭惡:「雖然他從別的方面可能受過很大的痛苦,但他沒有權利來做這樣殘酷的報復。」阿龍納斯在船上聽到了尼摩船長的最後幾句話:「全能的上帝!夠了!夠了!」
在挪威沿岸一帶的危險海域中,阿龍納斯和尼德·蘭、康塞爾,乘坐小艇脫離了諾第留斯號,結束了這次穿過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南北兩極海洋的海底兩萬里環球旅行。阿龍納斯希望:「如果尼摩船長老是居住在他所選擇的海洋中,但願所有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但願他這個高明的學者繼續做和平的探工作!」
這部小說中情節設置古怪離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語言生動有趣,既是藝術的語言,又是科學的語言,對各種海底事物的說明人木三分,惟妙惟肖

㈢ 海底兩萬里尼摩船長的人物形象、及相關情節概括。速度!!!!!!!!!

尼摩船長是《海底兩萬里》中一個居主要地位的人物。這個知識淵博的工程師,遇事頭腦冷靜,沉著而又機智。他不是關在書齋之中和溫室里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科學家,而是一個在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烈火中成長起來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銀財寶,支援被壓迫民族的正義斗爭。當祖國淪為殖民地後,他帶領少數志同道合的人潛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動和不滿的言論,支持和喚醒被壓迫民族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譴責了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次大陸的野蠻的擴張行為。表面看來,尼摩船長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心如死灰的隱士,然而從他內心深處迸發出的熾熱的感情,表明他是一個時刻關注著世界政治風雲的科學戰士。尼摩船長所渴望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
他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船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反映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於一切。為了自由他對骯臟的大陸連「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遊著,生活著,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於大海,他寧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學成果同他的身軀一起奉獻和葬於大海,也不願為野蠻的殖民統治者服務。凡爾納塑造的尼摩船長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有著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代表著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透過他的個性,可以看到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那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但到小說結尾,尼摩船長所做的一番事:攻擊其他國家的戰船並擊毀。又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人物設定
凡爾納最初設定的尼摩船長是波蘭人,因參與反對沙俄的起義而失去了親人的生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祖國淪喪,失去了自己熱望與信仰的一切。但因為凡爾納的出版商與俄國有良好的商業往來,因此書中隱去了艇長的身世。
由於凡爾納在創作海洋三部曲的同時也在構思著魯濱遜的形象,所以尼摩船長的形象與魯濱遜的形象會彼此相互影響。凡爾納也在《神秘島》中幾易其稿,並「極其謹慎地對待因尼摩船長在島上出現而不為人發覺所引起的興趣,以便造成一種出色的漸強效果,就像對一位引您到您所知道的地方去的漂亮女人所作的愛撫那樣!」最終形成我們所看到的船長的形象。
《凡爾納傳》的摘錄:人物設定問題的探討(選自第二部第二十二章)
尼摩這個人物就這樣從1865年醞釀的最初方案中突現出來了。這部小說原先的題目叫《水底旅行》,後來改為《海底旅行》,最後又從《海底兩萬五千里》改為《海底兩萬里》。
起初,他只想寫一首詩去贊美大海。倘若他原先的主題是大海和對大海的愛,那麼,他大概不得不承認,大海的波濤、憤怒和風暴只不過是它向我們呈現的外貌。為了把握昂菲特里特的心靈,為了洞悉它蘊藏著的全部寶富,那就得深入到遮蔽住它的雄偉的表面波瀾之中,探測這些浪濤掩蓋著的海底深淵。
《水底旅行》,這就是提綱。但如何去實現這種夢想呢?當時,能潛入水底的器械已經發明出來,正如多爾菲先生所指出的那樣,關於潛水艇的概念,海員和科學家都是熟悉的。儒勒·凡爾納不可能不知道富爾敦和他1797年發明的諾第留斯號。由於他密切注視美國南北戰爭的發展變化,他肯定知道美國人已經使用了潛艇,其中維勒魯瓦的那艘潛艇,作為一個南特人,他是不會忘記的。從那以後,他無需像多爾菲先生所說的那樣,需要藉助菲基埃的啟發才能想像出潛艇來。
儒勒·凡爾納固然保存有菲基埃的《科學的奇跡》的1867年至1869年版本,但在1865年和1866年,這部著作根本不可能向他提示出潛艇的概念,盡管後來他從該書中吸收了不少資料。如果說他本人沒掌握水底航行的資料,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事實上,他曾經詳細地跟他在海軍服役的弟弟保爾探討過這艘幻想的船隻的特點。他的諾第留斯號比已經發明出來的潛艇要完善得多,但這終究不是他的主題:這只不過是實現他的海底探索的手段,而對他的主人公尼摩來說,也不過是要成為征服大海的天才的手段。他將這只鋼鐵紡錘描寫得那麼引人入勝,以致將讀者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使讀者對它比對旅行和尼摩更為關心。這也許是因為理想的潛艇當時還沒有完全製造出來,盡管可利用面更為可觀的原子潛艇的出現,使人聯想到這是計日可成的事。
當然,我們還僅僅將這艘潛艇當成一艘戰艦。可是,西蒙·拉克卻將尼摩的潛艇當作第一艘民用潛艇而對它表示歡迎;他受到小說家的這種觀點的影響,畢生都在這條道路上追尋它的蹤跡。眾所周知,在目前來說,用以實現海底探察的各種器械都已經發明出來;這是尼摩親自實行了的其中一種主意。他認為,海底蘊藏著巨大的財富和取之不盡的能源——僅利用各層海水的溫差所產生的能量就非常可觀。
也許是受了他在《海底兩萬里》所塑造的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人物的影響,凡爾納終於能突破他原先給自己的想像所劃定的過於狹小的范圍。既然尼摩的高大形象一直在他的腦際徘徊,他熱情地愛著大海,「海是包羅萬象的。海的氣息純凈而衛生;海之為物是超越的、神妙的生存之乘輿;海是動,海是愛。」但他接著又說:海不屬於壓迫者。在海面上,他們還可以使用他們的暴力,在那裡互相攻打,在那裡互相吞噬,把陸地上的各種恐怖手段都搬到那裡。但在海平面9.06米以下,他們的權力便達不到了……只是在海中才有獨立!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是完全自由的!
這種公開發表信仰的方式無疑是詩人和哲學家所採用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是不完全的,因為當尼摩船長發現他用船首沖角撞翻的那艘戰艦沉沒的時候,他的確是在反對壓迫者,而且顯示出他是一個「可怕的裁判執行人,是真正的仇恨天神。」這艘戰艦沒有掛國籍旗,因而無從知道它的國籍。這是否是出版商出於謹慎抑或別的更深刻的用意呢?這場戰斗顯然是象徵性的,因為無論哪一個壓迫民族都可能在後桅的斜析上懸掛國籍旗。
給赫澤爾的那封信證實,赫澤爾在發現尼摩這個人物和他那深仇大恨時曾大吃一驚。儒勒·凡爾納想盡可能磨掉尼摩船長的一些稜角,試圖平息他這位敏感的朋友的激動。在從克羅托瓦發出的一封信中,他答應抹掉「結尾部分尼摩對阿龍納斯厭惡,取消尼摩在注視著那艘戰艦沉沒時所表現的那種仇恨態度,甚至不讓他去觀看這次沉沒。」
但他又說,他無法接受出版商向他提出的那種解決辦法:您說要將諾第留斯號迫入一個深水區,它只能撞沉擋住它去路的那艘戰艦才能從那裡逃脫,這種意見蠻不錯。但有兩個困難需要重新考慮:第一,倘若諾第留斯號被迫駛入一個深海溝,那麼它實在算不得無與倫比的高級船,算不得比任何船隻都要快、都要牢固的船;第二,倘若它果真落到這種境地而只能浮在戰艦上面逃走,那就談不上水深問題。沒有水深,沉沿的情景又該如何描寫呢?根本無法描寫。接著,這封信還告訴我們關於那艘鐵甲艦本來可以懸掛的國籍旗問題。親愛的赫澤爾,您在繼續讀這封信的時候,可千萬別忘了,挑釁是來自那艘國籍不明的戰艦的。它千方百計地要摧毀諾第留斯號,它屬於尼摩所憎恨的那個國家,尼摩要替他死難的親人和朋友報仇!您想想,必須擺在首位的、讀者可能預感到的是什麼……您想想,尼摩是個波蘭人,而那艘沉沒的戰艦是一艘俄國船,這難道有一絲一毫值得提出異議的理由嗎?不!一百個不!因此,親愛的赫澤爾,請您耐心地重讀一遍,然後再將稿子給我寄回來,我將在上面作些必要的修改,但別忘了我上面給您說過的東西。這部作品的真正的、合乎邏輯的、完整的第一個用意是什麼?那就是一位波蘭人與俄國的對立。既然我們不能明說——從某些觀點來看,這是很令人討厭的——那就讓我們作這樣的設想,這可能就是那麼一回事。
在1831年那次反對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起義失敗之後,許多波蘭人紛紛移居法國。1863年,又發生一次反對俄國獨裁統治的起義,但這次起義受到引起列強震驚的殘酷鎮壓;在英國和奧地利的支持下,法國徒勞地對亞歷山大二世進行干涉,但在普魯士對丹麥(1864年)、奧地利(1866年)和法國(1870年)的戰爭中,亞歷山大袖手旁觀以示對法國的報復。
這就是說,在1866年,法國人對於俄國對波蘭人所採取的種種做法無不表示憤慨。波蘭人所遭受的苦難深深地觸動了他們。拿破崙三世的軍隊曾經殘暴地鎮壓過起義者,共和黨人認為無法忍受他的專制統治,因此,他們身上蘊藏著的這種激情,必然會發展為對這位獨裁君主的激怒情緒。
赫澤爾肯定贊同他的這位作者的這些觀點,並且跟他一樣,認為沙皇的鎮壓慘絕人裹。但由於他具有參與公共事務的切身體會,他估計到法國政府可能遇到的麻煩,因而不得不謹慎地對待俄國;使法國的外交活動變得復雜化,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假若尼摩是個波蘭人,這部作品就具有某種挑釁的性質,政府或許不讓出版。因此,他希望作者只把尼摩寫成一個反對農奴制和搜捕黑奴販子這樣的人物。儒勒·凡爾納對比提出不同看法:倘若我無法解釋他的仇恨,我將如同對這位主人公的生平及其國籍等所作的那樣,對產生這種仇恨的原因緘口沉默;如有這種必要,我將改變小說的結局。我不願意使這部作品帶有任何政治色彩。但請您稍為想一想,如果尼摩過著那種出於對農奴制的仇恨而要掃盪根本不 存在的海上黑奴販子的生活,我認為,這將是誤入歧途。您肯定會說:但他作了一件可恥的事!我回答說,不!您 再想想,這部作品的最初意圖是什麼?是要描寫一位波蘭領主,他的女兒一個個被強奸,他的妻子被用斧頭劈死,他的父親被用俄國皮鞭抽死,他的朋友全都在西伯利亞喪生。在俄國人的暴虐統治下,他的國籍行將在歐洲 消失!如果此人沒權將他遇到的俄國三桅戰艦一艘艘撞 沉,那麼,他的復仇將只是一句空話。倘若我處於這種境地,我必然毫無內疚地將這些戰艦擊沉;要想不產生我的這種情感,那就永遠不該仇恨!但我們還是撇開這位波蘭人和俄國吧。讀者根據他的性格,必然想像得出他要作的事情,我不再提及俄國皮鞭和西伯利亞,因為這似乎過於直截了當。我壓根兒不想搞政治,我自認沒什 么資格過問這種事情,但這里邊跟政治毫無關系。至於結尾,被卷進陌生的海域、駛入大漩渦而阿龍納斯及其同伴竟毫無覺察,他們聽到大漩渦這個詞兒時仍想活下去,但由不得他們作主,小艇和他們同歸於盡,這實在太妙了!對!太妙了!接著是關於諾第留斯號和它的指揮員的永恆秘密!我在給您寫這封信時,感到渾身都在發熱
我們對這封措辭尖銳的信未免感到有點驚愕;作者的熱情首先成為他的熱誠的保證,並且使我們明白,雖然羅列了赫澤爾感到不滿而又使情節懸了起來的一大堆東西(從文學觀點來看,這無疑是一種缺陷),但我們為什麼還會覺出這部作品跳動著劇烈的脈搏。列舉出來的這幾點成了這位小說家必須克服的額外困難;事實上,剔除文中具有爆炸性的內容,這不正是一種高明的手法嗎?
這部作品是在專為青年人編輯的一套叢書中發表的,年輕人必須在得到父母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閱讀,這使人頗覺驚訝。尼摩所講的話,可能使心地善良的人和維護被壓迫民族的利益的人感到高興,但有些活必然會使注重固有秩序的寧靜的資產階級感到不安。
赫澤爾仍然對尼摩所釀成的那場海難惶惑不安;作家不得不一再堅持,好讓他接受小說的這個高潮。從克羅托瓦發出的一封信便帶有這樣的痕跡;雖然他「絕對地被拋到月球中去」,他「不願意從月球上下來」,但這部小說「將在五月底全部完成。」這位小說家再次重復他的理由: 請您別忘了我在上一封信中所談到的意見。假使尼摩是個波蘭人,他的妻子死於俄國皮鞭之下,他的兒子全都在西伯利亞殞命,而這位波蘭人遇著一艘俄國船並有可能將它摧毀,那麼,每一個人都會贊同他的這種報復 的。倘若您就是這個波蘭人,您一定會這樣做;倘若是我,我也會像您那樣。您一定會說,這是一種確實而坦率的情況,並且無需 作出解釋。當然,雖然沒什麼特殊理由,我們還是讓這種情況適應《教育與娛樂雜志》好了。
赫澤爾的確需要謹慎對待他的顧客;毫無疑問,他倆關於波蘭問題的意見是一致的,但儒勒·凡爾納的熱情使他感到擔憂,因此他要千方百計地讓他冷靜下來。在一封大概寫於1868年的信中,作者表達了他的內心感受:最妙的是,讓尼摩跟整個社會作斗爭;這是一種美妙的情景,但不容易被人接受,因為缺少進行這樣一種斗爭的動機。退而歡之,必須描寫一個被放逐者反對放逐的斗爭,一個波蘭人反對俄國的斗爭。這是很明確的。但我們因為純粹的商業原因而把這種斗爭放棄了。只剩下尼摩對一個虛幻的、跟他一樣神秘莫測的敵人作斗爭,這就變成兩個人之間的一場決斗,從而大大削弱了主題的意義。
不,正如您所說的那樣,必須保持曖昧不明的態度。
他將尼摩寫成一個高大形象,使他成為反抗來自任何方面的暴政的象徵。這位令人難以捉摸的船長雖然性情粗暴,有時甚至殘酷,但他具有一種無限的仁慈,他只是出於對被壓迫者的過分的愛,才對壓迫者產生仇恨的感情。
一張女人的面孔閃過一下;阿龍納斯意外地發現尼摩正在凝視他妻子的肖像;她死於壓迫者的皮鞭下,但沒點明這些壓迫者是誰。
尼摩凝視肖像的這個細節不是無緣無故地加插進去的。很顯然,這正是作者自己所產生的幻覺。他在從克羅托瓦寫給仍遲疑不決的出版商的一封信中作了說明:
我看得出來,您在幻想一個跟我想像的人物截然不同的老好人。這就難辦了,要寫我感受不到的東西,我實在無能為力。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在我的眼裡,尼摩船長並不像您所想像的那樣。對於下面主要的兩點,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
第一,在尼摩船長作完那次驚人的舉動之後,為使書中人物更臻合理,要改變這位船長使我產生的恐怖;第二,在那艘雙層甲板戰艦沉沒之後,要加快情節的發展。
這兩點我將照辦,至於其他,我只需說明一下這位船長因受到挑釁而採取這種可怕行動的理由就行了。尼摩並沒迎上前去摧毀這艘戰艦。他沒主動攻擊。他只是對攻擊作出回答。但不管您信上怎麼說,我決不會同意一個人只是為殺人而殺人。他是個仁慈的人物,他的情感 只是在他遇著他所處的特定環境時才起作用。他和他的家人所遭受的苦難足以解釋清楚他對人類所產生的仇恨,而且讀者不會有更多的要求,更何況,整部作品的利益不在這里。
您對我說過,取消農奴制是當代最重大的經濟事件,這我同意。但我認為,這是毫不相乾的事,約翰·布朗事件以其明確的形式使我感到高興,但就我看來,這個事件削弱了船長的形象。關於他的國籍、他的身世以及將他投入這種荒誕的生存之中的原因等等,必須保持曖昧態度。此外,亞拉巴馬事件或虛構的亞拉巴馬事件都難以接受和無法解釋,倘若尼摩要對擁護農奴制的人進行報復,他只需到格蘭特指揮的軍隊服役,這樣,一切便都說明清楚了。
我要談談您來信中的一個部分。您說第二卷跟第一卷大不相同,主要是這個人在第二卷中更為激烈。我從中看出,您肯定把第一卷的內容忘記得差不多了,因為我確信,我是按照自然漸強規律去構思的。這部作品流露出一些仁慈的情感,尤其是在第二卷;只是由於事物 本身的力量,才使我們這位英雄變成一個陰郁的裁判執 行人。
……您所討厭的肯定是最後的那幾頁。關於對阿龍納斯所產生的影響,您說得有道理,我將作些改動,但對 於尼摩船長,這是另一碼事,如果您以另一種方式對他作出解釋,那您給我改一改好了,但我對此不能表示承認。
您非常清楚,倘若要將他改造成一個老好人——我對此實在無能為力,因為我跟他生活了整整兩年,無法以另外的方式去看待他——那麼,要留在巴黎就不是1天,而是1個月。
由各國政府引起的困難有時倒有好處,因為,要不是這些困難,尼摩甚至還沒那麼充實。諾第留斯號的船長不是一個被他的祖國的當局追捕的愛國者,而是一個反抗壓迫民族的不義和暴虐的典型人物。
當然,他是個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人,但這是從他要求自主權這種意義上說的。這種自主權除高尚品德所要求的界眼外沒有別的界限。他是個相當令人擔憂的人物,因為他要將他的暴力強加於人,有時甚至強加給反叛者,而且常常搖擺於愛與恨、憐憫與復價之間。他並沒採取布朗基「既無上帝,亦無主子」的公式;他具有這樣一種情感,認為必須完成上帝賦予他的某項使命。他只是上帝的工具,而上帝製造的種種恐怖事件又常常折磨著他,因此他喊道:「全能的上帝,夠了!夠了!」世界已成定局,人類在主宰著它、壓抑著它的各種問題中掙扎。至於主子,他給自己製造了一個,認為只需服從他自己,也就是說,服從他的所有道德准則、甚至偏見;出於事物本身的力量,他對他的乘員不就是主子嗎?他船上的人不是盲目地(盡管這是出於好意)服從他嗎?
如同所有的船長那樣,他是船上的主子,他那得到承認的權威是不受懷疑的。
況且,正是無政府主義的惡果導致他懷著最良好的意圖,在以一個主子代替另一個主子的同時,企圖建立一種新秩序,不管這種秩序是否明確,但它終究是以暴力強加給需要的。
尼摩是個永恆人物、因為他不僅是一個人的形象,而更重要的是代表人類;他的冒險活動正是人類為尋求重要的帶普遍性問題的答案而進行的冒險,而決非一個人為尋求解決微不足道的個人問題而進行的冒險。
非常奇怪,他形象地預示了被對社會約束的反抗纏住了的當今人類。
這種無力的反抗導致對人類各種制度乃至人的本身的蔑視;誰要是保留這樣一種情感,他就只能龜縮在孤寂之中。他在孤寂中能獲得安寧嗎?採取這種「絕對景況」的尼摩似乎並沒作到這一點,他在《神秘島》一書中公開承認「寂寞、孤獨,這是可悲的事情,人的能力實在難以忍受……我的死正是因為我相信人們能夠獨自生活……」
有人曾經這樣琢磨過,儒勒·凡爾納究竟是根據哪一個模特兒想像出尼摩船長來的呢?我們從他寫給赫澤爾、現存國立圖書館的一封信中得知,夏拉斯可能就是這個模特兒,但作家只是事後才想到這一點。從外貌上看,尼摩就是夏拉斯;從內心上看,這兩個典型人物十分相像;兩人都很剛毅,有時甚至激烈。兩人都是愛國者,都具有先進的思想,熱愛自由,反抗各種不義行為。
夏拉斯上校1810年生於法爾斯堡;1848年,他是制憲會議的議員和作戰部長。這位毫不受協的阿爾薩斯人在1852年被王子總統的政丨府放逐。他豪邁、傲慢、不願意鑽停戰的空子,宣稱說,他要等自由勝利後才返回法國。他死於1852年初。他死不改悔,曾要求將他埋葬在巴塞爾,說只要拿破崙三世還統治著法國,就別讓他的屍骸歇在法蘭西的土地上。
因此,夏拉斯和尼摩的性格具有某種相似性。誠然,他倆之間存在某些顯著的區別,但如果夏拉斯處於尼摩那樣的境地,他也會採取尼摩那樣的行為。況且,我們並不懷疑,諾第留斯號船長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因為作者一直跟他融為一體。
《神秘島》第二十九章中介紹的尼摩船長的身世:
鸚鵡螺號的船長講述他的身世:原來,他是一個印度王子,因領導抗英斗爭,英國人把他全家都殺害了。尼摩船長說明了他對英帝國的仇恨,並試圖為自己辯護道:「無論在哪裡,我都盡力做我能做的好事,同時也干我該乾的『壞事』。要知道,正義並不等於寬恕!」
夏爾-諾埃爾·馬丁具有遠見卓識,他指出:「各自獨立的3部小說僅僅因為能在《神秘島》中找到它們的共同結尾才得以相互聯系起來。」與其說這是科學幻想故事,毋寧說這是「異常完美的科學家畫像」。尼摩是個文學家,但他通曉「他那個時代的全部技術科學和基礎科學」;他掌握了「這些科學給予人類的全部力量。這位單獨行動的學者達到一定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使他蔑視比他卑下的人類,自那以後,他甚至企圖主宰人類」。尼摩一直愛著這個人類。他要反對的不是整個人類,而是那些奴役他的人。他只在為數不多的幾次與剝奪人民獨立的宿敵所進行的搏鬥中,才使用他的威力——他那研究家的幻想所產生的成果。
尼摩船長的死亡,在手稿上曾反復作過修改;隨後在校樣上又作了另外一些修改才最後定稿。
尼摩在《海底兩萬里》中是個隱姓埋名的叛逆者,最初大概是個反對沙俄的波蘭人;在《神秘島》中,作者在他臨終時讓他變成一個反對英國人的達卡王子;這無非是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而作的一種事後解釋。
尼摩始終是一個反對人類非正義行為的叛逆者的形象,他臨終前說的那些話證實了這一點。
角色介紹
尼摩船長是個海上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艇,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部作品的情節結構與流浪漢小說一脈相承。海洋通俗小說進一步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相關新聞
據美國的《製作周刊》(Proction Weekly)最新一期透露,「巨石強森」(Dwayne "The Rock" Johnson)將繼《比賽計劃》和《巫山歷險記》之後,再度與迪士尼合作,加盟他們根據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科幻經典改編的電影《海底兩萬里:尼摩船長》(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Captain Nemo)。[1]
《海底兩萬里:尼摩船長》將由《終結者4》導演McG執導,他此前曾表示希望由黑人明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來扮演標題人物「尼摩船長」,所以如今還無法斷定「巨石」會不會扮演「尼摩船長」。不過不管他們倆誰來扮演「尼摩船長」,都要改變這個角色的種族,因為在原著中「尼摩船長」是印度人。

㈣ 船長是著名法國作家誰寫的他的代表作品有什麼什麼等名言世界上最寬廣的海最開

《船長》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1]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其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

雨果的名言有以下這些:
1.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2.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3.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4.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 中。
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6.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7.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8.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9.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10.笑聲如陽光,驅走人們臉上的冬天。
11.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12.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13.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14.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
15.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16.多辦一所學校,可少建一座監獄。
17.生活就是面對微笑。
18.人的兩只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
19.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20.人類第一種飢餓就是無知。

㈤ 海底兩萬里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形象,作者介紹

海底兩萬里》
作者介紹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2.8-1905.3.2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故事梗概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擊各國海輪,使市民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沒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
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又譯:鸚鵡螺號)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籲下,由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又譯:阿羅納克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又譯:孔塞伊或龔賽伊),以及一個捕鯨手尼德蘭(又譯:內德·蘭德)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被尼摩(又譯:內莫)船長囚禁在這艘潛艇開始了海底兩萬里的環球旅行,並發現那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最後,他們因不堪海底世界過於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主要人物形象
尼莫船長:博學,富有創造力,十分勇敢,熱情、冷酷、和善、危險、溫和、暴躁、隨和、任性
彼埃爾·阿龍納斯:生物學家,博古通今
康塞爾:阿龍納斯教授的僕人,生性沉穩,他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麼氣定神閑,為人隨和,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麼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一本正經地把它們分類,但是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一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
尼德·蘭:是個比較原始的人,一個野性十足的捕鯨手。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監禁,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康塞爾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希望採納,(*^__^*) 嘻嘻……(純手打)
推薦於 2017-06-08
查看全部2個回答
精選商品
舊書八成新/海底兩萬里 法凡爾納者 劉潔莎 總程俊堂 武漢出版社¥10.5 ¥23
舊書八成新/海底兩萬里 凡爾納 郭麗娜 北京燕山出版社¥12 ¥15
舊書8成新/海底兩萬里 有字跡¥15.5
舊書8成新/海底兩萬里¥16.89 ¥39
更多商品
飛書_向所有組織與企業免費開放

飛書「飛書」共倡在線協同辦公模式,全面提升辦公效率與體驗,助力組織成長。飛書,2020線上協作新方式!
feishu.cn廣告
網易「大話西遊手游」傳承經典西遊
關注手游的都在看
「大話西遊」手游正版,經典西遊一生一款,回合巔峰指尖傳承!下載即送西遊豪禮!
dhxy.163.com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OPPOReno4 系列 5G視頻手機 2999元起 立即購買 國產手機有那些
OPPOReno4 系列 5G視頻手機,閃亮登場。超級夜景視頻,拍出新夜色。新一代視頻防抖,65W超級閃充,7.6mm超輕薄設計,立即登錄OPPO官網,了解更多詳情。國產手機有那些
57 2020-06-25
《海底兩萬里》故事梗概 和 人物介紹
嗯,不知道你有沒有原著啊……前言很符合你的要求的 主要講述「鸚鵡螺號」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籲下,由美國派遣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以及一個捕鯨手尼德·蘭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被尼摩船長囚禁在這艘潛艇開始了海底兩萬里的環球旅行,並發現那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最後,他們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尼摩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 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潛艇艇長對戰俘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之後不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遊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例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們的船擱淺了,遇到當地土著人的攻擊,尼摩船長用他連接在金屬梯子上的閃電擋住土著人進入鸚鵡螺號;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極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輪流用工具和開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蓋砸開,逃上大海;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一名船員慘死;在北大西洋鸚鵡螺號遇到一艘英國驅逐艦的炮轟,除那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沖角把驅逐艦擊沉;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德手刃了一條凶惡的巨鯊。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通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沉船里的 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斗爭。 尼摩艇長 尼摩艇長(Capitaine Nemo)是小說里一個居主要地位的人物。 尼摩船長(右) 塞勒斯·史密斯所說,沒有人能夠評價尼摩船長這一生的是非功過。 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熱情、冷酷、和善、危險、溫和、暴躁、隨和、任性……他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從沒有被殘酷的生活經歷磨滅過。 只看《海底兩萬里》並不能真正了解尼摩船長,或許如他所說只能看到一個有時發作的精神病患者。一直到《神秘島》的完結,才終於完善了這個人物,橫跨兩部小說,凡爾納成功的塑造了這個酷得無與倫比的達卡王子(Dakkar)。 這個知識淵博的工程師,遇事頭腦冷靜,沉著而又機智。他不是關在書齋之中和溫室里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科學家,而是一個在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烈火中成長起來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銀財寶,支援被壓迫民族的正義斗爭。當祖國淪為殖民地後,他帶領少數志同道合的人潛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動和不滿的言論,支持和喚醒被壓迫民族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譴責了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次大陸的野蠻的擴張行為。表面看來,尼摩艇長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心如死灰的隱士,然而從他內心深處迸發出的熾熱的感情,表明他是一個時刻關注著世界政治風雲的科學戰士。尼摩船長所渴望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船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反映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於一切。為了自由他對骯臟的大陸連「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遊著,生活著,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於大海,他寧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學成果同他的身軀一起奉獻和葬於大海,也不願為野蠻的殖民統治者服務。 凡爾納塑造的尼摩艇長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有著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代表著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透過他的個性,可以看到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那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但到小說結尾,尼摩艇長所做的一番事:攻擊其他國家的戰船並擊毀。又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阿龍納斯 彼埃爾·阿龍納斯(阿龍納克斯)(Pierre Aronnax),生物學家,博古通今,乘 彼埃爾·阿龍納斯 潛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飽覽了海洋里的各種動植物;他和他那位對分類學入了迷的僕人孔塞伊,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實的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使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阿龍納斯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康塞爾 康塞爾(孔塞伊)(Conseil)是阿羅克納斯教授的僕人,生性沉穩,他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麼氣定神閑,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著急上火。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麼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一本正經地把它們分類,但是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一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總以第三人稱和教授說話。 尼德·蘭 尼德·蘭 尼德·蘭(內德·蘭德)(Ned Land)是個比較原始的人,一個野性十足的捕鯨手。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監禁,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孔塞伊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86 瀏覽3776 2018-01-18
海底兩萬里作者簡介.主要人物形象.主要內容.精彩片段摘抄及讀書隨筆
儒勒·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曾寫過《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等著名科幻小說。 儒勒·凡爾納 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神秘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他還是許多發明家的老師,凡爾納將他科學幻想的內容寫得那麼詳細准確,頭頭是道,以致許多學術團體對他書中列的數字,有時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不僅如此,凡爾納的小說到處充滿了科學,許多的科幻事物在現在都成為了現實。 凡爾納自幼酷愛科學,又喜歡幻想,但他在大學學的卻是法律。原本他也是打算畢業後當律師的,後應為偶然結識著名作家大仲馬,在後者的鼓勵下,轉而走向文學創作之路。
83 瀏覽6443
海底兩萬里 內容簡介和主要人物性格
內容簡介: 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水艇的故事。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發現這怪物並非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潛水艇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鈉分解出來的鈉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進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人物性格: 尼摩船長(CapitaineNemo,又譯內摩船長、內莫船長)是小說里的主人公,至少會說4種語言,分別是法語、英語、德語、拉丁語。沒有人能夠評價尼摩船長這一生的是非功過。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物。這個知識淵博的工程師,遇事頭腦冷靜,沉著而又機智。他不是關在書齋之中和溫室里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科學家,而是一個在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烈火中成長起來的民族志士。 彼埃爾·阿龍納斯(Pierre Aronnax,又譯阿羅納克斯、阿龍納克斯),法國人,博物學學家,巴黎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副教授,40歲,博古通今,在法國出版過一本書叫《海底的秘密》。乘潛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飽覽了海洋里的各種動植物。他和他那位對分類學入了迷的僕人康塞爾,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細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使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阿龍納斯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康塞爾(Conseil,又譯孔塞伊、龔賽伊、貢協議),佛拉芒人,30歲,是阿龍納斯教授的僕人,忠實,生性沉穩,他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麼氣定神閑,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著急上火。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麼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一本正經地把它們分類,但是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一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總以第三人稱和教授說話。 尼德·蘭(Ned Land,又譯內德·蘭德),加拿大人,魚叉手,約40歲,是個比較原始的人,一個野性十足的捕鯨手。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他精通野外生存。曾為大家在一個島上做了一頓豐盛的飯。他脾氣暴躁,受不了被監禁,也受不了在鸚鵡螺號上的與世孤立的生活。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康塞爾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536 瀏覽15155 2018-09-19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有作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主要內容
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熱情、冷酷、和善、危險、溫和、暴躁、隨和、任性……他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從沒有被殘酷的生活經歷磨滅過。 彼埃爾·阿龍納斯 生物學家,博古通今,乘潛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飽覽了海洋里的 彼埃爾·阿龍納斯 各種動植物;他和他那位對分類學入了迷的僕人康塞爾,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實的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使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阿龍納斯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康塞爾 阿龍納斯教授的僕人,生性沉穩,他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麼氣定神閑,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著急上火。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麼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一本正經地把它們分類,但是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一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 尼德·蘭 是個比較原始的人,一個野性十足的捕鯨手。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 尼德·蘭 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監禁,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康塞爾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法拉格特 「亞伯拉罕·林肯」號驅逐艦艦長,只在小說開頭部分曇花一現。
428 瀏覽15605 2018-10-08
《海底兩萬里》的主人公人物形象和故事梗概
《海底兩萬里》的主人公人物形象: 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熱情、冷酷、和善、危險、溫和、暴躁、隨和、任性……他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從沒有被殘酷的生活經歷磨滅過:. 故事梗概: 此書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們0與魚叉手尼德·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們發現這怪物並非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三人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在《海底兩萬里》中,尼摩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後在《神秘島》中交代其為印度人),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潛艇船長對俘虜也很優待,但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長從此之後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艇周遊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通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斗爭。最後,鸚鵡螺號在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驅逐艦的炮轟,潛艇上除了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沖角把驅逐艦沉。不久,他們在潛艇陷入大漩渦的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出了潛艇,被漁民救上岸。回國後,博物學家才將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諸於世。
26 瀏覽5409 2016-07-10
5評論
Tutle(回答者)2
我真的是按課本一個個字打的。。~~~~(>_<)~~~~
熱心網友贊
你們啊你們
熱心網友贊
為什麼尼摩船長的

㈥ 摘抄《海底兩萬里》尼摩船長神態和描寫和神態描寫的句子

尼摩船長神態描寫:凡爾納通過阿龍納斯教授的視角描述的尼摩船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自信,因為他的頭在其肩部輪廓所形成的弧線上面高傲般揚著,那雙陰郁神態的眼睛冷靜沉著地注視著別人。

鎮定,因為他的皮膚蒼白而不紅潤,說明他性情平和。堅毅,這從他眼眶筋肉的急速收縮就能看出。果敢,因為他的深呼吸就顯示出了十分強盛的生命力。這個人顯得很高傲,他那堅定沉著的目光似乎反映出高深的思想。

從他的整體形象來看,從其舉止和表情的一致來看,按照相面先生的說法,他富有一種不容質疑的直率性格。他身材高大,前額開闊,鼻直口方,兩手纖細,用手相學術語來說,極富『通感』,也就是說與他高傲而富於情感的心靈相輔相成。

可以說,這個人恐怕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最為完美的一類人。尚有一個細微特徵,他的兩眼,隔得稍開了些,可將一方景色盡收眼底。

《海底兩萬里》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7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 儒勒·凡爾納,譯者是陳筱卿。

講述了法國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在鸚鵡螺號上歷時近十個月、行程兩萬法里的海底探險。小說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隨著阿羅納克斯教授一行三人被鸚鵡螺號救起,一個個疑問相繼產生:誰建造了鸚鵡螺號?海底探險的目的是什麼?教授能否返回大陸?

鸚鵡螺號不斷進行著匪夷所思的探險,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時刻、一個個絢麗奇幻的場景讓人應接不暇。睿智博學的教授阿羅納克斯、忠誠而又博學的僕人孔塞伊、勇敢魯莽又渴望自由的捕鯨人內德·蘭德,三個性格迥異的人將鸚鵡螺號的魅力全景式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又不斷推動著情節的發展。

最終在內德·蘭德那顆自由之心的鼓動下,三人成功地從大旋渦中逃離,回到陸地。與此同時,鸚鵡螺號和尼摩艇長的結局也被設置成疑案,令人意猶未盡。

(6)寫短篇小說船長擴展閱讀:

儒勒·凡爾納: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生於海港城市南特,自幼喜歡航海,曾擅自離家做水手。1848年到巴黎學習法律,畢業後卻去了劇院做秘書,寫劇本,並熱衷於各種科學的新發現。1863年,因出版《氣球上的五星期》而一舉成名,從此開始職業創作。

他一生寫有60多部科幻小說,大部分作品收錄於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漫遊》的作品集。其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他也因此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底兩萬里》

㈦ 船長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是寫哈爾威的嗎?
船長是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講了_哈爾威船長鎮定自若指揮,人們乘救生艇脫險,自己獻出生命 的故事,歌頌了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如果說的是哈爾威就應該對了!我們老師是這樣說的,如果不是說哈爾威的,那就不是了~嘻嘻~

㈧ <船長>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是 誰 ,他是哪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什麼,代表作有什麼什麼等

《船長》維克多·雨果
法國著名作家
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代表作:《巴黎聖母院》、《笑面人》、《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㈨ 《船長》是不是一篇短篇小說

這篇課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課文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反思一:是否引入多元的價值取向?「舍己為人、面對危難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是否應在小學生中提倡?對於尚在成長中的孩子,是比較危險的一個導向。但本課的中心是感受船長的崇高精神,所以課堂上我只是蜻蜓點水般引導學生討論:船長為什麼要選擇和船一起沉下去?他是否可以選擇像其他人一樣逃生?我想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導學生要感受、學習英雄的崇高精神,其實也是不夠的。在討論生死抉擇的問題上,也許船長的壯舉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也應該讓學生更清晰地感受到英雄身上具備的那份常人所難以企及的人格魅力,從而提升對文本中心感知的層次。我沒有敢像濱海實驗小學何金鍾校長提出的——在課的最後引出「珍愛生命」的主題,只是稍微點了一下,哈爾威船長是珍愛生命的,正是珍愛他人生命勝於自己生命,正是一直用珍愛生命的態度去珍愛生命中的一切,才使主人公在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脅之際,而置自己的生命不顧。反思二:如何進行深層次的朗讀指導?朗讀指導如何進一步深入,我覺得是值得大家探討的一個問題。本節課的朗讀指導是不到位的,如果學生真能做到用心去讀,應該不會只滿足於聲音是否響亮,應該知道讀得好壞的評判標准不僅僅在於聲音的高低。記得課前,我曾問一個學生(男生),為什麼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時他不選船長這個角色,而讓一個女生讀船長的話,他回答說因為自己的聲音不如那個女生響,他不知道自己的音色很沉穩應該是適合船長這一角色的。又如在讀黑暗中船長與船員那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時,我感到有一部分學生只知道語速要急促些,語調要有力些,這是老師對他們提出的朗讀要求,或者說一種朗讀技巧,卻不能把心放到文中去,放到當時的情境中去,有的學生在演船員時,回答得很乾脆很響亮,甚至有些輕快的語調,但卻絲毫沒有體會到這些回答背後的無奈和絕望。反思三:如何應對課堂的暫時冷場?如何應對課堂的冷場,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問題。真實的課堂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從頭到尾都很熱鬧的課堂有時會給我們一種假的感覺,當然我們不能否定熱鬧的課堂就一定是假的。有時課堂上暫時的冷場恰恰體現學生思維的真實性,課堂上也應該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可是,本課在理解「他彷彿不是在給人而是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這句話時,我問學生船長彷彿在給災難下達什麼命令呢?學生一時愣住了,短時間內沒有人舉手,也許是怕說錯,也許是真的想不出該怎麼說。因為是公開課,我不敢再等下去,如果換了平時,我肯定會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一瞬間我的腦海里也出現暫時的空白,學生不會,怎麼辦?後來才想到把災難具體化,引導學生想像海水在不斷地猛烈地涌進船艙,船在很快地下沉,這下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反思四: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滲透寫作指導課後,回顧自己的課堂,似乎總覺得還可以充實些什麼,一時又找不到頭緒,真是當局者迷。後來看了王校的點評才豁然開朗,對,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應該滲透寫作的指導。而且就本課來說,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大作家雨果對人物的描繪可以說是栩栩如生。有正面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本課著重通過語言(下達指揮命令)描寫來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質;有側面描寫,對遇險時場面的描寫,船長英勇獻身時人們的心態描寫等來突出船長的光輝形象。在作家的生花妙筆下一個偉大的英雄形象凸現在我們的面前,讓人景仰。如果加以指導,學生一定會多一個收獲,課堂學習將更有成效。

熱點內容
偷心冷酷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14 04:05:26 瀏覽:426
經典小說主人公林煜 發布:2025-07-14 03:51:37 瀏覽:40
女主被人暗算的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4 03:49:28 瀏覽:551
看網路小說的知名網站 發布:2025-07-14 03:45:21 瀏覽:787
霸道總裁如何愛上灰姑娘的小說 發布:2025-07-14 03:33:06 瀏覽:17
契科夫短篇小說萬卡閱讀報告 發布:2025-07-14 03:31:47 瀏覽:2
2019完結小說排行榜都市 發布:2025-07-14 03:18:52 瀏覽:550
有聲聽言情全部小說免費聽 發布:2025-07-14 03:18:09 瀏覽:401
全本小說tst免費下載器 發布:2025-07-14 03:06:05 瀏覽:413
重生之網游無雙小說 發布:2025-07-14 03:01:22 瀏覽:211